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要素就是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

新闻要素就是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在19世纪80年代由美联社首先提出,一般包括: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后来增加了一个要素,即如何(HOW),被人们称为新闻六要素。因为这六个要素的英文单词中都有W,简称“六个W”。

新闻报道稿件中必须具备新闻要素,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人物、事实、背景、原因、结果等等,不可缺少。

对新闻要素的表述一定要真实、完整、准确、令人可信,不可使用模糊概念,更不可故意“打马虎眼”。如果这六个要素交代不清楚、不完整、不准确、甚至不真实,含糊其词,模糊不清,必然影响整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损于媒体公信力,同样有损于作者公信力。

1.何时(即时间):“时间”等于“时效”。新闻稿件中一定要写明新闻事实发生的准确日期(例如8月1日),不能以“最近”、“近日”、“近期”、“连日来”、“某月以来”、“几个月来”、“几年来”、“一直以来”等等模糊的时间概念来表述。我们发现,很多来稿中都以“最近”、“近日”、“连日来”等模糊概念表述时间,少数稿件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时间要素的表述。这种缺乏时间要素的稿件,绝大多数缺乏新闻价值,无法采用。对其中极少数确有新闻价值的稿件,我们只好请作者写明时间(某月某日)后再编发,这样既耽误了稿件的及时编发,又影响了报道的时效性。

时间概念模糊,甚至没有时间要素,是来稿中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许多来稿无法被采用的主要原因,请大家千万注意。今后,本网对时间要素表述模糊或者完全没有时间要素的稿件,一般不予采用。

2.何地(即地点):网络无疆界。新闻报道稿件中,一定要有准确的“地点”要素。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和荆楚网,是面向全国和全球传播的省级主流媒体,所发布的报道一定要完整表述行政区划名称。因此,来稿中首次出现地名时,请准确表述报道对象所在的行政区划(即地点)的全称,如“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宜城县”、“武汉市江夏区„„”等等,不能省略“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组(居委会)”等等行政区划称谓,不能略写为“宜昌”、“宜城”、“江夏”之类,更不能称“我省”、“我县”、“我市”、“我校”、“本县”等等。

市辖县(市)的名称前面不要写上级市的名称,例如荆门市辖下的京山县,不能表述为“荆门市京山县”,应该表述为“京山县”。市辖区的名称前面要写明上级市的名称,例如随州市辖下的曾都区,应该表述为“随州市曾都区”,不能表述为“曾都区”。

少数稿件从头到尾只有乡镇、街道、学校、部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名称,没有其上级行政区划或管辖部门的表述,编者不知道该稿件报道的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因而无法采用。

3.何人(即人物,包括单位):

人物:对稿件中出现的人物的姓名、所在单位(部门、机关、企业、乡镇村组、街道、社区、学校等等)、职务、政治面貌、身份、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的表述要完整、准确,不可使用“汉口的张先生”、“武昌的王小姐”、“某学校的刘教授”、“某医院的李医生”、“陈某”、“吴爹爹”、“熊婆婆”、“朱小姐”之类模糊表述,此类模糊表述可信度差,甚至有虚构之嫌,导致报道的新闻价值大打折扣而无法采用。

对稿件中出现的主要负责人,用“职务+ 姓名”表述,不可用“某某书记”、“某某县长”、“某某协会张会长”之类表述。

单位:稿件中首次出现单位名称时,一定要写全称,然后在下文中才可使用简称。使用简称要规范,不可使用令人摸不着头脑或容易产生歧义的不规范简称。

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其下属部门机构名称,要规范化表述,如“中共宜昌市委”不能简称为“宜昌市委”(因为还有共青团和部分民主党派的“宜昌市委”),“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不能简称为“湖北省人大”、“省人大”等等;其余类推。

4.何事(即核心事实):事实是新闻报道稿件中的核心和躯干。对事实材料的叙述,要遵循“新闻客观性原则”,表述事实要客观、公正、准确、完整,不能断章取义、掐头去尾,扭曲事实。要紧扣主题选择材料,不要叙述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紧密的材料。要抓住骨干事实,不要写 “枝枝丫丫”的材料。在消息报道中要只讲事实,不要夹杂评论。要集中篇幅写最新的事实,少写过去的事情。

前述四个要素,反映的是新闻事实的浅层内容,属于事态性要素,只是浅层次因素。后面两个要素,涉及到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属于深层次因素。

5.为何(即原因):

