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关系

【摘要】教育绩效技术将是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在共同关注教育绩效问题下的产物。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是两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而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争论也颇多。本文从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国内外的不同观点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应用创新推广理论将绩效技术加以推广。

【关键词】教育技术;绩效技术;创新推广理论

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问题, 是教育技术专业开设绩效技术相关课程及研究方向的前提条件。一个学科的定位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研究方向, 如果绩效技术属于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领域, 学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就有理由开设绩效技术相关课程及研究方向。

绩效技术又称人类绩效技术, 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许多绩效技术专家都曾对它进行过定义, 且角度各不相同。其中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是Harless综合各种不同观点提出的, 他认为, 人类绩效技术是一种操作方式, 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 设计有效益和效率的干预措施, 获得所期望的人员绩效。人类绩效技术作为一个从教育技术演化而来、应用在企业中的特殊领域, 具备一些独特的、典型的特征: 它是一套系统的应用方法和过程, 其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理论研究; 它的根本原则是低成本高效益,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绩效技术对人力因素的重视; 它强调人际之间的合作交流, 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人力资本。到目前为止, 人类绩效技术还没有形成自己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它的理论研究是建立在多种学科基础上的, 包括系统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学设计理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等。

1.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关于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关系的探讨, 专家学者们观点各不相同。

1.1 国外对二者关系的看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1.1 大多数学者认为:绩效技术是教育技术的基础,绩效技术是从借鉴教育技术发展而来的。这种观点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未明确界定二者的关系。

1.1.2 美国许多绩效技术专业人员(有些同时又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认为教育技术是绩效技术的子集,比如Roger Kaufman 认为应该将教育技术视作绩效技术的一个子集。Sivasailam Thiagarajan 认为教学开发(即教育技术)是绩效技术的子系统,而绩效技术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子系统;Sharon A.Shrock 在谈到教学开发的简要历史时, 认为20世纪80 年代出现了教学开发在商业和其他非教学领域的大发展,这促使了系统概念的另一个分支———绩效技术的生成。绩效技术包含教育技术,它整合了人类绩效技术非教学性解决方案的设计,这些学者认为教学是绩效技术领域众多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但这并不降低教育技术的价值与作用,教育技术和学习对绩效的改进至关重要。

1.1.3 AECT 定义与术语委员会起草的新教育技术定义文献中,对二者的关系作了如下阐述:由于绩效技术起初就根植于企业培训和组织发展,它不仅通过教学,同时还通过诸如工作辅助、动机激发等问题解决方案来改善人类绩效。在绩效技术中,培训(或其它教学性问题解决方案)被视为改进绩效的整体性方法的选择之一。绩效技术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部分的整合了教育技术,但不能取代教育技术。然而它的确表明:教育技术只是众多组织改进方案中的一个维度,教育技术处理的只是组织改善的一个维度———仅是在发展和完善知识方面。总之,有的学者将教育技术归入绩效技术,有的反之,有的将二者并列。

我国学者梁林梅博士在对绩效技术的定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较为综合和系统的定义, 认为绩效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程学思想和方法, 它强调解决问题的系统性, 始终努力寻找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最佳成本效益之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绩效技术和教育技术具有许多相似之处。绩效技术是在教育技术的基础上, 在吸收了企业培训、程序教学和教学设计的成果后, 在改善企业绩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绩效技术是一种关于如何提高组织与个人绩效的理论和系统方法。它通过发现、分析重要的组织或人类绩效差距, 制定出改善绩效的计划和方案, 并设计、开发和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 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 以不断缩小绩效差距, 实现绩效目标。

绩效技术是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的, 滋生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20 世纪50 年代,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成果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和培训中, 程序教学成为美国50 年代和60 年代最先进的教学方法而风行一时, 60 年代初, 斯金纳的学生Thomas F. Gilbert( 后来被认为是绩效技术之父) 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用系统方法指导教学信息的传递和管理, 这是影响教育和培训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并奠定了教学设计模式和绩效技术的基础; 但是, 通过在商业领域对员工培训的实践, 一些先驱者们发现教学和培训对绩效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研究的交叉与融合

