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作业答案

微生物作业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书上和PPT 都有,自己查找)

一.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衣原体、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因为体积小,面积大,比面值大,营养物质吸收面值、代谢废物的排面值、环境信息交换面值大,即:营养物质吸收和废物代谢快、环境信息交换快。

3. 简述巴斯德、科赫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

答:①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将病原微生物减毒制成疫苗;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②科赫:配制固体培养基,并建立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分离到许多病原菌;提出了科赫法则。

二.1、概念:细菌;原核生物;芽孢;伴孢晶体;

荚膜;

2、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答:由于G+菌和G-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引起了两者对染料

(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物理阻留能力的不同。 G+菌细胞壁肽聚

糖网层厚,乙醇脱色后,网孔缩小,而且不含类脂,乙醇处理后

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留在壁内,使其呈

紫色; G-菌细胞壁网层少,交联差,而且含类脂多,乙醇处理

后,细胞壁出现缝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溶出,呈无色,复染

后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

3、什么叫菌落?分析细菌的个体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

性。

答: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

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个体形态与群体的相关性:

①无鞭毛、不运动的细菌:较小、厚、边缘整齐的半球状菌落。 ②有鞭毛、运动强的菌:大、扁平、边缘多缺刻、不规则菌落。

③有糖被的菌:大、透明、蛋清状菌落。

④有芽孢的菌:粗糙、不透明、多褶的菌落。

4、细菌及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答:细菌菌落特征: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

质地均匀、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心颜色一致。

放线菌菌落特征:干燥、不透明、表面致密、丝绒状、表面呈粉

末、难以挑取、正反面颜色不同。

5、典型放线菌的个体形态

答:具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等结构,通过载玻片培养

等方法可清楚观察到细胞呈丝状分支,菌丝直径很细;在营养生

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

6、简要说明G -菌和G +菌肽聚糖单体构造的差别?

答:差别:①G+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是L-Lys ,G-菌四肽

尾第三个氨基酸是消旋二氨基庚二酸;

②G+菌有肽桥,G-菌则无特殊肽桥。

三.1、概念:真核微生物;菌物界;假菌丝;

真菌丝;蕈菌

2、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

答:

3、真菌的特点

答:(1)、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3)、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

(4)、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5)、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6)、陆生性较强。

4、酵母菌的菌落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异同点)

答:相同点:表面光滑湿润、较透明、质地均匀;与培养基不结

合,易挑取;中央与边缘、正面与反面颜色相同。

不同点:酵母菌:菌落颜色单调;菌落大而突起;生长较快;多

带酒香味。

细菌:菌落颜色多样;菌落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生长很快;一

般有臭味。

5、霉菌的菌落特征(比较与放线菌菌落异同点)

答:相同点:表面干燥、不透明;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起;菌落颜色多样,正反面颜色一般不同。

不同点:放线菌:菌落小而致密;常带有泥腥味;生长较慢。 霉菌:菌落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往往带有霉味;生长一般较快。

6、填图题:真核细胞构造;根霉的形态和构造;青霉和曲霉分生孢子头的构造;蕈菌的典型构造.

答:1、真核细胞构造:书本P45:图2-1典型真核细胞构造的模式图;2、根霉的形态和构造:书本P60:图2-12 根霉的形态和构造;3、青霉和曲霉分生孢子头的构造:书本P61:图2-13 青霉和曲霉的分生孢子头;4、蕈菌的典型构造:书本P65:图2-17 蕈菌的典型构造。

四.1、概念:病毒;亚病毒、类病毒、噬菌体、、裂解量、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溶源性

2、病毒的特点、病毒的结构及对称体制

答:特点:①个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②无细胞结构(分子生物);③只含单一核酸;④严格细胞内寄生(活的细胞);⑤复制方式增殖;⑥离体以无生命的大分子状态存在⑦;对抗生素不敏感;⑧有些病毒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结构:由蛋白质组成的衣壳,由核酸构成的核心及包膜(有些病

毒有)。

对称体制: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复合对称。

3、E. coli 的T 偶数噬菌体结构

答:E.coli 的T 偶数噬菌体由头部、颈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①头部是二十面体对称,由衣壳和核心组成的;②颈部有颈环和颈须两部分组成;③尾部是螺旋对称,分别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尾丝组成。

