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知识教案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章:空袭与人民防空(第一节:空袭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标:掌握空袭的定义。了解空袭的任务,空袭的分类,实施空袭的基本要

求。更进一步了解空袭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过程:图片显示: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被空袭后的住房

师:从图片的情景引出空袭的含义

一、空袭

1.空袭的定义:

从空中用航空炸弹、导弹、火炮、火箭等对敌方地面(水上)、地下(水下)目

标进行的袭击。

2.空袭的任务:

摧毁和破坏敌后方重要目标,削弱其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消灭和压制敌战

场上的兵力兵器,支援己方军队作战。

3.空袭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常规空袭与非常规空袭。非常规空袭主要指使用核武器、化学

武器、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和破坏性武器的空袭。除此之外都属常规空袭。

战略空袭——是对敌方战略目标的大规模空中打击。战略轰炸是实施战略空

袭的主要方式,轰炸的主要目标是:导弹基地和导弹、核武器仓库,政治、经济

中心,重要的工业区、军事基地,以及交通枢纽等。

4.实施空袭的基本要求:

① 周密计划 ,充分准备。既要有空袭的基本方案,也要有预备方案和情况

变化时的应变方案。

②力求达成隐蔽突然,充分发挥突然性因素的作用。如采取有效的伪装、干

扰、佯动等措施,欺骗、迷惑敌方,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突然使用新式

武器,大胆运用新的战法,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③集中兵力,实施重点突击。从众多的目标中,选择对战争进程有重大影响,

有利于己方发现,不利于敌方修复,并且在破坏后能使整个目标系统陷于瘫痪的

目标,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④将担负空袭任务的各种飞机合理编组和配置,构成有利的空中进攻态势。

除配备强有力的突击兵力集群外,还要有压制敌防空兵器的兵力集群、空中掩护

兵力集群和其他保障兵力集群,保证突击编队顺利完成任务。

⑤严密组织协同,充分发挥整体威力。航空兵各机种间,空中各编队之间,都

要密切配合,并搞好其与其他军种、兵种空袭兵力兵器之间的协同。当与战略导

弹部队和导弹潜艇部队共同突击同一目标时,通常先以战略导弹部队和导弹潜艇

部队实施突击,后由空军航空兵实施突击;当共同突击同一目标系统内的不同目

标时,通常由战略导弹部队和导弹潜艇部队突击敌防空力量较强、面积大而坚固

的目标,由空军航空兵突击防空力量较弱、面积小而脆弱的目标,以充分发挥各

军种、兵种空袭兵器的特长。

二、空袭的产生与发展。

1.空袭是随着飞行器用于战争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1848年至1849年的奥、意战争中,奥地利军队为了镇压威尼斯的反奥起

义,使用了200个小型自由气球,携带着“利布鲁”炸弹,企图将其送到威尼斯

上空,但由于风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最早的空袭。

2.世界上第一个开始有组织地保卫后方城市的国家是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空袭伦敦达110多次,炸死炸伤4000馀人。为防范

空中来袭,英国对城市防空高度重视。伦敦于1917年8月成立了“防空指挥部”,

并采取了很多相应措施,例如灯火管制,建设防空洞,疏散居民,建立空袭警报

机制等。这些做法都被其它国家所效仿,防空袭体系逐步形成。

3.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空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采用,作为配合地面作战的

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袭得到了很大发展,制空权成了交战各方非常重视的问

题。在著名的不列颠空战中,空袭和反空袭是作战的核心。在二次大战後期,德

国V-1和V-2导弹的发明和使用,出现了第一次超越飞机而使用导弹进行的空袭。

4.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空袭的命中精度和飞机远程作战能力显着提高,

空袭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越南战争中,出现了高科技的精密制导空袭。1967年3月12日,美军出动

8架飞机,各携带2枚激光制导炸弹,仅仅通过两次攻击,就彻底摧毁了清化桥,

而在此前几年的传统空袭中,美军动用了上千架次飞机,并损失了18架,也未

能摧毁该桥。这次袭击,拉开了高技术空袭的序幕。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38天的空袭占了整个42天战争时间的90%以上。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历时78天,完全是空袭作战,在没有派出任何地

面部队的情况下,北约就使南联盟屈服。在2001年美军对阿富汗的战争中,空

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人民防空

教学目标:掌握人民防空的定义。了解人民防空的任务,标志。更进一步了解人

民防空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人民防空概念

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

动。简称人防。它同国土防空、野战防空共同组成国家防空体系,是现代国防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

战争潜力。有些国家把战时保护居民安全与平时抢险救灾的行动称为民防。战时

人民防空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放防空警报、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防护、组织群众

疏散隐蔽和组织消除空袭后果。

二、人民防空主要任务

①对人民群众进行战备思想教育和防空知识教育,修建各种类型的对空防

护工程,使居民和主要物资得到可靠的防护。

②建立通信警报系统,准确快速传递、发放防空警报和保证指挥畅通。

③组织和训练防空专业队伍,战时消除空袭后果。

④制定人员、物资的疏散计划和有组织有秩序的疏散、转移。

⑤协助有关部门控制城市规模和调整工业布局以及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目标

进行防护。人民防空的任务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组织实施极为复杂,需要各部门

通力合作,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

三、中国人民防空标志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人民防空的标志,标志的图案说明了什么?

此图片为中国人民防空标志。中国人民防空标志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

自1999年5月1日起启用。该标志由文字和图案两部分构成,其基本含义是中

国人民防空。金黄色长城图形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寓意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地下长城。CCAD是中国人民防空的英文缩写:Chinese

civil air defence。蓝色三角图形和橙色背景为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确定的

民防国际通用标志的主体,象征中国人民防空与国际民防接轨。图案的金黄色框

为人民防空工程图形,象征人民防空的基本手段、任务和宗旨,即人民防空通过

采用工程掩蔽等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及灾害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人民防空的重要意义

随着空袭兵器,特别是高技术空袭兵器的发展,空袭的破坏效能迅速提高,空袭已成为高技术强敌制胜的主要手段,从而使防空不仅越来越困难,而且越来越重要,防空作战的成败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战争潜力虽然平时并不表现为直接的战斗力,但战时却能根据需要迅速转化为实际战争能力。因此,战争潜力是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因素。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为综合国力的较量,对战争潜力的依赖性更强,只有确保潜力,才能最终打赢。因此,人民防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首先,人民防空能有效地保存国家经济潜力。我国人民防空的重点是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大、中城市,这些城市中的重要交通、通信、电力、水利、仓库等设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严密组织防护,对于提高这些目标的生存能力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高技术空袭虽然难以彻底防范,但通过合理的分散布局,尽可能的地下化,严格的伪装保护,积极组织抢救、抢修等,将空袭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能的。

其次,人民防空能有效保存人力资源、稳定民心士气。人力资源是战争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战争能力的源泉,在历次战争中,受害极大,伤亡惨重。我国人民防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重要任务,强调通过人民防空教育和训练,提高全民的防空意识和防护技能,注重修建规模合适的人员防护工程和人口疏散地域,力求战时快速救治,这必将在未来保存人力资源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人民防空能稳定民心士气。高技术空袭一旦发生,大量建筑物被毁,居民生活环境恶化,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极易引起心理恐慌和行动失措,动摇民心土气。对此,只有通过平时的人民防空教育,战时广泛深入的人民防空动员以及切实有效的人民防空措施,才能使广大群众做好心理准备,增强防护信心,从而处乱不惊,始终保持旺盛斗志。

再次,人民防空在城市建设中有多重作用。城市是人防建设的载体。加强人防建设,能够在满足战时需要的同时,增强抗震抗损毁的能力,减轻各种灾害事故的破坏程度,是建设安全型城市的需要。反思汶川地震因房屋倒塌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惨剧,也从建筑安全角度说明了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防要求的必要性和

紧迫性。人防建设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促进人车立体分流、扩大基础设置容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人防工程一般按其(抗力 )来划分人防等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的产生及其危害,增强避险意识。

2.了解地震的前兆。

3.掌握地震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地震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地震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过程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展示地球照片)然而这位母亲和所有的母亲也一样会发怒!当地球发怒时,就是灾难来临时,例如火山、地震、洪水、火灾、泥石流等等。当这些灾难降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汶川地震PPT)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遇到地震时的一些防护措施!

一、地震基础知识

1、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2、地震相关概念

震源 地震震动的发源处。 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震中距 地面上各地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3、地震的分类

按成因分类

(1)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 (3)塌陷地震

按震源深浅分类

(1)浅源地震 (2)中源地震 (3)深源地震

按地震释放的能量分类

小震或微震 小于2.5级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

有感地震 2.5~5.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

破坏性地震 大于5.0级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4、地震的烈度

烈度 地震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共分为12度,5度以上才会造成破坏。1976年唐山7.6级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11~12度,北京、天津的烈度则为6~7度。

5、地震的危害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地震直接造成那些地表性破坏?

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那些?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6、 地震带的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火山地震带 中国地震灾害带

二、地震前兆

[动物]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水]

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既翻水花又冒泡;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地光]

大地震发生前,在震中或附近地区常常出现形态各异的地光,以白、红、黄、蓝色较为常见,通常在夜晚天空较暗时才可见。

[地声]

在地光发生后,有时会有地声。多数像打雷,有时像狂风、炮鸣、狮吼等。

不要听信地震谣言

三、紧急避险

地震来时怎么做?

坚定生存信念、镇定自救逃生

1. 保持清醒的头脑

地震发生时,只有镇静,才能冷静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近震 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 少上下颠簸感觉,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大震跑不了,小震不必跑。

2.就近躲避,伏而待定(12秒防护)

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只有几秒到十几秒时间,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震波的间歇是最佳的逃生时机。

a、就近躲在结实物体旁边。b、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c、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3.伺机而逃

一次地震的持续时间多为十几秒,震波的间歇是最佳的逃生时机。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第一次地震后,各种建筑物也许被震损或局部震塌,而余震之后通常是大规模的倒塌。在“先避”的过程中,选择“靠外不靠里”的地点躲避,能为震波过去之后的逃生带来便利。迅速有序地利用楼梯逃生,切忌跳楼。外逃过程要迅速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及悬挂物等,如高楼、路灯、广告牌、高压线等。

避震口诀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 高层楼上撤下来,虽有电梯不能搭,万一电力中断了,真是欲速则不达。 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第一桩,床旁桌旁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震时开车太可怕,感觉有震快停下,赶紧就地来躲避,千万别在高桥下。 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 最新自救建议:不要躲在桌子下

讲述:在离震源很近的一所学校里的所有师生无一人死亡,那就是——四川

安县桑枣中学。因此学会正确的躲避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地震后的前12秒,因为那是造成最大的伤害。让我们一起来躲避地震吧!

演习:12秒内时地震的防护!

活动:学生网络游戏——假设你在以下环境中,当遇到地震时,你该怎样防护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以下的测试吧!

活动:学生练习

总结:当初震过去后,我们应该有序的撤离,防止因为相互拥挤、踩踏导致的死亡事件,并且这样更能节省时间!大家明白了吗?

总结:当灾难来临时,我们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会大大提高我们生存机会,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救护他人!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发生火灾时的一些基本应变措施。

2、学会火灾中自救与逃生的一些基本技能。

3、观察学校与家庭的火灾逃生线路,提高消防意识。

重点:知道在火灾发生时,要先打火警电话报警,然后自救。

教学过程:

活动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火给人类带来温暖与光明,但是,当我们使用不当或放松警惕时,它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无情的灾难。火灾是人类和平时期危害最大的空难之一。下面,老师来请大家看一段学生的录相?„„

看了这段录相?你们的心情心情怎么样?

是啊!这是一个火灾现场,发生火灾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它使很多人终身残疾,甚至夺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很多人因此无家可归。据统计2007年全年共发生火灾15.9万起(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死亡1418人,受伤863人,直接财产损失9.9亿元, 2008年全年共发生火灾13.3万起(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下同),死亡1385人,受伤684人,直接财产损失15亿元,其中,许多人是因为缺乏火灾中的自救常识而失去宝贵的生命。据说,80%以上的火灾死亡原因是不懂火灾逃生方法。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课件,引导:一天傍晚,爸爸、妈妈都没有下班,冬冬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突然闻到了一股烟味,打开门一看,发现楼道里已经浓烟弥漫。)

他该怎么办呢?谁来帮帮冬冬呢?生自由地说。(师评价学生:真棒,想到了迅速地保护自己;了不起,看到火这样大,想到冬冬是个小孩,他应该先报火警。)

当火灾发生的时候,由于我们年纪小,自我保护的能力还不足,所以当我们面对火灾时首要的就是报火警,不让小火变成大火,小灾变成大灾!那你们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吗?

119,怎么打?(让学生学会正确、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

适时指导学生知道打火警119的方法。

提示:报警内容要清楚、简洁(为什么?)要说清楚哪些内容

①.小结、板书:报警内容清楚、简洁:⊙家庭住址 ⊙电话 ⊙起火原因

⊙火势。(了解说清住址、电话、起火原因与火势的好处。)

报警后还不逃就要失去逃生机会了,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逃离火灾现场。

1.绳索自救法;2.匍匐前进法;3.毛巾捂鼻法;4.棉被护身法;5.毛毯隔火法;

6.被单拧结法;7.跳楼求生法;8.管线下滑法;9.竹竿插地法;10.攀爬避火法;

11.楼梯转移法;12.卫生间避难法;13.火场呼救法;14.逆风疏散法;15.“搭桥”逃生法。

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拨打火警电话,了解了许多火灾自救的方法,当危险发生的时候,大家应该沉着、冷静,还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发生情况,进行自救和逃生(并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四句火灾逃生的要领:火警电话‘119’,各项内容报清楚。心不慌、意不乱,选好方法是关键。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临地。防火逃生要记清,老师家长都放心。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海啸的产生及其危害,增强避险意识。

2.掌握海啸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海啸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海啸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海啸

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受台风和低气压的影响,海面会掀起巨浪,虽然有时高达数米,但浪幅有限,由数米到数百米,因此冲击岸边的海水量也有限。而海啸就不同了,虽然海啸在遥远的海面只有数厘米至数米高,但由于海面隆起的范围大,有时海啸的宽幅达数百公里,这种巨大的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在遥远的海面移动时不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陆地,达到海岸时突然形成巨大的水墙,这就是海啸,人们发现它时再逃为时已晚,因此,一旦发生地震要马上离开海岸,到高处安全的地方。

二、海啸的起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

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三、海啸的危害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四、海啸逃生与自救互救

[一]、海啸逃生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

2.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二]、自救与互救

1.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这样既可以避免下沉,又能够减少体能的无谓消耗。

3.如果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5.不要喝海水。海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7.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大衣等保温。注意不要采取局部加温或按摩的办法,更不能给落水者饮酒,饮酒只能使热量更快散失。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

8.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9.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具体方法是:将落水者的肚子放在你的大腿上,从后背按压,将海水等吸入物倒出。如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灾的产生及其危害,增强避险意识。

2.掌握风灾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风灾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风灾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过程

一、风灾的基本知识

风灾,是指因暴风、台风或飓风过境而造成的灾害。风灾与风向、风力和风速等具有密切关系。

风向、风力、风级和风速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由北方吹来的风叫北风。风向通常可由风向标等观察出来。风向标箭头指向的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力,是指风的力量。风力的大小与风速大小成正比。

风级,风力的等级。一般分为十二十三级,速度每秒0.2米以下的风是零级风,32.6米以上的风是十二级风。按风力的大小,还可分为无风、软风、轻风、微风、和风、劲风、强风、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和飓风。微风风速2米/秒~3米/秒,相当于2级风,旗帜微微飘动,草微动,细树枝微动;和风风速4米/秒~7米/秒,相当于3~4级风,旗帜展开并飘动,草不停地摆动,细树枝晃动;强风风速8米/秒~12米/秒,相当于5~6级风,旗帜刮成水平并哗哗作响,草倒于地面,粗树枝摇动。

风力等级 风速(米/秒)

0级 0~0.2 静。 静烟直上。

1 级 0.3~1.5 渔船略觉摇动。 烟能表示方向,树叶略有摇动。

2 级 1.6~3.3 渔船张帆时,可以随风移动,每小时2~3千米。 人的脸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旗子开始飘动。

