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

浅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

[摘要]施蛰存以性心理为视域焦点,将其细腻的笔触深入到都市,深入到尘封的历史,深入到人的潜意识,描写性欲压抑、探索人性奥秘、状写内在的真实,展示了其对人性独特的思考和阐释,堪称中国心理分析小说第一人。本文主要以《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三个小说集为基点,详细阐释了施蛰存对心理分析小说的实验性探索。

[关键词]施蛰存 心理分析小说 人性

20世纪30年代,西欧文学正通行心理分析、内心独白和三个“克”:Erotic 、 Exotic 、 Grotesque(色情的、异国情调的、怪奇的) ,施蛰存受到很大影响,逐渐开始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写作。而其孤寂内倾和耽于妄想的性格也使他特别适于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发掘人的隐在寂寞和内心荒凉。施蛰存将其细腻的笔触深入都市,深入尘封的历史,深入人的潜意识,描写性欲压抑,探索人性奥秘,堪称中国心理分析小说的第一人。

一、英雄和圣僧的真实人性

文明以各种形式压制人类的欲望,剥夺性爱自由的勇气。施蛰存的历史小说正是要用精神分析的利刃揭开文明面纱,复活一个个挣扎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圣僧和英雄形象,发掘他们潜隐的欲望和痛苦,透视他们在文明和道德的樊篱中的挣扎。

弗洛伊德认为变态心理往往与人受到文明和禁忌压抑的性本能相关。常态性满足的缺乏是心理变态直接原因,“由于这种缺乏的结果,性的需要乃不得不使性的激动寻求变态的发泄。”石秀在《水浒传》中号称“拼命三郎”,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出于义气帮助杨雄杀死了犯奸的潘巧云。施蛰存却对石秀杀潘巧云的原因作了另一番诠释:石秀寄居杨雄家中,受到潘巧云的诱惑,情欲本能从蛰伏的潜意识中浮出,甚至对杨雄产生了轻微嫉妒,但义气终于压过情欲,由此可见,石秀还不失为堂堂正正的男儿,但在他得知潘巧云与和尚的奸情之后,“嫉妒带着正义的面具在石秀的失望了的热情的心中起着作用”,道义使他不能以正常途径占有潘巧云,嫉妒使爱欲之火极为强烈,他因爱她,而想杀她,于是他怂恿杨雄杀死潘巧云,在此正义变成了情欲的遮羞布,石秀在杀潘巧云的过程中,体味到血的刺激和快感,情欲得到变态的发泄。弗洛伊德认为,“性的本能往往由于不能得到直接满足,会产生各种变化,变化之一就是‘走向反面’即由爱致恨,在对原来爱欲对象的施虐行为中感到性的兴奋。”石秀正是在对潘巧云的肢

浅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

[摘要]施蛰存以性心理为视域焦点,将其细腻的笔触深入到都市,深入到尘封的历史,深入到人的潜意识,描写性欲压抑、探索人性奥秘、状写内在的真实,展示了其对人性独特的思考和阐释,堪称中国心理分析小说第一人。本文主要以《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三个小说集为基点,详细阐释了施蛰存对心理分析小说的实验性探索。

[关键词]施蛰存 心理分析小说 人性

20世纪30年代,西欧文学正通行心理分析、内心独白和三个“克”:Erotic 、 Exotic 、 Grotesque(色情的、异国情调的、怪奇的) ,施蛰存受到很大影响,逐渐开始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写作。而其孤寂内倾和耽于妄想的性格也使他特别适于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发掘人的隐在寂寞和内心荒凉。施蛰存将其细腻的笔触深入都市,深入尘封的历史,深入人的潜意识,描写性欲压抑,探索人性奥秘,堪称中国心理分析小说的第一人。

一、英雄和圣僧的真实人性

文明以各种形式压制人类的欲望,剥夺性爱自由的勇气。施蛰存的历史小说正是要用精神分析的利刃揭开文明面纱,复活一个个挣扎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圣僧和英雄形象,发掘他们潜隐的欲望和痛苦,透视他们在文明和道德的樊篱中的挣扎。

