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委员会怎样才能真正起作用

按理说,家长委员会应该阻止乱收费

在美国,家长委员会是十分重要的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机构,对于促进学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保障学生的权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7年初,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21世纪教育》的报告中提出“家长选校”和“学校责问”两项建议,其核心内容就是,家长可以选择学校并参与学校管理,经过家长评审不合格的学校,家长可以要求关闭。这种有力的社会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大大减少了学校管理、决策的片面性。

在201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意见》中提出“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职责,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

媒体报道截图,目前宁波市教育局已介入调查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一费制”,治理学校乱收费的现象。

显然,不管收费主体是学校还是老师,家长委员会都有监督的权利;而一旦学生因此遭到了不平等的对待,家长委员会更是有义务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

在现实中,家长委员会却沦为摆设和工具

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委员会却成了摆设和学校的工具。

所谓“摆设”,就是家长委员会起不到任何作用,一些学校只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才不得不成立这样一个机构,一年到头开不了几次会,重大事件学校也不与家长委员会沟通。

也有的家长委员会很积极,但并不是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监督、评价,而是听命于学校,一些事关学生权益的事项貌似通过家委会决策,由此变得“合法”,但这些家委会却不代表家长的意见,甚至变味为不合理决策的“帮凶”。

一些乱收费项目,就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同意”的名义出台

实行“一费制”后,不许学校乱收费,很多地方都是由家长委员会出面收钱。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长春市的一所小学,今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有一些"热心家长"自发成立家委会,拉了一个班级群,把老师也加了进来,班级有什么需要,老师会在群里发布,然后由家长去买。小到打扫卫生的拖布、水桶,大到上千元的打印机。

“热心家长”们之所以会这么主动,一方面是心疼孩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长委员会还成了一些家长跟老师拉关系、为自己的孩子牟利的平台。有家长就认为,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都与学校走得比较近,他们的小孩也明显比班上其他孩子更被班主任喜欢。

其实买点东西、布置教室都还算是小钱。近年来,关于学校以家委会名义组织违规补课、收取活动费等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家委会似乎扮演着学校“挡箭牌”的角色。《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中提到的一位家长也曾是家长委员会成员,她说自己女儿上初中时,班主任私下办班,又不好亲自出面,就暗示家委会组织收费,一个假期一名学生至少收五六千元。

家长委员会为什么甘愿当学校的“托儿”?

家长委员会无条件的服从学校,与家长委员会产生的程序不透明有直接关系。现在,很多地方的家长委员会成员一般由班主任推荐,学校审核后同意。因此,家长委员会在履职过程中是为学校代言,而不是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评议。

这种模式下产生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往往是学校从联谊和获得更多办学资源角度指定的,学校注重的是家长的职业背景,而不是参与管理的能力,很多家长非富即贵,家长委员会变成了“拼爹会”,并不能代表家长们的民意。

还有一个尴尬之处就是,虽然在一些重要事情的决策上,学校会充分考虑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决策权还在学校,家长们的商议及家委会的方案最终一定要老师审批通过才能执行。

很多家长并不敢对老师有什么“意见”

在这三点共同的作用下,直接就影响了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主动性和热情,觉得这样的家长委员会跟自己和孩子都没什么关系,家长委员会也就陷入了“为学校代言”的恶性循环。

况且,就算很多人有不同意见,也不敢表达出来。像是此次浙江宁波的这位家长,反对乱收费不仅自己被踢出群,还声称自己女儿也被老师“穿小鞋”,当然具体情况还在调查。

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家孩子还在老师手上,平时跟老师拉关系都还来不及呢,怎么敢跟老师说个“不”字。按照一般人的经验,其实老师都不用给孩子“穿小鞋”,平时对孩子冷淡一些、爱搭不理的,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所以对老师要无时不刻的捧着。

于是,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班级群里,老师说完一句话,就会引来刷屏式的点赞狂潮。

家长委员会怎样才能真正起作用?

