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利他行为

《社会心理学》结业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利他行为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

姓名:李卓

学号:

B1104 0614110414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利他行为主要表现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参与爱心活动、志愿服务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等方面,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加强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正确引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的确定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概率性价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的直接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间接性价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的显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隐性价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的眼前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长远性价值,我们大学生要有利他的品质,去服务社会。 关键词: 大学生 利他行为 措施 价值

一、利他行为概述

利他行为最广泛的定义是提供时间,资源,能力以帮助他人的行为.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日后报答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这里的不期望报答的利他行为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利他主义的行为,即以助人为行为的目的;一是报答性行为,即因为曾受到过他人帮助而认为自己应该帮助人.总之,利他行为是一种处于自觉自愿的行为,以有益于他人为目的,不附有任何期望他人日后的报答.利他者本身有所损失.利他的表现诸如同情,慈善,捐款,救难,自我牺牲等.后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利他行为还是有不同动机的,有些是有明显的利己主义,例如为了获得奖励;有些是有微妙的利己主义,例如获得心理安慰;有些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帮助他人。

二、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环境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

认知。主要是认知归因和公平动机等方面;一般助人行为的中介因素是认识到他人的困难是不是不可控制的。而个人的公平和互补认识也会影响助人行为。人们往往怀有这样一种心态,即从长远的观点看,一切是公平的,互补的,现在别人能获得他为之奋斗的东西,不久后自己也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彼此的机会是公平的,所以现在帮助别人,日后别人也会帮助自己。人们会在这样的认识下做出助人行为。

移情。即设身处地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和心理历程,从而产生助人行为。

情绪。人处于愉快的境况下,或感到内疚时,容易做出助人行为

其他个人因素。即身份特点。主要包括性别和年龄。女性不如男性容易助人,年龄大的比年轻的要少助人的行为。

三、利他行为的发展

行为的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

自我中心。此阶段的人是自我中心和自私的,利他是为了奖励或逃避惩罚。 互补性的利他主义。此阶段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工具性手段,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和个人利益。如果人们尝试去帮助处于困难的人,难他们也回期望自己遇到同样困境时,能得到这些人的帮助。

首属群体的利他行为。即在家庭,朋友,社团,公司等首属群体内的成员共同分享兴趣,思想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甚至财产。此阶段的人愿意为自己人作出很大牺牲,作出一些利他行为,但对于外人,就不大愿意了。

规范性的利他行为。即社会要求的那些助人的行为。

自我牺牲的利他行为。即当个人与大多数人发生了利益冲突,为了遵守社会契约和规范,作出的利他行为,甚至会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

自然的利他行为。即依照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来进行利他行为。他们不会接受自我牺牲论者所强调的“为最多数谋取最大幸福”的原则,所以不会因为大多数人而牺牲自己。

圣人式的利他行为。此阶段的人做出的利他行为有时甚至超越了公正的原则,他们放弃了自己对公义的基本要求,凭着一个善良的意志而为其他人甚至动物作出牺牲。

许多人认为“利己”与“利他”、“为我”与“为他”是绝对对立的。事实上,由于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人与人之间由于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这就必然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价值相关性或利益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价值关系一旦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导致其他人的价值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这种价值相关性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当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价值相关性为正向时,他人的价值增长将会间接地导致自己的价值增长,因此人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去帮助他人,从而达到间接地帮助自己的目的,这就人类之所以具有广泛的“利他”行为的内在机理。

总之,“利己”与“利他”、“为我”与“为他”是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为他”是一种特殊的“为我”,是一种间接的“为我”,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稳定、更为持久的“为我”。

《社会心理学》结业论文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利他行为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

姓名:李卓

学号:

B1104 0614110414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利他行为主要表现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参与爱心活动、志愿服务以及网络利他行为等方面,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加强当代大学生利他行为的正确引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的确定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概率性价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的直接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间接性价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的显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隐性价值;利他行为往往具有较小的眼前性价值,而具有较大的长远性价值,我们大学生要有利他的品质,去服务社会。 关键词: 大学生 利他行为 措施 价值

一、利他行为概述

利他行为最广泛的定义是提供时间,资源,能力以帮助他人的行为.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日后报答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这里的不期望报答的利他行为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利他主义的行为,即以助人为行为的目的;一是报答性行为,即因为曾受到过他人帮助而认为自己应该帮助人.总之,利他行为是一种处于自觉自愿的行为,以有益于他人为目的,不附有任何期望他人日后的报答.利他者本身有所损失.利他的表现诸如同情,慈善,捐款,救难,自我牺牲等.后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利他行为还是有不同动机的,有些是有明显的利己主义,例如为了获得奖励;有些是有微妙的利己主义,例如获得心理安慰;有些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帮助他人。

二、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环境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

