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会 思 考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思考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层次的活动;思考的过程是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又可称之为“脑功”。作为一名政治指导员,是做思想工作的,大家都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的工作又是最难做的。学会思考非常重要。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入门不难,但做好难。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说功、做功和写功,而且要不断强化脑功锻炼和修养,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思考。可以说,思考是基本功,是素质的标志之一。而这方面,大家平时就不错,再则大家智商比较高,讲大道理多余。那么,我就结合体会讲点实在的。也就是怎样思考、怎样提高思考质量以及思考中需要把握的几点问题等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应具有的基本思维品质
除了应具备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品质之外,还应有其独特之处。尤其需要具有以下四种思维品质。
一是“越级”思维。所谓“越级”思维,就是指站在自己的上级、甚至更高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如果不站在上级党委、首长的高度来考虑问题,而是只站在本连队和个人抓工作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只能是就事论事,而不可能对全局性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更不用说能够高标准抓好连队建设。“越级”思考也是登高望远。这好比一个人观察地形,当他站在山顶进行观察时,他就能把周围的
地理位置看得一清二楚,这时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如果他站在半山腰或山下某一地点进行观察,那么他看到的只能是局部的狭小地域,就很难将“全景”尽收眼中。当上级布置一件新鲜工作时,如果不了解初衷,主动性、积极性,落实的质量就不那么高。因此,提高一级甚至两级来思考问题是我们应当必备的思维品质之一。
(二)善于换位思考,
作为部属,落实各项工作,尤其是自己独立开展的工作,要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尤其是写领导的讲话材料,必须要把自己当做领导,站在领导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到哪里了都不知道。
三国时,刘备下海时自称皇叔,是个野心勃勃的枭雄。一段时间,蜀中“传言”献帝遇害(来源值得研究),刘备急下令百官挂孝(造成事实影响),自已不理朝事,政务皆托孔明。
孔明马上揣度出刘备的心思,引百官上表,请刘备即皇帝位。刘备勃然变色:卿等欲陷我为不忠不义之人耶?
三日后,孔明带领百官再奏,刘备态度又有变化,说我虽是景帝之孙,但我给民众的德泽太少。
孔明又设一计,托病不出,刘备亲到府中探望。孔明又提继位之事,刘备在这私下说了实话:“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最后半推半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孔明确实是把刘备大哥的心思揣摸透了,任刘备勃然变色、推三阻四,毫不动摇地进行劝说,带领百官劝说,装病劝说,把又想当皇帝又想博取忠义美名的刘备搞的舒舒服服的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领会上级意图的经典之做。
另一个是岳飞,自取杀身之祸。岳飞手握重兵,本来就遭到赵构及南宋文官集团的提防,他还不知趣的说:直捣黄龙,与诸群痛饮。公开宣称,要报靖康之耻,迎接徽、钦二帝回来,赵构能不着急吗?父亲和哥哥回来了,他的皇位就不稳了。岳飞是军事天才,却是政治弱智,等待他的当然是莫须有的罪名。
明朝的于谦也是犯了与岳飞一样的错误。
当然,我们所说的理解上级意图不是投其所好,而是提高自己思考的角度,掌握全局,保持正确的工作方向。
二是“超前”思维。也叫“超前”预测。在落实上级指示的过程中,政治指导员要根据工作进程和事物发展趋势,根据领导在这一阶段、这一时期的总的意图,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思考谋划,深抠细研,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连队工作的落实,这就是政治指导员的“超前”思维。有这样一个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人只把坦克看作是步兵的支持武器,而有的人从坦克的背后看到了更重要东西,那就是后来形成的“闪电战”。政治指导员,如果没有超前思考,仍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四平八稳,慢慢腾腾,工作就会被动应付,低层次运转。跟在别人屁股后头爬行,就很难高质量地完成领导的指示要求。有的政治指导员在接受任务和遇到问题时,不是自己先想点子、拿主
意,而是先问领导怎么办;对于下一步的工作,不是主动提出如何办,而是领导叫怎么办就怎么办。这种只会听招呼不会搞预测、只会跟着跑不会先探路的政治指导员更是抓不好工作的。关于“超前”思维问题,我当政委后有两点我认为抓的比较准。一个是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教育问题。抓安全工作的重点虽然上面强调的多,但重点是自我保护、自我防范问题。另一个是非军事干部工作重心向训练使劲问题。这是根据军委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我在思想认识上得出的结论,就是军事斗争是个现实问题,抓晚了要吃大亏。所以,我对训练相当重视,大力支持,而且带头抓。