4、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1、吸附:尾丝接触宿主细胞受体,尾丝散开,随即就付着在受体上,从而把刺突、基板固着于细胞表面。

2、侵入:尾丝收缩,基板构象发生变化,促使尾鞘中的蛋白质亚基发生复杂的移位,并紧缩成原长的一半,由此把尾管推出并插入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迅即通过尾管及其末端小孔注入宿主细胞中。

3、增殖:核酸的复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成熟:把已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装配。

5、裂解: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成熟后,由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和水解细胞壁的溶菌酶等的作用,促进了细胞裂解,从而完成了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五.1、概念:碳源、氮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2、简述微生物的四大营养类型。

答:微生物的四大营养类型为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

① 光能自养型的能源为光,氢供体为无机物,基本碳源为CO2; ② 光能异养型的能源为光,氢供体为有机物,基本碳源为CO2及简单有机物;

③ 化能自养型的能源为无机物,氢供体为无机物,基本碳源为CO2;

④ 化能异养型的能源为有机物,氢供体为有机物,基本碳源为有机物。

3、什么是鉴别培养基?试以EMB 培养基为例,分析其鉴别作用的原理。

答: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以EMB 培养基为例:EMB 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染料可抑制G+细菌,在低酸度下,这两种染料会结合并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其中G-细菌中不能发酵乳糖的菌不产酸,菌落无色透明;G-细菌中能发酵乳糖的细菌分两类:①产酸力强,菌落在透射光下呈紫色,反射光下呈绿色金属闪光;②产酸力弱,菌落呈棕色。

4、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答:(一)、碳源,功能:

1、为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提供碳

元素。

2、提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碳元素。

3、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二)、氮源,功能:

1、为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蛋白质、核酸)提供氮元素。

2、提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氮元素。

(三)、能源,功能:

1、为微生物代谢提供能量。

(四)、生长因子,功能:

1、为微生物提供重要细胞化学物质(蛋白质、核酸、脂质、辅酶、辅基)中的组分。

2、参与代谢。

(五)、无机盐,功能:

1、细胞内分子的成分(P 、S 、Co 、Mo 等);

2、调节渗透压(Na+、等);

3、酶的激活剂(Mg2+、Cu2+、等);

4、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S0、Fe2+、NH4+、NO2- );

5、无氧呼吸时的氢受体( NO3- 、SO42-);

6、调节PH 的稳定。

(六)、水,功能:

1、优良溶剂,保证生物生化反应的进行;

2、维持大分子结构稳定;

3、参与生化反应;

4、保证了细胞内的温度不会因新陈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骤然上升(高比热、高汽化热);

5、少数微生物的营养物。

六.1、典型生长曲线各期的特点及生产上的意义。

答:(一) 、延滞期:

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为零(每小时分裂的次数为生长速率常数);2、细胞变大或增长;3、细胞内RNA 增加;4、合成代谢活跃;5、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易变异);

应用:为缩短潜伏期,可提高发酵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或让发酵培养基的成分接近种子培养基;接种到发酵液中的菌应为指数期。

(二) 、指数期

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 代时最小。2、G(代时)=1/R(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为代时) 。3、细胞进行平衡生长。4、酶系活跃。

应用: 用于生理、生化研究;噬菌体最适宿主;发酵工业 中用作种子。

(三) 、稳定期:

特点:1、R 为零; 2、生长产量常数最大 (生长得率)

Y=X-X0/C0-C=X-X0/C0(产黄青霉,以葡萄糖为限制因子Y=1/2.56);3、积累内含物:糖原、异染颗粒、脂肪;4、形成芽孢;5、合成次生代谢产物。

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1、某些产物的最佳收获期:生产菌体或与菌体生长相平行的代谢产物。2、促使连续培养原理、工艺、技术的创建。

(四) 、衰亡期:

特点 : R为负值;细胞形态多形性;有的自溶;产生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释放芽孢(产芽孢的菌) 。

应用:产生的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在此阶段收获

2、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答:温度、氧气、PH

3、概念:灭菌、消毒、防腐、化疗;巴氏消毒法。

4、下列曲线代表的意义。

答:①制菌:表示在某一个点,用防腐等措施抑制细菌的生长,其总菌数等于其活菌数,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发生改变。

