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段技术比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不是计算软横跨时必需数据的是 D 。
(A )支柱类型 (B )支柱斜率 (C )股道间距 (D )支柱基础类型
2、不考虑到线路的电压损失,接触网变电所馈出线的电压是 A 。
(A )单相工频27.5kV (B )三相工频27.5kV
(C )单相工频25.0kV (D )三相工频25.0kV
3、临时接地线应挂在接触网停电作业范围两端,各端距作业地点不得大于 C m 。
(A )500 (B )450 (C )400 (D )300
4、架空“110kV ”电线路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B 。
(A )2m (B )3m (C )4m (D )5m
5、架空“220kV ”电线路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C 。
(A )2m (B )3m (C )4m (D )5m
6、架空“330kV ”电线路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D 。
(A )2m (B )3m (C )4m (D )5m
7、放线时,架线车以 C 匀速前进。
(A )5km /h (B )10km /h (C )5km /h (D )10km /h
8、混凝土支柱翼缘破损局部露筋大于 B 根的不得使用。
(A )1 (B )2 (C )3 (D )4
9、隧道吊柱侧面限界允许误差 C
(A )0~10mm (B )0~15mm (C )0~20mm (D )0~25mm
10、制动卡板与棘轮齿间隙在受力状态下为 C ,并要保证棘轮边缘两齿间隙一致。
(A )5-10mm (B )10-15mm (C )15-20mm (D )20-25mm
11、坠砣距地面高度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施工允许偏差0-200mm ,任何情况下对地距离不得小于 B 。
(A )100mm (B )200mm (C )300 (D )400mm
12、坠砣表面光洁平整,坠砣串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 D ,坠砣杆无明显的弯曲现象。
(A )150° (B )160° (C )170° (D )180°
(A )10°(B )15°(C )20°(D )25° 14、锥筒螺栓与终端双耳间紧固力矩为 C 。
(A )60N.M (B )70N.M (C )80N.M (D )90N.M 15、开口销折弯夹角在 C 。
(A )100°(B )110°(C )120°(D )130° 16、拉线绑扎回头采用一字绑扎时绑扎的长度误差为 A 。
(A )±10mm (B )+10mm (C )±20mm (D )+20mm
17、补偿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坠砣串的重量允许偏差为 A 。(根据料库组配前称重标示的重量符合,禁止使用厂家的重量标示)
(A )±1% (B )±2% (C )±3% (D )±4% 18、中心锚结柱的腕臂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施工允许偏差为 B ;
(A )±5mm (B )±10mm (C )±15mm (D )±20mm 19、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至腕臂中心距离防断式为 A ;
(A )200mm (B )300mm (C )400mm (D )500mm 20、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时,接触线在楔子的外露部分控制在 A 。
(A )10mm (B )15mm (C )20mm (D )25mm
由厂家提供技术服务;
(A )10~12kN (B )10~13kN (C )10~14kN (D )10~15kN
22、接触线架设应在每个跨距内均匀悬挂不少于 D 带有尼龙滑轮的工具吊弦;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3、线岔的安装,应能保证在 C 温度时,上部接触线位于线岔中央。
(A )最高 (B )最低 (C )平均 (D )接触线无弛度
24、接触线架设完成后,应使用接触线专用检测尺对接触线平直度进行检测,每__C __检测一处,接触线平直度不应大于0.1mm/m;
(A )100m (B )200m (C )300m (D )400m
21、正线接触悬挂工作支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 D ;
(A )1° (B )2° (C )3° (D )4°
度,拨线柱高于接触线悬挂高度后,开始恒张力架设;
(A)10~12kN 1~5Km/h (B) 10~15kN 3~5Km/h
(C) 10~13kN 3~5Km/h (D) 10~11kN 1~3Km/h
电力机车升双弓,以防造成短路。
(A )25 (B )30 (C )70 (D )75 24、接触线架线后应立即安装中心锚结,在 C 内安装定位器,以防接触线新线蠕变过程中发生扭面。在额定张力条件下保持数天拉伸,在消除新线蠕变对接触悬挂调整的影响后进行弹吊及整体吊弦的安装;
(A)12h (B)24h (C)48h (D)56h
25、固定承力索与接触线中锚绳的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由上向下穿,短螺栓在线路侧,长螺栓在田野侧;紧固时四角螺栓按对角依次循环进行,螺栓紧固力矩为 D ;
(A)23N.M (B)30N.M (C)40N.M (D)44N.M
26、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禁止受压。同时定位支座对受电弓动态包络线静距困难时不能小于 B ;
(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27、吊弦制作完成后应进行复测,长度偏差不应大于 B ;
(A)1mm (B)1.5mm (C)2mm (D)2.5mm
28、弹性吊索安装应分别从中心锚结向两侧下锚方向开始,半个锚段只允许 A 作业小组安装。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9、电力机车通过分段绝缘器时 B 通过。
