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新村运动"真相与启示

" [摘要] 韩国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为韩国农民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了条件。 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韩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韩国农村居民的收入能接近城市居民,归根到底是农民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余下的农民

又有机会在城市经济部门得到兼业机会,这使得政府在支援农民时的负担得以相对减轻。 中国农村发展的问题与目前韩国这样的国家有很大不同。土地产权不清、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城市化程度低、农民隐性失业严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是我们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起因: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 此外,1960年,农户收入超过城市家庭收入,但到了1970年,反而减少到城市家庭收入的70%。农业的相对落后导致国内工业产品市场的缩小和粮食进口外汇的浪费,威胁到工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对这些严峻问题,韩国政府不得不推行“新村运动”。 新村运动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福利、环境改善、精神启发和城市与工厂建设。1973年-1974年的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福利和环境改善方面。在其后几年,政府发现,如果居民收入没有增加,就不能保障居民参与农村建设,所以工作重点转变为增加农民收入。从1977年起,政府强调村容村貌的建设。 成果:改善了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 这场实施了差不多十年之久的新村运动,旨在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成果包括农村道路建设、农民住房改造、自来水设施建设、农村电气化、农作物高产新品种的普及、乡村礼堂建设以及大规模培训乡村领导人。具体内容如下: 二是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增加了农民收入。到1979年,农村道路建设超过当初目标,达到61201公里。通过推广高产种子,农家经济从自给自足转变为商品经济。同时还节省了农村劳动力并增产粮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据统计,1970-1980年期间,农户的平均收入由26万韩元增加到270万韩元,增长10.5倍。 三是重视教育和培训。新村运动的核心是教育和培训,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机构。教育与培训内容包括地区开发、意识改革、领导培养、提高市民素质、技术推广等。教育与培训使农民培养起了“自立、自助、勤勉、合作”的思想观念。 弊端:政府主导造成农户负债更加严重 通过新村运动,农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得到了改善,但负面影响也不小。 首先,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推进方式,虽然有利于高效率地推行国家政策,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不顾地方的特殊情况和地区差异而强求一律的推进方式。更重要的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不能保障农民的自愿,许多自愿的工作也变成了官办,造成了农民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过分依赖。 韩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最终是在新村运动结束后才实现的。经过上世纪后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韩国迅速实现了城市化,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比重不足10%,农民在其他非农部门大量兼业,农民收入增加更为迅速。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经占到城市居民收入的95%。2005年,韩国农民收入达到3050万韩元,20多年里又增长了11.3倍。 新村运动尽管很快地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然而,极为有限的政府投资加上中央政府主导的推进方式,不可能根本改变农业和农村结构。更由此产生了农户负债、劳动力转移和对中央政府依赖等问题。近几年,韩国农村增收速度有所放缓,农村空心化、劳动市场波动和城市贫困等又成了新的问题。2005年韩国农村居民收入占到城市居民收入的78.2%,比上世纪90年代下降10多个百分点。 启示:城市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 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常常很大,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某些短期做法,另一个国家往往是不可学的。但长期来看,因为人类的共性,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对其他国家总有借鉴意义。韩国农村发展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它的经验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韩国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为韩国农民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了条件。同时,土地私有制也为农民合作社的良好运行创造了基础。韩国的实践证明,因为农民广泛获得了社会保障系统的帮助,且国家不支持城市资本在农村圈占农业用地,农村就很难出现农民迅速丧失土地流离失所的情形。我们一些学者所担心的土地私有化会造成大规模土地兼并的情形,在韩国、日本

