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学期末复习指导(2)

企业核心竞争力浅析

内容提要:培育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涉及到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外延,在理论上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和准确的认识。本文拟从竞争要素的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作出较为全面的界定,从而为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概念基础。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近年来一直是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在不同的背景下,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其中被引用最多的就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汉默(Hamel)l 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组织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所提出的定义。在该文中,核心竞争力被定义为“组织中的集体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能力”,并且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后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解释可谓层出不穷。但是由于研究的领域和侧重点的不同,理论界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全面而又准确的解释。而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在理论上上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否则由此产生的理论研究就会由于缺乏一致的概念基础而千差万别,也就很难对企业的相关实践活动产生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进一步的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作出一个较为全面而准确的界定,以便为展开更加深入的理论探讨提供一个较为一致的概念基础。

综合国内外不同理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作的解释,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应当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对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关键性竞争要素。这里的竞争要素既包括传统理论中的土地、资本、劳动力这三个基本生产要素,也包括其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因素。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专利、信誉、品牌等新兴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理论中生产要素的影响。这个解释之所以把企业竞争力的内涵界定得较为宽泛,主要是为了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延,以便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加广阔的探讨空间。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外延

如果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作出上述较为宽泛的解释,那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延就包括所有对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关键性竞争要素。因此要界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外延,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竞争要素的一般性内容,然后再从中挑选出那些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关键性竞争要素,并以此来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外延。所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外延的界定,应当从确定企业竞争要素的一般性内容开始。

一般来说,企业竞争要素包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所有因素。为了便于分析,这里将企业竞争要素按照性质的不同,概括地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资源要素,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或可以实际利用的,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其中既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设备、厂房等有形资源,也包括技术、专利、品牌、商誉、甚至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社会关系等无形资源。

2、能力要素,主要是指企业拥有、或可以实际利用的,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各种技术和能力。比如研发能力、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3、组织要素,主要是指企业综合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和能力的组织管理体系。比如企业的组织架构、决策体系、控制系统、激励制度、企业文化等等。

由此可以概括地说,企业竞争要素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内容,即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组织要素。在明确了企业竞争要素的基本内容以后,还需要确定其中那些要素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些要素不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把企业的不同竞争要素,按照其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作用的大小加以区分。其中只有那些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关键性竞争要素,才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外延,应当包括那些对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组织要素。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类及依据

以上之所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外延作出较为详细的界定,主要是为划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种类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判别标准和依据。通过以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可以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一种竞争要素,而判别某项竞争要素具体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即如何划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首先需要分析的是该竞争要素的经济价值大小。这里的经济价值,是专门针对企业来说的。对企业而言,竞争要素的经济价值就是指其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指该要素所带来的企业收入的增长,或企业成本的降低,或两者兼而有之。根据前面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外延的界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那

些对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竞争要素。而对企业经营业绩作用和影响的重要程度,又可以具体地量化为某一竞争要素经济价值的大小。因此判断某项竞争要素是否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首先从分析该要素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大小开始。这样就可以把不同竞争要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作用和影响,按照其对企业收入增长或成本降低所做的贡献大小进行量化排序。那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竞争要素,就可以被认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不具有显著经济价值的竞争要素,则可以被认为是对企业的非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竞争要素的经济价值进行比较和排序,就可以将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竞争要素与那些属于企业的非核心竞争力的一般性要素区别开来。实际上,如果只从竞争要素的经济价值方面进行分析,总会有一些要素对企业而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些要素只具有较低的经济价值。所以单就企业本身而言,只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会有一些竞争要素属于核心竞争力,一些要素属于非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只针对市场中的少数强势企业而言的,而是针对所有在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企业而言的。只是由于不同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在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才使得不同的企业在经营业绩上表现出较大的不同,这就是接下来要分析的内容。

2、然后需要分析的就是该竞争要素的稀缺性。这里的稀缺性,并不是指绝对的稀缺性,而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只要企业拥有的某种资源要素、能力要素或组织要素在市场中没有达到充分供给的状态,就可以认为该要素具有一定程度的稀缺性。当然对于企业来说,竞争要素的稀缺性越高越好。前面提到,如果仅从竞争要素的经济价值方面进行分析,所了解到的只是各种竞争要素在企业内部重要程度的不同,以及对企业自身而言哪些要素属于核心竞争力,那些要素不属于核心竞争力,而不能了解到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是否具有某种程度的竞争优势。而通过分析竞争要素是否具有稀缺性,则可以了解到一个企业与其他竞争者相比,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就如同市场中商品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商品供给相对与商品需求的稀缺程度。商品供给相对于商品需求的稀缺程度越高,商品的市场价值越高。商品供给相对于商品需求的稀缺程度越低,甚至出现供给大干需求的情况,商品的市场价值就会越低。同样,在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具有稀缺性的竞争要素能够为企业带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如果一项竞争要素对企业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但是却不具有稀缺性,市场中的大多数竞争者也都具备,那么该要素就只能为企业带来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这项竞争要素就属于普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项竞争要素既对企业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同时又具有稀缺性,在市场中只有少数竞争者才具备,那么该要素就可以为企业带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这项要素就属于企业的优势核心竞争力,而且稀缺性越高,该项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就越显著。