部分新闻报道中,涉及到事情(或事件)的起因,即“为何”。要客观交代“原因”,不要人为扭曲“原因”。

背景:某些“原因”中包括必要的背景材料,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背景。对于必须引用的背景材料,要简明扼要,不能用过多的背景材料淹没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6.如何(即结果):“如何”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浅层次的“结果”,就是要在报道中讲清“发生的事情最后结果怎么样”,大量的消息报道只需要表述这种直接结果。第二是深层次的“结果”。新闻事实的发生总有原因,新闻事实的发展会有过程,它们是新闻事实中的各种关系互相作用的结果。公众在获知新闻事态的同时,还希望了解事实的来龙去脉,认识新闻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并能评估事件发展的趋向。这就需要挖掘“为何”和“如何”两个要素的信息蕴涵,构成新闻事实的深层内容。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深层次报道或深度报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写作的种类及特点

一、简明新闻:

1.概念: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短、迅捷的一种体裁,又称简讯、短讯、快讯和一句话新闻。

2.特点:A.篇幅短小;B.结构简单;C.叙事简明;D.一般一事一报;E.要求简而不陋。

二、动态新闻:

1.概念:动态新闻是迅速及时的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特点:A.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主要着眼点;B.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主要价值取向;C.以突发性事件为其主要报道内容;D.以客观叙事为其基本特征;E.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其主要写作原则。F.动态新闻要给人以“动感”与现场感。

三、综合新闻

1.概念: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特点:A.综合新闻所涉及的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B.通过综合新闻事实表达新闻主题,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C.注意点面结合,多角度的反映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概貌。D.注重导语的构思与背景材料的交代;E.重视新闻根据,新闻来源的交代;F.注重分析,却又以客观叙事的方式表现。

四、述评新闻:

1.概念:述评新闻是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载体。

2.写作特点:A.视野开阔,材料丰富,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向;B.跳出材料概括,抓住典型举例子;C.边述边评,讲究逻辑,不摆架子,以理服人;

五、事件新闻:

1.概念: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

事件包括:A.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突变;B.重大自然灾害;C.重大交通事故;D.暴发性流行病;E.重大刑事案件;F.对社会各界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现或新成就。

六、非事件新闻:

1.概念:是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都有别于事件新闻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特点:A.它不以记录突发事件为满足,而是注重事物渐变过程中对某些带有规律性内容的揭示;

B.具有新闻性;C.综合归纳多个事件或事实;D.非事件新闻,写作要找新闻由头,发表要寻报道时机;E.非事件新闻仍需以写实为主;F.在表现手法上,非事件新闻一般描述、概括兼而有之;G.非事件新闻是一种透视性的新闻报道,它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新闻洞察力。

3.广义的非事件新闻包括综合新闻、记者见闻、记者述评、新闻综述、采法札记、工作通讯等多种形式。狭义的非事件新闻限于消息体裁。

七、人物新闻:

1.概念:人物新闻就是通常说的人物消息。是以消息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

2.特点:A.篇幅短小,叙事单一;B.时效性强,所表达的内容必须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时”C.有一定故事性,能够打动人心;D.人物新闻要求“一人帅事,以事显人”。

3.写作要求:A.要选准新闻人物;B.不要贪大求全;C.力求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得益彰 D.注意以事显人。

4.在人物新闻中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思想品格的方法:A.“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B.记其行而明其心。C.通过捕捉人物的神态、语调的变化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或性格特征。

八、会议新闻:

1.概念:会议新闻是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的总称。

集会新闻

2.集会新闻特点:A.讲究规格程序;B.注重声势与气氛。C.突出演讲内容;

3.工作会议新闻的写作要求:A.要从纷繁复杂的会议内容中,挑出读者最关心的新闻信息,突出地写入报道。B.要善于抓住会议召开的背景。C.要兼顾会场内外。

九、社会新闻:

1.概念:指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

2.特点:A.传通性大;B.民间性强;C.人情味浓;D.涉及面广

3.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A.尽量写出情趣B.尽量追求时效;C.写作要不拘一格

新闻要素就是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在19世纪80年代由美联社首先提出,一般包括: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后来增加了一个要素,即如何(HOW),被人们称为新闻六要素。因为这六个要素的英文单词中都有W,简称“六个W”。

新闻报道稿件中必须具备新闻要素,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人物、事实、背景、原因、结果等等,不可缺少。

对新闻要素的表述一定要真实、完整、准确、令人可信,不可使用模糊概念,更不可故意“打马虎眼”。如果这六个要素交代不清楚、不完整、不准确、甚至不真实,含糊其词,模糊不清,必然影响整篇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有损于媒体公信力,同样有损于作者公信力。

1.何时(即时间):“时间”等于“时效”。新闻稿件中一定要写明新闻事实发生的准确日期(例如8月1日),不能以“最近”、“近日”、“近期”、“连日来”、“某月以来”、“几个月来”、“几年来”、“一直以来”等等模糊的时间概念来表述。我们发现,很多来稿中都以“最近”、“近日”、“连日来”等模糊概念表述时间,少数稿件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时间要素的表述。这种缺乏时间要素的稿件,绝大多数缺乏新闻价值,无法采用。对其中极少数确有新闻价值的稿件,我们只好请作者写明时间(某月某日)后再编发,这样既耽误了稿件的及时编发,又影响了报道的时效性。

