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的作用和政策利率市场化

利率的作用:

利率在个人经济生活中的功能。

一般认为利率提高,边际储蓄倾向上升,人们将更多的货币用于储蓄以获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反之,利率越低,边际消费倾向上升,人们将更愿意把货币用来消费。

但是在实际中会出现下面的情况,与上述理论相悖。

一个三口之家,两夫妻抚养一个子女。假定1996年5月1日前,两夫妻每年工资收入之和3万元,家中有20万元存款,当时,1年期储蓄利率为10.98%,该家庭的年利息收入为2.196万元,家庭总收入为5.196万元。当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下降为2.25%时,20万存款年利息收入只有0.45万元,两者相比,降低利率后该家庭年收入减少33.6%,可以想象,该家庭的消费支出是增加还是减少。

我国是处于体制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 但是, 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问题上, 我们还是可以借鉴三国的经验, 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方面,1995年颁布的5中国人民银行法6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而实质上, 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 促进就业! 确保经济增长! 支持国企改革! 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龚方乐! 应宜逊,2000; 谢平,2000)"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国货币政策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 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确定后, 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实际上归结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近年来, 一些学者认为,M1和M2的增长率较大幅度地偏离预定的调控目标, 货币供应量目标不再有效, 应该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 建立一个以通货膨胀率为调控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笔者认为, 从美英德三国的实践看来, 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应当根据本国当前的实际经济金融条件进行调整" 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实际情况, 目前实行通胀目标法存在以下一些困难:(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而通胀目标法要求汇率完全自由浮动, 因为汇率目标与通胀目标有时会发生矛盾" 要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尚需时日"(2)采用通胀目标法的前提之一是中央银行对通胀目标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能够综合观察多种指标, 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充分了解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具有预测通货膨胀的技术和能力" 而目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3)在中央银行独立性方面, 根据5中国人民银行法6的有关规定和从当前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来看, 要实现通胀目标法所要求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仍很难"(4)在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银行可信度方面, 与实行通胀目标法的国家相比, 我们有待进一步提高" 可见, 我国目前过渡到通胀目标法的条件还不具备" 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完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由于我国金融创新的速度加快,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确实面临着部分学者所指出的一些问

题, 如可测性问题! 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问题等" 我们应该不断修正这一指标, 合理界定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和统计范围, 以确保其可测性, 增强其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 同时, 我们应该借鉴美英德三国的做法, 监测更多的信息变量, 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 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最终形成一套包括货币供应量! 利率! 汇率! 预期通胀率等指标在内的货币政策监控指标体系"

2. 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我国仍然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 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 绝大多数利率由中央银行决定,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而在美英德等国利率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因此, 我国目前应该积极推行利率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提高央行的间接调控能力"

3. 美英德三国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银行信誉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值得借鉴" 近年来, 我国 中央银行在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如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目标, 编写5货币政策报告6, 阐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以月报! 季报! 年报的形式公布金融数据等" 但是我们仍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 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如增加货币政策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增强中央银行引导公众和市场的权威性, 培育理性的市场预期, 提升中央银行信誉" 当然, 从长远来看, 我国已经加入WTO, 在经济! 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国的货币政策将面临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加强! 利率和汇率的套利投机等等问题, 这些变化在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强的冲击, 并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了货币目标法" 届时,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如何选择, 是借鉴美国的做法, 不明确公布名义目标以进行有益的探索, 还是借鉴英国的做法, 直接采用通胀目标法, 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并不是人民币是否应当重估,即它的短期升降与否,而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应采取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换言之,汇率水平只是最终的结果,形成汇率的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尽管我国名义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是自从199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率均不到0.1%,因此IMF 根据中国表现将中国视为固定汇率制国家。 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能同时实现。但该模型的假设并不符合我国目前利率管制和资本管制的经济现实,本文通过改进的M-F 模型分析我国的利率汇率传导机制。

一、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国际

一国货币当局企图通过增减货币量来影响国内利率的努力是徒劳的,国内市场上的利率是由国际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的预期变动率决定的;国内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正是在这一利率水平的自发作用下实现均衡的。

经典的M-F 模型认为,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之所以无效,是由于在这种制度下。当央行企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得LM 曲线从LM1向LM2方向右移的方式来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时,本国利率水平下一旦下降到CM 曲线之下,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会引起资本外流,并对外汇汇率产生升值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会被迫向外汇市场卖出外汇,买入本币。这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使LM 曲线反过来向左上方位移,并返回其初始位置,从而使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产出的努力发生逆转,并最终失败。因此,在固定汇率下,货币当局不能自主决定货币供应量和LM 曲