3级 3.4~5.4 渔船渐觉簸动,随风丢,每小时5~6千米。 树叶和很细的树枝摇动不息,旗子展开。

4级 5.5~7.9 渔船满帆时,船身向一侧倾斜。 能吹起地面上的灰尘和纸张,小树枝摇动。

5级 8.0~10.7 渔船缩帆(即收去帆的一部分)。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

6级 10.84~13.8 渔船加倍缩帆,捕鱼须注意风险。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7级 13.9~17.1 渔船停息港中,在海面上的渔船应下锚。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8级 17.2~20.7 近港的渔船都停留在港内不出来。 折毁小树枝,迎风步行感到阻力很大。

9级 20.8~24.4 机帆船航行困难。 烟囱顶部和平瓦移动,小房子被破坏。 10级 24.5~28.4 机帆船航行很危险。 陆地上少见。能树木拔起或把建筑物摧毁。

11级 28.5~32.6 机帆船遇到这种风极危险。 陆地上很少见。有则必有严重灾害。

12级 大于32.6 海浪滔天。 陆地上绝少见。摧毁力极大。

二、形成风灾的常见风型

暴风:是指大而急的风,高出地面10米平均风速28.5米/秒~32.6米/秒。暴风往往与雨相伴,一次时间较为短促。

台风:是指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十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夏秋两季常侵袭我国。

龙卷风:是指风力极强而范围不大的旋风,系自积雨云中下伸的漏斗状云体。形状象一个大漏斗,轴线一般垂直于地面,在发展的后期因上下层风速相差较大可成倾斜状或弯曲状。其下部直径最小的只有几米,一般为数百米,最大可达千米以上;上部直径一般为数千米,最大可达10千米。龙卷风的尺度很小,中心气压很低,造成很大的水平气压梯度,从而导致强烈的风速,往往达到每秒一百多米,破坏力非常大。在陆地上,能把大树连根拔起来,毁坏各种建筑物和农作物,甚至把人、畜一并升起;在海洋上,可以把海水吸到空中,形成水柱。这种风少见,范围小,但造成的灾情却很严重。

飓风:是指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高出地面10米平均风速大于32.7米/秒。

风灾形成的原因除各种自然因素以外,还常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关。如滥采地下水,破坏地表植被,汽车尾气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形成温室效应等。城市之中风灾,过去还常见于修建大型、高层建筑时,因预先没有进行风洞测试而出现的楼道、楼与楼之间的人为风洞效应等。

三、风灾防护

(一)个人防护

1.在大风来临前

(1)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区域是否是大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

(2)要了解安全撤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风场所(各级政府要做好预案)。

(3)要准备充足且不易腐坏的食品和水。

2.大风到来时(当气象部门发布白色、绿色台风信号时)

(1)要经常收听电台、电视以了解最新的热带气旋动态。

(2)保养好家用交通工具,加足燃料,以备紧急转移。

(3)检查并牢固活动房屋的固定物以及其他危险部位;检查并且准备关好门窗,迎风面之门窗应加装防风板,以防玻璃破碎;常检查电力设施、设备和用电器,注意炉火、煤气、液化气,以防火灾。

(4)检查电池、直流电收音机,以及储备罐装食品、饮用水和药品;准备一定的现金。

(5)清扫屋外排水沟及屋顶排水孔,以防阻塞积水。

(6)居住河边或低洼地带,应预防河水泛滥,及早撤到较高地区;如果居住在移动房、海岸线上、小山上、山坡上容易被洪水或泥石流冲的房屋里,要时刻准备撤离该地。

(7)屋外各种悬挂物体应立即取下或钉牢,并修剪树枝,以防暴风吹毁伤人。

(8)风势突然停止时可能正处于大风眼时刻,不可贸然外出。确需行走时,应避开危险建筑、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道路等。徒步者可选择雨衣作雨具,特别是学生应少使用雨伞;骑车者应下车步行,以免失去控制;开车者应减速慢行,注意加强观察,并避免将车辆停放在低地、桥梁、路肩及树下,以防淹水、塌方或压损。

(9)遇有紧急情况,可拨打“110”、“119”、“120”等特服电话。

3.当发布黄、红、黑色信号时

(1)听从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

(2)如需离开住所,要尽快离开,并且尽量和朋友、家人在一起,到地势比较高的坚固房子,或到事先指定的洪水区域以外的地区。

(3)无论如何都要离开移动房屋、危房、简易棚、铁皮屋;不能靠在围墙旁避风,以免围墙被台风刮倒引致人员伤亡。

(4)把自己的撤离计划通知邻居和在警报区以外的家人或亲戚。

(5)千万不能为了赶时间而冒险趟过水流湍急的河沟。

切记!如果被通知撤离,就应立即执行。如果没有被通知离开房屋,那么就留在结构坚固的建筑内,要计划好强风来临时,自己将怎样行动。如果家有冰箱,将冰箱开到最冷档,以防停电引起食物过早变质;拔掉小的电源插头;浴缸和大的容器中充满水,以备清洁卫生需要。当外边的风变得越来强时,要远离门窗,关闭所有的内房间门,加固外门。如果在楼中居住,要呆在一楼的内间。如果住的是多层楼房,要呆在一楼或二楼的大堂内并且远离门窗,需要时躺在桌子下面或者是坚固的物体下面。

特别需要警惕:(1)旋转风。往往在台风中心附近,由于风力大且风向变化突然,其破坏力特强。

(2)“平静”的“台风眼”。陆地上往往在受强烈的偏北风和暴雨袭击之后,会出现一片风平浪静、云开雨停甚至蓝天星月“迷”人景象。这实际上是受“台风眼”影响,千万不要被这种暂时的现象所迷惑而放松防护。当“台风眼”过去之后,

风向可能突转180度,变成偏南方向,并且会很快达到甚至超过原先的强度。

4.当大风信号解除后

要坚持收听电台广播、收看电视,当撤离的地区被宣布安全时,才可以返回该地区。为了保护生命的安全,道路有可能被封锁,如果遇到路障或者是被洪水淹没的道路,要绕道而行。要避免走不坚固的桥;不要开车进入洪水爆发区域,留在地面坚固的地方。那些静止的水域很有可能因为地下电缆或者是垂下来的电线而具有导电性。

要仔细检查煤气、水,以及电线线路的安全性,断落电线不可触摸,应通知电力部门检修。检查房屋架构是否损坏。在不能确定自来水是否被污染之前,不要喝自来水或者用它做饭。避免在房间内使用蜡烛或者有火焰的燃具,而要使用手电筒。在生命遇到危险时,要用电话求救。要及时打扫环境,排除积水,实施消毒,防止病害。

(二)集体防护

1.加强气象预测监控工作,及时发出大风警报,并提供相关防护常识,提醒人们加强防护。

2.树木可以有效地减缓风速,因此平时应有计划地在各风口和大风常登陆地区种植防护林。

3.对城市高层建筑要严格审批和检测,严防人为风洞效应。

4.加强对危险建筑、危险品仓库、能源设施等重点对象的监控,加强对交通运输调度。

5.加强对轮渡、航空运输的管制,严防各种事故。

6.加强值班制度,随时做好水面和地上救援准备。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章 高技术常规空袭及其防护

第一节 高技术常规空袭的特点

教学目标:掌握高技术常规空袭的特点:范围广泛, 行动隐蔽, 手段多样, 打

击精确, 破坏严重

教学过程:师(导入)上两节课我们讲了空袭的产生与发展,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高技术常规空袭的特点。

提问:高技术常规空袭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讲解:

一、范围广泛

随着航天技术、空中加油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高技术常规空袭,几乎不受空间限制,空袭的范围明显扩大。纵向空袭上可始于太空,下可低至“一树之高”,如美国A-10攻击机,可在9.2米的超低空以277千米的时速飞行,攻击地面目标;横向空袭可抵达地球的每个角落,如美国B—2隐形轰炸机,经两次空中加油即可攻击地球上任意地点。

二、行动隐蔽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作战行动十分隐蔽、突然,突防能力强。一是隐形技术和超高空、超低空飞行技术的应用,能躲避防空雷达的“眼睛”。二是机载空地导弹可使飞机远离被袭击目标实施“超视距”空袭。三是空袭兵器飞行速度快,大大缩短了被空袭一方的反应时间。导弹打击1千千米以内的目标只需3分钟,打击8千千米的目标只需30分钟;飞机的速度已超过了两倍音速。四是飞机载弹量和破坏威力增大,几架、几十架飞机相当于二战时期的几百架、上千架飞机的空袭效能。由于参加空袭作战的飞机数量少,增加了隐蔽突然性。五是利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实施空袭。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50%的空袭是在夜间进行的。高技术常规空袭还综合运用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外交欺骗、心理欺骗等手段,使空袭行动更具有隐蔽性。

三、手段多样

高技术常规空袭作战已经形成了现代航空、航天兵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以及电子战武器的大会战,形成了陆、海、空、天一体和电子干扰“软杀伤”与各种炸弹、导弹“硬摧毁”的 “软硬打击”相结合的空袭大景观。如科索沃战争,北约部队首先以电子干扰为先导,对预定地域实施强电磁定向干扰,压制、干扰和

摧毁对方的电子辐射源;尔后利用各种运载兵器和作战平台发射巡航导弹;再后出动飞机贴近目标,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反复轰炸;随之派出电子侦察机拍照录像,评估毁损情况,为下一轮空袭提供数据。

四、打击精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空袭兵器命中目标的精度不高,因而不得不采取大面积轰炸的方式。现代高技术常规空袭,使用激光、红外、电磁制导的炸弹、导弹,平均命中偏差仅几米,打击精度大幅度提高,命中概率高达95%以上。海湾战争中,为炸毁伊拉克的水电站而不毁坏水坝本身,多国部队先用一枚“斯拉姆”导弹在电站水泥墙上炸开一个缺口,再用另一枚导弹从缺口穿过,准确击中电站设备,水坝安然无恙。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5枚制导炸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其中3枚炸弹从使馆的主楼楼顶直贯地下室,造成我国3名记者死亡,20余人受伤,馆舍严重损坏。

五、破坏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技术的应用,许多常规武器也都具备了超常的毁伤威力和威慑作用。1架B—52轰炸机携带集束炸弹的轰炸效应同1千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的致命性指数相当。553千克的燃料空气炸弹在距爆心20米产生的地面超压与一枚50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头产生的超压相当。常规武器的破坏机理也各不相同,如石墨炸弹破坏电力设施;电磁脉冲弹破坏电子系统;贫铀炸弹既有极强的直接杀伤力,又能破坏生态环境。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空袭南联盟投下了25吨贫铀炸弹,其爆炸后放射性污染所造成的生态灾难超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高技术常规空袭造成的次生灾害和对城市“生命线”(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系统的摧毁,会增大平民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海湾战争中,平民死亡10万余人,军人死亡为3000人,平民与军人死亡之比为33:1。

高技术常规空袭也有它不可克服的弱点,譬如,高技术空袭作战需要信息、技术、物资等各方面周密、系统的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干扰空袭行动,降低空袭效果;实战中信息多,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渗入大量假信息,就会被假信息所欺骗,还会拖延信息处理时间,贻误战机;高技术常规武器对工作条件要求极高,辅助配套设施复杂,如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其性能的发挥,而实际战场难以提供理想的保障条件;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作战,各类物资消耗巨大,后勤补给困难,难以维持旷日持久的作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高技术常规空袭的防护措施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高技术常规空袭的防护措施。

教学过程:师:面对空袭如何防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图片显示:

一、伪装

伪装,作为防空措施,主要是指通过各种隐真示假手段遮蔽欺骗敌人的侦察监视,达到不被敌人发现的目的。侦察监视的技术途径不外乎利用可见光、电磁波和红外线等物理条件去发现目标。如果我们有效控制和利用这些条件,就可以遮蔽欺骗敌人的侦察。譬如,可根据目标性质和环境特征,运用施放烟幕、人工遮障、迷彩、人工植被、改造地形、改变目标外形和电磁辐射及红外辐射特征、消除目标痕迹等方法,尽量使目标与背景融合,从而降低目标被发现的概率。选用当时当地的草木、土壤、沙石作原料,用与现地颜色相一致或相协调的染料配成涂料进行喷涂或涂抹,可防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照相侦察;采用喷洒散热油漆、涂红外吸收材料和泡末塑料等方法,可减少目标与背景的热辐射差,防敌热成像侦察。修筑假的道路、阵地,摆放假的飞机、车辆,布置假的导弹、坦克,都可以混淆日敌人的侦察,达到伪装自己的目的。

二、疏散

疏散,是指在战争爆发前后,把城市内的人员、物资、工厂、设施等,有计划地分批疏散、转移、搬迁到安全地区,以达到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减轻城市供应负担,保存战争潜力的目的。

疏散通常分为早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三种。

现代局部战争中疏散防护的重点是临战疏散。

三、躲避

有利的地形和不良的气象环境,只要利用得好,都能起到较理想的躲避防护作用。譬如林地、沟渠等地形地物和雨天、雾天、黑夜等气象环境,可以躲避敌人的侦察;假山、坚固建筑物等,可以遮蔽弹片和冲击波。当你没有及时进入人防工程时,就可以采用躲避进行防护。躲避防护时应当注意:高技术空袭强调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些目标通常会产生次生灾害,容

易造成间接杀伤。因此,躲避时应做到四避:一避高大和架空建筑物;二避核化危险源;三避火源、水源;四避人口密集区。

四、掩蔽

掩蔽,就是利用人防工厂和地下(地面)坚固设施继续隐蔽。这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因为“人防工程”有专门一章,这里就不作介绍。进入人防工程隐蔽,要服从安排,遵守纪律,在预先指定的工程内隐蔽,不乱挤乱占隐蔽位置。

五、消除空袭后果

高技术空袭兵器突防力很强,城市不可避免地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及时消除空袭后果,恢复城市功能,既是人民防空的基本措施之一,又是人民防空的重要任务。平时,人防系统组建有抢修、防化、消防、医疗救护、通信、运输和治安等7种群众防空组织,这些组织是消除空袭后果的骨干力量。但是,消除空袭后果离不开广大居民的参与和支援,这也是公民的义务。因此,我们应积极投入到消除空袭后果的行动中去。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防空警报类型与响应行动

教学目标:掌握防空警报的类型,了解响应行动。

教学过程:

一、防空警报类型。

先视频防空警报演练,并让学生思考:

⒈视频进行的一次什么演练?

