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外翻诊治指南

拇指外翻诊治指南

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指拇趾骨和第一跖骨(Metatarsal)之关节倾斜超过15度。拇外翻由多种情况所造成, 如遗传、经常穿着高跟、尖头鞋, 使拇趾过份外翻。另外,扁平足(Flat feet) 患者较容易 形成拇趾外翻。预防拇外翻:避免穿尖头高跟鞋, 穿有足弓支撑的专业健康鞋,配合拇外翻矫正器为防止病情加重和预防并发症, 舒缓拇趾外侧韧带的紧张以帮助减轻拇趾外侧的拉扯痛楚,在产生拇外翻尽可能的保持半年以上的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不理想的时候,可采用手术治疗,因手术对脚是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尽量的避免手术。 病因

流行病学

按照流行病学统计,拇外翻的发病率约12%,中部地区较多见,沿海地区发病率略低,按照中国人口13亿计算,中国约有1亿多的大脚骨患者。

一个建议:每次回家脱掉高跟鞋后,用一根橡皮筋拴住两只脚的大拇趾,然后向两侧拉伸,做上30个来回,每天坚持,能预防拇外翻。

一个忠告:18岁以后,什么时候发病就该什么时候治疗,千万不能拖,因为越拖越重。 一个数字:中国至少有一亿人有拇外翻,在每个女人的一生中,至少有20%的可能患上拇外翻。

一个场景:“有次看芭蕾,我拿望远镜扫了一眼,就发现台上那群芭蕾舞演员,八成有拇外翻”。

造成拇指外翻的原因可分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两类。

先天因素

由于关节、神经、肌肉等所造成的。例如:扁平足、遗传及足底筋力的降低和不平衡等,使脚底机能降低,造成不稳定进而变形。

后天因素

因穿着不合脚鞋子所造成的,通常因穿鞋跟太高、过尖及过窄的鞋,使脚跟不易固定,对脚趾造成挤压摩擦及压迫,不但影响脚趾的伸展与活动,造成不适及疼痛,还会破坏了原本三个立足点的功能,而行走时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脚趾会因身体重量压迫逐渐变形,就会造成拇指外翻的现象。例如:时 下流行的高跟鞋、巫婆鞋等都是加速拇指外翻的最大原凶。

1、古代有人为的伤残行为,让女孩在五六岁时开始缠足,用长布条将拇趾以外的四个脚指连同脚掌折断弯向脚心,形成“笋”形的“三寸金莲”。其惨其痛,可想而知,这样做一般大都是在长辈的逼迫下进行的。母亲或祖母不顾孩子的眼泪与喊叫,以尽到她们的责任,并以此保证孩子未来的婚姻生活。

2、如今流行高跟尖鞋,尤其是女性,在一双漂亮的鞋子面前仍旧心甘情愿去做美丽的囚徒。而爱美让女人们付出的代价就是:患上脚病的机率是男性的4倍以上。因脚趾长期挤压在一起引发的拇外翻. 重叠趾. 鸡眼. 脚茧. 足弓塌陷等足部疾病及骨骼负力错误产生并发症不断发作. 严重影响正常的行走能力及身体健康.

临床表现

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习惯穿高跟鞋及尖头鞋者也易发病。脚拇外翻常在双脚对称出现,主要表现为脚部畸形和疼痛。其畸形表现为脚拇趾外翻,向其它脚趾方向偏斜,而脚拇指根部的跖骨头明显突出。畸形严重时,趾骨头突出处可呈半球形,第二脚趾也因为挤压而向脚背面突出。

脚部疼痛轻重与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有时脚拇指畸形严重,疼痛却不明显。但大多数畸形严重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主要是因为跖骨头的突出部分,长期受鞋帮的挤压、摩擦,使得局部皮肤增厚、骨质增生,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红肿、疼痛。另外,第二脚趾向脚背方向突起,经常摩擦出现鸡眼等问题,也会引起疼痛。 描述一

拇外翻常呈对称性,拇趾的跖趾关节轻度半脱位,内侧关节囊附着处因受牵拉,可有骨赘形成。第1跖骨头的突出部分,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如红肿发炎,则成为拇滑囊炎。严重者拇指的跖趾关节可产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第2、3跖骨头跖面皮肤因负担加重,形成胼胝。第2趾近侧趾骨肩关节处背侧皮肤因与鞋帮摩擦可形成胼胝或鸡眼。