(A )断电 (B )带电 (C )惯性 (D )降弓
30
、接触线展放过程中,恒张力车应尽可能避免停车、急加速等,与作业平台分然弛度造成波浪弯;
(A)1-2米 (B)2-3米 (C)3-4米 (D)4-5米 31、交叉吊弦间距一般为 B ,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由道岔内侧向外穿(由低
向高),承力索吊弦线夹采用滑动吊弦线夹,线夹螺栓的止动垫片长支掰向线夹本体,短支掰向螺母上部六方平面。
(A)1m (B)2m (C)3m (D)4m
32、交叉吊弦的接触线线夹螺栓由道岔内侧向外穿,螺栓紧固力矩 D ;线夹螺栓的止动垫片长支掰向线夹本体,短支掰向螺母上部六方平面。
(A )10N.m (B )15N.m (C )20N.m (D )25N.m
33、隔离开关底座调整水平时可用垫片,但垫片不宜超过 C 片。
(A)1 (B)2 (C)3 (D)4
34、供电线、正馈线合架时,两线间距不得小于 C 。
(A )0.6m (B )0.8m (C )1m (D )1.2m
35、避雷器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B Ω。
(A)5 (B)10 (C)20 (D)30
36、电连接安装位置及设置应严格遵守设计原则与要求,位置偏差不大于 A ,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
(A)±100mm (B)±110mm (C)±120mm (D)±130mm
37、双电连接时,两电连接间距为 A ,正线安装在吊弦的两侧。
(A) 1m (B) 2m (C) 3m (D) 4m
38、电连接线夹压接使用生产厂家提供专业压接工具,液压泵的压力不小于 C ,电动液压钳压接力不小于24吨。
(A) 50Mpa (B) 60Mpa (C) 70Mpa (D) 80Mpa
39、接触线电连接线夹螺纹卡子均应保证卡子从一端电连接线末端插入后,在另一端露头1~3mm ,但不得大于 C 。
(A)1mm (B)2mm (C)3mm (D) 4mm
(A)1° (B)2° (C 3° (D)4° 41、上、下行两定位管间的绝缘距离不应小于 B ,困难时,不应小于 ;
(A) 2000mm 1500mm (B) 2000mm 1600mm
(C) 2000mm 1700mm (D) 2000mm 1800mm 42、在任何情况下,接触线的拉出值不宜大于 C mm。
(A )300 (B )400 (C )450 (D )500
43、衡量接触悬挂弹性的标准有二:一是弹性的大小,取决于 C ;二是弹性的均匀度,它取决于接触悬挂的结构。
(A )承力索的张力 (B )接触线的硬度
(C )接触线的张力 (D )接触线的材质
44、隧道内任一处带电体距接地体的绝缘距离要保证 B mm以上(不考虑海拔修正) 。
(A )150 (B )300 (C )400 (D )500
45、绝缘子的电气性能常用干闪电压、湿闪电压和 B 来表示。
(A )跨步电压 (B )击穿电压 (C )工作电压 (D )控制电压
46、钢筋混凝土支柱埋深允许施工偏差为 C mm。
(A )-100 (B )+100 (C )±100 (D )0
47、在线路上使用车梯作业时,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得超过 C 人。
(A )4 (B )3 (C )2 (D )5
48、悬式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 C mm。
(A )100 (B )400 (C )150 (D )300
49、道岔处两工作支接触线在间距 C mm处应等高。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50、对于铜承力索的描述,下列 C 项内容是错误的。
(A )导电性能好。 (B )抗腐蚀能力强。
(C )与钢承力索相比,可以承受较大的张力。(D )温度变化时,驰度变化较大。
二、多项选择题
1、隔离开关的主要用途是 ABCD 。
(A )隔离电源 (B )倒换母线 (C )断开小电流电路 (D )闭合小电流电路
2、软横跨是由 ABEG 组成的。
(A )电气化铁路两侧的支柱 (B )横向承力索 (C )附加线 (D )吊弦 (E )下部固定绳 (F )接触线 (G )上部固定绳
3、影响绝缘器件“闪络”电压的因素有 BCD 。
(A )安装原因 (B )脏污 (C )老化 (D )潮湿
4、从结构形式上看,接触网由 ADEF 部分组成。
(A )支柱及基础 (B )枕木 (C )钢轨 (D )支持装置
(E )定位装置 (F )接触悬挂
5、防止作业人员高空坠落的措施有 ABCDF 。
(A )检查、确认安全帽、安全带和所有受力工具、防护用品符合要求后方准使用。
(B )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
(C )作业车的移动必须听从作业平台负责人的指挥,严禁作业车司机在作业过程中臆测动车。
(D )高空作业按规定程序进行,根据有关规定设置监护人。
(E )使用状态不良及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等高工具。
(F )使用梯车作业时,必须按要求进行。
三、填空题
1、电气化铁道由电力机车、牵引变电所和 接触网 组成。
2、吊弦布置应根据悬挂类型和 跨距大小 决定。
3、绝缘子的作用是保持接触悬挂 对地的 电气绝缘。绝缘子不但要具备绝缘性能,而且应具备承受一定 机械负载 的能力。
4、悬式绝缘子主要用于 承受拉力 的悬吊部位。棒式绝缘子主要用于承受 压力或弯矩 的部位。
5、H60/9+3型钢筋混凝土支柱中,H 表示 钢筋混凝土支柱 ;60表示 支柱容量为60KN ·M ;9表示 支柱露出地面的高度 ;3表示 支柱埋入地下的深度 。
6、 补偿绳不得有松股、断股等缺陷,不得有 接头 。
7、绝缘子的电气性能用干闪电压、湿闪电压和 击穿电压 三个指标衡量。
8、安全带 铁环或铁链 有裂纹,绳子断股或腐烂,挂钩有裂纹或变形,皮带有损伤者严禁使用。
9、直接带电作业的状态排列顺序为:带电体→ 人→绝缘工具 →地,间接带电作业的状态排列顺序为:带电体→ 绝缘工具→人 →地
10、单开道岔标准定位时,两接触线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 630-800 mm 的横向中间位置处。
11、吊弦应在 平均温度 时处于垂直状态。