⒉几次警报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明下列知识:

人们为有效地和敌人空中袭击作斗争,就要设法知道敌人要来空袭的信息,以便在袭击之前作好防护准备。为此,军队要用侦察卫星、侦察飞机、对空警戒雷达和地面监视哨等技术侦察设备尽早获得敌人要空袭的情报。人防的任务就是要快速转发警报。警报的性质是通告危害即将来临。

国家规定防空袭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预先告诉人们敌人即将空袭城市,要求做好防空袭的准备。规定音响信号鸣36秒,停24秒,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空袭警报:表明敌空袭兵器已临近城市,空袭即将或已经开始,警告人们迅速隐蔽。规定音响信号鸣6秒,停6秒,重复15次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解除警报:表明该阶段空袭已结束,空袭警报解除。规定音响信号连续长鸣一长声,时间为3分钟。

二、响应行动。

空袭的范围很大,出现的情况也很复杂,要按照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的放矢的防护。

(一) 对预先警报的响应

听到预先警报后,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

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

(二) 对空袭警报的响应

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

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5层以上)的底层、走廊或底层楼梯下,

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灶间等处藏身。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在靠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要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在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车站、码头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

蔽,不要慌张、拥挤、乱跑。可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不要在高压线、油库等危险处停留。

在空旷地: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沟边、土堆旁、大树下疏散隐蔽,迅

速卧倒。

(三)对解除警报的响应

1、进入安全地带。听到解除警报并不意味着危险不复存在,还会出现

房屋倒塌、大火,附近可能沾染放射性物质,可能染毒或染菌。因此,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点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有组织地撤出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地带。

2、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由于空袭打乱了社会和家庭的生产、生活秩

序,为此各类人员应遵守战时的有关规定,协助有关部门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使受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章 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核能技术是和平和战争两栖技术。它用于和平事业,可造福人类;如果用于战争,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核武器概述

1.1 核武器

1.1.1 核武器的概念

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它是利用核反应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一般泛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1.1.2 核武器的特点

核武器的特点是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广、时间长。

1.1.3 核武器的分类

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按作战使用范围,可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按配用的武器,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

深水炸弹。

1.2 核武器的威力及其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1.2.1 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 TNT)当量来表示。它的含义是指核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1.2.2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主要有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两种方式。

下图是沙漠核爆炸的情景。

下图是海岛核爆炸的情景。

1.3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在低空爆炸时,具有以下特点:

(1)可以听到巨大爆炸声;

(2)核爆炸后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磨茹状烟云。

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五种。前四种杀伤破坏只出现在爆炸后的几十秒时间内,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几天、几个月或更长时间。

1.3.1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具有大量热能,直接照射无隐蔽人员会造成烧伤。如果用眼睛看核爆炸的火球,会造成眼底烧伤。在爆炸中心附近人员吸入被光辐射加热的空气,会造成呼吸道烧伤。光辐射能引起大面积火灾,烧坏物体,同时造成人员的间接烧伤。

1.3.2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産生的高速高压气浪。它对人员、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挤压作用造成严重内伤,如肺、胃、肝、脾出血破裂核骨折。冲击波可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间接伤害及堵塞交通。

1.3.3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又贯穿辐射),是核子武器所特有的一种杀伤破坏因素。形成早期核辐射是爆炸最初十几秒钟内放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射线。作用于人体时无特殊感觉,能破坏人的组织细胞,使人得急性放射病。早期核辐射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性能。早期核辐射一方面能穿透各种物质,另一方面又会被各种物质消弱吸收。例如1米厚的土层或0.7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能使早期核辐射消弱到原来的1%。

1.3.4核电磁脉冲

核电磁脉冲是爆炸瞬间産生的一种强电磁波。其作用半径可达几千米,对人员没有直接的杀伤作用,但能消除电脑上储存的资讯,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破坏。

1.3.5 放射性沾染。

核爆炸後,蘑菇状烟云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灰尘,当烟云随风扩散时,放射性烟尘因重力作用,逐渐降落到地面或其他物体上,形成一个很大的放射性沾染区。放射性沾染程度,不仅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同时也与爆炸方式有关,地爆时放射性沾染严重,沾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放射性灰尘能放出对人体有害的射线。处於沾染区的人员,或在沾染区外接触了从沾染区撤出的受染人员和各种物

品,会受到射线的体外照射,使皮肤灼伤。若受沾染的物质进入体内,其体内的照射对人员的伤害要比体外照射严重得多,因此应尽量防止由於呼吸和饮食。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 对核武器的防护 第三节 对核事故的防护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面对核袭击时,应该如何做好防预。了解核事故的危害,

掌握核事故发生时的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面对核袭击时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自己。大家知道,面对核袭击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进入人防工程。但往往在空袭来临时,我们会在外面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办?

一、室外人员防护原则和方法

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重型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正确的方法是: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时,要迅速(2秒钟内)利用三五步内的地形就地卧倒。遇到较大的地形地物时横向卧倒;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配图课文P23,图3-6) 卧倒的动作要领:双手交叉垫胸下,闭眼收腹闭嘴巴。两腿伸直且并拢,低头憋气用物遮。

核爆炸时,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浅色衣物遮盖身体,尤其是皮肤暴露部位。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时应注意: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背向爆心的一侧,尽量利用坚固、稳定的地形地物,避开易倒塌、易燃烧、易爆炸的物体,以免间接伤害。

二、室内人员防护原则和方法

防护的原则是:利用坚固的建筑部位 家具,减少暴露,设置屏障,保护重点部位,减少碎片杀伤。

正确的方法是:发现闪光后应立即利用墙角应利用墙角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或床下卧倒。应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以免玻璃片使人员击伤或造成其他间接伤害。冲击波过后,应立即抖落身上的尘土,迅速进入人防工程进行防护。若没有人防工程,也可以进入冲击波袭击后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关闭门窗,防止放射性灰尘进入室内。

听到警报后,一切人员必须在人防部门的指挥下,按照预定方案,迅速进行防护。室内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熄灭炉火,关闭煤气、门窗。携带个人防护用具和必要的生活用品,迅速而有秩序地进入人防工事。路上行人、车辆和公共场所的人员,应听从指挥,迅速到指定的地点隐蔽。

三、在放射性沾染区的人员防护方法

人员在沾染区行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或面具、扎三口(领口、袖口、裤脚口)、穿雨衣或斗篷、戴手套、穿雨靴;不要随便接触沾染物品,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严禁在沾染区吃东西、吸烟和饮水。

行进时,应按照专业人员设置的标志,避开沾染程度较高的地域。应选择路面结实、街道较宽的背风墙侧行。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脚步要轻,尽量缩短在沾染区的时间;乘车时,除应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棚布,加大车距,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上下车要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四、在安全区转移人员的防护方法

转移至安全区的人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多种措施,消除身上的沾染。例如:人员应侧风站立,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将服装一件一件的脱下消除,消除后,有顺序地放大上风方向。对服装消除的方法通常有拍打法、扫除法、抖指法、洗涤法。

人员皮肤受沾染用毛巾或纱布擦拭。擦拭时应从上到下,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擦一次,将毛巾翻叠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重新沾染。误食沾染食物和水时,可采取催吐、洗胃、多喝水、利尿法排出,有条件的,可按照医生要求服吸附剂、缓泻剂加快放射性物体排出。

五、放射性沾染的消除方法

人员离开沾染区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沾染。旅行,利用扫帚、树枝等自行或相互扫刷、拍打,清除服装上的放射射性灰尘。扫刷、拍打时,人要站在上风方向。然后脱去面具或口罩,漱口、擤鼻,并用水和擦洗身体的暴露部分。缺水时,可用毛巾、手绢等擦拭,擦一次,折叠一次。

在条件许可时,应用淋浴的方法冲洗,也可在未受沾染的江河中洗澡,进行全身消除。受染服装用清水、肥皂洗涤效果更好。洗后要进行沾染检查,低于允许方可离去。无仪器检查时,要注意对暴露和易存积尘垢的部分(如耳、鼻等)多洗几次。

第三节 对核事故的防护

一、核事故的危害

核事故包括一切由放射性元素非正常扩散引起的事故。它不仅指核电站的核

事故,而且指其他核反应产生的核事故,如核动力卫星的坠落,核潜艇的核泄漏,

医用放射源丢失等等。发生了上述意外情况,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人员受

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称为核泄漏事故(简称核事故)。

二、对核事故的防护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的规律是:距离放射源越远,受照射时间越短,“屏

障”越多,伤害越少。

因此,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1.人员紧急隐蔽,通过多种“屏障”保护自己。听到警报,户外人员应尽

快进入室内,不得外出。关闭门窗,关闭通风系统,熄灭火源。打开收音机、电

视机,注意事故动态。此防护措施主要适用于事故的早期阶段。

2.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远离放射源。撤离时,保持镇静,携带适量必

用品,按照有关部门要求,有组织、有秩序地在指定时间开始撤离到指定地点,

避免盲目行动,增加受伤害的可能。对从沾染区撤出的人员,在接到专业人员发

放放射性碘阻断药品预防时,应按时服药,不要不吃,也不要多吃。

3. 其它措施与防核武器袭击所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相同。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四章 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一)

第一节 化学武器概述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武器种类,各种化学武器的特点以及化学武器对人类的伤害

作用

教学过程:

一、化学武器的概念

化学武器是指把一些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即毒剂(人称毒气),装填在各种

弹药、兵器中,施放在战场上,用来伤害人、畜和毁坏植物的事种武器。

二、化学武器的特点

(一)伤害途径多。

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

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二)作用时间长。

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

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三)杀伤范围广。

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

扩散,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

(四)制约因素多

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

(五)以杀伤有生力量为主

建筑物、武器装备和物资材料等物质的性能虽因染毒和消毒作用而略有影

响,但妨碍不大。但是对人员的杀伤力巨大。

三、化学武器的种类

历史上曾先后出现的化学武器有几十种毒剂,但经过筛选和淘汰,目前仅剩

10 多种。

按毒剂的毒害作用,可分为神经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

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剂和植物杀伤剂;

按毒剂的基本杀伤类型,可分为致死性毒剂和非致死性毒剂;

按毒剂作用持续时间,可分为暂时性毒剂和持久性毒剂;

按毒剂作用快慢,又可分为速效性毒剂和缓效性毒剂;

按照要达到的目的可分为三种:杀伤性化学袭击、迟滞性化学袭击和扰乱

(疲惫)性化学袭击。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教学目标:了解及时确定化学武器袭击的时间、地点和毒剂的种类,对正确采取

防护措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如何判断敌使用化学武器

主要征候有:

(1)当发现飞机低飞,机翼下喷出烟雾物,飞机飞越的地面、植物上有液

滴或粉末;

(2)当爆炸声音小而低沉,并产生烟雾云团,爆炸时弹片大、弹坑浅小,

弹坑附近有液滴或粉末沾染;

(3)动植物和昆虫产生异常现象。禽畜有中毒症状,蜂蝶类飞行困难,植

物叶子卷缩,花朵颜色变化;

(4)人员有异常感觉。人体出现视力模糊、流泪、呼吸困难、胸闷、皮肤

有灼烧感觉时。

二、如何检查化学武器

发现和查明毒剂并测定气含量的技术。毒剂侦检的原理是通过毒剂分子的物

理、化学、生物化学和毒性等特征,识别毒剂和测定气含量。常用的方法有:

(1)物理方法

通过测定毒剂的沸点、熔点、比重、蒸气压、折光率,或测定毒剂分子结构

的色气、光气、质气、核磁共振波气等特性,可识别毒剂和测定气含量;

(2)化学方法

毒剂与化学试剂反应后,会生成不同的颜色、沉淀、荧光或发生电位变化,

根据这些原理可制成各种毒剂侦检器材,用于侦检毒剂;

(3)生化方法

利用毒剂与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特殊作用来侦检毒剂。例如,由马血清、鸭

血清或电鳗酶制成的胆碱酯酶,具有催化乙酰胆碱等底物水解的能力,当神经性

毒剂存在时,能抑制胆碱酯酶催化底物的水解作用。通过观察底物水解变化,即

可测定神经性毒剂;

(4)生物方法

通过观察毒剂引气动物中毒症状或植物花、叶的颜色变化和枯萎状况,可粗

略判断毒剂的存在及其种类。毒剂侦检是军队组织实施化学防护的依据。气基本

要求是准确、灵敏、快速、简便。毒剂的侦检是随着化学武器的发展和分析技术

的进步而发展的。色气C质气联用等高技术的应用,能在现场侦检已知和未知

结构的毒剂。微型计算机和微传感气的应用,推动了毒剂侦检器材的小型化和自

动化,并能将侦检结果迅速传送给指挥机构。

三、如何防护化学武器

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的措施。防护措施有两种:

(1

)集体防护

就是组织人员迅速进入有三防设施的人防工事,以便有效地防护各种状态的

所有毒剂。

(2

)个人防护

即用防毒面具保护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用防毒衣保护人的身体。

四、如何消除化学武器的毒害

(1

)对人员消毒

当毒剂液滴落到人员身上时,应立即脱去染毒衣服,用棉花或干净土块吸去

皮肤上的毒剂液滴(吸擦时应防止扩大染毒面积),然后用棉球醮专门的消毒药

液擦拭消毒,或用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洁水冲洗。

(2

)对染毒服装的消毒

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用热碱水煮沸1-2小时即可消毒。

(3

)对染毒食品的消毒

对有包装的罐头类食品,只需对表面消毒后,就可以食用。对没有包装的食

品,一般应销毁。

(4

)对染毒水消毒

染毒水的消毒方法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漂白粉和混凝剂,然后搅拌,待沉淀

后过滤。用明矾沉淀或长时间煮沸的方法,也可对染毒水消毒。无论用哪种方法

消毒,都必须经过检验后才能食用。

五、急救

急救是对判明中毒人员采取的紧急救护措施,尤其对沙林类、氢氰酸类等速

效性毒剂的中毒人员至关重要。

(一)急救的原则

1、先自救,后互救。

2、把中毒伤员移出毒区或给他戴上防毒面具,防止继续吸入毒剂。

3、急救必须及时,越早效果越好。

4、一定要在确定毒剂种类的基础上,使用急救药物。

当没有专门急救药品时,也可采用曼陀萝之类的中草药或针炙方法对含磷毒

剂中毒人员进行急救。

对误食染毒食品者,除急救外,应尽快喝些甘草水、豆浆、豆汤等。

(二)解磷针

解磷针内装有抗毒药,能对抗神经性毒剂及有机磷农药,供自救、互救时使

用。解磷针的形式很多,本书只介绍其中的一种。解磷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首

先取下护针帽,以拇、食、中三指持针头底部,迅速将针头向下垂直插入中毒者

肌肉内(臀部外侧、大腿、上臂三角肌),深约2厘米,用力折断安瓿细颈的标

志部位,药液自动注入肌肉,待药液刚流尽时,快速拔出针头。紧急情况下,可

省去消毒,隔衣注射,以免延误时机。

(三)实验

1、神经性毒剂的中毒急救目的:

⑴观察动物神经性毒剂中毒症状。

⑵了解解磷针的急救效果。

2、氰类毒剂中毒急救

目的:观察家兔氰化物中毒症状和发展过程,学会氢氰酸中毒的急救方法。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对化学事故的防护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化学工业毒物的性质,中毒后的主要症状;懂得

应该如何防护和急救。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化学事故

化学事故是指有毒物质或化学危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

由于人为或其他原因引起泄漏、污染或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和伤害的事故。

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有特殊的毒害作用,化学事故具有突发性强、扩散快、

范围广、时间长、后果复杂等特点,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化工厂附近为事故多发地带;而地铁站等高人群密度地区也有可能成为恐怖

分子发动袭击的场所。

常见危险化学品有:液化气、管道煤气、汽油、苯、氯乙烯、液氯、液氨、

甲醇、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黄磷、强碱、强酸、农药杀虫剂等等。

二、前兆/确认

在化工区或有警告标志的化工产品容器附近,应该注意发现前兆异常:

(一)有色气体或液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并伴有怪味。

(二)大批人员同时出现头痛(晕)、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呕吐、视物

模糊、有刺激感、惊厥、抽筋、步履蹒跚等不适症状。

(三)动物异常(数量大、范围广):

许多蜂、蝇、蝴蝶等昆虫飞行不稳、抖翅、挣扎。

大量青蛙、麻雀、鸽子、家禽、家畜等出现眨眼、散瞳、缩瞳、流口水、站

立不稳、呼吸困难、抽筋现象。

很多鱼、虾、蚂蟥等水生物活动加快、乱蹦乱爬,尔后活动困难。

(四)植物异常:

许多种类植物的颜色发生变化。

三、防护措施

(一)几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的应急措施

(二)个人防护措施

1、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2、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

远离火种。

3、居室内不要存放危险化学品。

4、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5、乘船、乘车不携带危险化学品。

6、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

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7、不要在事发地周围逗留;不要在事发地吸烟。

8、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

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

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9、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

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

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10、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三)公共防护措施

1、撤离毒区内人员紧急转移至无毒区域,疏散到上风方向。

2、如果来不及撤离或在无个人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应迅速转移到坚固而密

封性能好的建筑物内,以避免化学毒物的伤害。

3、在人群密集地撤离要保持秩序,不要挤踏。

(四)防毒器材及措施

进入毒区以前,必须正确佩带防毒面具及袖套、围裙、靴套等个人防护器材,

必要时应穿全身式防毒衣。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五章:生物武器及其概述 第一节:生物武器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分类、使用方法、

进入人体途径及生物武器的特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

感。

教学过程:

师导入:今天再向大家介绍一种听不见枪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先介绍两

个战例:

例1:1763年,英国殖民者企图攻占加拿大,遭到当地印第安人的反抗,

当时两名印第安人的领袖曾收到英国人送来的“礼物”——被子和手帕。不久,很

多印第安人就陆续发病,患者高烧,皮肤大量出现皮疹,然后转为脓泡,一些人

因病相继死亡。英国人达到了不战而胜的目的。原来这些“礼物”是天花病人用过

的物品,致使印第安人感染了天花病,这就是一次听不见枪声的生物战。

例2:186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的卡发城堡要塞时,三年不克,便把

自己队伍中死于鼠疫的尸体,用投石器投入要塞,致使城堡内军民染上鼠疫而无

条件投降,后由逃出者将鼠疫带至意大利,造成在欧洲蔓延,持续流行了八年,

死亡2500万人。上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特意研制出在战争中使用的致病

性很强的微生物及毒素,使对方造成传染病流行,达到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

的目的。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三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

