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传承文化的钥匙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成语是传承文化的钥匙

作者:陈伦昕 指导老师:华小安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观看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很精彩,选手们对成语了如指掌,知识渊博。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它全面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可是成语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渐渐被忽视。作为一名学生,想传承传统文化,了解成语,理解成语,运用成语是我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我眼中成语就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

看完节目,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成语典故内涵丰富。很多成语我们都不是很懂它们的真正含义,比如说“无理取闹”,选手们和我们一样都理解为一个人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指故意捣乱。其实这个词在古代不是这个意思,它出自唐代韩愈《答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形容蛙声只是没来由地喧闹。再比如“左右逢源”, 选手们和我们一样都理解为人圆滑,做事八面玲珑,圆滑世故,能上蹿下跳,比较自如。其实这句成语出自孟子的离娄篇:“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整句是说研求学问、修养道德如果能自己用心努力,吸取心得,就可以从这里深深得益,象从左从右,到处都可得到泉水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看来成语故事太丰富了,要学习弄懂它,真的要手不释卷,《中国成语大会》热播掀起了一股青年人追捧传统文

化的热潮。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也让观众眼前一亮,比赛中他们对于成语的稔熟运用和非凡谈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一段时间,我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阅读了《成语故事》。通过阅读,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深切感受到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书中尊师重道、诚心求学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北宋时期,杨时和游酢去向自己的老师——当时的大学者程颐求教,结果发现老师在厅堂的椅子上睡着了,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两人就站在门外等候。不一会儿,天上忽然飘起了雪花,他俩还是站在门口一动不动。雪越下越大,片片雪花覆盖在他们头上、肩膀上,不一会儿就把他俩变成了雪人。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形成了“程门立雪”这样一个成语,以颂扬尊师敬道的可贵精神。杨时和游酢两个人,宁愿自己变成雪人,也不愿意打搅自己的老师休息,对老师充满了尊敬之情。可我们有些同学却不知道尊敬老师,经常使老师生气,和杨时和游酢他们比一比,真应该感到羞愧!

另一个成语故事“孺子可教”讲的是汉代名将张良的故事。年轻时的张良经常在家乡的一座桥上散步。有一天,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头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还让张良给他穿上。张良给老头穿好鞋后,老头很满意,认为张良可以教诲,让张良五天后在桥上等他。结果前两次,老头都比张良先到。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在桥上等候,终于比老头先到。老头脸上露出了笑容,把一部稀世兵法交给了张良。张良在这部兵书的帮助下,辅佐刘邦南征北战,打下了汉朝江山。老头为什么愿意把稀世兵书交给张良呢?就是因为张良身上有两个优点,一是尊重

老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另一个就是内心真诚求学,半夜前去等候老人。我们现在学习的条件非常好,父母和老师都非常爱护我们,可为什么许多同学还是学习不好呢?主要就是不真心想学习,不是真诚地向老师求学。心不诚,将一事无成。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好比一座院子,要想进入,成语就是其中的一把钥匙,作为学生,我们要从小学习成语,理解并运用成语,把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弘扬光大。

我眼中的传统文化

成语是传承文化的钥匙

作者:陈伦昕 指导老师:华小安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观看中央电视台《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很精彩,选手们对成语了如指掌,知识渊博。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它全面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核心价值观,可是成语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渐渐被忽视。作为一名学生,想传承传统文化,了解成语,理解成语,运用成语是我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我眼中成语就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

看完节目,我觉得中国的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成语典故内涵丰富。很多成语我们都不是很懂它们的真正含义,比如说“无理取闹”,选手们和我们一样都理解为一个人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指故意捣乱。其实这个词在古代不是这个意思,它出自唐代韩愈《答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形容蛙声只是没来由地喧闹。再比如“左右逢源”, 选手们和我们一样都理解为人圆滑,做事八面玲珑,圆滑世故,能上蹿下跳,比较自如。其实这句成语出自孟子的离娄篇:“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整句是说研求学问、修养道德如果能自己用心努力,吸取心得,就可以从这里深深得益,象从左从右,到处都可得到泉水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看来成语故事太丰富了,要学习弄懂它,真的要手不释卷,《中国成语大会》热播掀起了一股青年人追捧传统文

化的热潮。节目中那些年轻的面孔也让观众眼前一亮,比赛中他们对于成语的稔熟运用和非凡谈吐,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一段时间,我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阅读了《成语故事》。通过阅读,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深切感受到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书中尊师重道、诚心求学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