描述二

其初期的临床症状为第一跖骨头部隆起处疼痛和肿胀、局部皮肤刺激所发生的发炎,甚至是表皮溃疡,严重的更会令大脚趾可能与第二脚趾重叠,使翘起的脚趾肌力变弱,渐渐的站立时无法维持平衡、弯曲及安定性而无法和谐地作各种动作,最后引起脚底的肌腱与筋膜僵硬、发炎及尖刺般的压痛感,当整个脚底的疼痛感加剧,将使患者无法穿着鞋子,导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描述三

楔骨(Wedge bone) 间和跖骨间有坚强的韧带连系,但第一楔骨与第一跖骨比其他楔骨与

跖骨的连系较弱。若站立过久,行走过多,经常穿高跟或尖头鞋时,第1楔骨和跖骨承受压力超过25%,促使第1跖骨向内移位,引起足纵弓和横弓塌陷,拇趾因拇收肌和拇长伸肌牵拉向外移,第一、二跖骨间的夹角加大。第1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拇外翻逐渐加重,第2趾被拇趾挤向背侧,趾间关节屈曲,形成锥状趾。

四阶段

1. 拇外翻可逆阶段:大拇趾外翻10度左右,影响美观,没有疼痛感,脚掌有轻微脚茧,不会直接影响行走. 穿高跟鞋会引起疼痛。

2. 拇外翻挛缩阶段:大拇趾外翻10-20度,关节及韧带有炎症,第一. 第二脚趾明显挤压,脚掌明显变宽,足底脚茧明显,长时间行走易引起大拇趾关节疼痛及脚掌疼痛。

3. 拇外翻严重阶段:大拇趾外翻20-40度,脚趾重叠,横弓塌陷. 鸡眼. 脚垫. 扁平足. 后跟疼痛. 双脚受力难平衡,严重影响站立和行走。

4. 大拇趾畸形阶段:大拇趾外翻40度以上,脚趾使命结束,拇趾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难以行走,脚掌直接承受脚趾部分压力,足底有老茧,双足严重错误负力,各关节难以协调运作,导致人体生命立负力线改变,引起膝关节炎症 腰酸背疼等。

中老年拇外翻特点及临床表现

拇外翻后会导致第一跖骨内翻,足掌前部增宽。足的负重点发生改变,足部常感疲劳。由于第一跖骨内翻,第一跖骨头常受到摩擦、挤压等刺激,形成骨赘,表面形成假性滑囊。皮肤增厚,形成胼胝体。因常受到持续性摩擦作用,会出现滑囊炎,皮肤可出现溃疡、感染。这时,疼痛较重,影响行走。拇趾外翻畸形不断加重,会出现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及骨性关节炎。这时,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导致关节功能受限。这是中老年拇外翻的主要特点。

拇趾向外偏移,挤压第二趾,使第二趾抬高,位于拇趾之上,形成槌状趾。第二趾上方皮肤由于穿鞋的摩擦增厚,或形成溃疡。拇趾根部内侧突出,皮肤增厚、压痛。出现滑囊炎时局部肿胀、发红,压痛明显。因足的负重点改变,足掌受压,皮肤增厚、疼痛。晚期第一跖趾关节出现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活动受限,疼痛加重,行走受到影响。

X 线片显示,拇趾向外偏斜,第一、二跖骨间距增大。第一跖骨头内侧形成骨赘。晚期,第一跖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骨质有增生。

患者多数是在青年时期形成的,中老年患者在预防方面主要是防止畸形加重,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拇外翻患者,在穿鞋时要宽松,鞋垫要垫厚,以减少对足的摩擦和刺激。经常用温水泡脚,按摩足趾能改善血液循环。经常充分活动足趾增强关节软骨的营养及足内肌的肌力,能防止关节软骨损伤,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

1. 患者常合并有平足症,部分有家族史或长久站立工作或经常穿尖头鞋史。

2. 足拇趾外翻、旋转畸形,局部疼痛,行走困难。

3. 第二趾锤状趾,第二、三蹠骨头蹠面形成胼胝,第一蹠趾关节突出部形成足拇囊炎(Bunions)。

4.X 线:

(1)第一、二蹠骨夹角大于10度以上;

(2)各蹠骨头张开,第一蹠骨头蹠面的子骨向外移位;

(3)第一蹠趾关节内侧关节附近处可有骨赘形成,严重者可产生骨性关节炎;

