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年级应用题总复习.

小学数学应用题归纳

三年级上册:

1、乘法应用题:书37~41页,乘加乘减类。

如何分析应用题:一、读题,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注意隐含的已知条件(圈出),并与生活中的事情联想起来,要读懂,读透。二、从问题出发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要求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什么,用文字算式来表示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等式(简洁的文字式),已知条件是哪些,还有什么条件不晓得,我们就再读与未知条件相关的句子,并一样用文字式表示出来,最后,所有的条件都已知后再列式解答。注意:列好算式后的计算一定要仔细、准确。还可以用图示法(画圈、画线段图等)来帮助分析要得到的问题的相关联的数量关系。

2、除法应用题:书77~81页。

至少类:第一步用除法,得出商和余数。第二步把余数也看作1份。第三步用商+1(1即为余数看成1份)。注意:第一步的商和余数的单位应带好,可以以问题来检查单位带得对不对。

比一比类:方法一,先分别算出各自的平均数,再比较平均数的大小,最后写答语。方法二,一个除不尽,则以另一个除得尽的为准,先算出他的平均数(用除法),再以除不尽的那个时间为准,计算在相同时间内他的总数,将这一总数与除不尽的那个总数比较大小,最后写好答语。注意:相同时间内的数量比较判断快慢的方法,可以标明各自所得的量分别是谁。

合理性(合算)类:第一步:计算,第二步:比较。注意隐含条件(如书81页11题)、批发与零售。 应用题系统:一类:比多比少类用减法。二类:还剩、还要、还有、其中一部分用减法。

三类:求一共、合起来、原来用加法。四类:求平均数(每份数)、倍用除法(倍不带单位)。

五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几个几的和用乘法。

3、分数应用题(加减法):把一个东西看作单位1。

指导——讲练——看书——评讲——试着写关系式——直到熟练——再做应用题(分类)——订正——读、抄做、说解题思路——读应用题。

4、周长计算及相关知识的应用题:公式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应用,书92页3、6题,91页练习十七1题。

5、经过时间计算及与时间相关的应用题: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注意必须用24时计时法来准确表示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联想钟表时刻经过。

三年级下册:

1:通过1组相关联的量求出单一量(每份数),再以单一量为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结果;也可以通过前后两个总数的倍数计算出题目要求的结果。

2、份数相同的两个量求总和类:当两个量份数相同时,可以分别计算出每个量的总数,最后把两个量的总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个量的每份数相加,再求每份数之和的份数对的总和(几对这样的每份数之和用乘法)。

3、求周长、面积或长、宽、边长的应用题:

(1)、求周长、面积都必须先找准长和宽或边长,再正确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列式计算;

(2)、求长、宽或边长的,要运用周长或面积变换公式列式计算;

(3)、求粉刷墙体或铺地板砖费用、收庄稼的重量、浇水或铺设水泥路面等应用题,必须先求出实际面积和每个单位面积的单一量,再应用实际是求几个几的和的解决方法计算出结果。

(4)、注意:应用题必须认真审题,找出(圈出)相关联的量及隐含的已知条件(关键字词)、问题及问题个数,再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找准列式依据或题型(如比一比类、至少类、合理性类、归一问题类、工程问题类等),再逐一列式计算,每一步都要比对数字,准确计算,仔细检验,特别是带好单位和写好答语,注意格式规范正确。几何应用题还要特别注意单位的统一,单位不一样要注意先换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

四年级上册:

1、倍数应用题:以线段图分析法为主,辅以文字分析法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1)、画线段图分析:找准标准量即单位 “1”、1倍数(以谁为准),用1线段表示它,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

画出与它比较的量(几倍多几、几倍少几、几倍的量,即比较量),再用?号标出所求的量。如果所求量是比较量,则用标准量×几倍+几或标准量×几倍-几;如果所求量是1倍数的量(即单位1的量),则先求出比较量多几或少几是多少(即整倍数所对用的量是多少),再平均分成几倍所对应的份数,就是1倍数。