线的位置,也不能有效地影响利率水平,所以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低于地方金融机构。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对象趋同现象明显,集中向高端、低风险客户营销,同业竞争激烈,贷款利率水平相近,浮动幅度较小。2005年1—9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发生额8.029亿元,执行基准利率的有5.489亿元,占68.4%,执行下浮利率的有0.45亿元,占5.6%,执行上浮利率的只有2.09亿元,占26%,且集中在[1,1.3]区间内. 地方性金融机构具有充分的自主利率定价权,贷款对象大都是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户,贷款利率普遍大幅上浮。2005年1—9月,市商业银行贷款发生额9.3亿元,执行上浮利率8.74亿元,占94%,其中在2以上区间4.65亿元,占48.4%。农村信用社贷款发生额46.71亿元,执行上浮利率46.42亿元,其中在[1.3,1.5]区间6.31亿元,占13.5%,在[1.5,2]区间27.56亿元,占59.02%,2以上区间12.61亿元,占27%。

2、浮动幅度与企业所属行业相关。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垄断行业如电力、电信、石油、烟草等,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信贷营销的主要目标,贷款利率水平较低;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行业和国家宏观调控受限制的行业如纺织、水泥、房地产业等,成为各家金融机构压缩贷款的对象,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高。据调查,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全市仅有3家企业贷款利率下浮,这3家企业都是电力企业。2004年全市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的10户企业中有4户房地产企业。2005年全市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的10户企业中有3家房地产业。

3、浮动幅度与企业大小成反比。大企业具有明显获取资金资源的优势,能够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得贷款。而小型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较大,相应地要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2004年1—12月,衡阳市大中小型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86%、6.52%、6.98%,全市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的10户企业全部是小企业。2005年12—9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59%、6.25%、7.26%,全市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的10家企业有9家是小企业。

4、浮动幅度与信用等级成反比。信用等级是贷款风险的综合反映,客户信用等级越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越低,反之,则高。如市农行在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对AAA 、AA 、A 级法人客户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分别为8.37%、15.29%、32.27%。

5、浮动幅度与竞争状况成反比。在金融资源相对短缺、市场竞争不很激烈的农村地区,各行(社)利用主动定价优势,狠抓利率上浮管理、充分发挥定价的创效功能,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均在30%以上,最高上浮130%。而在金融资源丰富、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区,则充分发挥定价的竞争功能,争夺有效市场份额,上浮幅度相对要低,一般控制在[0.9,1.3]区间之内。

6、浮动幅度与期限呈凸性关系。在累放法人客户贷款中,贷款利率以1—3年为分水岭,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2004年1—3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0%,2005年1—9月份1—3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36%。而6个月以下和5年以上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相对较低。短期贷款中,投放的存单质押等上浮难度较大的贷款,加上高等客户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旺盛,因而浮动水平相对较低。在长期贷款中,一是审批层次高,多为总分行审批项目,

客户基本面较好,信用等级较高,对利率有比较苛刻的要求;二是多为竞争型或大型优良客户,执行了低于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

利率市场化

简介

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2000年以来广受人们关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革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首先是放开外币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其结息方式。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 国际环境因素分析。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2. 加入WTO 后的影响分析。中国加入WTO 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

3. 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分析。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

4.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但为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以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内部环境分析

1. 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患。

2. 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

3. 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4.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政策,应慎重推行。 我国已于1996年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向市场利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接着又放开了国债的市场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

制,也为政府进行利率调整确定了一个基准利率。这都为利率市场化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我国应首先着手调整利率结构,将法定利率由200多种减少到30种左右,并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更为频繁地调节利率,同时完善货币和资本市场,丰富市场上的交易品种,逐步扩大企业融资中市场利率的比重。当国有银行商业化进展顺利,银行体系的竞争水平提高和监管机制得到完善时,就可以考虑逐步扩大商业银行决定贷款利率的自由权,放开贷款利率。而如果银行经营状况良好,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进展时,就可以逐步放开存款利率。通过这样有步骤、渐进地层层推进的改革,最终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进程借鉴

从美国、日本相对成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以及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教训看,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借鉴:

(1) 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

(2) 金融微观基础建设的程度制约着改革的实践速度。先培育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后放开利率成功者居多,而无扎实市场基础者贸然完全放松利率管制者多以失败告终。

(3)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以及适宜的法律和规章来取代对利率和金融的直接干预。

在放开利率、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的管理制度, 制定高质量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效的银行监督,评估银行风险。这对利率放开后的金融体系成功地发挥作用非常重要。

(4)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综合考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观点,只有同时实现一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才可迅速实现利率自由化,否则需要有一个创造条件的过程。

(5) 对后利率自由化问题宜尽早防范。

利率自由化之后,由于对银行的其他管制也已放松,便会引起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金融机构资金会大量流向一些管制背景下发展不足、但却可迅速升值的行业中去

杜鹏飞/咸胜岚/冯志远

利率的作用:

利率在个人经济生活中的功能。

一般认为利率提高,边际储蓄倾向上升,人们将更多的货币用于储蓄以获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反之,利率越低,边际消费倾向上升,人们将更愿意把货币用来消费。

但是在实际中会出现下面的情况,与上述理论相悖。

一个三口之家,两夫妻抚养一个子女。假定1996年5月1日前,两夫妻每年工资收入之和3万元,家中有20万元存款,当时,1年期储蓄利率为10.98%,该家庭的年利息收入为2.196万元,家庭总收入为5.196万元。当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下降为2.25%时,20万存款年利息收入只有0.45万元,两者相比,降低利率后该家庭年收入减少33.6%,可以想象,该家庭的消费支出是增加还是减少。

我国是处于体制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 但是, 在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问题上, 我们还是可以借鉴三国的经验, 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方面,1995年颁布的5中国人民银行法6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而实质上, 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来自中央政府的多目标约束:物价稳定! 促进就业! 确保经济增长! 支持国企改革! 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 确保外汇储备不减少! 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龚方乐! 应宜逊,2000; 谢平,2000)" 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国货币政策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 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多目标约束"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确定后, 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实际上归结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近年来, 一些学者认为,M1和M2的增长率较大幅度地偏离预定的调控目标, 货币供应量目标不再有效, 应该放弃货币供应量目标, 建立一个以通货膨胀率为调控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笔者认为, 从美英德三国的实践看来, 货币政策框架的选择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应当根据本国当前的实际经济金融条件进行调整" 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实际情况, 目前实行通胀目标法存在以下一些困难:(1)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而通胀目标法要求汇率完全自由浮动, 因为汇率目标与通胀目标有时会发生矛盾" 要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尚需时日"(2)采用通胀目标法的前提之一是中央银行对通胀目标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能够综合观察多种指标, 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充分了解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具有预测通货膨胀的技术和能力" 而目前我国的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尚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3)在中央银行独立性方面, 根据5中国人民银行法6的有关规定和从当前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实际进程来看, 要实现通胀目标法所要求的中央银行独立性仍很难"(4)在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银行可信度方面, 与实行通胀目标法的国家相比, 我们有待进一步提高" 可见, 我国目前过渡到通胀目标法的条件还不具备" 我们当前的任务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进一步完善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由于我国金融创新的速度加快,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确实面临着部分学者所指出的一些问

题, 如可测性问题! 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问题等" 我们应该不断修正这一指标, 合理界定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和统计范围, 以确保其可测性, 增强其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 同时, 我们应该借鉴美英德三国的做法, 监测更多的信息变量, 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 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最终形成一套包括货币供应量! 利率! 汇率! 预期通胀率等指标在内的货币政策监控指标体系"

2. 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我国仍然是一个以管制利率为主的国家, 包括存贷款利率在内的 绝大多数利率由中央银行决定, 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 而在美英德等国利率则是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因此, 我国目前应该积极推行利率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 提高央行的间接调控能力"

3. 美英德三国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和中央银行信誉问题的重视程度也值得借鉴" 近年来, 我国 中央银行在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如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目标, 编写5货币政策报告6, 阐明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以月报! 季报! 年报的形式公布金融数据等" 但是我们仍应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 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如增加货币政策决策过程的透明度, 增强中央银行引导公众和市场的权威性, 培育理性的市场预期, 提升中央银行信誉" 当然, 从长远来看, 我国已经加入WTO, 在经济! 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国的货币政策将面临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 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的加强! 利率和汇率的套利投机等等问题, 这些变化在历史上(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造成了较强的冲击, 并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了货币目标法" 届时,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如何选择, 是借鉴美国的做法, 不明确公布名义目标以进行有益的探索, 还是借鉴英国的做法, 直接采用通胀目标法, 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并不是人民币是否应当重估,即它的短期升降与否,而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应采取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换言之,汇率水平只是最终的结果,形成汇率的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尽管我国名义上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是自从1998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率均不到0.1%,因此IMF 根据中国表现将中国视为固定汇率制国家。 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在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流动和固定汇率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能同时实现。但该模型的假设并不符合我国目前利率管制和资本管制的经济现实,本文通过改进的M-F 模型分析我国的利率汇率传导机制。

