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叫拖延

有一种病叫:拖延!

作者:zhx 时间:2011-5-26 0:37:40 已访问:197人次 评论:0次

[人生感悟]

亲爱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张海翔。

这几天一直在勤奋的写微博,140字的内容确实写起来不容易啊。每天更新若干篇,有时走在路上遇到一些感想也发上去。微博是个好东西,建议大家都玩玩,很有意思的。

今天下晚看到一段文字:

我有拖延症,很久了。我一直想改变,可是我一直没有改变。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在拖延啊!

由此有感而发,我在微博上写了下面一段:

阻碍改变的两大病症:拖延症和恐惧症。

这两个症状很难治好,拖延症难以治好,是因为病者一直在拖着;恐惧症难以治好,是因为病者一直害怕着去治疗。要彻底根治这两大病症,唯一方法就是立即行动,立即面对!——记住:立即去做你害怕做的事!

一位“80后”的拖延症患者,随手写出的无题诗:

在低效的漩涡里挣扎

……

我们都是“拖延症”?

我们就是拖延症。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

摊开的文件,

散乱的衣橱,

或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

一封该“飞”出去的邮件……

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

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

边也许只是发呆的说,

再呆一会儿,再等等,

就一下下……

于是,

天黑了,又白了,

心情愈加沮丧,却伴随偷来的欢愉般的戏虐……

我们,我们都有拖延症……

拖延者的自我辩论是:

1、“不是我不做,只是我现在还不想做”——拖延症患者做起事情,往往非常率性,由着自己的性子,明知自己需要约束,却不愿约束自己。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是拖延症患者的典型心态。

2、“这件事不重要,留在后面再做,会做得更好”——拖延症患者,总能找到各种各样拖延做事的借口,放任自己的低迷状态。

3、“只有到Deadline(截止期)前,才能激发我的灵感、高效率与热情”——一个很堂皇的借口,其实,拖延症患者都很清楚,总把事情做在“生死边缘”

的感觉并不好,每次当拖延症患者,在最后期限内,把事情赶完时,就仿若死里逃生,那种劣质的快感,那种被压迫出的所谓高效率,就会让他/她尝试着下次,再次冒险“走钢丝”。

4、“无聊,一切都显得无聊。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消极悲观者的借口,于是一直在等,在拖——但是,过了初一总有十五,于是到最后关头往往草草了事。结果,事情做不好,人也颓废了!

„„

拖拉看似小事,但拖拉的代价,其实很高昂。拖延,让我失去很多的财富与机会。

拖延者,已然是一种“病”了,他们的症状就是:一方面,平时做事情,不拖到最后关头就无法去做它。甚至一想它就难受,碰都不想碰和它相关的东西,绕着走。另一方面,每次想到还有任务没完成,就很烦躁,但是依然不想去做,非要等到最后期限,才能闷头完成,整个的过程充满了负罪感。

真的很难受!——你是拖延者么?你有上面的症状么?

对拖延症患者而言,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拖延变成如影随形的一种生活方式。若是这样,人生则失去了主动,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乐趣,也在拖延与自责的交织中,人生激情一点点地被无谓地折磨消耗掉。

但拖延不是罪过,而仅是缺陷。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拖拉症,实际上只是“完美主义的愿望与有限的能力”之间的一个冲突。

要想克服拖延症状,就必须立即行动,立即去做害怕做的事情!

在此,为拖延症患者开具十大良方:

1、 时刻提醒自己。将工作、事务的最后截止期,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可借助手机、笔记本等设置备忘录;

2、把最棘手的工作,安排在一天当中效率最高的时候。效率不高时,可以做些琐碎的事务作为调剂;

3、 琐碎以及重复的事务时,给自己设立一个最后期限。激发自己高效率地做完,一旦能高效做完,就及时给自己奖励;

4、 将工作分出轻重缓急。重要的必须做的,马上就做,日事日毕,当日的事,不带入明天;

5、可以考虑将一些你最不喜欢但不得不做的事,先做完。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做剩余的你喜欢做的事;

6、 将复杂、高难度的工作,分解开进行,甚至找援手帮忙,借助外力完成;

7、避免工作时被打断或干扰。要习惯一鼓作气地去做事情,注意力集中,是快速高效完成工作的前提,集中精力可以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8、列出拖延和及时完成的利弊,由自己来判断如何应对事务的挑战;

9、学会肯定自己,尤其是完成一些艰难的任务时;

10、必须明白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拖延只会让你的心情变更糟,甚至妨碍你的事业,而无助于心情的愉悦与事业的进步。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有拖延症,那看到问题,就要迎面而上,不能回避退缩,正视自身的问题,主动向“拖延症”宣战!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拖延——只是一个囚牢,它将永远囚住您的梦想!