三是“同步”思维。同步思维就是要与领导的思路同步思考问题。要想做到与领导同步思维,必须朝着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方面要在把领导的指示与本连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上思考问题。一般说来,领导的指示所针对的问题是带有共性的,提出的要求是原则的,不可能条条都是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如果不经过咀嚼消化,原封不动地抓落实,这只能是消极怠工的绝妙办法。在落实领导指示的过程中,怎样做到既不能走样,又不能走“神”呢?这就需要政治指导员要在吃透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特点,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努力找准工作的“结合点”,把共性的东西个性化,把原则的东西具体化,把要求的东西要领化,使领导的指示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在把领导的指示变为自己的工作思路上思考问题。政治指导员要善于把领导部署的各项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科学地排列组合,形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和思路。上边千条线,连队一根针。政治指导员要当好“穿
针人”,做到既要丝丝入扣,又要避免拥挤。对领导下达的指示、任务,要善于综合、“变压”、“分流”,分清轻重缓急,悉心规划,合理调度。把各项业务工作变条条为块块,变单一为综合,变零散为集中,从而减少连队忙乱。政治指导员还要学会当“乐队指挥”。属于少数人参加的项目,就让连队有特长的个别人去参加,搞好“独唱”;属于全局性工作,就要上下左右齐动员,全力以赴去完成,搞好“合唱”。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落实。再一方面,要在把领导的指示灵活地加以贯彻和运用上思考问题。作为基层连队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领导的指示,但这种不折不扣不是生吞活剥,机械照搬。对一些与本连队实际结合不太紧的指示,在不违背总的意图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作些调整。比如,上级布置的某项教育,本单位已经搞过,效果也不错,就可以从简安排或不安排,不要再简单地重复;上级强调解决某个带倾向性问题,在本单位不突出,就可以根据基本精神,另行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对上级领导指示的变通,要从实际出发,变得合理,变得适度,不能随心所欲地乱变。
四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要善于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思绪,想别人所未想,思别人所未思。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领域中的体现。在“求异”思维中有三点要把握好:一求“异于故我”。“故我”思维往往以个人的有限经验为依据,迷信经验,排斥其他,哲学上将其称为经验主义式思维。作为政治指导员,就要有意识地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框架,从自己的对立面的立场来思考,从某一新的方向重新思考。这样,常常会取得意
外的收获,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二求“异于领导”。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经常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讲给大家,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时,作为政治指导员就应该运用求异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谈看法、提建议,使领导的思路更开阔、更客观、更完善。三求“异于他人”。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时,要敢于并善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互相启发,激活联想,产生连锁反应,使思考不再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向,而有更多的模式和方向供大家选择和考虑,诱发出更多的创新设想。运用“求异”思维的原理,今年我们团有两件事比较有代表性。一个是选学技术兵问题,我们打破以往让最优秀兵先学的习惯思维方法,把8名训练尖子卡下来,让训练尖子在训练场上成才,同时完善了奖励措施,重奖重用训练尖子,让其不吃亏,确保人才优先在军事斗争准备的第一线。另一件事是,让基层给机关发流动红旗,看谁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好,让基层的同志评一评。这种做法,对机关抓基层是一个促进。
二、要学会优化思维品质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品质不断优化、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呢?不少曾经任职过指导员的老领导、老前辈们在谈起他们的经验时,大部分都强调:他们在抓连队工作中,始终坚持了“四个统一”。
一是坚持思与行的统一。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是行的先导;人的思想又是从实践中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行又是思的源泉。总之,思和行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人们的思维能力就是在“三思而后行—行后而再思”的循环往复中不
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首先是多思,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遇事要多想几个为什么,随着这些“为什么”不断被想通,思维能力也就随之不断提高。其次是思要见诸于行,防止和克服闭门造车、冥思苦想的倾向。这里强调的多思,绝不是那种脱离实践的“单相思”,而是以实践为基础,思和行紧密结合的唯物辩证的思考。只有把思维植根于脚踏实地的工作实践之中,才能开出能结果实的思想花朵。为什么有的同志用了很多脑筋,却收获甚微?为什么有的同志没有费那么大劲,却硕果累累呢?关键在于思与行结合得如何。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光干不想不行,光想不干也不行;只有干中有想,边想边干,才能使思维敏捷,脑力增强。第三是要行后再思,使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作为一个有头脑、有心计的人,在某一项工作完成之后,不是
