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交通安全工程
中外交通道路安全对比分析
2016.12.16
中外交通道路安全分析
摘要:随着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私家车的快速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每起道路交通事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重大的伤害和损失,而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本文根据一些数据统计,分析判断道路交通系统中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以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中外 交通安全 事故
一、 交通安全的含义
安全的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能将人或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换言之,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
某荷兰学者则认为,交通安全应分为发达国家交通安全与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两种。因为交通安全因素中的人、车、路、环境的水平都与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当发展中国家的汽车逐渐增多,人与汽车的关系更密切的时候,老人、孩子遭遇危险程度也在增加。而在发达国家,酒后驾车和违章超速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 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
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近年来持续攀高。 另外还有统计数据如下:
2011-2014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单位:人)
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280多人,每年死亡10万多人,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 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车祸以来,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万人,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更有甚者,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儿童车祸率在逐年上升,有数据显示,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儿童伤害和死亡率在1985~1999
年的15年间增长了81%。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的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而死亡;77人因道路交通伤害而受伤。少年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居全球首位,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
三、国外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尽管各国的道路交通伤害情况很不相同,甚至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在高收入国家已经开始下降,与此同时, 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道路交通伤亡死亡率则大幅度攀升。
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期以前, 随着私家车的增加, 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多, 到1990 年交通事故数达到最高峰。1990 年以后, 尽管私家车仍在增加, 但是由于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 包括对人的安全教育、驾驶员和行人行为的改善、公路和车辆设计的优化以及交通法规的完善, 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 但是受伤人数持续增加。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由于机动化的迅速发展,道路、车辆安全的不完善, 以及交通参与人行为等因素, 交通事故上升较快, 从而导致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将持续增加。国外有关专家预测, 至2020 年,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机动车数量将翻两番, 与此同时, 经济发达国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全球的交通事故数和受伤人数将继续增加, 至2020 年, 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将达200万由TR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Labs) 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上世纪末即1999 年道路交通事故
的全球分布如图一所示。可以发现将近一半的死亡事故(约44% ) 发生在亚太地区。
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 在国内通过实施“3E”工程, 交通安全的形式大为改观, 车辆事故率及里程事故率均持续下降,多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趋于稳定。而在亚太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印度等, 交通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并且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随着这些国家机动化水平的提高, 如果不对道路安全项目进行改进, 这种趋势将一直继续下去。
四、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主要在于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因而只有通过对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才能得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对交通事故控制率的提高才有所帮助。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等。其中,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仍是人的因素,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及乘车人等,造成死亡的比例约为90%;因道路原因造成的死亡占很低的比例,仅为0.1%~0.2%;车辆的原因约为6%。
1、 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
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由于近年来机动车驾驶员数量急剧增长,造成了该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尤其是近年出现的许多低龄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
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这5个因素。其中疏忽大意、措施不当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观察外界事物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有关,而超速行驶、违法超车、不按规定让行则主要是驾驶员主观上不遵守交通法规或过失造成的,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情绪不稳定,也会引发交通事故。同时,驾龄在2-3,3-4年的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次数多,死亡人数多,而驾龄为1年的驾驶员人数在驾驶员总数中并不占优势,但造成损失的比例却是最大的。
2、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不遵守交通规则
非机动车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猛拐;对来往车辆观察不够;自行车等制动系统失灵或根本就没有;骑车技术不熟练,青少年骑车追逐嬉戏等均可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行人和乘车人来说。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翻越护栏、横穿和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突然行进的车辆反应迟缓、不知所措;不遵守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3、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我国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
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承受着各种应力,如外部的环境应力、内部功能应力和运动应力,以及汽车、总成、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行驶工况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
4、道路因素
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