北宋时期,杨时和游酢去向自己的老师——当时的大学者程颐求教,结果发现老师在厅堂的椅子上睡着了,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两人就站在门外等候。不一会儿,天上忽然飘起了雪花,他俩还是站在门口一动不动。雪越下越大,片片雪花覆盖在他们头上、肩膀上,不一会儿就把他俩变成了雪人。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形成了“程门立雪”这样一个成语,以颂扬尊师敬道的可贵精神。杨时和游酢两个人,宁愿自己变成雪人,也不愿意打搅自己的老师休息,对老师充满了尊敬之情。可我们有些同学却不知道尊敬老师,经常使老师生气,和杨时和游酢他们比一比,真应该感到羞愧!

另一个成语故事“孺子可教”讲的是汉代名将张良的故事。年轻时的张良经常在家乡的一座桥上散步。有一天,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老头故意把鞋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还让张良给他穿上。张良给老头穿好鞋后,老头很满意,认为张良可以教诲,让张良五天后在桥上等他。结果前两次,老头都比张良先到。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在桥上等候,终于比老头先到。老头脸上露出了笑容,把一部稀世兵法交给了张良。张良在这部兵书的帮助下,辅佐刘邦南征北战,打下了汉朝江山。老头为什么愿意把稀世兵书交给张良呢?就是因为张良身上有两个优点,一是尊重

老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另一个就是内心真诚求学,半夜前去等候老人。我们现在学习的条件非常好,父母和老师都非常爱护我们,可为什么许多同学还是学习不好呢?主要就是不真心想学习,不是真诚地向老师求学。心不诚,将一事无成。

在我看来,传统文化好比一座院子,要想进入,成语就是其中的一把钥匙,作为学生,我们要从小学习成语,理解并运用成语,把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弘扬光大。


相关内容

  • 2015年初三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 2014年初三语文期末试题 一.语文基础.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星宿(xi ù) 伫立(zh ù) 刹那(sh à) 随声附和(h ...

  • 2016初三二模综合运用
  • 杨浦区 三.综合运用(10分) 2016年3月16日20 时30分,连环画泰斗贺友直在瑞金医院病逝, 享年94岁.为悼念和追忆贺爷爷,初三(3)班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 24.活动一:请从下列材料提取信息,简要介绍贺爷爷.(3分) ①说起中国当代美术史,就绕不开贺友直这个人,在20世纪 60年代,贺友 ...

  • 有人提议取消中小学强制性文言文学习,你支持吗?
  • 转自:教师帮(jiaoshi-bang) 前段时间有专家提议,是否应该取消中小学强制性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实用性在现代社会很有限,中小学生是否应该取消强制性学习文言文,相反展开文言文兴趣选修课,让那些对文言文真正有兴趣的学生系统详细地学习? 但是我觉得,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了吧,怎么能说取消就 ...

  • 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 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佛教早在两汉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至今已经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东汉汉明帝在洛阳兴建白马寺,是佛教进入华夏文明的一个值得纪念的事件.而晋南北朝期间,佛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云岗石窟.莫高窟以及龙门石窟,古人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在山岩间开凿出一尊尊佛像,表达自己的对佛门的 ...

  • 三七女生节策划
  • 活动主题:舞动青春 增进友谊 活动背景:三七女生节即将到来,让我们欢聚一堂,一起起舞,共享欢乐时光,为一年的学会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 活动目的及意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女生风采 活动名称:女生节联谊舞会 活动时间:2011年6月19日 活动流程: A. 晚会内容 第一部分 1.特邀嘉宾开场街舞表 ...

  • 文言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拟定及实施
  • 文言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拟定及实施 作者:苏发元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1期 新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那么篇幅占整个高中语文三分之一多的古代诗文又该拟定怎样的三维目标呢?我们来看拟定教学目 ...

  • 读书报告会主持稿
  • “读书活动”汇报会串词 主持人:藤强强、张成徇、徐 静 藤: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张: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藤:首先,让我们全体师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来宾的莅临指导,并向大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张:重庆市九龙坡区蟠龙小学“读书活动汇报会”现在开始! 藤:滚滚长江,孕育 ...

  • 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论文
  • 第56卷第1期 2016年1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56No.1 Jan.2016 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汪振军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汉字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是中华 ...

  • [学术]源自[周易]的成语及其深刻含义
  • 作者 | 梁育民(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周易>这部经典为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成分在<周易>成语中也有生动的体现.研究与推广这些成语,可帮助我们记住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乃至国家富强做出新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