12、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分为站场、区间和 隧道内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13、符号表示 链型悬挂硬锚 。
1415、符号表示 接触线补偿下锚 。 符号表示 分段绝缘子串 。
16、接触线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具备 足够的机械强度 和耐磨性。接触线的功用是保证质量良好地向 电力机车 供电。
17、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一般应为 45° ,其在困难条件下允许增大,但不得大于 60° 。
18、接触网带电作业的三大关键问题是行车防护、 安全距离 和绝缘工具。
19、开展质量自检、 互检 、 专检 工作,是班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20、班组施工管理的内容有组织、 计划 、准备和控制四个方面。
21、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得大于 6500 mm。
22、单开道岔标准定位柱位于道岔导曲线 外侧 两线间距600mm 处。
23、精调开始前必须对精调锚段 定位点拉出值 、 导高 、 每根吊弦的高度 进行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
24、软横跨支柱的侧面限界一般为 3m ,位于基本站台上的支柱侧面限界为 5m 。
25、接触线高度是指接触线至 轨面连线 的垂直距离。
26、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在中心柱两侧 跨距之和 的1/3范围内两接触线等高。
27、全面质量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简称 PDCA 。
28、每两台吸流变压器的中点用 吸上线 将回流线与钢轨连接起来。
29、凡在距离地面 3m 以上的处所进行的作业,均称为接触网高空作业。
30、H 形钢柱端面应与线路平行,支柱扭面允许偏差为 2° ;
31、钢柱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 基本建筑限界 。
32、支柱横线路方向直立允许偏差 0.5% 。
33、锚柱向拉线倾斜允许偏差 0-1% 。
34、曲线外侧和直线腕臂柱横线路方向受力反侧倾斜允许偏差 0-0.5% 。
35、锚段关节中心柱、曲线内侧支柱及转换柱受力反侧倾斜允许偏差 0-0.5% 。
36、硬横跨钢柱顺、横线路方向直立允许偏差 0.5% 。
37、两侧悬挂支柱、安装隔离开关的支柱横、顺线路方向直立允许偏差 0.5% 。
38、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经过 安全技术 学习、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9、吊柱受力后,横、顺线路方向应垂直,倾斜度不得大于 1° 。
40、调整隧道吊柱应采用厚度不等的镀锌钢材质 圆型 或 U 型 垫片,数量不超过 2 片。
41、腕臂安装完成后应模拟测量承力索高度及拉出值,承力索高度允许偏差 ±100mm 、拉出值允许偏差 ±30mm ;
42、拉线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断股、 松股 和 接头 ;
43、拉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 基本建筑限界 ;
44、连接螺栓装好后,应穿开口销,并用钳子扳开口销使其两支夹角大于 120° ;
螺纹全长的1/2;
48、拉线应 绷紧 ,双拉线松紧一致;
49、拉线在楔形线夹外回头长度 500mm ,允许偏差 ±20mm ;端部用1.6.mm 线绑扎三圈; 50、拉线回头与本线用线绑扎 1.6mm 软态不锈钢线150mm ,施工偏差 ±10mm ,绑扎密实整齐;
51、坠砣安装前进行配重,单块质量允许偏差 ±3% ,整串质量允许误差在 ±1% 范围内,同一锚段两坠砣串质量的相对偏差不大于 1% (坠砣串重量包括坠砣、坠砣杆、底板及连接补偿绳的楔形线夹等重量);
52、绝缘子击穿电压指绝缘子瓷体被击穿而失去绝缘作用的 最低电压 。
53、电连接的作用是保证接触网各导线之间 电流畅通 。
54、锥套终端锚固线夹的楔子只允许使用 2 次。
55、吊弦载流环应固定在吊弦线夹的螺杆头侧,直线区段接触线吊弦线夹的螺栓
56、双根引线或三根引线在跨越或上网时,应 弛度、长度一致 。
58、作业过程严禁踩踏接触线或给 接触线施加外力 ,严禁抬起接触线安装吊弦线夹,以保证接触线的平直度。
59、调整两转换柱工作支导高,保证两转换柱工作支等高(定位器坡度及限位间 隙满足要求)两转换柱工作支等高调整转换柱非支高度(只把定位点吊够高度即 可),保证非支在任何情况下距工支定位管距离大于 50mm (非支在工作支定 位管下方时,保证非支抬高大于350mm );
60、检查正线与侧线承力索间距,应检查腕臂装配处 定位支撑 、 弹性吊索 、定位管与线索是否有间隙过小、摩擦现象,经原因分析、判定后进行调整。
四、判断题
1、支柱横线路方向直立允许偏差5%。(错)
2、混凝土基础地脚螺栓间距(相距)允许偏差为±5mm 。(错)
3、安装后补偿A 值、B 值符合温度变化曲线表;棘轮大小轮缠绕圈数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对)
4、硬横跨两支柱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支柱应垂直竖立。(对)
5、平衡轮呈水平状态,偏差不得大于40°(错)
6、补偿坠砣挂在导线末端进行张力调整,使导线设定的张力在气温变化时基本保持恒定。(对)
7、承力索应按设计锚段长度对号架设可以有接头;(错)
8、线岔非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最大不超过300mm 。(错)
9、接触线应按锚段长度配盘对号架设,接触线不得有接头,架设后无硬点、扭面现象;(对)
10、架线车到达最后一个转换柱后停车,在非支腕臂上用铁线悬挂滑轮,将接触线放入滑轮与对面腕臂进行对拉,并基本固定到实际位置。(对)
11、接触线架设后,在未安装整体吊弦前可采用尼龙绳倒换工具吊弦、安装尼龙绳位置、高度及数量与正式吊弦一致。(对)
12、中心锚结绳范围内不得有吊弦;(对)
