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策略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策略

摘 要:面对国家政策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运用PEST和SWOT方法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归纳了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对该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SWOT;发展策略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on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bstract: The powerful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demands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With PEST and SWOT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and gi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developing, and then points out strategy of developmental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on it. Key words: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WOT;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广西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它是我国西部惟一沿海的地区,面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政策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如何利用较好的港口条件和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建设大型炼油基地,发展原油加工等石化产业,尽快形成石化产业链,加快沿海石化产业集群建设是现在北部湾石化产业面临的一次机遇和挑战。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现状

根据PEST分析法,通过对政策、经济、社会、技术这四个因素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所面临的状况进行分析,对经济区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

1、P—政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家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为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

2009年5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石化炼油乙烯新项目布局,在石化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发展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密切关注石化下游产业向内地转移动态。目前一批大型油气石化项目在北部湾沿岸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北部湾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炼油发展规划项目、广西“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52亿元人民币,年计划加工原油1000万吨。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味着国家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给予更多、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而广西也将石油化工列入了重点支持产业。广西决定利用北部湾经济区原料和成品进出运距短、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2、E—经济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初步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80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大工业少,高技术产业薄弱,经济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集疏运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

3、S—社会

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指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以及越南东北部所围成的海域,即通常所说的“两国四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又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距中东原油产区近,接卸海外原油的运输成本低,成品油运往西部成本也低,是布局大型石化基地的较佳选址。据统计,中石油如果将海外份额原油运到中石油在北方的炼油基地大连加工,然后将成品油再运到西南地区来销售,将增加运输成本200元/吨。因此,在北部湾建设石化企业,将大大降低原材料和石化产品的运输成本。

4、T—技术

我国石化产业还属资源开发型而非技术和资金型,科研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而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产业基础薄弱,需要从外部引进较为成熟的技术。由于国内的技术水平不足,石化产业建设的起步相对会比较困难。国外石化产业技术水平相对比较成熟,要促进石化产业的顺利建设和发展,北部湾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是必然的,而这会增加石化产业在发展初期的成本负担。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SWOT分析

根据对北部湾经济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石化市场分析,用 SWOT 分析模型(发展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归纳得出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分析如下:

1、S—优势

(1)区位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依托我国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沟通西南内陆腹地,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加上深水良港众多,拥有发展临港大工业的条件。因此,重点发展油气化工产业,是北部湾地区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更快更好发展地方经济,缩小与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必然选择;也将改变我国油气化工产业重北轻南的局面,使油气化工产业布局更为均衡合理。

(2) 市场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距中东原油产区近,我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经马六甲海峡,运抵北部湾沿海港口,较之运抵东部沿海港口,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另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多个经济区的交汇点,利用西南地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在北部湾将原油炼制成成品油,再销往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甚至辐射东盟经济圈,有着显著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

(3)资源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资源丰富,状况良好,适合打造绿色油田。“作为中国石化行业的两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两家纷纷将目光瞄准北部湾,说明中国正在打造北部湾石化基地。”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总投资150多亿元,占地3100多亩。项目于2006年底启动,2009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加工原油1000万吨,生产成品油670多万吨,以及聚丙烯、芳烃等石化产品,形成4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

(4)产业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强;产业关联效果大。在北部湾经济区的石化产业群里,钦州以年加工1000万吨苏丹油为产业源头,生产聚丙烯、苯、二甲苯、丙烷等化工原料;产业链主要考虑延伸以聚丙烯为原料的产品链,生产合成纤维、塑料等产品;延伸以苯、二甲苯为原料的芳烃产品链,生产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聚酯、涤纶等中间原料和最终产品。北海石化产业发展初步考虑建设年加工200万吨重质油项目,其催化热裂解主要产品是乙烯、丙烯和芳烃;产业群主要考虑以乙烯为原料,生产丁醇、乙酸乙酯等有机原料系列产品、醋酸系列产品、聚氯乙烯系列产品;由乙烯苯烷基化,生产聚苯乙烯系列产品等;以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丙烷系列产品等。在防城港则坚持走“以港引工、以工促港、港工互动”的发展路子,发展年加工原油500万吨的润滑油、道路沥青等项目。