“过后不思量”,长出一口气,而是反思一下工作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应从中获得哪些教益。
如果我们坚持每完成一项工作或在每个工作阶段之后,都注意回过头来认真地分析思索一番,那么一定会使我们对工作的安排和指导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和预见性。总之,作为一名政治指导员,要想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必须把自己置于思与行的辩证统一之中,在思中强脑,在行中深思。这一点对指导员工作非常重要,每个指导员都要总结抓连队的规律。一年到头,一个连队就那么多事,是有规律可循的。长远抓住不放的是什么?如:支部、训练、安全。一个阶段重点是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坚持深与新的统一。在一个人脑子里储存大量的信息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然而如果仅仅是储存,不进行科学的处理,那么大脑只能起“资料库”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思维过程就是信息的处理过程,就是由博向专的转化过程。为什么有的同志作了大量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情况,却拿不出指导工作的有效意见和建议呢?就是因为缺乏对信息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处理。博可使思维有广度,专可使思维有深度。只有把已经掌握的大量信息集中到一点,求得思维的突破,才能实现由博向专的转化,才能拿出指导专项工作的优质“软件”。
四是坚持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这是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是人们思考问题的一般程序。不管你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人们在工作实践中的大量思维活动都是按照这一程序进行的,都是按照个别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的辩证统一的规律进行的。如果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我觉得这一思维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剖“麻雀”,对个别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第二阶段是从对几个个别事物的具体研究成果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第三阶段是把这一般规律具体应用到若干个别事物上。对这三个阶段,绝大多数政治指导员都是比较熟悉的,然而有几个容易被忽视的思维偏向,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一是防止和克服具体分析不“具体”的思维偏向。具体问题要真具体。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一个具体事物时,一定要把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具体过程、具体原因搞清楚,从具体分析中得出具体结论,绝不能老是讲“从总
体上如何如何”。比如,刘伯承当二野司令员时,渡江前,亲自下水试深浅,分析涨潮规律。二是防止和克服抽象概括不“一般”的思维偏向。抽象的东西一定要证明一般理论,证明一般规律。如,勾股定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经过若干个别的具体分析之后,应该进行综合归纳,抽象出一般规律来,从而使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然而我们有些同志在这方面的功夫不到家,在总结经验、汇报工作时缺乏全面准确的概括,没有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因而显得工作很琐碎,思路很零乱,使别人听后也抓不住要领,形不成深刻印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抽象思维比具体分析更难,这里的关键是要不断磨练辩证思维的硬功夫,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讲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功夫。三是防止和克服个别指导不“个别”的思维偏向。作为一名政治指导员,召开会议,形成决议,及时上报团、营,下发给班排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只满足于一般地作指示、发号召,那么只能是从一般到一般,最终工作仍然会停留于一般。作为政治指导员,就是要把上级的一般号召,结合本连队的具体实际,进行具体化为本连队的实际工作步骤。这既是个思维品质问题,又是个认识论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只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理顺思路,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三、政治指导员在学会思考中应把握的问题
一要思维辩证。也就是说,要辩证地思考问题,看问题要一分为
二。同时,要处理好多与少、点与面、远与近的辩证关系,防止问题的片面性。二要方法科学。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员要跳出具体的框架来
思考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利弊得失。同时,又要学会钻到具体问题中去找办法,就近抓好落实。三要重点突出。在这方面就是要求思维的目的性要强,要源于应用,为实践服务,防止两张皮。突出重点就是要围绕主要工作、中心工作、难点弱项工作、敏感热点工作。四要贴紧客观。思考的根本目的是求取工作的最大值,求最大实际效应,但要防止脱离实际,超越现实。五是要精力集中。首先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要有抓不好工作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勤奋工作精神。其次要主动,防止被动。不能懒于动脑,对事物不分析,不归纳提炼;不能懒于动手,对思考的成果不愿动笔记下来;不能懒于动腿,不搞调查。
