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原理

电磁波 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辐射,波长大约在380至780纳米之间,称为可见光。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

目录

 1 基本简介 2 发现历史 3 电磁波谱 4 电磁辐射 5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电磁波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动的电会产生磁,变动的磁则会产生电。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借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原因是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频率高时即可以在自由空间内传递,也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原因是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借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电磁波为横波。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动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其速度等于光速c(每秒3×10的8次方米)。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λ,电磁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f。三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公式c=λf。

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电磁波的传播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以及天

波。波长越长其衰减也越少,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编辑本段电磁波的计算

c=λf

c:波速(这是一个常量,c约等于3*10^8m/s)单位:m/sf:波长单位:mf:频率单位:Hz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工频电磁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以无线电的波长最长,宇宙射线的波长最短。

无线电波3000米~0.3毫米。

红外线0.3毫米~0.75微米。

可见光0.7微米~0.4微米。

紫外线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线10毫微米~0.1毫微米

γ射线0.1毫微米~0.001毫微米

高能射线小于0.001毫微米

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雷达用的波长更短,3米到几毫米。

广义的电磁辐射通常是指电磁波频谱而言。狭义的电磁辐射是指电器设备所产生的辐射波,通常是指红外线以下部分。

电磁辐射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辐射种类可分为三种:

游离辐射

有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

无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

基地台电磁波绝非游离辐射波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破坏。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或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各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期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癌症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妇女易患月经紊乱、流产、畸胎等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视、电脑、微波炉、电热毯、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但由于电磁波是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且其伤害是缓慢、隐性的,所以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家用电器尽量勿摆放于卧室,也不宜集中摆放或同时使用。

看电视勿持续超过3小时,并与屏幕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关机后立即远离电视机,并开窗通风换气,以洗面奶或香皂等洗脸。用手机通话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通话次数不宜多。尽量在接通1一2秒钟之后再移至面部通话,这样可减少手机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危害。

具有防电磁波辐射危害的食物有:绿茶、海带、海藻、裙菜、Va、Vc、Vb1、卵磷脂、猪血、牛奶、甲鱼、蟹等动物性优质蛋白等。

与声波和水波相似,电磁波具有波的性质。可以发生折射等现象。它的速度,波长,频率之间满足关系式:速度=波长*频率。

电磁波为横波,可用于探测、定位、通信等等。电磁波谱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X射线),伽玛射线. 应用:

◆无线电波用于通信等

◆微波用于微波炉

◆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仪、红外制导导弹等

◆可见光是所有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

◆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测量距离,工程上的探伤等

◆X射线用于CT照相

◆伽玛射线用于治疗,使原子发生跃迁从而产生新的射线等.

◆无线电波。无线电广播与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的。在无线电广播中,人们先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在另一地点,人们利用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这就是无线广播的大致过程。而在电视中,除了要像无线广播中那样处理声音信号外,还要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也将这两种信号一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电视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和光信号,从而显示出电视的画面和喇叭里的声音。

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随时间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振荡周期中传播的距离叫波长。振荡周期的倒数,即每秒钟振动(变化)的次数称频率。

很显然,波长与频率的乘积就是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即波速。令波长为λ,频率为f,速度为V,得:λ=V/f波长入的单位是米(m),速

度的单位是米/秒(m/sec),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Hz)。整个电磁频谱,包含从电波到宇宙射线的各种波、光、和射线的集合。不同频率段落分别命名为无线电波(3KHz—3000GHz)、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丫射线和宇宙射线。在19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在此后的100年间,从3KHz直到3000GHz频谱被认识、开发和逐步利用。根据不同的持播特性,不同的使用业务,对整个无线电频谱进行划分,共分9段:甚低频(VLF)、低频(LF)、中频(MF),高频(HF)、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和至高频,对应的波段从甚(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丝米波(后4种统称为微波)。见下表。无线电频谱和波段划分

段号频段名称频段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波段名称波长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

1甚低频(VLF)3~30千赫(KHz)甚长波100~10km

2低频(LF)30~300千赫(KHz)长波10~1km

3中频(MF)300~3000千赫(KHz)中波1000~100m

4高频(HF)3~30兆赫(MHz)短波100~10m

5甚高频(VHF)30~300兆赫(MHz)米波10~1m

6特高频(UHF)300~3000兆赫(MHz)分米波微波100~10cm

7超高频(SHF)3~30吉赫(GHz)厘米波10~1cm

8极高频(EHF)30~300吉赫(GHz)毫米波10~1mm

9至高频300~3000吉赫(GHz)丝米波1~0.1mm

电磁波 电磁波(又称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光、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辐射,波长大约在380至780纳米之间,称为可见光。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可以发射电磁辐射,而世界上并不存在温度等于或低于绝对零度的物体。