3、最后要分析的是该要素的难以模仿性,即某种具有稀缺性的竞争要素是否能够被市场中的其他竞争者轻易地模仿或采用其他方式加以替代。如果一项竞争要

素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稀缺性,但是很容易就会被其他竞争者模仿或以其他方式替代,那么这项竞争要素就属于暂时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只能为企业带来短期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因为该项竞争要素的稀缺性很快就会由于被其他竞争者的大量模仿或替代而丧失,企业由此取得的良好的经营业绩也会在短期内重新下降到行业平均水平。而如果一项竞争要素既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又有稀缺性,同时这种具有稀缺性的要素又难以被其他竞争者在短期内进行模仿或替代,那么这项竞争要素就属于可持续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良好经营业绩。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即企业的各种竞争要素按照其经济价值可以划分为非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其中的核心竞争力按照是否具有稀缺性又可以划分为普通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核心竞争力,其中的优势核心竞争力按照是否具有难以模仿性又可以划分为暂时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的优势核心竞争力。通过这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种类划分,可以得到一些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启示。

四、基于竞争要素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以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培育不仅是对市场中的少数大企业和强势企业而言的,而是对市场中参与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所有企业而言的。一个企业如果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会拥有核心竞争力。只是由于不同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同的经营业绩。那些低端的、供给充足甚至过剩的、容易被模仿和替代的普通核心竞争力,只能给企业带来相当于或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只有那些拥有高度的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可持续的优势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可较为长期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良好经营业绩。

所以建立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当选择那些对于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具有显著经济价值,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的竞争要素予以重点的培养。往往是那些具有高度复杂性、环境依赖性或综合协调性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组织要素才具有这样的特性,才可能成为企业的优势核心竞争力。比如复杂、先进的技术、工艺,值得信赖的品质、信誉,高效、精细的组织、管理等等。而那些依赖于廉价的、不具有稀缺性的土地、劳动力、低端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成为企业的普通竞争力,也只能为企业带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

其次在确立了企业的优势核心竞争力之后,还应当不断提高优势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的难以模仿性,使之转化成为可持续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因为在激烈的现代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具有稀缺性的竞争要素,即使在短期内具有某程度的稀缺性,但是在长期内都会由于被其他竞争者学习和模仿,或者由于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而

逐渐失去它的稀缺性。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地增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在关键、复杂的技术、资源、管理领域取得领先优势,才有可能获得和保持可持续的、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为企业长期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带来持久的内在动力。

参 考 文 献

[1] 郭琴、马志飞著,《 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4期。

[2] 辜明华著,《 对于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研究》,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1期 。

[3] 杜媛著,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良性互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07期。

[4] 李明阳,李中文著,《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初解》,中国煤炭,2009年08期

[5] 于江著,《 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科学化服务中的作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1期。

企业核心竞争力浅析

内容提要:培育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涉及到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外延,在理论上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和准确的认识。本文拟从竞争要素的角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作出较为全面的界定,从而为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一个较为准确的概念基础。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如何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近年来一直是我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在不同的背景下,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其中被引用最多的就是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汉默(Hamel)l 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组织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所提出的定义。在该文中,核心竞争力被定义为“组织中的集体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能力”,并且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后有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解释可谓层出不穷。但是由于研究的领域和侧重点的不同,理论界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全面而又准确的解释。而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在理论上上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否则由此产生的理论研究就会由于缺乏一致的概念基础而千差万别,也就很难对企业的相关实践活动产生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进一步的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作出一个较为全面而准确的界定,以便为展开更加深入的理论探讨提供一个较为一致的概念基础。

综合国内外不同理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作的解释,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应当是指在市场竞争中,对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关键性竞争要素。这里的竞争要素既包括传统理论中的土地、资本、劳动力这三个基本生产要素,也包括其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重要影响的其他因素。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专利、信誉、品牌等新兴因素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理论中生产要素的影响。这个解释之所以把企业竞争力的内涵界定得较为宽泛,主要是为了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延,以便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加广阔的探讨空间。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外延

如果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作出上述较为宽泛的解释,那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延就包括所有对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关键性竞争要素。因此要界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外延,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竞争要素的一般性内容,然后再从中挑选出那些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关键性竞争要素,并以此来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外延。所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外延的界定,应当从确定企业竞争要素的一般性内容开始。