一、生物战剂

生物战剂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及毒素。 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为生物武器。

二、生物战剂分类

(一)按是否具有传染性分类

传染性战剂 例: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等。 非传染性战剂 例:肉毒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二)按对人的危害程度分类

失能性战剂:病死率小于10%,如布氏杆菌等(患者失去战斗、工作能力) 致死性战剂:病死率高于10%,如鼠疫杆菌、黄热病毒等。

三、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讨论式)

有生命力,必须随营养物一起施放。生物战剂可装在多种兵器和器材中使用,

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喷洒生物战剂气溶胶

利用一定的喷雾(喷粉)装置,将生物战剂的液体(或粉末)喷出成细小液滴(或

颗粒),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染病。

武器有小型炸弹、气溶胶发生器、气溶胶布洒器等类型,可由飞机、导弹、火炮、

舰艇等发射。

(二)投掷带有生物战剂的媒介物

投放带生物战剂的昆虫、小动物、杂物等(朝鲜战争中美军用四格弹投放)。

(三)其它方法

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日用品、尸体、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

感染致病。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先回忆化学武器中毒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四、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

(二)误食染毒食品

(三)皮肤渗透

(播放有关录像资料)

引导学生讨论若使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出)

(一)呼吸道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通过呼吸道吸入,使人感染致病。

(二)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

案例:朝鲜战争中美军空投麻袋装带霍乱弧菌的蚌肉于山腰林中,被一上山砍柴

村农拾到带回村,与村民分食,致使霍乱病在村中流行,死亡多人。

(三)皮肤接触

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病菌等直接或间接(接触带菌物品)经皮肤、黏膜、伤口

进入人体。案例:美国发生的邮寄带炭疽杆菌粉末邮件,使收件人伤亡案。

(四)昆虫叮咬

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污染而致病。

五、生物武器的特点

生物战剂具有区别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引导学生

讨论分析得出)

(一)致病力强

少量生物战剂进入体内即可引起疾病,甚至死亡。若同时感染几种战剂,则

使诊断和救治疫苗的种类很多,效果不等,在使用时应掌握好时机,以获得最佳

效果。

(二)污染范围广

在有利的气象、地形条件下,少量生物战剂即可造成大面积污染,带生物战

剂昆虫、小动物的活动及染病的人及动物的远距离移动,可造成大范围的污染和

疾病流行。

(三)不易被及时发现

由于其无色无味及释放的隐蔽性,因此不易被人们及时发现。

(四)传播途径多

1、传播方式及媒介物多:可经空气、水、食物、污染物体及媒介昆虫等传

播。

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多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及黏膜等进入人或动物体内。

(五)危害时间长

生物战剂存活时间即为其危害时间。从几个小时至几十天,甚至数十年,在

当地大量繁殖则成疫源地其危害时间更长。

(六)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生物战剂存活受生产、贮存、运输及使用条件、方式影响较大;其攻击效果

受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季节、降雨雪、日光及地貌等条件的影响很大。

第十六课

教学内容: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培养学生平时和战时正确的自我

防护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发现敌使用生物武器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及时发现可减少或

避免其危害。

(一)施放现象

飞机低空飞行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能及时发现,可减少或避

免其危害。

(二)地面状况

地面有特殊容器及弹壳、弹片;弹坑表浅,周围有粉末或水珠残迹;昆虫、

小动物出现的数量与季节、场所反常等。

(三)发病情况

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发生当地少见的疾病或出现

发病季节反常等现象。

二、防护措施(讨论式,重点内容)

(一)对气溶胶的防护

主要防护呼吸道吸入,可用各类防毒面具和口罩等。

(二)防止人体表面污染和昆虫叮咬

使用各种个人防护器材有效防护人体表面。

(三)免疫接种

疫苗的种类很多,效果不等,在使用时应掌握好时机,以获得最佳效果。

(四)消毒

对污染的房屋、物品,可用消毒药物或通风方法灭菌消毒。对服装可用煮

沸或药物浸泡方法灭菌。

(五)杀虫、灭鼠

打、捕、挖、灌、烧、熏、喷洒杀虫药等。 平时就应注意杀虫、灭鼠,战时可减少传播媒介。 以上方法对预防类似“非典”、禽流感等疾病有效。

播放“7.31”细菌部队录像资料

【介绍目前世界上生物武器研制的发展趋势】

1、以美、苏为首寻找研制新的和改造旧的生物战剂,造出传染性强,对热和消

毒剂抵抗力大,耐药性强,宿主范围广,疫苗和血清无效的病毒作新的生物战

剂,如埃波拉热病死亡率70%以上。

2、利用基因工程合成新的生物战剂,毒性更大,致病力更强,甚至制造出专门

针对某些民族或种族的致病病毒,成为“种族武器”。

3、研制快速生产方式,如美国用连续培养法自动调节生长条件,可使一克鼠疫

杆菌液经七小时繁殖到二吨。

4、研制新的有效布洒方法,增强生物战剂存活时间和感染致病能力。

【小结】

我们学习了生物武器概念及特点,了解了生物战剂的分类、使用方法、进入人

体的途径,熟悉了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这对于提高心理防护

能力,合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避免和减轻国民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保存战争潜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思考题】

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2、对生物战剂袭击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哪些?

第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人防工程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人防工程,人防工程的防护作用、防护设施。 培

养学生战时和灾害威胁时正确的自我防护技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

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提高学习人防知识的自觉

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

随着高技术空袭兵器的飞速发展,国家面临的空中威胁日益严重,人民防空已

成为关系回家安危、战争胜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既紧迫又严峻的问题。

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中,虽然空袭中美军使用了精确制导导弹、重镑

炸弹、钻地炸弹等高科技武器,但伊拉克的人防工程还是把人员的伤亡降到很低

的程度。另外,在中国唐山大地震中,有人防工程的地面建筑要比没有人防工程

的地面建筑损失轻得多。那么,什么是人防工程呢?其作用又是什么?

(一)人防工程及其防护作用:

请欣赏一段影片。 提问:这是什么电影? 回答:地道战。

1、什么是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

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

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市防空袭斗争的工程保障。人防工程

按构筑形式可分地道工程、坑道工程、堆积式工程和掘开式工程。地道工程是大

部分主体地面低于最低出入口的暗挖工程;掘开式工程是采用明挖法施工且大部

分结构处于原地表以下的工程。

人防工程按战时功能可分为指挥通信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

和其他配套工程。

2、人防工程的作用

(1)人防工程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各种杀伤因素和常规武器

的袭击都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首先,人防工程可以在遭受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袭击时大大减少人员伤亡。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了2枚原子弹。有关专家进行认真分析后认为,如果采取完善的人防措施,本来是可以大大减少伤亡损失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指出,日本广岛、长崎的居民当时如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人员伤亡可降为十分之一,即从17万人降为1。7万人。以广岛为例,广岛市人口密集,人防工程数量少,这是人员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居民缺乏防护知识,当原子弹爆炸时,许多居民走出工厂、学校和家门,观看原子弹爆炸的景象;有人还在放射性沾染严重的地带行走,从而增加了伤亡。如果事先采取人防措施,将该市居民疏散,并构筑掩蔽留城居民的防护工程,加强对居民的防护常识教育,无疑是可以拯救许多无辜者的生命的。与之相对照,3天后,当另一枚原子弹落到长崎时,由于居民有了警惕,吸取了广岛的教训,加强了居民防空的各项措施,损失就比广岛小得多。据史料记载,在离原子弹爆心很近的一个地方,有百人躲在防空洞里,却没有一个人受伤。

在未来核战争中,人防仍然是防护核袭击的有效手段。前苏联的有关专家估算,一个没有采取核防护措施的城市,伤亡率可达90%,而采取措施后只有5-8%的伤亡率。因此,“在火箭核武器时代,没有强大的人防,任何国家在现代战争中都无法生存下来。”

另外,多次实验也表明,经“沙林”毒剂的多次袭击,人防工程内的实验动物仍可安然无恙。 其次,人防工程对高技术常规空袭兵器的袭击也具有显著的防护作用。 例如,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抵抗以美国为首多回部队30多天的狂轰滥炸,就是靠坚固的人防工程。伊拉克长期以来坚持“深挖洞”,在对付多国部队的空袭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伊拉克构筑了大量的地下工程,遍布全国各地,不少在北部山区。据报道:伊拉克共有40多个基地设有地下混凝土机库。有一个基地的面积相当于英国的一个小镇。这些基地中大约有300个掩体,每个掩体可掩蔽1架或多架飞机。空中侦察很难发现这些基地。地下混凝土机库深达40多米,即使多国部队发现目标进行轰炸,也很难加以摧毁。伊拉克将大批飞机转移到全国40个基地的地下混凝土机库中,在多国部队大规模的空袭中,有效地保存了空战实力。与此同时,伊拉克还修建了大量的地下指挥所、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和人员掩蔽工程。当多国部队对巴格达猛烈轰炸之际,萨达姆及其助手正呆在总统府地下18米深处的地下室内,指挥反空袭斗争。据德国的一家报纸透露,

这个地下室是由一家德国公司采用最新技术建造的防核工事,耗资1亿多美元,地下室面积1800平方米,抗热能力达摄氏300度,即使核爆炸也只有很轻微的震动。地下室内有游泳池,水都是经过特别处理的,所储存的食品和药物可维持25人在里面呆上一年以上。萨达姆的几十万军队和大部分坦克,也都藏在地下堡垒中。而大量的老百姓,在多国部队空袭时,则躲进了就近的地下室和防空洞。

所以,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国家,如果想以劣胜优,以弱胜强,更应该重视人防的重要性。在国土防空建设中,既要铸造御敌的利剑,大力发展先进的防空兵器,采取积极打击的方法,与敌空袭兵器作斗争,又要锻造防护的盾牌,大力加强人防工程,保存战争潜力和有生力量。

世界上很多国家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德国曾拟制了一个20年发展人防掩蔽部的计划;法国规定:凡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4层以上的楼房,必须修建防空地下室;瑞士、瑞典修建的工事可容纳总人口的85‟以上,而以色列修建的工事则能够容纳全国人口的100%。

(2)人防工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据对地震后的调查,凡有地下室的楼房,地震破坏就小。唐山地震后,在地面建筑一片废墟的情况下,防空地下室基本完整无损,震后有很多人在地下室内生活和避震,保护了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人防工程在平时可发挥良好的综合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地皮紧张,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不足,生态失去平衡等问题日益严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建设必须开辟新的空间,向立体化发展。不少国家的城市兴起“地下热”,结合人防工程的要求;大量修建了地下铁路、地下停车场、地下工厂和仓库、地下街道和商店、地下医疗设施和娱乐中心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地下建筑体系,成为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节省土地资源,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扩大绿地面积,保护地面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地下建设也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它们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为回家创造财富,有力的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的部分人防工程(播放录像)。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肯定会受到启发,那么说说我们天津有什么人防工程? (学生会回答:地铁一号线、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天津的部分人防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规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也就是现在新建的楼房都必须修建防空用的地下室。综上所述,人防工程的作用是战时防空袭,平时防灾害,还可用作商场、仓库等,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十八课

教学内容:制式防护器材的使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常见的部分制式器材:

a.构造 b.防护的简单原理 c.性能 d.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样品、录像演示等教学手段以加强个人防护器材的感性认识。

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核、化、生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在战时或在平时各种突发性事故中,做好个人防护是整个防护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个人防护必须借助于防护器材才能实现。

这就导入出我们今天的新课题——个人防护器材的定义

一、个人防护器材:

个人防护器材——使指个人用于免受化学毒剂、核武器、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各种器材的总称。通常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手套、防毒靴套、个人防护盒等。

A、呼吸道防护器材 B、制式防护器材

C、皮肤防护器材 D、呼吸道防护器材: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呼吸道防护器材主要是过滤式防毒面具 过滤式防毒面具构造:

主要由面罩、过滤罐和面具袋组成,而核心部件是滤毒罐,在防护功能中

起重要作用。 滤烟层 滤除毒烟、毒雾、生物战剂等 滤毒罐 装填层 吸附空气中的毒剂蒸气

我们看一看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主要性能表:

型号: 65型 69型 64型

重量(公斤) 0.61 0.8 1.4

总视野 72% 80% 53% 50米通话能力 90% 90% 95%

防沙林 10小时 6小时 24小时 防维埃克斯 30分钟 30分钟 2小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章:空袭与人民防空(第一节:空袭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标:掌握空袭的定义。了解空袭的任务,空袭的分类,实施空袭的基本要

求。更进一步了解空袭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过程:图片显示: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被空袭后的住房

师:从图片的情景引出空袭的含义

一、空袭

1.空袭的定义:

从空中用航空炸弹、导弹、火炮、火箭等对敌方地面(水上)、地下(水下)目

标进行的袭击。

2.空袭的任务:

摧毁和破坏敌后方重要目标,削弱其军事实力和战争潜力;消灭和压制敌战

场上的兵力兵器,支援己方军队作战。

3.空袭的分类:

一般可分为:常规空袭与非常规空袭。非常规空袭主要指使用核武器、化学

武器、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和破坏性武器的空袭。除此之外都属常规空袭。

战略空袭——是对敌方战略目标的大规模空中打击。战略轰炸是实施战略空

袭的主要方式,轰炸的主要目标是:导弹基地和导弹、核武器仓库,政治、经济

中心,重要的工业区、军事基地,以及交通枢纽等。

4.实施空袭的基本要求:

① 周密计划 ,充分准备。既要有空袭的基本方案,也要有预备方案和情况

变化时的应变方案。

②力求达成隐蔽突然,充分发挥突然性因素的作用。如采取有效的伪装、干

扰、佯动等措施,欺骗、迷惑敌方,在敌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突然使用新式

武器,大胆运用新的战法,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③集中兵力,实施重点突击。从众多的目标中,选择对战争进程有重大影响,

有利于己方发现,不利于敌方修复,并且在破坏后能使整个目标系统陷于瘫痪的

目标,实施毁灭性的打击。

④将担负空袭任务的各种飞机合理编组和配置,构成有利的空中进攻态势。

除配备强有力的突击兵力集群外,还要有压制敌防空兵器的兵力集群、空中掩护

兵力集群和其他保障兵力集群,保证突击编队顺利完成任务。

⑤严密组织协同,充分发挥整体威力。航空兵各机种间,空中各编队之间,都

要密切配合,并搞好其与其他军种、兵种空袭兵力兵器之间的协同。当与战略导

弹部队和导弹潜艇部队共同突击同一目标时,通常先以战略导弹部队和导弹潜艇

部队实施突击,后由空军航空兵实施突击;当共同突击同一目标系统内的不同目

标时,通常由战略导弹部队和导弹潜艇部队突击敌防空力量较强、面积大而坚固

的目标,由空军航空兵突击防空力量较弱、面积小而脆弱的目标,以充分发挥各

军种、兵种空袭兵器的特长。

二、空袭的产生与发展。

1.空袭是随着飞行器用于战争而产生和发展的。

在1848年至1849年的奥、意战争中,奥地利军队为了镇压威尼斯的反奥起

义,使用了200个小型自由气球,携带着“利布鲁”炸弹,企图将其送到威尼斯

上空,但由于风的影响,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最早的空袭。

2.世界上第一个开始有组织地保卫后方城市的国家是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空袭伦敦达110多次,炸死炸伤4000馀人。为防范

空中来袭,英国对城市防空高度重视。伦敦于1917年8月成立了“防空指挥部”,

并采取了很多相应措施,例如灯火管制,建设防空洞,疏散居民,建立空袭警报

机制等。这些做法都被其它国家所效仿,防空袭体系逐步形成。

3.第一次世界大战後,空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采用,作为配合地面作战的

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袭得到了很大发展,制空权成了交战各方非常重视的问

题。在著名的不列颠空战中,空袭和反空袭是作战的核心。在二次大战後期,德

国V-1和V-2导弹的发明和使用,出现了第一次超越飞机而使用导弹进行的空袭。

4.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空袭的命中精度和飞机远程作战能力显着提高,

空袭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越南战争中,出现了高科技的精密制导空袭。1967年3月12日,美军出动

8架飞机,各携带2枚激光制导炸弹,仅仅通过两次攻击,就彻底摧毁了清化桥,

而在此前几年的传统空袭中,美军动用了上千架次飞机,并损失了18架,也未

能摧毁该桥。这次袭击,拉开了高技术空袭的序幕。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38天的空袭占了整个42天战争时间的90%以上。

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历时78天,完全是空袭作战,在没有派出任何地

面部队的情况下,北约就使南联盟屈服。在2001年美军对阿富汗的战争中,空

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人民防空

教学目标:掌握人民防空的定义。了解人民防空的任务,标志。更进一步了解人

民防空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人民防空概念

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

动。简称人防。它同国土防空、野战防空共同组成国家防空体系,是现代国防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

战争潜力。有些国家把战时保护居民安全与平时抢险救灾的行动称为民防。战时

人民防空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放防空警报、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防护、组织群众

疏散隐蔽和组织消除空袭后果。

二、人民防空主要任务

①对人民群众进行战备思想教育和防空知识教育,修建各种类型的对空防

护工程,使居民和主要物资得到可靠的防护。

②建立通信警报系统,准确快速传递、发放防空警报和保证指挥畅通。

③组织和训练防空专业队伍,战时消除空袭后果。

④制定人员、物资的疏散计划和有组织有秩序的疏散、转移。

⑤协助有关部门控制城市规模和调整工业布局以及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目标

进行防护。人民防空的任务涉及范围比较广泛,组织实施极为复杂,需要各部门

通力合作,按照各自的职能范围完成所规定的任务 。

三、中国人民防空标志

师:请同学仔细观察人民防空的标志,标志的图案说明了什么?

