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检测试题

D .尽管人们对2012年生肖邮票上张牙舞爪的龙的形象争议重重,但如今此邮票的....

价格已涨了十多倍,这说明“龙文化”已深入人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教育部自印发《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以后,各地

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经过努力,不同程度上遏制了择校乱收费现象。

B .“海派清口”创立人周立波在他主持的《壹周立波秀》节目里批评了很多人和

事,尽管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又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呢?

C .河南省首家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日前成立,该中心成立后将有助于加强气象灾害应

急处置的科学指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以妥善应对气候变化。

D .据白方礼小学白西骞校长介绍,昨晚央视舞台上白方礼小学30名孩子推的老人

生前骑的三轮车,目前正在北京巡展,巡展后将被纪念室收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巨著。

司马迁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史学成果,对旧史体进行改造,创立了五体合一综合性的纪传体史书。五体各自为用,突出重点;又交相配合,相辅相成。由司马迁首创的这种纪传体史例,在广阔的时空范围展开了博极天地、囊括古今的完整历史画卷,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群像全书,标志着我国成熟史体的出现。这样的体例是当时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不断强化巩固在史学表现形式上的投影,包含着司马迁的国家统一意识和封建正统观念。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当代部分占半数篇幅。秦汉部分也是《史记》中最详尽最精彩的部分。这体现了司马迁通过历史记录重点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精神,可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这类史传中,司马迁善叙事理,有条不紊地组织和叙述杂芜的史事,且气势生动,色彩斑斓。鸿门宴一节,司马迁通过人物言谈举止,细腻地塑造出刘邦的小心谨慎、圆滑狡诈,项羽的豪爽率直、优柔寡断,樊哙的冲天豪气、粗中有细的形象。

另一方面,在历史纪传中司马迁将自己的见解融会到叙事当中,于叙事中寓论断。既尊重客观事实,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这些体例和写作特点,使《史记》既为一部信史,又为一部思想深刻的历史著作。

在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时,司马迁最终归结为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以为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本性。‚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认为,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人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经济状况规范着社会的礼义制度和文明程度。因此他要求统治者顺应民众求利的自然之势,制定政策和组织经济活动。在这里,司马迁明确把国家兴亡与经济状况联系起来。富国富民之道在于发展经济,藏富于民,合理引导。这些思想体现了司马迁不同凡响的思想特色,是我国真正最早的经济学论著。

《史记》的另一思想特色是重视人的作用和对下层人民群众的关注。司马迁创立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体例,本身就体现了对人的重视。通过生动的事例,表明成事在人的道理。‚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事物成败的关键在人为力量——人才的作用和人心的向背。这一思想使对神意崇敬的先秦史学,变为研究人的学说。

与此同时,《史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人民性。这种特点表现在对上层人物的贬斥和对下层人民的表彰。如将农民起义军首领陈胜列为世家,肯定其推翻暴秦的历史作用。《史记》既为帝王将相作传,也广泛地记录了各阶层人物的活动。如为游侠、刺客、货殖之人列传,且都当作正面角色。在对历史人物评价时,司马迁往往从下层群众的道德观念出发,以这些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好坏为标准。如评价蒙恬,认为他在秦初修长城、筑驰道,使百姓怨声载道。认为‚其兄弟遇诛,不

6. 下列关于《史记》“体例和写作特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 《史记》既各自为用又相辅相成的“五体合一”体式,是司马迁继承先秦史学成果并对旧史体进行改造而创立的。

B . 《史记》重视当代部分的创作,充分体现了司马迁通过历史记录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精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 .将自己见解融于叙事、于叙事中寓论断的体式,决定了《史记》既是一部信史,又为一部思想深刻的历史著作。

D . 《鸿门宴》一节,体现了《史记》善于有条不紊地组织和叙述杂芜的史事,且气势生动、色彩斑斓的特点。

7. 下列说法,不能体现《史记》“人民性”特点的一项是

A . 《史记》的纪传体体例以人物为中心,并且强调成事在人的道理。

B .《史记》既为帝王将相作传,也广泛记录各阶层人物的活动。

C .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以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好坏为标准。

D. 《史记》常对上层人物进行贬斥而对下层人民进行表彰。

8.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首创的这种纪传体史例,在广阔的时空范围揭示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和各阶层群像,标志着我国成熟史体的出现。

B . 司马迁认为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表明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本性。

C . 司马迁认为富国富民之道在于发展经济、藏富于民、合理引导,从而把国家兴亡与经济状况联系起来。

D .在对历史人物评价时,司马迁往往从下层群众的道德观念出发,表现了他对封建正统观念的反叛和再认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

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

也。‛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亦宜乎!‛《史记》的人民性成为其千古流传, 倍受后世史家和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乙】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

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管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欲治其子 .

