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经典案例集锦 福建省宁德市围绕“争创佳绩、从我做起,科学发展、跨越崛起”活动主题,组织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照“五个好”的要求、“五带头”的标准,紧扣“与先进典型的差距在哪里”、“今后目标或努力方向是什么”、“组织怎样创先进、党员怎样争优秀、怎么让群众得实惠”三个问题开展大讨论,进一步找准与“先进”和“优秀”的差距,明确争创目标、理清争创思路,激发创先进争优秀的内生动力。
主要做法
注重领导带头。市委常委带头,结合开展“下基层、抓落实、促发展”调研活动,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建议。建立了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制度,确定了7个类别128个市级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及6个行业指导小组负责人分别深入联系点和挂钩部门,积极参加所联系党支部的主题讨论活动,掌握联系点创先争优活动的进展情况,听取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也相应建立了联系点制度,通过加强对联系点的指导,推动主题大讨论深入开展。同时,还注重发挥省、市、县下派驻村任职干部和选聘生的带头示范作用,确保主题大讨论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注重广开言路。一是多形式开展讨论。积极拓展讨论形式,采取支部集中研讨、举办论坛、召开党性分析会、中心组学习会、开辟学习专栏、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本地区、本单位创先争优的主要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使大讨论过程成为反映***、集中民智的过程。二是多渠道征求意见。坚持“开门”搞活动,采取支部深入走访调研、开展问卷调查、开设组工网等媒体专栏、开通热线电话、设置意见箱等方式,积极构建群众参与讨论的有效平台。市交通局党组结合完善“交通建设年”的总体思路,敢于揭露矛盾、直视存在的问题,由局班子成员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县(市、区)找差距、求对策。据统计,全市共有6800多个基层党组织、12万多名党员参与大讨论,召开讨论会8600多场,发放征求意见表55000多份,查找突出问题 9500多个,征求意见建议16500多条。
注重分类指导。紧扣实际,针对不同领域实际和不同对象特点,分层分类开展讨论,增强主题大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村党组织重点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讨论,街道社区党组织重点结合“服务居民群众,构建***社区”开展讨论,机关党组织重点结合“改进作风、提振***、优化环境”开展讨论,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党组织重点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开展讨论,“两新”组织党组织重点结合“服务社会比奉献、加快发展树形象”开展讨论,教育系统党组织重点结合“推进教育改革、办人民满意学校”开展讨论,文体、卫生、科研等单位党组织重点结合“提高工作水平,促进事业发展”开展讨论。同时,采取分片分领域召开座谈会、活动推进会等形式,听取进展情况,交流活动心得,查摆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主题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先后组织在市直机关、6个行业指导小组召开座谈会10多场次。
基本成效
找准了创先争优的差距。在主题大讨论活动中,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畅所欲言,小从邻里小事、设施改善,大到体制机制、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问题,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很多富有见解和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办把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后公开,并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责任人,要求限期整改。通过这一方式,各级各部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使开展主题大讨论的过程成为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重新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加压力的过程。
明确了创先争优的措施。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在各地、各行业对大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出制约农村、社区、机关、非公企业等八种类型党组织创先争优10个方面突出问题、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举措,提出下一步各地各行业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17项工作重点和69条具体措施。基层党组织将大讨论的成果充分吸收到活动方案中,转化为推动完成本单位重点工作、争创先进党组织的措施;广大党员将大讨论成果纳入参与争创活动的具体打算,进一步明确立足岗位争当优秀党员的具体措施。
化解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创先争优的难题。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活动主题大讨论的同时,注重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本地本行业创先进争优秀的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效体现活动成果。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效能办针对会风不正、工作纪律松懈、办事拖拉疲沓、工作不落实等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8个突出问题,联合开展专项集中整治,促进机关作风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针对普遍反映企业文化缺失、员工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制定出台了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人文关怀等方面作用的指导性意见。周宁县驻沪党委主动回应发动驻沪党员回报社会的呼吁,成立资金总额达2700多万元的“周宁县驻沪党委城乡互助会”,帮扶在沪流动党员创业兴业,引导百名驻沪党员企业家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