( 一) 在人才培养方面, 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关注并延伸到绩效技术领域。国际上许多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都设有一门或更多的绩效技术课程, 有些学校还将核心课程由教学设计转向绩效技术, 或者是在教学设计课程中增加绩效技术的内容。我国一些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也涉及了绩效技术, 如北京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宁波大学教育技术系等。

( 二) 在研究领域方面, 绩效技术有把目光重新投向教育领域的倾向, 因为不管是企业绩效还是组织绩效都与个人绩效及人的教育和培训有关, 并且绩效技术起源于教育领域, 起源于教育技术, 这种回归也是自然的。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其研究领域逐步拓展, 由教学过程向教育领域延伸, 因为有许多教育问题不是通过教育技术所能解决了的, 必须借助于非教学干预才能实现, 教育技术乃至教育界都十分关注教育中的绩效问题, 教育技术更是将它作为三个主要领域: 面向学校教育所进行的关于IT 整合与学校教育的研究、面向企业培训所进行的绩效技术研究以及远程教育与远程培训研究。 ( 三) 在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方面, 教育技术由关注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效果逐步向提高学习绩效( 学习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转变,这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 四) 教育技术的含义得到了扩展。

一些教育技术人员开始拓展原有的狭隘系统观, 把绩效技术的观点整合到教育技术研究领域, 对绩效和组织系统进行分析, 并运用一些非教学干预来解决教育绩效问题。

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研究的差异

对象: 教育技术做的所有事情是为了个人, 或者是为了优化教学资源; 绩效技术是把个人、企业或组织作为研究实施的对象; 而教育绩效技术则是在关心个人学习效果的同时, 更加关注教育系统和组织的整体状况。

目标: 教育技术人员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学生在技能和知识方面达到教学目标

所规定的要求; 相反, 绩效技术人员试图把他们的工作同商业需要和结果建立起联系; 教育绩效技术则是关心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同时, 更关注学习的绩效, 在关心个人的同时, 更加关注教育系统和组织的整体绩效的实现。

应用领域P研究内容: 教育技术主要应用在学校教学中, 主要研究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优化; 绩效技术主要应用在企业和组织中, 主要研究生产过程、生产系统和经营环境等; 教育绩效技术主要应用在个人学习、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中, 主要研究学习过程、教学资源、教育过程、教育管理等。

成果: 教育技术人员的成果形式通常是开发教学产品、设计教学方案和提供教学服务。绩效技术人员并不认为教学是问题解决方案的全部, 他们观察分析问题, 并设计、配置与问题相适应的绩效解决方案。教育绩效技术的成果除了教学产品、教学方案外, 还有设计开发的教育问题解决方案和教育政策等。

人才适应领域: 教育技术人员的工作领域在各类学校、教育软件公司和各类教育技术组织; 绩效技术人员主要在大型公司、组织和培训中心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工作;教育绩效技术人员则可在各类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教育软件公司供职。

从绩效技术的起源及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特征上可以看出, 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从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来看, 绩效技术在学科中的地位近年来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AECT1994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0年后, AECT2004定义为: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这都可以说明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越来越重视绩效技术。

因此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应用的需求, 绩效技术都应该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绩效技术的引入, 能够使教育技术界从盲目追求硬件环境建设的漩涡中走出 来, 用绩效技术来动态调整教学过程, 达到教学最优化。当然, 绩效技术要完全融入到教育技术学中, 并非简单。毕竟, 企业运作的管理理论运用到事业单位中来, 其绩效考核细则又不能完全定量分析, 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

