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安全性的对比

150

3观察指标:对2组收缩压昼夜差百分比进行着重分析,意义。计算出经治疗后非杓型转变为杓型的比例。SBP昼夜差值百5结果分比=(昼SBP均值-夜SPB均值)/昼SBP均值×100%。5.12组患者血压监测结果:经过12周替米沙坦治疗后,杓型:SBP昼夜差值百分比≥10%~19%;非杓型:SBP昼对不同时间给药的血压变化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全日平均收夜差值百分比<10%。缩压(24小时SBP)和舒张压(24小时DBP)、昼间平均收缩压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dSBP)和舒张压(dDBP)和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

项参数以(x±s)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n)。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血压情况分析(x±s,mmHg)

24hSBP

组别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24h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dSBP

治疗后

治疗前

dDBP

治疗后

治疗前

nSBP

治疗后

治疗前

nDBP

治疗后

71晨服组180147.54±6.91127.95±7.2393.76±4.8983.54±5.54153.12±4.60130.22±4.9096.46±5.5082.28±5.88137.12±6.80118.25±6.3287.00±3.4678.87±4.晚服组180147.00±6.21125.46±6.5894.52±4.5982.89±5.50152.87±5.00130.45±3.9896.87±4.9883.34±5.62136.74±6.43111.68±5.6087.22±3.0572.68±3.86  5.2不同给药时间血压类型变化情况比较:对2组患者出2组的SBP昼夜差值百分率,具体结果见表2。

中非杓型血压转变成杓型血压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计算

表2 2组血压类型变化情况比较(n,%)

杓型

服药前0(0.00)0(0.00)

服药后30(16.67)58(32.22)服药前180(100.00)180(100.00)

非杓型

服药后151(83.89)85(47.22)SBP昼夜差值百分数(%)服药前4.36±1.534.54±1.69服药后7.99±2.458.23±2.37组别晨服组晚服组例数180180

讨  论

高血压对人体危害非常大,直接导致患者产生头疼、头晕、烦燥、心悸、胸闷等一系列症状,长期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大部分高血压死亡患者是死于中风、心衰和肾功能衰竭。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有着密切关系。替米沙坦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降

[3]

压药,在治疗动脉硬化、心衰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疗效。本研究中采用不同时间给予患者替米沙坦进行高血压治疗,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服药后24小时SBP、24小时DBP、dSBP、d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服组的nSBP和nDBP与晨服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与晨服组比较,晚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为

52畅78%,显著高于晨服组的16.11%,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采取夜间给药方式更有利于纠正异常的血压波动,降低非杓型血压的比例,有利于心血管时间危险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于雪芳,刘婷婷,王广阔,等.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

规律及变异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09(6):409~412.

[2] 陈红方,袁越,陈晓依,等.非杓型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

理[J].护理研究,2013,27(9):817~818.

[3] 王伟,王英,刘洋,等.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构型高血压

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78~579.

耿蓬勃 车亚鹏 王 婉 高 媛 张丹凤 康 云

(西电集团医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摘 要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安全性。方法:102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华法林组(N=50)和利伐沙班组(N=52),华法林组调整剂量将国际标准化时间调整为2.0~3.0之间,肾功能不全者及低体重酌情减少剂量。结果:随访1年,华法林组卒中发生率8%,利伐沙班组发生率为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发生率14%,利伐沙班组为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命性出血发生率华法林组发生率8%,利伐沙班组未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防治脑卒中方面不劣于华法林,而致命性出血发生率更低,利伐沙班可以作为替代华法林用于心房纤颤病人发生栓塞的预防。

关键词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瓣膜性房颤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67(2014)13—0150—02

DOI编码:10.13214/j.cnki.cjotadm.2014.13.128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

颤动脑卒中安全性的对比

  以华法林为代表的维生素K拮抗剂已经用于预防血栓栓塞和治疗标准的口服抗血栓形成用了超过一个半世纪。但其有很多的局限性,包括多种食品和药物相互作用和需要经常监测和剂量调整。利伐沙班是一种特异性和直接作用于Xa因子的抑制剂,它可以提供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本文旨在探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在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安全

性,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房纤颤患者102例,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左心功能测定等证实为非瓣膜性房维。随机分为2组,华法林组50例,年龄64~77岁,男28例,女22例,CHADS2评分:2~3分38