弗洛伊德认为变态心理往往与人受到文明和禁忌压抑的性本能相关。常态性满足的缺乏是心理变态直接原因,“由于这种缺乏的结果,性的需要乃不得不使性的激动寻求变态的发泄。”石秀在《水浒传》中号称“拼命三郎”,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出于义气帮助杨雄杀死了犯奸的潘巧云。施蛰存却对石秀杀潘巧云的原因作了另一番诠释:石秀寄居杨雄家中,受到潘巧云的诱惑,情欲本能从蛰伏的潜意识中浮出,甚至对杨雄产生了轻微嫉妒,但义气终于压过情欲,由此可见,石秀还不失为堂堂正正的男儿,但在他得知潘巧云与和尚的奸情之后,“嫉妒带着正义的面具在石秀的失望了的热情的心中起着作用”,道义使他不能以正常途径占有潘巧云,嫉妒使爱欲之火极为强烈,他因爱她,而想杀她,于是他怂恿杨雄杀死潘巧云,在此正义变成了情欲的遮羞布,石秀在杀潘巧云的过程中,体味到血的刺激和快感,情欲得到变态的发泄。弗洛伊德认为,“性的本能往往由于不能得到直接满足,会产生各种变化,变化之一就是‘走向反面’即由爱致恨,在对原来爱欲对象的施虐行为中感到性的兴奋。”石秀正是在对潘巧云的肢


相关内容

  • 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想象
  • 作者:张鸿声 学术论坛 2008年04期 早期海派,特别是新感觉派表达上海的全部基础,是力图突出上海在物质与消费意义上趋近欧美的最新动态.由于其叙事策略取决于对上海巨大的物质与消费生活的想象力,它抛弃了传统/现代的时间线索,而在共时性的空间结构中架构起西方/中国图影,把上海城市中的中国式成分,如乡土 ...

  • 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
  • 新感觉派小说的现代性 摘要:新感觉派是30年代一支颇具现代性的流派,发源于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潮流.他们是以现代人的眼光打量描摹现代都市,以犀利笔锋形象地写出受现代思潮影响的都市人,他们将电影镜头直接映入小说之中,将心理分析方法运用到小说中,使中国文学更进一步地从"封 ...

  •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练习
  • 新文学思潮与流派练习 一.填空题 现实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一场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也是一种文学价值,并成为文学的 主流价值 .它经历了与自然主义的结合与分离,与 马克思主义 的融和,以及 真伪现实主义 的论争的演变过程. 现实主义是 文学思想 和 表现方法 的统一体. 鲁迅强调文学的 审美性 与 ...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精华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精华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 ...

  • 现当代文学史试卷
  • :号学 :名姓 : 级 班 / 级 年 : 院 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1分,18分) 1.鲁迅.周作人,生于浙江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文学史将他们合称为"周氏兄弟"或"____________". 2. ...

  • 浅析施蛰存的[梅雨之夕]
  • 现代人的白日梦梦 --浅析施蛰存的<梅雨之夕>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引进中国的文学创作后,作为其推崇者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之一的施蛰存在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上也是有着一定的成就.而其孤寂内倾和耽于妄想的性格也使他特别适于探索人的精神世界, 发掘人的隐在寂寞和内心荒凉,深入人 ...

  • 海派,现代诗派
  • 海派文学 百科名片 海派的概念是与京派对立的,最初这两个名词是沈从文在上世纪30年代挑起的一场文学争论中提出的,上世纪30年代写实小说和抒情小说流派基本上分别被京派和海派所分割.海派作家应该是指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未必是上海人).广义上的海派指所有活跃在上海的作家派别,包括左翼文学.新感觉派文学.鸳鸯 ...

  • 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名词解释
  • 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 ...

  •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文学社团等
  • 名词解释 [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