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0水泥砂浆配合比是多少

M30水泥砂浆配合比是多少?

水泥:砂:外加剂:水=1:2.7:0.018:0.38

锚杆钻孔灌浆,用M30水泥砂浆

抗浮锚杆施工中, 通常要求灌注砂浆强度不低于m30, 但是实验室中, 最高的水泥砂浆配合比才m20, 怎么解决啊??

通常设计会有个要求, 一般是水灰比0.38~0.50,砂灰比1.0~1.2,我觉得水灰比的要求是比较合适的,但砂灰比有些偏小,这样水泥的用量会比较大。从节约的角度出发,当然同时还要满足强度和工作性要求,提高砂灰比至2.0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说配合比应在:0.45~0.50:1:2.0就可以,如果要严格按设计的要求那就:0.38~0.50:1:1.2。注明:不加减水剂,减水剂在此处使用完全无必要。

M30砂浆配合比的问题

我在施工中碰见了要求用M30的砂浆配合比,而且给出了比例为1:1:0.45不要求用减水剂,水泥现在使用的42.5水泥,用于锚杆填充用的。在网上找了好多的帖子也都反映相同的问题。有没有谁有具体的设计过程或者具体的设计思路供 参考一下啊!!

咨询了老试验工程师,他给出的大致想法是假设砂浆每立方总质量为2200kg, 在用总2200除以2.45得898水泥,砂则为897,水为404。大致是这个意思。不知道大家都还有什么想法一起说出来,共同讨论一下

可以参考一下,配合比一般是1:1-1:2之间比较合理,之前用过1:3.3的砂浆根本不能用,老爆管

是水泥砂浆, 是直径10cm 的孔, 灌注用的, 锚杆直径是28mm. 我现在有个配合

比,42.5的水泥:中砂:水=606kg:1m3砂:0.3m3水, 我想增加水泥, 水也增加一点, 不知是否合理?

不是用于梁的压浆

M30有水泥砂浆也有水泥净浆两种.两种都比较常见.如桥梁预应力管道注浆就用净浆,隧道砂浆锚杆就用的砂浆注浆的.加砂主要是降低造价和防开裂.为保证强度和流动度可加减水剂

我有做过,结构部位是锚杆的,大概控制在水泥:砂=1:2左右

砂浆一般很难压进去, 设计上一般是水泥:砂=1:1,水灰比为0.45, 砂采用特细砂, 可加高效减水剂. 我们这就是用于锚杆锚索注浆. 但实际用净浆, 资料做成砂浆就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压砂浆是骗人的, 因为根本压不进.

谁说的锚杆灌砂浆压不进去,纯粹的无稽之谈,你以为锚杆灌的砂浆就是普通砂浆的吗?它有流动性要求,你以为就是某某稠度就可以的吗,还说是搞工程的,不知道不要乱说!你也不要听图纸上说水泥:砂=1:1,或者说什么水灰比0.45之类的,他也只是建议,他告诉用什么砂什么水泥没有嘛,既然材料都不一样难道配合比会一样的吗?灌浆只要它的的稠度能满足施工要求就能灌进去,何来说砂浆不能灌进去之说!我们用了几个工地的砂浆灌浆完全没有问题,稠度16~20S仅供大家参考,根据这个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强度的砂浆就可以了!还有就是膨胀剂必须要加,减水剂视材料工作性加与不加!还有谁说什么特细砂之类自己把规范好好看看,要求是小2.36mm 的砂,免得让大家误会必须用特细砂一样!还有哪个谁说

砂浆达不到M30,自己用脑袋好好想想,我用32.5级水泥配不出来就不能用42.5级水泥的吗,而且调整还可以调整水泥用量的撒?真不知道大家一天干什么去了,书上很多东西有说!

