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从自然界筛选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酶能力比较低,为了提高纤维素酶的活力.
筛选和培育高产的菌种是关键。纤维素酶是多组分的复合酶,各个组分的底物专一性
不同,并且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各组分的比例有差别。另一方面,纤维素酶作用的底
物比较复杂,常常影响酶活力的表现,加上反应产物的不同.致使纤维素酶活力的测
定方法多而繁杂。上期已对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中的纤维质原料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全
面的综述.这期将围绕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酶活测定进行介绍。
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
酶活测定
王禄山曲音波
(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
当今能源与资源问题日益突躬,利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广
阔。高敛、稳定且.低成本的纤维索酶制荆是解决木质纤维素资源生物转化技
术实用化的关键所在。本文筒述了降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类,选育,对以酶
组分的分类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闷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希望对纤维素
酶的筛选与菌种的选育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纤维素是光合作用的初级产物,也是生物圈中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约1000亿
吨/年)。微生物利用纤维素酶等将其降解产糖,糖氧化分解形成CO,进入大气,形成
碳循环中的主要物质流及伴随的能量流,这在农业.林业领域废弃物处理中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也可生产生物基产品和部分替代化石能源产品o~o。因此,充分高效利用
①参考文献纤维素类生物质资源对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资源环境的保护.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等高培基.天然纤维寨在生物降解过程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一@。
超分子结构的变化.自然科学进展,1998,&现在.纤维素酶主要用于纺织工业中棉纤维的柔化与整理,制浆造纸工业中的脱39卜397.
墨和纤维的改性等。如果纤维素酶大量应用于纤维素乙醇工艺.酶制剂的市场将会极
②参考文献大地拓展。仅以玉米秸秆为例,如果用纤维素酶水解进行糖化处理.这个潜在的纤维高培基.纤维素酶降解棚翩I及纤维素酶
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自然科学进展,素酶市场将达到每年近百亿美元,这种酶制剂将占到工业酶带,JTFIJ市场的近三分之一。
2003,13(1):21—29.庞大的市场潜力以及纤维素酶在生物能源和生物基产品炼制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发展纤
维素酶制剂的巨大推动力@o。
⑦参考文献而当今能源与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纤维紊酶的筛选及相关菌株的选育又提出LyndLR'WeimerPJ,ZylWH,etal.
MicrobialCelluloseUtilization:Fundamen-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酶转化效率.长时间持续的降解能力.更低成本的酶制剂制备
talsandBiotechnology.MicrobiolMoleBiol技术等。因此,通过菌种的选育与优化.使用低成本原材料,生产出性质稳定.催化Rev,2002,66:506-577.活力高的相关酶类,是解决木质纤维素资源生物转化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所在。
生衡产啦技术2008.02(3月).1
www-biob邺iness.com.cn
④参考文献
高培基.资源与环境微生物技术.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陈洪章.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理论与应
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QuYB.eta1.Studiesoncellulosiee£ha-
nolproductionforsustainablesupplyofliquid
fuelinChina.Biot∞hnolJ,2006,I:1235・1240.
⑦参考文献
ZhaagYHP,HimmelME,MielenzJ&
eta1.Outlookforcellulaseimprovement:
screeningandselectionsh。ategies.Biotechnol
Adv。2006'24:452-481.
④参考文献
汪天虹.微生物分子育种原理与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纤维素酶高产菌种的筛选和诱变育种1.1降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类将具有降解天然纤维素能力的微生物归为一类,这是基于生理功能的分类方法。由于作为植物残体主要组分的纤维素在自然界中有着广泛的分布.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中都有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类群o。分解纤维素的好氧细菌中.研究比较多的有噬纤维菌属(Cytophaga).生孢噬纤维菌属(Sporocytophaga)和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等。厌氧细菌中以热纤梭菌(Clostridiumtherrnocellum)的纤维索酶系研究得最深入。有关产生纤维素酶的放线菌研究很少,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放线茵有黑红旋丝放线菌(A.melanocycles).玫瑰色放线茵(A.roseus)、纤维放线茵《A.cellulosae)及白玫瑰放线茵等。由于细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多半不分泌到体外去,即使某些细菌有很强的纤维分解能力,也不能直接用于纤维素酶制剂的生产。目前。用于工业生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大多属于真菌:有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及漆斑霉属(Myrothecium)等。其中木霉.青霉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往往最高.酶组分最全,应用较广泛。曲霉和根霉产生的主要是内切型纤维素酶,多用于纺织,造纸等纤维的表面加工。1.2降解微生物的选育过程一般从自然界筛选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酶能力比较低.不能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因此要对菌种进行改良。为了提高菌种利用纤维素产糖的能力.