一、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经典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认为,开放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国际

一国货币当局企图通过增减货币量来影响国内利率的努力是徒劳的,国内市场上的利率是由国际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的预期变动率决定的;国内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正是在这一利率水平的自发作用下实现均衡的。

经典的M-F 模型认为,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之所以无效,是由于在这种制度下。当央行企图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得LM 曲线从LM1向LM2方向右移的方式来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时,本国利率水平下一旦下降到CM 曲线之下,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会引起资本外流,并对外汇汇率产生升值压力。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央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会被迫向外汇市场卖出外汇,买入本币。这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使LM 曲线反过来向左上方位移,并返回其初始位置,从而使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产出的努力发生逆转,并最终失败。因此,在固定汇率下,货币当局不能自主决定货币供应量和LM 曲

线的位置,也不能有效地影响利率水平,所以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低于地方金融机构。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对象趋同现象明显,集中向高端、低风险客户营销,同业竞争激烈,贷款利率水平相近,浮动幅度较小。2005年1—9月,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发生额8.029亿元,执行基准利率的有5.489亿元,占68.4%,执行下浮利率的有0.45亿元,占5.6%,执行上浮利率的只有2.09亿元,占26%,且集中在[1,1.3]区间内. 地方性金融机构具有充分的自主利率定价权,贷款对象大都是中小企业和广大农户,贷款利率普遍大幅上浮。2005年1—9月,市商业银行贷款发生额9.3亿元,执行上浮利率8.74亿元,占94%,其中在2以上区间4.65亿元,占48.4%。农村信用社贷款发生额46.71亿元,执行上浮利率46.42亿元,其中在[1.3,1.5]区间6.31亿元,占13.5%,在[1.5,2]区间27.56亿元,占59.02%,2以上区间12.61亿元,占27%。

2、浮动幅度与企业所属行业相关。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垄断行业如电力、电信、石油、烟草等,成为各家金融机构信贷营销的主要目标,贷款利率水平较低;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行业和国家宏观调控受限制的行业如纺织、水泥、房地产业等,成为各家金融机构压缩贷款的对象,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高。据调查,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全市仅有3家企业贷款利率下浮,这3家企业都是电力企业。2004年全市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的10户企业中有4户房地产企业。2005年全市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的10户企业中有3家房地产业。

3、浮动幅度与企业大小成反比。大企业具有明显获取资金资源的优势,能够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获得贷款。而小型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较大,相应地要以较高的利率获得贷款。2004年1—12月,衡阳市大中小型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86%、6.52%、6.98%,全市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的10户企业全部是小企业。2005年12—9月,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59%、6.25%、7.26%,全市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的10家企业有9家是小企业。

4、浮动幅度与信用等级成反比。信用等级是贷款风险的综合反映,客户信用等级越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越低,反之,则高。如市农行在2004年1月至2005年9月对AAA 、AA 、A 级法人客户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分别为8.37%、15.29%、32.27%。

5、浮动幅度与竞争状况成反比。在金融资源相对短缺、市场竞争不很激烈的农村地区,各行(社)利用主动定价优势,狠抓利率上浮管理、充分发挥定价的创效功能,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均在30%以上,最高上浮130%。而在金融资源丰富、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区,则充分发挥定价的竞争功能,争夺有效市场份额,上浮幅度相对要低,一般控制在[0.9,1.3]区间之内。

6、浮动幅度与期限呈凸性关系。在累放法人客户贷款中,贷款利率以1—3年为分水岭,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2004年1—3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10%,2005年1—9月份1—3年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36%。而6个月以下和5年以上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相对较低。短期贷款中,投放的存单质押等上浮难度较大的贷款,加上高等客户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旺盛,因而浮动水平相对较低。在长期贷款中,一是审批层次高,多为总分行审批项目,