2、W—劣势

(1)石化产业发展缓慢

国人一度将北部湾称作中国最后的沿海,中国对外开放的“末梢神经”,以此来表达对这块沿海不开放地区的惋惜。虽然早在1984年,北部湾畔的北海市也和深圳、珠海等城市一样,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随后国家又批准钦州市为沿海开放区,享受国家赋予的系列优惠政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日趋明显。这里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发展也较为缓慢,产业基础比较薄弱,造成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重北轻南的格局,特别是“油荒”现象极其严重。

(2)科技管理等方面跟不上发展需要

第一,技术基础薄弱,产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加了石化产业初期成本;第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资金严重投入不足,致使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为主,及其不利于技术密集型的石化产业;第三,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内部缺乏竞争,导致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组织结构没有很好的优化。

(3)资源的依存度比较高

关键资源的对外依赖性高,特别是煤炭资源的进口,已达到全国同期煤炭进口总量的1/4;

3、O—机遇

(1)石化能源产业在西南地区优势发展的机遇

在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即如果能够通过优化整合带动我国石化能源产业在西南地区获得优势发展,从自身的经济梯度出发准确定位,通过承接高梯度区域转移出的产业成为制造中心,重点是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产业的转移,通过学习、模仿、消化成为区域产业研发、设计基地,就可能摆脱落后地区长期依赖产业低端链条的产业宿命,最终形成具有高技术水准的产业集群,实现传统发展模式的创新。

(2)国家在沿海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机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需要抓住国家在沿海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机遇,利用南海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及进口石油、石油副产品的有利条件,在沿海工业基地建设千万吨级炼油、300万吨级液化天然气、西南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年产值6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打造沿海石油化工基地。利用沿海炼油和液化天然气的原料优势,实施上游带动战略,拉长产业链,加长价值链,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带动下游合成材料、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建材和纺织、服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 政策、市场、经济等各种机遇迭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各种机遇迭加:可以同时享受四大优惠政策以及广西沿海开放和边境口岸开放的优惠政策;“两廊一圈”以及“一轴两翼”的提出,带来国际和区域合作

的机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东盟经济圈和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市场潜力巨大。

4、T—威胁

(1)油气生产成本高

由于科技的相对落后,油气勘探、开采的不确定性很高,进而造成油气成本高。

(2)区域环境压力

虽然我国石化人才不缺乏,但是北部湾石化产业起步晚,发展滞后,导致人才储备不足;同时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港口规模不大也是造成开发困难的原因之一。

(3)国际市场竞争压力

东盟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对北部湾石化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压力。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合理布局,推进石化产业协调发展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大力发展石化产业。争取国家和广西区政府对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的发展的支持。采用产业政策引导、税收优惠等具体措施,鼓励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沿海资源,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以石化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并与其它产业优化组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国家重视中西部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密切关注石化下游产业向内地转移动态的政策下,利用已有的基础和相对优势,根据区域需求增长情况适时开展产业布局,满足中西部经济发展对石化产品的要求。

2、强化石化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集聚,组建特色产业集群

在石化产业园区建设中首先要注意园区的目标定位,要使北部湾经济区的石化产业园成为全国石化产业科技研发中心、新产品生产中心和世界石化产业重要基地之一。石化产业园的目标定位决定了的许多中小企业分布于园区周边地区,只有促进园区内核心企业与园区中小企业相互补充和配套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产业园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国际经验表明,石化产业园区要成为世界石化产业重要基地,必须有自己的科研优势和产品创新优势,形成新产品的研发中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在园区落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加快石化产业园区的整合,结合石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重新定位和规划,形成“一业特强、多业并存”的发展格局,培植园区特色,力争形成一批市场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人才集合的石化专业特色区域。

在园区内要实行国际通行管理运作模式,由目前单一的物业管理式向集金融信贷、信息咨询、科研技术、物流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方式的转变,扩大为企业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使产业园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终点。要加强对石化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坚持以国家产业规划为指导,以地方产业规划为补充,以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充分考虑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建成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园区打下基础。要加强产业园区与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联动,扩大石化产业园对周边区域的产业辐射。目前,广西已将40多个石化项目列入《广西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钦州市更推出了相应的石化项目的招商套餐,总投资达860亿元。其中包括总投资额2.7亿元的苯乙烯生产项目、总投资额1.69亿元的油气库项目、总投资额12亿元的30万吨生物化工项目、总投资额23亿元的重油氢质化项目等等。这些项目如果能完成,到时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这些项目均布局在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内,并专门规划出一个石化产业园,成为经济开发区的子园。石化产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千米,具有6个功能区、5条产业链。北部湾经济区应复制或扩大这一园区形式,形成园区发展效益。利用较好的港口条件和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建设钦州大型炼油基地,发展原油加工等石化产业。力争“十二五”建设石化产业链后续工程,形成沿海石化产业集群。依托南宁化学工业基础,建设南