此图片为中国人民防空标志。中国人民防空标志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

自1999年5月1日起启用。该标志由文字和图案两部分构成,其基本含义是中

国人民防空。金黄色长城图形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寓意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地下长城。CCAD是中国人民防空的英文缩写:Chinese

civil air defence。蓝色三角图形和橙色背景为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确定的

民防国际通用标志的主体,象征中国人民防空与国际民防接轨。图案的金黄色框

为人民防空工程图形,象征人民防空的基本手段、任务和宗旨,即人民防空通过

采用工程掩蔽等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及灾害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人民防空的重要意义

随着空袭兵器,特别是高技术空袭兵器的发展,空袭的破坏效能迅速提高,空袭已成为高技术强敌制胜的主要手段,从而使防空不仅越来越困难,而且越来越重要,防空作战的成败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战争潜力虽然平时并不表现为直接的战斗力,但战时却能根据需要迅速转化为实际战争能力。因此,战争潜力是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因素。尤其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为综合国力的较量,对战争潜力的依赖性更强,只有确保潜力,才能最终打赢。因此,人民防空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首先,人民防空能有效地保存国家经济潜力。我国人民防空的重点是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大、中城市,这些城市中的重要交通、通信、电力、水利、仓库等设施,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严密组织防护,对于提高这些目标的生存能力无疑将发挥重要作用。高技术空袭虽然难以彻底防范,但通过合理的分散布局,尽可能的地下化,严格的伪装保护,积极组织抢救、抢修等,将空袭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能的。

其次,人民防空能有效保存人力资源、稳定民心士气。人力资源是战争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战争能力的源泉,在历次战争中,受害极大,伤亡惨重。我国人民防空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重要任务,强调通过人民防空教育和训练,提高全民的防空意识和防护技能,注重修建规模合适的人员防护工程和人口疏散地域,力求战时快速救治,这必将在未来保存人力资源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人民防空能稳定民心士气。高技术空袭一旦发生,大量建筑物被毁,居民生活环境恶化,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极易引起心理恐慌和行动失措,动摇民心土气。对此,只有通过平时的人民防空教育,战时广泛深入的人民防空动员以及切实有效的人民防空措施,才能使广大群众做好心理准备,增强防护信心,从而处乱不惊,始终保持旺盛斗志。

再次,人民防空在城市建设中有多重作用。城市是人防建设的载体。加强人防建设,能够在满足战时需要的同时,增强抗震抗损毁的能力,减轻各种灾害事故的破坏程度,是建设安全型城市的需要。反思汶川地震因房屋倒塌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的惨剧,也从建筑安全角度说明了在城市建设中落实人防要求的必要性和

紧迫性。人防建设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促进人车立体分流、扩大基础设置容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人防工程一般按其(抗力 )来划分人防等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地震的产生及其危害,增强避险意识。

2.了解地震的前兆。

3.掌握地震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地震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地震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过程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展示地球照片)然而这位母亲和所有的母亲也一样会发怒!当地球发怒时,就是灾难来临时,例如火山、地震、洪水、火灾、泥石流等等。当这些灾难降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汶川地震PPT)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遇到地震时的一些防护措施!

一、地震基础知识

1、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它是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目前记录到的世界上最大地震是8.9级,发生于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2、地震相关概念

震源 地震震动的发源处。 震中 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

震中距 地面上各地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 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3、地震的分类

按成因分类

(1)构造地震 (2)火山地震 (3)塌陷地震

按震源深浅分类

(1)浅源地震 (2)中源地震 (3)深源地震

按地震释放的能量分类

小震或微震 小于2.5级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

有感地震 2.5~5.0级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

破坏性地震 大于5.0级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4、地震的烈度

烈度 地震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

地震烈度共分为12度,5度以上才会造成破坏。1976年唐山7.6级大地震,极震区烈度达11~12度,北京、天津的烈度则为6~7度。

5、地震的危害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频度较高,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等特点。

地震直接造成那些地表性破坏?

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那些?

因地震的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6、 地震带的分布

板块构造学说 全球火山地震带 中国地震灾害带

二、地震前兆

[动物]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

[水]

无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既翻水花又冒泡;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地光]

大地震发生前,在震中或附近地区常常出现形态各异的地光,以白、红、黄、蓝色较为常见,通常在夜晚天空较暗时才可见。

[地声]

在地光发生后,有时会有地声。多数像打雷,有时像狂风、炮鸣、狮吼等。

不要听信地震谣言

三、紧急避险

地震来时怎么做?

坚定生存信念、镇定自救逃生

1. 保持清醒的头脑

地震发生时,只有镇静,才能冷静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近震 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 少上下颠簸感觉,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大震跑不了,小震不必跑。

2.就近躲避,伏而待定(12秒防护)

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只有几秒到十几秒时间,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震波的间歇是最佳的逃生时机。

a、就近躲在结实物体旁边。b、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c、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3.伺机而逃

一次地震的持续时间多为十几秒,震波的间歇是最佳的逃生时机。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第一次地震后,各种建筑物也许被震损或局部震塌,而余震之后通常是大规模的倒塌。在“先避”的过程中,选择“靠外不靠里”的地点躲避,能为震波过去之后的逃生带来便利。迅速有序地利用楼梯逃生,切忌跳楼。外逃过程要迅速避开高大的建筑物及悬挂物等,如高楼、路灯、广告牌、高压线等。

避震口诀

大震来时有预兆,地声地光地颤摇,虽然短短几十秒,做出判断最重要。 高层楼上撤下来,虽有电梯不能搭,万一电力中断了,真是欲速则不达。 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第一桩,床旁桌旁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震时开车太可怕,感觉有震快停下,赶紧就地来躲避,千万别在高桥下。 震后别急往家跑,余震发生不可少,万一赶上强余震,加重伤害受不了。 最新自救建议:不要躲在桌子下

讲述:在离震源很近的一所学校里的所有师生无一人死亡,那就是——四川

安县桑枣中学。因此学会正确的躲避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地震后的前12秒,因为那是造成最大的伤害。让我们一起来躲避地震吧!

演习:12秒内时地震的防护!

活动:学生网络游戏——假设你在以下环境中,当遇到地震时,你该怎样防护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以下的测试吧!

活动:学生练习

总结:当初震过去后,我们应该有序的撤离,防止因为相互拥挤、踩踏导致的死亡事件,并且这样更能节省时间!大家明白了吗?

总结:当灾难来临时,我们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会大大提高我们生存机会,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救护他人!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发生火灾时的一些基本应变措施。

2、学会火灾中自救与逃生的一些基本技能。

3、观察学校与家庭的火灾逃生线路,提高消防意识。

重点:知道在火灾发生时,要先打火警电话报警,然后自救。

教学过程:

活动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火给人类带来温暖与光明,但是,当我们使用不当或放松警惕时,它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无情的灾难。火灾是人类和平时期危害最大的空难之一。下面,老师来请大家看一段学生的录相?„„

看了这段录相?你们的心情心情怎么样?

是啊!这是一个火灾现场,发生火灾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它使很多人终身残疾,甚至夺去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很多人因此无家可归。据统计2007年全年共发生火灾15.9万起(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死亡1418人,受伤863人,直接财产损失9.9亿元, 2008年全年共发生火灾13.3万起(不含森林、草原、军队、矿井地下部分火灾,下同),死亡1385人,受伤684人,直接财产损失15亿元,其中,许多人是因为缺乏火灾中的自救常识而失去宝贵的生命。据说,80%以上的火灾死亡原因是不懂火灾逃生方法。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课件,引导:一天傍晚,爸爸、妈妈都没有下班,冬冬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突然闻到了一股烟味,打开门一看,发现楼道里已经浓烟弥漫。)

他该怎么办呢?谁来帮帮冬冬呢?生自由地说。(师评价学生:真棒,想到了迅速地保护自己;了不起,看到火这样大,想到冬冬是个小孩,他应该先报火警。)

当火灾发生的时候,由于我们年纪小,自我保护的能力还不足,所以当我们面对火灾时首要的就是报火警,不让小火变成大火,小灾变成大灾!那你们知道火警电话是多少吗?

119,怎么打?(让学生学会正确、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

适时指导学生知道打火警119的方法。

提示:报警内容要清楚、简洁(为什么?)要说清楚哪些内容

①.小结、板书:报警内容清楚、简洁:⊙家庭住址 ⊙电话 ⊙起火原因

⊙火势。(了解说清住址、电话、起火原因与火势的好处。)

报警后还不逃就要失去逃生机会了,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逃离火灾现场。

1.绳索自救法;2.匍匐前进法;3.毛巾捂鼻法;4.棉被护身法;5.毛毯隔火法;

6.被单拧结法;7.跳楼求生法;8.管线下滑法;9.竹竿插地法;10.攀爬避火法;

11.楼梯转移法;12.卫生间避难法;13.火场呼救法;14.逆风疏散法;15.“搭桥”逃生法。

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拨打火警电话,了解了许多火灾自救的方法,当危险发生的时候,大家应该沉着、冷静,还应根据不同的危险发生情况,进行自救和逃生(并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四句火灾逃生的要领:火警电话‘119’,各项内容报清楚。心不慌、意不乱,选好方法是关键。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临地。防火逃生要记清,老师家长都放心。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海啸的产生及其危害,增强避险意识。

2.掌握海啸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海啸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海啸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海啸

海啸由地震引起海底隆起和下陷所致。海底突然变形,致使从海底到海面的海水整体发生大的涌动,形成海啸袭击沿岸地区。

受台风和低气压的影响,海面会掀起巨浪,虽然有时高达数米,但浪幅有限,由数米到数百米,因此冲击岸边的海水量也有限。而海啸就不同了,虽然海啸在遥远的海面只有数厘米至数米高,但由于海面隆起的范围大,有时海啸的宽幅达数百公里,这种巨大的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在遥远的海面移动时不为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陆地,达到海岸时突然形成巨大的水墙,这就是海啸,人们发现它时再逃为时已晚,因此,一旦发生地震要马上离开海岸,到高处安全的地方。

二、海啸的起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

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三、海啸的危害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四、海啸逃生与自救互救

[一]、海啸逃生

1.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

2.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二]、自救与互救

1.如果在海啸时不幸落水,要尽量抓住木板等漂浮物,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2.在水中不要举手,也不要乱挣扎,尽量减少动作,能浮在水面随波漂流即可。这样既可以避免下沉,又能够减少体能的无谓消耗。

3.如果海水温度偏低,不要脱衣服。

4.尽量不要游泳,以防体内热量过快散失。

5.不要喝海水。海水不仅不能解渴,反而会让人出现幻觉,导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

6.尽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拢,既便于相互帮助和鼓励,又因为目标扩大更容易被救援人员发现。

7.人在海水中长时间浸泡,热量散失会造成体温下降。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最好能放在温水里恢复体温,没有条件时也应尽量裹上被、毯、大衣等保温。注意不要采取局部加温或按摩的办法,更不能给落水者饮酒,饮酒只能使热量更快散失。给落水者适当喝一些糖水有好处,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能量。

8.如果落水者受伤,应采取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措施,重伤员则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9.要记住及时清除落水者鼻腔、口腔和腹内的吸入物。具体方法是:将落水者的肚子放在你的大腿上,从后背按压,将海水等吸入物倒出。如心跳、呼吸停止,则应立即交替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灾的产生及其危害,增强避险意识。

2.掌握风灾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风灾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风灾时的避险原则,学会避险方法。

教学过程

一、风灾的基本知识

风灾,是指因暴风、台风或飓风过境而造成的灾害。风灾与风向、风力和风速等具有密切关系。

风向、风力、风级和风速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例如由北方吹来的风叫北风。风向通常可由风向标等观察出来。风向标箭头指向的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力,是指风的力量。风力的大小与风速大小成正比。

风级,风力的等级。一般分为十二十三级,速度每秒0.2米以下的风是零级风,32.6米以上的风是十二级风。按风力的大小,还可分为无风、软风、轻风、微风、和风、劲风、强风、疾风、大风、烈风、狂风、暴风和飓风。微风风速2米/秒~3米/秒,相当于2级风,旗帜微微飘动,草微动,细树枝微动;和风风速4米/秒~7米/秒,相当于3~4级风,旗帜展开并飘动,草不停地摆动,细树枝晃动;强风风速8米/秒~12米/秒,相当于5~6级风,旗帜刮成水平并哗哗作响,草倒于地面,粗树枝摇动。

风力等级 风速(米/秒)

0级 0~0.2 静。 静烟直上。

1 级 0.3~1.5 渔船略觉摇动。 烟能表示方向,树叶略有摇动。

2 级 1.6~3.3 渔船张帆时,可以随风移动,每小时2~3千米。 人的脸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旗子开始飘动。

3级 3.4~5.4 渔船渐觉簸动,随风丢,每小时5~6千米。 树叶和很细的树枝摇动不息,旗子展开。

4级 5.5~7.9 渔船满帆时,船身向一侧倾斜。 能吹起地面上的灰尘和纸张,小树枝摇动。

5级 8.0~10.7 渔船缩帆(即收去帆的一部分)。 有叶的小树摇摆,内陆的水面有小波。

6级 10.84~13.8 渔船加倍缩帆,捕鱼须注意风险。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7级 13.9~17.1 渔船停息港中,在海面上的渔船应下锚。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8级 17.2~20.7 近港的渔船都停留在港内不出来。 折毁小树枝,迎风步行感到阻力很大。

9级 20.8~24.4 机帆船航行困难。 烟囱顶部和平瓦移动,小房子被破坏。 10级 24.5~28.4 机帆船航行很危险。 陆地上少见。能树木拔起或把建筑物摧毁。

11级 28.5~32.6 机帆船遇到这种风极危险。 陆地上很少见。有则必有严重灾害。

12级 大于32.6 海浪滔天。 陆地上绝少见。摧毁力极大。

二、形成风灾的常见风型

暴风:是指大而急的风,高出地面10米平均风速28.5米/秒~32.6米/秒。暴风往往与雨相伴,一次时间较为短促。

台风:是指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和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十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夏秋两季常侵袭我国。

龙卷风:是指风力极强而范围不大的旋风,系自积雨云中下伸的漏斗状云体。形状象一个大漏斗,轴线一般垂直于地面,在发展的后期因上下层风速相差较大可成倾斜状或弯曲状。其下部直径最小的只有几米,一般为数百米,最大可达千米以上;上部直径一般为数千米,最大可达10千米。龙卷风的尺度很小,中心气压很低,造成很大的水平气压梯度,从而导致强烈的风速,往往达到每秒一百多米,破坏力非常大。在陆地上,能把大树连根拔起来,毁坏各种建筑物和农作物,甚至把人、畜一并升起;在海洋上,可以把海水吸到空中,形成水柱。这种风少见,范围小,但造成的灾情却很严重。

飓风:是指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空气旋涡,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高出地面10米平均风速大于32.7米/秒。