和台湾地区不仅没有出现,反而是相反的情形在困扰着他们。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问题是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 韩国的经验证明,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韩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韩国农村居民的收入能接近城市居民,归根到底是农民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余下的农民又有机会在城市经济部门得到兼业机会,这使得政府在支援农民时的负担得以相对减轻。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却是世界主要国家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普遍有效的做法。 在农村发展中究竟是政府主导还是农民主导,这是看起来容易、其实不容易解决的难题。因为现代国家实现了高度工业化,科学技术装备农业的能力大大增强,技术装备的成本相对降低,国家支援农业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再加上各国政治家为赢得民心,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过度保护,使得政府支持农业有了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支持。但是,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减弱了农业领域的竞争性,阻碍了农业经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一些国家,甚至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也成为市场的垄断因素,不利于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这使得农产品价格十分高昂。政府对农业的畸形支持政策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显示,引起了各国社会精英的关注。 总的来说,中国农村发展的问题与目前韩国这样的国家有很大不同。土地产权不清、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城市化程度低、农民隐性失业严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是我们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从韩国的历史经验看,我国政府必须下决心解决农村土地产权不清问题,采取更有效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政府应采用更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解决农村隐性失业问题。 另外还要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最本质的还是农民权利问题,具体就是农民财产权、农民自由迁徙权和农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权利等三方面的问题。只有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具体政策才能制定出来。在制定具体政策的过程中,韩国新村运动中的一些做法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而另一些做法(如政府干预过度等)则是需要避免的。

" [摘要] 韩国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为韩国农民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了条件。 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韩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韩国农村居民的收入能接近城市居民,归根到底是农民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余下的农民

又有机会在城市经济部门得到兼业机会,这使得政府在支援农民时的负担得以相对减轻。 中国农村发展的问题与目前韩国这样的国家有很大不同。土地产权不清、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城市化程度低、农民隐性失业严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是我们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起因: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 此外,1960年,农户收入超过城市家庭收入,但到了1970年,反而减少到城市家庭收入的70%。农业的相对落后导致国内工业产品市场的缩小和粮食进口外汇的浪费,威胁到工业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面对这些严峻问题,韩国政府不得不推行“新村运动”。 新村运动的工作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基础设施投入增加、福利、环境改善、精神启发和城市与工厂建设。1973年-1974年的投资集中在基础设施、福利和环境改善方面。在其后几年,政府发现,如果居民收入没有增加,就不能保障居民参与农村建设,所以工作重点转变为增加农民收入。从1977年起,政府强调村容村貌的建设。 成果:改善了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 这场实施了差不多十年之久的新村运动,旨在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成果包括农村道路建设、农民住房改造、自来水设施建设、农村电气化、农作物高产新品种的普及、乡村礼堂建设以及大规模培训乡村领导人。具体内容如下: 二是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增加了农民收入。到1979年,农村道路建设超过当初目标,达到61201公里。通过推广高产种子,农家经济从自给自足转变为商品经济。同时还节省了农村劳动力并增产粮食,促进了农业机械化。据统计,1970-1980年期间,农户的平均收入由26万韩元增加到270万韩元,增长10.5倍。 三是重视教育和培训。新村运动的核心是教育和培训,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相应的教育和培训机构。教育与培训内容包括地区开发、意识改革、领导培养、提高市民素质、技术推广等。教育与培训使农民培养起了“自立、自助、勤勉、合作”的思想观念。 弊端:政府主导造成农户负债更加严重 通过新村运动,农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等得到了改善,但负面影响也不小。 首先,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推进方式,虽然有利于高效率地推行国家政策,但不可避免地产生不顾地方的特殊情况和地区差异而强求一律的推进方式。更重要的是,由于运动过程中不能保障农民的自愿,许多自愿的工作也变成了官办,造成了农民和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过分依赖。 韩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最终是在新村运动结束后才实现的。经过上世纪后二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韩国迅速实现了城市化,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比重不足10%,农民在其他非农部门大量兼业,农民收入增加更为迅速。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经占到城市居民收入的95%。2005年,韩国农民收入达到3050万韩元,20多年里又增长了11.3倍。 新村运动尽管很快地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然而,极为有限的政府投资加上中央政府主导的推进方式,不可能根本改变农业和农村结构。更由此产生了农户负债、劳动力转移和对中央政府依赖等问题。近几年,韩国农村增收速度有所放缓,农村空心化、劳动市场波动和城市贫困等又成了新的问题。2005年韩国农村居民收入占到城市居民收入的78.2%,比上世纪90年代下降10多个百分点。 启示:城市化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 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常常很大,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某些短期做法,另一个国家往往是不可学的。但长期来看,因为人类的共性,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对其他国家总有借鉴意义。韩国农村发展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它的经验很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韩国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为韩国农民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创造了条件。同时,土地私有制也为农民合作社的良好运行创造了基础。韩国的实践证明,因为农民广泛获得了社会保障系统的帮助,且国家不支持城市资本在农村圈占农业用地,农村就很难出现农民迅速丧失土地流离失所的情形。我们一些学者所担心的土地私有化会造成大规模土地兼并的情形,在韩国、日本