一。道路建设逐步加大,公路里程增加,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交通客货用量增加,道路结构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为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道路结构设计缺乏人性化,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等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自行车交通比率大,骑车者水平不一,个性不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无效交通如空驶出租车较多、私人车辆增加,这些无疑恶化着我国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
五、改善我国道路安全状况的对策
通过与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我国交通事故,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通过深入、持久的舆论宣传,
增加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才能使预防事故的工作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国驾驶员素质不高,法纪观念不强,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因此,只有通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才能提高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将交通安全作为生活常识列入中小学校的教学计划这中,所以说,深入持久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
2、交通安全管理需综合治理
交通安全是交通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社会问题,必须综合治理。我国的实践证明,只有全社会通力合作,使全社会共同承担维护交通秩序、履行交通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这样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当前各地实行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责任制是保障交通安全的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3、依靠科技进步
现代交通管理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管理,要从我国的国情和混合交通的特点出发,大力开发应用交通事故的预防、交通事故控制技术,事故快速勘察和紧急救援系统,通讯网和信息网的建设,以及驾驶员心理和生理素质的研究等课题。
4、严格执法
交通安全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必须用科学的、统一的交通管理法规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才能维护交通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目前,在许多
人的心目中交通违章不被认为是违法行为,方方面面干扰较多,以致于交通管理法规难以贯彻。
5、提高汽车安全性能
道路交通事故大多数是汽车事故,汽车安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尽可能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事故一旦发生能否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
6、改善道路条件
我国现有108余万km道路中,其中80%的技术等级在四级以下,路况差,普遍缺乏安全设施,多数地方连必要的交通标志都没有。因此,改善道路条件,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必备条件。
六、结语
无论是国内, 还是在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国际交流高度集中的今天,保证道路交通安全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交通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 开展交通事故研究更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通过国内外交通安全现状对比以及国内重点案例分析后,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经验,总结国内交通事故频发的教训,努力推广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参考文献:
1. 《交通安全工程》 中国铁道出版社
2. 中国公路网
3. 中国交通技术网
4. 中国网
5. 图片---------前瞻网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交通安全工程
中外交通道路安全对比分析
2016.12.16
中外交通道路安全分析
摘要:随着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私家车的快速增加,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每起道路交通事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重大的伤害和损失,而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本文根据一些数据统计,分析判断道路交通系统中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以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中外 交通安全 事故
一、 交通安全的含义
安全的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能将人或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换言之,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
某荷兰学者则认为,交通安全应分为发达国家交通安全与发展中国家交通安全两种。因为交通安全因素中的人、车、路、环境的水平都与国家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当发展中国家的汽车逐渐增多,人与汽车的关系更密切的时候,老人、孩子遭遇危险程度也在增加。而在发达国家,酒后驾车和违章超速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 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
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从1998-2002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02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之最。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近年来持续攀高。 另外还有统计数据如下:
2011-2014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单位:人)
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死亡,每一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伤残,每天死亡280多人,每年死亡10万多人,汽车数量占世界1.9%,车祸死亡人数占世界15%,且每年增加4.5%。 自1899年发生第一起有记录车祸以来,全球车祸累计死亡3000万人,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更有甚者,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儿童车祸率在逐年上升,有数据显示,儿童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儿童伤害和死亡率在1985~1999
年的15年间增长了81%。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1.85万名的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每天,至少有19名15岁以下的中国孩子因道路交通意外而死亡;77人因道路交通伤害而受伤。少年儿童交通事故死亡率居全球首位,是欧洲的2.5倍、美国的2.6倍。
三、国外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尽管各国的道路交通伤害情况很不相同,甚至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也不相同。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在高收入国家已经开始下降,与此同时, 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道路交通伤亡死亡率则大幅度攀升。
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期以前, 随着私家车的增加, 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多, 到1990 年交通事故数达到最高峰。1990 年以后, 尽管私家车仍在增加, 但是由于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 包括对人的安全教育、驾驶员和行人行为的改善、公路和车辆设计的优化以及交通法规的完善, 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 但是受伤人数持续增加。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由于机动化的迅速发展,道路、车辆安全的不完善, 以及交通参与人行为等因素, 交通事故上升较快, 从而导致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将持续增加。国外有关专家预测, 至2020 年,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机动车数量将翻两番, 与此同时, 经济发达国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全球的交通事故数和受伤人数将继续增加, 至2020 年, 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将达200万由TR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Labs) 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上世纪末即1999 年道路交通事故
的全球分布如图一所示。可以发现将近一半的死亡事故(约44% ) 发生在亚太地区。
