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唐金制]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二章 点 、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练习(P43) 1、D ; 2、(1)不共面的四点可确定4个平面;(2)共点的三条直线可确定1个或3个平面 3、(1)× (2)√ (3)√ (4)√

4、(1)A ∈α,B ∉α; (2)M ∉α,M ∈a ; (3)a ⊂α a ⊂β

练习(P48) 1、(1)3条。分别是BB ’,CC ’,DD ’. (2)相等或互补

2、(1)∵BC ∥B ’C ’,∴∠B ’C ’A ’

是异面直线A ’C ’与BC 所成的角。 在RT △

A ’B ’C ’中,A ’B ’B ’C ’B ’C ’A ’=45°. 因此,异面直线A ’C ’与BC 所成的角为45°

(2)∵AA ’∥BB ’

,∴∠B ’BC ’是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在RT △B ’BC ’中,B ’C ’BB ’=AA=2,∴BC ’=4,∠B ’BC ’=60°. 因此,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为60°

练习(P49) B

练习(P50)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

习题2.1 A 组(P51)1、图略 2、图略

3、(1)√ (2)× (3)√ (4)× (5)×

4、(1)θ, (2)8, (3)2, (4)平行或在这个平面内, (5)b ∥平面α或b 与α相交, (6)可能相交,也可能是异面直线。

5、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第三条直线有两点在此平面内,所以它也在这个平面内。于是,这三条直线共面。

6、提示:利用平行关系的传递性证明AA ’∥CC ’,又利用相等关系的传递性证明AA ’=CC’,因此,我们可得平行四边形ACC ’A ’,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B=A’B ’,AC=A’C ’,BC=B’C ’,因此,△ABC ≌△A ’B ’C ’。

7、三条直线两两平行且不共面可以确定三个平面,如果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则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

8、正方体各面所在平面分空间27部分。

B 组 1、(1)C ; (2)D ; (3)C.

2、证明:∵AB ∩α=P,AB ⊂平面ABC ∴P ∈平面ABC ,P ∈α

∴P 在平面ABC 与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 和R 均在这条交线上,∴P ,Q ,R 三点共线 说明:先确定一条直线,在证明其他点也在这条直线上。

3、提示:直线EH 和FG 相交于点K ;由点K ∈EH ,EH ⊂平面ABD ,得K ∈平面ABD. 同理可证:点K ∈平面BCD ,而平面ABD ∩平面BCD=BD,因此,点K ∈直线BD. 即EH ,FG ,BD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练习(P55) 1、(1)面A ’B ’C ’D ’,面CC ’D ’D ; (2)面DD ’C ’C ,面BB ’C ’C ;

(3)面A ’D ’B ’C ’,面BB ’C ’C. 2、解:直线BD 1∥面AEC ,证明如下:连接BD 于AC 交于点F ,连接EF

∵AC 、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 A ∴F 为BD 的中点 ∵E 为DD 1的中点 ∴EF 为△DBD 1的中位线

∴EF ∥BD 1 又∵EF ⊂平面AEC ,BD 1⊄平面AEC

∴BD 1∥平面AEC 练习(P58) 1、(1)命题不正确 (2)命题正确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1页共5页)

2、提示:容易证明MN ∥EF ,NA ∥EB ,进而可证平面AMN ∥平面EFDB 3、D

练习(P61) 1、(1)× (2)× (3)× (4)√

习题2.2 A 组(P61) 1、(1)A ;(2)D ; (3)C ; 2、(1)平行或相交; (2)异面或相交

3、证明:(1)∵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

∴EF 为△BCD 的中位线

∴EF ∥BD ,∵EF ⊂平面EFG ,BD ⊄平面EFG

∴BD ∥平面EFG (2)∵G 、F 分别为AD 、CD 的中点 ∴GF 为△ACD 的中位线

∴GF ∥AC ,∵GF ⊂平面EFG ,AC ⊄平面EFG ∴AC ∥平面EFG

4、在直线a 上任取一点P ,过P 作直线b’,使b’∥b.

