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真实高效课堂
碣石山镇小学 郭庆山
从教二十多年,一直把打造真实快乐的课堂作为自己的追求,窃以为,真实快乐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试想,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老师的帮助下,兴致盎然地自主学习、探究,学过的知识怎么会容易忘记呢。可问题是真实快乐的课堂说说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发现有许多的瓶颈无法突破,至今也没有找到一套条行之有效的的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有幸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学管理研修会议,聆听了四位专家的关于高效课堂的精彩讲座,如醍醐灌顶,收益颇丰,又坚定了我们继续创新课堂教学的决心,我们将把打造“快乐、真实”的课堂作为今后努力的目标。
一、继续推行“3253”教学模式。不论宜兴实验学校的王俊校长,洋思中学的刘金玉校长,东庐中学的史正红主任,还是何义田校长,在谈到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时,都有一个共性的思路,那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我们学校推行的“以学定教,主体参与,当堂达标3253”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以上教学理念形成的一套预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是从学生学习基础和实际需求出发,以学情为导向,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边协作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互动探究、导学精练、当堂检测。“以学定教,主体参与,当堂达标3253”教学模式特别强调的是以学情决定教法,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主体的参与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预学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达成能够达成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建立,畏难情绪没有了,从而在快乐中学习。
“3253”教学模式根据年级、学科的不同特点,又作了具体的细化,推行一年来,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肯定和认可,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例如,如何保证低年学生的自学效果、如何检测,如何解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如何做到学生分数和素质的同步高效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潜心研究,逐步克服。
二、改革备课模式。正如史正洪主任所说,讲学稿的本质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为主体,以教促学”,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就做了一个很好地诠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自己不动,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职责是引导、是促进、是唤醒激励,因此预学案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首思权、首试权、
首创权”,教材的使用要灵活,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所选择的教材“新鲜出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易操作、易观察、易评价,练习题的设计要具体、真实、易于学生在自学中解决,这样,才能真正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自2011年开始,我校推行集体电子备课,建立电子备课资源库,采取“指名主备——集体研讨——个人完善”的备课流程,解放了教师,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效课堂的研究中去。本学期,中心小学将加强对集体电子备课的监管力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电子备课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初步形成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职责明确、分工到人。每一学科指定一名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对上传的电子教案进行审核,不合格的一律重新设计,同时把教师参与电子备课资源建设的情况列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中,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用。
三、优化评价标准,健全激励制度。刘校长讲“习惯成自然,自然成素质、素质成文化“由此可见,习惯是形成素质的必要条件,素质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改革课程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本学期开始,为深化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发展为根本目的,尝试建立新课程标准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评价关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地指导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1、过程性评价。
(1)、学生学习品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实践和应用能力等进行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自觉改进学习行为。
①参与状态
全程参与学习,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独立阅读、思考、练习、大胆实践操作,能自评、自检和自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去解释、表述所学知识;善于质疑,能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愉快分工合作,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等。
②、学习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倾听习惯等。
③学习兴趣、态度。对学习有一定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满足、成功与喜悦等体验,对后续学习有信心。
(2)、日常学科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批改作业不光注重作业的对错,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的作业写上批语,发挥它在学生学业进步中的促进、调控及导向功能。我们要加强家校联合,请家长配合教师,督促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要求家长常在家庭作业本上写上孩子在家里的主要表现和学习情况。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对作业开展自评、小组互评,取长补短,养成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还把全班同学的作业装订成册,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评价,评出优秀作业。教师根据家长、同学的评价,作出综合评价。
(3)、单元形成性评价。实施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机制,学科、班级以单元检测为阶段,以质量分析为主线,以查摆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剖析原因,制定措施,补偿矫正。
(4)、综合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有综合性作业。
2、期末试卷评价。教学成绩要以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为主,从今学期开始,取消优秀率评价内容,以学生的各科的合格率和后30%学生的达标率作为考核内容。学生学期终结性评价实行等级制,按学习过程评价、期末笔试的总成绩,折算成等级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本学期,我 校将尝试推行班内小组建设,形成“同桌共教、小组共教、全班共教”的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优生担任组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组规和评分细则,同时老师放权,大胆让学生自主管理。班干部、小组长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实现班内“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人帮”。
总而言之,创建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精心研究,积累经验,我们会在先进学校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2013.3.28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真实高效课堂
