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澳大利亚 发达的农牧业生产——澳大利亚农业考察见闻与启示( 2005.06.23)
来源: 作者: 日期:2006-9-25 10:49:07
聂 明 建
(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常德, 415000)
作者简介: 聂明建(1960- ) , 男, 湖南常德人, 高级农艺师,博士研究生,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摘 要: 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农业概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提出了学习澳大利亚经验发展常德农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2004 年3 月10 日至25 日, 笔者应邀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考察, 先后考察了ACC 肉牛宰杀加工厂、布里斯班水产研究中心、布里斯班水果与蔬菜批发市场、盖登镇Schu lte 肉站、昆士兰大学盖登学院牛奶加工厂、墨尔本卡德梅德奶牛奶、墨尔本市郊葡萄种植园与葡萄酒加工厂, 并与昆士兰蔬菜水果协会、新南威尔士州农民协会及澳大利亚乳业局开展了情况交流。半个月的时间虽短, 但澳大利亚美丽的风景, 发达的农牧业生产, 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 澳大利亚农业概况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 国土面积769 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 000 万。农业人口约90 万, 占总人口的4.5% ,劳动力42 万。澳大利亚虽然土地辽阔, 但大部分内陆地区干旱少雨, 农牧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新南威尔土、昆士兰、维多利亚、南澳及西澳。全国牧地面积43 860 万公顷, 林地10 600 万公顷, 可耕地4 800 万公顷, 灌溉地162 万公顷。
1. 1 畜牧业
澳大利亚畜牧业非常发达, 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全澳现有人工草场2 900 万公顷, 养殖肉牛2 400万头, 奶牛300 万头, 绵羊1 亿只。2000 年, 全国畜牧业生产总值达79.44 亿澳元, 其中, 肉牛与小牛50.487 亿澳元, 绵羊与小羊10.535 亿澳元, 家禽10.3 亿澳元, 牲猪7.917 亿澳元, 其他0.201 亿澳元。2000 年, 畜牧业副产品总值达53.536 亿澳元, 其中羊毛21.492 亿澳元, 奶制品28.452 亿澳元, 鸡蛋3.214 亿澳元, 蜂蜜0.36 亿澳元, 蜂蜡180 万澳元。牛肉、羊毛、奶制品是三大出口畜牧产品。全澳85% 肉牛是出口的, 占国际贸易23%; 奶制品一半出口, 占国际贸易8%; 羊毛被称为黄金, 其出口竟占国际贸易95%。2000 年, 仅出口到中国的羊毛就达170 338 t。全国现有奶牛场10 650 个, 平均每个农场有奶牛282 头, 每头奶牛年产奶约4 800 L。
1. 2 种植业
主要粮油作物有小麦、大麦、高粱、水稻、棉花、向日葵、油菜、花生等。重要经济作物包括甘蔗、蔬菜、马铃薯、柑橘、苹果、波萝、香蕉、梨、澳州坚果、欧州板粟、长山核桃等, 生产120 多种热带及亚热带园艺产品。小麦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农作物, 年播种面积达1 000 万公顷, 相当于其他所有作物播种面积之和。2000 年全澳谷物类产值65.648 亿澳元, 其中小麦近50 亿澳元, 是仅次于肉牛与小牛的第二大农产品, 其次是棉花,14.158 亿澳元, 水果与坚果17.611 亿澳元, 蔬菜18.619 亿澳元, 葡萄11.18 亿澳元, 甘蔗8.819 亿澳元, 油菜8.718 亿澳元, 豆类6.159 亿澳元。澳大利亚农产品竞争力强, 小麦生产的80% 用来出口, 主要出口亚州及中东, 占国际贸易10% , 其他产品占国际贸易比例为大麦17% , 食糖、大米和棉花各占10%。2000 年出口到中国的大麦为116 万吨, 出口到中国的油菜籽为121万吨。
1. 3 农场类型与劳动力分布
截止2000 年6 月30 日, 全澳共有农场146 371 个。地理分布为, 新南威尔士30% , 维多利亚25% , 昆士兰21% , 南澳11% , 西澳10%。农场行业分布为肉牛养殖场24% , 种植谷物, 养牛、养羊的混合农场12% , 纯谷物种植农场11% , 养羊场10% , 奶牛场9% , 其他农场34%。一般农场规模100~ 499 hm 2, 大农场一般在2 500 hm 2 以上。占地面积50 hm 2 以下的农场主要是植物苗圃、坚果、葡萄种植及家禽养殖场。按产值分, 养牛、养羊、坚果种植、植物苗圃以小农场为主, 年产值在__ 10 万澳元以下; 年产值超过50 万元的为大农场, 棉花种植中80% 为大农场, 肉用及蛋用家禽养殖场中大农场比例分别为42% 和34% , 养猪及谷物种植场中, 大农场分别为23% 和22%。澳大利亚农场均为私人所有, 农业从业者中, 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为农场主, 农场主年均收入一般可达10 万澳元, 属中等偏上水平。
劳动力的行业分布为, 种植谷物, 养牛、养羊的混合农场14% , 纯种植谷物农场14% , 水果13% , 奶牛与肉牛养殖均为11% , 养羊9% , 种植蔬菜7%。农场的固定工较少, 农忙时一般招季节工, 平均每个农场每周雇佣劳动力105 人。季节工每天工资在80 澳元以上, 因而, 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价格高, 反之则低。所以黄瓜、辣椒等产品的价格高于鸡肉、猪肉的价格不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在超市见到一种本地产小辣椒, 每公斤价19澳元, 是猪肉价格的近5 倍。