13、吊弦用各种零配件表面光滑无毛刺,各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对)
14、载流环线鼻子与承力索成45°角。最后将止动垫圈的短肢弯折固定在螺母最近的六方侧面,并轻轻敲击密贴。(对)
15、分段绝缘器检修标准:分段绝缘器底面应平行于轨面。(对)
16、腕臂偏移符合当天环境温度变化安装曲线表;(对)
17、双电连接时,两电连接间距为4米,正线安装在吊弦的两侧。(错)
18、将压接处的接触线、承力索表面及电连接线夹、中夹板压接面用砂带(或砂纸)打磨,去除零件及线索表面的氧化皮,清理后的表面应目测成金属亮色。打磨后用软刷清理干净打磨的粉末等杂物,确保压接部位清洁。(对)
19、电连接预留驰度、结构长度,与温度变化曲线相符的位移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对)
20、接触线CTS-150表示直径为150mm 的锡铜合金接触线。(错)
21、基础限界与钢柱限界相同。(错)
22、接触网支柱及距接触网带电体5m 以内的金属结构(桥栏杆、水鹤、信号机等)均应接地。(对)
23、接触线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10°,困难时亦不宜大于12°。(错)
24、棒式绝缘子弯曲度不得大于全长的1%。(对)
25、腕臂在套管铰环处外伸部分不宜大于150mm ,顶端管帽应封堵良好。(错) 26、25KV 带电体距桥隧建筑物等接地体距离最小值正常情况下为240mm 。(错)
27、受电弓滑板的最大工作范围为950mm 。(错)
28、中断工作连续6个月以上而仍继续担任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须经 安全考试合格后再上岗。(对)
29、泄漏距离是指绝缘子的高度。(错)
30、绝缘子发生闪络后即失去绝缘作用。(错)
31、XP-70悬式绝缘子表示额定电压为70KV 。(错)
32、在跨中承力索至接触线的距离称为结构高度。(错)
33、定位点处接触线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称为拉出值。(错)
34、推扶车梯人员应听从车梯上作业人员的指挥,推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对)
35、避雷器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对)
36、兆欧表有线路、接地、保护环三个接线柱,一般测量时只用“线”、“地”两个接线柱。(对)
37、机车通过电分相时,不一定断电通过。(错)
38、软横跨由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组成。(对)
39、供电线、加强线、AF 线对地电压一般按27.5KV 考虑。(对)
40、回流线、保护线对地电压按1000V 考虑。(对)
41、下锚拉线一般用GJ-70钢绞线制作。(对)
42、混凝土支柱坑深是指地面至坑底的垂直距离。(错)
43、电分段两侧电压不同相。(错)
44、在距接触网2m 范围以内有感应电流伤人的危险区。(对)
45、软横跨上、下部定位索不得有接头。(对)
46、吊弦是接触网链形悬挂中,承力索和接触线间的连接部件。(对)
47、布置简单链形悬挂吊弦时,第一根吊弦距悬挂点的距离为8.5m 。(错)
48、凡在有轨道电路区段使用的车梯必须装绝缘车轮。(对)
49、线索的弛度与它本身的张力、所在的跨距长度有关,与线索单位负载无关。(错)
50、隔离开关在搬运时应处于合闸状态。(对)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接触网,接触网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1)接触网是架设在铁道线上空向电力机车供给电能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2)接触网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支柱与基础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拉出值?拉出值有什么作用?
答案:(1)在定位点处接触线偏移受电弓中心的距离称为拉出值。在直线区段也称为“之字值”。(2)拉出值的作用主要是使运行的电力机车受电弓与接触线磨擦均匀。
3、电连接根据安装位置分为哪几种?
答案:(1)横向电连接。(2)股道电连接。(3)道岔电连接。(4)锚段关节电连接。(5)隔离开关电连接。(6)避雷器电连接。
4、什么是锚段?锚段有哪些作用?
答案:(1)在区间或站场,根据供电和机械方面的要求,将接触网分成许多独立的分段,这种独立的分段称为锚段。(2)锚段的作用:①缩小事故范围;②缩小停电检修范围;③便于加设补助偿装置;便于实现电分段。
5、什么是软横跨?软横跨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1)软横跨是多股道站场的横向支持设备。(2)软横跨由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及连接零件组成。
6、哪些位置需要设置“接触网终端标”?
答案:在站场牵出线、安全线、避难线、装卸线及专用线的接触网终端应设置“接触网终端标”,该标志应设在接触线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400mm 的上方,通常设在终端下锚柱前方第一个支柱悬挂点上,机车受电弓不得越过此标。
7、什么是线岔?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1)在站场铁路交叉的地方设置道岔,接触线在此处也要交叉。线岔位于道岔的上空、两只接触线的相交点的一种转换设备。(2)线岔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受电弓由一股道上空的接触线平滑、安全地过渡到另一股道上空的接触线上,从而完成转换线路的运行目的。
8、简述工程施工中架设接触线的一般作业组织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1)检查准备工作
①承力索倒鞍子(或悬吊滑轮);②安装全补偿承力索中心锚结;③根据平面图编制接触线架设作业计划表,并注意转换柱、道岔柱和软横跨节点,导线穿线要求是否与承力索一致;④准备架线工具、材料,架线车装好待架设接触线。
(2)起锚
(3)架线车运行
(4)全张力落锚
(5)巡回检查
9、作业组成员的职责是什么?