时间概念模糊,甚至没有时间要素,是来稿中较为普遍的问题,也是许多来稿无法被采用的主要原因,请大家千万注意。今后,本网对时间要素表述模糊或者完全没有时间要素的稿件,一般不予采用。

2.何地(即地点):网络无疆界。新闻报道稿件中,一定要有准确的“地点”要素。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和荆楚网,是面向全国和全球传播的省级主流媒体,所发布的报道一定要完整表述行政区划名称。因此,来稿中首次出现地名时,请准确表述报道对象所在的行政区划(即地点)的全称,如“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宜城县”、“武汉市江夏区„„”等等,不能省略“省、市、州、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组(居委会)”等等行政区划称谓,不能略写为“宜昌”、“宜城”、“江夏”之类,更不能称“我省”、“我县”、“我市”、“我校”、“本县”等等。

市辖县(市)的名称前面不要写上级市的名称,例如荆门市辖下的京山县,不能表述为“荆门市京山县”,应该表述为“京山县”。市辖区的名称前面要写明上级市的名称,例如随州市辖下的曾都区,应该表述为“随州市曾都区”,不能表述为“曾都区”。

少数稿件从头到尾只有乡镇、街道、学校、部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等名称,没有其上级行政区划或管辖部门的表述,编者不知道该稿件报道的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因而无法采用。

3.何人(即人物,包括单位):

人物:对稿件中出现的人物的姓名、所在单位(部门、机关、企业、乡镇村组、街道、社区、学校等等)、职务、政治面貌、身份、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的表述要完整、准确,不可使用“汉口的张先生”、“武昌的王小姐”、“某学校的刘教授”、“某医院的李医生”、“陈某”、“吴爹爹”、“熊婆婆”、“朱小姐”之类模糊表述,此类模糊表述可信度差,甚至有虚构之嫌,导致报道的新闻价值大打折扣而无法采用。

对稿件中出现的主要负责人,用“职务+ 姓名”表述,不可用“某某书记”、“某某县长”、“某某协会张会长”之类表述。

单位:稿件中首次出现单位名称时,一定要写全称,然后在下文中才可使用简称。使用简称要规范,不可使用令人摸不着头脑或容易产生歧义的不规范简称。

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及其下属部门机构名称,要规范化表述,如“中共宜昌市委”不能简称为“宜昌市委”(因为还有共青团和部分民主党派的“宜昌市委”),“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不能简称为“湖北省人大”、“省人大”等等;其余类推。

4.何事(即核心事实):事实是新闻报道稿件中的核心和躯干。对事实材料的叙述,要遵循“新闻客观性原则”,表述事实要客观、公正、准确、完整,不能断章取义、掐头去尾,扭曲事实。要紧扣主题选择材料,不要叙述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紧密的材料。要抓住骨干事实,不要写 “枝枝丫丫”的材料。在消息报道中要只讲事实,不要夹杂评论。要集中篇幅写最新的事实,少写过去的事情。

前述四个要素,反映的是新闻事实的浅层内容,属于事态性要素,只是浅层次因素。后面两个要素,涉及到事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属于深层次因素。

5.为何(即原因):

部分新闻报道中,涉及到事情(或事件)的起因,即“为何”。要客观交代“原因”,不要人为扭曲“原因”。

背景:某些“原因”中包括必要的背景材料,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背景。对于必须引用的背景材料,要简明扼要,不能用过多的背景材料淹没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

6.如何(即结果):“如何”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浅层次的“结果”,就是要在报道中讲清“发生的事情最后结果怎么样”,大量的消息报道只需要表述这种直接结果。第二是深层次的“结果”。新闻事实的发生总有原因,新闻事实的发展会有过程,它们是新闻事实中的各种关系互相作用的结果。公众在获知新闻事态的同时,还希望了解事实的来龙去脉,认识新闻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并能评估事件发展的趋向。这就需要挖掘“为何”和“如何”两个要素的信息蕴涵,构成新闻事实的深层内容。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深层次报道或深度报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闻写作的种类及特点

一、简明新闻:

1.概念: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短、迅捷的一种体裁,又称简讯、短讯、快讯和一句话新闻。

2.特点:A.篇幅短小;B.结构简单;C.叙事简明;D.一般一事一报;E.要求简而不陋。

二、动态新闻:

1.概念:动态新闻是迅速及时的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特点:A.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主要着眼点;B.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主要价值取向;C.以突发性事件为其主要报道内容;D.以客观叙事为其基本特征;E.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其主要写作原则。F.动态新闻要给人以“动感”与现场感。