1. 4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澳大利亚农产品加工业发达, 几乎所有农产品都要经过加工后才能出售。我们参观的ACC 加工厂是一个专门屠宰分割肉牛的加工厂。从工厂的一头走进活牛, 从工厂的另一头出来的就是纸箱包装的分割肉了。整个过程在一座厂房内完成, 全密闭, 全控温, 流水线作业, 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该加工厂一年工作50 周,每周5 d, 每天宰杀1 000 头体重800 kg 的肉牛, 每年的加工量为25 万头, 产品除供应本国超市外, 还出口40个国家。该加工厂自己办有19 个养牛场, 其中最大的一个农场每年出栏肉牛10 万头。加工肉牛的60% 由自己农场提供, 其余40% 则按市价从其他养牛场购买。分割肉直接进超市, 按部位论价, 不同部位肉价相差极大。如牛肉, 便宜的每公斤5 元, 贵的每公斤达25 元。蔬菜和水果则经过分级、清洁和包装后销售。澳大利亚也设有专业蔬菜、水果批发市场, 但没有类似中国的农贸市场, 其零售靠超市和小商店完成, 批发市场也做零售生意。我们参观的布里斯班市场年销售额在15 亿澳元左右, 95% 的货物靠批发。批发从上午4: 30 开始, 9: 00结束, 9: 00 以后做零售生意。批零差价一般4~ 5 倍, 如西瓜, 批发价每个2 元, 零售价则10 元?个。批发商从市场租门面, 农产品经加工包装后批发。产品经加工后升值较大, 如牛奶, 加工厂从奶农购进牛奶为0137 元?升, 加工包装后为1 元/升, 零售1.15 元/升。全澳牛奶产值28 亿元, 加工后奶制品产值为85 亿元, 产值成倍增长。
1. 5 农产品的质量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全国现有80 个食品质量体系, 还有食品安全体系——澳新食品标准(FSAN Z)。质量体系与安全体系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安全体系可能相当于我们说的无公害产品的标准, 是对食品的最起码要求, 是强制性的。而质量体系层次要高一些, 可能相当于我们说的绿色食品标准, 是非强制性的。每一种食品都要建立食品安全体系, 否则, 不能销售。缺陷食品实行召回制, 2003 年, 全澳食品召回85 次, 比2002 年增加25 次, 呈逐年上升趋势。食品质量还实行认证制, 一经认证, 食品不仅可改善形象, 增加市场销售份额, 而且可得到消费者认可, 获得政府合同。澳大利亚食品质量认证由澳新联合认证体系(JAS-ANZ) 认证。食品质量认证一般只需3 d 时间,按小时收费, 每半年检查一次。获得有机食品称号的产品, 其批发价比普通产品高50%。布里斯班市场内就有一个专门的有机食品批发市场。澳大利亚在植物保护上实行综合防治,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 农民喷药需经批准。政府还在蔬菜与水果批发市场设有检疫部门, 对样品抽样检查, 若发现产品农药残留及病原菌超标, 则会将产品逐出市场, 立案调查, 并给当事人以严厉处罚。澳大利亚人吃苹果、梨子不削皮, 大部分蔬菜都生吃,可见其卫生品质应该是很高的。
1. 6 农民协会
澳大利亚各州以及各行业都有农业从业者协会。我们访问了昆士兰州蔬菜与水果种植协会、新南威尔士州农民协会和澳大利亚乳业局。昆士兰州水果与蔬菜种植协会始建于1923 年, 现有会员7 000 个, 工作人员50 名; 新南威尔士州农民协会现有成员15 000 个,员工65 人, 它们均为州一级农协组织。而设在墨尔本的澳大利亚乳业局则是全国性机构, 有会员6 000 多个, 占全国10 650 个奶牛场的60% 以上。三家农协均为私人承办, 为独立法人。有些协会下面还分专业协会,如昆士兰州水果与蔬菜种植协会下面有香蕉协会、苹果协会、蔬菜协会、芒果协会、柑橘协会等。农场主加入协会是完全自愿的, 一个农场主可以同时加入不同的协会。协会下设行政部、广告部、市场部、调停部、种植部、事务部等。协会的主要职能是: (1) 游说政府农业政策, 使之有利于农民。政府在制订农业政策前, 向他们咨询, 执行政策时, 需要他们配合, 农业政策执行情况由他们反馈给政府。协会在政府和从业者间起桥梁作用, 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犯。他们还经常代表农民与政府打官司。当我们访问昆士兰州水果与蔬菜种植协会时, 经理说, 他们正游说政府, 阻止从菲律宾进口香蕉。(2) 向会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进行技术咨询。每个农协都出版有自己的刊物, 免费向会员发放, 并建有专门网站, 发布相关信息, 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 在各农场间进行巡回技术服务。(3) 为农场与加工业者间牵线搭桥, 为会员进行产品广告设计与__宣传策划, 促进产品销售与行业发展, 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 维持市场秩序, 还代表农民与商家讨价还价,但协会不参与产品的直接销售。(4) 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保险及劳动力中介服务。(5) 农业科研攻关。昆士兰州水果与蔬菜种植者协会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达1 000 多万澳元, 澳大利亚乳业局每年的科研投入为1 500 万澳元。同时他们还通过招标方式, 承担政府的科研项目。各协会的经费来源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收会费, 占10% , 昆士兰州水果与蔬菜种植协会按农场规模大小收会费, 标准为462~ 1 000 澳元, 新南威尔士州农民协会收费标准为, 年收入10 万以下的农场交会费265 元, 年收入300 万澳元以上的交会费2 000 澳元; 二是政府拨款支持占60% , 主要是科研项目费; 三是商务活动收入占30% , 主要是产品广告的设计费, 项目管理费, 农业保险中介费, 农药、农机具、肥料销售中介费等。除收会费外, 协会的绝大部分服务对会员是免费的。
2 澳大利亚农业的特点
2. 1 重视环境保护, 生产布局合理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环境保护, 重视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在澳大利亚半个月, 几乎没有看到一块裸露的土地, 整个国家除了河流、街道、建筑物, 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每个城市中心地带, 都有大的植物园, 如悉尼的皇家植物园、海德公园, 墨尔本的维多利亚植物园等。即使是在不长草的树蔸、花坛下面, 也都铺上厚厚一层木屑, 以防止水土流失。政府要求农田、森林、牧地和水体有一定的比例, 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耕地。对农田实行轮作、轮歇以保持地力。政府还大力推动有机农业, 实行秸秆还田, 提倡施用有机肥。