从绩效技术的起源来看, 它是由教育技术演化而来的;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都致力于过程与结果的最优化,教育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教育绩效的技术。绩效指的是人们在工作场所完成任务的成就或结果。人类绩效技术是对影响人类行为和成就的(工作)程序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以及评价的过程(Joseph H. Harless)。 而从AECT1994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虽然教育技术强调促进学习,绩效技术强调提高行为或工作的效果,但不难看出,这两个定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所涉及的技术应用的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 主要都包括了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几个方面。绩效技术是一种获得理想成果或结果的方法,它致力于寻找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行为方式。绩效技术在系统论、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的推动下日趋完善,形成了以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实施变革管理、评价五大模块为主的绩效改进模型。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2][4]梁林梅.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关系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2]张建伟.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架构[J].教育研究,2002(2). [3]陈蓉,李兴保. 谈教育技术视野中的绩效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 4] 彼得·德鲁克. 公司绩效测评[M] . 李焰, 江娅.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培训设计与实施

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学 院:教育科学与技术

班 级:09级教本二班

姓 名:段冬梅

学 号:[1**********]2

日 期:2012年6月13日

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的关系

【摘要】教育绩效技术将是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在共同关注教育绩效问题下的产物。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是两个快速发展的领域,而对二者之间关系的争论也颇多。本文从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国内外的不同观点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两者的关系作了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应用创新推广理论将绩效技术加以推广。

【关键词】教育技术;绩效技术;创新推广理论

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问题, 是教育技术专业开设绩效技术相关课程及研究方向的前提条件。一个学科的定位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研究方向, 如果绩效技术属于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领域, 学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就有理由开设绩效技术相关课程及研究方向。

绩效技术又称人类绩效技术, 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许多绩效技术专家都曾对它进行过定义, 且角度各不相同。其中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是Harless综合各种不同观点提出的, 他认为, 人类绩效技术是一种操作方式, 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 设计有效益和效率的干预措施, 获得所期望的人员绩效。人类绩效技术作为一个从教育技术演化而来、应用在企业中的特殊领域, 具备一些独特的、典型的特征: 它是一套系统的应用方法和过程, 其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理论研究; 它的根本原则是低成本高效益,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绩效技术对人力因素的重视; 它强调人际之间的合作交流, 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人力资本。到目前为止, 人类绩效技术还没有形成自己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它的理论研究是建立在多种学科基础上的, 包括系统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学设计理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等。

1.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关于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关系的探讨, 专家学者们观点各不相同。

1.1 国外对二者关系的看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1.1 大多数学者认为:绩效技术是教育技术的基础,绩效技术是从借鉴教育技术发展而来的。这种观点指出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未明确界定二者的关系。

1.1.2 美国许多绩效技术专业人员(有些同时又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认为教育技术是绩效技术的子集,比如Roger Kaufman 认为应该将教育技术视作绩效技术的一个子集。Sivasailam Thiagarajan 认为教学开发(即教育技术)是绩效技术的子系统,而绩效技术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子系统;Sharon A.Shrock 在谈到教学开发的简要历史时, 认为20世纪80 年代出现了教学开发在商业和其他非教学领域的大发展,这促使了系统概念的另一个分支———绩效技术的生成。绩效技术包含教育技术,它整合了人类绩效技术非教学性解决方案的设计,这些学者认为教学是绩效技术领域众多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但这并不降低教育技术的价值与作用,教育技术和学习对绩效的改进至关重要。

1.1.3 AECT 定义与术语委员会起草的新教育技术定义文献中,对二者的关系作了如下阐述:由于绩效技术起初就根植于企业培训和组织发展,它不仅通过教学,同时还通过诸如工作辅助、动机激发等问题解决方案来改善人类绩效。在绩效技术中,培训(或其它教学性问题解决方案)被视为改进绩效的整体性方法的选择之一。绩效技术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它部分的整合了教育技术,但不能取代教育技术。然而它的确表明:教育技术只是众多组织改进方案中的一个维度,教育技术处理的只是组织改善的一个维度———仅是在发展和完善知识方面。总之,有的学者将教育技术归入绩效技术,有的反之,有的将二者并列。

我国学者梁林梅博士在对绩效技术的定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较为综合和系统的定义, 认为绩效技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程学思想和方法, 它强调解决问题的系统性, 始终努力寻找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最佳成本效益之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绩效技术和教育技术具有许多相似之处。绩效技术是在教育技术的基础上, 在吸收了企业培训、程序教学和教学设计的成果后, 在改善企业绩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绩效技术是一种关于如何提高组织与个人绩效的理论和系统方法。它通过发现、分析重要的组织或人类绩效差距, 制定出改善绩效的计划和方案, 并设计、开发和实施合理的干预措施, 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 以不断缩小绩效差距, 实现绩效目标。