(2)、文字分析:画出含有“比、是、相当于、等于”等重点字句(有时还要补充省略在这些关键字前面的量),在这些关键字下边对应写“=”号,把关键字前面的量写在“=”号前面,把关键字后面的量写在“=”号后面,几倍就在这个量后写“×”几,多几就继续写“+”几,少几则写“-”几,最后把已知量对应写在下面,未知量(或所求的量)用“?”号表示出来,建立一个文字分析式。

多训练两种分析方法,鼓励学生多用画线段图分析倍数关系,主要找准1倍数或整倍数所对用的量。

2、求总量的归总应用题:可以先算总份数,再算总份数×每份数=总数,也可以先算1份数的总数,再算总份数×1份数的总数=总数。多训练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题。

3、工程问题:可以利用关系式求,也可以与行程问题类同起来分析解决。

工作效率(每份数)×工作时间(份数)=工作总量(总数)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效和×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和 工效率差×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差

4、行程问题:

单一的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相遇问题(相向) :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同向):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相差)路程

经过时间:1天内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跨天的经过时间分两个段计算,先算头天的经过时间,用24-开始时间,再加上第二天(次日)结束时间,即24-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间描述必须全部换成24时计时法)。关于日子:日子不对面,对面+1天。熟练掌握时分秒、年月日知识很重要:1时=60分 1分=60秒 1日=24时 大月31天,小月30天,特殊2月只有28天(平年)或29天(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1周7天,1年有4个季度。

5、求单一量的归一应用题:

总数÷天数÷人数=单一量 总数÷人数÷天数=单一量 总数÷每份数÷份数=单一量

注意题中的多于条件和隐含条件,找准问题所需数量关系。

6、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效率(每份数)×工作时间(份数)=工作总量(总数)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效和×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和 工效率差×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差

单一的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相遇问题(相向) :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同向):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求单一量的归一应用题:总数÷天数÷人数=单一量 总数÷人数÷天数=单一量 总数÷每份数÷份数=单一量

求总量的归总应用题:份数×份数×每份数=总量 份数×每份数×份数=总量

四年级下册:

1、相遇问题:路程=速度和×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路程÷时间

追及问题 :距离=速度差×时间 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时间

2、工程问题:总量=效率×时间 时间=总量÷效率 效率=总量÷时间

效率和×共同工作时间=共同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差=工作效率差×共同工作时间

3、最多、最少问题:人数最少多买贵的,人数最多多买便宜的。

4、购物、旅游合算问题:先计算各种方案,再比较,最后判断答语。注意带单位比较。

5、等腰三角形中,知道顶角求底角:(180°-顶角)÷2;知道底角求顶角:180°-底角×2

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

要点:熟练掌握教科书例题,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问题。解题时要勾画出关键字词,仔细分析,列出解题步骤,分步解决问题。作业时不要出现计算错误,要学会细心,同时完成后检验。

1、小数乘法:主要是一些生活实际的收费问题和手机(电脑)消费问题、出租车计费问题, p17——18页。

2、小数除法部分主要包括求平均数问题和价格比较问题,参读p64——p67页, 至少类、最多类:要灵活恰当地选用去尾法、进一法保留得数。

3、四则混合运算部分(阅读80——83页 例1和例2)主要包括收费选择和求房间装修要需要材料的问题。

4、多边形面积计算:一般要先求图形面积,再运用面积解决问题。这类题一定要分步骤解题,写清楚每步要求什么。(阅读p110——p113和各图形的教材练习) 注意直角三角形面积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一定要注意“÷2”。 体积转换、转车运物---抓住物体体积不变解决:按已知条件算出体积,再利用体积变化公式求长宽高。

五年级下册:

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 表示。②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③解方程。④验算,写出答语。

2、和差问题、倍和倍差问题、工程(合作)问题、行程问题(相遇、追及)、价钱问题、平均数问题等基本解题方法和数量关系必须熟练!抓住关键字,顺向思维写出数量关系等式后,对应已知条件写出方程。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效和×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和 工效率差×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差

单一的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相遇问题(相向)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同向):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求单一量的归一应用题:总数÷天数÷人数=单一量 总数÷人数÷天数=单一量

总数÷每份数÷份数=单一量

求总量的归总应用题:份数×份数×每份数=总量 份数×每份数×份数=总量

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公式:

3、倍和倍差类应用题必须注意:抓住关键词“是、占、比、相当于、等于”,这些字后边的量就是标准量,一般我们要先设这个量(即1倍数)为X ,再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出比较量(一般格式举例---根据“乙比甲的2倍少5”可以先解:设甲为X ,那么乙就是2X-5),然后根据另外的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X 的解,

最后还要求出比较量,即乙=2X-5=2×()-5=?