澳大利亚人依不同的气温、雨量、土壤等条对农牧业生产进行合理规划。北方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是肉牛、水果、棉花、甘蔗、蔬菜的生产基地。如昆士兰州, 甘蔗面积占全澳90% , 棉花占50% , 水果占39% , 肉牛养殖占33%。东南沿海降雨相对较多, 气候温和, 是粮食、蔬菜、奶牛、羊、肉牛的主产地, 如奶牛养殖, 维多利亚州占63.8% , 新南威尔士州占12.6% , 昆士兰和南澳各占7% , 其他各州仅占不足10%。中部内陆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主要是大草原低密度的粗放式牧业。农牧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不仅保护了生态平衡, 而且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回报。
2. 2 劳动者素质高
在澳大利亚, 农场均为私人所有, 往往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农场。家庭农场占90% 以上, 股份合作农场不足10%。因此, 澳大利亚农民既要懂经营管理和农牧业生产知识, 还要会操作农业机械, 自己会找产品销售市场。他们是集生产、管理、操作、推销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农民。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如耕种、施肥、打药、收获、投料、挤奶等均实现了机械化。我们看到, 每个农场院子里都摆满了拖拉机及各种农业机械, 有些农场还有农用飞机, 因此, 农业生产率极高。平均每个澳大利亚农民负担耕地面积103.2 hm2, 生产粮食53 697 kg或肉类5 051 kg, 养羊1 615 头, 出栏700 头, 产羊毛7 476 kg, 养肉牛170 头。在墨尔本市郊的卡德梅德农场, 养殖奶牛600 头。我们考察时看到, 该场采用了先进的环形脉冲管道设备挤奶, 一次可同时挤奶50 头,由2 名工人操作, 2 h 就可完成600 头奶牛挤奶。
因特网在澳大利亚农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因特网址。他们通过因特网与农民协会联系, 与市场联系, 从网上获取种养信息和技术,发布产品销售信息, 从网上接受农协及政府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澳大利亚农业已实行了机械化和信息化。
2. 3 市场化程度高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 每平方千米不足3 人, 人均占有资源多, 农业人口比重小, 因此, 农业生产完全是商品生产, 市场化程度高。他们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发展本国农业生产, 国内外市场需要什么, 他们就生产什么。近年来, 北半球国家需要大量反季节水果, 他们就利用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优势, 大力推广葡萄、桃、樱桃、甜柿等生产。针对亚州人口味, 加强品种选育, 如培育和生产的超甜型白肉桃, 出口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很受欢迎。多年来, 澳大利亚政府支持农民发展出口农产品生产, 但未采用欧美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 对农业的补贴仅为4% , 远低于W TO 国家平均31% 的水平。
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高, 成本低, 国内外价格一致, 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如牛奶, 每100 kg 的平均成本, 澳大利亚不到15 美元, 而美国为27 美元, 欧洲为30 美元以上, 加拿大则高达38 美元。2000 年全澳农产品总产值176 亿澳元(不含加工后产值) , 不足国民经济总值的3% , 出口农产品产值为81 亿澳元(含加工产值) , 占整个澳大利亚出口产品总值的25.3%。
在澳大利亚, 超市是农产品销售链的终端, 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大城市的著名超市, 如科尔斯、沃尔沃斯, 还是小集镇的超市, 货架上都是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我们在盖登镇Schu lte 肉站看到, 该肉站在店铺后面的加工厂内, 将从定点屠宰场购进的肉进行分割、包装后摆在货架上销售。超市一般从水果蔬菜批发市场进口大包装蔬菜水果, 分装成小份后出售。我们在超市见到的农产品, 如甜椒、南瓜、土豆、甜柿等都有精美的包装, 上面均有自己的品牌及厂名。企业通过品牌__和包装, 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扩大了市场份额。
2. 4 农民协会作用大
澳大利亚的农业协会十分普及, 主要是按行业组建, 也有按地域组建的, 协会之间相互渗透, 形成了多层次、多行业纵横交错的网络式的协会体系。协会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广普及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维护农产品价格链的正常运行等方面, 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不仅游说政府的农业政策, 使之有利农民, 而且还与商家讨价还价, 使之让利于农民。实际上, 协会以第三者的身份, 替代了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离开了各种农民协会, 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 政府的农业政策也无法落实。