认知。主要是认知归因和公平动机等方面;一般助人行为的中介因素是认识到他人的困难是不是不可控制的。而个人的公平和互补认识也会影响助人行为。人们往往怀有这样一种心态,即从长远的观点看,一切是公平的,互补的,现在别人能获得他为之奋斗的东西,不久后自己也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彼此的机会是公平的,所以现在帮助别人,日后别人也会帮助自己。人们会在这样的认识下做出助人行为。

移情。即设身处地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和心理历程,从而产生助人行为。

情绪。人处于愉快的境况下,或感到内疚时,容易做出助人行为

其他个人因素。即身份特点。主要包括性别和年龄。女性不如男性容易助人,年龄大的比年轻的要少助人的行为。

三、利他行为的发展

行为的发展经历了七个阶段:

自我中心。此阶段的人是自我中心和自私的,利他是为了奖励或逃避惩罚。 互补性的利他主义。此阶段个人的所作所为是工具性手段,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和个人利益。如果人们尝试去帮助处于困难的人,难他们也回期望自己遇到同样困境时,能得到这些人的帮助。

首属群体的利他行为。即在家庭,朋友,社团,公司等首属群体内的成员共同分享兴趣,思想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甚至财产。此阶段的人愿意为自己人作出很大牺牲,作出一些利他行为,但对于外人,就不大愿意了。

规范性的利他行为。即社会要求的那些助人的行为。

自我牺牲的利他行为。即当个人与大多数人发生了利益冲突,为了遵守社会契约和规范,作出的利他行为,甚至会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

自然的利他行为。即依照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来进行利他行为。他们不会接受自我牺牲论者所强调的“为最多数谋取最大幸福”的原则,所以不会因为大多数人而牺牲自己。

圣人式的利他行为。此阶段的人做出的利他行为有时甚至超越了公正的原则,他们放弃了自己对公义的基本要求,凭着一个善良的意志而为其他人甚至动物作出牺牲。

许多人认为“利己”与“利他”、“为我”与“为他”是绝对对立的。事实上,由于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人与人之间由于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这就必然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价值相关性或利益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价值关系一旦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导致其他人的价值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这种价值相关性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当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价值相关性为正向时,他人的价值增长将会间接地导致自己的价值增长,因此人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去帮助他人,从而达到间接地帮助自己的目的,这就人类之所以具有广泛的“利他”行为的内在机理。

总之,“利己”与“利他”、“为我”与“为他”是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为他”是一种特殊的“为我”,是一种间接的“为我”,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稳定、更为持久的“为我”。


相关内容

  • 小学创新教学设计提纲
  • <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学习提纲(小学) 导言 ﹡"教学行为是由内在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教师的实践智慧转化而来的活动状态." ﹡按照性质分: 1. 程序性教学行为.(备课.编写教案.板书等) 2. 生成性教学行为. 3. 策略性教学行为. ﹡按照课堂教学分:教学前 ...

  •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 禹城市综合高中  张军林   2011年7月22日 11:19 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转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在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在校时间同步缩短的情况下,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更有效果.而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受学生欢迎,且效果明显.但有时事与愿违, ...

  •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
  •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可见,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笔者谈一下个 ...

  • 如何加强体育课堂管理
  • 如何加强体育课堂管理 提高课堂效益 体育课堂管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是影响课堂效益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能否有序地进行. 通过工作实践,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体育课堂管理,总结了如下几点体会,以供交流,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细致 ...

  • 主题讨论--党员如何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 党员如何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今天我们班进行了我们的第一次主题讨论--党员如何在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思想道德是社会中人们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具有规范性.渗透性.稳定性等特点,对人类自身有认识.调节.教育和激励等功能.思想道德的各种社会功能不能自发产生作用,其产 ...

  • 礼仪的意义
  • 当今,礼仪已成为一种既是人们内在的道德要求又是约束人们外在的一种行为规范,它不仅反映个人的基本素养,更能折射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程度."礼"既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之基础,也是个人素质修养的重要体现.就教育内容而言,礼仪包括礼貌.礼节.仪表.仪式和礼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孔 ...

  • 2015年中考思想品德漫画题
  • 2015年中考思想品德(漫画题)预测 1.(学会合理消费)观察右图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列问题. (1)如何看待漫画中女儿的行为? ①是一种盲目攀比.赶时髦.虚荣心重.片面追求高消费的 行为: ②没有体谅父母的辛劳.不孝敬父母的表现.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消费? ①在消费时多一些理性, ...

  • 如何讲礼貌说课稿
  • <如何讲礼貌说课稿> 桂头中学 谢莉保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的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课的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 ...

  • 教育心理学电子题库
  • 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 一.填空题 1.教室职业生涯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发展关注阶段. 2.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有:外职业生涯目标 和 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3.专家型教师成长的规律有:系统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观摩.从事科学研究.自觉教学反思. 4."高原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