(4)足拇的蹠趾关节轻度脱位。

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习惯穿高跟鞋及尖头鞋者也易发病。脚拇外翻常在双脚对称出现,主要表现为脚部畸形和疼痛。其畸形表现为脚拇趾外翻,向其它脚趾方向偏斜,而脚拇指根部的跖骨头明显突出。畸形严重时,趾骨头突出处可呈半球形,第二脚趾也因为挤压而向脚背面突出。

脚部疼痛轻重与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有时脚拇指畸形严重,疼痛却不明显。但大多数畸形严重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主要是因为跖骨头的突出部分,长期受鞋帮的挤压、摩擦,使得局部皮肤增厚、骨质增生,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红肿、疼痛。另外,第二脚趾向脚背方向突起,经常摩擦出现鸡眼等问题,也会引起疼痛。 保健

1、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

2、进高钙食品,以保证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补充钙剂。

3、超体重者宜控制饮食,增加活页纸动,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

4、蛋白质的摄入要有限度,食物中过高的蛋白质会促进钙从体内排出。

5、要增加多种维生素摄入,如维生素A 、B 、B1、B12、C 和D 等。

6、术后需穿健康鞋,但要间歇性配带拇外翻矫正带,预防拇外翻复发。

术后穿特制前开口软鞋帮矫形鞋,下地后头两周的活动量以室内活动,生活自理为宜; 两周后可增加活动量,术后六周左右一般截骨临床愈合,去绷带固定,穿较宽松鞋,半年后可穿正常鞋。

7、术后包扎固定和换药很重要,要由有经验的医生复诊,一般术后3-6天打开切口换药,如切口愈合,可每隔两周包扎固定一次,直至截骨临床愈合,一般5-6周左右。

8、术后2、4、6、12周、半年、一年,需要拍X 光片了解术后恢复的情况,一年后还要进行足底力学测试了解术后足底压力的改变情况。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截骨坚强愈合一般需要一两年,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一般也需要同样的时间,决定您是否可进行长时间的负重活动。而且足部生物力学还能提供足部其他疾病的信息。

9、术后采用活血化瘀、壮骨补肾的中药内服,以促进骨折愈合。拆绷带后,用活血化瘀消肿的中药外洗,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足部功能的恢复。

10、避免长时间穿尖头高跟皮鞋,平日穿鞋应尽量选用前部较宽的鞋,尤其是在运动或需长距离行走的时候。

想了解更多关于拇指外翻的医学常识请点击链接:

临床上对中老年拇外翻患者先用保守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缓解疼痛。病人应减少行走或站立时间,穿鞋要宽松、舒适。每天用温水泡脚,外用樟脑酊、红花油等消肿、止痛。如有严重疾病手术应慎重。手术方法很多,要依据畸形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拇外翻手术技巧性很强,如操作不精细会影响疗效,因此,要选择有经验的医生。

原文地址:http://jibing.qiuyi.cn/mzwf/2013/0514/132414.html

拇指外翻诊治指南

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指拇趾骨和第一跖骨(Metatarsal)之关节倾斜超过15度。拇外翻由多种情况所造成, 如遗传、经常穿着高跟、尖头鞋, 使拇趾过份外翻。另外,扁平足(Flat feet) 患者较容易 形成拇趾外翻。预防拇外翻:避免穿尖头高跟鞋, 穿有足弓支撑的专业健康鞋,配合拇外翻矫正器为防止病情加重和预防并发症, 舒缓拇趾外侧韧带的紧张以帮助减轻拇趾外侧的拉扯痛楚,在产生拇外翻尽可能的保持半年以上的保守治疗,当保守治疗不理想的时候,可采用手术治疗,因手术对脚是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尽量的避免手术。 病因

流行病学

按照流行病学统计,拇外翻的发病率约12%,中部地区较多见,沿海地区发病率略低,按照中国人口13亿计算,中国约有1亿多的大脚骨患者。

一个建议:每次回家脱掉高跟鞋后,用一根橡皮筋拴住两只脚的大拇趾,然后向两侧拉伸,做上30个来回,每天坚持,能预防拇外翻。

一个忠告:18岁以后,什么时候发病就该什么时候治疗,千万不能拖,因为越拖越重。 一个数字:中国至少有一亿人有拇外翻,在每个女人的一生中,至少有20%的可能患上拇外翻。