2. 5 重视农业科技工作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及研究。基本上每个州和大学都设有推广示范及科研机构, 形成了以政府、大学、协会、企业共同投资的农业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的推广实行项目制, 每一项科技的推广, 都要明确项目主体, 项目资金。项目实行招标制, 农业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都可以平等竞标。项目资金一般由联邦政府、州政府拨专款进行资助。政府还根据农产品的产值, 向农民提取一定的科研基金, 然后以项目费的形式, 支持农业科研。如政府向奶农提取的科研基金为每升牛奶0.32 澳分, 仅占牛奶成本的1%。
3 学习澳大利亚, 抓好常德农业的几条建议
(1) 按产业化要求搞好农产品加工业, 实行农产品转化增值。常德是农业大市, 在水稻、油菜、棉花、柑橘、淡水渔、珍珠、牲猪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农产品加工仍处于落后状态, 大部分产品靠卖原料。要下大力, 抓好农业的招商引资。对农产品加工项目, 要给予政策优惠; 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 要给予大力扶持。做大做强我市的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业, 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2) 狠抓食品安全, 树立质量意识。过去由于食物短缺, 重视了农产品数量的增长, 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 很多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品质差, 卫生品质及营养品质均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建议由技术监督部门牵头, 收集整理和制订各种食品质量标准, 广泛宣传, 使之深入人心。制定严格的食品准入制度, 对市场销售食品定期抽样检查, 对农药残留超标, 腐烂变质等不合格食品, 实行召回制度, 对当事人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严禁在食用农作物上使用剧毒农药, 农业执法部门应从市场入手, 坚决清除市场上的剧毒农药。鼓励农产品争创绿色产品品牌, 政府要对绿色品牌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3) 建立专业协会。要按照自愿的原则, 建立各种农民专业协会。要把协会变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可以先在大户比较集中, 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行业发展行业协会, 如珍珠行业、牛羊养殖业、柑橘行业等可以先试行。政府可给协会一定的财政补贴, 作为对该行业发展的扶持, 但不要参与协会的活动, 更不能干涉协会的日常工作, 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协调、统筹发展方面的作用。政府在出台有关农业政策前, 应充分征询行业协会意见, 以取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
(4) 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要广开门路, 通过劳务输出、兴办加工企业、农村小城镇建设等途径转移农村劳动力, 减少农业人口, 实行农牧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我市农村人均耕地少, 每户一般0. 4 hm2 耕地, 多的也不超过0. 6 hm2, 生产规模小。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 生产规模小是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规模小, 效益低, 农户对于农业的投入, 农业科技的推广都缺乏积极性。因此, 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农户, 进行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5)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依据自然及经济社会条件、农民的生产习惯, 因地制宜的发展我市农业生产。当前, 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好田好地不能栽树, 不能种草, 不能破坏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充分利用丘岗地、荒山、河州等空闲地种草养畜, 提倡分散喂养, 坚持效益第一的观点, 坚持市场引导。
(6) 搞活农产品的流通。要认真研究有关加入W TO 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情况, 调查市场, 了解市场, 关注市场变化, 根据市场组织生产。要在主产区兴建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市场, 如珍珠市场、水产市场、稻米市场、柑橘市场等, 通过市场搞活流通, 带动生产发展。以市场为龙头, 搞好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
(7)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要出台相应的政策,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兴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利用远程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等手段对村组干部、农村大户、回乡青年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使之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带领农民致富。
