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白的山水诗

谈李白的山水诗

姓名:王传香 考号:[1**********]4 考区:宣威

内容提要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墨客,并留下了大量传诵千古名篇诗作。李白是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从古至今,李白的抒情诗倍受人们的推崇。李白的诗歌中着重描写客观事物在他胸中激起的感情波澜,展现自己炽热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 李白 山水诗 广泛题材 想象 细节描写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盛唐诗人,他们将中国诗歌发展至极高的境地,并留下了大量千古不朽的名篇诗作,其中,李白就是群关系到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耀眼的巨星之一。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李白的诗歌,自古以来,倍受人们的推崇,特别是其抒情诗而我却特喜爱他的山水诗,这些诗有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之壮美气势外,还有自然明块的优美情韵,有的看是对自然的客观描写却寓意其中有

的看似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李白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摹描绘来抒发胸中的感情波澜,体现内心炽热的感情世界。

一、李白诗创作特色的成因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李白是个奇人,他将儒家,道家及游侠三者结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他一生的思想,李白身上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在他的性格中,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现实中的挫折失意,自我价值的失落都在自然中得到补偿。这种与自然的亲近感和与自然泯一的思想,正是他的自由性格的生发点,他由此而向往山水企望神仙。从自然与神仙中,他想得到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一种使心境得以宁静和使自我得以充分提升的人生境界。在诗中,李白常通过对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以神仙的洒脱快活,表示对现实世俗的反抗,于飘飘欲仙的奇异想象中,将强烈的自我意识,天真的自命不凡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充分表现了出来,在此我们每个喜欢李白诗歌的人,我们都应知晓诗人一生的政治生涯上的坎坷挫折,才使他把赤子般的天真情谊秦献给同道及下层的人民;倾诉对大自然的爱。所以他把寄情于清风明月,漫游在名山大川;面对祖国秀丽的山河扩大了视野和心胸,自然激发他创作出许多景色雄伟壮丽而又洋溢着积极乐观情绪的不朽山水名篇。

李白的山水诗,以题材内容看范围十分广泛。这与李白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李白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他说:“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遥寄卢待御虚舟》)他入蜀中,出三峡,南至江浙,东至齐鲁,北游长安、洛阳、太厚、浏览了无数名胜古迹,面祖国的壮丽山河,充满了热爱与赞美之情;李白为其写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如《蜀道难》、《将进洒》、《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诗的成就不亚于那些以山水诗著名的其它诗人。

二、李白山水诗的创作特色

李白在山水诗内容题材方面的独到之处,在于不仅写眼中的山水,更写心中的山水,利用想象或梦游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超,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因梦而游,飘然而至,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水气、闪电、鸣雷、石洞、神仙,纷至沓来。借梦中惊心动魄的奇景,对抗腐败的政治、黑暗的社会,最后透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奇光异彩。

李白的山水诗在细节刻画方面生动形象。李白在描绘山水时,十分善长用色彩,描出优美的景色。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颖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孤帆一片日边

来”(《望天门山》),“绿竹入幽,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其中“青”、“碧”、“紫”、“银”、“绿”等字,把整个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绚烂多彩,增强了整个画面的立体感,同时使整个画面的意境充满了生机。

李白山水诗在结构思想方面亦不拘泥于形式,只重“情”字,并贯穿于作品的始终。“情之所至,笔之所至。”正如苏轼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如《蜀道难》开始一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破空而来,中间又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结尾再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情不自禁地感叹,是在写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的升华,也是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意象的描写,全无刻意安排的迹象。这就是李白山水诗,情从诗中自然喷发,使之成为一代“诗仙”。

李白山水诗中蕴含着很高的政治热情,李白将其直接坦率的表达出来。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写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然后功成身退。在政治方面的热情,贯穿着他的一生,即便遭受过沉重的打击与挫折,他始终没有完全冷却。最具特色的如《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西岳云台歌送丹子丘子》、《梦游艺室天姥吟留别》等作品。它们气势不凡,色泽瑰丽,仿佛笼罩着某种神话气氛,产生了一种震撼