绩效技术是以一般系统理论为基础的, 滋生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20 世纪50 年代,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成果被广泛应用在教学和培训中, 程序教学成为美国50 年代和60 年代最先进的教学方法而风行一时, 60 年代初, 斯金纳的学生Thomas F. Gilbert( 后来被认为是绩效技术之父) 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用系统方法指导教学信息的传递和管理, 这是影响教育和培训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并奠定了教学设计模式和绩效技术的基础; 但是, 通过在商业领域对员工培训的实践, 一些先驱者们发现教学和培训对绩效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研究的交叉与融合

( 一) 在人才培养方面, 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关注并延伸到绩效技术领域。国际上许多大学的教育技术专业都设有一门或更多的绩效技术课程, 有些学校还将核心课程由教学设计转向绩效技术, 或者是在教学设计课程中增加绩效技术的内容。我国一些高校的教育技术专业也涉及了绩效技术, 如北京大学教育技术系、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和宁波大学教育技术系等。

( 二) 在研究领域方面, 绩效技术有把目光重新投向教育领域的倾向, 因为不管是企业绩效还是组织绩效都与个人绩效及人的教育和培训有关, 并且绩效技术起源于教育领域, 起源于教育技术, 这种回归也是自然的。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其研究领域逐步拓展, 由教学过程向教育领域延伸, 因为有许多教育问题不是通过教育技术所能解决了的, 必须借助于非教学干预才能实现, 教育技术乃至教育界都十分关注教育中的绩效问题, 教育技术更是将它作为三个主要领域: 面向学校教育所进行的关于IT 整合与学校教育的研究、面向企业培训所进行的绩效技术研究以及远程教育与远程培训研究。 ( 三) 在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方面, 教育技术由关注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效果逐步向提高学习绩效( 学习的效果、效益和效率) 、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转变,这同时也是教育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 四) 教育技术的含义得到了扩展。

一些教育技术人员开始拓展原有的狭隘系统观, 把绩效技术的观点整合到教育技术研究领域, 对绩效和组织系统进行分析, 并运用一些非教学干预来解决教育绩效问题。

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研究的差异

对象: 教育技术做的所有事情是为了个人, 或者是为了优化教学资源; 绩效技术是把个人、企业或组织作为研究实施的对象; 而教育绩效技术则是在关心个人学习效果的同时, 更加关注教育系统和组织的整体状况。

目标: 教育技术人员所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学生在技能和知识方面达到教学目标

所规定的要求; 相反, 绩效技术人员试图把他们的工作同商业需要和结果建立起联系; 教育绩效技术则是关心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的同时, 更关注学习的绩效, 在关心个人的同时, 更加关注教育系统和组织的整体绩效的实现。

应用领域P研究内容: 教育技术主要应用在学校教学中, 主要研究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优化; 绩效技术主要应用在企业和组织中, 主要研究生产过程、生产系统和经营环境等; 教育绩效技术主要应用在个人学习、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中, 主要研究学习过程、教学资源、教育过程、教育管理等。

成果: 教育技术人员的成果形式通常是开发教学产品、设计教学方案和提供教学服务。绩效技术人员并不认为教学是问题解决方案的全部, 他们观察分析问题, 并设计、配置与问题相适应的绩效解决方案。教育绩效技术的成果除了教学产品、教学方案外, 还有设计开发的教育问题解决方案和教育政策等。

人才适应领域: 教育技术人员的工作领域在各类学校、教育软件公司和各类教育技术组织; 绩效技术人员主要在大型公司、组织和培训中心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工作;教育绩效技术人员则可在各类学校、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教育软件公司供职。

从绩效技术的起源及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特征上可以看出, 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从教育技术学科发展来看, 绩效技术在学科中的地位近年来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AECT1994定义,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10年后, AECT2004定义为: 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 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这都可以说明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越来越重视绩效技术。