(8) 开展交流与合作。澳大利亚虽处南半球, 但纬度与我市差不多, 气候条件也基本相同。建议由市政府出面, 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各州建立长期农业交流与合作关系。特别是引进动植物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协会模式等, 以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摘自《作物研究》2005.1 此文由上海科教兴农网(www.shagri.org)整理
美丽的澳大利亚 发达的农牧业生产——澳大利亚农业考察见闻与启示( 2005.06.23)
来源: 作者: 日期:2006-9-25 10:49:07
聂 明 建
(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常德, 415000)
作者简介: 聂明建(1960- ) , 男, 湖南常德人, 高级农艺师,博士研究生,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摘 要: 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农业概况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提出了学习澳大利亚经验发展常德农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2004 年3 月10 日至25 日, 笔者应邀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考察, 先后考察了ACC 肉牛宰杀加工厂、布里斯班水产研究中心、布里斯班水果与蔬菜批发市场、盖登镇Schu lte 肉站、昆士兰大学盖登学院牛奶加工厂、墨尔本卡德梅德奶牛奶、墨尔本市郊葡萄种植园与葡萄酒加工厂, 并与昆士兰蔬菜水果协会、新南威尔士州农民协会及澳大利亚乳业局开展了情况交流。半个月的时间虽短, 但澳大利亚美丽的风景, 发达的农牧业生产, 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1 澳大利亚农业概况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 国土面积769 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 000 万。农业人口约90 万, 占总人口的4.5% ,劳动力42 万。澳大利亚虽然土地辽阔, 但大部分内陆地区干旱少雨, 农牧业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新南威尔土、昆士兰、维多利亚、南澳及西澳。全国牧地面积43 860 万公顷, 林地10 600 万公顷, 可耕地4 800 万公顷, 灌溉地162 万公顷。
1. 1 畜牧业
澳大利亚畜牧业非常发达, 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全澳现有人工草场2 900 万公顷, 养殖肉牛2 400万头, 奶牛300 万头, 绵羊1 亿只。2000 年, 全国畜牧业生产总值达79.44 亿澳元, 其中, 肉牛与小牛50.487 亿澳元, 绵羊与小羊10.535 亿澳元, 家禽10.3 亿澳元, 牲猪7.917 亿澳元, 其他0.201 亿澳元。2000 年, 畜牧业副产品总值达53.536 亿澳元, 其中羊毛21.492 亿澳元, 奶制品28.452 亿澳元, 鸡蛋3.214 亿澳元, 蜂蜜0.36 亿澳元, 蜂蜡180 万澳元。牛肉、羊毛、奶制品是三大出口畜牧产品。全澳85% 肉牛是出口的, 占国际贸易23%; 奶制品一半出口, 占国际贸易8%; 羊毛被称为黄金, 其出口竟占国际贸易95%。2000 年, 仅出口到中国的羊毛就达170 338 t。全国现有奶牛场10 650 个, 平均每个农场有奶牛282 头, 每头奶牛年产奶约4 800 L。
1. 2 种植业
主要粮油作物有小麦、大麦、高粱、水稻、棉花、向日葵、油菜、花生等。重要经济作物包括甘蔗、蔬菜、马铃薯、柑橘、苹果、波萝、香蕉、梨、澳州坚果、欧州板粟、长山核桃等, 生产120 多种热带及亚热带园艺产品。小麦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农作物, 年播种面积达1 000 万公顷, 相当于其他所有作物播种面积之和。2000 年全澳谷物类产值65.648 亿澳元, 其中小麦近50 亿澳元, 是仅次于肉牛与小牛的第二大农产品, 其次是棉花,14.158 亿澳元, 水果与坚果17.611 亿澳元, 蔬菜18.619 亿澳元, 葡萄11.18 亿澳元, 甘蔗8.819 亿澳元, 油菜8.718 亿澳元, 豆类6.159 亿澳元。澳大利亚农产品竞争力强, 小麦生产的80% 用来出口, 主要出口亚州及中东, 占国际贸易10% , 其他产品占国际贸易比例为大麦17% , 食糖、大米和棉花各占10%。2000 年出口到中国的大麦为116 万吨, 出口到中国的油菜籽为121万吨。
1. 3 农场类型与劳动力分布
截止2000 年6 月30 日, 全澳共有农场146 371 个。地理分布为, 新南威尔士30% , 维多利亚25% , 昆士兰21% , 南澳11% , 西澳10%。农场行业分布为肉牛养殖场24% , 种植谷物, 养牛、养羊的混合农场12% , 纯谷物种植农场11% , 养羊场10% , 奶牛场9% , 其他农场34%。一般农场规模100~ 499 hm 2, 大农场一般在2 500 hm 2 以上。占地面积50 hm 2 以下的农场主要是植物苗圃、坚果、葡萄种植及家禽养殖场。按产值分, 养牛、养羊、坚果种植、植物苗圃以小农场为主, 年产值在__ 10 万澳元以下; 年产值超过50 万元的为大农场, 棉花种植中80% 为大农场, 肉用及蛋用家禽养殖场中大农场比例分别为42% 和34% , 养猪及谷物种植场中, 大农场分别为23% 和22%。澳大利亚农场均为私人所有, 农业从业者中, 三分之二以上的人为农场主, 农场主年均收入一般可达10 万澳元, 属中等偏上水平。
劳动力的行业分布为, 种植谷物, 养牛、养羊的混合农场14% , 纯种植谷物农场14% , 水果13% , 奶牛与肉牛养殖均为11% , 养羊9% , 种植蔬菜7%。农场的固定工较少, 农忙时一般招季节工, 平均每个农场每周雇佣劳动力105 人。季节工每天工资在80 澳元以上, 因而, 机械化程度低的产品价格高, 反之则低。所以黄瓜、辣椒等产品的价格高于鸡肉、猪肉的价格不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在超市见到一种本地产小辣椒, 每公斤价19澳元, 是猪肉价格的近5 倍。
1. 4 农产品加工与销售