诱变育种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诱变育种常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从应用效果来看.高能电子.丫射线.紫外线可能是木霉属菌种较有效的诱变因子;应用亚硝基胍等诱变剂能够明显提高产纤维素酶菌种的诱变率。只通过一次诱变处理,要获得高活力菌株的可能性是较小的,而通过多次物理化学因素的复合处理.往往可以积累正向变异,使活力逐步提高@。Mandels等用线性加速器的高能电子流照射木霉野生型母株QM6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剂量为0.05兆拉德(Mrad)时,孢子死亡率在95%以上,将存活的孢子涂布在含脱氧胆酸盐的分离培养基上。脱氧胆酸钠可限制霉菌的扩散生长,便于菌落分离。待孢子生成后.转接到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长成以后再分离培养在纤维素培养基上。经这样处理后,获得一株变异株QM9123.其纤维素酶活力比母株QM6a提高葡萄糖等易代谢碳源能引起降解物阻遏效应,阻遏纤维素酶等难降解底物的水解酶的生物合成,是影响纤维素酶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美国Montenecourt等人设计了磷酸膨胀纤维素.甘油平板,选出了一株瑞氏木霉抗甘油阻遏突变株,NGl4.并进而选出C一30突变株,对葡萄糖也有抗阻遏特性.纤维素酶w、Ⅳw.biob瑚iness.com.∞2008.02(3月).1生物产业嵌术572倍以上。进一步诱变处理得到变异株QM9414,其纤维素酶活力I:[:;QM6a提高近4倍。
活性得到明显提高。山东大学的研究者改进了抗阻遏突变株的筛选方法,选出的一株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斜卧青霉(P.decumbens)JUl.具有明显的抗降解阻遏特性,可
在含有大量可溶性糖的培养基上合成纤维素酶。这就为其快速生长和利用含糖废液作
培养基提供了可能。
利用分子生物学相关手段对复合纤维素酶系统改造可以改变酶的催化性质,现在
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为:①基于对纤维素酶结构和功能关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设
计;②进行定向进化.通过提高基因内的突变率或DNA重组使酶获得新的催化性质;
③通过纤维素酶系的重组与构建,来改进纤维素酶的性质或提高其比活性。这些方面
的进展将在本系列论文中随后介绍。
2.纤维素酶系统的组成和协同作用
天然纤维素的组成具有异质性特点,表现为纤维素结晶度的不同.并含有半纤维
素、木质素以及胶质。微生物要产生多种酶来降解天然纤维材料.使其转变成可溶性
@参考文献
WarrenRAJ的糖(主要是纤维二糖、葡萄糖和木糖等),进而为细胞所利用.在这一过程中起作Microbialhydrolysisof
polysaecharides.^dlnuRev
50:183-212.Microbiol,1996,用的酶的集合称为”纤维素酶系统”@。纤维素酶系统中各成分已经按照催化作用的模式进行了分类,近年来又基于氨基
酸序列的相似性等特征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类o。纤维素酶系统中降解纤维素相关的组
④参考文献
HenrissatB.Davieso.Structuraland
sequence—basedclassificationofglycoside
hydrolues.CurtopinStructBiol,1997,7:
637.644.分按功能分主要有三大类:①内切葡聚糖酶(Endo一1,4一glucanase,EC3.2.1.4).②外切葡聚糖酶(Exo一1,4一glucanase.EC3.2.1.91).③肛葡萄糖苷酶(1,4一肛glucosidases,EC3.2.1.21)。内切葡聚糖酶(以下简称内切酶)随机切断纤维素多糖链的无定形区域,
生成长度不等的糖链,产生新链端,作用过程中很少释放还原糖。外切葡聚糖酶(以
@参考文献
TeeriT下简称外切酶)以“持续方式(行进方式)”作用于纤维素多糖链的还原端或非还原端.cellulose
ofT.Crystallineinsishtinto释放的主要产物为纤维二糖。卢葡萄糖苷酶水解纤维二糖生成葡萄糖。
纤维素酶系中总酶活力常常高于各单一组分酶活力总和,这种现象称之为协同作
用(参见图1)。已经报道了三种形式的协同作用oo:①内切一外切协同作用.发生degradation:newthefunctioncellobiohydrolases.TrendsBiotechnoL1997,
15:160-167.
生衡产业技术2008.02(3月).fwⅣw.biobllsiness.com.cn
在内切酶与外切酶之间;②外切一外切协同作用,发生在作用于纤维素链还原端与非
还原端的外切酶之间;③外切酶与卢葡萄糖苷酶之间的协同.即消除前两个酶的终产
物纤维二糖的反馈抑制;纤维素酶系统不仅是指这三种酶类【内切酶.外切酶、卢葡
萄糖苷酶)的组合.更是指各组分在水解纤维素过程表现出来的协同作用。纤维素酶
系和半纤维素酶系.木质素酶系之间也存在协同作用。
3。以不同底物进行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高产菌种选育的目标是寻找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相关酶系统,而由于木质纤维素类
生物质具有异质性.多组分的特点,如何建立全面、客观的酶活力评价方法来反映酶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纤维
素酶制剂,QB2583-2003,北京: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系统各组分的催化活力及其协同作用,对酶系统或酶制剂的筛选或评价影响巨大。由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具有异质性,降解相关酶系统常常是多组分的,所以.希望通过一种简单测定方法.规则或标准就能全面而有效的反映纤维素酶糖化天然纤
维材料的能力.常常是比较困难的。随着纤维素酶在饲料.纺织.造纸行业中的广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饲料应用.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o。由于这些标准应用的行业主要是纤维素材科的改性或部分降解而非彻底降解产糖,所以这样的标准在纤维素乙醇的应用过程
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用作酶水解底物及微生物降解底物的纤维素一般是纯的不溶性纤维素,然而.实
验中利用不溶性底物会给实验的操作过程带来许多困难与问题,如实验的可重复性差
或实验波动性大.所以有人制备或设计出性质均一水溶性的纤维素寡糖.纤维素衍生
物或底物类似物。以下根据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的底物性质进行介绍。添加秕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NY/T912-2004,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1可溶性底物
可溶性底物包括聚合度(DP)在2--6个单元的纤维糊精,还有具有高DP值的
纤维素衍生物(数百个单糖的单位)。纤维糊精通常用化学制备(如盐酸.硫酸.乙
酸或混合酸水解),也可以通过生物合成制备,纤维糊精可以通过色谱等方法获得单
组分制备物o。
高DP纤维素通过化学修饰生成衍生物可以溶于水,如羧甲基纤维素(CMC)。CMC
通常用于检测内切酶活性.称为CMC酶活性。因为内切酶随机作用于分子内的p-1,4
糖苷键,使CMC的聚合度降低,可以通过检测黏度或还原糖的变化来反映酶制剂的内
切酶活力。一定要注意,除了DP外,表征CMC性质还有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
取代度(DS).即纤维素链中每个葡萄糖残基中引入取代基的平均数。CMC的溶解度,
黏度等性质与DS值有关,CMC在DS>0.3~0.7时溶于水,商品CMC的DS值通常小
于1.5。利用CMC-Na作为酶的底物不一定能反映其”纤维素降解(cellulolytic)”能力.