山东省乳山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着眼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积极组织市、镇、村三级党组织和党员,全面开展“向群众承诺、为群众办事、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议”活动,构建起“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三级联动、全面承诺”的联创共争机制,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赢得了群众好评。
动 因
创先争优活动重在承诺,贵在落实。当前,如何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向群众公开承诺,把党组织形象树起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承诺的事情做起来,激发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干群众满意欢迎的事,是现实所需,形势所向,众望所归。为做到真承诺、真兑现、真落实,乳山市改变过去偏重于制度外在推动的承诺形式,不搞简单的口号式、说教式甚至强迫式的承诺方式,而是不断改进、创新承诺的方法,从“基层需要什么、群众渴望什么、党组织和党员能做什么”出发,紧紧围绕服务人民群众这一目标,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开展了“向群众承诺、为群众办事、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议”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实际,广泛承诺、自觉亮诺、认真践诺,真正把落实目标承诺转化为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制度化、常态化,使活动落脚在兑现为民目标承诺上,体现在让群众得实惠上,使创先争优符合实际需要、取得实际效果。
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三级联“诺”。市委主要实施民生工作承诺,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卫生医疗保障、新农村建设、教育文化设施等15个方面的民生热点,确定47项承诺实事,总投资10亿元。镇和部门机关主要实施重点工作承诺, 15个镇(街道)、82个市直部门党组织围绕工作实际和单位职能,从业务工作、为民办实事、优化服务等方面确定1300多个承诺事项,并通过政府网站、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基层党支部主要实施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承诺,重点围绕落实上级政策、单位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切期盼等确定任期目标承诺,分解制定年度目标承诺,通过公开栏、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评议监督。全市97个基层党委(党组)、1668个基层党支部共承诺事项1.2万多个。
二是党员因人定“诺”。充分考虑每个党员的个人特长、年龄大小、能力强弱、从业情况,各尽所长,坚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从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三个方面合理确定承诺事项。共性承诺主要由党支部提出;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由每名党员根据自己特长主动认岗、结对联户提出,做到能力大的办大事,能力小的办小事。承诺事项由党员本人提出后,由党小组、支部审查把关,党员会议讨论,主要看承诺事项是否切合实际,确保不搞强迫命令,不说空话套话,承诺内容具体实在,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兑现性。今年,全市党员共承诺办实事好事8.91万多件,结成帮扶对子3.8万多个。
三是群众评议考“诺”。针对不同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实际,建立台账,实行月记实、半年考评、年终汇总,完成一项、申报一项、验收一项。市级和镇、部门党组织年初在电视等媒体上公开承诺,定期轮流在电台直播节目公布进度情况,年底向市委、向党员或代表双向述职、报告工作。市委每半年一次随机抽取各行业3000名党员群众进行社会评议。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对照承诺,每半年一次逐一进行述职,接受上级领导点评和本单位党员、群众代表或服务对象的评议。根据量化考核、评议结果和群众投诉情况,确定考核等次,年终与评先奖惩挂钩。从而使承诺有压力、践诺有动力、评议有效力,先进的有荣誉感、一般的有紧迫感、后进的有危机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主要成效
一是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这一中心,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为主线,在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认岗定诺,把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各项任务上来。
二是改善了社会民生,促进了社会***。通过开展三级联诺活动,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使大批社会民生问题得到较快解决。在威海市率先建立了新农合市、镇、村三级网络化管理,目前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5%、96%、90%和99.7%。
三是畅通了服务群众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围绕构建服务群众的经常性机制,以目标为平台,以承诺为载体,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群众最需要、最想要、最急要的事入手,承诺于民,服务于民,方便于民,构建了一种密切联系、真正服务的工作体系,在为群众办实事中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据了解,全市镇村党组织在联创共争中,采取龙头带基地、联农户、建协会、创品牌的形式,发展起农业龙头企业320多家、专业合作组织235个、农产品标准化基地40多万亩,带动发展起苹果、花生、大姜、牡蛎、草莓、肉食鸡等10大农业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创先争优经典案例集锦 福建省宁德市围绕“争创佳绩、从我做起,科学发展、跨越崛起”活动主题,组织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照“五个好”的要求、“五带头”的标准,紧扣“与先进典型的差距在哪里”、“今后目标或努力方向是什么”、“组织怎样创先进、党员怎样争优秀、怎么让群众得实惠”三个问题开展大讨论,进一步找准与“先进”和“优秀”的差距,明确争创目标、理清争创思路,激发创先进争优秀的内生动力。