人心的艺术效果。

李白山水诗最大的特点是对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猜想化和个性化。在李白心里,人和大白然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要拥抱大自然,与之化为一体。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宙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里深刻地揭示出了道家思想。我们知道,道教的思想观念伴随着李白的一生,渗入到他的社会生活中。并随着他的政治遭际而日益加深,推动他走进大自然山水,也使他的山水诗里的山水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更加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

此外,李白还有一些山水诗直接写出了向往仙境、交往神仙,自是理想的追求,这种狂想的表现,显示出谪仙的不凡.但天宝之后,由于国家政治昏乱,个人遭际失意,随着年事阅历的增长,使他对人间权贵更为激愤,对天上神仙亦感梦幻,于是怀着美好梦想广游名山.这种变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集中典型的表现。诗一开始便断定海中蓬莱仙岛不可信,但天姥山却是可望可游的。于是梦中“飞渡镜湖月”,到剡溪,凭吊谢灵运遗迹。然后“脚着谢公履,身登青云梯”,攀登山巅,领略了大海高峰的奇壮胜观.转眼在云烟迷雾之中,忽然“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竟来到了金碧琳琅的神仙世界,霓衣风马,虎鼓瑟,鸾驾车,列仙拥簇,纷纷而至。但就在此刻,梦醒了,天姥仙境不见了,只有诗人自己在枕席之间。于是他深深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占来万事东流水!”人世荣乐原是一场梦,人间万事都是不断流逝的江河水无可挽回。因而他要骑鹿访名山,寻求那

梦想中的美妙仙境。客观的大自然山水在梦幻中变成了神仙世界,理想以狂想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出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J],中国李白研究,

1990.(下)。

[3] 张厚余,太白诗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 张家骐,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山水诗,齐鲁

学刊,1992年05期。

谈李白的山水诗

姓名:王传香 考号:[1**********]4 考区:宣威

内容提要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墨客,并留下了大量传诵千古名篇诗作。李白是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巨星之一。从古至今,李白的抒情诗倍受人们的推崇。李白的诗歌中着重描写客观事物在他胸中激起的感情波澜,展现自己炽热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 李白 山水诗 广泛题材 想象 细节描写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盛唐诗人,他们将中国诗歌发展至极高的境地,并留下了大量千古不朽的名篇诗作,其中,李白就是群关系到璀璨的唐代诗坛上最耀眼的巨星之一。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李白的诗歌,自古以来,倍受人们的推崇,特别是其抒情诗而我却特喜爱他的山水诗,这些诗有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之壮美气势外,还有自然明块的优美情韵,有的看是对自然的客观描写却寓意其中有

的看似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李白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摹描绘来抒发胸中的感情波澜,体现内心炽热的感情世界。

一、李白诗创作特色的成因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李白是个奇人,他将儒家,道家及游侠三者结合为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这是支配他一生的思想,李白身上有一种狂傲不羁的性格和飘逸洒脱的气质,在他的性格中,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现实中的挫折失意,自我价值的失落都在自然中得到补偿。这种与自然的亲近感和与自然泯一的思想,正是他的自由性格的生发点,他由此而向往山水企望神仙。从自然与神仙中,他想得到一种不受任何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一种使心境得以宁静和使自我得以充分提升的人生境界。在诗中,李白常通过对仙境和神仙生活的描绘,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傲世独立的人格精神,以神仙的洒脱快活,表示对现实世俗的反抗,于飘飘欲仙的奇异想象中,将强烈的自我意识,天真的自命不凡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充分表现了出来,在此我们每个喜欢李白诗歌的人,我们都应知晓诗人一生的政治生涯上的坎坷挫折,才使他把赤子般的天真情谊秦献给同道及下层的人民;倾诉对大自然的爱。所以他把寄情于清风明月,漫游在名山大川;面对祖国秀丽的山河扩大了视野和心胸,自然激发他创作出许多景色雄伟壮丽而又洋溢着积极乐观情绪的不朽山水名篇。