目录

 1 基本简介 2 发现历史 3 电磁波谱 4 电磁辐射 5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

电磁波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动的电会产生磁,变动的磁则会产生电。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形成了电磁波,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

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借由有形的导电体才能传递。原因是在低频的电振荡中,磁电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频率高时即可以在自由空间内传递,也可以束缚在有形的导电体内传递。在自由空间内传递的原因是在高频率的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电能、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变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借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电磁波为横波。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周期性交变,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动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

其速度等于光速c(每秒3×10的8次方米)。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方向相同,其量值最大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λ,电磁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f。三者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公式c=λf。

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电磁波的传播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以及天

波。波长越长其衰减也越少,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

编辑本段电磁波的计算

c=λf

c:波速(这是一个常量,c约等于3*10^8m/s)单位:m/sf:波长单位:mf:频率单位:Hz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

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工频电磁波、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以无线电的波长最长,宇宙射线的波长最短。

无线电波3000米~0.3毫米。

红外线0.3毫米~0.75微米。

可见光0.7微米~0.4微米。

紫外线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线10毫微米~0.1毫微米

γ射线0.1毫微米~0.001毫微米

高能射线小于0.001毫微米

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雷达用的波长更短,3米到几毫米。

广义的电磁辐射通常是指电磁波频谱而言。狭义的电磁辐射是指电器设备所产生的辐射波,通常是指红外线以下部分。

电磁辐射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辐射种类可分为三种:

游离辐射

有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

无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

基地台电磁波绝非游离辐射波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积累效应等。

热效应:人体内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的正常工作。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波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遭到破坏,人体正常循环机能会遭受破坏。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或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各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证明:长期接受电磁辐射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新陈代谢紊乱、记忆力减退、提前衰老、心率失常、视力下降、听力下降、血压异常、皮肤产生斑痘、粗糙,甚至导致各类癌症等;男女生殖能力下降、妇女易患月经紊乱、流产、畸胎等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视、电脑、微波炉、电热毯、电冰箱等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电磁波辐射对人体的伤害越来越严重。但由于电磁波是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且其伤害是缓慢、隐性的,所以尚未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家用电器尽量勿摆放于卧室,也不宜集中摆放或同时使用。

看电视勿持续超过3小时,并与屏幕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关机后立即远离电视机,并开窗通风换气,以洗面奶或香皂等洗脸。用手机通话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通话次数不宜多。尽量在接通1一2秒钟之后再移至面部通话,这样可减少手机电磁波对人体的辐射危害。

具有防电磁波辐射危害的食物有:绿茶、海带、海藻、裙菜、Va、Vc、Vb1、卵磷脂、猪血、牛奶、甲鱼、蟹等动物性优质蛋白等。

与声波和水波相似,电磁波具有波的性质。可以发生折射等现象。它的速度,波长,频率之间满足关系式:速度=波长*频率。

电磁波为横波,可用于探测、定位、通信等等。电磁波谱是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X射线),伽玛射线. 应用:

◆无线电波用于通信等

◆微波用于微波炉

◆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仪、红外制导导弹等

◆可见光是所有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

◆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测量距离,工程上的探伤等

◆X射线用于CT照相

◆伽玛射线用于治疗,使原子发生跃迁从而产生新的射线等.

◆无线电波。无线电广播与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的。在无线电广播中,人们先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在另一地点,人们利用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这就是无线广播的大致过程。而在电视中,除了要像无线广播中那样处理声音信号外,还要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然后也将这两种信号一起由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带着向周围空间传播,而电视接收机接收到这些电磁波后又将其中的电信号还原成声音信号和光信号,从而显示出电视的画面和喇叭里的声音。

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随时间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振荡周期中传播的距离叫波长。振荡周期的倒数,即每秒钟振动(变化)的次数称频率。

很显然,波长与频率的乘积就是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即波速。令波长为λ,频率为f,速度为V,得:λ=V/f波长入的单位是米(m),速

度的单位是米/秒(m/sec),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Hz)。整个电磁频谱,包含从电波到宇宙射线的各种波、光、和射线的集合。不同频率段落分别命名为无线电波(3KHz—3000GHz)、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丫射线和宇宙射线。在19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在此后的100年间,从3KHz直到3000GHz频谱被认识、开发和逐步利用。根据不同的持播特性,不同的使用业务,对整个无线电频谱进行划分,共分9段:甚低频(VLF)、低频(LF)、中频(MF),高频(HF)、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和至高频,对应的波段从甚(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丝米波(后4种统称为微波)。见下表。无线电频谱和波段划分