则由a 与b’两相交直线确定的平面即为所求的平面α

5、证明:连接CD

AC //BD ⇒A , B , C , D 共面⎫

C ∈α,D ∈α⎭⎬⇒平面ABCD ∩α=CD ⎫

AB //α⎬⎭

⇒AB //CD ⎫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 AC //BD ⎭

⎫⎪6、AB ⊂β⎬⇒AB //CD . 同样可证明AB ∥EF ,于是CD ∥EF.

α∩β=CD ⎪⎭

7、证明:∵AA ’∥BB ’,AA ’=BB ’ ∴四边形AA ’B ’B 是平行四边形

∴AB ∥A ’B ’,又∵AB ⊄平面A ’B ’C ’,A ’B ’⊂平面A ’B ’C ’

∴AB ∥平面A ’B ’C ’, 同理可证BC ∥平面A ’B ’C ’

又∵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且AB ∩BC=B

∴平面ABC ∥平面A ’B ’C ’

8、证明:∵在△AOB 和△A ’OB ’中,AO=A’O ,∠AOB =∠A ’OB ’,BO=B’O

∴△AOB ≌△A ’OB ’(SAS ) ∴∠ABO =∠A ’ B’O

∴AB ∥A ’B ’,又∵AB ⊄平面A ’B ’C ’,A ’B ’⊂平面A ’B ’C ’

∴AB ∥平面A ’B ’C ’, 同理可证BC ∥平面A ’B ’C ’

又∵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且AB ∩BC=B

∴平面ABC ∥平面A ’B ’C ’

B 组 1、过平面VAC 内一点P 作直线DE ∥AC ,交VA 于D ,交VC 于E ;过平面VBA 内一点D 作

直线DF ∥VB ,交AB 于F ,则DE ,DF 所确定的截面为所求。理论依据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证明:设P 为b 上任意一点,则a 与P 确定一平面γ. β∩γ=c,c ∥a ,所以c ∥α.

又c 与b 有公共点P ,且c 与b 不重合(否则a ∥b ,与已知矛盾),即c 与b 相交.

由b ∥α,可证α∥β

3、连接AF ,交β于G ,连接BG ,EG ,则由β∥γ得:

由α∥β,得AG

GF =DE

EF AB BC =AG GF AB //α ,AB

BC =DE

EF

4、正确命题序号是:(1)(2)(4)(5)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2页共5页)

2.2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练习(P67) 1、证明:作AC 的中点D ,连接VD ,BD

∵VA=VC. AB=BC,∴△VAC 和△ABC 是等腰三角形 又∵D 为底边AC 的中点 ∴VD ⊥AC ,BD ⊥AC 又∵VD ∩BD=D ∴AC ⊥平面VBD

∵VB ⊂平面VBD 所以 AC ⊥VB

2、(1)AB 边的中点; (2)点O 是△ABC 的外心; (3)点O 是△ABC 的垂心;

3、不一定平行

练习(P69) A

练习(P71) 1、(1)√ (2)√ (3)√ 2、b ∥α,或b ⊂α

练习(P73) 1、A 2、C

习题2.2 A 组(P73)1、(1)命题不正确 (2)命题正确

2、证明:如图,设α∩γ=l ,在平面α内作直线a ⊥l .

∵α⊥γ, ∴a ⊥γ

过a 作一个平面δ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b

由β∥α,得b ∥a ,∴b ⊥γ

又b ⊂β,∴β⊥γ

3、解:垂直关系,证明如下:

VA ⊥AB ⎫

VA ⊥AC ⎭⎬⇒VA ⊥平面ABC ⇒VA ⊥BC ⎫

AB ⊥BC ⎭⎬⇒BC ⊥平面VAB ⎫

BC ⊂平面VBC ⎭⎬⇒平面VAB ⊥平面VBC

4、解:取AB 中点M ,连接VM.CM ,

∵VA=VB,且M 为底边AB 的中点 ∴VM ⊥AB

∵CA=CB,且M 为底边AB 的中点 ∴CM ⊥AB ∴∠VMC 为二面角V-AB-C 的平面角 由已知得:VM=CM=VC=1 ∴△VMC 是等边三角形

故∠VMC=60° ∴二面角V-AB-C 的平面角的度数为60°

5、提示:在平面γ内作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垂直于平面α,β于平面γ再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直线l ⊥平面γ.