宁精细化工基地。

3、加大投资力度,向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倾斜,延长产业链

对于石化重点项目,制定倾斜的投资政策,予以重点支持。同时,引导资金,支持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进行内部挖潜,技术升级换代以及盘活存量资产。对于新建项目,要充分论证,优化投资方案,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重点项目设想中主要考虑依托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在石油化工方面的投入,建设目前市场缺口大的石化项目如聚丙烯等。现有聚丙烯装置规模较小,生产通用聚丙烯竞争力较差,加强聚丙烯专用料的开发生产。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准则,运用优胜劣汰的机制,采用兼并、收购、联合和转让的资本运营的手段,推动资金、技术、资源向符合产业政策、对石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聚集,扶植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高速发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延长产业链。明确以石化产业为首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细化产业链项目,进一步完善现有产品系列,扩大规模,增加下游配套产品品种,提高附加值。发展石化产品的后向加工,形成递进式的加工增值。加大自身科研开发力度和与国内科研院所的交流联系,开发生产高新技术沥青产品合成树脂产品等。

4、制定地方优惠政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利用资源、土地、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在积极争取国家各种政策性贷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采取各种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为北部湾石化产业的发展服务。积极探索运用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民间投资,充分发展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影响其他投资主体的行为。大力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选择一些重点石化企业,优先安排债券发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充分发掘资金潜力;通过与国内外石化企业、分包商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有效转移和分散资金压力;学习借鉴国内外融资模式,以项目融资为主要形式,通过运作TOT(转让一经营一转让)、BOT(兴建一经营一移交)、ABS(资产证券化)等进行融资;通过金融信托机构发行项目债券进行融资,条件成熟时积极寻求上市。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本规划的项目 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股权质押及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5、加大科技创新力,促进石化产业升级

一是加大石化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度,转变石化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利用现有技术成果实现企业的根本性改造,大幅度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促进产品多样化,增强竞争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改变产业发展模式,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度和对能源与资源消耗度。要在产品精细化研究和生产上下功夫,创造自己的产品品牌。各级财政对石化产业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领域重点倾斜,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二是对石化产品进行精细化、高新科技化开发。使主导产业链向广度发展,形成扩展性的加工增值,获得高附加值。在发展石化产业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按照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标准,力争发展一批国内空白或进口替代的石化产品。特别是发展乙烯下游产品,可结合北部湾1000万吨级炼油项目大力发展国内紧缺的乙烯下游精细化工产品。例如,乙烯、乙醇胺等。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突出核心业务,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石化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初步具备与国际大企业抗衡的能力。

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石化产业升级。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发达国家曾长期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国外公司对技术转让的态度有所松动,并对在华投资越来越积极。因此,北部湾经济区应抓住我国石化产业在加入 WTO 后再一次快速发展的机会,加大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的投入。

6、加快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

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人才比较缺乏,要实现该经济区石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石化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结合重点石化企业、重点项目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引进。加快成立北部湾大学。北部湾大学专业设置要齐全,以适应石化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合作对象要更广泛,不仅应积极与各类高校、研究机构、各大类企业合作,还应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甚至可探索与国际知名有关院校合作,把北部湾大学办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学。强化构筑人才小高地工作。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借鉴国内通行做法,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和配套措施,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采取长期聘用、短期聘请等多种方式,引进熟悉化工生产的专业人才、招商引资人才、精通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和选拔一批高水平的石化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从工资待遇、研究经费、住房安置、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待遇,并为人才引进营造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同时对于本地同等水平同等贡献的人才给予同等待遇,形成人才公平竞争、积极奉献的良好局面。

7、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施限量排放,严格控制污染。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清洁生产。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污染企业的改造、搬迁和转移力度,将污染治理与企业技术升级结合起来。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环保化。以实施清洁生产和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为切入点,促进石化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石化产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措施降低污染排放量,以物料的循环利用替代末端治理,在降低污染排放的同时提高经济收益。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环保投入体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石化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石化企业在治理污染方面增加投资建立相应的考核检查制度。应重视采用清洁材料和清洁工艺的技术研究,建立企业绿色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1] 莫艳萍,广西沿海石化产业拟定发展五大重点[N]. 广西日报, 2008年8月6日第001版.