答案:作业组成员要服从工作领导人的指挥、调动,遵章守纪;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果断及时地提出,坚持安全作业。
10、接触网停电作业使用作业车时,升、降、转动作业平台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接触网停电作业使用作业车时,作业平台的升降、转动应注意以下事项:
(1)V 型“天窗”作业时,只允许作业平台沿垂直方向升降,严禁向左右方向转动。(2)单线电气化铁路区段作业时,作业平台可沿垂直方向升降、左右方向任意转动。(3)双线电气化铁路区段垂直”天窗“作业时,若上、下行线路均封
闭(封锁),作业平台可沿垂直方向升降、左右方向任意转动;若作业线路的邻线路未封闭(封锁),作业平台可沿垂直方向升降、向田野侧方向转动,严禁作业平台向未封闭(封锁)线路侧方向转动。
二段技术比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内容不是计算软横跨时必需数据的是 D 。
(A )支柱类型 (B )支柱斜率 (C )股道间距 (D )支柱基础类型
2、不考虑到线路的电压损失,接触网变电所馈出线的电压是 A 。
(A )单相工频27.5kV (B )三相工频27.5kV
(C )单相工频25.0kV (D )三相工频25.0kV
3、临时接地线应挂在接触网停电作业范围两端,各端距作业地点不得大于 C m 。
(A )500 (B )450 (C )400 (D )300
4、架空“110kV ”电线路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B 。
(A )2m (B )3m (C )4m (D )5m
5、架空“220kV ”电线路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C 。
(A )2m (B )3m (C )4m (D )5m
6、架空“330kV ”电线路与接触网的垂直距离不小于 D 。
(A )2m (B )3m (C )4m (D )5m
7、放线时,架线车以 C 匀速前进。
(A )5km /h (B )10km /h (C )5km /h (D )10km /h
8、混凝土支柱翼缘破损局部露筋大于 B 根的不得使用。
(A )1 (B )2 (C )3 (D )4
9、隧道吊柱侧面限界允许误差 C
(A )0~10mm (B )0~15mm (C )0~20mm (D )0~25mm
10、制动卡板与棘轮齿间隙在受力状态下为 C ,并要保证棘轮边缘两齿间隙一致。
(A )5-10mm (B )10-15mm (C )15-20mm (D )20-25mm
11、坠砣距地面高度应符合设计安装曲线,施工允许偏差0-200mm ,任何情况下对地距离不得小于 B 。
(A )100mm (B )200mm (C )300 (D )400mm
12、坠砣表面光洁平整,坠砣串排列整齐,其缺口相互错开 D ,坠砣杆无明显的弯曲现象。
(A )150° (B )160° (C )170° (D )180°
(A )10°(B )15°(C )20°(D )25° 14、锥筒螺栓与终端双耳间紧固力矩为 C 。
(A )60N.M (B )70N.M (C )80N.M (D )90N.M 15、开口销折弯夹角在 C 。
(A )100°(B )110°(C )120°(D )130° 16、拉线绑扎回头采用一字绑扎时绑扎的长度误差为 A 。
(A )±10mm (B )+10mm (C )±20mm (D )+20mm
17、补偿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坠砣串的重量允许偏差为 A 。(根据料库组配前称重标示的重量符合,禁止使用厂家的重量标示)
(A )±1% (B )±2% (C )±3% (D )±4% 18、中心锚结柱的腕臂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施工允许偏差为 B ;
(A )±5mm (B )±10mm (C )±15mm (D )±20mm 19、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至腕臂中心距离防断式为 A ;
(A )200mm (B )300mm (C )400mm (D )500mm 20、锥套式终端锚固线夹安装时,接触线在楔子的外露部分控制在 A 。
(A )10mm (B )15mm (C )20mm (D )25mm
由厂家提供技术服务;
(A )10~12kN (B )10~13kN (C )10~14kN (D )10~15kN
22、接触线架设应在每个跨距内均匀悬挂不少于 D 带有尼龙滑轮的工具吊弦;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3、线岔的安装,应能保证在 C 温度时,上部接触线位于线岔中央。
(A )最高 (B )最低 (C )平均 (D )接触线无弛度
24、接触线架设完成后,应使用接触线专用检测尺对接触线平直度进行检测,每__C __检测一处,接触线平直度不应大于0.1mm/m;
(A )100m (B )200m (C )300m (D )400m
21、正线接触悬挂工作支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 D ;
(A )1° (B )2° (C )3° (D )4°
度,拨线柱高于接触线悬挂高度后,开始恒张力架设;
(A)10~12kN 1~5Km/h (B) 10~15kN 3~5Km/h
(C) 10~13kN 3~5Km/h (D) 10~11kN 1~3Km/h
电力机车升双弓,以防造成短路。
(A )25 (B )30 (C )70 (D )75 24、接触线架线后应立即安装中心锚结,在 C 内安装定位器,以防接触线新线蠕变过程中发生扭面。在额定张力条件下保持数天拉伸,在消除新线蠕变对接触悬挂调整的影响后进行弹吊及整体吊弦的安装;
(A)12h (B)24h (C)48h (D)56h
25、固定承力索与接触线中锚绳的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螺栓由上向下穿,短螺栓在线路侧,长螺栓在田野侧;紧固时四角螺栓按对角依次循环进行,螺栓紧固力矩为 D ;
(A)23N.M (B)30N.M (C)40N.M (D)44N.M
26、定位器应处于受拉状态,禁止受压。同时定位支座对受电弓动态包络线静距困难时不能小于 B ;