答语也要分别叙述清楚。

4、计算边(棱)长、周长---长度单位;计算材料、涂漆粉刷一般就是表面积、底面积计算---面积单位(平方);计算装东西、占空间大小就是算体积(容积)——体积单位(立方)、容积单位(升、毫升)。几何应用题必须多读几遍题,特别看清问题的单位,从而准确判断是求什么,再准确利用相关公式进行列式计算。 排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注意:容器的长宽不变,只是水的高度在变化,用减少或增加的体积÷(长×宽)就是增减高度,容器高度只有当装满水时才是高,高一般只看水的高度。

小学数学应用题归纳

三年级上册:

1、乘法应用题:书37~41页,乘加乘减类。

如何分析应用题:一、读题,收集有用的数学信息,注意隐含的已知条件(圈出),并与生活中的事情联想起来,要读懂,读透。二、从问题出发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要求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什么,用文字算式来表示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等式(简洁的文字式),已知条件是哪些,还有什么条件不晓得,我们就再读与未知条件相关的句子,并一样用文字式表示出来,最后,所有的条件都已知后再列式解答。注意:列好算式后的计算一定要仔细、准确。还可以用图示法(画圈、画线段图等)来帮助分析要得到的问题的相关联的数量关系。

2、除法应用题:书77~81页。

至少类:第一步用除法,得出商和余数。第二步把余数也看作1份。第三步用商+1(1即为余数看成1份)。注意:第一步的商和余数的单位应带好,可以以问题来检查单位带得对不对。

比一比类:方法一,先分别算出各自的平均数,再比较平均数的大小,最后写答语。方法二,一个除不尽,则以另一个除得尽的为准,先算出他的平均数(用除法),再以除不尽的那个时间为准,计算在相同时间内他的总数,将这一总数与除不尽的那个总数比较大小,最后写好答语。注意:相同时间内的数量比较判断快慢的方法,可以标明各自所得的量分别是谁。

合理性(合算)类:第一步:计算,第二步:比较。注意隐含条件(如书81页11题)、批发与零售。 应用题系统:一类:比多比少类用减法。二类:还剩、还要、还有、其中一部分用减法。

三类:求一共、合起来、原来用加法。四类:求平均数(每份数)、倍用除法(倍不带单位)。

五类: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几个几的和用乘法。

3、分数应用题(加减法):把一个东西看作单位1。

指导——讲练——看书——评讲——试着写关系式——直到熟练——再做应用题(分类)——订正——读、抄做、说解题思路——读应用题。

4、周长计算及相关知识的应用题:公式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应用,书92页3、6题,91页练习十七1题。

5、经过时间计算及与时间相关的应用题: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注意必须用24时计时法来准确表示结束时间和开始时间。联想钟表时刻经过。

三年级下册:

1:通过1组相关联的量求出单一量(每份数),再以单一量为准,根据题目要求算出结果;也可以通过前后两个总数的倍数计算出题目要求的结果。

2、份数相同的两个量求总和类:当两个量份数相同时,可以分别计算出每个量的总数,最后把两个量的总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个量的每份数相加,再求每份数之和的份数对的总和(几对这样的每份数之和用乘法)。

3、求周长、面积或长、宽、边长的应用题:

(1)、求周长、面积都必须先找准长和宽或边长,再正确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列式计算;

(2)、求长、宽或边长的,要运用周长或面积变换公式列式计算;

(3)、求粉刷墙体或铺地板砖费用、收庄稼的重量、浇水或铺设水泥路面等应用题,必须先求出实际面积和每个单位面积的单一量,再应用实际是求几个几的和的解决方法计算出结果。

(4)、注意:应用题必须认真审题,找出(圈出)相关联的量及隐含的已知条件(关键字词)、问题及问题个数,再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找准列式依据或题型(如比一比类、至少类、合理性类、归一问题类、工程问题类等),再逐一列式计算,每一步都要比对数字,准确计算,仔细检验,特别是带好单位和写好答语,注意格式规范正确。几何应用题还要特别注意单位的统一,单位不一样要注意先换相同的单位再进行计算。