151

例,4~6分12例,房颤的分类:发作性8例,持续性利13例,永久性29例;伐沙班组52例,年龄63~78岁,男26例,女26例,CHADS2评分:2~3分37例,4~6分15例,房颤的分类:发作性7例,持续性利12例,永久性3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利伐沙班组予利伐沙班10mg口服,1次/d;华法林组:通过个体化用药将INR调整至2.0~3.0之间。每2~4周随访1次,持续1年。观察脑卒中、轻微出血(如肉眼血尿、牙龈出血、皮肤及皮下出血、痰中带血)、致命性出血(如1次出血量大于400ml或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2组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5);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命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卒中、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变量卒中轻微出血致命性出血

华法林组(n=50)

4(8%)7(14%)4(8%)

利伐沙班组(n=52)

2(3.8%)6(11.5%)0(0.00%)

P值0.480.90.04

讨  论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不断进展,心房纤颤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加。血栓栓塞是房颤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每

[1]

年约15%~20%的心房纤颤患者发生中风。

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可降低中风风险达60%~[2]

80%。但只有不到一半符合条件的患者适合使用华法林。而且即使有频繁的监测,维生素K拮抗剂将INR调整至2.0~3.0之间的时间也较长,因此,需要更多的可预测的和方便的抗凝剂。

利伐沙班是一种直接的FXa抑制剂。Xa因子位于凝血途径中的关键位置,在本征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汇合。直接的Xa抑制剂中的凝血酶原酶复合物,激活凝血酶从凝血酶原和作为凝血级联的放大的主站点同时抑制游离的FXa。FXa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它只需要一个分子就能催化超过1000分子凝血酶。利伐沙班口服后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经过

肝脏后约1~2小时就可以达到血液浓度高峰,其平均血浆半衰期约为8~10小时。利伐沙班可最终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代谢过程中,其流出转运蛋白P-糖蛋白主要是位于小肠,当与强转运糖蛋白的抑制剂(例如,维拉帕米,奎尼丁)联合给药

[3]

可能需要减少利伐沙班的剂量。

华法林对患者进食有较高的要求,维生素K含量较高的绿色蔬菜谨慎摄入,因为其会对抗华法林等维生素拮抗剂的作用。其次,口服华法林后需要定期检测INR,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监测及调整剂量,可能导致病人因服用华法林后未按时监测导致严重出血或未达到足够的抗凝效果。当然其最大的缺点是存在较高的脑出血率,这在国际上几个大

[4,5]

。本研究型多中心临床试验如ROCKET-AF均得到证实

比较了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病人发生心源性栓塞方面谁更有优势,2组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证明了利伐沙班不劣于华法林的抗栓地位。抗凝治疗中最令人担忧的并发症是出血,数据显示从胃肠道包括上部,下部,和直肠部位出血,甚至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导致在需要输血的情况,利伐沙班组发生频繁和华法林组类似。但在颅内出血、致命性出血方面,利伐沙班出血发生率更低。

总之,利伐沙班在防治脑卒中方面不劣于华法林,而致命性出血发生率更低,利伐沙班可以作为替代华法林用于心房纤颤病人发生栓塞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徐瑞,贠琳.口服抗凝药物预防心房颤动卒中的临床现状及进

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ISTIC,2012,6(24).[2] 杨劲松,赵正焱.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安全性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016):3988~3989.[3] 申晨,张振刚.新型抗凝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作用研究

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ISTIC,2013,(15).[4] 陈强,权荣喜.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比较

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18(37):3597~3599.[5] FoxKAA,PicciniJP,WojdylaD,etal.Preventionofstrokeand

systemicembolismwithrⅣaroxabancomparedwithwarfarininpa-tientswith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andmoderaterenalim-2387~2394.

pairment[J].Europeanheartjournal,2011,32(19):

阿加曲班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李 鑫 夏彩秋 孙雪莲 王金影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脑血管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113)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阿加曲班疏血通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5天后,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总有效率97%,对照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总有效率76%。结论:观察阿加曲班疏血通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关键词 阿加曲班;疏血通;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67(2014)13—0151—02

DOI编码:10.13214/j.cnki.cjotadm.2014.13.129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征,是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脑梗死的治疗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本文观察应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的住院的脑患者8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MRI)诊断明确。随机分治疗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37~78岁,平均57.5岁,(2)常规治疗组43例男32例女11例龄38~80岁,平均59