治:管理 殆:几乎 信:相信

将:扶持

②其李将军之谓也 .②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 .

②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B .中钩,殆于死 .C .管仲因而信之 .D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A .①其唯管夷吾乎 .B .①今乃用之,可乎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①俗之所欲,因而与之 .D .①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 .

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下列各项全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②夷吾事君无二心 ③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④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⑤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⑥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②④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的品德,同时也体现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B .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 .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因为管仲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

D .在柯地会盟中,桓公背弃了曹沫逼他订立的盟约,而管仲却劝他信守盟约。

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鸟啼随风飘来。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浥,浥露馥芳荪‛。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抱,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塞山前。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臵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④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不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在那湖光水色里,真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当然,也泊过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数不清的歌楼舞榭、画舫游艇。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遗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更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泪。不妨说,秦淮风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

⑤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航程的目标还在遥遥的远方啊,岂能松懈自己,坐视观望?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泊‛的意蕴的,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

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

⑥是的,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

19.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20.作者为什么说“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21.第五段说“泊是一种精神境界”,请简要概括“泊”中蕴含了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4分)

22.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熟语有‚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先下手为强‛„„强调的是‚先‛的优势;然而熟语又有‚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后发制人‛„„强调的则是‚后‛的优势。 一‚先‛一‚后‛,可以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与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性文章。

D .尽管人们对2012年生肖邮票上张牙舞爪的龙的形象争议重重,但如今此邮票的....

价格已涨了十多倍,这说明“龙文化”已深入人心。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教育部自印发《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以后,各地

相继出台了实施办法,经过努力,不同程度上遏制了择校乱收费现象。

B .“海派清口”创立人周立波在他主持的《壹周立波秀》节目里批评了很多人和

事,尽管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又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呢?

C .河南省首家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日前成立,该中心成立后将有助于加强气象灾害应

急处置的科学指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以妥善应对气候变化。

D .据白方礼小学白西骞校长介绍,昨晚央视舞台上白方礼小学30名孩子推的老人

生前骑的三轮车,目前正在北京巡展,巡展后将被纪念室收藏。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巨著。

司马迁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史学成果,对旧史体进行改造,创立了五体合一综合性的纪传体史书。五体各自为用,突出重点;又交相配合,相辅相成。由司马迁首创的这种纪传体史例,在广阔的时空范围展开了博极天地、囊括古今的完整历史画卷,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思想、文化、社会风貌和各阶层人物群像全书,标志着我国成熟史体的出现。这样的体例是当时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制度不断强化巩固在史学表现形式上的投影,包含着司马迁的国家统一意识和封建正统观念。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当代部分占半数篇幅。秦汉部分也是《史记》中最详尽最精彩的部分。这体现了司马迁通过历史记录重点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精神,可谓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这类史传中,司马迁善叙事理,有条不紊地组织和叙述杂芜的史事,且气势生动,色彩斑斓。鸿门宴一节,司马迁通过人物言谈举止,细腻地塑造出刘邦的小心谨慎、圆滑狡诈,项羽的豪爽率直、优柔寡断,樊哙的冲天豪气、粗中有细的形象。

另一方面,在历史纪传中司马迁将自己的见解融会到叙事当中,于叙事中寓论断。既尊重客观事实,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这些体例和写作特点,使《史记》既为一部信史,又为一部思想深刻的历史著作。

在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时,司马迁最终归结为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以为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本性。‚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认为,人的经济地位决定人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经济状况规范着社会的礼义制度和文明程度。因此他要求统治者顺应民众求利的自然之势,制定政策和组织经济活动。在这里,司马迁明确把国家兴亡与经济状况联系起来。富国富民之道在于发展经济,藏富于民,合理引导。这些思想体现了司马迁不同凡响的思想特色,是我国真正最早的经济学论著。

《史记》的另一思想特色是重视人的作用和对下层人民群众的关注。司马迁创立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体例,本身就体现了对人的重视。通过生动的事例,表明成事在人的道理。‚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事物成败的关键在人为力量——人才的作用和人心的向背。这一思想使对神意崇敬的先秦史学,变为研究人的学说。

与此同时,《史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人民性。这种特点表现在对上层人物的贬斥和对下层人民的表彰。如将农民起义军首领陈胜列为世家,肯定其推翻暴秦的历史作用。《史记》既为帝王将相作传,也广泛地记录了各阶层人物的活动。如为游侠、刺客、货殖之人列传,且都当作正面角色。在对历史人物评价时,司马迁往往从下层群众的道德观念出发,以这些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好坏为标准。如评价蒙恬,认为他在秦初修长城、筑驰道,使百姓怨声载道。认为‚其兄弟遇诛,不