[2] 袁宏明,权威解读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J]. 中国投资2009年第五期

[3] 包学雄,沈家共.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广西跨越式发展问题探析[J]. 创新, 2007, (4): 47-51.

[4] 徐惟兴. 建设化工园区发展我国石化工业[J]. 中国工程咨询,2002, (10):P45~46

[5] 刘乃全.产业聚集理论及其发展[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11(2):P22~28

[6] 张启智,严存宝.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选择[J].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策略

摘 要:面对国家政策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运用PEST和SWOT方法分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归纳了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对该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应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SWOT;发展策略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on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bstract: The powerful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demands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brought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With PEST and SWOT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and gi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developing, and then points out strategy of developmental and supporting measures on it. Key words: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SWOT;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广西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它是我国西部惟一沿海的地区,面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政策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如何利用较好的港口条件和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建设大型炼油基地,发展原油加工等石化产业,尽快形成石化产业链,加快沿海石化产业集群建设是现在北部湾石化产业面临的一次机遇和挑战。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现状

根据PEST分析法,通过对政策、经济、社会、技术这四个因素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所面临的状况进行分析,对经济区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

1、P—政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家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为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

2009年5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了石化炼油乙烯新项目布局,在石化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发展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密切关注石化下游产业向内地转移动态。目前一批大型油气石化项目在北部湾沿岸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北部湾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炼油发展规划项目、广西“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152亿元人民币,年计划加工原油1000万吨。

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味着国家将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给予更多、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而广西也将石油化工列入了重点支持产业。广西决定利用北部湾经济区原料和成品进出运距短、成本低的优势,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

2、E—经济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初步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80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大工业少,高技术产业薄弱,经济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集疏运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

3、S—社会

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指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以及越南东北部所围成的海域,即通常所说的“两国四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又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具有良好的港口条件,距中东原油产区近,接卸海外原油的运输成本低,成品油运往西部成本也低,是布局大型石化基地的较佳选址。据统计,中石油如果将海外份额原油运到中石油在北方的炼油基地大连加工,然后将成品油再运到西南地区来销售,将增加运输成本200元/吨。因此,在北部湾建设石化企业,将大大降低原材料和石化产品的运输成本。

4、T—技术

我国石化产业还属资源开发型而非技术和资金型,科研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而广西北部湾石化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产业基础薄弱,需要从外部引进较为成熟的技术。由于国内的技术水平不足,石化产业建设的起步相对会比较困难。国外石化产业技术水平相对比较成熟,要促进石化产业的顺利建设和发展,北部湾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是必然的,而这会增加石化产业在发展初期的成本负担。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SWOT分析

根据对北部湾经济区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石化市场分析,用 SWOT 分析模型(发展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归纳得出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分析如下:

1、S—优势

(1)区位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依托我国经济发达的东南地区、沟通西南内陆腹地,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加上深水良港众多,拥有发展临港大工业的条件。因此,重点发展油气化工产业,是北部湾地区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更快更好发展地方经济,缩小与珠三角、闽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沿海地区经济差距的必然选择;也将改变我国油气化工产业重北轻南的局面,使油气化工产业布局更为均衡合理。

(2) 市场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距中东原油产区近,我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经马六甲海峡,运抵北部湾沿海港口,较之运抵东部沿海港口,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另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多个经济区的交汇点,利用西南地区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在北部湾将原油炼制成成品油,再销往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甚至辐射东盟经济圈,有着显著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

(3)资源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资源丰富,状况良好,适合打造绿色油田。“作为中国石化行业的两大巨头中石油、中石化两家纷纷将目光瞄准北部湾,说明中国正在打造北部湾石化基地。”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总投资150多亿元,占地3100多亩。项目于2006年底启动,2009年底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加工原油1000万吨,生产成品油670多万吨,以及聚丙烯、芳烃等石化产品,形成4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