6、已知:a ,b ,c 为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a ,b 确定一平面α,a ,c 确定一平面β,

b ,c 确定一平面γ

求证:α,β,γ两两互相垂直

证明:∵c ⊥a ,c ⊥b ,且a ,b 是α内两条相交直线

∴c ⊥α 又∵c ⊂β ∴α⊥β

同理可证,α⊥γ,β⊥γ

7、90°或45°

8、证明:将m ,n 确定的平面定义为平面α,

由已知可证:l 1⊥α,l 2⊥α,∴l 1∥l 2,因此∠1=∠2

9、已知:a ∥b ,a ∩α=A1,b ∩α=B1,θ1,θ2分别是a ,b 求证:θ1=θ2 证明:如图,在a ,b 上分别取点A ,B ,这两点在平面α同侧. 且AA 1=BB1,连接AB 和A 1B 1. ∵AA 1∥BB 1,AA 1=BB1,∴四边形AA 1 B1B ∴A B∥A 1B 1. 又A 1B 1⊂α,AB ⊄α, ∴AB ∥α 设A 2,B 2分别是平面α的垂线AA 2,BB 2的垂足, 连接A 1A 2,B 1B 2,则AA 2=BB2.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3页共5页)

在RT △AA 1A 2和RT △BB 1B 2中,∵AA 2=BB2,AA 1=BB1,

∴RT △AA 1A 2≌RT △BB 1B 2 ∴∠AA 1A 2≌∠BB 1B 2,θ1=θ2

B 组 1、证明:∵AA ’⊥平面ABCD ,∴AA ’⊥BD. 又BD ⊥AC ,∴BD ⊥平面ACC ’A ’,

而BD ⊂平面A ’BD ,因此,平面ACC ’A ’⊥平面A ’BD

2、提示:由已知条件知:VD ⊥AB ,VO ⊥AB ,所以,AB ⊥平面VDC ,AB ⊥CD.

又因为AD=BD,可得AC=BC.

3、提示:参考A 组第5题的解法

4、解:由VC 垂直于⊙O 所在平面,知VC ⊥AC ,VC ⊥BC ,即∠ACB 是二面角A-VC-B 的平面角. 由∠ACB 是直径上的圆周角,知∠ACB=90°. 因此,平面VAC ⊥平面VBC. 由DE 是△VAC 两边中点连线,知DE ∥AC ,故DE ⊥VC. 由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直线DE 与平面VBC 垂直.

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A 组(P78)

1、三个平面将空间分成4或6或7或8个部分

2、解:连结C 1E ,在上底面过点E 作直线l ⊥C 1E 即可

∵CC 1⊥底面A 1B 1C 1D 1 ∴CC 1⊥l ,根据作法知l ⊥C 1E.

又∵C 1E ∩C 1C=C1, , ∴l ⊥平面CC 1E ,因此,l ⊥CE

3、已知:直线l 1 ,l 2 ,l 3 , l 1 ∩l 2=A,l 2 ∩l 3=B,l 3 ∩l 1=C

求证:l 1 ,l 2 ,l 3共面

证明:∵l 1 ∩l 2=A ∴由公理2可知,l 1 ,l 2确定一平面α

又∵B ∈l 2,C ∈l 1 ∴B ∈α,C ∈α

而B ∈l 3,C ∈l 3(已知) ∴l 3⊂α(公理1)

∴l 1 ,l 2 ,l 3都在α内,即l 1 ,l 2 ,l 3共面

4、(1)如右图,CD ∥EF ,EF ∥AB ,CD ∥AB. 又CD ≠AB ,

∴四边形ABCD 是梯形

(2)

92a 85、证明:连结EE 1,FF 1,根据已知条件AE ∥A 1E 1且AE=A1E 1,AF ∥A 1F 1且AE=A1F 1

推出A A1∥E E1且A A1=E E1,A A1∥FF 1且A A1=FF1,

∴EE 1∥FF 1且EE 1=FF1

∴四边形EFF 1E 1是平行四边形,因此EF ∥E 1F 1且EF=E1F 1

6、解:设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是x ,y ,z .

x 2+y 2=a 2⎫1222222⎪222 y +z =

b ⎬⇒x +y +z =(a +b +c ) 2z 2+x 2=c 2⎪⎭

长方形的对角线长为7、证明:作VO ⊥平面ABCD ,垂足为O ,则VO ⊥AB

取AB 中点H ,连结VH ,则VH ⊥AB.

