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说课稿沙雪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加法交换律”说课稿

沙 雪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 —28页的内容。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自行车去旅游,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解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可列出40+56=96(千米)或56+40=96(千米)两个算式,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然后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而发现加法交换律,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二) 加法交换律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地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可能更是基石中的基石。

(三)学情分析: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确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

通过深度的解读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四)教学目标

1.在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用途。

2.在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个例——猜想——

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用举例验证结论的数学思维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举例验证,最后得出加法交换律并能利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对“个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

1. 说教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定律的运算性质。教学时可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首先根据教材列举的算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组织学生演算,探索规律,并通过举例法论证;然后进行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结构;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提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2. 说学法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发现、举例论证、总结归纳、分析应用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看、算、议、辩、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发展智力。

三、说教学流程

1.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首先以复习旧知引入,不仅出示成功教学卡自学角中的第1题计算,还自行设计了第2题比较大小。通过对这两个旧知识的复习,使

学生初步体会到每组的两个算式,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他们的位置,结果没有发生变化。这样不仅起到了新旧知识的链接作用,还很自然的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并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 创境激趣、引出例题

教师创设情境后直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李叔叔一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

3. 自主探究

(1)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2)汇报交流解题思路。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把解题思路说透,让学生明确:不管是用上午骑的路程加上下午骑的路程,还是用下午骑的路程加上上午骑的路程,求的都是李叔叔这一天一共骑的路程。所以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并告诉学生我们把这样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在这里也给学生一个初步的交代,让他们对等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里把解题思路说透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后面探究加法交换律做好铺垫。

(3)观察上面等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是和不变。

(4)归纳得出:加法交换律,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举例验证结论。根据同学们的发现,自己举一些符合这类等式的例子。进一步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这样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加法交换律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6)探究: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确一个等式是否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二是。这两个加数必须交换位置。这样一来,学生在做练习时会更加准确的判断哪些等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通过让学生从“个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

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这个环节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加法交换律,有的学生用字母,有的学生用图形,有的学生用汉字,有的学生用标点符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方便学生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奠定了基础。

(8)想一想:以前在哪里用过加法交换律?

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让同学们在头脑中形成新旧知识的链接。以前在进行加法验算时他们只知道这样做,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使他们更加明确了这样做的依据,根据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4. 巩固练习

运用今天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运用加法交换律填空。(成功教学卡20页第1题)

2. 不用计算,仔细观察下面各题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吗?(成功教学卡20页第2题)

3.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教材第31页第3题。)

4. 根据加法交换律,用3、4、6、8这四个数编写四道得数相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等式。(成功教学卡20页第4题)

通过这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拓展数学小故事:朝三暮四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同学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更加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6. 板书设计

最后我要说一下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直观、明

了,让学生和听课教师一看便知道本课所教学的内容和要突出的重难点。

以上是我对“加法交换律”一课的说课,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2014-3-20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加法交换律”说课稿

沙 雪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加法交换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 —28页的内容。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自行车去旅游,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解决:“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可列出40+56=96(千米)或56+40=96(千米)两个算式,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得数相等,可以用“=”连接,然后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进而发现加法交换律,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二) 加法交换律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地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可能更是基石中的基石。

(三)学情分析:加法交换律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都有过浅显的认知基础,只是没有明确的概括,本节课的教学很大程度上是要将学生以前比较零散的感性认识经过整理、明确后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

通过深度的解读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四)教学目标

1.在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加法交换律的用途。

2.在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个例——猜想——

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用举例验证结论的数学思维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举例验证,最后得出加法交换律并能利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对“个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

1. 说教法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定律的运算性质。教学时可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首先根据教材列举的算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组织学生演算,探索规律,并通过举例法论证;然后进行归纳概括,形成知识结构;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提高,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2. 说学法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发现、举例论证、总结归纳、分析应用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看、算、议、辩、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发展智力。

三、说教学流程

1.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首先以复习旧知引入,不仅出示成功教学卡自学角中的第1题计算,还自行设计了第2题比较大小。通过对这两个旧知识的复习,使

学生初步体会到每组的两个算式,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他们的位置,结果没有发生变化。这样不仅起到了新旧知识的链接作用,还很自然的进入到后面的学习中,并为后面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 创境激趣、引出例题

教师创设情境后直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解决:“李叔叔一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

3. 自主探究

(1)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2)汇报交流解题思路。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把解题思路说透,让学生明确:不管是用上午骑的路程加上下午骑的路程,还是用下午骑的路程加上上午骑的路程,求的都是李叔叔这一天一共骑的路程。所以40+56和56+40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并告诉学生我们把这样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在这里也给学生一个初步的交代,让他们对等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这里把解题思路说透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后面探究加法交换律做好铺垫。

(3)观察上面等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但是和不变。

(4)归纳得出:加法交换律,即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5)举例验证结论。根据同学们的发现,自己举一些符合这类等式的例子。进一步验证探究得出的结论。这样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加法交换律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6)探究: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必须满足几个条件?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明确一个等式是否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等号左右两边的加数相同。二是。这两个加数必须交换位置。这样一来,学生在做练习时会更加准确的判断哪些等式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通过让学生从“个例——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

系列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7)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这个环节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加法交换律,有的学生用字母,有的学生用图形,有的学生用汉字,有的学生用标点符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方便学生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奠定了基础。

(8)想一想:以前在哪里用过加法交换律?

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让同学们在头脑中形成新旧知识的链接。以前在进行加法验算时他们只知道这样做,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使他们更加明确了这样做的依据,根据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4. 巩固练习

运用今天所学的加法交换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 运用加法交换律填空。(成功教学卡20页第1题)

2. 不用计算,仔细观察下面各题左右两边的算式相等吗?(成功教学卡20页第2题)

3.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教材第31页第3题。)

4. 根据加法交换律,用3、4、6、8这四个数编写四道得数相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等式。(成功教学卡20页第4题)

通过这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拓展数学小故事:朝三暮四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同学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更加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6. 板书设计

最后我要说一下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力求简单、直观、明

了,让学生和听课教师一看便知道本课所教学的内容和要突出的重难点。

以上是我对“加法交换律”一课的说课,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2014-3-20


相关内容

  • 加法交换律
  • 3 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和认 ...

  •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 ...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执教:林仕忠 时间:2012.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56.57页题: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

  • 加法结合律评课稿
  • 关于陆世龙老师考核课的评价意见 2012年11月13日下午听了陆世龙老师所上的考评课,这节课是四年级数学<加法运算 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 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这节课陆老师在比较加法算式 中感 ...

  • 四年级加法交换律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推导加法交换律的方法.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知道用它可以进行验算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和利用看.想.说.做.问这五个步骤,推导出加法交换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 ...

  • 课题一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2
  • 课题一: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22页.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提高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27+73 73+27 58+37 37 ...

  •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11
  •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28页例1及"做一做"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 ...

  • 山西招教考试: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说课稿
  • 山西招教考试:数学<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

  • 运算律教学设计
  • 运算律 教学设计 初教系09专二 颜红勤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第七课运算律 一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教材分析:本课是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