岁,2组患者年令、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后予以降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10mg稀释于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3小时内滴完,每天1次。疏血通6ml稀释生理盐水250ml,日1次静脉滴注,共15天。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250生理盐水日1次静脉滴注,共15天。

3疗效评定:基本痊愈:基本恢复: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自理显著好转: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肌力改善2级以上好转:肌力改善1级以上无变化:用药前后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并同时

150

3观察指标:对2组收缩压昼夜差百分比进行着重分析,意义。计算出经治疗后非杓型转变为杓型的比例。SBP昼夜差值百5结果分比=(昼SBP均值-夜SPB均值)/昼SBP均值×100%。5.12组患者血压监测结果:经过12周替米沙坦治疗后,杓型:SBP昼夜差值百分比≥10%~19%;非杓型:SBP昼对不同时间给药的血压变化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全日平均收夜差值百分比<10%。缩压(24小时SBP)和舒张压(24小时DBP)、昼间平均收缩压

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dSBP)和舒张压(dDBP)和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

项参数以(x±s)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n)。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血压情况分析(x±s,mmHg)

24hSBP

组别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24h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dSBP

治疗后

治疗前

dDBP

治疗后

治疗前

nSBP

治疗后

治疗前

nDBP

治疗后

71晨服组180147.54±6.91127.95±7.2393.76±4.8983.54±5.54153.12±4.60130.22±4.9096.46±5.5082.28±5.88137.12±6.80118.25±6.3287.00±3.4678.87±4.晚服组180147.00±6.21125.46±6.5894.52±4.5982.89±5.50152.87±5.00130.45±3.9896.87±4.9883.34±5.62136.74±6.43111.68±5.6087.22±3.0572.68±3.86  5.2不同给药时间血压类型变化情况比较:对2组患者出2组的SBP昼夜差值百分率,具体结果见表2。

中非杓型血压转变成杓型血压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并计算

表2 2组血压类型变化情况比较(n,%)

杓型

服药前0(0.00)0(0.00)

服药后30(16.67)58(32.22)服药前180(100.00)180(100.00)

非杓型

服药后151(83.89)85(47.22)SBP昼夜差值百分数(%)服药前4.36±1.534.54±1.69服药后7.99±2.458.23±2.37组别晨服组晚服组例数180180

讨  论

高血压对人体危害非常大,直接导致患者产生头疼、头晕、烦燥、心悸、胸闷等一系列症状,长期的高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的破坏也是非常严重的。大部分高血压死亡患者是死于中风、心衰和肾功能衰竭。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有着密切关系。替米沙坦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降

[3]

压药,在治疗动脉硬化、心衰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疗效。本研究中采用不同时间给予患者替米沙坦进行高血压治疗,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服药后24小时SBP、24小时DBP、dSBP、d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服组的nSBP和nDBP与晨服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与晨服组比较,晚服组将非杓型血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为

52畅78%,显著高于晨服组的16.11%,2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采取夜间给药方式更有利于纠正异常的血压波动,降低非杓型血压的比例,有利于心血管时间危险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于雪芳,刘婷婷,王广阔,等.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

规律及变异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1,09(6):409~412.

[2] 陈红方,袁越,陈晓依,等.非杓型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

理[J].护理研究,2013,27(9):817~818.

[3] 王伟,王英,刘洋,等.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非构型高血压

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78~579.

耿蓬勃 车亚鹏 王 婉 高 媛 张丹凤 康 云

(西电集团医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摘 要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安全性。方法:102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华法林组(N=50)和利伐沙班组(N=52),华法林组调整剂量将国际标准化时间调整为2.0~3.0之间,肾功能不全者及低体重酌情减少剂量。结果:随访1年,华法林组卒中发生率8%,利伐沙班组发生率为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轻微出血发生率14%,利伐沙班组为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命性出血发生率华法林组发生率8%,利伐沙班组未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防治脑卒中方面不劣于华法林,而致命性出血发生率更低,利伐沙班可以作为替代华法林用于心房纤颤病人发生栓塞的预防。

关键词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瓣膜性房颤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67(2014)13—0150—02