∵VH ∩VO=V,∴AB ⊥平面VHO

∴∠VHO 为二面角V-AB-C 的二面角.

∵VH 2=VA2-AH 2=5-1=4,∴VH=2

而OH =1

2AB =1,∴∠VHO=60°. 因此,二面角V-AB-C 的二面角为60°

8、因为α∩β=a,γ∩α=b,β∩γ=c,且a ∩b=O,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4页共5页)

则O ∈b ⊂α,且O ∈b ⊂γ,即O ∈γ∩α=c,所以a ,b ,c 三线共点

9、解:由图知γ∩α=a,β∩γ=b,α∩β=c,

∵a ⊄β,b ⊂β,a ∥b , ∴a ∥β.

又∵a ⊂α,a ⊄β,β∩α=c,∴a ∥c ,∴a ∥b ∥c.

10、AB ⊥CD ,证明如下:∵α∩β=AB,∴AB ⊂α,AB ⊂β.

∵PC ⊥α,∴PC ⊥AB.

∵PD ⊥β,∴PD ⊥AB.

∵PC ∩PD=P,

∴AB ⊥平面PCD. ∵CD ⊂平面PCD

∴因此AB ⊥CD

B 组 1、(1)证明:由折叠前,AD ⊥AE ,CD ⊥CF ,

得A ’D ⊥A ’E ,A ’D ⊥A ’F 又A ’E ∩A ’F=A’

∴A ’D ⊥平面A ’EF ,∴A ’D ⊥EF

(2)解:由(1)知:A ’D ⊥平面A ’EF , ∴V A ' -EFD =S △A ' EF

A ' D 31

由折叠知:A ’E=AE=

33,A ’F=CF=,

222

过A ’作EF 的垂线A ’H 于AB 交于H

=

∴S △A '

EF = EF

A'H =2112

124812

∴V A ' -EFD =S △A ' EF

A ' D =⨯3183⨯2=

12、证明:(1)连接B 1D 1,B 1D 1⊥A 1C 1,又DD 1⊥面A 1B 1C 1D 1, A ∴DD 1⊥A 1C 1,∵B 1D 1⊥A 1C 1,DD 1∩B 1D 1=D1 ∴A 1C 1⊥面D 1DB ,因此A 1C 1⊥B 1D.

同理可证:B 1D ⊥A 1B ,∴B 1D ⊥平面A 1C 1B

(2)连接A 1H ,BH ,C 1H ,

由A 1B 1=BB1=C1B 1,得A 1H=BH=C1H

∴点H 为△A 1BC 1的外心. 又△A 1BC 1是正三角形

∴点H 为△A 1BC 1的中心,也为△A 1BC 1的重心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5页共5页)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二章 点 、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练习(P43) 1、D ; 2、(1)不共面的四点可确定4个平面;(2)共点的三条直线可确定1个或3个平面 3、(1)× (2)√ (3)√ (4)√

4、(1)A ∈α,B ∉α; (2)M ∉α,M ∈a ; (3)a ⊂α a ⊂β

练习(P48) 1、(1)3条。分别是BB ’,CC ’,DD ’. (2)相等或互补

2、(1)∵BC ∥B ’C ’,∴∠B ’C ’A ’

是异面直线A ’C ’与BC 所成的角。 在RT △

A ’B ’C ’中,A ’B ’B ’C ’B ’C ’A ’=45°. 因此,异面直线A ’C ’与BC 所成的角为45°

(2)∵AA ’∥BB ’

,∴∠B ’BC ’是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在RT △B ’BC ’中,B ’C ’BB ’=AA=2,∴BC ’=4,∠B ’BC ’=60°. 因此,异面直线AA ’与BC ’所成的角为60°