打破囚牢,你才能展开双翅、放飞梦想!

有一种病叫:拖延!

作者:zhx 时间:2011-5-26 0:37:40 已访问:197人次 评论:0次

[人生感悟]

亲爱的朋友,大家好!

我是张海翔。

这几天一直在勤奋的写微博,140字的内容确实写起来不容易啊。每天更新若干篇,有时走在路上遇到一些感想也发上去。微博是个好东西,建议大家都玩玩,很有意思的。

今天下晚看到一段文字:

我有拖延症,很久了。我一直想改变,可是我一直没有改变。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在拖延啊!

由此有感而发,我在微博上写了下面一段:

阻碍改变的两大病症:拖延症和恐惧症。

这两个症状很难治好,拖延症难以治好,是因为病者一直在拖着;恐惧症难以治好,是因为病者一直害怕着去治疗。要彻底根治这两大病症,唯一方法就是立即行动,立即面对!——记住:立即去做你害怕做的事!

一位“80后”的拖延症患者,随手写出的无题诗:

在低效的漩涡里挣扎

……

我们都是“拖延症”?

我们就是拖延症。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

摊开的文件,

散乱的衣橱,

或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

一封该“飞”出去的邮件……

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

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

边也许只是发呆的说,

再呆一会儿,再等等,

就一下下……

于是,

天黑了,又白了,

心情愈加沮丧,却伴随偷来的欢愉般的戏虐……

我们,我们都有拖延症……

拖延者的自我辩论是:

1、“不是我不做,只是我现在还不想做”——拖延症患者做起事情,往往非常率性,由着自己的性子,明知自己需要约束,却不愿约束自己。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是拖延症患者的典型心态。

2、“这件事不重要,留在后面再做,会做得更好”——拖延症患者,总能找到各种各样拖延做事的借口,放任自己的低迷状态。

3、“只有到Deadline(截止期)前,才能激发我的灵感、高效率与热情”——一个很堂皇的借口,其实,拖延症患者都很清楚,总把事情做在“生死边缘”

的感觉并不好,每次当拖延症患者,在最后期限内,把事情赶完时,就仿若死里逃生,那种劣质的快感,那种被压迫出的所谓高效率,就会让他/她尝试着下次,再次冒险“走钢丝”。

4、“无聊,一切都显得无聊。做了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消极悲观者的借口,于是一直在等,在拖——但是,过了初一总有十五,于是到最后关头往往草草了事。结果,事情做不好,人也颓废了!

„„

拖拉看似小事,但拖拉的代价,其实很高昂。拖延,让我失去很多的财富与机会。

拖延者,已然是一种“病”了,他们的症状就是:一方面,平时做事情,不拖到最后关头就无法去做它。甚至一想它就难受,碰都不想碰和它相关的东西,绕着走。另一方面,每次想到还有任务没完成,就很烦躁,但是依然不想去做,非要等到最后期限,才能闷头完成,整个的过程充满了负罪感。

真的很难受!——你是拖延者么?你有上面的症状么?

对拖延症患者而言,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拖延变成如影随形的一种生活方式。若是这样,人生则失去了主动,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乐趣,也在拖延与自责的交织中,人生激情一点点地被无谓地折磨消耗掉。

但拖延不是罪过,而仅是缺陷。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拖拉症,实际上只是“完美主义的愿望与有限的能力”之间的一个冲突。

要想克服拖延症状,就必须立即行动,立即去做害怕做的事情!