(A)50mm (B)100mm (C)150mm (D)200mm 27、吊弦制作完成后应进行复测,长度偏差不应大于 B ;
(A)1mm (B)1.5mm (C)2mm (D)2.5mm
28、弹性吊索安装应分别从中心锚结向两侧下锚方向开始,半个锚段只允许 A 作业小组安装。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9、电力机车通过分段绝缘器时 B 通过。
(A )断电 (B )带电 (C )惯性 (D )降弓
30
、接触线展放过程中,恒张力车应尽可能避免停车、急加速等,与作业平台分然弛度造成波浪弯;
(A)1-2米 (B)2-3米 (C)3-4米 (D)4-5米 31、交叉吊弦间距一般为 B ,接触线吊弦线夹螺栓由道岔内侧向外穿(由低
向高),承力索吊弦线夹采用滑动吊弦线夹,线夹螺栓的止动垫片长支掰向线夹本体,短支掰向螺母上部六方平面。
(A)1m (B)2m (C)3m (D)4m
32、交叉吊弦的接触线线夹螺栓由道岔内侧向外穿,螺栓紧固力矩 D ;线夹螺栓的止动垫片长支掰向线夹本体,短支掰向螺母上部六方平面。
(A )10N.m (B )15N.m (C )20N.m (D )25N.m
33、隔离开关底座调整水平时可用垫片,但垫片不宜超过 C 片。
(A)1 (B)2 (C)3 (D)4
34、供电线、正馈线合架时,两线间距不得小于 C 。
(A )0.6m (B )0.8m (C )1m (D )1.2m
35、避雷器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B Ω。
(A)5 (B)10 (C)20 (D)30
36、电连接安装位置及设置应严格遵守设计原则与要求,位置偏差不大于 A ,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带电距离要求。
(A)±100mm (B)±110mm (C)±120mm (D)±130mm
37、双电连接时,两电连接间距为 A ,正线安装在吊弦的两侧。
(A) 1m (B) 2m (C) 3m (D) 4m
38、电连接线夹压接使用生产厂家提供专业压接工具,液压泵的压力不小于 C ,电动液压钳压接力不小于24吨。
(A) 50Mpa (B) 60Mpa (C) 70Mpa (D) 80Mpa
39、接触线电连接线夹螺纹卡子均应保证卡子从一端电连接线末端插入后,在另一端露头1~3mm ,但不得大于 C 。
(A)1mm (B)2mm (C)3mm (D) 4mm
(A)1° (B)2° (C 3° (D)4° 41、上、下行两定位管间的绝缘距离不应小于 B ,困难时,不应小于 ;
(A) 2000mm 1500mm (B) 2000mm 1600mm
(C) 2000mm 1700mm (D) 2000mm 1800mm 42、在任何情况下,接触线的拉出值不宜大于 C mm。
(A )300 (B )400 (C )450 (D )500
43、衡量接触悬挂弹性的标准有二:一是弹性的大小,取决于 C ;二是弹性的均匀度,它取决于接触悬挂的结构。
(A )承力索的张力 (B )接触线的硬度
(C )接触线的张力 (D )接触线的材质
44、隧道内任一处带电体距接地体的绝缘距离要保证 B mm以上(不考虑海拔修正) 。
(A )150 (B )300 (C )400 (D )500
45、绝缘子的电气性能常用干闪电压、湿闪电压和 B 来表示。
(A )跨步电压 (B )击穿电压 (C )工作电压 (D )控制电压
46、钢筋混凝土支柱埋深允许施工偏差为 C mm。
(A )-100 (B )+100 (C )±100 (D )0
47、在线路上使用车梯作业时,车梯上的作业人员不得超过 C 人。
(A )4 (B )3 (C )2 (D )5
48、悬式绝缘子接地侧裙边距接地体的距离不小于 C mm。
(A )100 (B )400 (C )150 (D )300
49、道岔处两工作支接触线在间距 C mm处应等高。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50、对于铜承力索的描述,下列 C 项内容是错误的。
(A )导电性能好。 (B )抗腐蚀能力强。
(C )与钢承力索相比,可以承受较大的张力。(D )温度变化时,驰度变化较大。
二、多项选择题
1、隔离开关的主要用途是 ABCD 。
(A )隔离电源 (B )倒换母线 (C )断开小电流电路 (D )闭合小电流电路
2、软横跨是由 ABEG 组成的。
(A )电气化铁路两侧的支柱 (B )横向承力索 (C )附加线 (D )吊弦 (E )下部固定绳 (F )接触线 (G )上部固定绳
3、影响绝缘器件“闪络”电压的因素有 BCD 。
(A )安装原因 (B )脏污 (C )老化 (D )潮湿
4、从结构形式上看,接触网由 ADEF 部分组成。
(A )支柱及基础 (B )枕木 (C )钢轨 (D )支持装置
(E )定位装置 (F )接触悬挂
5、防止作业人员高空坠落的措施有 ABCDF 。
(A )检查、确认安全帽、安全带和所有受力工具、防护用品符合要求后方准使用。
(B )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
(C )作业车的移动必须听从作业平台负责人的指挥,严禁作业车司机在作业过程中臆测动车。
(D )高空作业按规定程序进行,根据有关规定设置监护人。
(E )使用状态不良及不符合技术要求的等高工具。
(F )使用梯车作业时,必须按要求进行。
三、填空题
1、电气化铁道由电力机车、牵引变电所和 接触网 组成。
2、吊弦布置应根据悬挂类型和 跨距大小 决定。
3、绝缘子的作用是保持接触悬挂 对地的 电气绝缘。绝缘子不但要具备绝缘性能,而且应具备承受一定 机械负载 的能力。
4、悬式绝缘子主要用于 承受拉力 的悬吊部位。棒式绝缘子主要用于承受 压力或弯矩 的部位。
5、H60/9+3型钢筋混凝土支柱中,H 表示 钢筋混凝土支柱 ;60表示 支柱容量为60KN ·M ;9表示 支柱露出地面的高度 ;3表示 支柱埋入地下的深度 。
6、 补偿绳不得有松股、断股等缺陷,不得有 接头 。
7、绝缘子的电气性能用干闪电压、湿闪电压和 击穿电压 三个指标衡量。
8、安全带 铁环或铁链 有裂纹,绳子断股或腐烂,挂钩有裂纹或变形,皮带有损伤者严禁使用。
9、直接带电作业的状态排列顺序为:带电体→ 人→绝缘工具 →地,间接带电作业的状态排列顺序为:带电体→ 绝缘工具→人 →地
10、单开道岔标准定位时,两接触线相交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轨距为 630-800 mm 的横向中间位置处。