练习(P49) B

练习(P50)三个平面两两相交,它们的交线有一条或三条

习题2.1 A 组(P51)1、图略 2、图略

3、(1)√ (2)× (3)√ (4)× (5)×

4、(1)θ, (2)8, (3)2, (4)平行或在这个平面内, (5)b ∥平面α或b 与α相交, (6)可能相交,也可能是异面直线。

5、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第三条直线有两点在此平面内,所以它也在这个平面内。于是,这三条直线共面。

6、提示:利用平行关系的传递性证明AA ’∥CC ’,又利用相等关系的传递性证明AA ’=CC’,因此,我们可得平行四边形ACC ’A ’,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B=A’B ’,AC=A’C ’,BC=B’C ’,因此,△ABC ≌△A ’B ’C ’。

7、三条直线两两平行且不共面可以确定三个平面,如果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则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

8、正方体各面所在平面分空间27部分。

B 组 1、(1)C ; (2)D ; (3)C.

2、证明:∵AB ∩α=P,AB ⊂平面ABC ∴P ∈平面ABC ,P ∈α

∴P 在平面ABC 与α的交线上,同理可证,Q 和R 均在这条交线上,∴P ,Q ,R 三点共线 说明:先确定一条直线,在证明其他点也在这条直线上。

3、提示:直线EH 和FG 相交于点K ;由点K ∈EH ,EH ⊂平面ABD ,得K ∈平面ABD. 同理可证:点K ∈平面BCD ,而平面ABD ∩平面BCD=BD,因此,点K ∈直线BD. 即EH ,FG ,BD 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练习(P55) 1、(1)面A ’B ’C ’D ’,面CC ’D ’D ; (2)面DD ’C ’C ,面BB ’C ’C ;

(3)面A ’D ’B ’C ’,面BB ’C ’C. 2、解:直线BD 1∥面AEC ,证明如下:连接BD 于AC 交于点F ,连接EF

∵AC 、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 A ∴F 为BD 的中点 ∵E 为DD 1的中点 ∴EF 为△DBD 1的中位线

∴EF ∥BD 1 又∵EF ⊂平面AEC ,BD 1⊄平面AEC

∴BD 1∥平面AEC 练习(P58) 1、(1)命题不正确 (2)命题正确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1页共5页)

2、提示:容易证明MN ∥EF ,NA ∥EB ,进而可证平面AMN ∥平面EFDB 3、D

练习(P61) 1、(1)× (2)× (3)× (4)√

习题2.2 A 组(P61) 1、(1)A ;(2)D ; (3)C ; 2、(1)平行或相交; (2)异面或相交

3、证明:(1)∵E 、F 分别为BC 、CD 的中点

∴EF 为△BCD 的中位线

∴EF ∥BD ,∵EF ⊂平面EFG ,BD ⊄平面EFG

∴BD ∥平面EFG (2)∵G 、F 分别为AD 、CD 的中点 ∴GF 为△ACD 的中位线

∴GF ∥AC ,∵GF ⊂平面EFG ,AC ⊄平面EFG ∴AC ∥平面EFG

4、在直线a 上任取一点P ,过P 作直线b’,使b’∥b.

则由a 与b’两相交直线确定的平面即为所求的平面α

5、证明:连接CD

AC //BD ⇒A , B , C , D 共面⎫

C ∈α,D ∈α⎭⎬⇒平面ABCD ∩α=CD ⎫

AB //α⎬⎭

⇒AB //CD ⎫

⎬⇒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 AC //BD ⎭

⎫⎪6、AB ⊂β⎬⇒AB //CD . 同样可证明AB ∥EF ,于是CD ∥EF.

α∩β=CD ⎪⎭

7、证明:∵AA ’∥BB ’,AA ’=BB ’ ∴四边形AA ’B ’B 是平行四边形

∴AB ∥A ’B ’,又∵AB ⊄平面A ’B ’C ’,A ’B ’⊂平面A ’B ’C ’

∴AB ∥平面A ’B ’C ’, 同理可证BC ∥平面A ’B ’C ’

又∵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且AB ∩BC=B

∴平面ABC ∥平面A ’B ’C ’

8、证明:∵在△AOB 和△A ’OB ’中,AO=A’O ,∠AOB =∠A ’OB ’,BO=B’O

∴△AOB ≌△A ’OB ’(SAS ) ∴∠ABO =∠A ’ B’O

∴AB ∥A ’B ’,又∵AB ⊄平面A ’B ’C ’,A ’B ’⊂平面A ’B ’C ’