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 在国内通过实施“3E”工程, 交通安全的形式大为改观, 车辆事故率及里程事故率均持续下降,多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趋于稳定。而在亚太一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印度等, 交通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并且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随着这些国家机动化水平的提高, 如果不对道路安全项目进行改进, 这种趋势将一直继续下去。
四、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原因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主要在于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因而只有通过对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才能得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对交通事故控制率的提高才有所帮助。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基本上可归结为人的因素、车辆因素、道路因素等。其中,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仍是人的因素,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及乘车人等,造成死亡的比例约为90%;因道路原因造成的死亡占很低的比例,仅为0.1%~0.2%;车辆的原因约为6%。
1、 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
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由于近年来机动车驾驶员数量急剧增长,造成了该群体文化素质不高,安全驾驶技术水平不高,部分驾驶员缺乏职业素质与道德修养,尤其是近年出现的许多低龄驾驶员,交通违法行为严重,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
原因。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疲劳过度、休息不充分、睡眠不足、酒后驾车、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潜在的心理、生理性原因,造成反应迟缓而酿成交通事故。引发交通事故及造成损失的驾驶员主要违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超速行驶、措施不当、违规超车、不按规定让行这5个因素。其中疏忽大意、措施不当与驾驶员的驾驶技能、观察外界事物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有关,而超速行驶、违法超车、不按规定让行则主要是驾驶员主观上不遵守交通法规或过失造成的,驾驶员驾驶技术生疏,情绪不稳定,也会引发交通事故。同时,驾龄在2-3,3-4年的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次数多,死亡人数多,而驾龄为1年的驾驶员人数在驾驶员总数中并不占优势,但造成损失的比例却是最大的。
2、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不遵守交通规则
非机动车不走非机动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路口、路段抢行猛拐;对来往车辆观察不够;自行车等制动系统失灵或根本就没有;骑车技术不熟练,青少年骑车追逐嬉戏等均可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行人和乘车人来说。不走人行横道、地下通道、天桥;翻越护栏、横穿和斜穿路口;任意横穿机动车道,翻越中间隔离带;青少年或儿童突然跑到道路上,对突然行进的车辆反应迟缓、不知所措;不遵守道路交通信号及各种标志等,从而导致交通事故。
3、车辆因素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中的主要元素,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主要因素是转向、制动、行驶和电气四个部分。我国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
能差别大,安全性能低,管理难度大。机动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处于各种各样的环境,承受着各种应力,如外部的环境应力、内部功能应力和运动应力,以及汽车、总成、部件等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如道路气候、使用强度、行驶工况等的不同,汽车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或性能参数劣化,导致机动车的性能不佳、机件失灵或零部件损坏,最终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直接因素。
4、道路因素
道路是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
一。道路建设逐步加大,公路里程增加,高等级公路增加幅度明显,交通客货用量增加,道路结构和交通条件日益改善,为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打下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尤其是城市道路交通构成不合理,道路结构设计缺乏人性化,道路周边的环境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没有与交通安全混为一体,设计标准和实际不协调,交通流中车型复杂,人车混行、机非混行等问题严重;部分地方公共交通不发达,服务水平低,安全性差;自行车交通比率大,骑车者水平不一,个性不同,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和行人争道抢行;无效交通如空驶出租车较多、私人车辆增加,这些无疑恶化着我国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
五、改善我国道路安全状况的对策
通过与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我国交通事故,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社会问题,必须通过深入、持久的舆论宣传,
增加全社会的交通安全意识,才能使预防事故的工作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我国驾驶员素质不高,法纪观念不强,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因此,只有通过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才能提高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交通安全教育,将交通安全作为生活常识列入中小学校的教学计划这中,所以说,深入持久地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关键。
2、交通安全管理需综合治理
交通安全是交通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是人、车、路、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又是社会问题,必须综合治理。我国的实践证明,只有全社会通力合作,使全社会共同承担维护交通秩序、履行交通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这样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当前各地实行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责任制是保障交通安全的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3、依靠科技进步
现代交通管理必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管理,要从我国的国情和混合交通的特点出发,大力开发应用交通事故的预防、交通事故控制技术,事故快速勘察和紧急救援系统,通讯网和信息网的建设,以及驾驶员心理和生理素质的研究等课题。
4、严格执法
交通安全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必须用科学的、统一的交通管理法规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交通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才能维护交通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目前,在许多
人的心目中交通违章不被认为是违法行为,方方面面干扰较多,以致于交通管理法规难以贯彻。
5、提高汽车安全性能
道路交通事故大多数是汽车事故,汽车安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尽可能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事故一旦发生能否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因此,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是预防交通事故的关键。
6、改善道路条件
我国现有108余万km道路中,其中80%的技术等级在四级以下,路况差,普遍缺乏安全设施,多数地方连必要的交通标志都没有。因此,改善道路条件,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必备条件。
六、结语
无论是国内, 还是在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国际交流高度集中的今天,保证道路交通安全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交通安全形势严峻, 交通安全管理任重而道远, 开展交通事故研究更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通过国内外交通安全现状对比以及国内重点案例分析后,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经验,总结国内交通事故频发的教训,努力推广改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和加强交通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参考文献:
1. 《交通安全工程》 中国铁道出版社
2. 中国公路网
3. 中国交通技术网
4. 中国网
5. 图片---------前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