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学之路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樊灵艳
一 课题确立的背景
自2000年撤乡并镇以来,我们黑林镇已经撤消5所完小,改为教学点。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到附近的完小上学,上学之路改变了,他们生活也随之改变。为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化和想法,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所以我们五年级(1)班安排了以“我的上学之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参与中去发现身边的变化,并能根据现象提出可行的办法,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倡议全社会关注学生的出行安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一个整洁、轻松、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分工合作、组织实施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策略
1、活动形式
调查、访问、拍摄、演讲、发放宣传资料、整理资料等。
2、活动准备
笔记本、照相机、录像机、电脑等。
四、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用时五周左右,采用弹性计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2、活动结构安排
本次活动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各组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访问,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汇报与总结评价。
第四阶段:落实计划,深入实际进行宣传教育。
五、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一、确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1、让学生观察上学方式和路上见闻,同时利用相关图片展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通过学生的提议,确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我的上学之路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主题,确定探究课题。
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第一组采用问卷、采访等形式对乘车同学进行调查、了解;第二组采用问卷、采访等形式对骑车同学进行调查、了解;第三组采用问卷、采访等形式对步行同学进行调查、了解;第四组采用实地考察,问卷、采访等形式对学校周遍路面进行再认识。
二、成立组织、明确任务:
1、以上学的路线为主要原则,自由组队。
2、各组组长统计回报该组人数,教师作适当调整。
3、各组分工:选出副组长、资料保管员、记录员、排版员、美术设计、文字编辑、纪律监督员、摄影师等。
4、指导各小组建立个人档案
三、指导各组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等前期工作。
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精心设计了问卷和采访问题,并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想了一些对策。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一、指导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课题,设计调查表、访谈记录表等。
二、教育学生怎样与人交流,强调礼貌用语及常用礼仪,强调注意安全,及时了解调查情况,适时指导。
三、指导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四、指导学生交流。
第三阶段:汇报与总结评价阶段
一、 指导各小组形成成果
1、 文字成果:如调查、考察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建议书,活动小结等。
2、实物成果:视频、图片、小制作等。
二、小组间进行总结性交流。
让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如调查报告、绘画作品、体验日记、手抄报等。也可以通过演讲、口头报告、节目(小品、相声、儿歌等)讨论、谈体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三、指导评价
1、让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即“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被访对象评价”、“教师评价”。
2、评价时,要让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相互鼓励。
3、指导学生认真填写评价表格。
调查结束后,全班同学坐在一起,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交流自己的调查感受,分析其原因,想想其对策。
第四阶段:宣传
将我们比较成熟的想法通过调查报告、倡议书、标语、图片展示等形式制作编写出来,进行宣传。
1、在全校开展以“我的上学之路”为主题的宣传日活动,用板报、录象、标语等形式让全校老师能关注孩子、重视安全,让每一个孩子能珍爱生命、快乐学习。
2、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明白乘坐不合格车辆的安全隐患,杜绝黑车。
3、分小队加强对来往行人、司机的宣传教育工作,上、放学时间小心慢行。同时在路边出示警示语或警示牌。
我的上学之路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樊灵艳
一 课题确立的背景
自2000年撤乡并镇以来,我们黑林镇已经撤消5所完小,改为教学点。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到附近的完小上学,上学之路改变了,他们生活也随之改变。为了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变化和想法,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所以我们五年级(1)班安排了以“我的上学之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参与中去发现身边的变化,并能根据现象提出可行的办法,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倡议全社会关注学生的出行安全,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一个整洁、轻松、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分工合作、组织实施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开拓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活动策略
1、活动形式
调查、访问、拍摄、演讲、发放宣传资料、整理资料等。
2、活动准备
笔记本、照相机、录像机、电脑等。
四、活动安排
1、时间安排
活动时间用时五周左右,采用弹性计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2、活动结构安排
本次活动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各组深入实际进行调查、访问,收集资料。
第三阶段:汇报与总结评价。
第四阶段:落实计划,深入实际进行宣传教育。
五、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一、确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1、让学生观察上学方式和路上见闻,同时利用相关图片展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通过学生的提议,确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我的上学之路
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主题,确定探究课题。
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第一组采用问卷、采访等形式对乘车同学进行调查、了解;第二组采用问卷、采访等形式对骑车同学进行调查、了解;第三组采用问卷、采访等形式对步行同学进行调查、了解;第四组采用实地考察,问卷、采访等形式对学校周遍路面进行再认识。
二、成立组织、明确任务:
1、以上学的路线为主要原则,自由组队。
2、各组组长统计回报该组人数,教师作适当调整。
3、各组分工:选出副组长、资料保管员、记录员、排版员、美术设计、文字编辑、纪律监督员、摄影师等。
4、指导各小组建立个人档案
三、指导各组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等前期工作。
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精心设计了问卷和采访问题,并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想了一些对策。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
一、指导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课题,设计调查表、访谈记录表等。
二、教育学生怎样与人交流,强调礼貌用语及常用礼仪,强调注意安全,及时了解调查情况,适时指导。
三、指导学生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四、指导学生交流。
第三阶段:汇报与总结评价阶段
一、 指导各小组形成成果
1、 文字成果:如调查、考察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建议书,活动小结等。
2、实物成果:视频、图片、小制作等。
二、小组间进行总结性交流。
让各小组以各种形式进行交流,如调查报告、绘画作品、体验日记、手抄报等。也可以通过演讲、口头报告、节目(小品、相声、儿歌等)讨论、谈体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三、指导评价
1、让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即“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被访对象评价”、“教师评价”。
2、评价时,要让学生多看别人的优点,相互鼓励。
3、指导学生认真填写评价表格。
调查结束后,全班同学坐在一起,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交流自己的调查感受,分析其原因,想想其对策。
第四阶段:宣传
将我们比较成熟的想法通过调查报告、倡议书、标语、图片展示等形式制作编写出来,进行宣传。
1、在全校开展以“我的上学之路”为主题的宣传日活动,用板报、录象、标语等形式让全校老师能关注孩子、重视安全,让每一个孩子能珍爱生命、快乐学习。
2、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明白乘坐不合格车辆的安全隐患,杜绝黑车。
3、分小队加强对来往行人、司机的宣传教育工作,上、放学时间小心慢行。同时在路边出示警示语或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