学 会 思 考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思考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层次的活动;思考的过程是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又可称之为“脑功”。作为一名政治指导员,是做思想工作的,大家都是做人的工作的,而人的工作又是最难做的。学会思考非常重要。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入门不难,但做好难。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说功、做功和写功,而且要不断强化脑功锻炼和修养,提高思维能力,学会思考。可以说,思考是基本功,是素质的标志之一。而这方面,大家平时就不错,再则大家智商比较高,讲大道理多余。那么,我就结合体会讲点实在的。也就是怎样思考、怎样提高思考质量以及思考中需要把握的几点问题等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应具有的基本思维品质
除了应具备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品质之外,还应有其独特之处。尤其需要具有以下四种思维品质。
一是“越级”思维。所谓“越级”思维,就是指站在自己的上级、甚至更高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如果不站在上级党委、首长的高度来考虑问题,而是只站在本连队和个人抓工作的角度考虑问题,那么,只能是就事论事,而不可能对全局性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更不用说能够高标准抓好连队建设。“越级”思考也是登高望远。这好比一个人观察地形,当他站在山顶进行观察时,他就能把周围的
地理位置看得一清二楚,这时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如果他站在半山腰或山下某一地点进行观察,那么他看到的只能是局部的狭小地域,就很难将“全景”尽收眼中。当上级布置一件新鲜工作时,如果不了解初衷,主动性、积极性,落实的质量就不那么高。因此,提高一级甚至两级来思考问题是我们应当必备的思维品质之一。
(二)善于换位思考,
作为部属,落实各项工作,尤其是自己独立开展的工作,要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尤其是写领导的讲话材料,必须要把自己当做领导,站在领导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光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到哪里了都不知道。
三国时,刘备下海时自称皇叔,是个野心勃勃的枭雄。一段时间,蜀中“传言”献帝遇害(来源值得研究),刘备急下令百官挂孝(造成事实影响),自已不理朝事,政务皆托孔明。
孔明马上揣度出刘备的心思,引百官上表,请刘备即皇帝位。刘备勃然变色:卿等欲陷我为不忠不义之人耶?
三日后,孔明带领百官再奏,刘备态度又有变化,说我虽是景帝之孙,但我给民众的德泽太少。
孔明又设一计,托病不出,刘备亲到府中探望。孔明又提继位之事,刘备在这私下说了实话:“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最后半推半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孔明确实是把刘备大哥的心思揣摸透了,任刘备勃然变色、推三阻四,毫不动摇地进行劝说,带领百官劝说,装病劝说,把又想当皇帝又想博取忠义美名的刘备搞的舒舒服服的登上皇帝的宝座。这是领会上级意图的经典之做。
另一个是岳飞,自取杀身之祸。岳飞手握重兵,本来就遭到赵构及南宋文官集团的提防,他还不知趣的说:直捣黄龙,与诸群痛饮。公开宣称,要报靖康之耻,迎接徽、钦二帝回来,赵构能不着急吗?父亲和哥哥回来了,他的皇位就不稳了。岳飞是军事天才,却是政治弱智,等待他的当然是莫须有的罪名。
明朝的于谦也是犯了与岳飞一样的错误。
当然,我们所说的理解上级意图不是投其所好,而是提高自己思考的角度,掌握全局,保持正确的工作方向。
二是“超前”思维。也叫“超前”预测。在落实上级指示的过程中,政治指导员要根据工作进程和事物发展趋势,根据领导在这一阶段、这一时期的总的意图,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思考谋划,深抠细研,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连队工作的落实,这就是政治指导员的“超前”思维。有这样一个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人只把坦克看作是步兵的支持武器,而有的人从坦克的背后看到了更重要东西,那就是后来形成的“闪电战”。政治指导员,如果没有超前思考,仍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四平八稳,慢慢腾腾,工作就会被动应付,低层次运转。跟在别人屁股后头爬行,就很难高质量地完成领导的指示要求。有的政治指导员在接受任务和遇到问题时,不是自己先想点子、拿主
意,而是先问领导怎么办;对于下一步的工作,不是主动提出如何办,而是领导叫怎么办就怎么办。这种只会听招呼不会搞预测、只会跟着跑不会先探路的政治指导员更是抓不好工作的。关于“超前”思维问题,我当政委后有两点我认为抓的比较准。一个是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教育问题。抓安全工作的重点虽然上面强调的多,但重点是自我保护、自我防范问题。另一个是非军事干部工作重心向训练使劲问题。这是根据军委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我在思想认识上得出的结论,就是军事斗争是个现实问题,抓晚了要吃大亏。所以,我对训练相当重视,大力支持,而且带头抓。