②杀菌:表示在某一个时间点进行杀菌,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总菌数不发生改变,而活菌数不断减少。

③溶菌:表示在某一个时间点进行溶菌,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总菌数与活菌数相等,并一起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七.5、比较普遍转导与局限转导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 转移到受体菌

中的转导现象。

不同点:普遍转导:是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任何DNA 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中而实现转导。

局限转导:是通过部分缺陷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特定DNA 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中,并实现表达的现象。

6、实验室常用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答:斜面或半固体菌种冰箱保藏法;石蜡油封藏法;甘油悬液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真空冷冻干燥法;液氮保藏法。

八. 《5ppt 中的第八章》1、概念:正常菌群、共生、互生、微生物生态学、微生态学

2、我国饮用水的标准。

答:1ml 水细菌总数小于100个,1L 水大肠菌群数小于3个。

3、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或为什么说土壤是微

生物生活的大本营)?

答:土壤具备了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

4、各举一例说明微生物间及微生物与它种生物间最典型的五种关系。

答:

(答案不唯一,以上只是其中一种)

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答:三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

病原体和宿主免疫力是决定传染结局的关键因素。当病原体致病性弱、宿主的免疫力强时往往导致隐性传染;当病原体致病性强、宿主的免疫力弱时,往往导致显性传染。环境因素在传染中起着间接作用,良好的环境因素有助于增强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利于限制或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因而可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不利的环境因素则导致与其相反的结果。

3、传染的可能结局有哪几种?

答:①隐性传染;②显性传染;③带菌状态。

4、抗体形成的规律及其应用。

答:抗体形成的规律

(1)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需经过一段潜伏期后才能在血清中产生抗体,抗体量一般不高,维持时间短,且很快下降。机体的这种初次接触抗原的反应称为初次应答。

(2)再次应答:在对抗原发生初次应答后,再注射相同的抗原,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量上升到最高水平(为初次抗体量的10-100倍),并且在体内维持较长的时间,抗体的类别主要为IgG 。机体的这种再次接触抗原的反应称为二次应答或再次应答。

(3)回忆反应:当初次注射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完全消灭时,如再接触相同抗原,又可使该抗体突然回升,称为回忆反应

(4)几类抗体出现的顺序:

IgM 出现最早,但很快消失(数周或数月)。

IgG 在IgM 后出现,持续时间长(数年)。

IgA 在 IgG后出现,含量少,持续时间较长。

实践中的应用:

(1)在预防接种时,根据初次应答与二次应答的规律,注射疫苗一般都要注射2-3次,且第一次和第二次接种时间要有一定间隔。

(2)在抗体制备中,采用多次注射抗原的方法。

(3)根据抗体出现的先后规律,在疾病诊断中,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

5、下列人群如何预防破伤风?为什么?

◆接种过白、百、破三联疫苗的受伤儿童

◆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的受伤民工

◆3个月后将执行战斗任务战士

答:1、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因为儿童曾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建立过初次应答,再次注射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再次应答,机体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抗体,起到保护作用。

2、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因为他们没有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机体对此没有建立过初次应答,采用人工被动免疫,能在短时间内能产生保护作用。

3、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采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它属于人工自动免疫,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而且抗体持续时间长,在一段时间内对人体都有保护作用。

6、抗体的种类及IgG 抗体的结构。

答:抗体的种类:IgM,IgG,IgA,IgE,IgD.

IgG 抗体的结构:由四条肽链组成,其中两条相同的重(H )链,两条相同的轻(L )链;H 链与L 链间,H 链与H 链间靠二硫键相连。

7、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答:体液免疫: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并将抗原呈递给TH 细胞,TH 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活化,活化的TH 细胞刺激B 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抗原直接刺激B 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释放抗体到体液中以发挥其免疫作用。

细胞免疫: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并将抗原呈递给TH 细胞,TH 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活化,活化的TH 细胞刺激T 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抗原直接刺激T 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 细胞进而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接地释放一些淋巴因子以发挥其免疫作用。

2、DNA 碱基比例测定法鉴定微生物的原理。

答:DNA 是除少数病毒以外的一切微生物的遗传信息载体。每一种微生物均有其自己特有的、稳定的DNA 即基因组的成分和结

构,不同微生物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程度代表着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疏密。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其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相近,故两者的GC 比接近;但GC 比相近的两个种,它们的亲缘则不一定都很接近,原因是核苷酸序列可差别很大。种内各菌株间 GC 差别在2.5-4.0%间;相差5%以上时,就可认为属不同的种;相差超过10%,可认为属不同的属。