DOI编码:10.13214/j.cnki.cjotadm.2014.13.128

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

颤动脑卒中安全性的对比

  以华法林为代表的维生素K拮抗剂已经用于预防血栓栓塞和治疗标准的口服抗血栓形成用了超过一个半世纪。但其有很多的局限性,包括多种食品和药物相互作用和需要经常监测和剂量调整。利伐沙班是一种特异性和直接作用于Xa因子的抑制剂,它可以提供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本文旨在探讨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在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安全

性,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房纤颤患者102例,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左心功能测定等证实为非瓣膜性房维。随机分为2组,华法林组50例,年龄64~77岁,男28例,女22例,CHADS2评分:2~3分38

151

例,4~6分12例,房颤的分类:发作性8例,持续性利13例,永久性29例;伐沙班组52例,年龄63~78岁,男26例,女26例,CHADS2评分:2~3分37例,4~6分15例,房颤的分类:发作性7例,持续性利12例,永久性3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利伐沙班组予利伐沙班10mg口服,1次/d;华法林组:通过个体化用药将INR调整至2.0~3.0之间。每2~4周随访1次,持续1年。观察脑卒中、轻微出血(如肉眼血尿、牙龈出血、皮肤及皮下出血、痰中带血)、致命性出血(如1次出血量大于400ml或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

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2组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畅05);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命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卒中、出血发生情况比较

变量卒中轻微出血致命性出血

华法林组(n=50)

4(8%)7(14%)4(8%)

利伐沙班组(n=52)

2(3.8%)6(11.5%)0(0.00%)

P值0.480.90.04

讨  论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不断进展,心房纤颤的患病率正在不断增加。血栓栓塞是房颤致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每

[1]

年约15%~20%的心房纤颤患者发生中风。

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可降低中风风险达60%~[2]

80%。但只有不到一半符合条件的患者适合使用华法林。而且即使有频繁的监测,维生素K拮抗剂将INR调整至2.0~3.0之间的时间也较长,因此,需要更多的可预测的和方便的抗凝剂。

利伐沙班是一种直接的FXa抑制剂。Xa因子位于凝血途径中的关键位置,在本征及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汇合。直接的Xa抑制剂中的凝血酶原酶复合物,激活凝血酶从凝血酶原和作为凝血级联的放大的主站点同时抑制游离的FXa。FXa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它只需要一个分子就能催化超过1000分子凝血酶。利伐沙班口服后经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经过

肝脏后约1~2小时就可以达到血液浓度高峰,其平均血浆半衰期约为8~10小时。利伐沙班可最终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代谢过程中,其流出转运蛋白P-糖蛋白主要是位于小肠,当与强转运糖蛋白的抑制剂(例如,维拉帕米,奎尼丁)联合给药

[3]

可能需要减少利伐沙班的剂量。

华法林对患者进食有较高的要求,维生素K含量较高的绿色蔬菜谨慎摄入,因为其会对抗华法林等维生素拮抗剂的作用。其次,口服华法林后需要定期检测INR,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监测及调整剂量,可能导致病人因服用华法林后未按时监测导致严重出血或未达到足够的抗凝效果。当然其最大的缺点是存在较高的脑出血率,这在国际上几个大

[4,5]

。本研究型多中心临床试验如ROCKET-AF均得到证实

比较了利伐沙班与华法林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病人发生心源性栓塞方面谁更有优势,2组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证明了利伐沙班不劣于华法林的抗栓地位。抗凝治疗中最令人担忧的并发症是出血,数据显示从胃肠道包括上部,下部,和直肠部位出血,甚至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导致在需要输血的情况,利伐沙班组发生频繁和华法林组类似。但在颅内出血、致命性出血方面,利伐沙班出血发生率更低。

总之,利伐沙班在防治脑卒中方面不劣于华法林,而致命性出血发生率更低,利伐沙班可以作为替代华法林用于心房纤颤病人发生栓塞的预防。

参考文献

[1] 徐瑞,贠琳.口服抗凝药物预防心房颤动卒中的临床现状及进

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ISTIC,2012,6(24).[2] 杨劲松,赵正焱.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安全性的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016):3988~3989.[3] 申晨,张振刚.新型抗凝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作用研究

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ISTIC,2013,(15).[4] 陈强,权荣喜.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的比较

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18(37):3597~3599.[5] FoxKAA,PicciniJP,WojdylaD,etal.Preventionofstrokeand

systemicembolismwithrⅣaroxabancomparedwithwarfarininpa-tientswith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andmoderaterenalim-2387~2394.