一般来说,企业竞争要素包括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所有因素。为了便于分析,这里将企业竞争要素按照性质的不同,概括地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资源要素,主要是指企业拥有的、或可以实际利用的,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其中既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设备、厂房等有形资源,也包括技术、专利、品牌、商誉、甚至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社会关系等无形资源。

2、能力要素,主要是指企业拥有、或可以实际利用的,可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各种技术和能力。比如研发能力、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3、组织要素,主要是指企业综合调配和使用各种资源和能力的组织管理体系。比如企业的组织架构、决策体系、控制系统、激励制度、企业文化等等。

由此可以概括地说,企业竞争要素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内容,即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组织要素。在明确了企业竞争要素的基本内容以后,还需要确定其中那些要素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些要素不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把企业的不同竞争要素,按照其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作用的大小加以区分。其中只有那些发挥重要影响作用的关键性竞争要素,才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外延,应当包括那些对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性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和组织要素。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类及依据

以上之所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具体外延作出较为详细的界定,主要是为划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种类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判别标准和依据。通过以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可以确定,企业核心竞争力首先是一种竞争要素,而判别某项竞争要素具体属于哪一种类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即如何划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同类型,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首先需要分析的是该竞争要素的经济价值大小。这里的经济价值,是专门针对企业来说的。对企业而言,竞争要素的经济价值就是指其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指该要素所带来的企业收入的增长,或企业成本的降低,或两者兼而有之。根据前面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外延的界定,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那

些对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竞争要素。而对企业经营业绩作用和影响的重要程度,又可以具体地量化为某一竞争要素经济价值的大小。因此判断某项竞争要素是否属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首先从分析该要素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大小开始。这样就可以把不同竞争要素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作用和影响,按照其对企业收入增长或成本降低所做的贡献大小进行量化排序。那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竞争要素,就可以被认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那些不具有显著经济价值的竞争要素,则可以被认为是对企业的非核心竞争力。通过对竞争要素的经济价值进行比较和排序,就可以将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竞争要素与那些属于企业的非核心竞争力的一般性要素区别开来。实际上,如果只从竞争要素的经济价值方面进行分析,总会有一些要素对企业而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一些要素只具有较低的经济价值。所以单就企业本身而言,只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会有一些竞争要素属于核心竞争力,一些要素属于非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只针对市场中的少数强势企业而言的,而是针对所有在市场中参与竞争的企业而言的。只是由于不同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在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才使得不同的企业在经营业绩上表现出较大的不同,这就是接下来要分析的内容。

2、然后需要分析的就是该竞争要素的稀缺性。这里的稀缺性,并不是指绝对的稀缺性,而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只要企业拥有的某种资源要素、能力要素或组织要素在市场中没有达到充分供给的状态,就可以认为该要素具有一定程度的稀缺性。当然对于企业来说,竞争要素的稀缺性越高越好。前面提到,如果仅从竞争要素的经济价值方面进行分析,所了解到的只是各种竞争要素在企业内部重要程度的不同,以及对企业自身而言哪些要素属于核心竞争力,那些要素不属于核心竞争力,而不能了解到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是否具有某种程度的竞争优势。而通过分析竞争要素是否具有稀缺性,则可以了解到一个企业与其他竞争者相比,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就如同市场中商品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商品供给相对与商品需求的稀缺程度。商品供给相对于商品需求的稀缺程度越高,商品的市场价值越高。商品供给相对于商品需求的稀缺程度越低,甚至出现供给大干需求的情况,商品的市场价值就会越低。同样,在市场竞争中,只有那些具有稀缺性的竞争要素能够为企业带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如果一项竞争要素对企业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但是却不具有稀缺性,市场中的大多数竞争者也都具备,那么该要素就只能为企业带来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这项竞争要素就属于普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一项竞争要素既对企业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同时又具有稀缺性,在市场中只有少数竞争者才具备,那么该要素就可以为企业带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这项要素就属于企业的优势核心竞争力,而且稀缺性越高,该项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就越显著。

3、最后要分析的是该要素的难以模仿性,即某种具有稀缺性的竞争要素是否能够被市场中的其他竞争者轻易地模仿或采用其他方式加以替代。如果一项竞争要

素既有经济价值,又有稀缺性,但是很容易就会被其他竞争者模仿或以其他方式替代,那么这项竞争要素就属于暂时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只能为企业带来短期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因为该项竞争要素的稀缺性很快就会由于被其他竞争者的大量模仿或替代而丧失,企业由此取得的良好的经营业绩也会在短期内重新下降到行业平均水平。而如果一项竞争要素既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又有稀缺性,同时这种具有稀缺性的要素又难以被其他竞争者在短期内进行模仿或替代,那么这项竞争要素就属于可持续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良好经营业绩。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基本结论,即企业的各种竞争要素按照其经济价值可以划分为非核心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其中的核心竞争力按照是否具有稀缺性又可以划分为普通核心竞争力和优势核心竞争力,其中的优势核心竞争力按照是否具有难以模仿性又可以划分为暂时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的优势核心竞争力。通过这种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种类划分,可以得到一些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启示。