四年级上册:

1、倍数应用题:以线段图分析法为主,辅以文字分析法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1)、画线段图分析:找准标准量即单位 “1”、1倍数(以谁为准),用1线段表示它,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

画出与它比较的量(几倍多几、几倍少几、几倍的量,即比较量),再用?号标出所求的量。如果所求量是比较量,则用标准量×几倍+几或标准量×几倍-几;如果所求量是1倍数的量(即单位1的量),则先求出比较量多几或少几是多少(即整倍数所对用的量是多少),再平均分成几倍所对应的份数,就是1倍数。

(2)、文字分析:画出含有“比、是、相当于、等于”等重点字句(有时还要补充省略在这些关键字前面的量),在这些关键字下边对应写“=”号,把关键字前面的量写在“=”号前面,把关键字后面的量写在“=”号后面,几倍就在这个量后写“×”几,多几就继续写“+”几,少几则写“-”几,最后把已知量对应写在下面,未知量(或所求的量)用“?”号表示出来,建立一个文字分析式。

多训练两种分析方法,鼓励学生多用画线段图分析倍数关系,主要找准1倍数或整倍数所对用的量。

2、求总量的归总应用题:可以先算总份数,再算总份数×每份数=总数,也可以先算1份数的总数,再算总份数×1份数的总数=总数。多训练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题。

3、工程问题:可以利用关系式求,也可以与行程问题类同起来分析解决。

工作效率(每份数)×工作时间(份数)=工作总量(总数)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效和×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和 工效率差×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差

4、行程问题:

单一的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相遇问题(相向) :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同向):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相差)路程

经过时间:1天内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跨天的经过时间分两个段计算,先算头天的经过时间,用24-开始时间,再加上第二天(次日)结束时间,即24-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时间描述必须全部换成24时计时法)。关于日子:日子不对面,对面+1天。熟练掌握时分秒、年月日知识很重要:1时=60分 1分=60秒 1日=24时 大月31天,小月30天,特殊2月只有28天(平年)或29天(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1周7天,1年有4个季度。

5、求单一量的归一应用题:

总数÷天数÷人数=单一量 总数÷人数÷天数=单一量 总数÷每份数÷份数=单一量

注意题中的多于条件和隐含条件,找准问题所需数量关系。

6、关系式: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效率(每份数)×工作时间(份数)=工作总量(总数)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效和×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和 工效率差×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差

单一的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相遇问题(相向) :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同向):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求单一量的归一应用题:总数÷天数÷人数=单一量 总数÷人数÷天数=单一量 总数÷每份数÷份数=单一量

求总量的归总应用题:份数×份数×每份数=总量 份数×每份数×份数=总量

四年级下册:

1、相遇问题:路程=速度和×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路程÷时间

追及问题 :距离=速度差×时间 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时间

2、工程问题:总量=效率×时间 时间=总量÷效率 效率=总量÷时间

效率和×共同工作时间=共同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差=工作效率差×共同工作时间

3、最多、最少问题:人数最少多买贵的,人数最多多买便宜的。

4、购物、旅游合算问题:先计算各种方案,再比较,最后判断答语。注意带单位比较。

5、等腰三角形中,知道顶角求底角:(180°-顶角)÷2;知道底角求顶角:180°-底角×2

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

要点:熟练掌握教科书例题,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问题。解题时要勾画出关键字词,仔细分析,列出解题步骤,分步解决问题。作业时不要出现计算错误,要学会细心,同时完成后检验。

1、小数乘法:主要是一些生活实际的收费问题和手机(电脑)消费问题、出租车计费问题, p17——18页。

2、小数除法部分主要包括求平均数问题和价格比较问题,参读p64——p67页, 至少类、最多类:要灵活恰当地选用去尾法、进一法保留得数。

3、四则混合运算部分(阅读80——83页 例1和例2)主要包括收费选择和求房间装修要需要材料的问题。

4、多边形面积计算:一般要先求图形面积,再运用面积解决问题。这类题一定要分步骤解题,写清楚每步要求什么。(阅读p110——p113和各图形的教材练习) 注意直角三角形面积计算,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一定要注意“÷2”。 体积转换、转车运物---抓住物体体积不变解决:按已知条件算出体积,再利用体积变化公式求长宽高。