三是“同步”思维。同步思维就是要与领导的思路同步思考问题。要想做到与领导同步思维,必须朝着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方面要在把领导的指示与本连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上思考问题。一般说来,领导的指示所针对的问题是带有共性的,提出的要求是原则的,不可能条条都是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如果不经过咀嚼消化,原封不动地抓落实,这只能是消极怠工的绝妙办法。在落实领导指示的过程中,怎样做到既不能走样,又不能走“神”呢?这就需要政治指导员要在吃透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的特点,认真加以研究和分析,努力找准工作的“结合点”,把共性的东西个性化,把原则的东西具体化,把要求的东西要领化,使领导的指示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要在把领导的指示变为自己的工作思路上思考问题。政治指导员要善于把领导部署的各项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科学地排列组合,形成自己的工作计划和思路。上边千条线,连队一根针。政治指导员要当好“穿
针人”,做到既要丝丝入扣,又要避免拥挤。对领导下达的指示、任务,要善于综合、“变压”、“分流”,分清轻重缓急,悉心规划,合理调度。把各项业务工作变条条为块块,变单一为综合,变零散为集中,从而减少连队忙乱。政治指导员还要学会当“乐队指挥”。属于少数人参加的项目,就让连队有特长的个别人去参加,搞好“独唱”;属于全局性工作,就要上下左右齐动员,全力以赴去完成,搞好“合唱”。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落实。再一方面,要在把领导的指示灵活地加以贯彻和运用上思考问题。作为基层连队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领导的指示,但这种不折不扣不是生吞活剥,机械照搬。对一些与本连队实际结合不太紧的指示,在不违背总的意图的前提下,可以适当作些调整。比如,上级布置的某项教育,本单位已经搞过,效果也不错,就可以从简安排或不安排,不要再简单地重复;上级强调解决某个带倾向性问题,在本单位不突出,就可以根据基本精神,另行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对上级领导指示的变通,要从实际出发,变得合理,变得适度,不能随心所欲地乱变。
四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就是要善于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提出问题,引发思绪,想别人所未想,思别人所未思。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思维领域中的体现。在“求异”思维中有三点要把握好:一求“异于故我”。“故我”思维往往以个人的有限经验为依据,迷信经验,排斥其他,哲学上将其称为经验主义式思维。作为政治指导员,就要有意识地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打破自己原有的思维框架,从自己的对立面的立场来思考,从某一新的方向重新思考。这样,常常会取得意
外的收获,收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二求“异于领导”。在实际工作中,领导经常把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讲给大家,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时,作为政治指导员就应该运用求异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谈看法、提建议,使领导的思路更开阔、更客观、更完善。三求“异于他人”。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时,要敢于并善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互相启发,激活联想,产生连锁反应,使思考不再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向,而有更多的模式和方向供大家选择和考虑,诱发出更多的创新设想。运用“求异”思维的原理,今年我们团有两件事比较有代表性。一个是选学技术兵问题,我们打破以往让最优秀兵先学的习惯思维方法,把8名训练尖子卡下来,让训练尖子在训练场上成才,同时完善了奖励措施,重奖重用训练尖子,让其不吃亏,确保人才优先在军事斗争准备的第一线。另一件事是,让基层给机关发流动红旗,看谁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好,让基层的同志评一评。这种做法,对机关抓基层是一个促进。
二、要学会优化思维品质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思维品质不断优化、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呢?不少曾经任职过指导员的老领导、老前辈们在谈起他们的经验时,大部分都强调:他们在抓连队工作中,始终坚持了“四个统一”。
一是坚持思与行的统一。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是行的先导;人的思想又是从实践中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行又是思的源泉。总之,思和行是紧密相连、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人们的思维能力就是在“三思而后行—行后而再思”的循环往复中不
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首先是多思,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遇事要多想几个为什么,随着这些“为什么”不断被想通,思维能力也就随之不断提高。其次是思要见诸于行,防止和克服闭门造车、冥思苦想的倾向。这里强调的多思,绝不是那种脱离实践的“单相思”,而是以实践为基础,思和行紧密结合的唯物辩证的思考。只有把思维植根于脚踏实地的工作实践之中,才能开出能结果实的思想花朵。为什么有的同志用了很多脑筋,却收获甚微?为什么有的同志没有费那么大劲,却硕果累累呢?关键在于思与行结合得如何。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光干不想不行,光想不干也不行;只有干中有想,边想边干,才能使思维敏捷,脑力增强。第三是要行后再思,使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作为一个有头脑、有心计的人,在某一项工作完成之后,不是