四、基于竞争要素培育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以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培育不仅是对市场中的少数大企业和强势企业而言的,而是对市场中参与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所有企业而言的。一个企业如果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就会拥有核心竞争力。只是由于不同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不同的经营业绩。那些低端的、供给充足甚至过剩的、容易被模仿和替代的普通核心竞争力,只能给企业带来相当于或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只有那些拥有高度的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的可持续的优势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可较为长期的、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良好经营业绩。

所以建立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当选择那些对于企业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具有显著经济价值,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稀缺性的竞争要素予以重点的培养。往往是那些具有高度复杂性、环境依赖性或综合协调性的资源要素,能力要素、组织要素才具有这样的特性,才可能成为企业的优势核心竞争力。比如复杂、先进的技术、工艺,值得信赖的品质、信誉,高效、精细的组织、管理等等。而那些依赖于廉价的、不具有稀缺性的土地、劳动力、低端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成为企业的普通竞争力,也只能为企业带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经营业绩。

其次在确立了企业的优势核心竞争力之后,还应当不断提高优势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性的难以模仿性,使之转化成为可持续的优势核心竞争力。因为在激烈的现代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具有稀缺性的竞争要素,即使在短期内具有某程度的稀缺性,但是在长期内都会由于被其他竞争者学习和模仿,或者由于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而

逐渐失去它的稀缺性。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地增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在关键、复杂的技术、资源、管理领域取得领先优势,才有可能获得和保持可持续的、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为企业长期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带来持久的内在动力。

参 考 文 献

[1] 郭琴、马志飞著,《 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4期。

[2] 辜明华著,《 对于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研究》,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01期 。

[3] 杜媛著,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良性互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07期。

[4] 李明阳,李中文著,《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初解》,中国煤炭,2009年08期

[5] 于江著,《 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科学化服务中的作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21期。


相关内容

  • 社团管理条例
  • 嘉兴市交通学校社团管理条例 一.总则 1.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团管理和监督,使社团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明确化,发挥学生社团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条例. 2.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宪法和国家其他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学校提倡和 ...

  • 第一学期后勤工作计划
  •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后勤部门 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后勤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教育"的思想,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保证 服务质量,规范后勤管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 工作重点: 1.规范后勤工作.健全规章制度: 2.加强财物管理 ...

  • 社团工作计划
  • 社团工作计划书多篇 社团工作计划书范文一 一.本学期工作拟定"调整.巩固.提高.创建"八字方针,"调整",主要是组织调整,即对个别不称职的干部进行调整,另外鉴于高二学生小高考任务重等问题,主要工作调整到高一干部身上,同时也可实现下学期的平稳过渡;"巩 ...

  • 学校岗位责任制度
  • 南亨中心小学学校岗位责任制度 校长岗位职责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主持学校工作,对政府主管部门承担管理学校的责任,对学校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认真执行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决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 一年级2班下学期课外活动教学计划
  • 课外活动教学计划 一年级二班 下学期 2013.2.16 一年级二班下学期课外活动计划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为了贯彻实施好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开展好我班的课外活动,致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本期我班的课外活动能够有条不紊 ...

  • 小学二年级语文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 一学期又在匆匆忙忙中溜过去了,这学期既是对我的教学实践经验的一次检验,又是对学生的求知能力的一次检验。有得也有失,现将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 本学期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主要谈谈在教学中,是怎样监督并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较好地完成——主动地完成——有效地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 ...

  • 2016学校卫生监督工作总结
  • 20xx年上学期已经过去,我校卫生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师生的共同努 力下,校园环境,卫生意识.卫生习惯等方面,在原由的基础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或提高, 现将学校卫生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大家提供宝贵意见. 一.领导重视,教师齐心. 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织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 ...

  • 雅礼中学学生会工作职责(学校.年级)
  • 雅礼中学学生干部工作条例 第一部分 干部素质基本要求 1.模范遵守<中学生手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雅礼中学学生管理规范>. 2.热心公务,积极为同学服务,有自我牺牲精神. 3.团结.齐心,有协作精神. 4.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 5.谦虚谨慎,有错就改 ...

  • 第一学期团委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xx同志“xx大报告”精神为指导,紧跟团的xx大步伐,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坚持以活动促建设,以创新求活跃,以团内思想政治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切实加强团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我校团的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切实把握时代发 ...

  • 2013-2014第二学期团委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党的xx大会议精神,以创市“五四红旗团委”为目标,围绕学校工作中心,紧抓载体,不断创新,确保我校共青团工作在新的学期能够再创新业绩。 二、工作要点 (一)注重理论学习,强化政治思想教育 以青年党校和团校为阵地,组织学干和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