因此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应用的需求, 绩效技术都应该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绩效技术的引入, 能够使教育技术界从盲目追求硬件环境建设的漩涡中走出 来, 用绩效技术来动态调整教学过程, 达到教学最优化。当然, 绩效技术要完全融入到教育技术学中, 并非简单。毕竟, 企业运作的管理理论运用到事业单位中来, 其绩效考核细则又不能完全定量分析, 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

从绩效技术的起源来看, 它是由教育技术演化而来的;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都致力于过程与结果的最优化,教育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提高教育绩效的技术。绩效指的是人们在工作场所完成任务的成就或结果。人类绩效技术是对影响人类行为和成就的(工作)程序进行最优化的选择、分析、设计、开发、实施以及评价的过程(Joseph H. Harless)。 而从AECT1994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虽然教育技术强调促进学习,绩效技术强调提高行为或工作的效果,但不难看出,这两个定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所涉及的技术应用的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 主要都包括了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几个方面。绩效技术是一种获得理想成果或结果的方法,它致力于寻找低成本、高效益和高效率的行为方式。绩效技术在系统论、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发展的推动下日趋完善,形成了以绩效分析、原因分析、干预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实施变革管理、评价五大模块为主的绩效改进模型。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2][4]梁林梅.教育技术与绩效技术之关系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

[2]张建伟.当代教育技术学研究领域的基本架构[J].教育研究,2002(2). [3]陈蓉,李兴保. 谈教育技术视野中的绩效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5(2).

[ 4] 彼得·德鲁克. 公司绩效测评[M] . 李焰, 江娅.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培训设计与实施

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

学 院:教育科学与技术

班 级:09级教本二班

姓 名:段冬梅

学 号:[1**********]2

日 期:2012年6月13日


相关内容

  • 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_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_马文甲
  • 第37卷2016年第2期2月科研管理 ScienceResearchManagementVol.37,No.2February,2016 文章编号:1000-2995(2016)02-008-0047 开放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 12 马文甲,高良谋 (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 ...

  • 护理人员岗位说明书
  • xxx医院 护理部主任岗位说明书 一.工作标识 二.职位概要 在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全院护理工作.协调和指导医院各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组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组织护理单元的技术考核:组织开展服务质量检查,处理有关护理服务质量投诉:指导和组织各护理单元实施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 三.工作任务.职 ...

  • GBZ19579-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 GB/Z 19579-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仅供学习.请勿它用) 前 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代替GB/Z 19579-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与GB/Z 19579-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强了对GB/T19580标准系 ...

  • 直接人力资本投入.R&D投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 作者:何庆丰陈武王学军 技术经济 2009年08期 在知识经济崛起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当今先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和国力增强的决定性因素.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已不取决于拥有一般的劳动力资源或自然资源的数量,而取决于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及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具有高附加 ...

  •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 摘要:利用2007-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开放式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开放式创新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存在差异,其中,吸收能力在成长期与成熟期对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在衰退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效应:连接能力在成长期与成熟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 ...

  • 华中.华南.华北地区210个企业的实证
  • 企业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创业导向.组织学习对核心能力及 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华中.华南.华北地区210个企业的实证 刘亚军L2,和金生2 (1.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2.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摘要:在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越来越多地采取创业导向的战略模式 ...

  • 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
  • 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 内容提要: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是通过公司管理,而且是战略管理实现的.其影响的焦点在于资源的配置,具体的途径是通过董事会的监控与战略参与职能,影响公司(战略) 管理,从而间接或直接地影响资源的分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上述理论观点进行了验证. 一.引 言 尽管关于企业 ...

  • 企业的领导权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摘 要]企业治理结构中领导权结构的不同安排会改变经理人决策自由和创新意愿,进而导致企业创新活动的效率差异.但相对于股权激励.资本结构等其他机制而言,领导权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是隐性和间接的.文章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来研究企业领导权结构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2009-201 ...

  • GBT 19580-2012 最新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2012-03-09发布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 GB/T 19580-2012 2012-08-01实施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580-2004<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