11、吊弦应在 平均温度 时处于垂直状态。
12、接触网平面布置图分为站场、区间和 隧道内 接触网平面布置图。
13、符号表示 链型悬挂硬锚 。
1415、符号表示 接触线补偿下锚 。 符号表示 分段绝缘子串 。
16、接触线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具备 足够的机械强度 和耐磨性。接触线的功用是保证质量良好地向 电力机车 供电。
17、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一般应为 45° ,其在困难条件下允许增大,但不得大于 60° 。
18、接触网带电作业的三大关键问题是行车防护、 安全距离 和绝缘工具。
19、开展质量自检、 互检 、 专检 工作,是班组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20、班组施工管理的内容有组织、 计划 、准备和控制四个方面。
21、接触线距轨面的最高高度不得大于 6500 mm。
22、单开道岔标准定位柱位于道岔导曲线 外侧 两线间距600mm 处。
23、精调开始前必须对精调锚段 定位点拉出值 、 导高 、 每根吊弦的高度 进行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确定出现问题的原因。
24、软横跨支柱的侧面限界一般为 3m ,位于基本站台上的支柱侧面限界为 5m 。
25、接触线高度是指接触线至 轨面连线 的垂直距离。
26、四跨绝缘锚段关节在中心柱两侧 跨距之和 的1/3范围内两接触线等高。
27、全面质量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简称 PDCA 。
28、每两台吸流变压器的中点用 吸上线 将回流线与钢轨连接起来。
29、凡在距离地面 3m 以上的处所进行的作业,均称为接触网高空作业。
30、H 形钢柱端面应与线路平行,支柱扭面允许偏差为 2° ;
31、钢柱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 基本建筑限界 。
32、支柱横线路方向直立允许偏差 0.5% 。
33、锚柱向拉线倾斜允许偏差 0-1% 。
34、曲线外侧和直线腕臂柱横线路方向受力反侧倾斜允许偏差 0-0.5% 。
35、锚段关节中心柱、曲线内侧支柱及转换柱受力反侧倾斜允许偏差 0-0.5% 。
36、硬横跨钢柱顺、横线路方向直立允许偏差 0.5% 。
37、两侧悬挂支柱、安装隔离开关的支柱横、顺线路方向直立允许偏差 0.5% 。
38、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经过 安全技术 学习、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39、吊柱受力后,横、顺线路方向应垂直,倾斜度不得大于 1° 。
40、调整隧道吊柱应采用厚度不等的镀锌钢材质 圆型 或 U 型 垫片,数量不超过 2 片。
41、腕臂安装完成后应模拟测量承力索高度及拉出值,承力索高度允许偏差 ±100mm 、拉出值允许偏差 ±30mm ;
42、拉线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断股、 松股 和 接头 ;
43、拉线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严禁侵入 基本建筑限界 ;
44、连接螺栓装好后,应穿开口销,并用钳子扳开口销使其两支夹角大于 120° ;
螺纹全长的1/2;
48、拉线应 绷紧 ,双拉线松紧一致;
49、拉线在楔形线夹外回头长度 500mm ,允许偏差 ±20mm ;端部用1.6.mm 线绑扎三圈; 50、拉线回头与本线用线绑扎 1.6mm 软态不锈钢线150mm ,施工偏差 ±10mm ,绑扎密实整齐;
51、坠砣安装前进行配重,单块质量允许偏差 ±3% ,整串质量允许误差在 ±1% 范围内,同一锚段两坠砣串质量的相对偏差不大于 1% (坠砣串重量包括坠砣、坠砣杆、底板及连接补偿绳的楔形线夹等重量);
52、绝缘子击穿电压指绝缘子瓷体被击穿而失去绝缘作用的 最低电压 。
53、电连接的作用是保证接触网各导线之间 电流畅通 。
54、锥套终端锚固线夹的楔子只允许使用 2 次。
55、吊弦载流环应固定在吊弦线夹的螺杆头侧,直线区段接触线吊弦线夹的螺栓
56、双根引线或三根引线在跨越或上网时,应 弛度、长度一致 。
58、作业过程严禁踩踏接触线或给 接触线施加外力 ,严禁抬起接触线安装吊弦线夹,以保证接触线的平直度。
59、调整两转换柱工作支导高,保证两转换柱工作支等高(定位器坡度及限位间 隙满足要求)两转换柱工作支等高调整转换柱非支高度(只把定位点吊够高度即 可),保证非支在任何情况下距工支定位管距离大于 50mm (非支在工作支定 位管下方时,保证非支抬高大于350mm );
60、检查正线与侧线承力索间距,应检查腕臂装配处 定位支撑 、 弹性吊索 、定位管与线索是否有间隙过小、摩擦现象,经原因分析、判定后进行调整。
四、判断题
1、支柱横线路方向直立允许偏差5%。(错)
2、混凝土基础地脚螺栓间距(相距)允许偏差为±5mm 。(错)
3、安装后补偿A 值、B 值符合温度变化曲线表;棘轮大小轮缠绕圈数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要求。(对)
4、硬横跨两支柱距离要符合设计要求,两支柱中心连线应垂直于车站正线;支柱应垂直竖立。(对)
5、平衡轮呈水平状态,偏差不得大于40°(错)
6、补偿坠砣挂在导线末端进行张力调整,使导线设定的张力在气温变化时基本保持恒定。(对)
7、承力索应按设计锚段长度对号架设可以有接头;(错)
8、线岔非工作支接触线拉出值最大不超过300mm 。(错)
9、接触线应按锚段长度配盘对号架设,接触线不得有接头,架设后无硬点、扭面现象;(对)
10、架线车到达最后一个转换柱后停车,在非支腕臂上用铁线悬挂滑轮,将接触线放入滑轮与对面腕臂进行对拉,并基本固定到实际位置。(对)
11、接触线架设后,在未安装整体吊弦前可采用尼龙绳倒换工具吊弦、安装尼龙绳位置、高度及数量与正式吊弦一致。(对)
12、中心锚结绳范围内不得有吊弦;(对)
13、吊弦用各种零配件表面光滑无毛刺,各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对)
14、载流环线鼻子与承力索成45°角。最后将止动垫圈的短肢弯折固定在螺母最近的六方侧面,并轻轻敲击密贴。(对)
15、分段绝缘器检修标准:分段绝缘器底面应平行于轨面。(对)