风灾形成的原因除各种自然因素以外,还常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有关。如滥采地下水,破坏地表植被,汽车尾气等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形成温室效应等。城市之中风灾,过去还常见于修建大型、高层建筑时,因预先没有进行风洞测试而出现的楼道、楼与楼之间的人为风洞效应等。

三、风灾防护

(一)个人防护

1.在大风来临前

(1)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区域是否是大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

(2)要了解安全撤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风场所(各级政府要做好预案)。

(3)要准备充足且不易腐坏的食品和水。

2.大风到来时(当气象部门发布白色、绿色台风信号时)

(1)要经常收听电台、电视以了解最新的热带气旋动态。

(2)保养好家用交通工具,加足燃料,以备紧急转移。

(3)检查并牢固活动房屋的固定物以及其他危险部位;检查并且准备关好门窗,迎风面之门窗应加装防风板,以防玻璃破碎;常检查电力设施、设备和用电器,注意炉火、煤气、液化气,以防火灾。

(4)检查电池、直流电收音机,以及储备罐装食品、饮用水和药品;准备一定的现金。

(5)清扫屋外排水沟及屋顶排水孔,以防阻塞积水。

(6)居住河边或低洼地带,应预防河水泛滥,及早撤到较高地区;如果居住在移动房、海岸线上、小山上、山坡上容易被洪水或泥石流冲的房屋里,要时刻准备撤离该地。

(7)屋外各种悬挂物体应立即取下或钉牢,并修剪树枝,以防暴风吹毁伤人。

(8)风势突然停止时可能正处于大风眼时刻,不可贸然外出。确需行走时,应避开危险建筑、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道路等。徒步者可选择雨衣作雨具,特别是学生应少使用雨伞;骑车者应下车步行,以免失去控制;开车者应减速慢行,注意加强观察,并避免将车辆停放在低地、桥梁、路肩及树下,以防淹水、塌方或压损。

(9)遇有紧急情况,可拨打“110”、“119”、“120”等特服电话。

3.当发布黄、红、黑色信号时

(1)听从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

(2)如需离开住所,要尽快离开,并且尽量和朋友、家人在一起,到地势比较高的坚固房子,或到事先指定的洪水区域以外的地区。

(3)无论如何都要离开移动房屋、危房、简易棚、铁皮屋;不能靠在围墙旁避风,以免围墙被台风刮倒引致人员伤亡。

(4)把自己的撤离计划通知邻居和在警报区以外的家人或亲戚。

(5)千万不能为了赶时间而冒险趟过水流湍急的河沟。

切记!如果被通知撤离,就应立即执行。如果没有被通知离开房屋,那么就留在结构坚固的建筑内,要计划好强风来临时,自己将怎样行动。如果家有冰箱,将冰箱开到最冷档,以防停电引起食物过早变质;拔掉小的电源插头;浴缸和大的容器中充满水,以备清洁卫生需要。当外边的风变得越来强时,要远离门窗,关闭所有的内房间门,加固外门。如果在楼中居住,要呆在一楼的内间。如果住的是多层楼房,要呆在一楼或二楼的大堂内并且远离门窗,需要时躺在桌子下面或者是坚固的物体下面。

特别需要警惕:(1)旋转风。往往在台风中心附近,由于风力大且风向变化突然,其破坏力特强。

(2)“平静”的“台风眼”。陆地上往往在受强烈的偏北风和暴雨袭击之后,会出现一片风平浪静、云开雨停甚至蓝天星月“迷”人景象。这实际上是受“台风眼”影响,千万不要被这种暂时的现象所迷惑而放松防护。当“台风眼”过去之后,

风向可能突转180度,变成偏南方向,并且会很快达到甚至超过原先的强度。

4.当大风信号解除后

要坚持收听电台广播、收看电视,当撤离的地区被宣布安全时,才可以返回该地区。为了保护生命的安全,道路有可能被封锁,如果遇到路障或者是被洪水淹没的道路,要绕道而行。要避免走不坚固的桥;不要开车进入洪水爆发区域,留在地面坚固的地方。那些静止的水域很有可能因为地下电缆或者是垂下来的电线而具有导电性。

要仔细检查煤气、水,以及电线线路的安全性,断落电线不可触摸,应通知电力部门检修。检查房屋架构是否损坏。在不能确定自来水是否被污染之前,不要喝自来水或者用它做饭。避免在房间内使用蜡烛或者有火焰的燃具,而要使用手电筒。在生命遇到危险时,要用电话求救。要及时打扫环境,排除积水,实施消毒,防止病害。

(二)集体防护

1.加强气象预测监控工作,及时发出大风警报,并提供相关防护常识,提醒人们加强防护。

2.树木可以有效地减缓风速,因此平时应有计划地在各风口和大风常登陆地区种植防护林。

3.对城市高层建筑要严格审批和检测,严防人为风洞效应。

4.加强对危险建筑、危险品仓库、能源设施等重点对象的监控,加强对交通运输调度。

5.加强对轮渡、航空运输的管制,严防各种事故。

6.加强值班制度,随时做好水面和地上救援准备。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章 高技术常规空袭及其防护

第一节 高技术常规空袭的特点

教学目标:掌握高技术常规空袭的特点:范围广泛, 行动隐蔽, 手段多样, 打

击精确, 破坏严重

教学过程:师(导入)上两节课我们讲了空袭的产生与发展,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高技术常规空袭的特点。

提问:高技术常规空袭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讲解:

一、范围广泛

随着航天技术、空中加油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高技术常规空袭,几乎不受空间限制,空袭的范围明显扩大。纵向空袭上可始于太空,下可低至“一树之高”,如美国A-10攻击机,可在9.2米的超低空以277千米的时速飞行,攻击地面目标;横向空袭可抵达地球的每个角落,如美国B—2隐形轰炸机,经两次空中加油即可攻击地球上任意地点。

二、行动隐蔽

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作战行动十分隐蔽、突然,突防能力强。一是隐形技术和超高空、超低空飞行技术的应用,能躲避防空雷达的“眼睛”。二是机载空地导弹可使飞机远离被袭击目标实施“超视距”空袭。三是空袭兵器飞行速度快,大大缩短了被空袭一方的反应时间。导弹打击1千千米以内的目标只需3分钟,打击8千千米的目标只需30分钟;飞机的速度已超过了两倍音速。四是飞机载弹量和破坏威力增大,几架、几十架飞机相当于二战时期的几百架、上千架飞机的空袭效能。由于参加空袭作战的飞机数量少,增加了隐蔽突然性。五是利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实施空袭。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50%的空袭是在夜间进行的。高技术常规空袭还综合运用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外交欺骗、心理欺骗等手段,使空袭行动更具有隐蔽性。

三、手段多样

高技术常规空袭作战已经形成了现代航空、航天兵器,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以及电子战武器的大会战,形成了陆、海、空、天一体和电子干扰“软杀伤”与各种炸弹、导弹“硬摧毁”的 “软硬打击”相结合的空袭大景观。如科索沃战争,北约部队首先以电子干扰为先导,对预定地域实施强电磁定向干扰,压制、干扰和

摧毁对方的电子辐射源;尔后利用各种运载兵器和作战平台发射巡航导弹;再后出动飞机贴近目标,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反复轰炸;随之派出电子侦察机拍照录像,评估毁损情况,为下一轮空袭提供数据。

四、打击精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空袭兵器命中目标的精度不高,因而不得不采取大面积轰炸的方式。现代高技术常规空袭,使用激光、红外、电磁制导的炸弹、导弹,平均命中偏差仅几米,打击精度大幅度提高,命中概率高达95%以上。海湾战争中,为炸毁伊拉克的水电站而不毁坏水坝本身,多国部队先用一枚“斯拉姆”导弹在电站水泥墙上炸开一个缺口,再用另一枚导弹从缺口穿过,准确击中电站设备,水坝安然无恙。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5枚制导炸弹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其中3枚炸弹从使馆的主楼楼顶直贯地下室,造成我国3名记者死亡,20余人受伤,馆舍严重损坏。

五、破坏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技术的应用,许多常规武器也都具备了超常的毁伤威力和威慑作用。1架B—52轰炸机携带集束炸弹的轰炸效应同1千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的致命性指数相当。553千克的燃料空气炸弹在距爆心20米产生的地面超压与一枚50吨梯恩梯当量的核弹头产生的超压相当。常规武器的破坏机理也各不相同,如石墨炸弹破坏电力设施;电磁脉冲弹破坏电子系统;贫铀炸弹既有极强的直接杀伤力,又能破坏生态环境。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空袭南联盟投下了25吨贫铀炸弹,其爆炸后放射性污染所造成的生态灾难超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高技术常规空袭造成的次生灾害和对城市“生命线”(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等公用基础设施)系统的摧毁,会增大平民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海湾战争中,平民死亡10万余人,军人死亡为3000人,平民与军人死亡之比为33:1。

高技术常规空袭也有它不可克服的弱点,譬如,高技术空袭作战需要信息、技术、物资等各方面周密、系统的保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干扰空袭行动,降低空袭效果;实战中信息多,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渗入大量假信息,就会被假信息所欺骗,还会拖延信息处理时间,贻误战机;高技术常规武器对工作条件要求极高,辅助配套设施复杂,如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其性能的发挥,而实际战场难以提供理想的保障条件;高技术条件下的空袭作战,各类物资消耗巨大,后勤补给困难,难以维持旷日持久的作战。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高技术常规空袭的防护措施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高技术常规空袭的防护措施。

教学过程:师:面对空袭如何防护?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图片显示:

一、伪装

伪装,作为防空措施,主要是指通过各种隐真示假手段遮蔽欺骗敌人的侦察监视,达到不被敌人发现的目的。侦察监视的技术途径不外乎利用可见光、电磁波和红外线等物理条件去发现目标。如果我们有效控制和利用这些条件,就可以遮蔽欺骗敌人的侦察。譬如,可根据目标性质和环境特征,运用施放烟幕、人工遮障、迷彩、人工植被、改造地形、改变目标外形和电磁辐射及红外辐射特征、消除目标痕迹等方法,尽量使目标与背景融合,从而降低目标被发现的概率。选用当时当地的草木、土壤、沙石作原料,用与现地颜色相一致或相协调的染料配成涂料进行喷涂或涂抹,可防可见光、红外和多光谱照相侦察;采用喷洒散热油漆、涂红外吸收材料和泡末塑料等方法,可减少目标与背景的热辐射差,防敌热成像侦察。修筑假的道路、阵地,摆放假的飞机、车辆,布置假的导弹、坦克,都可以混淆日敌人的侦察,达到伪装自己的目的。

二、疏散

疏散,是指在战争爆发前后,把城市内的人员、物资、工厂、设施等,有计划地分批疏散、转移、搬迁到安全地区,以达到减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减轻城市供应负担,保存战争潜力的目的。

疏散通常分为早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三种。

现代局部战争中疏散防护的重点是临战疏散。

三、躲避

有利的地形和不良的气象环境,只要利用得好,都能起到较理想的躲避防护作用。譬如林地、沟渠等地形地物和雨天、雾天、黑夜等气象环境,可以躲避敌人的侦察;假山、坚固建筑物等,可以遮蔽弹片和冲击波。当你没有及时进入人防工程时,就可以采用躲避进行防护。躲避防护时应当注意:高技术空袭强调对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这些目标通常会产生次生灾害,容

易造成间接杀伤。因此,躲避时应做到四避:一避高大和架空建筑物;二避核化危险源;三避火源、水源;四避人口密集区。

四、掩蔽

掩蔽,就是利用人防工厂和地下(地面)坚固设施继续隐蔽。这是最有效的防护措施。因为“人防工程”有专门一章,这里就不作介绍。进入人防工程隐蔽,要服从安排,遵守纪律,在预先指定的工程内隐蔽,不乱挤乱占隐蔽位置。

五、消除空袭后果

高技术空袭兵器突防力很强,城市不可避免地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及时消除空袭后果,恢复城市功能,既是人民防空的基本措施之一,又是人民防空的重要任务。平时,人防系统组建有抢修、防化、消防、医疗救护、通信、运输和治安等7种群众防空组织,这些组织是消除空袭后果的骨干力量。但是,消除空袭后果离不开广大居民的参与和支援,这也是公民的义务。因此,我们应积极投入到消除空袭后果的行动中去。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防空警报类型与响应行动

教学目标:掌握防空警报的类型,了解响应行动。

教学过程:

一、防空警报类型。

先视频防空警报演练,并让学生思考:

⒈视频进行的一次什么演练?

⒉几次警报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明下列知识:

人们为有效地和敌人空中袭击作斗争,就要设法知道敌人要来空袭的信息,以便在袭击之前作好防护准备。为此,军队要用侦察卫星、侦察飞机、对空警戒雷达和地面监视哨等技术侦察设备尽早获得敌人要空袭的情报。人防的任务就是要快速转发警报。警报的性质是通告危害即将来临。

国家规定防空袭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预先警报:预先告诉人们敌人即将空袭城市,要求做好防空袭的准备。规定音响信号鸣36秒,停24秒,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空袭警报:表明敌空袭兵器已临近城市,空袭即将或已经开始,警告人们迅速隐蔽。规定音响信号鸣6秒,停6秒,重复15次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解除警报:表明该阶段空袭已结束,空袭警报解除。规定音响信号连续长鸣一长声,时间为3分钟。

二、响应行动。

空袭的范围很大,出现的情况也很复杂,要按照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的放矢的防护。

(一) 对预先警报的响应

听到预先警报后,应立即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携带好个人

防护器材和必需的生活用品,按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人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有关部门人员的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

(二) 对空袭警报的响应

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

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5层以上)的底层、走廊或底层楼梯下,

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灶间等处藏身。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在靠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要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在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车站、码头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

蔽,不要慌张、拥挤、乱跑。可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不要在高压线、油库等危险处停留。

在空旷地: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沟边、土堆旁、大树下疏散隐蔽,迅

速卧倒。

(三)对解除警报的响应

1、进入安全地带。听到解除警报并不意味着危险不复存在,还会出现

房屋倒塌、大火,附近可能沾染放射性物质,可能染毒或染菌。因此,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点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有组织地撤出危险区域,进入安全地带。

2、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由于空袭打乱了社会和家庭的生产、生活秩

序,为此各类人员应遵守战时的有关规定,协助有关部门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使受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章 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核能技术是和平和战争两栖技术。它用于和平事业,可造福人类;如果用于战争,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核武器概述

1.1 核武器

1.1.1 核武器的概念

核武器,又叫原子武器。它是利用核反应瞬间释放出的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一般泛指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

1.1.2 核武器的特点

核武器的特点是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广、时间长。

1.1.3 核武器的分类

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按作战使用范围,可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按配用的武器,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

深水炸弹。

1.2 核武器的威力及其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1.2.1 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爆炸时释放的总能量,通常用“梯恩梯”( TNT)当量来表示。它的含义是指核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吨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

1.2.2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和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主要有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两种方式。

下图是沙漠核爆炸的情景。

下图是海岛核爆炸的情景。

1.3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在低空爆炸时,具有以下特点:

(1)可以听到巨大爆炸声;

(2)核爆炸后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磨茹状烟云。

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杀伤破坏因素主要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五种。前四种杀伤破坏只出现在爆炸后的几十秒时间内,称为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持续时间较长,可持续几天、几个月或更长时间。

1.3.1光辐射

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具有大量热能,直接照射无隐蔽人员会造成烧伤。如果用眼睛看核爆炸的火球,会造成眼底烧伤。在爆炸中心附近人员吸入被光辐射加热的空气,会造成呼吸道烧伤。光辐射能引起大面积火灾,烧坏物体,同时造成人员的间接烧伤。

1.3.2冲击波

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産生的高速高压气浪。它对人员、物体能够造成挤压、抛掷作用。挤压作用造成严重内伤,如肺、胃、肝、脾出血破裂核骨折。冲击波可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间接伤害及堵塞交通。

1.3.3早期核辐射

早期核辐射(又贯穿辐射),是核子武器所特有的一种杀伤破坏因素。形成早期核辐射是爆炸最初十几秒钟内放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射线。作用于人体时无特殊感觉,能破坏人的组织细胞,使人得急性放射病。早期核辐射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暴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性能。早期核辐射一方面能穿透各种物质,另一方面又会被各种物质消弱吸收。例如1米厚的土层或0.7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能使早期核辐射消弱到原来的1%。

1.3.4核电磁脉冲

核电磁脉冲是爆炸瞬间産生的一种强电磁波。其作用半径可达几千米,对人员没有直接的杀伤作用,但能消除电脑上储存的资讯,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破坏。

1.3.5 放射性沾染。

核爆炸後,蘑菇状烟云中含有大量放射性灰尘,当烟云随风扩散时,放射性烟尘因重力作用,逐渐降落到地面或其他物体上,形成一个很大的放射性沾染区。放射性沾染程度,不仅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同时也与爆炸方式有关,地爆时放射性沾染严重,沾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放射性灰尘能放出对人体有害的射线。处於沾染区的人员,或在沾染区外接触了从沾染区撤出的受染人员和各种物

品,会受到射线的体外照射,使皮肤灼伤。若受沾染的物质进入体内,其体内的照射对人员的伤害要比体外照射严重得多,因此应尽量防止由於呼吸和饮食。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 对核武器的防护 第三节 对核事故的防护

教学目标:使学生懂得面对核袭击时,应该如何做好防预。了解核事故的危害,

掌握核事故发生时的保护措施。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面对核袭击时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自己。大家知道,面对核袭击最好的保护措施就是进入人防工程。但往往在空袭来临时,我们会在外面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办?