类土质是花岗岩熔岩等火山岩风化而成, 继承了原岩各向异性的土体物质或破碎岩体物质, 其本身在未经搬运时具有岩体结构特征, 包括硬岩的全风化、残积层, 软岩的全风化、强风化及残积层。本论文主要依托海南东环城际铁路客运专线, 分析沿线的花岗岩残积层等的物理、化学性质, 探寻类土质影响工后沉降控制较为严重的物化指标。 作者主要讨论了类土质自身的8个物化指标:矿物成分、含水量、塑性指数、颗粒级配、孔隙特征、压缩特性、结构特征以及风化程度, 即类土质的组成、结构和力学方面的性质。其次整理沉降监测资料, 分析上述指标与沉降控制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的大小则反映了对沉降控制影响的大小。最后, 论文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以及理正岩土工程计算软件对显相关的前3个指标进行模拟, 预测各阶段路基的沉降值, 再以现场实际的沉降监测资料, 对数值模拟的结果给予检算和验证。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详细的阐述了类土质的成因、组成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软硬岩自身不同物质成分的物理、水理、化学以及热学性质等的差异, 导致岩石在遭受风化作用时的胀缩、热分布、含水特征等不同, 岩石内部出现差异风化, 从而, 岩石的结构、构造、化学成分、颗粒大小等逐渐发生变化, 岩石发生不同程度的风化, 类土质由之形成。同时, 论文在以往类土质定义的基础上, 主要针对类土质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 从类土质的成因、结构、物质组成方面完善其定义:类土质是由岩体风化而成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明显区别于均质土体、岩石的土体物质或破碎岩体物质, 包括岩体全风化物以及全风化残积物。其中, 全风化物保留或部分继承了原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全风化残积物已丧失了原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但物质成分同全风化物相似。 (2)影响工后沉降的因素很多, 就类土质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言, 都难以计数, 而且各影响因素之间还存在或多或少相互牵连。作者在阅读大量已有花岗岩全风化文献的基础上, 分析整理出类土质的8个物理、化学指标:矿物成分、含水量、塑性指数、颗粒级配、孔隙特征、压缩特性、结构特征以及风化程度。之后, 通过初期对上述8个指标分别做沉降监测, 基于它们各自对沉降的贡献, 分析它们对沉降控制的相关程度, 按照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含水量、颗粒级配、矿物成分、风化程度、残余结构、孔隙特征、塑性指数和压缩特性。 (3)变形的实质即是原有应力场或应变场的改变, 路基的沉降即是在进行路基填筑过程中, 由于上部荷载的作用, 使路基新的应力场生成。FLAC~(3D)基于有限差分原理, 摩尔—库仑材料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土质材料地应力场的生成; 另外, 理正(软土) 路基设计软件是工程中较为常用的路基沉降计算软件, 因此论文选取了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及理正(软土) 路基设计软件对路基的工后沉降做模拟分析。FLAC~(3D)模拟了基床开挖、换填, 路堤填筑时地应力场的变化, 总的趋势表现为换填压实过程, 路基以均匀沉降为主, 横向边界由于边界效应影响, 其位移矢量与路基中心相比, 相对较小; 路堤填筑过程中, 路堤下部基床则以盆型曲线沉降, 沉降量随深度的递增而减小。FLAC~(3D)计算类土质路基最终沉降量为:362.4mm。理正忽略了开挖对路基应力场的影响, 通过路基类土质分层赋予不同的力学参数, 综合考虑路基表层换填、路堤类土质填筑、路床及以上列车、轨道等荷载以及超载预压等载荷情况, 分别计算出沉降基准期(路堤填筑完成时) 沉降量、超载预压结束时沉降量和最终沉降量。预压结束时, 路基的沉降值为275mm, 最终沉降量为329mm, 残余沉降量为54mm, 符合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即含水量、颗粒级配、矿物成分对类土质路基的工后沉降控制影响较大。这点在后续的沉降监测中也得到验证。

M30水泥砂浆配合比是多少?

水泥:砂:外加剂:水=1:2.7:0.018:0.38

锚杆钻孔灌浆,用M30水泥砂浆

抗浮锚杆施工中, 通常要求灌注砂浆强度不低于m30, 但是实验室中, 最高的水泥砂浆配合比才m20, 怎么解决啊??

通常设计会有个要求, 一般是水灰比0.38~0.50,砂灰比1.0~1.2,我觉得水灰比的要求是比较合适的,但砂灰比有些偏小,这样水泥的用量会比较大。从节约的角度出发,当然同时还要满足强度和工作性要求,提高砂灰比至2.0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说配合比应在:0.45~0.50:1:2.0就可以,如果要严格按设计的要求那就:0.38~0.50:1:1.2。注明:不加减水剂,减水剂在此处使用完全无必要。

M30砂浆配合比的问题

我在施工中碰见了要求用M30的砂浆配合比,而且给出了比例为1:1:0.45不要求用减水剂,水泥现在使用的42.5水泥,用于锚杆填充用的。在网上找了好多的帖子也都反映相同的问题。有没有谁有具体的设计过程或者具体的设计思路供 参考一下啊!!