因为许多生物不能降解纤维素,却因能够分泌肛葡聚糖酶类而降解CMC。@。
人们还设计出用于外切酶活力检测的可溶性底物——对硝基酚一卢纤维二糖苷
(pNPC),可以用于测定外切酶催化结构域的催化活力,但不能表征全酶对纤维素的
www.bioblIsimss.com.cn2008.02(3月).f生鳓吲嘣零59
,
降解活力,因为外切纤维素酶的降解活力只有在对结晶纤维素水解时才能表现出来。
由于卢葡萄糖苷酶也能作用于这一底物,需要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来抑制这一干扰。。
3.2不可溶的底物
不可溶含纤维素底物包括纯天然纤维素(棉纤维,WatermanNo.1滤纸.细菌纤
维素.微晶纤维素,无定形纤维素)和不纯的纤维素(综纤维素——天然纤维材料
脱木素生成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混合物)。天然纤维素称为纤维素I.并含有两种
晶形:I。晶态主要存在于细菌及海藻纤维素中.I。晶态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棉
纤维.细菌纤维素等是高结晶度的代表,微晶纤维素、滤纸以及预处理的纤维性底物
@参考文献具有中度的结晶度,可以被认为是结晶纤维素和无定形纤维素的混合.但这里没有清
NishiyamaY,SugiyamaJ’ChanzyH,et楚的界限oo。
a1.Crystalstructureandhydrogenbonding脱脂棉纤维是在天然棉除去蜡、胶质和色素等杂质后得到的。WatermanNo.1滤systemincelluloseIafromsynchrommX-ray
andnalU'onfiberdi瑚∞ctimJAmChemScc.纸是从棉花长纤维制备而来。微晶纤维素,又称水解纤维素或Aviccl,可以从市场上
2003.125:14300—14306.’购买。它的制备步骤是:首先将木浆用稀盐酸处理,除掉无定形纤维素片段.通过剪
切力形成胶体分散系.然后洗浆干燥。然而,微晶纤维素还是含有一定的无定形纤维
@参考文献
ZhangYHP,CuiJB,LyndLRetal.A素。Avicel是测定外切酶活力的良好底物,因为它有低的DP值及相对小的可及度。因
TransitionfromCelluloseSwellingtoCellu-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种底物酶活性基本等于外切酶活性,但是一些内切纤维素酶也loseDissolutionbyo-PhosphoricAcid:Evi-可以从这种底物中释放大量的还原糖。细菌纤维素是从Acetobacterxylinum等制备来dcl]CefromEnzymaticHydrotysisandSu-
pramoleBularStructure.Biomacromolecules的,细菌微晶纤维素(BMCC)可以通过细菌纤维素部分酸水解得到.它的聚合度变
2006.7:644-648.小.结晶度提高了o。
底物结晶度比表面积/(m2/g)平均聚合度
微晶纤维素0.5~0.620300
细菌纤维素0.76~O.952002000
无定形纤维素O一0,04240100
棉花0.8l-0.95未测1000—3000
滤纸0.45未测750
无定形纤维素是从晶态纤维素通过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制得。这些纤维素包
括机械.碱溶.酸溶三类。机械无定形纤维常通过球磨或剧烈震荡得到,碱溶无定形
纤维素是通过将纤维索溶于浓碱中制得。磷酸膨胀纤维素通过将纤维素干粉加入85%
磷酸获得@。这样的处理可能会使部分I型纤维素转变成Ⅱ型。这些制备的无定形纤
维素对制备条件非常敏感.如温度.浓度等.而反应性也差别很大。因此用不同的无
定形纤维素来比较水解速率是不可能的。
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打破了它自身的阻碍.所以纤维素酶可以较快地高效水解预
处理木质纤维素。现在主要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包括稀酸处理.蒸汽爆碎、热
60生毵产啦技术
水处理,氨爆.氨循环浸泡以及石灰处理等。o。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底物的特征非常
明显的依赖于预处理方法,程度及木质纤维素来源。稀酸处理并不只是打破三种组分
之间的连接,而且主要的是移除大部分的半纤维素。
3.3不同酶活力的表征
单一纤维素酶组分活力的测定是相对容易的,利用可溶性的底物便可以相对准
确地区分并测定相应的活力。如用CMC用于内切酶活力的测定,用pNPC用于外切
酶活力的测定等。在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过程中,必须注意CMC或pNPC等纤维
素的衍生物或类似物都不是纤维素酶天然的底物,用它们作为底物测定得到稳定的
@参考文献
GhoseTK.Measurementofcellulase酶活力并不一定反映酶分子催化降解纤维素的能力.需用纯纤维素底物进行进一步
activities.PureApplChem,1987,59:257-268.的校正o。
酶制剂中纤维素酶系统常常包括内切酶,外切酶与肛葡萄糖苷酶,这些酶组分在
@参考文献cellulaseBommariusAS,RiebelBR.Biocatalysis:降解结晶纤维素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纤维素酶总活力(totalactivity)是各
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WileyVCH组分活力及协同作用的反应。实验操作过程中,纤维素酶的总活力一般都是以产物的verlagGmbH&Co,KgaA,2004.形成速率(功能的体现)来表征.需要利用不溶性的底物进行测定,最常用的纤维素@参考文献总酶活测定方法是利用Whatman1号滤纸为底物测得的滤纸酶活(FPA)。该方法由王禄山。高培基.生物信息学应用技IUPAC(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建立并发表@,该方法要求测定50mg滤纸样品中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所释放的固定数量(2mg)葡萄糖(例如3.6%底物水解所得的产物).在这些产物中o参考文献既有无定形纤维素的水解也有结晶纤维素的水解。该测定方法需要对酶溶进行系列稀马兰戈尼.Ao.酶催化动力学——方释才能达到某一固定的水解度。
法与应用.赵裕蓉,张鹏译.北京:化学工由于不溶性纤维素的异质性和纤维素酶系统的复杂性导致了在纤维素酶总活力测业出版社,2007.定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近几年来,国际上,特别是美国能源部在提出的纤维
素酶开发计划中已经明确指出要针对一种明确样品(稀酸处理的玉米秸秆),而非针
对所有木质纤维素的酶制剂开发o。
对于多酶体系的动力学测定.涉及的酶都要作为反应条件的参数。为了构建出有
意义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所有底物.产物.抑制剂的影响都要作为转化率函数的变量
进行考虑.仅测定反应初始速率对酶促反应动力学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酶反应
动力学过程一般为非线性反应过程,要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参数而不是通过变换的线性方程回归分析.因为非线性数据变换成线性数据的过程会改变数据的误差
