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育儿
许多父母以为尽一切可能地爱孩子、尽可能地呵护和保护他(她),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问题。可是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孩子也需要很多的互动和沟通。这些认知和技巧,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吗?做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该如何了解他(她)们的特质,判断他(她)们的行为,贴近他(她)们的心理,并还能教会他(她)们理解你……这听起来,难吗?亲子教育专家陈禾就“亲子教育”的问题做了互动回答。
1.@用户:您好!我想问一下,我女儿四岁多了,除去婴儿期,她几乎从来都没睡过午觉,而且走路基本都是跳的,总是摔跤,有没有办法能不能让她稍微安静些
陈禾: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没法说什么。例如,“都没睡过午觉”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总是摔跤”是提早训练走路?是前庭系统发育不健全?还是小脑不健全?没找到原因,就没法做出准确有效的训练方案。要孩子安静些是可以的,但问题没解决留下的忧患可能更大。建议请医生诊断总摔跤的原因。
2..@用户:1岁零9个月 男宝 你好陈老师!儿子脾气急躁稍不满意就滚地,心情好时会听道理,语言丰富几乎能理解大人的所有话语。极度粘妈妈,非常害怕妈妈离开(每次离开都会告诉他,从不欺骗,他不接受),几乎不能独立玩耍。但是由他人照顾时就不会这样。弄得妈妈精疲力尽怎么办?
陈禾:在判断孩子急躁的同时也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急躁了?不细心、没耐心,用心不足,就种下3个恶果:①孩子不信任你,怕你不要他;②孩子不会玩,没事干;③不能判断孩子的需求,经常让他没路可走。这三件事对新妈妈都是大挑战,要经常反省,积累经验,改善陪伴孩子的方式方法。
3.@用户:两岁半,游泳完有阿姨帮忙洗澡的服务,哭;去试安全座椅,店员过来帮忙弄,也哭。请问这算是认生的一种吗?和理发会哭一样吗?
陈禾:2岁半,已经不是认生那么简单,至少有两种可能:①感觉不舒服;②不要阿姨,要妈妈。哭,就是孩子的语言。礼服的苦更多的是恐惧,还是有差别的。#家教120热线#
4.@用户:您好,我家宝宝17个月,平时挺外向的,出门看见别人逗他,会微笑,看见小朋友还会主动上前拉手~但是,家庭聚会或者去上早教课,就特别黏我,哭好大声,只有我抱着他才行~不知道是正常现象,还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我平时上班,奶奶家和姥姥家一周一星期,孩子的这种表现和这个有关系吗?
陈禾:我看这就是主动和被动的不同。孩子按自己的规律去做事,觉得高兴就做,这很自然,相反,被安排着去做他没想到要做的事,不觉得那样好玩,就产生抗拒心理。当然这也不排除有其他因素,例如奶奶姥姥轮流照顾,其间是否发生什么令他心存戒惧的事,这也会在面对新鲜事物时产生强烈的反应。
5.@用户:陈老,又来麻烦您了!宝宝21个月,就叫“妈妈”“爸爸”“婆”。指着小狗让宝宝说,她就说“婆”,因为我妈属狗。让宝宝改说“狗”,她就摆摆手,拍拍自己胸口,再手指捏在一起,意思“宝宝还小,还不会说”。我跟她说宝宝已经大了,她就坚持比划“小”。明年就上幼儿园了,我有点焦虑
陈禾:说话要依靠不断的学习,不是逼出来的。你多陪他说,他自然会有所领悟,渐渐就能够说出来,不必急。一年对孩子的成长是会有惊人的飞跃的,不担心,慢慢来,孩子天天都在进步。珑V珑
6.@用户:陈老师您好,儿子现在六岁了,说什么都不听,有时候很叛逆,心平气和的说根本很难听进去,非要凶,才会听下,而后又是原样,下半年又快上小学了,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陈禾:孩子长大了,你还原地踏步,没跟着成长,这就有问题。不要用“叛逆”或“不听话”来看待有了自主意识的孩子,你改变互动方式,不要再强制孩子听从你的摆布,多倾听,多商量,信任孩子,引导他思考,启发他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用合作的要求代替“听话”,你就会发现孩子并非不可理喻。
7.@用户:陈老师,我女儿快14个月了,一点都不认生,这样是好还是不好?不好的话该怎么改善呢?
陈禾:这和天生气质有关。天性随和、开朗,这是好事,只是眼下社会环境有些糟,为了预防被拐骗,父母得多长一只眼。
8.@用户:你好,我家3岁小男孩,刚步入3岁发现性格上有明显的变化了,3岁前爸妈的说话宝宝也只听不辩驳,而一进入3岁后发现宝宝有明显的自己的思维,在宝宝做错事情下我们当爸妈的很难教导宝宝,请问如何去引导这年龄的宝宝呢?或者有什么书本可作参考学习?
陈禾:所谓“和孩子共同成长”,就是陪伴孩子,你的互动方式、教养方法,都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进行调整。在孩子自主意识已经发展下,你就要改变以往“指手画脚”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说、听孩子说,在孩子充分说出他的需求或行动计划后,可以支持便支持,行不通时就引导他思考,改变选择。
9.@用户:陈老师,您好,又来麻烦您了。宝宝一岁四个多月,最近发现他尿尿时,小鸡鸡左侧有个白色的鼓包,医院大夫说是因为包皮太长,里面滋生了细菌,建议门诊做个小手术,但是我担心孩子太小,各个器官没有发育完全,一是有风险,二是或许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减轻,陈老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期待您的答复!