∴AB ∥平面A ’B ’C ’, 同理可证BC ∥平面A ’B ’C ’

又∵AB ⊂平面ABC ,BC ⊂平面ABC 且AB ∩BC=B

∴平面ABC ∥平面A ’B ’C ’

B 组 1、过平面VAC 内一点P 作直线DE ∥AC ,交VA 于D ,交VC 于E ;过平面VBA 内一点D 作

直线DF ∥VB ,交AB 于F ,则DE ,DF 所确定的截面为所求。理论依据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证明:设P 为b 上任意一点,则a 与P 确定一平面γ. β∩γ=c,c ∥a ,所以c ∥α.

又c 与b 有公共点P ,且c 与b 不重合(否则a ∥b ,与已知矛盾),即c 与b 相交.

由b ∥α,可证α∥β

3、连接AF ,交β于G ,连接BG ,EG ,则由β∥γ得:

由α∥β,得AG

GF =DE

EF AB BC =AG GF AB //α ,AB

BC =DE

EF

4、正确命题序号是:(1)(2)(4)(5)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2页共5页)

2.2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练习(P67) 1、证明:作AC 的中点D ,连接VD ,BD

∵VA=VC. AB=BC,∴△VAC 和△ABC 是等腰三角形 又∵D 为底边AC 的中点 ∴VD ⊥AC ,BD ⊥AC 又∵VD ∩BD=D ∴AC ⊥平面VBD

∵VB ⊂平面VBD 所以 AC ⊥VB

2、(1)AB 边的中点; (2)点O 是△ABC 的外心; (3)点O 是△ABC 的垂心;

3、不一定平行

练习(P69) A

练习(P71) 1、(1)√ (2)√ (3)√ 2、b ∥α,或b ⊂α

练习(P73) 1、A 2、C

习题2.2 A 组(P73)1、(1)命题不正确 (2)命题正确

2、证明:如图,设α∩γ=l ,在平面α内作直线a ⊥l .

∵α⊥γ, ∴a ⊥γ

过a 作一个平面δ与平面β相交于直线b

由β∥α,得b ∥a ,∴b ⊥γ

又b ⊂β,∴β⊥γ

3、解:垂直关系,证明如下:

VA ⊥AB ⎫

VA ⊥AC ⎭⎬⇒VA ⊥平面ABC ⇒VA ⊥BC ⎫

AB ⊥BC ⎭⎬⇒BC ⊥平面VAB ⎫

BC ⊂平面VBC ⎭⎬⇒平面VAB ⊥平面VBC

4、解:取AB 中点M ,连接VM.CM ,

∵VA=VB,且M 为底边AB 的中点 ∴VM ⊥AB

∵CA=CB,且M 为底边AB 的中点 ∴CM ⊥AB ∴∠VMC 为二面角V-AB-C 的平面角 由已知得:VM=CM=VC=1 ∴△VMC 是等边三角形

故∠VMC=60° ∴二面角V-AB-C 的平面角的度数为60°

5、提示:在平面γ内作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垂直于平面α,β于平面γ再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直线l ⊥平面γ.

6、已知:a ,b ,c 为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a ,b 确定一平面α,a ,c 确定一平面β,

b ,c 确定一平面γ

求证:α,β,γ两两互相垂直

证明:∵c ⊥a ,c ⊥b ,且a ,b 是α内两条相交直线

∴c ⊥α 又∵c ⊂β ∴α⊥β

同理可证,α⊥γ,β⊥γ

7、90°或45°

8、证明:将m ,n 确定的平面定义为平面α,

由已知可证:l 1⊥α,l 2⊥α,∴l 1∥l 2,因此∠1=∠2

9、已知:a ∥b ,a ∩α=A1,b ∩α=B1,θ1,θ2分别是a ,b 求证:θ1=θ2 证明:如图,在a ,b 上分别取点A ,B ,这两点在平面α同侧. 且AA 1=BB1,连接AB 和A 1B 1. ∵AA 1∥BB 1,AA 1=BB1,∴四边形AA 1 B1B ∴A B∥A 1B 1. 又A 1B 1⊂α,AB ⊄α, ∴AB ∥α 设A 2,B 2分别是平面α的垂线AA 2,BB 2的垂足, 连接A 1A 2,B 1B 2,则AA 2=BB2.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3页共5页)