分布。在具备了强有力计算机的当今时代,有很多商用或共享的软件分析包可以应用
多元回归分析或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一。
●反馈服务编码W2455
w、Ⅳw.biob砸iness.com.cn2008.02(3月).I生劈产业技.书61
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酶活测定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王禄山, 曲音波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生物产业技术BIOTECHNOLOGY & BUSINESS2008(2)
参考文献(19条)
1.高培基 天然纤维素在生物降解过程中超分子结构的变化[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 1998(08)
2.高培基 纤维素酶降解机制及纤维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2003(01)
3.Lynd L R;Weimer P J;Zyl W H Microbial Cellulose Utilization:Fundamentals and Biotvchnology[外文期刊] 2002(3)
4.高培基 资源与环境微生物技术 2004
5.陈洪章 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理论与应用 2006
6.Qu Y B Studies on 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tion for sustainable supply of liquid fuel in China[外文期刊] 2006
7.Zhang Y H P;Himmel M E;Mielenz J R Outlook for cellulase improvement:screening and selectionstrategies[外文期刊] 2006
8.汪天虹 微生物分子育种原理与技术 2004
9.Warren R A J Microbial hydroIysis of polysaccharides[外文期刊] 1996(0)
10.Henrissat B;Davies G Structural and sequence-based classification of glycoside hydrolascs[外文期刊] 1997
11.Teeri T T Crystalline cellulose degradation:new insight into the function of cellobiohydrolasas
[外文期刊] 1997(5)
12.QB 2583-2003.纤维素酶制剂
13.NY/T 912-2004.饲料添加剂: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4.Nishiyama Y;Sugiyama J;Chanzy H Crystal structure and hydrogen bonding system in cellulose Iαfrom synehronon X-ray and neutron fiber diffraction[外文期刊] 2003(47)
15.Zhang Y H P;Cui J B;Lynd L R A Transition from Cellulose Swelling to Cellu-lose Dissolution by o-Phosphoric Acid:Evidece from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外文期刊] 2006(2)
16.Ghose T K Measurement of cellulase activities[外文期刊] 1987
17.Bommarius A S;Riebel B R Biocatalysi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2004
18.王禄山;高培基 生物信息学应用技术 2008
19.马兰戈尼.A G;赵裕蓉;张鹏 酶催化动力学--方法与应用 2007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曲音波.王禄山.Qu Yinbo.Wang Lushan 生物质的抗降解性及其生物炼制中的科学问题[期刊论文]-中国基础科学2009,11(5)
2. 管斌.孙艳玲.曲音波.高培基.詹怀宇 纤维素酶对草浆改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4)
LONG Min-nan 灰绿曲霉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的选育[期刊论文]-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z1)
4. 李莉.赵建.曲音波.李雪芝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ZCF56对木素的降解[会议论文]-2007
5. 黄琰.张曦.马安周.庄国强.曲音波.HUANG Yan.ZHANG Xi.MA An-zhou.ZHUANG Guo-qiang.QU Yin-bo 瑞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Ⅰ及其CBD的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期刊论文]-生物加工过程2006,4(1)
6. 宋安东.谢慧.王风芹.周利霞.曲音波 斜卧青霉A10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期刊论文]-激光生物学报2009,18(5)
7. 李兵.庄国强.林建强.曲音波.LI Bing.ZHUANG Guo-qiang.LIN Jian-qiang.QU Yin-bo 纤维素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拷贝数对其表达的影响[期刊论文]-生物加工过程2006,4(4)
8. 沈加成.朱明田.曲音波.SHEN Jia-cheng.ZHU Ming-tian.QU Yin-bo N+注入诱变选育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期刊论文]-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8,16(4)
9. 宋安东.谢慧.王风芹.周利霞.曲音波 Co60γ-射线对斜卧青霉的诱变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会议论文]-2008
10. 马安周.呼庆.曲音波.庄国强.白志辉 一株降解纤维素的嗜酸菌ZY-1的分离纯化[会议论文]-2007
引用本文格式:王禄山.曲音波 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酶活测定[期刊论文]-生物产业技术 2008(2)
一般从自然界筛选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酶能力比较低,为了提高纤维素酶的活力.