陈禾:这类小手术,应该是越早做越好,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应该信任。
文章关键词: 问答 亲子 教育
新浪育儿
许多父母以为尽一切可能地爱孩子、尽可能地呵护和保护他(她),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问题。可是科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在襁褓中的孩子也需要很多的互动和沟通。这些认知和技巧,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吗?做为孩子身边最亲近的人,该如何了解他(她)们的特质,判断他(她)们的行为,贴近他(她)们的心理,并还能教会他(她)们理解你……这听起来,难吗?亲子教育专家陈禾就“亲子教育”的问题做了互动回答。
1.@用户:您好!我想问一下,我女儿四岁多了,除去婴儿期,她几乎从来都没睡过午觉,而且走路基本都是跳的,总是摔跤,有没有办法能不能让她稍微安静些
陈禾: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背景没法说什么。例如,“都没睡过午觉”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总是摔跤”是提早训练走路?是前庭系统发育不健全?还是小脑不健全?没找到原因,就没法做出准确有效的训练方案。要孩子安静些是可以的,但问题没解决留下的忧患可能更大。建议请医生诊断总摔跤的原因。
2..@用户:1岁零9个月 男宝 你好陈老师!儿子脾气急躁稍不满意就滚地,心情好时会听道理,语言丰富几乎能理解大人的所有话语。极度粘妈妈,非常害怕妈妈离开(每次离开都会告诉他,从不欺骗,他不接受),几乎不能独立玩耍。但是由他人照顾时就不会这样。弄得妈妈精疲力尽怎么办?
陈禾:在判断孩子急躁的同时也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急躁了?不细心、没耐心,用心不足,就种下3个恶果:①孩子不信任你,怕你不要他;②孩子不会玩,没事干;③不能判断孩子的需求,经常让他没路可走。这三件事对新妈妈都是大挑战,要经常反省,积累经验,改善陪伴孩子的方式方法。
3.@用户:两岁半,游泳完有阿姨帮忙洗澡的服务,哭;去试安全座椅,店员过来帮忙弄,也哭。请问这算是认生的一种吗?和理发会哭一样吗?
陈禾:2岁半,已经不是认生那么简单,至少有两种可能:①感觉不舒服;②不要阿姨,要妈妈。哭,就是孩子的语言。礼服的苦更多的是恐惧,还是有差别的。#家教120热线#
4.@用户:您好,我家宝宝17个月,平时挺外向的,出门看见别人逗他,会微笑,看见小朋友还会主动上前拉手~但是,家庭聚会或者去上早教课,就特别黏我,哭好大声,只有我抱着他才行~不知道是正常现象,还是孩子缺乏安全感?我平时上班,奶奶家和姥姥家一周一星期,孩子的这种表现和这个有关系吗?
陈禾:我看这就是主动和被动的不同。孩子按自己的规律去做事,觉得高兴就做,这很自然,相反,被安排着去做他没想到要做的事,不觉得那样好玩,就产生抗拒心理。当然这也不排除有其他因素,例如奶奶姥姥轮流照顾,其间是否发生什么令他心存戒惧的事,这也会在面对新鲜事物时产生强烈的反应。
5.@用户:陈老,又来麻烦您了!宝宝21个月,就叫“妈妈”“爸爸”“婆”。指着小狗让宝宝说,她就说“婆”,因为我妈属狗。让宝宝改说“狗”,她就摆摆手,拍拍自己胸口,再手指捏在一起,意思“宝宝还小,还不会说”。我跟她说宝宝已经大了,她就坚持比划“小”。明年就上幼儿园了,我有点焦虑
陈禾:说话要依靠不断的学习,不是逼出来的。你多陪他说,他自然会有所领悟,渐渐就能够说出来,不必急。一年对孩子的成长是会有惊人的飞跃的,不担心,慢慢来,孩子天天都在进步。珑V珑
6.@用户:陈老师您好,儿子现在六岁了,说什么都不听,有时候很叛逆,心平气和的说根本很难听进去,非要凶,才会听下,而后又是原样,下半年又快上小学了,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陈禾:孩子长大了,你还原地踏步,没跟着成长,这就有问题。不要用“叛逆”或“不听话”来看待有了自主意识的孩子,你改变互动方式,不要再强制孩子听从你的摆布,多倾听,多商量,信任孩子,引导他思考,启发他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用合作的要求代替“听话”,你就会发现孩子并非不可理喻。
7.@用户:陈老师,我女儿快14个月了,一点都不认生,这样是好还是不好?不好的话该怎么改善呢?
陈禾:这和天生气质有关。天性随和、开朗,这是好事,只是眼下社会环境有些糟,为了预防被拐骗,父母得多长一只眼。
8.@用户:你好,我家3岁小男孩,刚步入3岁发现性格上有明显的变化了,3岁前爸妈的说话宝宝也只听不辩驳,而一进入3岁后发现宝宝有明显的自己的思维,在宝宝做错事情下我们当爸妈的很难教导宝宝,请问如何去引导这年龄的宝宝呢?或者有什么书本可作参考学习?
陈禾:所谓“和孩子共同成长”,就是陪伴孩子,你的互动方式、教养方法,都要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进行调整。在孩子自主意识已经发展下,你就要改变以往“指手画脚”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说、听孩子说,在孩子充分说出他的需求或行动计划后,可以支持便支持,行不通时就引导他思考,改变选择。
9.@用户:陈老师,您好,又来麻烦您了。宝宝一岁四个多月,最近发现他尿尿时,小鸡鸡左侧有个白色的鼓包,医院大夫说是因为包皮太长,里面滋生了细菌,建议门诊做个小手术,但是我担心孩子太小,各个器官没有发育完全,一是有风险,二是或许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减轻,陈老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期待您的答复!
陈禾:这类小手术,应该是越早做越好,医生有丰富的经验,应该信任。
文章关键词: 问答 亲子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