6. 下列关于《史记》“体例和写作特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 《史记》既各自为用又相辅相成的“五体合一”体式,是司马迁继承先秦史学成果并对旧史体进行改造而创立的。

B . 《史记》重视当代部分的创作,充分体现了司马迁通过历史记录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精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 .将自己见解融于叙事、于叙事中寓论断的体式,决定了《史记》既是一部信史,又为一部思想深刻的历史著作。

D . 《鸿门宴》一节,体现了《史记》善于有条不紊地组织和叙述杂芜的史事,且气势生动、色彩斑斓的特点。

7. 下列说法,不能体现《史记》“人民性”特点的一项是

A . 《史记》的纪传体体例以人物为中心,并且强调成事在人的道理。

B .《史记》既为帝王将相作传,也广泛记录各阶层人物的活动。

C .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以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好坏为标准。

D. 《史记》常对上层人物进行贬斥而对下层人民进行表彰。

8.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首创的这种纪传体史例,在广阔的时空范围揭示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和各阶层群像,标志着我国成熟史体的出现。

B . 司马迁认为人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表明追求物质利益是人的本性。

C . 司马迁认为富国富民之道在于发展经济、藏富于民、合理引导,从而把国家兴亡与经济状况联系起来。

D .在对历史人物评价时,司马迁往往从下层群众的道德观念出发,表现了他对封建正统观念的反叛和再认识。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

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

也。‛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亦宜乎!‛《史记》的人民性成为其千古流传, 倍受后世史家和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仇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小匡》)

【乙】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

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管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欲治其子 .

治:管理 殆:几乎 信:相信

将:扶持

②其李将军之谓也 .②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 .

②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B .中钩,殆于死 .C .管仲因而信之 .D .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A .①其唯管夷吾乎 .B .①今乃用之,可乎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①俗之所欲,因而与之 .D .①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 .

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下列各项全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

①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②夷吾事君无二心 ③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④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⑤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⑥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②④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的品德,同时也体现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B .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 .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因为管仲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

D .在柯地会盟中,桓公背弃了曹沫逼他订立的盟约,而管仲却劝他信守盟约。

舟楫系在江风水月里、落日熔金中,哪怕是烟波浩浩、雨雾迷茫,当你独坐船头,静卧船舱,也不管是独钓寒江雪,画船听雨眠,静水观鱼动,一杯清茶,一盏薄醪,人如天地一沙鸥。这一瞬间,所有的喧嚣与烦恼都会渐渐离你而去。在这样澄静寥廓氛围里,自然而然也就泊出了一种心境。你看,当谢灵运把船泊在彭蠡湖口时,正值一轮秋月当空,烟波浩浩湖面上,归帆点点,岛影幢幢,而湖边却是蒹葭苍苍,野菊灿灿,时有阵阵猿声鸟啼随风飘来。于是,诗人独立船头,昂首仰望,‚乘月听哀浥,浥露馥芳荪‛。感受到的正是大自然的静美,天籁的亲切,以及天地间一时无从知晓的玄机奥秘。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张志和,就不仅仅把一叶渔舟,更把自己淡怀逸致的襟抱,闲适脱俗的意趣,永远泊在了鹭飞鱼跃、桃花流水的西塞山前。如此看来,泊,正是巧妙而充分利用了江汀远渚的奇峭、静谧,利用了天光水色的飘逸、妩媚,酿造出一种凄幽的美,一种空灵的美,一种宁馨素洁的美。人臵身其间,既可暂时逃避喧嚣尘缨,又能从淳美的大自然中觅取心灵的滋养,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烟渚‛,往往成为淡泊的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最好选择。

④最美的泊自然在江南。水光潋滟的西子湖,二十四桥的‚瘦西湖‛,以及苏州众多的园林水榭,何处不有画舫轻系、渔舟唱晚?在那湖光水色里,真不知泊过多少柔情蜜意、离愁别绪。当然,也泊过富贾豪绅、腐朽君臣的骄奢淫逸、寡廉鲜耻!那六朝金粉古都的秦淮河畔,更有数不清的歌楼舞榭、画舫游艇。在那桨声灯影里,晃荡过孔尚任的南明遗恨,晃荡过朱自清、俞平伯的文采风流,更有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那靡靡之音,以及‚秦淮八艳‛、‚金陵十二钗‛的悲愁哀怨和脂粉血泪。不妨说,秦淮风月里泊的正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条繁绮香艳的画舫吧。