主要做法
注重领导带头。市委常委带头,结合开展“下基层、抓落实、促发展”调研活动,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建议。建立了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制度,确定了7个类别128个市级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及6个行业指导小组负责人分别深入联系点和挂钩部门,积极参加所联系党支部的主题讨论活动,掌握联系点创先争优活动的进展情况,听取基层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也相应建立了联系点制度,通过加强对联系点的指导,推动主题大讨论深入开展。同时,还注重发挥省、市、县下派驻村任职干部和选聘生的带头示范作用,确保主题大讨论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注重广开言路。一是多形式开展讨论。积极拓展讨论形式,采取支部集中研讨、举办论坛、召开党性分析会、中心组学习会、开辟学习专栏、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本地区、本单位创先争优的主要问题,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使大讨论过程成为反映***、集中民智的过程。二是多渠道征求意见。坚持“开门”搞活动,采取支部深入走访调研、开展问卷调查、开设组工网等媒体专栏、开通热线电话、设置意见箱等方式,积极构建群众参与讨论的有效平台。市交通局党组结合完善“交通建设年”的总体思路,敢于揭露矛盾、直视存在的问题,由局班子成员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县(市、区)找差距、求对策。据统计,全市共有6800多个基层党组织、12万多名党员参与大讨论,召开讨论会8600多场,发放征求意见表55000多份,查找突出问题 9500多个,征求意见建议16500多条。
注重分类指导。紧扣实际,针对不同领域实际和不同对象特点,分层分类开展讨论,增强主题大讨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村党组织重点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讨论,街道社区党组织重点结合“服务居民群众,构建***社区”开展讨论,机关党组织重点结合“改进作风、提振***、优化环境”开展讨论,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党组织重点结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开展讨论,“两新”组织党组织重点结合“服务社会比奉献、加快发展树形象”开展讨论,教育系统党组织重点结合“推进教育改革、办人民满意学校”开展讨论,文体、卫生、科研等单位党组织重点结合“提高工作水平,促进事业发展”开展讨论。同时,采取分片分领域召开座谈会、活动推进会等形式,听取进展情况,交流活动心得,查摆存在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主题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先后组织在市直机关、6个行业指导小组召开座谈会10多场次。
基本成效
找准了创先争优的差距。在主题大讨论活动中,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畅所欲言,小从邻里小事、设施改善,大到体制机制、招商引资、民生保障等问题,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党委政府和党员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很多富有见解和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办把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后公开,并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责任人,要求限期整改。通过这一方式,各级各部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差距,使开展主题大讨论的过程成为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重新自我认识、自我剖析、自加压力的过程。
明确了创先争优的措施。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在各地、各行业对大讨论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出制约农村、社区、机关、非公企业等八种类型党组织创先争优10个方面突出问题、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举措,提出下一步各地各行业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17项工作重点和69条具体措施。基层党组织将大讨论的成果充分吸收到活动方案中,转化为推动完成本单位重点工作、争创先进党组织的措施;广大党员将大讨论成果纳入参与争创活动的具体打算,进一步明确立足岗位争当优秀党员的具体措施。
化解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创先争优的难题。各级党组织在开展活动主题大讨论的同时,注重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本地本行业创先进争优秀的突出问题,以实际成效体现活动成果。市委创先争优活动办、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效能办针对会风不正、工作纪律松懈、办事拖拉疲沓、工作不落实等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8个突出问题,联合开展专项集中整治,促进机关作风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针对普遍反映企业文化缺失、员工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制定出台了引导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人文关怀等方面作用的指导性意见。周宁县驻沪党委主动回应发动驻沪党员回报社会的呼吁,成立资金总额达2700多万元的“周宁县驻沪党委城乡互助会”,帮扶在沪流动党员创业兴业,引导百名驻沪党员企业家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