澳大利亚农产品加工业发达, 几乎所有农产品都要经过加工后才能出售。我们参观的ACC 加工厂是一个专门屠宰分割肉牛的加工厂。从工厂的一头走进活牛, 从工厂的另一头出来的就是纸箱包装的分割肉了。整个过程在一座厂房内完成, 全密闭, 全控温, 流水线作业, 每个人负责一道工序。该加工厂一年工作50 周,每周5 d, 每天宰杀1 000 头体重800 kg 的肉牛, 每年的加工量为25 万头, 产品除供应本国超市外, 还出口40个国家。该加工厂自己办有19 个养牛场, 其中最大的一个农场每年出栏肉牛10 万头。加工肉牛的60% 由自己农场提供, 其余40% 则按市价从其他养牛场购买。分割肉直接进超市, 按部位论价, 不同部位肉价相差极大。如牛肉, 便宜的每公斤5 元, 贵的每公斤达25 元。蔬菜和水果则经过分级、清洁和包装后销售。澳大利亚也设有专业蔬菜、水果批发市场, 但没有类似中国的农贸市场, 其零售靠超市和小商店完成, 批发市场也做零售生意。我们参观的布里斯班市场年销售额在15 亿澳元左右, 95% 的货物靠批发。批发从上午4: 30 开始, 9: 00结束, 9: 00 以后做零售生意。批零差价一般4~ 5 倍, 如西瓜, 批发价每个2 元, 零售价则10 元?个。批发商从市场租门面, 农产品经加工包装后批发。产品经加工后升值较大, 如牛奶, 加工厂从奶农购进牛奶为0137 元?升, 加工包装后为1 元/升, 零售1.15 元/升。全澳牛奶产值28 亿元, 加工后奶制品产值为85 亿元, 产值成倍增长。
1. 5 农产品的质量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 全国现有80 个食品质量体系, 还有食品安全体系——澳新食品标准(FSAN Z)。质量体系与安全体系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安全体系可能相当于我们说的无公害产品的标准, 是对食品的最起码要求, 是强制性的。而质量体系层次要高一些, 可能相当于我们说的绿色食品标准, 是非强制性的。每一种食品都要建立食品安全体系, 否则, 不能销售。缺陷食品实行召回制, 2003 年, 全澳食品召回85 次, 比2002 年增加25 次, 呈逐年上升趋势。食品质量还实行认证制, 一经认证, 食品不仅可改善形象, 增加市场销售份额, 而且可得到消费者认可, 获得政府合同。澳大利亚食品质量认证由澳新联合认证体系(JAS-ANZ) 认证。食品质量认证一般只需3 d 时间,按小时收费, 每半年检查一次。获得有机食品称号的产品, 其批发价比普通产品高50%。布里斯班市场内就有一个专门的有机食品批发市场。澳大利亚在植物保护上实行综合防治,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 农民喷药需经批准。政府还在蔬菜与水果批发市场设有检疫部门, 对样品抽样检查, 若发现产品农药残留及病原菌超标, 则会将产品逐出市场, 立案调查, 并给当事人以严厉处罚。澳大利亚人吃苹果、梨子不削皮, 大部分蔬菜都生吃,可见其卫生品质应该是很高的。
1. 6 农民协会
澳大利亚各州以及各行业都有农业从业者协会。我们访问了昆士兰州蔬菜与水果种植协会、新南威尔士州农民协会和澳大利亚乳业局。昆士兰州水果与蔬菜种植协会始建于1923 年, 现有会员7 000 个, 工作人员50 名; 新南威尔士州农民协会现有成员15 000 个,员工65 人, 它们均为州一级农协组织。而设在墨尔本的澳大利亚乳业局则是全国性机构, 有会员6 000 多个, 占全国10 650 个奶牛场的60% 以上。三家农协均为私人承办, 为独立法人。有些协会下面还分专业协会,如昆士兰州水果与蔬菜种植协会下面有香蕉协会、苹果协会、蔬菜协会、芒果协会、柑橘协会等。农场主加入协会是完全自愿的, 一个农场主可以同时加入不同的协会。协会下设行政部、广告部、市场部、调停部、种植部、事务部等。协会的主要职能是: (1) 游说政府农业政策, 使之有利于农民。政府在制订农业政策前, 向他们咨询, 执行政策时, 需要他们配合, 农业政策执行情况由他们反馈给政府。协会在政府和从业者间起桥梁作用, 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犯。他们还经常代表农民与政府打官司。当我们访问昆士兰州水果与蔬菜种植协会时, 经理说, 他们正游说政府, 阻止从菲律宾进口香蕉。(2) 向会员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进行技术咨询。每个农协都出版有自己的刊物, 免费向会员发放, 并建有专门网站, 发布相关信息, 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 在各农场间进行巡回技术服务。(3) 为农场与加工业者间牵线搭桥, 为会员进行产品广告设计与__宣传策划, 促进产品销售与行业发展, 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 维持市场秩序, 还代表农民与商家讨价还价,但协会不参与产品的直接销售。(4) 为农民提供法律服务、保险及劳动力中介服务。(5) 农业科研攻关。昆士兰州水果与蔬菜种植者协会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达1 000 多万澳元, 澳大利亚乳业局每年的科研投入为1 500 万澳元。同时他们还通过招标方式, 承担政府的科研项目。各协会的经费来源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收会费, 占10% , 昆士兰州水果与蔬菜种植协会按农场规模大小收会费, 标准为462~ 1 000 澳元, 新南威尔士州农民协会收费标准为, 年收入10 万以下的农场交会费265 元, 年收入300 万澳元以上的交会费2 000 澳元; 二是政府拨款支持占60% , 主要是科研项目费; 三是商务活动收入占30% , 主要是产品广告的设计费, 项目管理费, 农业保险中介费, 农药、农机具、肥料销售中介费等。除收会费外, 协会的绝大部分服务对会员是免费的。
2 澳大利亚农业的特点
2. 1 重视环境保护, 生产布局合理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环境保护, 重视自然生态平衡。我们在澳大利亚半个月, 几乎没有看到一块裸露的土地, 整个国家除了河流、街道、建筑物, 到处都是花草、树木。每个城市中心地带, 都有大的植物园, 如悉尼的皇家植物园、海德公园, 墨尔本的维多利亚植物园等。即使是在不长草的树蔸、花坛下面, 也都铺上厚厚一层木屑, 以防止水土流失。政府要求农田、森林、牧地和水体有一定的比例, 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耕地。对农田实行轮作、轮歇以保持地力。政府还大力推动有机农业, 实行秸秆还田, 提倡施用有机肥。
