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将士的长征│星火燎原(八):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迎来了辉煌的一刻。毛泽东主席亲手将共和国元帅军衔,授予曾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在共和国的首次授衔中,19位荆州人分别被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军衔,他们是:

贺炳炎、王尚荣、黄新廷、成钧、顿星云、杨秀山、谭友林、傅传作、李文清、夏耀堂、樊哲祥、廖述云、胥治中、周长庚、薛少卿、王全国、魏国运、周九银、贺彪。

这群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英雄,终于走到了共和国的灿烂星空下。如此隆重的授衔,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每个人所被授予的头衔,都是他们戎马一生的最高荣耀。在这庄重的时刻,普通军装换成了威武有型的礼服。

开国将军们第一次打上领带、穿上礼服的帅气形象,就这样定格成历史永恒的记忆。

一身戎装的父亲,也成为孩子眼里最伟岸的英雄。父亲们授衔的消息传来,学校也沸腾了。子女们对将军父亲羡慕不已,可是父辈们却低调淡然。在他们这群人看来,那些在战场上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授衔的时刻,将军们心中一定百感交集。遥想当年,出身于贫苦农家的少年们,毅然在家乡投身革命。

一穷二白的出身,给了他们义无反顾的勇猛。

从坚守洪湖革命根据地,到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再走向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这批人渐渐成为红二军团的指挥员和战斗骨干。

在后来的抗日战场上,荆州籍将士们分别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与日军殊死拼杀整整八年。

他们转战一生,先为反抗压迫而战,继为反抗侵略而战,再为反抗独裁而战,直至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国欢腾。新中国诞生之时,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解放。

顿星云、杨秀山所在的第一野战军第二军,正奋力叩开进军新疆的大门。顿星云中将的女儿顿云润,还清晰记得那一天的情景。

茫茫大戈壁,沙尘暴吞噬了战士和汽车,顿星云和杨秀山都带着全家,走在先头部队中。

就是这样英勇和无畏,就是这样藐视死亡和苦难,这支先头部队横穿新疆,把红旗插上帕米尔高原。

与此同时,谭友林去了东北;成钧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斗;贺炳炎、黄新廷、王尚荣这一批战将,则坚守在由红二军团沿革而来的第一野战军第一军,解放了青海。这支部队后来又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贺炳炎为第一任军长。

“功名只从马上取”,这群人是经历战争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战伤最多的将军。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同一个地方走来,曾经分散在不同战场:谭友林在第四野战军,成钧在第三野战军,虽然天各一方,可割不断的浓浓乡情和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把他们永远连在一起。

军旅学者 隋敏:“可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到后来的第一军一个军长俩师长都是你们家乡人,就是在第一纵队时期叫三五八旅,旅长黄新廷,独立第一旅旅长王尚荣,就是第一纵队的两个主力旅,后来改为第一军,后来他们一个一师师长,一个二师师长,贺炳炎当军长,这支部队快成了你们荆州子弟兵了。说他们这些故事啊,今天看还有很多浓郁的乡情在里面。”

是战友,也是老乡,乡情,是这一代人最深沉的情结。

亲人和故乡,是铮铮铁骨的将军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周晋进至今记得有一年,父亲的妹妹从石首送来一床棉被,平日寡言的父亲突然无比感触。经历过生死的将军,同样阔别老家多时,故乡在惦记,他们也在思念。

当将军们进入暮年,对故土的眷念更为强烈,他们开始安排身后事,嘱咐子女一定要将自己送归故里,入土为安。

石首籍开国中将顿星云之女 顿云润:“当时就说笔架山可以看见长江,可以看见石首的全貌,在山上就想起洪湖赤卫队了,要把我葬在路边,葬在河边,看着祖国的面貌,看着大好河山,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洪湖籍开国中将黄新廷之子 黄毅民:“是我们子女的心愿,也是我父亲的心愿,他想回到洪湖,因为对家乡的思念。”

江陵籍开国少将谭友林长子 谭晓彬:“他就说革命一辈子,跟着这些老战友们。像杨秀山伯伯、黄新廷伯伯、李文清,好多都在那。”

洪湖籍开国中将杨秀山之子 杨晓哲:“我父亲写过一个遗嘱,就是骨灰要撒到洪湖。那个遗嘱写的非常感人,埋在一棵树下,让树更好地生长,让后人可以乘凉,让我能够继续为人民服务,这是我最大心愿。”

“悦先(杨秀山夫人)和孩子们,人到七十古来稀,我已八十了,现在身体尚好,但不知哪天突然而去。如果倒下了,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或变相送别,家里不设灵堂。骨灰不要保留,分别洒到湘鄂西洪湖和娄烦米峪镇战斗烈士陵园树下。掩埋一下,当作肥料,使那些树长得更高大,让后人好乘凉,让我仍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愉快。”这是杨秀山中将留下的遗嘱。