3、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主要步骤。

答:1、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2、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

3、查找权威的菌种鉴定手册。

微生物作业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书上和PPT 都有,自己查找)

一.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衣原体、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最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因为体积小,面积大,比面值大,营养物质吸收面值、代谢废物的排面值、环境信息交换面值大,即:营养物质吸收和废物代谢快、环境信息交换快。

3. 简述巴斯德、科赫对微生物学的主要贡献。

答:①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将病原微生物减毒制成疫苗;发明了巴氏消毒法。 ②科赫:配制固体培养基,并建立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分离到许多病原菌;提出了科赫法则。

二.1、概念:细菌;原核生物;芽孢;伴孢晶体;

荚膜;

2、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答:由于G+菌和G-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引起了两者对染料

(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物理阻留能力的不同。 G+菌细胞壁肽聚

糖网层厚,乙醇脱色后,网孔缩小,而且不含类脂,乙醇处理后

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留在壁内,使其呈

紫色; G-菌细胞壁网层少,交联差,而且含类脂多,乙醇处理

后,细胞壁出现缝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溶出,呈无色,复染

后被染成复染剂的颜色。

3、什么叫菌落?分析细菌的个体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

性。

答: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

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个体形态与群体的相关性:

①无鞭毛、不运动的细菌:较小、厚、边缘整齐的半球状菌落。 ②有鞭毛、运动强的菌:大、扁平、边缘多缺刻、不规则菌落。

③有糖被的菌:大、透明、蛋清状菌落。

④有芽孢的菌:粗糙、不透明、多褶的菌落。

4、细菌及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答:细菌菌落特征: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

质地均匀、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心颜色一致。

放线菌菌落特征:干燥、不透明、表面致密、丝绒状、表面呈粉

末、难以挑取、正反面颜色不同。

5、典型放线菌的个体形态

答:具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等结构,通过载玻片培养

等方法可清楚观察到细胞呈丝状分支,菌丝直径很细;在营养生

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

6、简要说明G -菌和G +菌肽聚糖单体构造的差别?

答:差别:①G+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是L-Lys ,G-菌四肽

尾第三个氨基酸是消旋二氨基庚二酸;

②G+菌有肽桥,G-菌则无特殊肽桥。

三.1、概念:真核微生物;菌物界;假菌丝;

真菌丝;蕈菌

2、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

答:

3、真菌的特点

答:(1)、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3)、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

(4)、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5)、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6)、陆生性较强。

4、酵母菌的菌落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异同点)

答:相同点:表面光滑湿润、较透明、质地均匀;与培养基不结

合,易挑取;中央与边缘、正面与反面颜色相同。

不同点:酵母菌:菌落颜色单调;菌落大而突起;生长较快;多

带酒香味。

细菌:菌落颜色多样;菌落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生长很快;一

般有臭味。

5、霉菌的菌落特征(比较与放线菌菌落异同点)

答:相同点:表面干燥、不透明;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起;菌落颜色多样,正反面颜色一般不同。

不同点:放线菌:菌落小而致密;常带有泥腥味;生长较慢。 霉菌:菌落大而疏松或大而致密;往往带有霉味;生长一般较快。

6、填图题:真核细胞构造;根霉的形态和构造;青霉和曲霉分生孢子头的构造;蕈菌的典型构造.

答:1、真核细胞构造:书本P45:图2-1典型真核细胞构造的模式图;2、根霉的形态和构造:书本P60:图2-12 根霉的形态和构造;3、青霉和曲霉分生孢子头的构造:书本P61:图2-13 青霉和曲霉的分生孢子头;4、蕈菌的典型构造:书本P65:图2-17 蕈菌的典型构造。

四.1、概念:病毒;亚病毒、类病毒、噬菌体、、裂解量、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溶源性

2、病毒的特点、病毒的结构及对称体制

答:特点:①个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②无细胞结构(分子生物);③只含单一核酸;④严格细胞内寄生(活的细胞);⑤复制方式增殖;⑥离体以无生命的大分子状态存在⑦;对抗生素不敏感;⑧有些病毒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