五年级下册:

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 表示。②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③解方程。④验算,写出答语。

2、和差问题、倍和倍差问题、工程(合作)问题、行程问题(相遇、追及)、价钱问题、平均数问题等基本解题方法和数量关系必须熟练!抓住关键字,顺向思维写出数量关系等式后,对应已知条件写出方程。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效和×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和 工效率差×共同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差

单一的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相遇问题(相向)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同向):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求单一量的归一应用题:总数÷天数÷人数=单一量 总数÷人数÷天数=单一量

总数÷每份数÷份数=单一量

求总量的归总应用题:份数×份数×每份数=总量 份数×每份数×份数=总量

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公式:

3、倍和倍差类应用题必须注意:抓住关键词“是、占、比、相当于、等于”,这些字后边的量就是标准量,一般我们要先设这个量(即1倍数)为X ,再用含有X 的式子表示出比较量(一般格式举例---根据“乙比甲的2倍少5”可以先解:设甲为X ,那么乙就是2X-5),然后根据另外的关键句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X 的解,

最后还要求出比较量,即乙=2X-5=2×()-5=?

答语也要分别叙述清楚。

4、计算边(棱)长、周长---长度单位;计算材料、涂漆粉刷一般就是表面积、底面积计算---面积单位(平方);计算装东西、占空间大小就是算体积(容积)——体积单位(立方)、容积单位(升、毫升)。几何应用题必须多读几遍题,特别看清问题的单位,从而准确判断是求什么,再准确利用相关公式进行列式计算。 排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注意:容器的长宽不变,只是水的高度在变化,用减少或增加的体积÷(长×宽)就是增减高度,容器高度只有当装满水时才是高,高一般只看水的高度。


相关内容

  • 全国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大全
  • 人教版初中数学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3.3 解一元一 ...

  • 五年级期末复习计划
  • 篇一:五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内容 本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倍数与因数.图形的面积(一).分数.分数加减法.图形的面积(二).可能性的大小.以上各单元内容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思想方法)与运用数学四大领域的知识. 二.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 ...

  • 人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 一年级上册 一 数一数 二 比一比:1.比多少 2.比长短 3.比高矮 三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 2.比大小 3.几和第几 4.2-5的分与合 5.加法 6.减法 7.0的认识和加减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长方体.正方形 ...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学生状况分析 小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 ...

  • 六年级数学复习备考计划
  • 六年级数学复习备考计划(沙志航) 一.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 为了组织有计划的.有效率的复习,为了达成本年度的目标任务,我制定了后一阶段的复习备考计划. 二.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任务: 从小学毕业总复习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来看,它的任务概括为以下几点: 1.知识点的梳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 ...

  •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小结
  • 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小结 王裕衡 中考不仅仅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检测,更是对知识所承载的能力接受程度的考察,中考促进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生成最佳的解题策略.形成优良的思维结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中考促进教师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本人对九年级数学总复习小结如下: 一.发挥集体优势,整合资源,相互 ...

  • 三至六年级数学目录
  • 一 时.分.秒 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三 测量 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五 倍的认识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 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 九 数学广角--集合 十 总复习 四年级上 一 大数的认识 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二 公顷和平方千米 三 角的度量 四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五 ...

  • 初中数学各版本教材目录比较
  • 华师大版(新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第二章 有理数 2.1 有理数 1.正数和负数 2.有理数 2.2 数轴 1.数轴 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 2.3 相反数 2.4 绝对值 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6 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7 有理 ...

  • 九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4篇
  • 篇一:九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3094字)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努力, 我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 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 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 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 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 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 重 ...

  • 八年级数学2
  • 共 142 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103050 条 2013届北京市中考数学二轮专题突破复习课件四边形中档解答题. 阅11  转4  评0  公众公开  13-03-31 20:37 几何证明中的几种技巧(教师用) 阅46  转10  评0  公众公开  13-03-29 22:36 二次根式的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