三、综合新闻

1.概念: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特点:A.综合新闻所涉及的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B.通过综合新闻事实表达新闻主题,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C.注意点面结合,多角度的反映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概貌。D.注重导语的构思与背景材料的交代;E.重视新闻根据,新闻来源的交代;F.注重分析,却又以客观叙事的方式表现。

四、述评新闻:

1.概念:述评新闻是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载体。

2.写作特点:A.视野开阔,材料丰富,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向;B.跳出材料概括,抓住典型举例子;C.边述边评,讲究逻辑,不摆架子,以理服人;

五、事件新闻:

1.概念: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

事件包括:A.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突变;B.重大自然灾害;C.重大交通事故;D.暴发性流行病;E.重大刑事案件;F.对社会各界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现或新成就。

六、非事件新闻:

1.概念:是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都有别于事件新闻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特点:A.它不以记录突发事件为满足,而是注重事物渐变过程中对某些带有规律性内容的揭示;

B.具有新闻性;C.综合归纳多个事件或事实;D.非事件新闻,写作要找新闻由头,发表要寻报道时机;E.非事件新闻仍需以写实为主;F.在表现手法上,非事件新闻一般描述、概括兼而有之;G.非事件新闻是一种透视性的新闻报道,它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新闻洞察力。

3.广义的非事件新闻包括综合新闻、记者见闻、记者述评、新闻综述、采法札记、工作通讯等多种形式。狭义的非事件新闻限于消息体裁。

七、人物新闻:

1.概念:人物新闻就是通常说的人物消息。是以消息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

2.特点:A.篇幅短小,叙事单一;B.时效性强,所表达的内容必须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时”C.有一定故事性,能够打动人心;D.人物新闻要求“一人帅事,以事显人”。

3.写作要求:A.要选准新闻人物;B.不要贪大求全;C.力求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得益彰 D.注意以事显人。

4.在人物新闻中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思想品格的方法:A.“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B.记其行而明其心。C.通过捕捉人物的神态、语调的变化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或性格特征。

八、会议新闻:

1.概念:会议新闻是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的总称。

集会新闻

2.集会新闻特点:A.讲究规格程序;B.注重声势与气氛。C.突出演讲内容;

3.工作会议新闻的写作要求:A.要从纷繁复杂的会议内容中,挑出读者最关心的新闻信息,突出地写入报道。B.要善于抓住会议召开的背景。C.要兼顾会场内外。

九、社会新闻:

1.概念:指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

2.特点:A.传通性大;B.民间性强;C.人情味浓;D.涉及面广

3.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A.尽量写出情趣B.尽量追求时效;C.写作要不拘一格


相关内容

  • 论采访对象的平衡选择
  • 论采访对象的平衡选择帮助 | 留言交流 | 登录首页 我的图书馆 主题阅读 精彩目录 精品文苑 Tags 会员浏览 好书推荐 论采访对象的平衡选择(转载)丁冲 收录于2008-12-09 阅读数:查看 收藏数:5 公众公开 tags: 新闻事实 结构 采访对象 平衡选择 欢迎浏览 丁冲 个人图书馆中 ...

  • 新闻编写要素
  •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如果把这六 ...

  • 新 闻 价 值
  • 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多种定义 要素.素质说 李良荣: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大众共同兴趣的素质. 童兵:所谓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要的特殊要素的综合. 标准说 王泽华: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衡量和选择事实是否可以称为新闻的标准. 要素(素质).标准合一说 项德生.郑保卫主编<新 ...

  • 新闻基础知识
  • 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报告文学.采访手记.群众来信等多种新闻文体的总称: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 新闻的特点:及时性 ...

  •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1. 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定义 2. 写作载体:写作载体是指承载文章(作品)中精神内容的外在物质形式,文章体式.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是构成写作活动的载体因素. 3.所谓"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于客体之中,或把自己当作客体,用客体的规律来约束.检验自己的认 ...

  • 新闻采访写作
  • 新闻采访写作串讲资料 1.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 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 ...

  • 新闻传播学概论
  • 一.中国新闻学的形成 1.徐宝璜1919年编写<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 2.邵飘萍1923年编写<实际应用新闻学>,为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3.戈公振1927年编写<中国报学史>,为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二.<报刊的四 ...

  • 论体育报道的新闻价值构成要素
  • 现代体育世界变化无穷.缤纷多彩,究竟什么样的体育事件具有新闻传播的价值呢?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构成新闻诸要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中国新闻界一般认为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五大要素,而美国新闻界认为同时还应具有异常性和冲突性等要素.从总体上 ...

  • 新闻学的名词解释1
  • 1.新闻学从内容来说大致分3部分:理论.历史.应用.2.新闻的基本特点:1.真实,2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为核心的要求或规律.3.新闻为什么必须真实和迅速?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出于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人类是聚众而居的生物,每一个群体(部落)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