洪湖籍开国中将杨秀山之子 杨晓哲:“他身上有二十一块弹片。他去世以后火化,我们还把弹片找出来了,已经碎成渣了,火化以后找了一个小水晶盒给放起来了,这是他身上的弹片。”

一身转战三千里,百战归来认此身。

而今,在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石首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一起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老战友们,又在故乡重聚了,一如当年他们从这里出发,并肩走上革命道路一样。

这片土地是他们当年艰难转战的见证者,又是他们魂归故里的守望者。

那一代人舍生忘死的英雄品格,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已深深镌刻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中;那一代人出生入死的命运轨迹,苦难辉煌的人生历程,已深深植根在故乡的红色土地上。

将士已去,功名不朽。他们戎马一生的声名与功绩,响彻荆楚大地;他们大义凛然的精神与气概,长存家国故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从红军长征到新长征,一代又一代荆州儿女正在接力,追寻先辈的来路,不忘初心,走好自己的长征,继续前进!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迎来了辉煌的一刻。毛泽东主席亲手将共和国元帅军衔,授予曾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在共和国的首次授衔中,19位荆州人分别被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军衔,他们是:

贺炳炎、王尚荣、黄新廷、成钧、顿星云、杨秀山、谭友林、傅传作、李文清、夏耀堂、樊哲祥、廖述云、胥治中、周长庚、薛少卿、王全国、魏国运、周九银、贺彪。

这群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的英雄,终于走到了共和国的灿烂星空下。如此隆重的授衔,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每个人所被授予的头衔,都是他们戎马一生的最高荣耀。在这庄重的时刻,普通军装换成了威武有型的礼服。

开国将军们第一次打上领带、穿上礼服的帅气形象,就这样定格成历史永恒的记忆。

一身戎装的父亲,也成为孩子眼里最伟岸的英雄。父亲们授衔的消息传来,学校也沸腾了。子女们对将军父亲羡慕不已,可是父辈们却低调淡然。在他们这群人看来,那些在战场上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授衔的时刻,将军们心中一定百感交集。遥想当年,出身于贫苦农家的少年们,毅然在家乡投身革命。

一穷二白的出身,给了他们义无反顾的勇猛。

从坚守洪湖革命根据地,到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再走向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这批人渐渐成为红二军团的指挥员和战斗骨干。

在后来的抗日战场上,荆州籍将士们分别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与日军殊死拼杀整整八年。

他们转战一生,先为反抗压迫而战,继为反抗侵略而战,再为反抗独裁而战,直至推翻旧政权,建立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国欢腾。新中国诞生之时,还有很多地区没有解放。

顿星云、杨秀山所在的第一野战军第二军,正奋力叩开进军新疆的大门。顿星云中将的女儿顿云润,还清晰记得那一天的情景。

茫茫大戈壁,沙尘暴吞噬了战士和汽车,顿星云和杨秀山都带着全家,走在先头部队中。

就是这样英勇和无畏,就是这样藐视死亡和苦难,这支先头部队横穿新疆,把红旗插上帕米尔高原。

与此同时,谭友林去了东北;成钧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斗;贺炳炎、黄新廷、王尚荣这一批战将,则坚守在由红二军团沿革而来的第一野战军第一军,解放了青海。这支部队后来又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贺炳炎为第一任军长。

“功名只从马上取”,这群人是经历战争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战伤最多的将军。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同一个地方走来,曾经分散在不同战场:谭友林在第四野战军,成钧在第三野战军,虽然天各一方,可割不断的浓浓乡情和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把他们永远连在一起。

军旅学者 隋敏:“可以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纵队到后来的第一军一个军长俩师长都是你们家乡人,就是在第一纵队时期叫三五八旅,旅长黄新廷,独立第一旅旅长王尚荣,就是第一纵队的两个主力旅,后来改为第一军,后来他们一个一师师长,一个二师师长,贺炳炎当军长,这支部队快成了你们荆州子弟兵了。说他们这些故事啊,今天看还有很多浓郁的乡情在里面。”

是战友,也是老乡,乡情,是这一代人最深沉的情结。

亲人和故乡,是铮铮铁骨的将军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周晋进至今记得有一年,父亲的妹妹从石首送来一床棉被,平日寡言的父亲突然无比感触。经历过生死的将军,同样阔别老家多时,故乡在惦记,他们也在思念。

当将军们进入暮年,对故土的眷念更为强烈,他们开始安排身后事,嘱咐子女一定要将自己送归故里,入土为安。

石首籍开国中将顿星云之女 顿云润:“当时就说笔架山可以看见长江,可以看见石首的全貌,在山上就想起洪湖赤卫队了,要把我葬在路边,葬在河边,看着祖国的面貌,看着大好河山,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洪湖籍开国中将黄新廷之子 黄毅民:“是我们子女的心愿,也是我父亲的心愿,他想回到洪湖,因为对家乡的思念。”