一、室外人员防护原则和方法

室外人员应从防护较严重的瞬时杀伤因素着眼,防护的原则是:减少暴露表面,争取重型屏障、重点保护头部、减少碎片杀伤。

正确的方法是:发现爆炸闪光,应忌看火球,迅速进入各种人防工程防护,并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来不及进入人防工程时,要迅速(2秒钟内)利用三五步内的地形就地卧倒。遇到较大的地形地物时横向卧倒;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背向爆心卧倒。(配图课文P23,图3-6) 卧倒的动作要领:双手交叉垫胸下,闭眼收腹闭嘴巴。两腿伸直且并拢,低头憋气用物遮。

核爆炸时,如果身边有江河、湖泊或池塘,应立即潜入水中防护;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利用浅色衣物遮盖身体,尤其是皮肤暴露部位。利用地形地物进行防护时应注意:必须利用地形地物背向爆心的一侧,尽量利用坚固、稳定的地形地物,避开易倒塌、易燃烧、易爆炸的物体,以免间接伤害。

二、室内人员防护原则和方法

防护的原则是:利用坚固的建筑部位 家具,减少暴露,设置屏障,保护重点部位,减少碎片杀伤。

正确的方法是:发现闪光后应立即利用墙角应利用墙角卧倒,最好在靠近墙角的桌下或床下卧倒。应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以免玻璃片使人员击伤或造成其他间接伤害。冲击波过后,应立即抖落身上的尘土,迅速进入人防工程进行防护。若没有人防工程,也可以进入冲击波袭击后未倒塌的建筑物内,关闭门窗,防止放射性灰尘进入室内。

听到警报后,一切人员必须在人防部门的指挥下,按照预定方案,迅速进行防护。室内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熄灭炉火,关闭煤气、门窗。携带个人防护用具和必要的生活用品,迅速而有秩序地进入人防工事。路上行人、车辆和公共场所的人员,应听从指挥,迅速到指定的地点隐蔽。

三、在放射性沾染区的人员防护方法

人员在沾染区行动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或面具、扎三口(领口、袖口、裤脚口)、穿雨衣或斗篷、戴手套、穿雨靴;不要随便接触沾染物品,不要坐卧和脱下防护器材;严禁在沾染区吃东西、吸烟和饮水。

行进时,应按照专业人员设置的标志,避开沾染程度较高的地域。应选择路面结实、街道较宽的背风墙侧行。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脚步要轻,尽量缩短在沾染区的时间;乘车时,除应做好个人防护外,要关闭车窗,盖严棚布,加大车距,车上人员不要随便下车,上下车要尽量不接触车轮和挡泥板。

四、在安全区转移人员的防护方法

转移至安全区的人员,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多种措施,消除身上的沾染。例如:人员应侧风站立,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将服装一件一件的脱下消除,消除后,有顺序地放大上风方向。对服装消除的方法通常有拍打法、扫除法、抖指法、洗涤法。

人员皮肤受沾染用毛巾或纱布擦拭。擦拭时应从上到下,顺着一个方向进行。擦一次,将毛巾翻叠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重新沾染。误食沾染食物和水时,可采取催吐、洗胃、多喝水、利尿法排出,有条件的,可按照医生要求服吸附剂、缓泻剂加快放射性物体排出。

五、放射性沾染的消除方法

人员离开沾染区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沾染。旅行,利用扫帚、树枝等自行或相互扫刷、拍打,清除服装上的放射射性灰尘。扫刷、拍打时,人要站在上风方向。然后脱去面具或口罩,漱口、擤鼻,并用水和擦洗身体的暴露部分。缺水时,可用毛巾、手绢等擦拭,擦一次,折叠一次。

在条件许可时,应用淋浴的方法冲洗,也可在未受沾染的江河中洗澡,进行全身消除。受染服装用清水、肥皂洗涤效果更好。洗后要进行沾染检查,低于允许方可离去。无仪器检查时,要注意对暴露和易存积尘垢的部分(如耳、鼻等)多洗几次。

第三节 对核事故的防护

一、核事故的危害

核事故包括一切由放射性元素非正常扩散引起的事故。它不仅指核电站的核

事故,而且指其他核反应产生的核事故,如核动力卫星的坠落,核潜艇的核泄漏,

医用放射源丢失等等。发生了上述意外情况,造成放射性物质外泄,致使人员受

到超过或相当于规定限值的照射,称为核泄漏事故(简称核事故)。

二、对核事故的防护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伤害的规律是:距离放射源越远,受照射时间越短,“屏

障”越多,伤害越少。

因此,需要采取的措施有:

1.人员紧急隐蔽,通过多种“屏障”保护自己。听到警报,户外人员应尽

快进入室内,不得外出。关闭门窗,关闭通风系统,熄灭火源。打开收音机、电

视机,注意事故动态。此防护措施主要适用于事故的早期阶段。

2.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远离放射源。撤离时,保持镇静,携带适量必

用品,按照有关部门要求,有组织、有秩序地在指定时间开始撤离到指定地点,

避免盲目行动,增加受伤害的可能。对从沾染区撤出的人员,在接到专业人员发

放放射性碘阻断药品预防时,应按时服药,不要不吃,也不要多吃。

3. 其它措施与防核武器袭击所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相同。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四章 化学武器、化学事故及其防护(一)

第一节 化学武器概述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武器种类,各种化学武器的特点以及化学武器对人类的伤害

作用

教学过程:

一、化学武器的概念

化学武器是指把一些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即毒剂(人称毒气),装填在各种

弹药、兵器中,施放在战场上,用来伤害人、畜和毁坏植物的事种武器。

二、化学武器的特点

(一)伤害途径多。

毒剂以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使人畜遭到伤害。吸入染毒空气,皮肤接触毒

剂的液滴和气雾,食入染毒的水和食物,都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二)作用时间长。

常规武器的杀伤作用只限于爆炸或弹丸飞行的瞬间。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短

则几分钟到几十分钟,长则几天、十几天。

(三)杀伤范围广。

化学炮弹比同口径普通炮弹的杀伤威力要大几倍到几十倍。毒剂蒸气能到处

扩散,无孔不入,渗入工事内部,杀伤隐蔽的有生力量。

(四)制约因素多

受气象、地形、地物的影响较大。不是全天候武器。

(五)以杀伤有生力量为主

建筑物、武器装备和物资材料等物质的性能虽因染毒和消毒作用而略有影

响,但妨碍不大。但是对人员的杀伤力巨大。

三、化学武器的种类

历史上曾先后出现的化学武器有几十种毒剂,但经过筛选和淘汰,目前仅剩

10 多种。

按毒剂的毒害作用,可分为神经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

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剂和植物杀伤剂;

按毒剂的基本杀伤类型,可分为致死性毒剂和非致死性毒剂;

按毒剂作用持续时间,可分为暂时性毒剂和持久性毒剂;

按毒剂作用快慢,又可分为速效性毒剂和缓效性毒剂;

按照要达到的目的可分为三种:杀伤性化学袭击、迟滞性化学袭击和扰乱

(疲惫)性化学袭击。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节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教学目标:了解及时确定化学武器袭击的时间、地点和毒剂的种类,对正确采取

防护措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如何判断敌使用化学武器

主要征候有:

(1)当发现飞机低飞,机翼下喷出烟雾物,飞机飞越的地面、植物上有液

滴或粉末;

(2)当爆炸声音小而低沉,并产生烟雾云团,爆炸时弹片大、弹坑浅小,

弹坑附近有液滴或粉末沾染;

(3)动植物和昆虫产生异常现象。禽畜有中毒症状,蜂蝶类飞行困难,植

物叶子卷缩,花朵颜色变化;

(4)人员有异常感觉。人体出现视力模糊、流泪、呼吸困难、胸闷、皮肤

有灼烧感觉时。

二、如何检查化学武器

发现和查明毒剂并测定气含量的技术。毒剂侦检的原理是通过毒剂分子的物

理、化学、生物化学和毒性等特征,识别毒剂和测定气含量。常用的方法有:

(1)物理方法

通过测定毒剂的沸点、熔点、比重、蒸气压、折光率,或测定毒剂分子结构

的色气、光气、质气、核磁共振波气等特性,可识别毒剂和测定气含量;

(2)化学方法

毒剂与化学试剂反应后,会生成不同的颜色、沉淀、荧光或发生电位变化,

根据这些原理可制成各种毒剂侦检器材,用于侦检毒剂;

(3)生化方法

利用毒剂与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的特殊作用来侦检毒剂。例如,由马血清、鸭

血清或电鳗酶制成的胆碱酯酶,具有催化乙酰胆碱等底物水解的能力,当神经性

毒剂存在时,能抑制胆碱酯酶催化底物的水解作用。通过观察底物水解变化,即

可测定神经性毒剂;

(4)生物方法

通过观察毒剂引气动物中毒症状或植物花、叶的颜色变化和枯萎状况,可粗

略判断毒剂的存在及其种类。毒剂侦检是军队组织实施化学防护的依据。气基本

要求是准确、灵敏、快速、简便。毒剂的侦检是随着化学武器的发展和分析技术

的进步而发展的。色气C质气联用等高技术的应用,能在现场侦检已知和未知

结构的毒剂。微型计算机和微传感气的应用,推动了毒剂侦检器材的小型化和自

动化,并能将侦检结果迅速传送给指挥机构。

三、如何防护化学武器

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的措施。防护措施有两种:

(1

)集体防护

就是组织人员迅速进入有三防设施的人防工事,以便有效地防护各种状态的

所有毒剂。

(2

)个人防护

即用防毒面具保护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用防毒衣保护人的身体。

四、如何消除化学武器的毒害

(1

)对人员消毒

当毒剂液滴落到人员身上时,应立即脱去染毒衣服,用棉花或干净土块吸去

皮肤上的毒剂液滴(吸擦时应防止扩大染毒面积),然后用棉球醮专门的消毒药

液擦拭消毒,或用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洁水冲洗。

(2

)对染毒服装的消毒

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方向,用热碱水煮沸1-2小时即可消毒。

(3

)对染毒食品的消毒

对有包装的罐头类食品,只需对表面消毒后,就可以食用。对没有包装的食

品,一般应销毁。

(4

)对染毒水消毒

染毒水的消毒方法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漂白粉和混凝剂,然后搅拌,待沉淀

后过滤。用明矾沉淀或长时间煮沸的方法,也可对染毒水消毒。无论用哪种方法

消毒,都必须经过检验后才能食用。

五、急救

急救是对判明中毒人员采取的紧急救护措施,尤其对沙林类、氢氰酸类等速

效性毒剂的中毒人员至关重要。

(一)急救的原则

1、先自救,后互救。

2、把中毒伤员移出毒区或给他戴上防毒面具,防止继续吸入毒剂。

3、急救必须及时,越早效果越好。

4、一定要在确定毒剂种类的基础上,使用急救药物。

当没有专门急救药品时,也可采用曼陀萝之类的中草药或针炙方法对含磷毒

剂中毒人员进行急救。

对误食染毒食品者,除急救外,应尽快喝些甘草水、豆浆、豆汤等。

(二)解磷针

解磷针内装有抗毒药,能对抗神经性毒剂及有机磷农药,供自救、互救时使

用。解磷针的形式很多,本书只介绍其中的一种。解磷针的结构及使用方法:首

先取下护针帽,以拇、食、中三指持针头底部,迅速将针头向下垂直插入中毒者

肌肉内(臀部外侧、大腿、上臂三角肌),深约2厘米,用力折断安瓿细颈的标

志部位,药液自动注入肌肉,待药液刚流尽时,快速拔出针头。紧急情况下,可

省去消毒,隔衣注射,以免延误时机。

(三)实验

1、神经性毒剂的中毒急救目的:

⑴观察动物神经性毒剂中毒症状。

⑵了解解磷针的急救效果。

2、氰类毒剂中毒急救

目的:观察家兔氰化物中毒症状和发展过程,学会氢氰酸中毒的急救方法。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对化学事故的防护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主要化学工业毒物的性质,中毒后的主要症状;懂得

应该如何防护和急救。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化学事故

化学事故是指有毒物质或化学危险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

由于人为或其他原因引起泄漏、污染或爆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和伤害的事故。

化学危险品种类繁多,有特殊的毒害作用,化学事故具有突发性强、扩散快、

范围广、时间长、后果复杂等特点,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化工厂附近为事故多发地带;而地铁站等高人群密度地区也有可能成为恐怖

分子发动袭击的场所。

常见危险化学品有:液化气、管道煤气、汽油、苯、氯乙烯、液氯、液氨、

甲醇、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黄磷、强碱、强酸、农药杀虫剂等等。

二、前兆/确认

在化工区或有警告标志的化工产品容器附近,应该注意发现前兆异常:

(一)有色气体或液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并伴有怪味。

(二)大批人员同时出现头痛(晕)、心悸、烦闷、呼吸困难、呕吐、视物

模糊、有刺激感、惊厥、抽筋、步履蹒跚等不适症状。

(三)动物异常(数量大、范围广):

许多蜂、蝇、蝴蝶等昆虫飞行不稳、抖翅、挣扎。

大量青蛙、麻雀、鸽子、家禽、家畜等出现眨眼、散瞳、缩瞳、流口水、站

立不稳、呼吸困难、抽筋现象。

很多鱼、虾、蚂蟥等水生物活动加快、乱蹦乱爬,尔后活动困难。

(四)植物异常:

许多种类植物的颜色发生变化。

三、防护措施

(一)几种常见化学品中毒的应急措施

(二)个人防护措施

1、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2、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

远离火种。

3、居室内不要存放危险化学品。

4、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5、乘船、乘车不携带危险化学品。

6、发现被遗弃的化学品,不要捡拾,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说清具体位置、

包装标志、大致数量以及是否有气味等情况。

7、不要在事发地周围逗留;不要在事发地吸烟。

8、遇到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应尽快离开事故现场,撤离到上风

口位置,不围观,并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其他机动车驾驶员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

挥,有序地通过事故现场。

9、居民小区施工过程中挖掘出有异味的土壤时,应立即拨打当地区(县)

政府值班电话说明情况,同时在其周围拉上警戒线或竖立警示标志。在异味土壤

清走之前,周围居民和单位不要开窗通风。

10、受到危险化学品伤害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不要拖延。

(三)公共防护措施

1、撤离毒区内人员紧急转移至无毒区域,疏散到上风方向。

2、如果来不及撤离或在无个人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应迅速转移到坚固而密

封性能好的建筑物内,以避免化学毒物的伤害。

3、在人群密集地撤离要保持秩序,不要挤踏。

(四)防毒器材及措施

进入毒区以前,必须正确佩带防毒面具及袖套、围裙、靴套等个人防护器材,

必要时应穿全身式防毒衣。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第五章:生物武器及其概述 第一节:生物武器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分类、使用方法、

进入人体途径及生物武器的特点。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

感。

教学过程:

师导入:今天再向大家介绍一种听不见枪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先介绍两

个战例:

例1:1763年,英国殖民者企图攻占加拿大,遭到当地印第安人的反抗,

当时两名印第安人的领袖曾收到英国人送来的“礼物”——被子和手帕。不久,很

多印第安人就陆续发病,患者高烧,皮肤大量出现皮疹,然后转为脓泡,一些人

因病相继死亡。英国人达到了不战而胜的目的。原来这些“礼物”是天花病人用过

的物品,致使印第安人感染了天花病,这就是一次听不见枪声的生物战。

例2:186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的卡发城堡要塞时,三年不克,便把

自己队伍中死于鼠疫的尸体,用投石器投入要塞,致使城堡内军民染上鼠疫而无

条件投降,后由逃出者将鼠疫带至意大利,造成在欧洲蔓延,持续流行了八年,

死亡2500万人。上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特意研制出在战争中使用的致病

性很强的微生物及毒素,使对方造成传染病流行,达到伤害人、畜,毁坏农作物

的目的。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第三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生物武器。

一、生物战剂

生物战剂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及毒素。 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为生物武器。

二、生物战剂分类

(一)按是否具有传染性分类

传染性战剂 例: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天花病毒等。 非传染性战剂 例:肉毒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

(二)按对人的危害程度分类

失能性战剂:病死率小于10%,如布氏杆菌等(患者失去战斗、工作能力) 致死性战剂:病死率高于10%,如鼠疫杆菌、黄热病毒等。

三、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讨论式)

有生命力,必须随营养物一起施放。生物战剂可装在多种兵器和器材中使用,

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喷洒生物战剂气溶胶

利用一定的喷雾(喷粉)装置,将生物战剂的液体(或粉末)喷出成细小液滴(或

颗粒),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生物战剂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染病。

武器有小型炸弹、气溶胶发生器、气溶胶布洒器等类型,可由飞机、导弹、火炮、

舰艇等发射。

(二)投掷带有生物战剂的媒介物

投放带生物战剂的昆虫、小动物、杂物等(朝鲜战争中美军用四格弹投放)。

(三)其它方法

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日用品、尸体、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

感染致病。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先回忆化学武器中毒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四、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

(二)误食染毒食品

(三)皮肤渗透

(播放有关录像资料)

引导学生讨论若使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出)

(一)呼吸道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通过呼吸道吸入,使人感染致病。

(二)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

案例:朝鲜战争中美军空投麻袋装带霍乱弧菌的蚌肉于山腰林中,被一上山砍柴

村农拾到带回村,与村民分食,致使霍乱病在村中流行,死亡多人。

(三)皮肤接触

生物战剂如炭疽杆菌等病菌等直接或间接(接触带菌物品)经皮肤、黏膜、伤口

进入人体。案例:美国发生的邮寄带炭疽杆菌粉末邮件,使收件人伤亡案。

(四)昆虫叮咬

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污染而致病。

五、生物武器的特点

生物战剂具有区别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引导学生

讨论分析得出)

(一)致病力强

少量生物战剂进入体内即可引起疾病,甚至死亡。若同时感染几种战剂,则

使诊断和救治疫苗的种类很多,效果不等,在使用时应掌握好时机,以获得最佳

效果。

(二)污染范围广

在有利的气象、地形条件下,少量生物战剂即可造成大面积污染,带生物战

剂昆虫、小动物的活动及染病的人及动物的远距离移动,可造成大范围的污染和

疾病流行。

(三)不易被及时发现

由于其无色无味及释放的隐蔽性,因此不易被人们及时发现。

(四)传播途径多

1、传播方式及媒介物多:可经空气、水、食物、污染物体及媒介昆虫等传

播。

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途径多

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及黏膜等进入人或动物体内。

(五)危害时间长

生物战剂存活时间即为其危害时间。从几个小时至几十天,甚至数十年,在

当地大量繁殖则成疫源地其危害时间更长。

(六)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生物战剂存活受生产、贮存、运输及使用条件、方式影响较大;其攻击效果

受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季节、降雨雪、日光及地貌等条件的影响很大。

第十六课

教学内容: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培养学生平时和战时正确的自我

防护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发现敌使用生物武器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及时发现可减少或

避免其危害。

(一)施放现象

飞机低空飞行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能及时发现,可减少或避

免其危害。

(二)地面状况

地面有特殊容器及弹壳、弹片;弹坑表浅,周围有粉末或水珠残迹;昆虫、

小动物出现的数量与季节、场所反常等。

(三)发病情况

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发生当地少见的疾病或出现

发病季节反常等现象。

二、防护措施(讨论式,重点内容)

(一)对气溶胶的防护

主要防护呼吸道吸入,可用各类防毒面具和口罩等。

(二)防止人体表面污染和昆虫叮咬

使用各种个人防护器材有效防护人体表面。

(三)免疫接种

疫苗的种类很多,效果不等,在使用时应掌握好时机,以获得最佳效果。

(四)消毒

对污染的房屋、物品,可用消毒药物或通风方法灭菌消毒。对服装可用煮

沸或药物浸泡方法灭菌。

(五)杀虫、灭鼠

打、捕、挖、灌、烧、熏、喷洒杀虫药等。 平时就应注意杀虫、灭鼠,战时可减少传播媒介。 以上方法对预防类似“非典”、禽流感等疾病有效。

播放“7.31”细菌部队录像资料

【介绍目前世界上生物武器研制的发展趋势】

1、以美、苏为首寻找研制新的和改造旧的生物战剂,造出传染性强,对热和消

毒剂抵抗力大,耐药性强,宿主范围广,疫苗和血清无效的病毒作新的生物战

剂,如埃波拉热病死亡率70%以上。

2、利用基因工程合成新的生物战剂,毒性更大,致病力更强,甚至制造出专门

针对某些民族或种族的致病病毒,成为“种族武器”。

3、研制快速生产方式,如美国用连续培养法自动调节生长条件,可使一克鼠疫

杆菌液经七小时繁殖到二吨。

4、研制新的有效布洒方法,增强生物战剂存活时间和感染致病能力。

【小结】

我们学习了生物武器概念及特点,了解了生物战剂的分类、使用方法、进入人

体的途径,熟悉了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这对于提高心理防护

能力,合理保护自己,救护他人,避免和减轻国民经济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保存战争潜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思考题】

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

2、对生物战剂袭击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哪些?

第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人防工程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人防工程,人防工程的防护作用、防护设施。 培

养学生战时和灾害威胁时正确的自我防护技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

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提高学习人防知识的自觉

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

随着高技术空袭兵器的飞速发展,国家面临的空中威胁日益严重,人民防空已

成为关系回家安危、战争胜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既紧迫又严峻的问题。

在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战争中,虽然空袭中美军使用了精确制导导弹、重镑

炸弹、钻地炸弹等高科技武器,但伊拉克的人防工程还是把人员的伤亡降到很低

的程度。另外,在中国唐山大地震中,有人防工程的地面建筑要比没有人防工程

的地面建筑损失轻得多。那么,什么是人防工程呢?其作用又是什么?

(一)人防工程及其防护作用:

请欣赏一段影片。 提问:这是什么电影? 回答:地道战。

1、什么是人防工程? 人防工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

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有效地掩蔽人员和

物资,保存战争潜力的重要设施;是坚持城市防空袭斗争的工程保障。人防工程

按构筑形式可分地道工程、坑道工程、堆积式工程和掘开式工程。地道工程是大

部分主体地面低于最低出入口的暗挖工程;掘开式工程是采用明挖法施工且大部

分结构处于原地表以下的工程。

人防工程按战时功能可分为指挥通信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

和其他配套工程。

2、人防工程的作用

(1)人防工程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各种杀伤因素和常规武器

的袭击都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首先,人防工程可以在遭受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袭击时大大减少人员伤亡。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在日本投下了2枚原子弹。有关专家进行认真分析后认为,如果采取完善的人防措施,本来是可以大大减少伤亡损失的。《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指出,日本广岛、长崎的居民当时如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人员伤亡可降为十分之一,即从17万人降为1。7万人。以广岛为例,广岛市人口密集,人防工程数量少,这是人员伤亡惨重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居民缺乏防护知识,当原子弹爆炸时,许多居民走出工厂、学校和家门,观看原子弹爆炸的景象;有人还在放射性沾染严重的地带行走,从而增加了伤亡。如果事先采取人防措施,将该市居民疏散,并构筑掩蔽留城居民的防护工程,加强对居民的防护常识教育,无疑是可以拯救许多无辜者的生命的。与之相对照,3天后,当另一枚原子弹落到长崎时,由于居民有了警惕,吸取了广岛的教训,加强了居民防空的各项措施,损失就比广岛小得多。据史料记载,在离原子弹爆心很近的一个地方,有百人躲在防空洞里,却没有一个人受伤。

在未来核战争中,人防仍然是防护核袭击的有效手段。前苏联的有关专家估算,一个没有采取核防护措施的城市,伤亡率可达90%,而采取措施后只有5-8%的伤亡率。因此,“在火箭核武器时代,没有强大的人防,任何国家在现代战争中都无法生存下来。”

另外,多次实验也表明,经“沙林”毒剂的多次袭击,人防工程内的实验动物仍可安然无恙。 其次,人防工程对高技术常规空袭兵器的袭击也具有显著的防护作用。 例如,海湾战争中,伊拉克抵抗以美国为首多回部队30多天的狂轰滥炸,就是靠坚固的人防工程。伊拉克长期以来坚持“深挖洞”,在对付多国部队的空袭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伊拉克构筑了大量的地下工程,遍布全国各地,不少在北部山区。据报道:伊拉克共有40多个基地设有地下混凝土机库。有一个基地的面积相当于英国的一个小镇。这些基地中大约有300个掩体,每个掩体可掩蔽1架或多架飞机。空中侦察很难发现这些基地。地下混凝土机库深达40多米,即使多国部队发现目标进行轰炸,也很难加以摧毁。伊拉克将大批飞机转移到全国40个基地的地下混凝土机库中,在多国部队大规模的空袭中,有效地保存了空战实力。与此同时,伊拉克还修建了大量的地下指挥所、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和人员掩蔽工程。当多国部队对巴格达猛烈轰炸之际,萨达姆及其助手正呆在总统府地下18米深处的地下室内,指挥反空袭斗争。据德国的一家报纸透露,

这个地下室是由一家德国公司采用最新技术建造的防核工事,耗资1亿多美元,地下室面积1800平方米,抗热能力达摄氏300度,即使核爆炸也只有很轻微的震动。地下室内有游泳池,水都是经过特别处理的,所储存的食品和药物可维持25人在里面呆上一年以上。萨达姆的几十万军队和大部分坦克,也都藏在地下堡垒中。而大量的老百姓,在多国部队空袭时,则躲进了就近的地下室和防空洞。

所以,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国家,如果想以劣胜优,以弱胜强,更应该重视人防的重要性。在国土防空建设中,既要铸造御敌的利剑,大力发展先进的防空兵器,采取积极打击的方法,与敌空袭兵器作斗争,又要锻造防护的盾牌,大力加强人防工程,保存战争潜力和有生力量。

世界上很多国家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德国曾拟制了一个20年发展人防掩蔽部的计划;法国规定:凡5万以上人口的城市,4层以上的楼房,必须修建防空地下室;瑞士、瑞典修建的工事可容纳总人口的85‟以上,而以色列修建的工事则能够容纳全国人口的100%。

(2)人防工程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据对地震后的调查,凡有地下室的楼房,地震破坏就小。唐山地震后,在地面建筑一片废墟的情况下,防空地下室基本完整无损,震后有很多人在地下室内生活和避震,保护了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人防工程在平时可发挥良好的综合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地皮紧张,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不足,生态失去平衡等问题日益严重。要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建设必须开辟新的空间,向立体化发展。不少国家的城市兴起“地下热”,结合人防工程的要求;大量修建了地下铁路、地下停车场、地下工厂和仓库、地下街道和商店、地下医疗设施和娱乐中心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地下建筑体系,成为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节省土地资源,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矛盾,扩大绿地面积,保护地面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平衡。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地下建设也已具备了一定规模。它们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为回家创造财富,有力的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的部分人防工程(播放录像)。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肯定会受到启发,那么说说我们天津有什么人防工程? (学生会回答:地铁一号线、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天津的部分人防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规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也就是现在新建的楼房都必须修建防空用的地下室。综上所述,人防工程的作用是战时防空袭,平时防灾害,还可用作商场、仓库等,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十八课

教学内容:制式防护器材的使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常见的部分制式器材:

a.构造 b.防护的简单原理 c.性能 d.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样品、录像演示等教学手段以加强个人防护器材的感性认识。

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核、化、生武器的性能及其防护。在战时或在平时各种突发性事故中,做好个人防护是整个防护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个人防护必须借助于防护器材才能实现。

这就导入出我们今天的新课题——个人防护器材的定义

一、个人防护器材:

个人防护器材——使指个人用于免受化学毒剂、核武器、放射性灰尘和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各种器材的总称。通常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手套、防毒靴套、个人防护盒等。

A、呼吸道防护器材 B、制式防护器材

C、皮肤防护器材 D、呼吸道防护器材: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呼吸道防护器材主要是过滤式防毒面具 过滤式防毒面具构造:

主要由面罩、过滤罐和面具袋组成,而核心部件是滤毒罐,在防护功能中

起重要作用。 滤烟层 滤除毒烟、毒雾、生物战剂等 滤毒罐 装填层 吸附空气中的毒剂蒸气

我们看一看过滤式防毒面具的主要性能表:

型号: 65型 69型 64型

重量(公斤) 0.61 0.8 1.4

总视野 72% 80% 53% 50米通话能力 90% 90% 95%

防沙林 10小时 6小时 24小时 防维埃克斯 30分钟 30分钟 2小时


相关内容

  • 民防知识教育工作总结
  • 民防知识教育工作总结 作佚摘未发2010/11/17 7:46:16 人61背景色 字号 大 中 小 者 名 自 知 表 气 2 近些年来,江桥小学组织开展的民防知识教育与训练工作,通过对师生的民防训练的各类实践活动,使师生掌握和熟练运用民防技能,帮助学生增长民防知识.教给学生正确应对各种灾害发生时 ...

  • 社区民防建设工作总结
  • 区××街道办事处地处××区中部,南山脚下,明泽湖畔,面积 3.18 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5073户,48102人。下设6个社区居委会,驻有企事业单位1285个。近几年来,在市区两级民防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高度重视社区民防工作,始终坚持以社区居民最广泛的参与为根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 街道社区民防建设工作总结
  • 区××街道办事处地处××区中部,南山脚下,明泽湖畔,面积 3.18 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5073户,48102人。下设6个社区居委会,驻有企事业单位1285个。近几年来,在市区两级民防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高度重视社区民防工作,始终坚持以社区居民最广泛的参与为根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 学校民防工作总结
  • 学校民防工作总结 本年根据学校民防工作计划,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中学生民防教育读本>.<奉贤区中学生防灾自护学习手册>和<小学生民防教育读本>,在区民防办的指导下,按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民防教学教育工作.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清楚地认识到加强民防建设对巩固国 ...

  • 关于人防向民防转变的几点思考
  • 工 作研 究 < 防苑 >2 0 0 民 8 羊增 列 关 于 人 防 向 民 防转 变 的几 点 思 考 陈 乐 王 新明 防化指挥工 程学院 战争灾害是人 为灾害中的一种 在对城市的危害和所采取 的抗御措施等许多方面与其他灾害都是一致 的 在长期和平的 环境下 将大量财力和物力投人到 ...

  • 区档案局2013年个人述职述廉报告
  • 根据组织安排,1-6月份在人防办工作,分管宣传教育.民防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办公室工作:协助主任抓好各项工作.7月份调到档案局工作.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目标任务踏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发挥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 ...

  • 上海市民防条例
  • 上海市民防条例 -------------------------------------------------------------------------------- (1999年6月1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03年6月26日 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 ...

  • 上半年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总结3篇
  • 第一篇 上半年,我局在市综治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平安单位"为主线,结合民防工作实际,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纳入整体工作进行安排,严格制定各项措施,层层落实责任制,把综治.平安建设工作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和责任科室, ...

  • 二年级专题教育教案精选
  • 专题教育教案精选(二年级) 保护动物(一) 活动目标: 听<麻雀--龙眼树的卫士>,初步了解动物和环境.和人类的关系,了解动物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故事<麻雀--龙眼树的卫士>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你们认识麻雀吗?在你们的眼里,麻雀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2.今天,我们 ...

  • 某市"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总结
  • 某市"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总结 根据省和XX市有关做好"防灾减灾日"活动的精神和要求,海宁市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