(4)产业优势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强;产业关联效果大。在北部湾经济区的石化产业群里,钦州以年加工1000万吨苏丹油为产业源头,生产聚丙烯、苯、二甲苯、丙烷等化工原料;产业链主要考虑延伸以聚丙烯为原料的产品链,生产合成纤维、塑料等产品;延伸以苯、二甲苯为原料的芳烃产品链,生产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聚酯、涤纶等中间原料和最终产品。北海石化产业发展初步考虑建设年加工200万吨重质油项目,其催化热裂解主要产品是乙烯、丙烯和芳烃;产业群主要考虑以乙烯为原料,生产丁醇、乙酸乙酯等有机原料系列产品、醋酸系列产品、聚氯乙烯系列产品;由乙烯苯烷基化,生产聚苯乙烯系列产品等;以丙烯为原料,生产环氧丙烷系列产品等。在防城港则坚持走“以港引工、以工促港、港工互动”的发展路子,发展年加工原油500万吨的润滑油、道路沥青等项目。

2、W—劣势

(1)石化产业发展缓慢

国人一度将北部湾称作中国最后的沿海,中国对外开放的“末梢神经”,以此来表达对这块沿海不开放地区的惋惜。虽然早在1984年,北部湾畔的北海市也和深圳、珠海等城市一样,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随后国家又批准钦州市为沿海开放区,享受国家赋予的系列优惠政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广西北部湾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日趋明显。这里的石油和化工产业的发展也较为缓慢,产业基础比较薄弱,造成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重北轻南的格局,特别是“油荒”现象极其严重。

(2)科技管理等方面跟不上发展需要

第一,技术基础薄弱,产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加了石化产业初期成本;第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资金严重投入不足,致使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为主,及其不利于技术密集型的石化产业;第三,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内部缺乏竞争,导致经营者缺乏积极性,组织结构没有很好的优化。

(3)资源的依存度比较高

关键资源的对外依赖性高,特别是煤炭资源的进口,已达到全国同期煤炭进口总量的1/4;

3、O—机遇

(1)石化能源产业在西南地区优势发展的机遇

在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即如果能够通过优化整合带动我国石化能源产业在西南地区获得优势发展,从自身的经济梯度出发准确定位,通过承接高梯度区域转移出的产业成为制造中心,重点是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以及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产业的转移,通过学习、模仿、消化成为区域产业研发、设计基地,就可能摆脱落后地区长期依赖产业低端链条的产业宿命,最终形成具有高技术水准的产业集群,实现传统发展模式的创新。

(2)国家在沿海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机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需要抓住国家在沿海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机遇,利用南海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及进口石油、石油副产品的有利条件,在沿海工业基地建设千万吨级炼油、300万吨级液化天然气、西南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形成年产值6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打造沿海石油化工基地。利用沿海炼油和液化天然气的原料优势,实施上游带动战略,拉长产业链,加长价值链,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带动下游合成材料、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建材和纺织、服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 政策、市场、经济等各种机遇迭加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各种机遇迭加:可以同时享受四大优惠政策以及广西沿海开放和边境口岸开放的优惠政策;“两廊一圈”以及“一轴两翼”的提出,带来国际和区域合作

的机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东盟经济圈和中国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市场潜力巨大。

4、T—威胁

(1)油气生产成本高

由于科技的相对落后,油气勘探、开采的不确定性很高,进而造成油气成本高。

(2)区域环境压力

虽然我国石化人才不缺乏,但是北部湾石化产业起步晚,发展滞后,导致人才储备不足;同时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低,港口规模不大也是造成开发困难的原因之一。

(3)国际市场竞争压力

东盟国家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对北部湾石化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压力。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合理布局,推进石化产业协调发展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大力发展石化产业。争取国家和广西区政府对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的发展的支持。采用产业政策引导、税收优惠等具体措施,鼓励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沿海资源,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以石化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并与其它产业优化组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国家重视中西部地区石化产业的发展,密切关注石化下游产业向内地转移动态的政策下,利用已有的基础和相对优势,根据区域需求增长情况适时开展产业布局,满足中西部经济发展对石化产品的要求。

2、强化石化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集聚,组建特色产业集群

在石化产业园区建设中首先要注意园区的目标定位,要使北部湾经济区的石化产业园成为全国石化产业科技研发中心、新产品生产中心和世界石化产业重要基地之一。石化产业园的目标定位决定了的许多中小企业分布于园区周边地区,只有促进园区内核心企业与园区中小企业相互补充和配套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产业园的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国际经验表明,石化产业园区要成为世界石化产业重要基地,必须有自己的科研优势和产品创新优势,形成新产品的研发中心,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跨国企业在园区落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加快石化产业园区的整合,结合石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重新定位和规划,形成“一业特强、多业并存”的发展格局,培植园区特色,力争形成一批市场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人才集合的石化专业特色区域。

