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我们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一是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逻辑,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讲话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全面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明并解决了当今中国发展中最重大的历史课题,这就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践证明,历史的具体形势和任务的改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学说的具体表现形式。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要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实践马克思主义,并且以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解释阐发马克思主义,如果这种解释和阐发经过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又是不仅在个别方面而是在根本问题上做出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二是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提出了“四个新”的论断,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三是揭示了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讲话提出,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全面把握她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征,又要全面把握她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与时俱进的特征。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解决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它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样,回答了我们党和国家在前进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时期,我们面临着“四个重大变化”:当今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今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干部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队伍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又面临着三种新的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实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遇到的新实践;党的建设面临着新实践。如何认识这些新的变化,正确判断我们遇到的新问题,关系到对党的历史方位的认识,是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关键环节。综观我们党的历史,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都与这一判断休戚相关。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正是从这个前提出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概括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将长期面对的三个重大课题: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因此,她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
讲话围绕根本指针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发展战略、依靠力量、战略策略方针和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要始终坚持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就要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就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三、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不久,就奔赴西柏坡考察,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向全党发出了坚持“两个务必”,保持与广大人民血肉联系的号召;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不顾个人安危,亲临一线,深入到群众当中,深入到疫区等最易感染的地方指导工作,解决人民群众的燃眉之急,深受人民喜爱,树立了亲民、爱民、为民的光辉形象。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又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一“本”、“基”、“源”说,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确立了是否真正掌握、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要的标志。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的要求上。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三个必须”的要求:第一,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指出不仅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更要落实到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中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方针政策历来是统揽全局的,方针政策出了问题,具体工作是难以修补的。第二,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指出不仅要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行动中去,还要落实到思想中去。从世界观的高度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指出不仅要落实到生产中去,还要落实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城镇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镇贫困居民遇到的实际问题,都要带着浓厚的感情竭尽全力办好。
四、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目的全在于应用。胡锦涛同志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三大问题”,即要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紧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指出了联系实际的切入点。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人也要对事。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提高自我修养。这一要求,触及到了我们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即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及与此相联系的金钱观、名利观、权力观等等。这是一个总开关。现在,有些干部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诱惑,有些地方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根本上是一些干部放松了主观世界改造,经不起诱惑,经不住考验,放弃了理想信念,背离了群众要求。
三是要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这一点广大理论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要求,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使命。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创新的历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讲话列举了十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对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回答实践提出来的问题,这也是理论工作者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理论研究的生命力之所在。
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是指导我们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一是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逻辑,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讲话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全面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明并解决了当今中国发展中最重大的历史课题,这就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践证明,历史的具体形势和任务的改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学说的具体表现形式。每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都要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实践马克思主义,并且以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解释阐发马克思主义,如果这种解释和阐发经过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又是不仅在个别方面而是在根本问题上做出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二是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提出了“四个新”的论断,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三是揭示了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讲话提出,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上歧途,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以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条件,否则马克思主义就会丧失活力,就不能很好地坚持下去;人民群众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就不能对人民群众产生感召力、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全面把握她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征,又要全面把握她在继承前人基础上与时俱进的特征。这一系列重要论述,解决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它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一样,回答了我们党和国家在前进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二、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时期,我们面临着“四个重大变化”:当今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今中国发生了重大变化;干部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队伍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又面临着三种新的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实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遇到的新实践;党的建设面临着新实践。如何认识这些新的变化,正确判断我们遇到的新问题,关系到对党的历史方位的认识,是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关键环节。综观我们党的历史,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误的教训,都与这一判断休戚相关。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正是从这个前提出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概括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将长期面对的三个重大课题:一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二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三是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因此,她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
讲话围绕根本指针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发展战略、依靠力量、战略策略方针和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要始终坚持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就要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就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三、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不久,就奔赴西柏坡考察,回顾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向全党发出了坚持“两个务必”,保持与广大人民血肉联系的号召;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党和国家领导人不顾个人安危,亲临一线,深入到群众当中,深入到疫区等最易感染的地方指导工作,解决人民群众的燃眉之急,深受人民喜爱,树立了亲民、爱民、为民的光辉形象。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又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一“本”、“基”、“源”说,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确立了是否真正掌握、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要的标志。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的要求上。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三个必须”的要求:第一,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指出不仅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更要落实到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中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方针政策历来是统揽全局的,方针政策出了问题,具体工作是难以修补的。第二,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指出不仅要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行动中去,还要落实到思想中去。从世界观的高度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指出不仅要落实到生产中去,还要落实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城镇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镇贫困居民遇到的实际问题,都要带着浓厚的感情竭尽全力办好。
四、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讲话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目的全在于应用。胡锦涛同志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三大问题”,即要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紧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指出了联系实际的切入点。对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人也要对事。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提高自我修养。这一要求,触及到了我们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即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及与此相联系的金钱观、名利观、权力观等等。这是一个总开关。现在,有些干部思想空虚、意志衰退,抵御不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诱惑,有些地方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以及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根本上是一些干部放松了主观世界改造,经不起诱惑,经不住考验,放弃了理想信念,背离了群众要求。
三是要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这一点广大理论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要求,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使命。一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创新的历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讲话列举了十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对理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回答实践提出来的问题,这也是理论工作者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和理论研究的生命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