在此,为拖延症患者开具十大良方:

1、 时刻提醒自己。将工作、事务的最后截止期,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可借助手机、笔记本等设置备忘录;

2、把最棘手的工作,安排在一天当中效率最高的时候。效率不高时,可以做些琐碎的事务作为调剂;

3、 琐碎以及重复的事务时,给自己设立一个最后期限。激发自己高效率地做完,一旦能高效做完,就及时给自己奖励;

4、 将工作分出轻重缓急。重要的必须做的,马上就做,日事日毕,当日的事,不带入明天;

5、可以考虑将一些你最不喜欢但不得不做的事,先做完。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做剩余的你喜欢做的事;

6、 将复杂、高难度的工作,分解开进行,甚至找援手帮忙,借助外力完成;

7、避免工作时被打断或干扰。要习惯一鼓作气地去做事情,注意力集中,是快速高效完成工作的前提,集中精力可以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

8、列出拖延和及时完成的利弊,由自己来判断如何应对事务的挑战;

9、学会肯定自己,尤其是完成一些艰难的任务时;

10、必须明白的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拖延只会让你的心情变更糟,甚至妨碍你的事业,而无助于心情的愉悦与事业的进步。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有拖延症,那看到问题,就要迎面而上,不能回避退缩,正视自身的问题,主动向“拖延症”宣战!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

拖延——只是一个囚牢,它将永远囚住您的梦想!

打破囚牢,你才能展开双翅、放飞梦想!


相关内容

  • 拖延症调查报告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题目 关于当代大学生拖延症问题调查 (二).调查目的 时代进步,而大学生中,却有绝大多数人都养成了拖延的坏习惯,我们称 之为"拖延症". 为了这次研究,我们开始在网络上广泛搜寻,发现拖延症已经在不知 ...

  • "95后拇指一族"大学生拖延症的原因剖析
  • 摘 要: 新常态下大学校园里普遍存在拖延现象,有必要深层次剖析大学生"拖延症"产生的原因.本文主要是从宏观环境.家庭环境.压力.任务本身的性质与特征.奖惩大小与奖惩及时程度的外在原因和以人格.完美主义者.自我效能感的内在原因这两部分剖析原因,分析现状. 关键词: 拖延症 &quo ...

  • 战胜拖延症
  • 来源: 信息时报 <战胜拖延症>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博士皮切尔带来的心理学界对拖延症的最新研究.历时18年研究拖延症,皮切尔博士已经不限于让人们认识到"人人都有拖延症"和"拖延意味着浪费生命"这些对拖延症的基本认识,而是更在乎如何教会人们真正地去改变拖 ...

  •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成因及影响研究
  •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成因及影响研究 [摘 要] 面对工作.学习的压力,"拖延症"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通病,大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拖延行为尤为显著.本文试图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具体表现.成因.以及产生的结果,来为大学生改变拖延行为和缓解不良情绪, 促进其心理健康起到启示作 ...

  • 有一种病叫:拖延!
  • 今天下晚看到一段文字: 我有拖延症,很久了.我一直想改变,可是我一直没有改变.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在拖延啊! 由此有感而发,我在微博上写了下面一段: 阻碍改变的两大病症:拖延症和恐惧症. 这两个症状很难治好,拖延症难以治好,是因为病者一直在拖着:恐惧症难以治好,是因为病者一直害怕着去治疗.要彻底根 ...

  • 拖延心理学
  • 坏习惯还是报应(1) Part 1 拖延VS行为 第一章 坏习惯还是报应 拖延,每个人脑海里都有或同或异的记忆,有些时候,你是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地处理完事情,然后在周末睡个懒觉.休闲地看场球或者Shopping:而有些时候,在deadline逼近的压力下你几近崩溃,心里不断责怪自己:为什么这次还跟 ...

  • 关于"大学生拖延症"的访谈提纲
  • 关于"大学生拖延症"的访谈提纲 一.访谈目的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拖延症 二.访谈方式 面对面的访谈 三.访谈对象 王硕烁 赵亚菲 刘素芳 李杰 四.提问提纲 (一)访谈开场语: 你好,我是安阳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的一名学生,现在在做一个关于大学生拖延症的调查,想耽误您宝贵的时间完成 ...

  • 讲师密春雷揭晓摆脱拖延症困扰秘诀
  • 讲师密春雷:教你彻底摆脱拖延症困扰 讲师密春雷向我们谈及到拖延症几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这一问题密春雷作为讲师感受尤为明显.密春雷老师查阅资料调查发现,有7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情况,普通人中也有20%的人经常拖延.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从事文字和创意性工作的脑力劳动者中存在拖延行为的比例更 ...

  • 拖延症有多可怕,如何改掉自己的拖延症?
  • 拖延症有多可怕?如何改掉自己的拖延症? 自我管理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缺点,不让自己的缺点成为影响自己发展的因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都有理想,都希望自己未来成为成功人士.但有理想的人那么多,实现理想的人为什么那么少?因为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拖延症.拖延让自己的梦想离自己越来越遥远, 拖延让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