和台湾地区不仅没有出现,反而是相反的情形在困扰着他们。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普遍问题是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 韩国的经验证明,城市化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出路。韩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韩国农村居民的收入能接近城市居民,归根到底是农民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余下的农民又有机会在城市经济部门得到兼业机会,这使得政府在支援农民时的负担得以相对减轻。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却是世界主要国家解决农村发展问题普遍有效的做法。 在农村发展中究竟是政府主导还是农民主导,这是看起来容易、其实不容易解决的难题。因为现代国家实现了高度工业化,科学技术装备农业的能力大大增强,技术装备的成本相对降低,国家支援农业的能力也大大增强了。再加上各国政治家为赢得民心,对农产品市场进行过度保护,使得政府支持农业有了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支持。但是,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减弱了农业领域的竞争性,阻碍了农业经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一些国家,甚至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也成为市场的垄断因素,不利于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这使得农产品价格十分高昂。政府对农业的畸形支持政策所造成的消极后果,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显示,引起了各国社会精英的关注。 总的来说,中国农村发展的问题与目前韩国这样的国家有很大不同。土地产权不清、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城市化程度低、农民隐性失业严重、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是我们面临的最关键问题。从韩国的历史经验看,我国政府必须下决心解决农村土地产权不清问题,采取更有效的政策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政府应采用更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解决农村隐性失业问题。 另外还要认识到,发展农村经济,最本质的还是农民权利问题,具体就是农民财产权、农民自由迁徙权和农民平等享受公共服务权利等三方面的问题。只有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态度和决心,具体政策才能制定出来。在制定具体政策的过程中,韩国新村运动中的一些做法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而另一些做法(如政府干预过度等)则是需要避免的。


相关内容

  •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摘 要]韩国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新村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高了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有效解决了城乡发展失衡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总结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吸取建设中的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 ...

  •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西部农村开发的启示
  • [日期:2005-09-21] 来源:网上资料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西部农村开发的启示 2001-06-07 一.西部大开发与韩国新村运动的对比 世界上每个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把开发农村.解决薄弱环节作为整体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举措.美国.日本等都有开发& ...

  • 韩国新农村运动的启示
  • 韩国新农运动村启的示 2013年10 3月日0-1月8日,1笔者幸有参中加央校党第十"二中国期年青干部韩赴考国察团,"对韩国的治.政济.文化经教育.进行了面学习和全解了出于,作关工,系者对笔国韩新村运动成果农和例案内等容记忆深.刻触颇深感认,为其许多经验对我们于做好贫扶发开作工搞 ...

  •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
  •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辅导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提出的背景 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仪式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 ...

  • 半城市化的中国,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张天潘]
  • 半城市化的中国,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 740 版次:AA28   版名:南方评论 宏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5-06 作者:张天潘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 摘要:这是城市生活的社会行为特征在本质上的发展,城市化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改变出来的.我们讲 ...

  •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 摘要:文章分析国内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讨论如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研究从国际视角下对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进行改革的各种创新方式,对于优化我国公共物品的供给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改革 人们普遍认为,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提供,即政府必须为全体公民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反映公民的 ...

  • 科技智力重于钢筋水泥
  • 科技智力重于钢筋水泥 从韩国的实践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卢荣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而具体的举措,是惠国惠民的大政德政. 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现工农业发展失衡,农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加大,农村问题 ...

  • 关于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297-300 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 关于中国乡村景观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陈莹,王旭东,王鹏飞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郑州450002) 摘要:介绍国内外乡村景观的研究概况,阐述中国不同学科领域对乡村景观概念的界定 ...

  • 美丽乡村案例分析模板
  • 一.经验借鉴 (一)桐庐美丽乡村:设计先行,重点示范 1.概述 桐庐县位于中国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距杭州城区约80公里,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市).县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自然地形以"八山半水半分田"为主.常住人口40.2万人,县城常住15万人,财政收入3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