李白的山水诗,以题材内容看范围十分广泛。这与李白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李白的一生大半岁月是在隐逸漫游中度过的。他说:“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遥寄卢待御虚舟》)他入蜀中,出三峡,南至江浙,东至齐鲁,北游长安、洛阳、太厚、浏览了无数名胜古迹,面祖国的壮丽山河,充满了热爱与赞美之情;李白为其写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如《蜀道难》、《将进洒》、《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些诗的成就不亚于那些以山水诗著名的其它诗人。

二、李白山水诗的创作特色

李白在山水诗内容题材方面的独到之处,在于不仅写眼中的山水,更写心中的山水,利用想象或梦游的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超,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因梦而游,飘然而至,谢公屐、青云梯、海日、天鸡、水气、闪电、鸣雷、石洞、神仙,纷至沓来。借梦中惊心动魄的奇景,对抗腐败的政治、黑暗的社会,最后透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奇光异彩。

李白的山水诗在细节刻画方面生动形象。李白在描绘山水时,十分善长用色彩,描出优美的景色。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颖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青天削出金芙蓉”(《望庐山五老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孤帆一片日边

来”(《望天门山》),“绿竹入幽,青萝拂行衣”(《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等,其中“青”、“碧”、“紫”、“银”、“绿”等字,把整个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绚烂多彩,增强了整个画面的立体感,同时使整个画面的意境充满了生机。

李白山水诗在结构思想方面亦不拘泥于形式,只重“情”字,并贯穿于作品的始终。“情之所至,笔之所至。”正如苏轼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如《蜀道难》开始一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破空而来,中间又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结尾再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情不自禁地感叹,是在写景的基础上作者情感的升华,也是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意象的描写,全无刻意安排的迹象。这就是李白山水诗,情从诗中自然喷发,使之成为一代“诗仙”。

李白山水诗中蕴含着很高的政治热情,李白将其直接坦率的表达出来。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写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然后功成身退。在政治方面的热情,贯穿着他的一生,即便遭受过沉重的打击与挫折,他始终没有完全冷却。最具特色的如《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西岳云台歌送丹子丘子》、《梦游艺室天姥吟留别》等作品。它们气势不凡,色泽瑰丽,仿佛笼罩着某种神话气氛,产生了一种震撼

人心的艺术效果。

李白山水诗最大的特点是对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猜想化和个性化。在李白心里,人和大白然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要拥抱大自然,与之化为一体。在《山中问答》中,他诡秘地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宙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里深刻地揭示出了道家思想。我们知道,道教的思想观念伴随着李白的一生,渗入到他的社会生活中。并随着他的政治遭际而日益加深,推动他走进大自然山水,也使他的山水诗里的山水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更加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理想化、狂想化、个性化。

此外,李白还有一些山水诗直接写出了向往仙境、交往神仙,自是理想的追求,这种狂想的表现,显示出谪仙的不凡.但天宝之后,由于国家政治昏乱,个人遭际失意,随着年事阅历的增长,使他对人间权贵更为激愤,对天上神仙亦感梦幻,于是怀着美好梦想广游名山.这种变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集中典型的表现。诗一开始便断定海中蓬莱仙岛不可信,但天姥山却是可望可游的。于是梦中“飞渡镜湖月”,到剡溪,凭吊谢灵运遗迹。然后“脚着谢公履,身登青云梯”,攀登山巅,领略了大海高峰的奇壮胜观.转眼在云烟迷雾之中,忽然“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竟来到了金碧琳琅的神仙世界,霓衣风马,虎鼓瑟,鸾驾车,列仙拥簇,纷纷而至。但就在此刻,梦醒了,天姥仙境不见了,只有诗人自己在枕席之间。于是他深深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占来万事东流水!”人世荣乐原是一场梦,人间万事都是不断流逝的江河水无可挽回。因而他要骑鹿访名山,寻求那