一个场景:“有次看芭蕾,我拿望远镜扫了一眼,就发现台上那群芭蕾舞演员,八成有拇外翻”。

造成拇指外翻的原因可分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两类。

先天因素

由于关节、神经、肌肉等所造成的。例如:扁平足、遗传及足底筋力的降低和不平衡等,使脚底机能降低,造成不稳定进而变形。

后天因素

因穿着不合脚鞋子所造成的,通常因穿鞋跟太高、过尖及过窄的鞋,使脚跟不易固定,对脚趾造成挤压摩擦及压迫,不但影响脚趾的伸展与活动,造成不适及疼痛,还会破坏了原本三个立足点的功能,而行走时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脚趾会因身体重量压迫逐渐变形,就会造成拇指外翻的现象。例如:时 下流行的高跟鞋、巫婆鞋等都是加速拇指外翻的最大原凶。

1、古代有人为的伤残行为,让女孩在五六岁时开始缠足,用长布条将拇趾以外的四个脚指连同脚掌折断弯向脚心,形成“笋”形的“三寸金莲”。其惨其痛,可想而知,这样做一般大都是在长辈的逼迫下进行的。母亲或祖母不顾孩子的眼泪与喊叫,以尽到她们的责任,并以此保证孩子未来的婚姻生活。

2、如今流行高跟尖鞋,尤其是女性,在一双漂亮的鞋子面前仍旧心甘情愿去做美丽的囚徒。而爱美让女人们付出的代价就是:患上脚病的机率是男性的4倍以上。因脚趾长期挤压在一起引发的拇外翻. 重叠趾. 鸡眼. 脚茧. 足弓塌陷等足部疾病及骨骼负力错误产生并发症不断发作. 严重影响正常的行走能力及身体健康.

临床表现

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习惯穿高跟鞋及尖头鞋者也易发病。脚拇外翻常在双脚对称出现,主要表现为脚部畸形和疼痛。其畸形表现为脚拇趾外翻,向其它脚趾方向偏斜,而脚拇指根部的跖骨头明显突出。畸形严重时,趾骨头突出处可呈半球形,第二脚趾也因为挤压而向脚背面突出。

脚部疼痛轻重与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有时脚拇指畸形严重,疼痛却不明显。但大多数畸形严重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主要是因为跖骨头的突出部分,长期受鞋帮的挤压、摩擦,使得局部皮肤增厚、骨质增生,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红肿、疼痛。另外,第二脚趾向脚背方向突起,经常摩擦出现鸡眼等问题,也会引起疼痛。 描述一

拇外翻常呈对称性,拇趾的跖趾关节轻度半脱位,内侧关节囊附着处因受牵拉,可有骨赘形成。第1跖骨头的突出部分,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如红肿发炎,则成为拇滑囊炎。严重者拇指的跖趾关节可产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第2、3跖骨头跖面皮肤因负担加重,形成胼胝。第2趾近侧趾骨肩关节处背侧皮肤因与鞋帮摩擦可形成胼胝或鸡眼。

描述二

其初期的临床症状为第一跖骨头部隆起处疼痛和肿胀、局部皮肤刺激所发生的发炎,甚至是表皮溃疡,严重的更会令大脚趾可能与第二脚趾重叠,使翘起的脚趾肌力变弱,渐渐的站立时无法维持平衡、弯曲及安定性而无法和谐地作各种动作,最后引起脚底的肌腱与筋膜僵硬、发炎及尖刺般的压痛感,当整个脚底的疼痛感加剧,将使患者无法穿着鞋子,导致日常生活及步行走动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描述三

楔骨(Wedge bone) 间和跖骨间有坚强的韧带连系,但第一楔骨与第一跖骨比其他楔骨与

跖骨的连系较弱。若站立过久,行走过多,经常穿高跟或尖头鞋时,第1楔骨和跖骨承受压力超过25%,促使第1跖骨向内移位,引起足纵弓和横弓塌陷,拇趾因拇收肌和拇长伸肌牵拉向外移,第一、二跖骨间的夹角加大。第1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拇外翻逐渐加重,第2趾被拇趾挤向背侧,趾间关节屈曲,形成锥状趾。