在RT △AA 1A 2和RT △BB 1B 2中,∵AA 2=BB2,AA 1=BB1,

∴RT △AA 1A 2≌RT △BB 1B 2 ∴∠AA 1A 2≌∠BB 1B 2,θ1=θ2

B 组 1、证明:∵AA ’⊥平面ABCD ,∴AA ’⊥BD. 又BD ⊥AC ,∴BD ⊥平面ACC ’A ’,

而BD ⊂平面A ’BD ,因此,平面ACC ’A ’⊥平面A ’BD

2、提示:由已知条件知:VD ⊥AB ,VO ⊥AB ,所以,AB ⊥平面VDC ,AB ⊥CD.

又因为AD=BD,可得AC=BC.

3、提示:参考A 组第5题的解法

4、解:由VC 垂直于⊙O 所在平面,知VC ⊥AC ,VC ⊥BC ,即∠ACB 是二面角A-VC-B 的平面角. 由∠ACB 是直径上的圆周角,知∠ACB=90°. 因此,平面VAC ⊥平面VBC. 由DE 是△VAC 两边中点连线,知DE ∥AC ,故DE ⊥VC. 由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直线DE 与平面VBC 垂直.

第二章 复习参考题A 组(P78)

1、三个平面将空间分成4或6或7或8个部分

2、解:连结C 1E ,在上底面过点E 作直线l ⊥C 1E 即可

∵CC 1⊥底面A 1B 1C 1D 1 ∴CC 1⊥l ,根据作法知l ⊥C 1E.

又∵C 1E ∩C 1C=C1, , ∴l ⊥平面CC 1E ,因此,l ⊥CE

3、已知:直线l 1 ,l 2 ,l 3 , l 1 ∩l 2=A,l 2 ∩l 3=B,l 3 ∩l 1=C

求证:l 1 ,l 2 ,l 3共面

证明:∵l 1 ∩l 2=A ∴由公理2可知,l 1 ,l 2确定一平面α

又∵B ∈l 2,C ∈l 1 ∴B ∈α,C ∈α

而B ∈l 3,C ∈l 3(已知) ∴l 3⊂α(公理1)

∴l 1 ,l 2 ,l 3都在α内,即l 1 ,l 2 ,l 3共面

4、(1)如右图,CD ∥EF ,EF ∥AB ,CD ∥AB. 又CD ≠AB ,

∴四边形ABCD 是梯形

(2)

92a 85、证明:连结EE 1,FF 1,根据已知条件AE ∥A 1E 1且AE=A1E 1,AF ∥A 1F 1且AE=A1F 1

推出A A1∥E E1且A A1=E E1,A A1∥FF 1且A A1=FF1,

∴EE 1∥FF 1且EE 1=FF1

∴四边形EFF 1E 1是平行四边形,因此EF ∥E 1F 1且EF=E1F 1

6、解:设长方形的长、宽、高分别是x ,y ,z .

x 2+y 2=a 2⎫1222222⎪222 y +z =

b ⎬⇒x +y +z =(a +b +c ) 2z 2+x 2=c 2⎪⎭

长方形的对角线长为7、证明:作VO ⊥平面ABCD ,垂足为O ,则VO ⊥AB

取AB 中点H ,连结VH ,则VH ⊥AB.

∵VH ∩VO=V,∴AB ⊥平面VHO

∴∠VHO 为二面角V-AB-C 的二面角.

∵VH 2=VA2-AH 2=5-1=4,∴VH=2

而OH =1

2AB =1,∴∠VHO=60°. 因此,二面角V-AB-C 的二面角为60°

8、因为α∩β=a,γ∩α=b,β∩γ=c,且a ∩b=O,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4页共5页)

则O ∈b ⊂α,且O ∈b ⊂γ,即O ∈γ∩α=c,所以a ,b ,c 三线共点

9、解:由图知γ∩α=a,β∩γ=b,α∩β=c,

∵a ⊄β,b ⊂β,a ∥b , ∴a ∥β.

