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矛盾的观点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用矛盾的观点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摘要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冲击。面对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实际制定出相应对策,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矛盾 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解决方案

正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在客观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既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好前景,又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准备好对策,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作出符合各国国情的战略选择,争取实现本国的经济起飞。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一方面,它促进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带给当代世界积极变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会产生消极的后果。经济全球化的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矛盾、相互关系也促进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矛盾进行总结归纳,来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本可以不受国界的限制自由流动,加之资本的趋利性,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的大批公司走出国界,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而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廉价的生产要素,使其对资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机会。

(2)经济全球化能引入竞争,为本国企业带来活力。经济全球化使大批跨国公司涌入发展中国家,由于其资本和技术优势明显,必然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为了生存,一些企业必然会努力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并在众多领域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通过企业的自发行为,可以激活国内经济,增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能力。

(3)经济全球化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增加就业岗位。由于廉价的生产要素的存在,吸引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众多国外企业来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在带来资本、技术的同时也雇佣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为其工作,大大减轻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

(4)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被纳入世界经济,面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经济竞争力的重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的同时,还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现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消极影响:

(1)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传统的国与国贫富差距主要基于资本、技术、资源以及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则在此基础上叠加了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结构,不完善的国际金融结构,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世界经济运转所制定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都是为他们服务的。

(2)危害经济和金融安全。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中最为突出的一环。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尽管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但更带来了极其严重的问题。90年代以来墨西哥、亚洲、俄罗斯、巴西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对国际资本快速流动和失控的后果有了新的惨痛的认识。全球金融市场在规模和衍生

工具等方面的急剧膨胀,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敲响了警钟。对这一危险的防范是发展中国家能否从全球化中真正获益的根本前提。

(3)经济难以真正的自主自立。跨国公司在全球扩张深化了国际分工,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的本质仍未根本改变。跨国公司利用经济全球化来实行产业转移和产品升级,始终保持“领头雁”地位,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则停留在底层次、单一性和从属性,有些行业已为跨国公司所控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命运很难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一定程度上国家经济主权出现虚置现象。

二、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一)、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在推进制度改革时,必须注意新建立的制度要承龃联系内外市场、内外经济的职能。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划和指导。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品经济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利的位置。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时,必须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损失;同时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减少进口开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因主要贸易对象国经济的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应从本国国情出

发,实行灵活的贸易政策i调节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及国际旅游服务等。总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商品贸易,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三)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并且注重自主吸收与创新,从而实观生产力的跨越。

(四)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三、总结: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别无它途的唯一选择。经济全球化绝不是发展中国家的陷阱,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远大于挑战的客观现实,是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龙永图.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全球化[J].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9,(78):2—12.

[2]何建春,胡南.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0,(2):11。

[3]杨 晗.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2011.24

[4]戴钦照.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 科技信息,2012.01

用矛盾的观点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摘要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冲击。面对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根据本国实际制定出相应对策,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矛盾 经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 解决方案

正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响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广泛关注。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无异于一把“双刃剑”。在为发展中国家带来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新机遇,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提出新的挑战,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甚至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不可盲从。各国要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到本国的经济现状,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在客观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既看到经济全球化的大好前景,又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准备好对策,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作出符合各国国情的战略选择,争取实现本国的经济起飞。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一方面,它促进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带给当代世界积极变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会产生消极的后果。经济全球化的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矛盾、相互关系也促进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矛盾进行总结归纳,来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用矛盾的观点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引进、利用外资的机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本可以不受国界的限制自由流动,加之资本的趋利性,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的大批公司走出国界,对外进行直接投资。而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廉价的生产要素,使其对资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机会。

(2)经济全球化能引入竞争,为本国企业带来活力。经济全球化使大批跨国公司涌入发展中国家,由于其资本和技术优势明显,必然给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为了生存,一些企业必然会努力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并在众多领域与国外企业展开竞争。通过企业的自发行为,可以激活国内经济,增强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能力。

(3)经济全球化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增加就业岗位。由于廉价的生产要素的存在,吸引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众多国外企业来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在带来资本、技术的同时也雇佣了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为其工作,大大减轻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

(4)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被纳入世界经济,面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经济竞争力的重任。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的同时,还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更新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现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消极影响:

(1)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传统的国与国贫富差距主要基于资本、技术、资源以及劳动生产率的状况,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则在此基础上叠加了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结构,不完善的国际金融结构,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国际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为世界经济运转所制定的各种原则、制度和秩序都是为他们服务的。

(2)危害经济和金融安全。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中最为突出的一环。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尽管有助于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但更带来了极其严重的问题。90年代以来墨西哥、亚洲、俄罗斯、巴西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对国际资本快速流动和失控的后果有了新的惨痛的认识。全球金融市场在规模和衍生

工具等方面的急剧膨胀,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敲响了警钟。对这一危险的防范是发展中国家能否从全球化中真正获益的根本前提。

(3)经济难以真正的自主自立。跨国公司在全球扩张深化了国际分工,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的本质仍未根本改变。跨国公司利用经济全球化来实行产业转移和产品升级,始终保持“领头雁”地位,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则停留在底层次、单一性和从属性,有些行业已为跨国公司所控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和命运很难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一定程度上国家经济主权出现虚置现象。

二、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一)、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在推进制度改革时,必须注意新建立的制度要承龃联系内外市场、内外经济的职能。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划和指导。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贸易,发展中国家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大量资金,提供资本及生产资料,促进经济结构的演变;还可以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增强商品经济观念,提高竞争意识,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际生产关系中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极不利的位置。发达国家利用其垄断优势,提高工业制成品价格,压低初级产品价格,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为改善贸易条件,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时,必须注意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减少国际市场上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带来的损失;同时大力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减少进口开支;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因主要贸易对象国经济的波动对本国经济造成的影响;还应从本国国情出

发,实行灵活的贸易政策i调节进出口贸易,并利用优势,大力发展对外劳务贸易及国际旅游服务等。总之,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对外商品贸易,积极发展对外服务贸易,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三)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科学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会。发展中国家可以从发达国家那里吸取技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可以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直接从比较高的起点开始,在技术水平、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鉴一些现代化国家已有的较为成熟的文明成果,并且注重自主吸收与创新,从而实观生产力的跨越。

(四)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他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所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化的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市场的消极保护转变为对全球市场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

三、总结: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别无它途的唯一选择。经济全球化绝不是发展中国家的陷阱,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远大于挑战的客观现实,是发展中国家后来居上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龙永图.经济全球化与生产全球化[J].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1999,(78):2—12.

[2]何建春,胡南.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0,(2):11。

[3]杨 晗.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2011.24

[4]戴钦照.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 科技信息,2012.01


相关内容

  •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看经济全球化--
  • 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看经济全球化 作者简介: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急速发展,人类社会也由此进入了全球化时代,在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体系迅速发展的同时,国际生产体系也日臻完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个国家也开始了日趋激烈的竞争,激烈竞争的同时,各个国家也开始完善自己的制度体系.从经济全球化里 ...

  • 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 .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1)群众观点即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贵的观点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 (2)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运用.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 ...

  • 2015修订版.马克思知识简述
  •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是否已过时?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 ...

  • 2015经济生活第四单元试卷(答案详细)
  • 2015经济生活第四单元试卷(答案详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根据下图,对甲乙两国都有利的最佳选择是( ) A.甲国主要生产粮食,从乙国进口肉 B.乙国主要生产粮食,从甲国进口肉类 C.甲乙两国自给自足,各自生产粮食和肉类 D.甲乙两国调高关税,防止对方产品的倾销 ...

  • [马克思]考试题库(简)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 ...

  • 全球化变化中的世界
  • 全球化:变化中的世界 导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历史观与世界历史 传统世界与现代世界 全球化世界与全球风险社会 教学要点 一.什么是全球化? 1.(美)托马斯¡¤佛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第一章 全球化概说 一.什么是全球化? 2.(台湾学者)金宝瑜-- <全球化 ...

  • 赵剑英:社会转型与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
  • 一.社会转型与2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正像一些学者指出的,自进入近代历史以来,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勃勃生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不仅如此,我们认为,当今中国以建构社会主 ...

  • 马克思论述题及答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 论述题 1.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

  •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 马克思主义原理 课后习题答案(绪论)2009-01-14 19:57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