四阶段

1. 拇外翻可逆阶段:大拇趾外翻10度左右,影响美观,没有疼痛感,脚掌有轻微脚茧,不会直接影响行走. 穿高跟鞋会引起疼痛。

2. 拇外翻挛缩阶段:大拇趾外翻10-20度,关节及韧带有炎症,第一. 第二脚趾明显挤压,脚掌明显变宽,足底脚茧明显,长时间行走易引起大拇趾关节疼痛及脚掌疼痛。

3. 拇外翻严重阶段:大拇趾外翻20-40度,脚趾重叠,横弓塌陷. 鸡眼. 脚垫. 扁平足. 后跟疼痛. 双脚受力难平衡,严重影响站立和行走。

4. 大拇趾畸形阶段:大拇趾外翻40度以上,脚趾使命结束,拇趾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难以行走,脚掌直接承受脚趾部分压力,足底有老茧,双足严重错误负力,各关节难以协调运作,导致人体生命立负力线改变,引起膝关节炎症 腰酸背疼等。

中老年拇外翻特点及临床表现

拇外翻后会导致第一跖骨内翻,足掌前部增宽。足的负重点发生改变,足部常感疲劳。由于第一跖骨内翻,第一跖骨头常受到摩擦、挤压等刺激,形成骨赘,表面形成假性滑囊。皮肤增厚,形成胼胝体。因常受到持续性摩擦作用,会出现滑囊炎,皮肤可出现溃疡、感染。这时,疼痛较重,影响行走。拇趾外翻畸形不断加重,会出现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及骨性关节炎。这时,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导致关节功能受限。这是中老年拇外翻的主要特点。

拇趾向外偏移,挤压第二趾,使第二趾抬高,位于拇趾之上,形成槌状趾。第二趾上方皮肤由于穿鞋的摩擦增厚,或形成溃疡。拇趾根部内侧突出,皮肤增厚、压痛。出现滑囊炎时局部肿胀、发红,压痛明显。因足的负重点改变,足掌受压,皮肤增厚、疼痛。晚期第一跖趾关节出现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活动受限,疼痛加重,行走受到影响。

X 线片显示,拇趾向外偏斜,第一、二跖骨间距增大。第一跖骨头内侧形成骨赘。晚期,第一跖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骨质有增生。

患者多数是在青年时期形成的,中老年患者在预防方面主要是防止畸形加重,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拇外翻患者,在穿鞋时要宽松,鞋垫要垫厚,以减少对足的摩擦和刺激。经常用温水泡脚,按摩足趾能改善血液循环。经常充分活动足趾增强关节软骨的营养及足内肌的肌力,能防止关节软骨损伤,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

1. 患者常合并有平足症,部分有家族史或长久站立工作或经常穿尖头鞋史。

2. 足拇趾外翻、旋转畸形,局部疼痛,行走困难。

3. 第二趾锤状趾,第二、三蹠骨头蹠面形成胼胝,第一蹠趾关节突出部形成足拇囊炎(Bunions)。

4.X 线:

(1)第一、二蹠骨夹角大于10度以上;

(2)各蹠骨头张开,第一蹠骨头蹠面的子骨向外移位;

(3)第一蹠趾关节内侧关节附近处可有骨赘形成,严重者可产生骨性关节炎;

(4)足拇的蹠趾关节轻度脱位。

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习惯穿高跟鞋及尖头鞋者也易发病。脚拇外翻常在双脚对称出现,主要表现为脚部畸形和疼痛。其畸形表现为脚拇趾外翻,向其它脚趾方向偏斜,而脚拇指根部的跖骨头明显突出。畸形严重时,趾骨头突出处可呈半球形,第二脚趾也因为挤压而向脚背面突出。

脚部疼痛轻重与畸形程度并不成比例,有时脚拇指畸形严重,疼痛却不明显。但大多数畸形严重的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主要是因为跖骨头的突出部分,长期受鞋帮的挤压、摩擦,使得局部皮肤增厚、骨质增生,并可在该处皮下产生滑囊、滑囊炎,引起红肿、疼痛。另外,第二脚趾向脚背方向突起,经常摩擦出现鸡眼等问题,也会引起疼痛。 保健

1、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

2、进高钙食品,以保证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补充钙剂。

3、超体重者宜控制饮食,增加活页纸动,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

4、蛋白质的摄入要有限度,食物中过高的蛋白质会促进钙从体内排出。

5、要增加多种维生素摄入,如维生素A 、B 、B1、B12、C 和D 等。

6、术后需穿健康鞋,但要间歇性配带拇外翻矫正带,预防拇外翻复发。

术后穿特制前开口软鞋帮矫形鞋,下地后头两周的活动量以室内活动,生活自理为宜; 两周后可增加活动量,术后六周左右一般截骨临床愈合,去绷带固定,穿较宽松鞋,半年后可穿正常鞋。