咨询了老试验工程师,他给出的大致想法是假设砂浆每立方总质量为2200kg, 在用总2200除以2.45得898水泥,砂则为897,水为404。大致是这个意思。不知道大家都还有什么想法一起说出来,共同讨论一下

可以参考一下,配合比一般是1:1-1:2之间比较合理,之前用过1:3.3的砂浆根本不能用,老爆管

是水泥砂浆, 是直径10cm 的孔, 灌注用的, 锚杆直径是28mm. 我现在有个配合

比,42.5的水泥:中砂:水=606kg:1m3砂:0.3m3水, 我想增加水泥, 水也增加一点, 不知是否合理?

不是用于梁的压浆

M30有水泥砂浆也有水泥净浆两种.两种都比较常见.如桥梁预应力管道注浆就用净浆,隧道砂浆锚杆就用的砂浆注浆的.加砂主要是降低造价和防开裂.为保证强度和流动度可加减水剂

我有做过,结构部位是锚杆的,大概控制在水泥:砂=1:2左右

砂浆一般很难压进去, 设计上一般是水泥:砂=1:1,水灰比为0.45, 砂采用特细砂, 可加高效减水剂. 我们这就是用于锚杆锚索注浆. 但实际用净浆, 资料做成砂浆就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压砂浆是骗人的, 因为根本压不进.

谁说的锚杆灌砂浆压不进去,纯粹的无稽之谈,你以为锚杆灌的砂浆就是普通砂浆的吗?它有流动性要求,你以为就是某某稠度就可以的吗,还说是搞工程的,不知道不要乱说!你也不要听图纸上说水泥:砂=1:1,或者说什么水灰比0.45之类的,他也只是建议,他告诉用什么砂什么水泥没有嘛,既然材料都不一样难道配合比会一样的吗?灌浆只要它的的稠度能满足施工要求就能灌进去,何来说砂浆不能灌进去之说!我们用了几个工地的砂浆灌浆完全没有问题,稠度16~20S仅供大家参考,根据这个设计出满足要求的强度的砂浆就可以了!还有就是膨胀剂必须要加,减水剂视材料工作性加与不加!还有谁说什么特细砂之类自己把规范好好看看,要求是小2.36mm 的砂,免得让大家误会必须用特细砂一样!还有哪个谁说

砂浆达不到M30,自己用脑袋好好想想,我用32.5级水泥配不出来就不能用42.5级水泥的吗,而且调整还可以调整水泥用量的撒?真不知道大家一天干什么去了,书上很多东西有说!

类土质是花岗岩熔岩等火山岩风化而成, 继承了原岩各向异性的土体物质或破碎岩体物质, 其本身在未经搬运时具有岩体结构特征, 包括硬岩的全风化、残积层, 软岩的全风化、强风化及残积层。本论文主要依托海南东环城际铁路客运专线, 分析沿线的花岗岩残积层等的物理、化学性质, 探寻类土质影响工后沉降控制较为严重的物化指标。 作者主要讨论了类土质自身的8个物化指标:矿物成分、含水量、塑性指数、颗粒级配、孔隙特征、压缩特性、结构特征以及风化程度, 即类土质的组成、结构和力学方面的性质。其次整理沉降监测资料, 分析上述指标与沉降控制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的大小则反映了对沉降控制影响的大小。最后, 论文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以及理正岩土工程计算软件对显相关的前3个指标进行模拟, 预测各阶段路基的沉降值, 再以现场实际的沉降监测资料, 对数值模拟的结果给予检算和验证。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论文详细的阐述了类土质的成因、组成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其形成主要是由于软硬岩自身不同物质成分的物理、水理、化学以及热学性质等的差异, 导致岩石在遭受风化作用时的胀缩、热分布、含水特征等不同, 岩石内部出现差异风化, 从而, 岩石的结构、构造、化学成分、颗粒大小等逐渐发生变化, 岩石发生不同程度的风化, 类土质由之形成。同时, 论文在以往类土质定义的基础上, 主要针对类土质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 从类土质的成因、结构、物质组成方面完善其定义:类土质是由岩体风化而成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质明显区别于均质土体、岩石的土体物质或破碎岩体物质, 包括岩体全风化物以及全风化残积物。其中, 全风化物保留或部分继承了原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全风化残积物已丧失了原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但物质成分同全风化物相似。 (2)影响工后沉降的因素很多, 就类土质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而言, 都难以计数, 而且各影响因素之间还存在或多或少相互牵连。作者在阅读大量已有花岗岩全风化文献的基础上, 分析整理出类土质的8个物理、化学指标:矿物成分、含水量、塑性指数、颗粒级配、孔隙特征、压缩特性、结构特征以及风化程度。之后, 通过初期对上述8个指标分别做沉降监测, 基于它们各自对沉降的贡献, 分析它们对沉降控制的相关程度, 按照相关系数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含水量、颗粒级配、矿物成分、风化程度、残余结构、孔隙特征、塑性指数和压缩特性。 (3)变形的实质即是原有应力场或应变场的改变, 路基的沉降即是在进行路基填筑过程中, 由于上部荷载的作用, 使路基新的应力场生成。FLAC~(3D)基于有限差分原理, 摩尔—库仑材料模型能够有效模拟土质材料地应力场的生成; 另外, 理正(软土) 路基设计软件是工程中较为常用的路基沉降计算软件, 因此论文选取了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及理正(软土) 路基设计软件对路基的工后沉降做模拟分析。FLAC~(3D)模拟了基床开挖、换填, 路堤填筑时地应力场的变化, 总的趋势表现为换填压实过程, 路基以均匀沉降为主, 横向边界由于边界效应影响, 其位移矢量与路基中心相比, 相对较小; 路堤填筑过程中, 路堤下部基床则以盆型曲线沉降, 沉降量随深度的递增而减小。FLAC~(3D)计算类土质路基最终沉降量为:362.4mm。理正忽略了开挖对路基应力场的影响, 通过路基类土质分层赋予不同的力学参数, 综合考虑路基表层换填、路堤类土质填筑、路床及以上列车、轨道等荷载以及超载预压等载荷情况, 分别计算出沉降基准期(路堤填筑完成时) 沉降量、超载预压结束时沉降量和最终沉降量。预压结束时, 路基的沉降值为275mm, 最终沉降量为329mm, 残余沉降量为54mm, 符合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即含水量、颗粒级配、矿物成分对类土质路基的工后沉降控制影响较大。这点在后续的沉降监测中也得到验证。