其实,要让家长委员会真能代表全体家长,并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也不难,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只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家长委员会应当选举产生,不能由校方指定。家长委员会确实有责任为学校办学提供一定的资源,包括为学校当义工等,但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家长参与决策,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

在加拿大,每一所中小学的家委会成员和负责人都由家长选举产生。每个地区教育局都设有一个地区家委会,由各个学校家委会派代表组成,与省教育厅直接沟通联络,从而影响整个地区的教育状况。

第二,家长委员会必须独立运行,不受学校支配。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家长委员会会与学校对着干,但事实上,家长委员会充分履行自身责任的过程,就是代表受教育者的权益与学校进行博弈的过程,通过博弈才能让各方意见呈现,最终得到大家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使学校的管理走向公开、透明。

在日本,每个班级、每个学校、每个学区都有自己的家委会,会员超过1000万人。会长可以随时约见校长、教育官员进行沟通或发表建议,家委会是一个纯民间组织,其选举、运作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章程执行,家委会成员要缴纳少额会费。家委会参与组织运动会、郊游、清扫社区垃圾等实践活动,曾推动了义务教育及教科书的无偿化、学校保健安全法等教育立法的制定。

眼下的问题是,不少学校并没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家长委员会,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努力推动、督促各校建立这样的家长委员会。否则,类似于乱收费、违规办班的事情,会重复上演。

按理说,家长委员会应该阻止乱收费

在美国,家长委员会是十分重要的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的机构,对于促进学校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保障学生的权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7年初,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21世纪教育》的报告中提出“家长选校”和“学校责问”两项建议,其核心内容就是,家长可以选择学校并参与学校管理,经过家长评审不合格的学校,家长可以要求关闭。这种有力的社会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大大减少了学校管理、决策的片面性。

在201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意见》中提出“家长委员会应在学校的指导下履行职责,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帮助学校改进工作。”

媒体报道截图,目前宁波市教育局已介入调查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在全国推行“义务教育一费制”,治理学校乱收费的现象。

显然,不管收费主体是学校还是老师,家长委员会都有监督的权利;而一旦学生因此遭到了不平等的对待,家长委员会更是有义务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利。

在现实中,家长委员会却沦为摆设和工具

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委员会却成了摆设和学校的工具。

所谓“摆设”,就是家长委员会起不到任何作用,一些学校只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才不得不成立这样一个机构,一年到头开不了几次会,重大事件学校也不与家长委员会沟通。

也有的家长委员会很积极,但并不是积极地参与学校管理、监督、评价,而是听命于学校,一些事关学生权益的事项貌似通过家委会决策,由此变得“合法”,但这些家委会却不代表家长的意见,甚至变味为不合理决策的“帮凶”。

一些乱收费项目,就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同意”的名义出台

实行“一费制”后,不许学校乱收费,很多地方都是由家长委员会出面收钱。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长春市的一所小学,今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天就有一些"热心家长"自发成立家委会,拉了一个班级群,把老师也加了进来,班级有什么需要,老师会在群里发布,然后由家长去买。小到打扫卫生的拖布、水桶,大到上千元的打印机。

“热心家长”们之所以会这么主动,一方面是心疼孩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长委员会还成了一些家长跟老师拉关系、为自己的孩子牟利的平台。有家长就认为,家长委员会的成员都与学校走得比较近,他们的小孩也明显比班上其他孩子更被班主任喜欢。

其实买点东西、布置教室都还算是小钱。近年来,关于学校以家委会名义组织违规补课、收取活动费等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家委会似乎扮演着学校“挡箭牌”的角色。《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中提到的一位家长也曾是家长委员会成员,她说自己女儿上初中时,班主任私下办班,又不好亲自出面,就暗示家委会组织收费,一个假期一名学生至少收五六千元。

家长委员会为什么甘愿当学校的“托儿”?

家长委员会无条件的服从学校,与家长委员会产生的程序不透明有直接关系。现在,很多地方的家长委员会成员一般由班主任推荐,学校审核后同意。因此,家长委员会在履职过程中是为学校代言,而不是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评议。

这种模式下产生的家长委员会,成员往往是学校从联谊和获得更多办学资源角度指定的,学校注重的是家长的职业背景,而不是参与管理的能力,很多家长非富即贵,家长委员会变成了“拼爹会”,并不能代表家长们的民意。

还有一个尴尬之处就是,虽然在一些重要事情的决策上,学校会充分考虑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但是决策权还在学校,家长们的商议及家委会的方案最终一定要老师审批通过才能执行。

很多家长并不敢对老师有什么“意见”

在这三点共同的作用下,直接就影响了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主动性和热情,觉得这样的家长委员会跟自己和孩子都没什么关系,家长委员会也就陷入了“为学校代言”的恶性循环。

况且,就算很多人有不同意见,也不敢表达出来。像是此次浙江宁波的这位家长,反对乱收费不仅自己被踢出群,还声称自己女儿也被老师“穿小鞋”,当然具体情况还在调查。

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家孩子还在老师手上,平时跟老师拉关系都还来不及呢,怎么敢跟老师说个“不”字。按照一般人的经验,其实老师都不用给孩子“穿小鞋”,平时对孩子冷淡一些、爱搭不理的,都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所以对老师要无时不刻的捧着。

于是,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些班级群里,老师说完一句话,就会引来刷屏式的点赞狂潮。

家长委员会怎样才能真正起作用?