7、术后包扎固定和换药很重要,要由有经验的医生复诊,一般术后3-6天打开切口换药,如切口愈合,可每隔两周包扎固定一次,直至截骨临床愈合,一般5-6周左右。

8、术后2、4、6、12周、半年、一年,需要拍X 光片了解术后恢复的情况,一年后还要进行足底力学测试了解术后足底压力的改变情况。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截骨坚强愈合一般需要一两年,足部生物力学的改变一般也需要同样的时间,决定您是否可进行长时间的负重活动。而且足部生物力学还能提供足部其他疾病的信息。

9、术后采用活血化瘀、壮骨补肾的中药内服,以促进骨折愈合。拆绷带后,用活血化瘀消肿的中药外洗,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足部功能的恢复。

10、避免长时间穿尖头高跟皮鞋,平日穿鞋应尽量选用前部较宽的鞋,尤其是在运动或需长距离行走的时候。

想了解更多关于拇指外翻的医学常识请点击链接:

临床上对中老年拇外翻患者先用保守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缓解疼痛。病人应减少行走或站立时间,穿鞋要宽松、舒适。每天用温水泡脚,外用樟脑酊、红花油等消肿、止痛。如有严重疾病手术应慎重。手术方法很多,要依据畸形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拇外翻手术技巧性很强,如操作不精细会影响疗效,因此,要选择有经验的医生。

原文地址:http://jibing.qiuyi.cn/mzwf/2013/0514/132414.html


相关内容

  •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 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轻度CAP,患儿精神反应好,无明显呼吸困难.低热3天以内.胸片仅提示斑片状阴影 ...

  • 中医治疗黄褐斑,内调外治!
  • 题目:<中医治疗黄褐斑> 作者:宋柯 王利明 赵延河 摘要:黄褐斑多由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肝郁气结,郁久化热,灼伤阴血,或劳伤脾土,气血两亏致使颜面气血失和所致.临床多见:一是妇人产后冲任损伤,气血亏虚:二是形寒饮冷,忧郁恼怒劳倦引起气血运行失常,久而久之导致气亏血耗伤及冲任,二者 ...

  • [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要点荟萃(上)
  • DILI是临床极具挑战的难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在2007年发布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内容仅针对急性 DILI.2014年7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发布了首个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实践指南,迈出了药物性肝损伤规范化诊治的第一步,然而该指南仅适用于特异质性肝损伤.中华医学会肝脏分会发布 ...

  • 2016年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 2016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发布 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发布了<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指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鉴别诊断.药物治疗.眼部保护外科手术减压.神 ...

  •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_2014
  • ·86·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5年4月第9卷第2期ChinArchGenSurg(ElectronicEdition),April2015,Vol.9,No.2 ·指南·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0年制定 ...

  • 刘新峰教授:制定中国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治指南
  • 刘新峰教授 丁香园 : 刘教授,您好,欢迎接受丁香园的专访.我看到今年会议的规模较去年又大了很多,多了很多的会议内容.比如关于介入培训,脑血管病专家组会议,青年医师会议等.如何保证会议持续扩大的同时,又能保证会议的活力和特色呢?如何让参会医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刘教授:现在中国的会议实在太多了,但 ...

  • 甲状腺指南-超声
  • 90一史旦塑声医学杂志2015年1月 第31卷第1期ChineseJUltrasoundMedV01.31No.1 January2015 ・文献综述・ 甲状腺结节指南中超声相关部分的解读及问题探讨 付颖王金锐 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是我国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诊断治疗涉及多学科,国内外有多个指南进行 ...

  •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慢性前列腺炎诊治指南
  •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慢性前列腺炎诊治指南(2009年版)>简... 全网发布:2012-07-15 22:23 发表者:郭军 2443人已访问 郭军 王福 (本文发表于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男科学学术会议93-95页.)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 )在2009年更新了< ...

  • 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
  • 压力性尿失禁 诊治指南 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诊治指南 定义:国际尿控协会(ICS)定义:在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的尿道内尿失禁. 发病机制:尿道及膀胱颈支持系统障碍(尿道过度移动).尿道及括约肌关闭系统障碍(括 约肌功能不足及尿道闭合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