又∵a ⊂α,a ⊄β,β∩α=c,∴a ∥c ,∴a ∥b ∥c.

10、AB ⊥CD ,证明如下:∵α∩β=AB,∴AB ⊂α,AB ⊂β.

∵PC ⊥α,∴PC ⊥AB.

∵PD ⊥β,∴PD ⊥AB.

∵PC ∩PD=P,

∴AB ⊥平面PCD. ∵CD ⊂平面PCD

∴因此AB ⊥CD

B 组 1、(1)证明:由折叠前,AD ⊥AE ,CD ⊥CF ,

得A ’D ⊥A ’E ,A ’D ⊥A ’F 又A ’E ∩A ’F=A’

∴A ’D ⊥平面A ’EF ,∴A ’D ⊥EF

(2)解:由(1)知:A ’D ⊥平面A ’EF , ∴V A ' -EFD =S △A ' EF

A ' D 31

由折叠知:A ’E=AE=

33,A ’F=CF=,

222

过A ’作EF 的垂线A ’H 于AB 交于H

=

∴S △A '

EF = EF

A'H =2112

124812

∴V A ' -EFD =S △A ' EF

A ' D =⨯3183⨯2=

12、证明:(1)连接B 1D 1,B 1D 1⊥A 1C 1,又DD 1⊥面A 1B 1C 1D 1, A ∴DD 1⊥A 1C 1,∵B 1D 1⊥A 1C 1,DD 1∩B 1D 1=D1 ∴A 1C 1⊥面D 1DB ,因此A 1C 1⊥B 1D.

同理可证:B 1D ⊥A 1B ,∴B 1D ⊥平面A 1C 1B

(2)连接A 1H ,BH ,C 1H ,

由A 1B 1=BB1=C1B 1,得A 1H=BH=C1H

∴点H 为△A 1BC 1的外心. 又△A 1BC 1是正三角形

∴点H 为△A 1BC 1的中心,也为△A 1BC 1的重心 新课程标准数学必修2第二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5页共5页)


相关内容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大兴区中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加强我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基本功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特制定<大兴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方案>. ...

  • 高三高考备考方案
  • 卓尼县藏族中学2015届高三年级备考方案 高三教学工作是学校重中之重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责任重大.全体高三年级教师责无旁贷,要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以实干.真干.苦干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争取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高三年级是高 ...

  • 高一下学期数学总结
  • 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黄流中学 王阳华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4)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2 . 5的教学.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2 .必修5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 ...

  • 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加入龙珍高级中学这个优秀团队,踏上人生的新征程! 升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逐渐长大和成熟,将要独立面对更广阔的社会人生.乐青衿皆怀壮志,嘉才者咸集衡中.这里是高端的平台,任你徜徉:这里是广阔的舞台,精彩纷呈.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了么?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 高中数学教研组计划
  • 高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在校长室教学工作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遵循学校"创三星"的规划发展目标,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 我们数学教研组在教研处的领导下,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坚持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贯彻落实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选择学生能接 ...

  • 高中数学优秀教研案例
  • 2- 课题: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 函数的单调性(21) 4- <函数的概念>教学案例设计(26) 5- <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第一节>教学设计(32) 6-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37) 7-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2) 2.1.2 系统抽样 尤溪一中 姜志茂 ...

  • 高中各科学习方法总结
  • 高中各科学习方法总结 英语短文改错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 短文改错是重点检测考生对书面语篇的校验能力.多年来,由于该题的难度较大是学生得分率较低的原因.而要想解决短文改错解题难的问题,认识短文改错的命题特点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一.短文改错题的命题特点 高考英语短文改错取材通常是类似学 ...

  • 高中数学必修3课后答案
  •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练习(P5) 1.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正实数r . 第二步,计算以r 为半径的圆的面积S =πr 2. 第三步,得到圆的面积S . 2.算法步骤: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1的正整数n . 第二步,令i =1. 第三步,用i 除n ,等到余数r . 第四步,判 ...

  • 大学课后习题答案
  • [大学四年100万份资料大集合] http://www.3ch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83&fromuid=582866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后习题答案1-4册全集 http://www.3che.com/forum.php?mod=v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