结构:由蛋白质组成的衣壳,由核酸构成的核心及包膜(有些病

毒有)。

对称体制: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复合对称。

3、E. coli 的T 偶数噬菌体结构

答:E.coli 的T 偶数噬菌体由头部、颈部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①头部是二十面体对称,由衣壳和核心组成的;②颈部有颈环和颈须两部分组成;③尾部是螺旋对称,分别由尾鞘、尾管、基板、刺突、尾丝组成。

4、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1、吸附:尾丝接触宿主细胞受体,尾丝散开,随即就付着在受体上,从而把刺突、基板固着于细胞表面。

2、侵入:尾丝收缩,基板构象发生变化,促使尾鞘中的蛋白质亚基发生复杂的移位,并紧缩成原长的一半,由此把尾管推出并插入细胞壁和膜中,头部的核酸迅即通过尾管及其末端小孔注入宿主细胞中。

3、增殖:核酸的复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成熟:把已合成的各种“部件”进行装配。

5、裂解:当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子代噬菌体成熟后,由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和水解细胞壁的溶菌酶等的作用,促进了细胞裂解,从而完成了子代噬菌体的释放。

五.1、概念:碳源、氮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2、简述微生物的四大营养类型。

答:微生物的四大营养类型为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

① 光能自养型的能源为光,氢供体为无机物,基本碳源为CO2; ② 光能异养型的能源为光,氢供体为有机物,基本碳源为CO2及简单有机物;

③ 化能自养型的能源为无机物,氢供体为无机物,基本碳源为CO2;

④ 化能异养型的能源为有机物,氢供体为有机物,基本碳源为有机物。

3、什么是鉴别培养基?试以EMB 培养基为例,分析其鉴别作用的原理。

答: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以EMB 培养基为例:EMB 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染料可抑制G+细菌,在低酸度下,这两种染料会结合并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其中G-细菌中不能发酵乳糖的菌不产酸,菌落无色透明;G-细菌中能发酵乳糖的细菌分两类:①产酸力强,菌落在透射光下呈紫色,反射光下呈绿色金属闪光;②产酸力弱,菌落呈棕色。

4、微生物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答:(一)、碳源,功能:

1、为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提供碳

元素。

2、提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碳元素。

3、为微生物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二)、氮源,功能:

1、为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蛋白质、核酸)提供氮元素。

2、提供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氮元素。

(三)、能源,功能:

1、为微生物代谢提供能量。

(四)、生长因子,功能:

1、为微生物提供重要细胞化学物质(蛋白质、核酸、脂质、辅酶、辅基)中的组分。

2、参与代谢。

(五)、无机盐,功能:

1、细胞内分子的成分(P 、S 、Co 、Mo 等);

2、调节渗透压(Na+、等);

3、酶的激活剂(Mg2+、Cu2+、等);

4、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S0、Fe2+、NH4+、NO2- );

5、无氧呼吸时的氢受体( NO3- 、SO42-);

6、调节PH 的稳定。

(六)、水,功能:

1、优良溶剂,保证生物生化反应的进行;

2、维持大分子结构稳定;

3、参与生化反应;

4、保证了细胞内的温度不会因新陈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骤然上升(高比热、高汽化热);

5、少数微生物的营养物。

六.1、典型生长曲线各期的特点及生产上的意义。

答:(一) 、延滞期:

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为零(每小时分裂的次数为生长速率常数);2、细胞变大或增长;3、细胞内RNA 增加;4、合成代谢活跃;5、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易变异);

应用:为缩短潜伏期,可提高发酵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或让发酵培养基的成分接近种子培养基;接种到发酵液中的菌应为指数期。

(二) 、指数期

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 代时最小。2、G(代时)=1/R(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为代时) 。3、细胞进行平衡生长。4、酶系活跃。

应用: 用于生理、生化研究;噬菌体最适宿主;发酵工业 中用作种子。

(三) 、稳定期:

特点:1、R 为零; 2、生长产量常数最大 (生长得率)

Y=X-X0/C0-C=X-X0/C0(产黄青霉,以葡萄糖为限制因子Y=1/2.56);3、积累内含物:糖原、异染颗粒、脂肪;4、形成芽孢;5、合成次生代谢产物。

