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 作者:余文森

“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

作者:余文森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393     更新时间:2007-5-27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

◆强调“三维目标”并没有轻视“双基”。

◆“过程与方法”意味着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质就是关注人。

■余文森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首先,“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其次,“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再次,“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三维目标”并没有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排斥在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传统的“双基”教学有本质区别。传统的“双基”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和优势。然而,即使是正确的必要的基础,也应讲究适度,过度了就会产生副作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分关注和重视,会使我们的教育偏离方向:首先,太重基础扎实,会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其次,太重基础扎实,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兴趣丧失。真正要抓好基础应将该学科最基本、最有用的内容,融会贯通、简明扼要地讲深、讲透、讲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令其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挑选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以往,由于太重视基础扎实,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的提高。当然,批评“双基”教学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双基”、否定“双基”,我们强调:一是“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二是“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把“双基”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走向反面,丧失“双基”自身的价值。“双基”只有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如何处理“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与之相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学会与会学等关系。

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因此,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即重学会,重过程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具体表现为: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了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当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所特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是难以明确、显性地表述出来的,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组长)

《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20日第6版

“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

作者:余文森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393     更新时间:2007-5-27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

◆强调“三维目标”并没有轻视“双基”。

◆“过程与方法”意味着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质就是关注人。

■余文森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首先,“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其次,“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再次,“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三维目标”并没有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排斥在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传统的“双基”教学有本质区别。传统的“双基”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和优势。然而,即使是正确的必要的基础,也应讲究适度,过度了就会产生副作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分关注和重视,会使我们的教育偏离方向:首先,太重基础扎实,会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其次,太重基础扎实,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兴趣丧失。真正要抓好基础应将该学科最基本、最有用的内容,融会贯通、简明扼要地讲深、讲透、讲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令其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挑选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以往,由于太重视基础扎实,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的提高。当然,批评“双基”教学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双基”、否定“双基”,我们强调:一是“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二是“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把“双基”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走向反面,丧失“双基”自身的价值。“双基”只有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如何处理“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与之相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学会与会学等关系。

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因此,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即重学会,重过程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具体表现为: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了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当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所特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是难以明确、显性地表述出来的,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组长)

《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20日第6版


相关内容

  • 浅谈评课的首要标准及历史思维能力分类目标
  • 作者:任世江 历史教学 2014年06期 评课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现在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历史教师的主体,评课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如果放松标准,授课人与部分听众会以为中学历史的优质课不过如此,那将适得其反,贻害无穷.近些年,全国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经常有公开课展示,在评课环节往往各抒己见,没有大家 ...

  •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 <有效教学十讲>--读后感 <有效教学十讲>是余文森教授二十几年来对课堂教学观察.思考所积淀下来的智慧结晶,作者以"对人的成全"为内在尺度,通过对课堂教学耐心.细致的省察,见微知著,道出许多启人心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独特见解. 去年5月,我开始拜读余文森教授 ...

  • 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 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 ...

  • 信息设计可视化在动态设计中的应用
  • 信息设计可视化在动态设计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新技术的产生.媒体的变迁,现代艺术设计的 媒介已经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的"信息设计可视化"局势下,动态视觉传达将相互分离的各 种信息传播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论文从 ...

  •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 暑期中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为期十五天的“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在此期间通过计算机视频系统,认真收看了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讲座。虽然培训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收获是巨大的,也是自走出大学校门以来,在教师如何成长、工作、学 ...

  • 一种基于三维最大类间方差的图像分割算法
  • 第.期"$$)年.月电子学报/V,/W;WV,TX-2V/S2-2V/P7A+)!-7+.S=Q+"$$) 一种基于三维最大类间方差的图像分割算法 景晓军!,李剑峰!,刘郁林"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重庆($$$)*)"#重庆通信学院, ...

  • 学术文摘丨在线性透视法之外:古代与东方空间构成的三重境界(上)
  • 原创 2017-05-09 美术向导 美术遗产 美术遗产 微信号 cafa_heritage 功能介绍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化遗产学系主办,以"文化遗产论坛"为基础,涵盖美术史.考古学.建筑学和文物保护工程等领域. <美术向导>2014年第3期 在线性透视法之外: ...

  • 艺术设计论文.2doc
  • 题目 论数码艺术设计的形式美与传统绘画 姓名 张玮 学号 2009045239 学院 哈尔滨美术学院 班级 平面4班 艺术设计化时代新兴的艺术形式.发掘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艺术渊源,是丰富数码艺术语言和正确表现数码艺术形式美的关键.正确认识数码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特点和表现风格, ...

  • 二维的闭环是圆,三维的闭环是球,四维以及更高维度的闭环是什么
  • 关键词:圆,球,轮回,始终 通道 维度的起点是基本粒子,夸克,电子,光子之类的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它称之为点,单一的点构成的是0维 无数的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维的线,在一维的空间里 所有物质的运动方式都只局限于前进后退,也就是在线内运动 无数的线交织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二维空间的面 二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