碣石山镇小学 郭庆山
从教二十多年,一直把打造真实快乐的课堂作为自己的追求,窃以为,真实快乐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试想,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老师的帮助下,兴致盎然地自主学习、探究,学过的知识怎么会容易忘记呢。可问题是真实快乐的课堂说说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发现有许多的瓶颈无法突破,至今也没有找到一套条行之有效的的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有幸参加了全县中小学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教学管理研修会议,聆听了四位专家的关于高效课堂的精彩讲座,如醍醐灌顶,收益颇丰,又坚定了我们继续创新课堂教学的决心,我们将把打造“快乐、真实”的课堂作为今后努力的目标。
一、继续推行“3253”教学模式。不论宜兴实验学校的王俊校长,洋思中学的刘金玉校长,东庐中学的史正红主任,还是何义田校长,在谈到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时,都有一个共性的思路,那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我们学校推行的“以学定教,主体参与,当堂达标3253”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以上教学理念形成的一套预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是从学生学习基础和实际需求出发,以学情为导向,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双边协作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互动探究、导学精练、当堂检测。“以学定教,主体参与,当堂达标3253”教学模式特别强调的是以学情决定教法,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主体的参与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在预学案的引导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达成能够达成的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建立,畏难情绪没有了,从而在快乐中学习。
“3253”教学模式根据年级、学科的不同特点,又作了具体的细化,推行一年来,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肯定和认可,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例如,如何保证低年学生的自学效果、如何检测,如何解决学生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如何做到学生分数和素质的同步高效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潜心研究,逐步克服。
二、改革备课模式。正如史正洪主任所说,讲学稿的本质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为主体,以教促学”,对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就做了一个很好地诠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自己不动,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教师的职责是引导、是促进、是唤醒激励,因此预学案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首思权、首试权、
首创权”,教材的使用要灵活,体现“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所选择的教材“新鲜出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易操作、易观察、易评价,练习题的设计要具体、真实、易于学生在自学中解决,这样,才能真正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自2011年开始,我校推行集体电子备课,建立电子备课资源库,采取“指名主备——集体研讨——个人完善”的备课流程,解放了教师,使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效课堂的研究中去。本学期,中心小学将加强对集体电子备课的监管力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电子备课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初步形成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网络,职责明确、分工到人。每一学科指定一名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对上传的电子教案进行审核,不合格的一律重新设计,同时把教师参与电子备课资源建设的情况列入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中,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用。
三、优化评价标准,健全激励制度。刘校长讲“习惯成自然,自然成素质、素质成文化“由此可见,习惯是形成素质的必要条件,素质是高效课堂的保证,改革课程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本学期开始,为深化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滨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为指导,以促进学生积极地发展为根本目的,尝试建立新课程标准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评价关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地指导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1、过程性评价。
(1)、学生学习品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创新能力、实践和应用能力等进行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自觉改进学习行为。
①参与状态
全程参与学习,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独立阅读、思考、练习、大胆实践操作,能自评、自检和自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去解释、表述所学知识;善于质疑,能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愉快分工合作,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等。
②、学习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倾听习惯等。
③学习兴趣、态度。对学习有一定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有满足、成功与喜悦等体验,对后续学习有信心。
(2)、日常学科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批改作业不光注重作业的对错,要有针对性的给学生的作业写上批语,发挥它在学生学业进步中的促进、调控及导向功能。我们要加强家校联合,请家长配合教师,督促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并签字,要求家长常在家庭作业本上写上孩子在家里的主要表现和学习情况。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对作业开展自评、小组互评,取长补短,养成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教师还把全班同学的作业装订成册,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评价,评出优秀作业。教师根据家长、同学的评价,作出综合评价。
(3)、单元形成性评价。实施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机制,学科、班级以单元检测为阶段,以质量分析为主线,以查摆教学中的问题为重点,剖析原因,制定措施,补偿矫正。
(4)、综合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有综合性作业。
2、期末试卷评价。教学成绩要以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为主,从今学期开始,取消优秀率评价内容,以学生的各科的合格率和后30%学生的达标率作为考核内容。学生学期终结性评价实行等级制,按学习过程评价、期末笔试的总成绩,折算成等级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四、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本学期,我 校将尝试推行班内小组建设,形成“同桌共教、小组共教、全班共教”的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优生担任组长,开展组内互助和组间竞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组规和评分细则,同时老师放权,大胆让学生自主管理。班干部、小组长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实现班内“人人有事做,人人有人帮”。
总而言之,创建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精心研究,积累经验,我们会在先进学校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焕发新的活力。
201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