客户基本面较好,信用等级较高,对利率有比较苛刻的要求;二是多为竞争型或大型优良客户,执行了低于基准利率的浮动利率。

利率市场化

简介

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2000年以来广受人们关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终于迈出了第一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0年9月21日开始,改革我国外币利率管理体制,首先是放开外币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各种外币贷款利率及其结息方式。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1. 国际环境因素分析。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

2. 加入WTO 后的影响分析。中国加入WTO 后,在5年后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

3. 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分析。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

4.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但为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以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将来金融机构之间通过资本市场工具,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大规模的购并重组创造了条件。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内部环境分析

1. 财政连年赤字,宏观经济稳定存在隐患。

2. 商业化的银行体系和金融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尚未形成,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够完善。

3. 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预算软约束尚未消除。

4.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自身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与结构弊端,目前国内市场普遍存在需求不足,政府已将利率调到相当低的水平。

这些情况都表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政策,应慎重推行。 我国已于1996年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向市场利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接着又放开了国债的市场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

制,也为政府进行利率调整确定了一个基准利率。这都为利率市场化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我国应首先着手调整利率结构,将法定利率由200多种减少到30种左右,并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更为频繁地调节利率,同时完善货币和资本市场,丰富市场上的交易品种,逐步扩大企业融资中市场利率的比重。当国有银行商业化进展顺利,银行体系的竞争水平提高和监管机制得到完善时,就可以考虑逐步扩大商业银行决定贷款利率的自由权,放开贷款利率。而如果银行经营状况良好,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进展时,就可以逐步放开存款利率。通过这样有步骤、渐进地层层推进的改革,最终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进程借鉴

从美国、日本相对成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以及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教训看,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借鉴:

(1) 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

(2) 金融微观基础建设的程度制约着改革的实践速度。先培育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后放开利率成功者居多,而无扎实市场基础者贸然完全放松利率管制者多以失败告终。

(3)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以及适宜的法律和规章来取代对利率和金融的直接干预。

在放开利率、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的管理制度, 制定高质量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效的银行监督,评估银行风险。这对利率放开后的金融体系成功地发挥作用非常重要。

(4)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综合考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观点,只有同时实现一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才可迅速实现利率自由化,否则需要有一个创造条件的过程。

(5) 对后利率自由化问题宜尽早防范。

利率自由化之后,由于对银行的其他管制也已放松,便会引起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金融机构资金会大量流向一些管制背景下发展不足、但却可迅速升值的行业中去

杜鹏飞/咸胜岚/冯志远


相关内容

  • 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利率政策 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学 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 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 ...

  • 美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
  • 一.西方利率传导机制的经典理论模型 (一)凯恩斯模式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的经典理论.凯恩斯的逻辑思路是:实际产量的增加与否取决于有效需求即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由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灵活偏好三大心理因素所决定的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在 ...

  • 如何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
  • 内容摘要:1996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利率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过,我国现在利率体系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指出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市场基准利率 货币政策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在放松利率管制.推动 ...

  • 货币供给量和利率
  • 在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利率比货币供给量更有效 一.货币供给量 1. 货币供应量(Money Supply)是指: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 ...

  • 我的论文: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相关问题 摘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利率市场化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加速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利率改革的重大意义而忽视了改革所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客观地来分析,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和阻碍还 ...

  • 2014年央行金融改革前瞻
  • 金融改革将是影响2014经济走势最重要的因素 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其改革重点.核心及切入点非金融改革莫属,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打响改革第一枪的仍然是金融改革.比如新股发行制度意见的推出.同业存单的发行.上海自由贸易区跨境资金流动放宽等等. 2014年的金融改革不仅影响国内 ...

  • 货币银行学4学分大纲
  •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 分] :4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4 [总 学 时] : 64 [适用对象] :金融.保险专业 [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 :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二)课程介绍 货币银行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 ...

  •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
  • 1.一般原理 货币政策启动影响股价指数波动的一般原理为:当中央银行变动货币政策时,就通过货币政策有关手段促使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水平波动,使流入股票市场的社会信贷资金.社会游资和储蓄分流资金相应增多或减少,从而引起股票市场规模和股票价格指数相应变化.股票价格决定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货 ...

  •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1]
  • 浅析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张靓(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南京 210097).. ▲ 本文是南京师范大学"金融现代化课题组"的最近研究成果,受到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约束与金融现代化问题研究"(05SJB790006)资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