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练习题3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
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
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 。他字 ,
晚年号 ,是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
指
二、解释加横线的词:
1. 世隶耕 ( )
2. 未尝识书具 ( )( )
3. 父异焉 ( )
4. 借旁近 与 之 ( )( )( )
5. 即书诗四句 ( )
6. 并自为其名 ( )
7. 自是 指物作诗 立就 ( )( )( )
8.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
9. 邑人奇之 ( )
10. 稍稍 宾客其父 ( )( )
11. 或以钱币乞之 ( )
12. 父利其然也 ( )
13.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14. 不使学 ( )
15. 余闻之也久 ( )
16. 从先人还家 ( )
17. 不能称前时之闻
18. 泯然 众人矣 ( )( )
三、语句翻译。
1.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4.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 曰:“泯然众人矣。
四、整体感知,问题探究
1. 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2.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 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4. “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
么?
5. 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这三个字是:
6. 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7. 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8. 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
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
《伤仲永》练习题3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
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
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
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
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作者是 (朝代) 。他字 ,
晚年号 ,是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
指
二、解释加横线的词:
1. 世隶耕 ( )
2. 未尝识书具 ( )( )
3. 父异焉 ( )
4. 借旁近 与 之 ( )( )( )
5. 即书诗四句 ( )
6. 并自为其名 ( )
7. 自是 指物作诗 立就 ( )( )( )
8.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
9. 邑人奇之 ( )
10. 稍稍 宾客其父 ( )( )
11. 或以钱币乞之 ( )
12. 父利其然也 ( )
13.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14. 不使学 ( )
15. 余闻之也久 ( )
16. 从先人还家 ( )
17. 不能称前时之闻
18. 泯然 众人矣 ( )( )
三、语句翻译。
1.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4.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 曰:“泯然众人矣。
四、整体感知,问题探究
1. 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2.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 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4. “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
么?
5. 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这三个字是:
6. 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7. 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
8. 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
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
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