江陵籍开国少将谭友林长子 谭晓彬:“他就说革命一辈子,跟着这些老战友们。像杨秀山伯伯、黄新廷伯伯、李文清,好多都在那。”

洪湖籍开国中将杨秀山之子 杨晓哲:“我父亲写过一个遗嘱,就是骨灰要撒到洪湖。那个遗嘱写的非常感人,埋在一棵树下,让树更好地生长,让后人可以乘凉,让我能够继续为人民服务,这是我最大心愿。”

“悦先(杨秀山夫人)和孩子们,人到七十古来稀,我已八十了,现在身体尚好,但不知哪天突然而去。如果倒下了,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或变相送别,家里不设灵堂。骨灰不要保留,分别洒到湘鄂西洪湖和娄烦米峪镇战斗烈士陵园树下。掩埋一下,当作肥料,使那些树长得更高大,让后人好乘凉,让我仍为人民服务,是我最大愉快。”这是杨秀山中将留下的遗嘱。

洪湖籍开国中将杨秀山之子 杨晓哲:“他身上有二十一块弹片。他去世以后火化,我们还把弹片找出来了,已经碎成渣了,火化以后找了一个小水晶盒给放起来了,这是他身上的弹片。”

一身转战三千里,百战归来认此身。

而今,在洪湖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石首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一起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老战友们,又在故乡重聚了,一如当年他们从这里出发,并肩走上革命道路一样。

这片土地是他们当年艰难转战的见证者,又是他们魂归故里的守望者。

那一代人舍生忘死的英雄品格,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已深深镌刻在新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中;那一代人出生入死的命运轨迹,苦难辉煌的人生历程,已深深植根在故乡的红色土地上。

将士已去,功名不朽。他们戎马一生的声名与功绩,响彻荆楚大地;他们大义凛然的精神与气概,长存家国故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从红军长征到新长征,一代又一代荆州儿女正在接力,追寻先辈的来路,不忘初心,走好自己的长征,继续前进!


相关内容

  • 党和红军为什么能赢得长征的胜利
  • 第一,党和红军为什么在危急关头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大规模"围剿".党内"左"倾错误导致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 ...

  • 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 提起"长征"两字,便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个老班长把最后一块皮鞋让给了虚弱的小战士,自己却装作吃的很饱的样子,最后饿死在草地上--在长征的路上,有多少这样的红军战士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同志,把死留给了自己,不管是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是饥寒险境,革命先辈们表现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团结 ...

  • 红色基因代代传--王菲
  • 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发光--四川阆中 长征旧址实地考察 阆中红军烈士纪念园位于阆中市江南镇黄花山,东靠古刹大佛寺,南接七里开发新区,西抵著名风景区锦屏山公园,北临阆中古城,嘉陵江水环抱,园区绿树成荫,纪念设施完善,总占地108.42亩.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长征精神和中国女排精神
  • 长征精神和中国女排精神 习近平考察宁夏首站到固原,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新华社图片 7月18日,习近平到宁夏考察,首站直奔红军长征会师地将台堡,向纪念碑敬献花篮.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前往长征沿线革命老区,或纪念先烈或为慰问群众,他有哪些"长征情结"呢?看看"嗷夜 ...

  • 理解长征精神必须坚持科学的历史观
  •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远征,深刻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和精神内涵,并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这为我们深刻认识伟大长征.走好当下的长征路提供了指引. 一.将对人类生存意志的惊叹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 长征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与敌人 ...

  • 不忘初心再长征:悲壮的困牛山战斗
  • 央广网9月22日消息 (记者高振东 陈屹 张志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忘初心再长征"采访组日前来到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战斗遗址.82年前,这里发生了一个100多名红军将士宁死不作俘虏集体跳崖的悲壮故事. 1934年8月7日,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从湘赣 ...

  • 从"古田再出发"到"长征再出发"
  • 原创 2016-12-16 韩金强 左红波 国防参考 国防参考 微信号 jfjbgfck 功能介绍 解析国家安全战略 追踪最新国际热点 ??? 摘  要 从古田会议到万里长征.从古田全军政工会到新长征再出发,历史的轨迹惊人相似,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忘初心的继续前行. 本文首发于国防参考 微信号 ...

  • 纪念 l 清华学子80年后重走长征路:我们需要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今天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在2016年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重走长征路"实践支队寻迹长征,传承精神:不忘初心 ...

  • 一场来自沈阳军区善后办的历史音舞情景剧
  •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习近平 红色艺术之花  时代精品大课 --沈阳军区善后办历史音舞情景剧<黑土地不会忘记>演出侧记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全党全国全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