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老三篇读书笔记

重读老三篇读书笔记

这是我第三次读《老三篇》,可在某种意义上,我这也算是第一次读《老三篇》。前两次都是自己独自学习,当时只觉得毛主席写的这3篇经典文章很好懂,要表达的意思明白、不隐晦。这次,在马校长的引领下重读了《老三篇》,课后非常的震撼。之前对《老三篇》的理解停留在白话文好懂这层次上,那只是因为我还没真正读懂这三篇。同样是《老三篇》,这次真的是觉得:简单的话,却蕴含大道理,它值得我用一生来挖掘并践行它的深度内涵。 第一篇是《为人服务》。这篇文章,如果就白话文的字面意思而言,它是毛主席在警备员张思德葬礼上的一篇讲话,肯定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他的死重于泰山。这是我在这次学习《老三篇》之前的理解,而这次,我有了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在同学讨论发言时,有一个同学把“为人民服务”定位于“信仰”,马校长说不对。在他再度思索定位时,我也想了很久,总感觉朦胧中知道它大致该是一个很崇高的原则,是一个我们毕生最大的追求,可要真正把它定位,自己却也真是有点迷茫。最后,马校长说,“为人民服务”是一个立场问题,这时才恍然大悟。我觉得,能思考那么长,证明我们对这句话是有一定理解的,但朦胧中带点迷茫,那说明我们还没“吃透”它,还需要别人的引领、积累理论知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价值就在于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的我们,不仅得知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得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去践行“为人民服务”。身边的同学是人民,地铁上的老弱病残是人民,街道上摔倒的老人更是人民。

第二篇是《愚公移山》。高中时,学过文言文《愚公移山》,可能也是因为这的关系,每次读毛主席的《愚公移山》时,总还是把深度停留在文言文那个层次上。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总结报告,在毛主席看来,大会得出了有希望、生命力强的种子,但如何把这些种子撒到全国各地结出丰硕的果实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借愚公移山这个典故,毛主席希望参会代表们能像愚公那样去坚持,只要我们团结全国人民,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地去坚持,那我们也一定可以收获“移山”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我在这次学习中还注意到了另一个闪光词“先锋队”。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当时可能什么都不多,但最多的却是人民。如何把最为广大的人民发动起来,让他们万众一心地拥有像愚公那样的决心而不是智叟那样的短见,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应该像金字塔那样,最顶层的共产党与最底层的人民间需要发展一批觉悟高、有决心、不怕牺牲的先锋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屹立不倒的坚固金字塔,让大会的种子在全国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是《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以前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对白求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技术我们都是非常的尊敬跟仰慕。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毛主席肯定了白求恩作为国际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精神,也肯定了他作为一名“医生”的高超医术。当下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我们,从党员身份来说我们有着“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从专业技能来说为中国未来的科学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的梦想。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面对实验的挫折,面对生活的困惑,还是会迷茫,会害怕,总觉得自己的能力比之社会大潮中的力量是那么的渺小。现在,对于徘徊在我身上很久的这种胆怯跟不自信,我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了自己全部的能力,那对于社会而言你就是最闪光的能力。

第三次读《老三篇》,我觉得前两次的所得全是皮毛,上面洋洋洒洒写了将近1000字的收获会是我关于《老三篇》的最终感悟跟收获吗?我想不会,因为人一直在社会中成长,一直在思考。《老三篇》,是在教我们怎么去看待社会、怎么去看待世界。下次再读《老三篇》,那时估计会再次感慨前三次的所得又全是皮毛,而我,期待着下次读《老三篇》的收获。

重读老三篇读书笔记

这是我第三次读《老三篇》,可在某种意义上,我这也算是第一次读《老三篇》。前两次都是自己独自学习,当时只觉得毛主席写的这3篇经典文章很好懂,要表达的意思明白、不隐晦。这次,在马校长的引领下重读了《老三篇》,课后非常的震撼。之前对《老三篇》的理解停留在白话文好懂这层次上,那只是因为我还没真正读懂这三篇。同样是《老三篇》,这次真的是觉得:简单的话,却蕴含大道理,它值得我用一生来挖掘并践行它的深度内涵。 第一篇是《为人服务》。这篇文章,如果就白话文的字面意思而言,它是毛主席在警备员张思德葬礼上的一篇讲话,肯定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他的死重于泰山。这是我在这次学习《老三篇》之前的理解,而这次,我有了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在同学讨论发言时,有一个同学把“为人民服务”定位于“信仰”,马校长说不对。在他再度思索定位时,我也想了很久,总感觉朦胧中知道它大致该是一个很崇高的原则,是一个我们毕生最大的追求,可要真正把它定位,自己却也真是有点迷茫。最后,马校长说,“为人民服务”是一个立场问题,这时才恍然大悟。我觉得,能思考那么长,证明我们对这句话是有一定理解的,但朦胧中带点迷茫,那说明我们还没“吃透”它,还需要别人的引领、积累理论知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立场、价值就在于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的我们,不仅得知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还得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去践行“为人民服务”。身边的同学是人民,地铁上的老弱病残是人民,街道上摔倒的老人更是人民。