⑤泊,或许还是一种精神境界。漫漫人生旅途上,谁没有云帆高挂、长风破浪的航行,自然也少不了收篷歇棹、停舟靠岸。在那幽幽水边,淡淡烟波里,栖息着高蹈文人的高情远意,他们用清风明月,溪声乌韵,柳浪荷香祛除尘廛,清心滤思,偷得浮生半日闲。唐代诗人张继进京赶考落第之后,驾一叶扁舟夜泊在枫桥下。他不以落第为意,伫立船头,把耳濡目染的秋月、红枫、渔火、江桥以及乌啼、寒山寺的钟声,熔铸成寥廓的胸臆,熔铸成一帧‚枫桥夜泊‛的不朽画卷,道出了泊的深刻内涵。其实,停泊不光是休憩、等待,更是一种蓄积和迸发,航程的目标还在遥遥的远方啊,岂能松懈自己,坐视观望?一生宦海浮沉的苏东坡,是深谙‚泊‛的意蕴的,他常常停棹湖山,息帆远岸,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风明月磨砺心曲,壮阔襟怀,然后,以昂然无畏的风姿

去迎接人生航道上的湍流险滩,惊涛骇浪。‚一蓑烟雨任平生‛,正是他孤傲不屈、落拓旷达的精神写照。

⑥是的,一个泊字,写尽了世间众生相,荡漾着人生的几多情怀!

19.请简要分析第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20.作者为什么说“泊应该属于一种静美”?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21.第五段说“泊是一种精神境界”,请简要概括“泊”中蕴含了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4分)

22.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七、(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熟语有‚先声夺人‛‚敢为天下先‛‚先下手为强‛„„强调的是‚先‛的优势;然而熟语又有‚后发先至‛‚后来居上‛‚后发制人‛„„强调的则是‚后‛的优势。 一‚先‛一‚后‛,可以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与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性文章。


相关内容

  •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
  • 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上) 一.学生分析 本期本人担任高二理科12班和文科8班的语文教学. 本人面临的这两个班属于普通班,学生由高一升入高二,刚刚经历分班,情绪欠稳定,人数超多,中等生少,后进生多,学习兴趣欠佳,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语文学习习惯较差,课堂沉闷,思维不活跃,思考问题不积极. 二.工作重点 1 ...

  •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联考检测试题
  • 高二语文试卷(2010.5) 校对:龙京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喑哑/谙练 脚踝/徘徊 创见/怆然泪下 b .剽窃/鱼鳔 咯血/骨骼 缉捕/开门揖盗 c .溯源/夙愿 憧憬/瞳孔 簌簌/天籁之音 d .商榷/证券 燥热/烦 ...

  • 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 本学期,我们高二语文备课组五位老师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科组的教学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认真探讨语文教育的特点,结合新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 加强理论学习,在教学中渗透新课程 ...

  • 2009年学校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本学期学校的工作意见,牢固确立“素质为本、质量立校”的观念,继续以“规范教学过程、细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团结一致、细化措施、扎实工作,全面完成本学期各项教学任务。 二、工作目标 ...

  •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 语言基础(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迤逦(y ǐ) 熟稔(r ěn ) 止血钳(xi ě) 叨陪鲤对(d āo ) .... B .圆晕(y ùn ) 潦水(li ǎo ) 梁山泊(b ó) 上传下载(z ài ) ...

  • 中学教务处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 本学期以“埋头苦干,争先进位”为教学工作的总要求。以“规范教学过程、细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切实强化了教学常规工作和教学“五认真”工作,基本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目标。 一、课堂教学管理 1.实行了“三项制度”。一是校内教学调研制度。二是行政人员听评课制度。本学期进行了三次听评课活动,每次 ...

  • 高二年级组工作计划
  • 篇一:高二年级组(上)工作计划 高二 年级组工作计划 (2014-2015学 年度第一学期) 思路决定出路,凡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切实搞好高二年级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搞好新课程改革,再创民 中高考辉煌,特制定高二年级工作计划. 一.主导思想: 以教学为中心,德 育置首位:树立打好基础.培养能力. ...

  • 高二上学期语文备课组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本学年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新课程实施为中心,转化教学理念,苦练教学内功,优化教学手段,探索实践语文教学的新方法,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的思 ...

  • 教务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工作意见,牢固确立“素质为本、质量第一”的观念,继续以“规范教学过程、细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团结一致、负重奋进,脚踏实地、积极进取,高质量实现质量目标和争先创优,向建校六十周年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