16、腕臂偏移符合当天环境温度变化安装曲线表;(对)
17、双电连接时,两电连接间距为4米,正线安装在吊弦的两侧。(错)
18、将压接处的接触线、承力索表面及电连接线夹、中夹板压接面用砂带(或砂纸)打磨,去除零件及线索表面的氧化皮,清理后的表面应目测成金属亮色。打磨后用软刷清理干净打磨的粉末等杂物,确保压接部位清洁。(对)
19、电连接预留驰度、结构长度,与温度变化曲线相符的位移距离符合设计要求。(对)
20、接触线CTS-150表示直径为150mm 的锡铜合金接触线。(错)
21、基础限界与钢柱限界相同。(错)
22、接触网支柱及距接触网带电体5m 以内的金属结构(桥栏杆、水鹤、信号机等)均应接地。(对)
23、接触线改变方向时,该线与原方向的水平夹角不宜大于10°,困难时亦不宜大于12°。(错)
24、棒式绝缘子弯曲度不得大于全长的1%。(对)
25、腕臂在套管铰环处外伸部分不宜大于150mm ,顶端管帽应封堵良好。(错) 26、25KV 带电体距桥隧建筑物等接地体距离最小值正常情况下为240mm 。(错)
27、受电弓滑板的最大工作范围为950mm 。(错)
28、中断工作连续6个月以上而仍继续担任接触网运行和检修工作的人员,须经 安全考试合格后再上岗。(对)
29、泄漏距离是指绝缘子的高度。(错)
30、绝缘子发生闪络后即失去绝缘作用。(错)
31、XP-70悬式绝缘子表示额定电压为70KV 。(错)
32、在跨中承力索至接触线的距离称为结构高度。(错)
33、定位点处接触线至线路中心线的距离称为拉出值。(错)
34、推扶车梯人员应听从车梯上作业人员的指挥,推行速度不得大于5Km/h。(对)
35、避雷器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对)
36、兆欧表有线路、接地、保护环三个接线柱,一般测量时只用“线”、“地”两个接线柱。(对)
37、机车通过电分相时,不一定断电通过。(错)
38、软横跨由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组成。(对)
39、供电线、加强线、AF 线对地电压一般按27.5KV 考虑。(对)
40、回流线、保护线对地电压按1000V 考虑。(对)
41、下锚拉线一般用GJ-70钢绞线制作。(对)
42、混凝土支柱坑深是指地面至坑底的垂直距离。(错)
43、电分段两侧电压不同相。(错)
44、在距接触网2m 范围以内有感应电流伤人的危险区。(对)
45、软横跨上、下部定位索不得有接头。(对)
46、吊弦是接触网链形悬挂中,承力索和接触线间的连接部件。(对)
47、布置简单链形悬挂吊弦时,第一根吊弦距悬挂点的距离为8.5m 。(错)
48、凡在有轨道电路区段使用的车梯必须装绝缘车轮。(对)
49、线索的弛度与它本身的张力、所在的跨距长度有关,与线索单位负载无关。(错)
50、隔离开关在搬运时应处于合闸状态。(对)
五、简答题
1、什么是接触网,接触网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1)接触网是架设在铁道线上空向电力机车供给电能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2)接触网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支柱与基础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拉出值?拉出值有什么作用?
答案:(1)在定位点处接触线偏移受电弓中心的距离称为拉出值。在直线区段也称为“之字值”。(2)拉出值的作用主要是使运行的电力机车受电弓与接触线磨擦均匀。
3、电连接根据安装位置分为哪几种?
答案:(1)横向电连接。(2)股道电连接。(3)道岔电连接。(4)锚段关节电连接。(5)隔离开关电连接。(6)避雷器电连接。
4、什么是锚段?锚段有哪些作用?
答案:(1)在区间或站场,根据供电和机械方面的要求,将接触网分成许多独立的分段,这种独立的分段称为锚段。(2)锚段的作用:①缩小事故范围;②缩小停电检修范围;③便于加设补助偿装置;便于实现电分段。
5、什么是软横跨?软横跨有哪几部分组成?
答案:(1)软横跨是多股道站场的横向支持设备。(2)软横跨由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及连接零件组成。
6、哪些位置需要设置“接触网终端标”?
答案:在站场牵出线、安全线、避难线、装卸线及专用线的接触网终端应设置“接触网终端标”,该标志应设在接触线锚支距受电弓中心线400mm 的上方,通常设在终端下锚柱前方第一个支柱悬挂点上,机车受电弓不得越过此标。
7、什么是线岔?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1)在站场铁路交叉的地方设置道岔,接触线在此处也要交叉。线岔位于道岔的上空、两只接触线的相交点的一种转换设备。(2)线岔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受电弓由一股道上空的接触线平滑、安全地过渡到另一股道上空的接触线上,从而完成转换线路的运行目的。
8、简述工程施工中架设接触线的一般作业组织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1)检查准备工作
①承力索倒鞍子(或悬吊滑轮);②安装全补偿承力索中心锚结;③根据平面图编制接触线架设作业计划表,并注意转换柱、道岔柱和软横跨节点,导线穿线要求是否与承力索一致;④准备架线工具、材料,架线车装好待架设接触线。
(2)起锚
(3)架线车运行
(4)全张力落锚
(5)巡回检查
9、作业组成员的职责是什么?
答案:作业组成员要服从工作领导人的指挥、调动,遵章守纪;对不安全和有疑问的命令,要果断及时地提出,坚持安全作业。
10、接触网停电作业使用作业车时,升、降、转动作业平台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接触网停电作业使用作业车时,作业平台的升降、转动应注意以下事项:
(1)V 型“天窗”作业时,只允许作业平台沿垂直方向升降,严禁向左右方向转动。(2)单线电气化铁路区段作业时,作业平台可沿垂直方向升降、左右方向任意转动。(3)双线电气化铁路区段垂直”天窗“作业时,若上、下行线路均封
闭(封锁),作业平台可沿垂直方向升降、左右方向任意转动;若作业线路的邻线路未封闭(封锁),作业平台可沿垂直方向升降、向田野侧方向转动,严禁作业平台向未封闭(封锁)线路侧方向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