第二篇是《愚公移山》。高中时,学过文言文《愚公移山》,可能也是因为这的关系,每次读毛主席的《愚公移山》时,总还是把深度停留在文言文那个层次上。这篇文章是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总结报告,在毛主席看来,大会得出了有希望、生命力强的种子,但如何把这些种子撒到全国各地结出丰硕的果实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借愚公移山这个典故,毛主席希望参会代表们能像愚公那样去坚持,只要我们团结全国人民,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地去坚持,那我们也一定可以收获“移山”成功的喜悦。除此之外,我在这次学习中还注意到了另一个闪光词“先锋队”。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当时可能什么都不多,但最多的却是人民。如何把最为广大的人民发动起来,让他们万众一心地拥有像愚公那样的决心而不是智叟那样的短见,这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应该像金字塔那样,最顶层的共产党与最底层的人民间需要发展一批觉悟高、有决心、不怕牺牲的先锋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屹立不倒的坚固金字塔,让大会的种子在全国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是《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以前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对白求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技术我们都是非常的尊敬跟仰慕。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毛主席肯定了白求恩作为国际共产党员的共产主义精神,也肯定了他作为一名“医生”的高超医术。当下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我们,从党员身份来说我们有着“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从专业技能来说为中国未来的科学技术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我们的梦想。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面对实验的挫折,面对生活的困惑,还是会迷茫,会害怕,总觉得自己的能力比之社会大潮中的力量是那么的渺小。现在,对于徘徊在我身上很久的这种胆怯跟不自信,我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尽了自己全部的能力,那对于社会而言你就是最闪光的能力。

第三次读《老三篇》,我觉得前两次的所得全是皮毛,上面洋洋洒洒写了将近1000字的收获会是我关于《老三篇》的最终感悟跟收获吗?我想不会,因为人一直在社会中成长,一直在思考。《老三篇》,是在教我们怎么去看待社会、怎么去看待世界。下次再读《老三篇》,那时估计会再次感慨前三次的所得又全是皮毛,而我,期待着下次读《老三篇》的收获。


相关内容

  • 山楂树之恋读书笔记
  • 一直没有看电视看电影的习惯,特别是在网上,我这电脑都用上给我写日志了吧(工作除外),记得我初中那时候的<还珠格格>红遍天,同学们为了看这个"小燕子",考试都不及格,我也当然没有过,哈哈----我不看电视,但我每天趁老实上课的时候我就钻进抽屉看"琼瑶" ...

  • 工匠精神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 文│杏仁爱读书 用一种工匠精神对待阅读这件事. 有人说,阅读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无论如何,阅读的确可以让我们迅速成长起来,所以在对待阅读这件事情上,不管多认真都不过分. 什么是工匠精神? 我的理解是,把复杂的事情流程化.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到底做到极致,这就是工匠精神. 用一种工匠精神对待阅 ...

  • 做一个群众信任和满意的共产党员--重读[为人民服务]有感先进
  • 在举国上下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又重读了毛同志1944年写的<为人民服务>一文,顿感肃然起敬.感慨万千.当年是这篇被称为"老三篇"的不朽文章,让我知道了张思德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有益于人民的人".少年时认真背诵"老三篇 ...

  • 张五常:读书的方法
  • 张五常:读书的方法 新年时节,送些甚么给学生呢?就送他们一些读书的方法吧. 首先声明,我要谈的是为知识而读书的方法,不是为考试而读书的方法.后者,香港的学生都是专家--猜题目.背课文之能,世间少有.但为知识而读书可以帮 助考试,为考试而读书却未必可助知识的增长.知识是读书的目的(An End):考试 ...

  • 阅读:乱花渐欲迷人眼
  • 阅读,一直为古今中外的人们所推崇.犹太民族的小孩儿刚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蜜的.<高尔基论青年>中也曾谈到: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时间: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 ...

  • 读老三篇的心得体会
  •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并列为"老三篇",不仅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在70年代有的人还能倒背如流.毛泽东在"老三篇"中提倡了三种精神,一种是以八路军战士张思德为代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无私 ...

  • 学习老三篇心得体会
  • 为象征的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这三种精神,在当年的延安和新中国建设初期,都曾经成为举国上下的行动指南,发挥过无比巨大的作用。“为人民服务”又因其成为一种时尚风气而广为传播,至今在一些公共场所的老墙上,仍可看到这五个大字。 在开展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今天,重温老三篇,首先给我的强烈感觉就是“三个 ...

  • 读书的方法之经验交流
  • 读书的方法之经验交流 新年时节,送些甚么给学生呢?就送他们一些读书的方法吧.  首先声明,我要谈的是为知识而读书的方法,不是为考试而读书的方法.后者,香港的学生都 是专家--猜题目.背课文之能,世间少有.但为知识而读书可以帮助考试,为考试而读书却未必可助 知识的增长.知识是读书的目的 ...

  •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 这是一部经典的传世之作,它刻画了祁家共同生活的祖孙四代的故事,以及周围邻居的个人经历. 在他们之中,有一脑子的中庸之道的祁老太爷,有一个总以"和气生财"为宗旨的祁天佑,有想革命而不能革命的祁瑞宣,有奋勇抗战的祁瑞全,还有巴结日本人的冠晓荷等人.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