其实,要让家长委员会真能代表全体家长,并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也不难,教育专家熊丙奇认为只需要做到两点:

第一,家长委员会应当选举产生,不能由校方指定。家长委员会确实有责任为学校办学提供一定的资源,包括为学校当义工等,但其主要职责是代表家长参与决策,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

在加拿大,每一所中小学的家委会成员和负责人都由家长选举产生。每个地区教育局都设有一个地区家委会,由各个学校家委会派代表组成,与省教育厅直接沟通联络,从而影响整个地区的教育状况。

第二,家长委员会必须独立运行,不受学校支配。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家长委员会会与学校对着干,但事实上,家长委员会充分履行自身责任的过程,就是代表受教育者的权益与学校进行博弈的过程,通过博弈才能让各方意见呈现,最终得到大家都可接受的解决方案,使学校的管理走向公开、透明。

在日本,每个班级、每个学校、每个学区都有自己的家委会,会员超过1000万人。会长可以随时约见校长、教育官员进行沟通或发表建议,家委会是一个纯民间组织,其选举、运作严格按照制定的相关章程执行,家委会成员要缴纳少额会费。家委会参与组织运动会、郊游、清扫社区垃圾等实践活动,曾推动了义务教育及教科书的无偿化、学校保健安全法等教育立法的制定。

眼下的问题是,不少学校并没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家长委员会,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努力推动、督促各校建立这样的家长委员会。否则,类似于乱收费、违规办班的事情,会重复上演。


相关内容

  • 亲子之间怎样正确沟通交流
  • 亲子之间怎样正确沟通交流 北京盛世华文 如何与孩子沟通才能让孩子接受呢?家长可参考以下几条建议. 1.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以鼓励促发展 喜欢被人夸奖是孩子的特点,首先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全面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发现优点就要勇敢地表扬.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不舍得赞 ...

  • 春家长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 家长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以,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前所末有的普遍关注,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经验 ...

  • 小学校长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 家长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工对各位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校参加家长会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行动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恳请大家对学校管理建设.教育.教学.教研等各个方面提出宝贵意见. 本次家长会我主要谈两方面的问题: 一.简要介绍学校的管理及本学期 ...

  • 小干部培养计划
  • 小干部培养计划 实验小学 兰秀萍 小干部培养计划 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往往在班务管理中发挥 着重要作用,是优秀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班干部培养,提高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既是时代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又是发挥班干部作用.强化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班风的需要.以下是我班就本 ...

  • 怎样管理好班级
  • 怎样管理好班级 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是战斗在这一阵地的最前沿的战士,是一班之魂.管好一个班级犹如搞好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从任职那天起就要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

  • 家长学校副校长发言稿
  • 家长学校副校长发言稿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我是大一班小朋友的家长,同时我也是中心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副校长,今天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聚在一起,十分地难得.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家长感谢中心幼儿园的领导.老师对孩子们的悉心教育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衷心地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能站在这里发言, ...

  • 幼儿园家长座谈会总结
  • 托克逊县城镇中心双语幼儿园 家长座谈会总结 一.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工作指针,严格遵循.贯彻<纲要>所提出的:"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精神,以进一步树立&quo ...

  •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毕业设计
  • 本 科 毕 业 论 论 文 题 目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 指 导 老 师 :刘 艳 学 生 姓 名 :陈瑞波 院 系 :网络教育学院 专 业 :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 写 作 批 次 : 文 原 创 承 诺 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 ...

  • 小学生自主式班级管理的实践成效与改进策略
  •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小学生自主式班级管理的实践成效与 改进策略 学生姓名:杨 毅 指导教师:王春龙 副教授 学科专业:教育管理 专业 学 号:[1**********]002 学习中心:唐山迁西奥鹏学习中心[14]B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6 年 6月 独 创 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