段号频段名称频段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波段名称波长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

1甚低频(VLF)3~30千赫(KHz)甚长波100~10km

2低频(LF)30~300千赫(KHz)长波10~1km

3中频(MF)300~3000千赫(KHz)中波1000~100m

4高频(HF)3~30兆赫(MHz)短波100~10m

5甚高频(VHF)30~300兆赫(MHz)米波10~1m

6特高频(UHF)300~3000兆赫(MHz)分米波微波100~10cm

7超高频(SHF)3~30吉赫(GHz)厘米波10~1cm

8极高频(EHF)30~300吉赫(GHz)毫米波10~1mm

9至高频300~3000吉赫(GHz)丝米波1~0.1mm


相关内容

  • 二位三通电磁阀符号原理图解
  • 二位三通电磁阀符号,二位三通电磁阀原理,二位三通电磁阀图解 阀芯的事情位置有几个,该电磁阀就叫几位电磁阀:阀体上的接口,也就是电磁阀的通路数,有几个通路口,该电磁阀就叫几通电磁阀即两位是指有两个事情位置可切换,三通是有三个通道通气. 好比: 二位二通两位三通电磁阀原理电磁阀是一进一出(二个通道.最普 ...

  •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案
  •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教案 通信与电子学院 11物理 王韫颖 20112642 一.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实验与问题讨论等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构成,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知道电磁继电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2013年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 ...

  • 电磁阀工作原理
  • 电磁阀工作原理 在气路(或液路)上来说,两位三通电磁阀具有1个进气孔(接进气气源).1个出气孔(提供给目标设备气源).1个排气孔(一般安装一个消声器,如果不怕噪音的话也可以不装. 两位五通电磁阀具有1个进气孔(接进气气源).1个正动作出气孔和1个反动作出气孔(分别提供给目标设备的一正一反动作的气源) ...

  • 电磁泵的原理和分类
  • 石家庄磁通电气有限公司 液态金属电磁泵技术篇 电磁泵的原理和分类 电磁泵主要分为:直流电磁泵和交流电磁泵两大类. 直流电磁泵包括传导式电磁泵(平面式和螺旋式) 和热电-电磁泵. 交流电磁泵包括单相交流电磁泵(平面传导式.环形感应式) 和三相交流电磁泵(平面感应式.螺旋感应式.圆形感应式). (1) ...

  • 大学物理论文 电磁感应原理原理的应用
  • 电磁感应原理原理的应用--电磁炮 姓名:朱子凡 摘要:电磁炮利用了电磁感应原理,具有稳定性好,初速度大,经济等特点,可以广泛的运用在军事,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其次提出电磁炮的几种可行的实现方案,之后又讨论了电磁炮在航空航天方面如何应用,最后提出了我们还需要 ...

  • 电磁阀的工作原理维修
  • 电磁阀的工作原理维修 追朔电磁阀的发展史,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电磁阀从原理上分为三大类(即:直动式.分步直动式.先导式),而从阀瓣结构和材料上的不同与原理上的区别又分为六个分支小类(直动膜片结构.分步膜片结构.先导式膜片结构.直动活塞结构.分步活塞结构.先导活塞结构) . (一).直动式电磁阀 原理 ...

  • 浅析液压电磁阀工作原理
  • 浅析液压电磁阀工作原理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能够保证控制精度和灵活性,电磁阀其中的电磁阀线圈就起到关键作用.电磁阀有很多种,不同的电磁阀在控制系统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最 ...

  • 两位五通电磁阀工作原理 原理图
  • 两位五通电磁阀工作原理 原理图 两位五通气动电磁阀使用 电磁阀使用过程中难免不出现故障,现将电磁阀工作原理和故障检查.判断.处理办法以及维修的步骤整理如下: 1.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a,组成结构:由电器部分和气动执行部分组成: b,工作原理: 1) 电器部分带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把关闭件从密封 ...

  • 工程电磁场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 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2班 目录 <工程电磁场原理>概述 教材分析 授课方法运用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技巧 <工程电磁场原理>(第2版)源于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其第1版是面向21世纪 ...

  • 电磁铁的应用
  • 第二章 第3节第2节 电磁铁的应用讲学稿 主备人:曹伟忠 审核人:初二科学备课组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学目标] 1.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和特点. 2.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了解电铃.电话.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了解信息的磁记录. [教学重点] 电磁铁的应用,电铃.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