在园区内要实行国际通行管理运作模式,由目前单一的物业管理式向集金融信贷、信息咨询、科研技术、物流服务等于一体的多元化方式的转变,扩大为企业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使产业园成为世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终点。要加强对石化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坚持以国家产业规划为指导,以地方产业规划为补充,以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充分考虑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建成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园区打下基础。要加强产业园区与周边区域相关产业的联动,扩大石化产业园对周边区域的产业辐射。目前,广西已将40多个石化项目列入《广西沿海石油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钦州市更推出了相应的石化项目的招商套餐,总投资达860亿元。其中包括总投资额2.7亿元的苯乙烯生产项目、总投资额1.69亿元的油气库项目、总投资额12亿元的30万吨生物化工项目、总投资额23亿元的重油氢质化项目等等。这些项目如果能完成,到时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这些项目均布局在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内,并专门规划出一个石化产业园,成为经济开发区的子园。石化产业园规划面积20平方千米,具有6个功能区、5条产业链。北部湾经济区应复制或扩大这一园区形式,形成园区发展效益。利用较好的港口条件和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建设钦州大型炼油基地,发展原油加工等石化产业。力争“十二五”建设石化产业链后续工程,形成沿海石化产业集群。依托南宁化学工业基础,建设南

宁精细化工基地。

3、加大投资力度,向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倾斜,延长产业链

对于石化重点项目,制定倾斜的投资政策,予以重点支持。同时,引导资金,支持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进行内部挖潜,技术升级换代以及盘活存量资产。对于新建项目,要充分论证,优化投资方案,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在重点项目设想中主要考虑依托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在石油化工方面的投入,建设目前市场缺口大的石化项目如聚丙烯等。现有聚丙烯装置规模较小,生产通用聚丙烯竞争力较差,加强聚丙烯专用料的开发生产。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准则,运用优胜劣汰的机制,采用兼并、收购、联合和转让的资本运营的手段,推动资金、技术、资源向符合产业政策、对石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发展潜力较大的企业聚集,扶植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高速发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延长产业链。明确以石化产业为首的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细化产业链项目,进一步完善现有产品系列,扩大规模,增加下游配套产品品种,提高附加值。发展石化产品的后向加工,形成递进式的加工增值。加大自身科研开发力度和与国内科研院所的交流联系,开发生产高新技术沥青产品合成树脂产品等。

4、制定地方优惠政策,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利用资源、土地、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在积极争取国家各种政策性贷款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宣传,采取各种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为北部湾石化产业的发展服务。积极探索运用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民间投资,充分发展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影响其他投资主体的行为。大力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选择一些重点石化企业,优先安排债券发行,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充分发掘资金潜力;通过与国内外石化企业、分包商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有效转移和分散资金压力;学习借鉴国内外融资模式,以项目融资为主要形式,通过运作TOT(转让一经营一转让)、BOT(兴建一经营一移交)、ABS(资产证券化)等进行融资;通过金融信托机构发行项目债券进行融资,条件成熟时积极寻求上市。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本规划的项目 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股权质押及发行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

5、加大科技创新力,促进石化产业升级

一是加大石化产业的科技创新力度,转变石化产业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利用现有技术成果实现企业的根本性改造,大幅度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促进产品多样化,增强竞争能力。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改变产业发展模式,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度和对能源与资源消耗度。要在产品精细化研究和生产上下功夫,创造自己的产品品牌。各级财政对石化产业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等领域重点倾斜,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以上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二是对石化产品进行精细化、高新科技化开发。使主导产业链向广度发展,形成扩展性的加工增值,获得高附加值。在发展石化产业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按照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标准,力争发展一批国内空白或进口替代的石化产品。特别是发展乙烯下游产品,可结合北部湾1000万吨级炼油项目大力发展国内紧缺的乙烯下游精细化工产品。例如,乙烯、乙醇胺等。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突出核心业务,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石化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初步具备与国际大企业抗衡的能力。

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石化产业升级。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发达国家曾长期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国外公司对技术转让的态度有所松动,并对在华投资越来越积极。因此,北部湾经济区应抓住我国石化产业在加入 WTO 后再一次快速发展的机会,加大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的投入。