pairment[J].Europeanheartjournal,2011,32(19):

阿加曲班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李 鑫 夏彩秋 孙雪莲 王金影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脑血管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113)

  摘 要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疏血通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阿加曲班疏血通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5天后,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总有效率97%,对照组神经功能有效改善,总有效率76%。结论:观察阿加曲班疏血通联合用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关键词 阿加曲班;疏血通;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6567(2014)13—0151—02

DOI编码:10.13214/j.cnki.cjotadm.2014.13.129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征,是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脑梗死的治疗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本文观察应用阿加曲班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的住院的脑患者86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均经头颅(CTMRI)诊断明确。随机分治疗组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37~78岁,平均57.5岁,(2)常规治疗组43例男32例女11例龄38~80岁,平均59

岁,2组患者年令、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院后予以降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10mg稀释于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3小时内滴完,每天1次。疏血通6ml稀释生理盐水250ml,日1次静脉滴注,共15天。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250生理盐水日1次静脉滴注,共15天。

3疗效评定:基本痊愈:基本恢复: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自理显著好转: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肌力改善2级以上好转:肌力改善1级以上无变化:用药前后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并同时


相关内容

  • 2013抗凝指南
  • 2013-01-14 19:35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转载声明:本指南版权归中华内科杂志所有.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2004年所发表的数据,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30%以上[1,2].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 ...

  • 新的口服抗凝药物将替代华法林吗?
  • 新的口服抗凝药物将替代华法林吗?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杨艳敏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每年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 预防卒中的新发与复发应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由 ...

  • 小测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应用小常识
  • 在过去的四年中,已经有3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投入临床使用,即阿哌沙班.达比加群与利伐沙班.当前药企已经向FDA提交了第4种NOAC--依度沙班的审批申请.在获得了更多的抗凝药物的同时,医生也需要恰当的使用这些药物.目前还没有数据对这些药物进行直接比较,但我们也可以从现有重要的NOAC试验中 ...

  • ROCKET-AF 最新结果:利伐沙班净临床获益优于华法林
  • 温故而知新经典研究的分析新思路 ROCKET AF 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研究,纳入包括中国在内的 45 个国家.14264 例具有高危卒中风险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予以利伐沙班 (20 mg.每日 1 次,肌酐清除率 30-49 ml/min 者减量至 15 mg.每日 1 次 ...

  • [总结]心脏病学2016网络最热十大论文,看这里!
  • 近日,acc.org主编Kim A. Eagle教授总结了2016年心脏病学领域中阅读量最高的十篇杂志论文.这十大论文反映了多个领域的治疗进展,不过大部分集中在房颤方面.十大论文中有6篇是关于房颤方面的,内容涵盖房颤的节律与心率控制.哪种口服抗凝治疗最佳.心脏电复律后卒中风险等.其他重要进展包括欧美 ...

  • [热点文章]许静:心脏植入电子装置(CIED)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策略及进展
  • 作者:许静(天津市胸科医院)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脏植入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冠状动脉支架.心脏瓣膜的置换,这些都需要病人终身服用抗栓药物预防血栓的形成.此外,全身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如脑梗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房颤伴有血栓高危的患者也需要长期的抗栓治疗.此类病人一旦需要植入起博器或其他电子设备,围手术 ...

  • 依度沙班在房颤电复律抗凝治疗中安全有效
  • 房颤复律包括电复律.药物复律以及药物联合电复律.虽然房颤复律有助于缓解症状,但也存在血栓栓塞的风险.目前指南推荐复律前至少抗凝 3 周,复律后至少继续抗凝 4 周,维生素 K 拮抗剂也是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但存在个体差异大.影响因素多.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等弊端.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

  • [OCC2012]心房颤动认识和治疗中的不足及误区
  • 刘少稳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6/8/2012 近年来我们对心房颤动(房颤)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在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误区.这些不足和误区部分是由于医学科学的进步还没有完全揭示房颤的规律,并为房颤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另外一些则是虽然对有关房颤的很多问题已有一些循证医学的证据和研究结 ...

  • 房颤是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因心房肌异常活动而引起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此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的人患此病的几率约为0.77%,60岁以上的人患此病的几率约为1%.房颤患者易发生脑卒中.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顾问专家朱俊教授指出:"房颤患者的心脏会快速且无规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