“过后不思量”,长出一口气,而是反思一下工作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应从中获得哪些教益。
如果我们坚持每完成一项工作或在每个工作阶段之后,都注意回过头来认真地分析思索一番,那么一定会使我们对工作的安排和指导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和预见性。总之,作为一名政治指导员,要想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必须把自己置于思与行的辩证统一之中,在思中强脑,在行中深思。这一点对指导员工作非常重要,每个指导员都要总结抓连队的规律。一年到头,一个连队就那么多事,是有规律可循的。长远抓住不放的是什么?如:支部、训练、安全。一个阶段重点是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坚持深与新的统一。在一个人脑子里储存大量的信息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然而如果仅仅是储存,不进行科学的处理,那么大脑只能起“资料库”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思维过程就是信息的处理过程,就是由博向专的转化过程。为什么有的同志作了大量的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情况,却拿不出指导工作的有效意见和建议呢?就是因为缺乏对信息的深入研究和科学处理。博可使思维有广度,专可使思维有深度。只有把已经掌握的大量信息集中到一点,求得思维的突破,才能实现由博向专的转化,才能拿出指导专项工作的优质“软件”。
四是坚持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这是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是人们思考问题的一般程序。不管你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人们在工作实践中的大量思维活动都是按照这一程序进行的,都是按照个别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的辩证统一的规律进行的。如果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我觉得这一思维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剖“麻雀”,对个别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第二阶段是从对几个个别事物的具体研究成果中抽象出一般规律;第三阶段是把这一般规律具体应用到若干个别事物上。对这三个阶段,绝大多数政治指导员都是比较熟悉的,然而有几个容易被忽视的思维偏向,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一是防止和克服具体分析不“具体”的思维偏向。具体问题要真具体。这就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一个具体事物时,一定要把具体问题、具体情况、具体过程、具体原因搞清楚,从具体分析中得出具体结论,绝不能老是讲“从总
体上如何如何”。比如,刘伯承当二野司令员时,渡江前,亲自下水试深浅,分析涨潮规律。二是防止和克服抽象概括不“一般”的思维偏向。抽象的东西一定要证明一般理论,证明一般规律。如,勾股定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经过若干个别的具体分析之后,应该进行综合归纳,抽象出一般规律来,从而使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然而我们有些同志在这方面的功夫不到家,在总结经验、汇报工作时缺乏全面准确的概括,没有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因而显得工作很琐碎,思路很零乱,使别人听后也抓不住要领,形不成深刻印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抽象思维比具体分析更难,这里的关键是要不断磨练辩证思维的硬功夫,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讲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功夫。三是防止和克服个别指导不“个别”的思维偏向。作为一名政治指导员,召开会议,形成决议,及时上报团、营,下发给班排是很重要的,但如果只满足于一般地作指示、发号召,那么只能是从一般到一般,最终工作仍然会停留于一般。作为政治指导员,就是要把上级的一般号召,结合本连队的具体实际,进行具体化为本连队的实际工作步骤。这既是个思维品质问题,又是个认识论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只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理顺思路,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思维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三、政治指导员在学会思考中应把握的问题
一要思维辩证。也就是说,要辩证地思考问题,看问题要一分为
二。同时,要处理好多与少、点与面、远与近的辩证关系,防止问题的片面性。二要方法科学。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员要跳出具体的框架来
思考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利弊得失。同时,又要学会钻到具体问题中去找办法,就近抓好落实。三要重点突出。在这方面就是要求思维的目的性要强,要源于应用,为实践服务,防止两张皮。突出重点就是要围绕主要工作、中心工作、难点弱项工作、敏感热点工作。四要贴紧客观。思考的根本目的是求取工作的最大值,求最大实际效应,但要防止脱离实际,超越现实。五是要精力集中。首先要求我们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要有抓不好工作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勤奋工作精神。其次要主动,防止被动。不能懒于动脑,对事物不分析,不归纳提炼;不能懒于动手,对思考的成果不愿动笔记下来;不能懒于动腿,不搞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