6、加快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

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人才比较缺乏,要实现该经济区石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石化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应结合重点石化企业、重点项目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引进。加快成立北部湾大学。北部湾大学专业设置要齐全,以适应石化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合作对象要更广泛,不仅应积极与各类高校、研究机构、各大类企业合作,还应积极引进民间资本,甚至可探索与国际知名有关院校合作,把北部湾大学办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学。强化构筑人才小高地工作。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借鉴国内通行做法,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和配套措施,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采取长期聘用、短期聘请等多种方式,引进熟悉化工生产的专业人才、招商引资人才、精通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和选拔一批高水平的石化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从工资待遇、研究经费、住房安置、子女上学就业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待遇,并为人才引进营造宽松的社会舆论环境,同时对于本地同等水平同等贡献的人才给予同等待遇,形成人才公平竞争、积极奉献的良好局面。

7、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石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实施限量排放,严格控制污染。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清洁生产。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大污染企业的改造、搬迁和转移力度,将污染治理与企业技术升级结合起来。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环保化。以实施清洁生产和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标准为切入点,促进石化企业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通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石化产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等措施降低污染排放量,以物料的循环利用替代末端治理,在降低污染排放的同时提高经济收益。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环保投入体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和鼓励石化企业增加环保投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石化企业在治理污染方面增加投资建立相应的考核检查制度。应重视采用清洁材料和清洁工艺的技术研究,建立企业绿色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1] 莫艳萍,广西沿海石化产业拟定发展五大重点[N]. 广西日报, 2008年8月6日第001版.

[2] 袁宏明,权威解读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J]. 中国投资2009年第五期

[3] 包学雄,沈家共.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广西跨越式发展问题探析[J]. 创新, 2007, (4): 47-51.

[4] 徐惟兴. 建设化工园区发展我国石化工业[J]. 中国工程咨询,2002, (10):P45~46

[5] 刘乃全.产业聚集理论及其发展[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11(2):P22~28

[6] 张启智,严存宝. 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方式选择[J].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1)


相关内容

  • 产业结构升级: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 http://www.gmw.cn 2012-01-06 10:12:43 来源:求是 [字号:大 中 小] 广西是一个后发展地区,造纸.化工.建材.冶金.有色和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高达41.8%,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的84.3%.大型龙头企业平均每家资产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均产 ...

  • 行业分析方法
  • 行业研究方法:分类.外部环境.SCP 红榕创投 张赟 内容提要 •行业分类 –业务 –行业生命周期–周期性 •外部环境分析 –PEST •SCP分析 –结构–行为–绩效 行业分类:提示行业的基本特征 •基本分类:行业组群 –金融类: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通讯类:通信设备.信息服务.电子期间–大宗 ...

  • 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
  • 1 规划修编背景 1.1<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06-2020)>简介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高速公路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同时在改善投资环境.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资源开发利用.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竞争力以及保障国防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交通部在"三主一支持 ...

  • 北部湾能源基地优化我国油气格局
  • www.GX.xinhuanet.com 2007年08月28日 08:39:04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新华网广西频道8月28日电(记者王勉)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石油千万吨炼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有关人士分析,我国将依托这一项目,在北部湾地区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满足西南地区的油品需求,优化中 ...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 中国软科学2009年第5期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张协奎1,林剑2,陈伟清3,安晓明4,韦 (1.广西大学 3.广西大学 玮1,张泽丰1 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2.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04: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4.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 ...

  • 广西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 2010年第6期 理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 院校发展与管理 广西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研究 周龙军,岑妍梅,宁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琳 南宁 530007) 摘要:广西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覆盖第三产业比例较大,与 ...

  • 工程管理专业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学 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课 题 名 称 :柳州市柳城县伏虎华侨经济管理区廉 租房 1#楼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 专业(方向): 工程管理(工程造价) 班 学 级: 工程管理 10-2 班 生: 邓文金 邓康成 2014.5.29指导教师: 日 ...

  • 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桂政发[2009]8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广西物流业 ...

  • 2015广西生态文明考试试题及答案(20151119)
  • 广西生态文明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 1.广西旅游可持续发展要做好提前部署,加快构建以(D)为龙头,"桂林-柳州-来宾-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和"梧州.贺州-贵港.玉林-柳州.来宾-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旅游发展带为骨架. A. 北海 B. 柳州 C. 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