筛选和培育高产的菌种是关键。纤维素酶是多组分的复合酶,各个组分的底物专一性
不同,并且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各组分的比例有差别。另一方面,纤维素酶作用的底
物比较复杂,常常影响酶活力的表现,加上反应产物的不同.致使纤维素酶活力的测
定方法多而繁杂。上期已对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中的纤维质原料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全
面的综述.这期将围绕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酶活测定进行介绍。
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
酶活测定
王禄山曲音波
(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
当今能源与资源问题日益突躬,利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发展前景广
阔。高敛、稳定且.低成本的纤维索酶制荆是解决木质纤维素资源生物转化技
术实用化的关键所在。本文筒述了降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类,选育,对以酶
组分的分类及相关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及闷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希望对纤维素
酶的筛选与菌种的选育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纤维素是光合作用的初级产物,也是生物圈中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约1000亿
吨/年)。微生物利用纤维素酶等将其降解产糖,糖氧化分解形成CO,进入大气,形成
碳循环中的主要物质流及伴随的能量流,这在农业.林业领域废弃物处理中有重要的
应用价值,也可生产生物基产品和部分替代化石能源产品o~o。因此,充分高效利用
①参考文献纤维素类生物质资源对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资源环境的保护.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等高培基.天然纤维寨在生物降解过程中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一@。
超分子结构的变化.自然科学进展,1998,&现在.纤维素酶主要用于纺织工业中棉纤维的柔化与整理,制浆造纸工业中的脱39卜397.
墨和纤维的改性等。如果纤维素酶大量应用于纤维素乙醇工艺.酶制剂的市场将会极
②参考文献大地拓展。仅以玉米秸秆为例,如果用纤维素酶水解进行糖化处理.这个潜在的纤维高培基.纤维素酶降解棚翩I及纤维素酶
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自然科学进展,素酶市场将达到每年近百亿美元,这种酶制剂将占到工业酶带,JTFIJ市场的近三分之一。
2003,13(1):21—29.庞大的市场潜力以及纤维素酶在生物能源和生物基产品炼制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发展纤
维素酶制剂的巨大推动力@o。
⑦参考文献而当今能源与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纤维紊酶的筛选及相关菌株的选育又提出LyndLR'WeimerPJ,ZylWH,etal.
MicrobialCelluloseUtilization:Fundamen-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酶转化效率.长时间持续的降解能力.更低成本的酶制剂制备
talsandBiotechnology.MicrobiolMoleBiol技术等。因此,通过菌种的选育与优化.使用低成本原材料,生产出性质稳定.催化Rev,2002,66:506-577.活力高的相关酶类,是解决木质纤维素资源生物转化技术实用化的关键所在。
生衡产啦技术2008.02(3月).1
www-biob邺iness.com.cn
④参考文献
高培基.资源与环境微生物技术.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参考文献
陈洪章.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理论与应
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QuYB.eta1.Studiesoncellulosiee£ha-
nolproductionforsustainablesupplyofliquid
fuelinChina.Biot∞hnolJ,2006,I:1235・1240.
⑦参考文献
ZhaagYHP,HimmelME,MielenzJ&
eta1.Outlookforcellulaseimprovement:
screeningandselectionsh。ategies.Biotechnol
Adv。2006'24:452-481.
④参考文献
汪天虹.微生物分子育种原理与技术.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纤维素酶高产菌种的筛选和诱变育种1.1降解纤维素微生物的分类将具有降解天然纤维素能力的微生物归为一类,这是基于生理功能的分类方法。由于作为植物残体主要组分的纤维素在自然界中有着广泛的分布.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中都有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类群o。分解纤维素的好氧细菌中.研究比较多的有噬纤维菌属(Cytophaga).生孢噬纤维菌属(Sporocytophaga)和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monas)等。厌氧细菌中以热纤梭菌(Clostridiumtherrnocellum)的纤维索酶系研究得最深入。有关产生纤维素酶的放线菌研究很少,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放线茵有黑红旋丝放线菌(A.melanocycles).玫瑰色放线茵(A.roseus)、纤维放线茵《A.cellulosae)及白玫瑰放线茵等。由于细菌产生的纤维素酶多半不分泌到体外去,即使某些细菌有很强的纤维分解能力,也不能直接用于纤维素酶制剂的生产。目前。用于工业生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大多属于真菌:有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及漆斑霉属(Myrothecium)等。其中木霉.青霉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往往最高.酶组分最全,应用较广泛。曲霉和根霉产生的主要是内切型纤维素酶,多用于纺织,造纸等纤维的表面加工。1.2降解微生物的选育过程一般从自然界筛选分离的野生型菌株产酶能力比较低.不能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因此要对菌种进行改良。为了提高菌种利用纤维素产糖的能力.诱变育种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诱变育种常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从应用效果来看.高能电子.丫射线.