相关内容

  • 贵医一期边坡质量评估报告.
  • 贵阳医学院花溪新校区建设项目 一期边坡支护工程 监 理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报告编制: 证书编号: 审 核(总监理工程师): 证书编号: 批准(单位技术负责人): 编制单位:贵州GL 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日期:2013年1月10日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贵阳医学院花溪新校区建设项目一期边坡支 ...

  • 十房钢轨桩施工方案
  • 十房高速公路K89+710-K89+796左侧挡墙地基处理 钢 轨 桩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孙帮文钢轨桩施工作业队 二○一○年十二月 十房高速公路K89+710-K89+796左侧挡墙地基处理 钢轨桩施工方案 一.前言 由于K89+710-K89+796段路堤挡土墙基处处在坡积体上,坡积 体为新 ...

  • 06抗浮锚杆施工方案修改
  • 目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第一节.工程建筑概况 ...................................................... ...

  • 锚杆框格梁护坡施工技术方案
  • 一. 锚杆的施工 1.锚杆孔测量放线 按设计立面图要求,在锚杆施工范围内,起止点用仪器设置固定桩,中间视条件加密,并应保证在施工阶段不得损坏.其它孔位以固定桩为准钢尺丈量,全段统一放样,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 mm.测定的孔位点,埋设半永久性标志,严禁边施工边放样. 竖梁的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边坡高度 ...

  • SNS主动防护网施工工艺
  • SNS主动防护网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改建铁路阳安线增建第二线工程隧道SNS主动防护网的施工. 二.作业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

  • 高填深挖路基施工
  • 高填深挖路基施工方案 一.高(陡)填方路堤施工方法: 高路堤采用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填料优先选用强.中风化岩石方.当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除加强路床部位补强外,根据需要在路基中部及底部分别铺设多层双向土工格栅,使路堤整体性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若仍不满足,则需要设置支挡结构或基底复合地基处 ...

  • SNS主动防护网施工二级技术交底
  • SNS 主动防护网施工二级技术交底 一.编制依据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至信阳段改建扩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关于下发京港澳高速公路驻马店至信阳(豫鄂界)段改扩建工程首件工程认可制和样板工程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 现场踏勘及调查资料.相关公路 ...

  • 锚杆格子梁施工方案
  • 重庆鱼洞长江大桥北引道主线工程 二期I标段 格子梁边坡施工方案 (k16+500-k16+640) 审批: 审核: 编制: 重庆建工市政交通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〇九年八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3 二.工程概况 --------------------- ...

  • 高速公路高边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一.工程概况 K65+870~+940高边坡位于五华县华城镇满堂村与岐岭镇孔目村交界的一座小山坡上,路线走向258°,线路以直线从山坡垭口开挖通过,线路纵坡-1.83%,边坡全长70m ,左侧最大开挖高度41.6m ,右侧最大开挖高度23.8m :中心最大挖深32.12m (K65+940). 边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