澳大利亚人依不同的气温、雨量、土壤等条对农牧业生产进行合理规划。北方属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是肉牛、水果、棉花、甘蔗、蔬菜的生产基地。如昆士兰州, 甘蔗面积占全澳90% , 棉花占50% , 水果占39% , 肉牛养殖占33%。东南沿海降雨相对较多, 气候温和, 是粮食、蔬菜、奶牛、羊、肉牛的主产地, 如奶牛养殖, 维多利亚州占63.8% , 新南威尔士州占12.6% , 昆士兰和南澳各占7% , 其他各州仅占不足10%。中部内陆地区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主要是大草原低密度的粗放式牧业。农牧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不仅保护了生态平衡, 而且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回报。
2. 2 劳动者素质高
在澳大利亚, 农场均为私人所有, 往往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农场。家庭农场占90% 以上, 股份合作农场不足10%。因此, 澳大利亚农民既要懂经营管理和农牧业生产知识, 还要会操作农业机械, 自己会找产品销售市场。他们是集生产、管理、操作、推销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农民。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如耕种、施肥、打药、收获、投料、挤奶等均实现了机械化。我们看到, 每个农场院子里都摆满了拖拉机及各种农业机械, 有些农场还有农用飞机, 因此, 农业生产率极高。平均每个澳大利亚农民负担耕地面积103.2 hm2, 生产粮食53 697 kg或肉类5 051 kg, 养羊1 615 头, 出栏700 头, 产羊毛7 476 kg, 养肉牛170 头。在墨尔本市郊的卡德梅德农场, 养殖奶牛600 头。我们考察时看到, 该场采用了先进的环形脉冲管道设备挤奶, 一次可同时挤奶50 头,由2 名工人操作, 2 h 就可完成600 头奶牛挤奶。
因特网在澳大利亚农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每个农场都有自己的因特网址。他们通过因特网与农民协会联系, 与市场联系, 从网上获取种养信息和技术,发布产品销售信息, 从网上接受农协及政府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澳大利亚农业已实行了机械化和信息化。
2. 3 市场化程度高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 每平方千米不足3 人, 人均占有资源多, 农业人口比重小, 因此, 农业生产完全是商品生产, 市场化程度高。他们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 发展本国农业生产, 国内外市场需要什么, 他们就生产什么。近年来, 北半球国家需要大量反季节水果, 他们就利用与北半球季节相反的优势, 大力推广葡萄、桃、樱桃、甜柿等生产。针对亚州人口味, 加强品种选育, 如培育和生产的超甜型白肉桃, 出口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很受欢迎。多年来, 澳大利亚政府支持农民发展出口农产品生产, 但未采用欧美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 对农业的补贴仅为4% , 远低于W TO 国家平均31% 的水平。
澳大利亚农产品质量高, 成本低, 国内外价格一致, 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如牛奶, 每100 kg 的平均成本, 澳大利亚不到15 美元, 而美国为27 美元, 欧洲为30 美元以上, 加拿大则高达38 美元。2000 年全澳农产品总产值176 亿澳元(不含加工后产值) , 不足国民经济总值的3% , 出口农产品产值为81 亿澳元(含加工产值) , 占整个澳大利亚出口产品总值的25.3%。
在澳大利亚, 超市是农产品销售链的终端, 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大城市的著名超市, 如科尔斯、沃尔沃斯, 还是小集镇的超市, 货架上都是琳琅满目的农产品。我们在盖登镇Schu lte 肉站看到, 该肉站在店铺后面的加工厂内, 将从定点屠宰场购进的肉进行分割、包装后摆在货架上销售。超市一般从水果蔬菜批发市场进口大包装蔬菜水果, 分装成小份后出售。我们在超市见到的农产品, 如甜椒、南瓜、土豆、甜柿等都有精美的包装, 上面均有自己的品牌及厂名。企业通过品牌__和包装, 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扩大了市场份额。
2. 4 农民协会作用大
澳大利亚的农业协会十分普及, 主要是按行业组建, 也有按地域组建的, 协会之间相互渗透, 形成了多层次、多行业纵横交错的网络式的协会体系。协会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广普及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维护农产品价格链的正常运行等方面, 都发挥着巨大作用。他们不仅游说政府的农业政策, 使之有利农民, 而且还与商家讨价还价, 使之让利于农民。实际上, 协会以第三者的身份, 替代了政府的部分管理职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离开了各种农民协会, 澳大利亚的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 政府的农业政策也无法落实。
2. 5 重视农业科技工作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农业科技的推广及研究。基本上每个州和大学都设有推广示范及科研机构, 形成了以政府、大学、协会、企业共同投资的农业推广体系。农业科技的推广实行项目制, 每一项科技的推广, 都要明确项目主体, 项目资金。项目实行招标制, 农业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都可以平等竞标。项目资金一般由联邦政府、州政府拨专款进行资助。政府还根据农产品的产值, 向农民提取一定的科研基金, 然后以项目费的形式, 支持农业科研。如政府向奶农提取的科研基金为每升牛奶0.32 澳分, 仅占牛奶成本的1%。