紫外线可能是木霉属菌种较有效的诱变因子;应用亚硝基胍等诱变剂能够明显提高产纤维素酶菌种的诱变率。只通过一次诱变处理,要获得高活力菌株的可能性是较小的,而通过多次物理化学因素的复合处理.往往可以积累正向变异,使活力逐步提高@。Mandels等用线性加速器的高能电子流照射木霉野生型母株QM6a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剂量为0.05兆拉德(Mrad)时,孢子死亡率在95%以上,将存活的孢子涂布在含脱氧胆酸盐的分离培养基上。脱氧胆酸钠可限制霉菌的扩散生长,便于菌落分离。待孢子生成后.转接到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长成以后再分离培养在纤维素培养基上。经这样处理后,获得一株变异株QM9123.其纤维素酶活力比母株QM6a提高葡萄糖等易代谢碳源能引起降解物阻遏效应,阻遏纤维素酶等难降解底物的水解酶的生物合成,是影响纤维素酶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提高诱变育种的效率,美国Montenecourt等人设计了磷酸膨胀纤维素.甘油平板,选出了一株瑞氏木霉抗甘油阻遏突变株,NGl4.并进而选出C一30突变株,对葡萄糖也有抗阻遏特性.纤维素酶w、Ⅳw.biob瑚iness.com.∞2008.02(3月).1生物产业嵌术572倍以上。进一步诱变处理得到变异株QM9414,其纤维素酶活力I:[:;QM6a提高近4倍。
活性得到明显提高。山东大学的研究者改进了抗阻遏突变株的筛选方法,选出的一株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斜卧青霉(P.decumbens)JUl.具有明显的抗降解阻遏特性,可
在含有大量可溶性糖的培养基上合成纤维素酶。这就为其快速生长和利用含糖废液作
培养基提供了可能。
利用分子生物学相关手段对复合纤维素酶系统改造可以改变酶的催化性质,现在
三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为:①基于对纤维素酶结构和功能关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设
计;②进行定向进化.通过提高基因内的突变率或DNA重组使酶获得新的催化性质;
③通过纤维素酶系的重组与构建,来改进纤维素酶的性质或提高其比活性。这些方面
的进展将在本系列论文中随后介绍。
2.纤维素酶系统的组成和协同作用
天然纤维素的组成具有异质性特点,表现为纤维素结晶度的不同.并含有半纤维
素、木质素以及胶质。微生物要产生多种酶来降解天然纤维材料.使其转变成可溶性
@参考文献
WarrenRAJ的糖(主要是纤维二糖、葡萄糖和木糖等),进而为细胞所利用.在这一过程中起作Microbialhydrolysisof
polysaecharides.^dlnuRev
50:183-212.Microbiol,1996,用的酶的集合称为”纤维素酶系统”@。纤维素酶系统中各成分已经按照催化作用的模式进行了分类,近年来又基于氨基
酸序列的相似性等特征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类o。纤维素酶系统中降解纤维素相关的组
④参考文献
HenrissatB.Davieso.Structuraland
sequence—basedclassificationofglycoside
hydrolues.CurtopinStructBiol,1997,7:
637.644.分按功能分主要有三大类:①内切葡聚糖酶(Endo一1,4一glucanase,EC3.2.1.4).②外切葡聚糖酶(Exo一1,4一glucanase.EC3.2.1.91).③肛葡萄糖苷酶(1,4一肛glucosidases,EC3.2.1.21)。内切葡聚糖酶(以下简称内切酶)随机切断纤维素多糖链的无定形区域,
生成长度不等的糖链,产生新链端,作用过程中很少释放还原糖。外切葡聚糖酶(以
@参考文献
TeeriT下简称外切酶)以“持续方式(行进方式)”作用于纤维素多糖链的还原端或非还原端.cellulose
ofT.Crystallineinsishtinto释放的主要产物为纤维二糖。卢葡萄糖苷酶水解纤维二糖生成葡萄糖。
纤维素酶系中总酶活力常常高于各单一组分酶活力总和,这种现象称之为协同作
用(参见图1)。已经报道了三种形式的协同作用oo:①内切一外切协同作用.发生degradation:newthefunctioncellobiohydrolases.TrendsBiotechnoL1997,
15:160-167.
生衡产业技术2008.02(3月).fwⅣw.biobllsiness.com.cn
在内切酶与外切酶之间;②外切一外切协同作用,发生在作用于纤维素链还原端与非
还原端的外切酶之间;③外切酶与卢葡萄糖苷酶之间的协同.即消除前两个酶的终产
物纤维二糖的反馈抑制;纤维素酶系统不仅是指这三种酶类【内切酶.外切酶、卢葡
萄糖苷酶)的组合.更是指各组分在水解纤维素过程表现出来的协同作用。纤维素酶
系和半纤维素酶系.木质素酶系之间也存在协同作用。
3。以不同底物进行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
高产菌种选育的目标是寻找高效降解纤维素的相关酶系统,而由于木质纤维素类
生物质具有异质性.多组分的特点,如何建立全面、客观的酶活力评价方法来反映酶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纤维
素酶制剂,QB2583-2003,北京:中国轻工
业出版社,系统各组分的催化活力及其协同作用,对酶系统或酶制剂的筛选或评价影响巨大。由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具有异质性,降解相关酶系统常常是多组分的,所以.希望通过一种简单测定方法.规则或标准就能全面而有效的反映纤维素酶糖化天然纤
维材料的能力.常常是比较困难的。随着纤维素酶在饲料.纺织.造纸行业中的广泛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饲料应用.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行业标准。o。由于这些标准应用的行业主要是纤维素材科的改性或部分降解而非彻底降解产糖,所以这样的标准在纤维素乙醇的应用过程
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
用作酶水解底物及微生物降解底物的纤维素一般是纯的不溶性纤维素,然而.实
验中利用不溶性底物会给实验的操作过程带来许多困难与问题,如实验的可重复性差
或实验波动性大.所以有人制备或设计出性质均一水溶性的纤维素寡糖.纤维素衍生
物或底物类似物。以下根据纤维素酶活力测定的底物性质进行介绍。添加秕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NY/T912-2004,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3.1可溶性底物
可溶性底物包括聚合度(DP)在2--6个单元的纤维糊精,还有具有高DP值的
纤维素衍生物(数百个单糖的单位)。纤维糊精通常用化学制备(如盐酸.硫酸.乙
酸或混合酸水解),也可以通过生物合成制备,纤维糊精可以通过色谱等方法获得单
组分制备物o。
高DP纤维素通过化学修饰生成衍生物可以溶于水,如羧甲基纤维素(CMC)。CMC
通常用于检测内切酶活性.称为CMC酶活性。因为内切酶随机作用于分子内的p-1,4
糖苷键,使CMC的聚合度降低,可以通过检测黏度或还原糖的变化来反映酶制剂的内
切酶活力。一定要注意,除了DP外,表征CMC性质还有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
取代度(DS).即纤维素链中每个葡萄糖残基中引入取代基的平均数。CMC的溶解度,
黏度等性质与DS值有关,CMC在DS>0.3~0.7时溶于水,商品CMC的DS值通常小
于1.5。利用CMC-Na作为酶的底物不一定能反映其”纤维素降解(cellulolytic)”能力.