梦想中的美妙仙境。客观的大自然山水在梦幻中变成了神仙世界,理想以狂想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出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全唐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J],中国李白研究,

1990.(下)。

[3] 张厚余,太白诗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 张家骐,中国古代山水诗之冠——简论李白山水诗,齐鲁

学刊,1992年05期。


相关内容

  •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之李白山水诗
  • "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 -- 浅议李白的山水诗的特点 摘要:李白山水诗的突出特点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狂想化和个性化.在诗人意识中,人和山水之间主客观界限仍是清楚的,并不把山水形象融化为诗人自我形象,只是用作表现或寄托诗人情怀的客观对象.本文从李白山水诗的题材特点.艺术特 ...

  • 论文-论李白的山水诗
  • 浅谈李白的山水诗 李春华 [摘要] "盛唐风骚绝往昔,更添风华一谪仙",李白的诗歌无论是在唐代以及唐以后,都有着特殊的内涵和特殊的魅力.山水诗以自然景物为描写对象,当然也在不同方面,不同时代,反映了作家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时态风世.但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山水诗的多数作品,也和其它 ...

  • 孟浩然和李白之间有什么故事
  • 孟浩然生平,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生于689年,死于740年,他这一生在艺术的成就高过他在仕途上的成就,因为他一生都不曾入仕,没有获得过一官半职,但是却和 孟浩然生平 孟浩然,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生于689年,死于740年,他这一生在艺术的成就高过他在仕 ...

  • 古代文人山水情怀研究
  • 古代文人--在自然山水中接受抚慰 作者:YYJ 博大与繁华的中华古文化,在这个星球几十亿年的生命长河中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翻开中华文学史,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为那一个个灿若星辰的文学大家的仰止.而我们哪一个人不是在唐诗宋词的沐浴中长大的呢?而在中华古文化中,描写山水自然和寄托思绪于其上的文人骚客 ...

  • 描写山水的词语
  • 描写美的景和物: 美不胜收 蔚为壮观 富丽堂皇 金碧辉煌 玉宇琼楼 美妙绝伦 巧夺天工 锦上添花 粉妆玉砌 别有洞天 描写山水美景: 锦绣河山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 重峦叠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练腾空 烟波浩渺 描写花草树木: 繁花似锦 绿草如茵 郁郁葱葱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

  •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 莫干山外国语小学备课纸 课题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教学 准备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第一课时 设计者 胡红阳 1.会读会背会默写<望天门山> ,了解古诗的大意.会写四个生字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 ...

  • 李白诗歌的_白日_探秘
  •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年第5期・历代文史・ 李白诗歌的"白日"探秘 张 起 (成都大学文新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提 要:本文认为白日是李白人生中的重要元素, 也是李白诗的明显特征, 他十分钟情于白日.白日组象入诗, 表现出鲜明的美学特征, 他的天真浪漫主义因 ...

  • 论李白的游仙诗终稿
  • 唐山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题 目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年 级 系 别 论李白的游仙诗 李海洋 王双 教授 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方向) 2014级专接本 中文系 2015年5月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目 录 题目„„„„„„„„„„„„„„„„„„„„„„„„„„„1 摘要„„„„„„„„„„„„ ...

  • 李白诗歌与庄子
  • 李白诗歌与庄子 作者:吴丹 指导老师:李波 (安庆师范学院 人文与社会学院09级 安徽安庆 246011) 内容摘要:李白与庄子有种无从说明却昭然若揭的师从关系,李白的诗歌与庄子的文章,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庄子与李白的作品有着五个方面的共同特色:丰富.奇幻的想象.大胆.任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