3 学习澳大利亚, 抓好常德农业的几条建议
(1) 按产业化要求搞好农产品加工业, 实行农产品转化增值。常德是农业大市, 在水稻、油菜、棉花、柑橘、淡水渔、珍珠、牲猪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农产品加工仍处于落后状态, 大部分产品靠卖原料。要下大力, 抓好农业的招商引资。对农产品加工项目, 要给予政策优惠; 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 要给予大力扶持。做大做强我市的食品与农产品加工业, 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2) 狠抓食品安全, 树立质量意识。过去由于食物短缺, 重视了农产品数量的增长, 而忽视了质量的提高, 很多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 品质差, 卫生品质及营养品质均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建议由技术监督部门牵头, 收集整理和制订各种食品质量标准, 广泛宣传, 使之深入人心。制定严格的食品准入制度, 对市场销售食品定期抽样检查, 对农药残留超标, 腐烂变质等不合格食品, 实行召回制度, 对当事人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严禁在食用农作物上使用剧毒农药, 农业执法部门应从市场入手, 坚决清除市场上的剧毒农药。鼓励农产品争创绿色产品品牌, 政府要对绿色品牌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3) 建立专业协会。要按照自愿的原则, 建立各种农民专业协会。要把协会变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可以先在大户比较集中, 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行业发展行业协会, 如珍珠行业、牛羊养殖业、柑橘行业等可以先试行。政府可给协会一定的财政补贴, 作为对该行业发展的扶持, 但不要参与协会的活动, 更不能干涉协会的日常工作, 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协调、统筹发展方面的作用。政府在出台有关农业政策前, 应充分征询行业协会意见, 以取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
(4) 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要广开门路, 通过劳务输出、兴办加工企业、农村小城镇建设等途径转移农村劳动力, 减少农业人口, 实行农牧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我市农村人均耕地少, 每户一般0. 4 hm2 耕地, 多的也不超过0. 6 hm2, 生产规模小。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 生产规模小是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规模小, 效益低, 农户对于农业的投入, 农业科技的推广都缺乏积极性。因此, 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农户, 进行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
(5)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依据自然及经济社会条件、农民的生产习惯, 因地制宜的发展我市农业生产。当前, 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 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好田好地不能栽树, 不能种草, 不能破坏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充分利用丘岗地、荒山、河州等空闲地种草养畜, 提倡分散喂养, 坚持效益第一的观点, 坚持市场引导。
(6) 搞活农产品的流通。要认真研究有关加入W TO 后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情况, 调查市场, 了解市场, 关注市场变化, 根据市场组织生产。要在主产区兴建一批高水平的专业市场, 如珍珠市场、水产市场、稻米市场、柑橘市场等, 通过市场搞活流通, 带动生产发展。以市场为龙头, 搞好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
(7)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民。要出台相应的政策,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 努力提高农民素质。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兴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 利用远程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等手段对村组干部、农村大户、回乡青年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使之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带领农民致富。
(8) 开展交流与合作。澳大利亚虽处南半球, 但纬度与我市差不多, 气候条件也基本相同。建议由市政府出面, 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各州建立长期农业交流与合作关系。特别是引进动植物新品种、新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农业协会模式等, 以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摘自《作物研究》2005.1 此文由上海科教兴农网(www.shagri.org)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