因为许多生物不能降解纤维素,却因能够分泌肛葡聚糖酶类而降解CMC。@。
人们还设计出用于外切酶活力检测的可溶性底物——对硝基酚一卢纤维二糖苷
(pNPC),可以用于测定外切酶催化结构域的催化活力,但不能表征全酶对纤维素的
www.bioblIsimss.com.cn2008.02(3月).f生鳓吲嘣零59
,
降解活力,因为外切纤维素酶的降解活力只有在对结晶纤维素水解时才能表现出来。
由于卢葡萄糖苷酶也能作用于这一底物,需要加入葡萄糖酸内酯来抑制这一干扰。。
3.2不可溶的底物
不可溶含纤维素底物包括纯天然纤维素(棉纤维,WatermanNo.1滤纸.细菌纤
维素.微晶纤维素,无定形纤维素)和不纯的纤维素(综纤维素——天然纤维材料
脱木素生成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混合物)。天然纤维素称为纤维素I.并含有两种
晶形:I。晶态主要存在于细菌及海藻纤维素中.I。晶态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棉
纤维.细菌纤维素等是高结晶度的代表,微晶纤维素、滤纸以及预处理的纤维性底物
@参考文献具有中度的结晶度,可以被认为是结晶纤维素和无定形纤维素的混合.但这里没有清
NishiyamaY,SugiyamaJ’ChanzyH,et楚的界限oo。
a1.Crystalstructureandhydrogenbonding脱脂棉纤维是在天然棉除去蜡、胶质和色素等杂质后得到的。WatermanNo.1滤systemincelluloseIafromsynchrommX-ray
andnalU'onfiberdi瑚∞ctimJAmChemScc.纸是从棉花长纤维制备而来。微晶纤维素,又称水解纤维素或Aviccl,可以从市场上
2003.125:14300—14306.’购买。它的制备步骤是:首先将木浆用稀盐酸处理,除掉无定形纤维素片段.通过剪
切力形成胶体分散系.然后洗浆干燥。然而,微晶纤维素还是含有一定的无定形纤维
@参考文献
ZhangYHP,CuiJB,LyndLRetal.A素。Avicel是测定外切酶活力的良好底物,因为它有低的DP值及相对小的可及度。因
TransitionfromCelluloseSwellingtoCellu-此,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种底物酶活性基本等于外切酶活性,但是一些内切纤维素酶也loseDissolutionbyo-PhosphoricAcid:Evi-可以从这种底物中释放大量的还原糖。细菌纤维素是从Acetobacterxylinum等制备来dcl]CefromEnzymaticHydrotysisandSu-
pramoleBularStructure.Biomacromolecules的,细菌微晶纤维素(BMCC)可以通过细菌纤维素部分酸水解得到.它的聚合度变
2006.7:644-648.小.结晶度提高了o。
底物结晶度比表面积/(m2/g)平均聚合度
微晶纤维素0.5~0.620300
细菌纤维素0.76~O.952002000
无定形纤维素O一0,04240100
棉花0.8l-0.95未测1000—3000
滤纸0.45未测750
无定形纤维素是从晶态纤维素通过机械的或化学的方法处理制得。这些纤维素包
括机械.碱溶.酸溶三类。机械无定形纤维常通过球磨或剧烈震荡得到,碱溶无定形
纤维素是通过将纤维索溶于浓碱中制得。磷酸膨胀纤维素通过将纤维素干粉加入85%
磷酸获得@。这样的处理可能会使部分I型纤维素转变成Ⅱ型。这些制备的无定形纤
维素对制备条件非常敏感.如温度.浓度等.而反应性也差别很大。因此用不同的无
定形纤维素来比较水解速率是不可能的。
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打破了它自身的阻碍.所以纤维素酶可以较快地高效水解预
处理木质纤维素。现在主要的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包括稀酸处理.蒸汽爆碎、热
60生毵产啦技术
水处理,氨爆.氨循环浸泡以及石灰处理等。o。木质纤维素预处理底物的特征非常
明显的依赖于预处理方法,程度及木质纤维素来源。稀酸处理并不只是打破三种组分
之间的连接,而且主要的是移除大部分的半纤维素。
3.3不同酶活力的表征
单一纤维素酶组分活力的测定是相对容易的,利用可溶性的底物便可以相对准
确地区分并测定相应的活力。如用CMC用于内切酶活力的测定,用pNPC用于外切
酶活力的测定等。在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过程中,必须注意CMC或pNPC等纤维
素的衍生物或类似物都不是纤维素酶天然的底物,用它们作为底物测定得到稳定的
@参考文献
GhoseTK.Measurementofcellulase酶活力并不一定反映酶分子催化降解纤维素的能力.需用纯纤维素底物进行进一步
activities.PureApplChem,1987,59:257-268.的校正o。
酶制剂中纤维素酶系统常常包括内切酶,外切酶与肛葡萄糖苷酶,这些酶组分在
@参考文献cellulaseBommariusAS,RiebelBR.Biocatalysis:降解结晶纤维素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纤维素酶总活力(totalactivity)是各
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WileyVCH组分活力及协同作用的反应。实验操作过程中,纤维素酶的总活力一般都是以产物的verlagGmbH&Co,KgaA,2004.形成速率(功能的体现)来表征.需要利用不溶性的底物进行测定,最常用的纤维素@参考文献总酶活测定方法是利用Whatman1号滤纸为底物测得的滤纸酶活(FPA)。该方法由王禄山。高培基.生物信息学应用技IUPAC(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会)建立并发表@,该方法要求测定50mg滤纸样品中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所释放的固定数量(2mg)葡萄糖(例如3.6%底物水解所得的产物).在这些产物中o参考文献既有无定形纤维素的水解也有结晶纤维素的水解。该测定方法需要对酶溶进行系列稀马兰戈尼.Ao.酶催化动力学——方释才能达到某一固定的水解度。
法与应用.赵裕蓉,张鹏译.北京:化学工由于不溶性纤维素的异质性和纤维素酶系统的复杂性导致了在纤维素酶总活力测业出版社,2007.定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近几年来,国际上,特别是美国能源部在提出的纤维
素酶开发计划中已经明确指出要针对一种明确样品(稀酸处理的玉米秸秆),而非针
对所有木质纤维素的酶制剂开发o。
对于多酶体系的动力学测定.涉及的酶都要作为反应条件的参数。为了构建出有
意义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所有底物.产物.抑制剂的影响都要作为转化率函数的变量
进行考虑.仅测定反应初始速率对酶促反应动力学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另外,酶反应