山东省乳山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着眼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积极组织市、镇、村三级党组织和党员,全面开展“向群众承诺、为群众办事、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议”活动,构建起“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三级联动、全面承诺”的联创共争机制,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赢得了群众好评。
动 因
创先争优活动重在承诺,贵在落实。当前,如何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向群众公开承诺,把党组织形象树起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承诺的事情做起来,激发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干群众满意欢迎的事,是现实所需,形势所向,众望所归。为做到真承诺、真兑现、真落实,乳山市改变过去偏重于制度外在推动的承诺形式,不搞简单的口号式、说教式甚至强迫式的承诺方式,而是不断改进、创新承诺的方法,从“基层需要什么、群众渴望什么、党组织和党员能做什么”出发,紧紧围绕服务人民群众这一目标,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开展了“向群众承诺、为群众办事、请群众监督、让群众评议”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立足实际,广泛承诺、自觉亮诺、认真践诺,真正把落实目标承诺转化为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把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制度化、常态化,使活动落脚在兑现为民目标承诺上,体现在让群众得实惠上,使创先争优符合实际需要、取得实际效果。
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三级联“诺”。市委主要实施民生工作承诺,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卫生医疗保障、新农村建设、教育文化设施等15个方面的民生热点,确定47项承诺实事,总投资10亿元。镇和部门机关主要实施重点工作承诺, 15个镇(街道)、82个市直部门党组织围绕工作实际和单位职能,从业务工作、为民办实事、优化服务等方面确定1300多个承诺事项,并通过政府网站、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基层党支部主要实施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目标承诺,重点围绕落实上级政策、单位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切期盼等确定任期目标承诺,分解制定年度目标承诺,通过公开栏、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评议监督。全市97个基层党委(党组)、1668个基层党支部共承诺事项1.2万多个。
二是党员因人定“诺”。充分考虑每个党员的个人特长、年龄大小、能力强弱、从业情况,各尽所长,坚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从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三个方面合理确定承诺事项。共性承诺主要由党支部提出;岗位承诺和实事承诺由每名党员根据自己特长主动认岗、结对联户提出,做到能力大的办大事,能力小的办小事。承诺事项由党员本人提出后,由党小组、支部审查把关,党员会议讨论,主要看承诺事项是否切合实际,确保不搞强迫命令,不说空话套话,承诺内容具体实在,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兑现性。今年,全市党员共承诺办实事好事8.91万多件,结成帮扶对子3.8万多个。
三是群众评议考“诺”。针对不同行业党组织和党员实际,建立台账,实行月记实、半年考评、年终汇总,完成一项、申报一项、验收一项。市级和镇、部门党组织年初在电视等媒体上公开承诺,定期轮流在电台直播节目公布进度情况,年底向市委、向党员或代表双向述职、报告工作。市委每半年一次随机抽取各行业3000名党员群众进行社会评议。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对照承诺,每半年一次逐一进行述职,接受上级领导点评和本单位党员、群众代表或服务对象的评议。根据量化考核、评议结果和群众投诉情况,确定考核等次,年终与评先奖惩挂钩。从而使承诺有压力、践诺有动力、评议有效力,先进的有荣誉感、一般的有紧迫感、后进的有危机感,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主要成效
一是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动开展以来,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这一中心,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为主线,在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认岗定诺,把党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各项任务上来。
二是改善了社会民生,促进了社会***。通过开展三级联诺活动,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使大批社会民生问题得到较快解决。在威海市率先建立了新农合市、镇、村三级网络化管理,目前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到95%、96%、90%和99.7%。
三是畅通了服务群众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围绕构建服务群众的经常性机制,以目标为平台,以承诺为载体,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从群众最需要、最想要、最急要的事入手,承诺于民,服务于民,方便于民,构建了一种密切联系、真正服务的工作体系,在为群众办实事中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据了解,全市镇村党组织在联创共争中,采取龙头带基地、联农户、建协会、创品牌的形式,发展起农业龙头企业320多家、专业合作组织235个、农产品标准化基地40多万亩,带动发展起苹果、花生、大姜、牡蛎、草莓、肉食鸡等10大农业特色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