动力学过程一般为非线性反应过程,要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参数而不是通过变换的线性方程回归分析.因为非线性数据变换成线性数据的过程会改变数据的误差
分布。在具备了强有力计算机的当今时代,有很多商用或共享的软件分析包可以应用
多元回归分析或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一。
●反馈服务编码W2455
w、Ⅳw.biob砸iness.com.cn2008.02(3月).I生劈产业技.书61
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酶活测定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王禄山, 曲音波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生物产业技术BIOTECHNOLOGY & BUSINESS2008(2)
参考文献(19条)
1.高培基 天然纤维素在生物降解过程中超分子结构的变化[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 1998(08)
2.高培基 纤维素酶降解机制及纤维素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2003(01)
3.Lynd L R;Weimer P J;Zyl W H Microbial Cellulose Utilization:Fundamentals and Biotvchnology[外文期刊] 2002(3)
4.高培基 资源与环境微生物技术 2004
5.陈洪章 秸秆资源生态高值化理论与应用 2006
6.Qu Y B Studies on cellulosic etha-nol production for sustainable supply of liquid fuel in China[外文期刊] 2006
7.Zhang Y H P;Himmel M E;Mielenz J R Outlook for cellulase improvement:screening and selectionstrategies[外文期刊] 2006
8.汪天虹 微生物分子育种原理与技术 2004
9.Warren R A J Microbial hydroIysis of polysaccharides[外文期刊] 1996(0)
10.Henrissat B;Davies G Structural and sequence-based classification of glycoside hydrolascs[外文期刊] 1997
11.Teeri T T Crystalline cellulose degradation:new insight into the function of cellobiohydrolasas
[外文期刊] 1997(5)
12.QB 2583-2003.纤维素酶制剂
13.NY/T 912-2004.饲料添加剂: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4.Nishiyama Y;Sugiyama J;Chanzy H Crystal structure and hydrogen bonding system in cellulose Iαfrom synehronon X-ray and neutron fiber diffraction[外文期刊] 2003(47)
15.Zhang Y H P;Cui J B;Lynd L R A Transition from Cellulose Swelling to Cellu-lose Dissolution by o-Phosphoric Acid:Evidece from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Su-pramolecular Structure[外文期刊] 2006(2)
16.Ghose T K Measurement of cellulase activities[外文期刊] 1987
17.Bommarius A S;Riebel B R Biocatalysis: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2004
18.王禄山;高培基 生物信息学应用技术 2008
19.马兰戈尼.A G;赵裕蓉;张鹏 酶催化动力学--方法与应用 2007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曲音波.王禄山.Qu Yinbo.Wang Lushan 生物质的抗降解性及其生物炼制中的科学问题[期刊论文]-中国基础科学2009,11(5)
2. 管斌.孙艳玲.曲音波.高培基.詹怀宇 纤维素酶对草浆改性的影响[期刊论文]-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3,22(4)
LONG Min-nan 灰绿曲霉高产纤维素酶突变株的选育[期刊论文]-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z1)
4. 李莉.赵建.曲音波.李雪芝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ZCF56对木素的降解[会议论文]-2007
5. 黄琰.张曦.马安周.庄国强.曲音波.HUANG Yan.ZHANG Xi.MA An-zhou.ZHUANG Guo-qiang.QU Yin-bo 瑞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Ⅰ及其CBD的噬菌体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期刊论文]-生物加工过程2006,4(1)
6. 宋安东.谢慧.王风芹.周利霞.曲音波 斜卧青霉A10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研究[期刊论文]-激光生物学报2009,18(5)
7. 李兵.庄国强.林建强.曲音波.LI Bing.ZHUANG Guo-qiang.LIN Jian-qiang.QU Yin-bo 纤维素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拷贝数对其表达的影响[期刊论文]-生物加工过程2006,4(4)
8. 沈加成.朱明田.曲音波.SHEN Jia-cheng.ZHU Ming-tian.QU Yin-bo N+注入诱变选育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期刊论文]-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8,16(4)
9. 宋安东.谢慧.王风芹.周利霞.曲音波 Co60γ-射线对斜卧青霉的诱变选育及酶学性质研究[会议论文]-2008
10. 马安周.呼庆.曲音波.庄国强.白志辉 一株降解纤维素的嗜酸菌ZY-1的分离纯化[会议论文]-2007
引用本文格式:王禄山.曲音波 纤维素酶高产菌种选育及酶活测定[期刊论文]-生物产业技术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