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1、某些产物的最佳收获期:生产菌体或与菌体生长相平行的代谢产物。2、促使连续培养原理、工艺、技术的创建。

(四) 、衰亡期:

特点 : R为负值;细胞形态多形性;有的自溶;产生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释放芽孢(产芽孢的菌) 。

应用:产生的抗生素等次生代谢产物可以在此阶段收获

2、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答:温度、氧气、PH

3、概念:灭菌、消毒、防腐、化疗;巴氏消毒法。

4、下列曲线代表的意义。

答:①制菌:表示在某一个点,用防腐等措施抑制细菌的生长,其总菌数等于其活菌数,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发生改变。

②杀菌:表示在某一个时间点进行杀菌,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总菌数不发生改变,而活菌数不断减少。

③溶菌:表示在某一个时间点进行溶菌,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总菌数与活菌数相等,并一起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七.5、比较普遍转导与局限转导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 转移到受体菌

中的转导现象。

不同点:普遍转导:是通过完全缺陷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任何DNA 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中而实现转导。

局限转导:是通过部分缺陷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特定DNA 片段转移到受体菌中,并实现表达的现象。

6、实验室常用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哪些?

答:斜面或半固体菌种冰箱保藏法;石蜡油封藏法;甘油悬液保藏法;沙土管保藏法;真空冷冻干燥法;液氮保藏法。

八. 《5ppt 中的第八章》1、概念:正常菌群、共生、互生、微生物生态学、微生态学

2、我国饮用水的标准。

答:1ml 水细菌总数小于100个,1L 水大肠菌群数小于3个。

3、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或为什么说土壤是微

生物生活的大本营)?

答:土壤具备了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

4、各举一例说明微生物间及微生物与它种生物间最典型的五种关系。

答:

(答案不唯一,以上只是其中一种)

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

答:三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环境因素

病原体和宿主免疫力是决定传染结局的关键因素。当病原体致病性弱、宿主的免疫力强时往往导致隐性传染;当病原体致病性强、宿主的免疫力弱时,往往导致显性传染。环境因素在传染中起着间接作用,良好的环境因素有助于增强宿主的免疫力,也有利于限制或切断病原体的传播,因而可以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不利的环境因素则导致与其相反的结果。

3、传染的可能结局有哪几种?

答:①隐性传染;②显性传染;③带菌状态。

4、抗体形成的规律及其应用。

答:抗体形成的规律

(1)初次应答:机体初次接触抗原后,需经过一段潜伏期后才能在血清中产生抗体,抗体量一般不高,维持时间短,且很快下降。机体的这种初次接触抗原的反应称为初次应答。

(2)再次应答:在对抗原发生初次应答后,再注射相同的抗原,潜伏期明显缩短,抗体量上升到最高水平(为初次抗体量的10-100倍),并且在体内维持较长的时间,抗体的类别主要为IgG 。机体的这种再次接触抗原的反应称为二次应答或再次应答。

(3)回忆反应:当初次注射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完全消灭时,如再接触相同抗原,又可使该抗体突然回升,称为回忆反应

(4)几类抗体出现的顺序:

IgM 出现最早,但很快消失(数周或数月)。

IgG 在IgM 后出现,持续时间长(数年)。

IgA 在 IgG后出现,含量少,持续时间较长。

实践中的应用:

(1)在预防接种时,根据初次应答与二次应答的规律,注射疫苗一般都要注射2-3次,且第一次和第二次接种时间要有一定间隔。

(2)在抗体制备中,采用多次注射抗原的方法。

(3)根据抗体出现的先后规律,在疾病诊断中,可做出早期快速诊断。

5、下列人群如何预防破伤风?为什么?

◆接种过白、百、破三联疫苗的受伤儿童

◆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的受伤民工

◆3个月后将执行战斗任务战士

答:1、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因为儿童曾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建立过初次应答,再次注射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再次应答,机体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抗体,起到保护作用。

2、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因为他们没有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机体对此没有建立过初次应答,采用人工被动免疫,能在短时间内能产生保护作用。

3、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采用此方法的优点是,它属于人工自动免疫,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抗体,而且抗体持续时间长,在一段时间内对人体都有保护作用。

6、抗体的种类及IgG 抗体的结构。

答:抗体的种类:IgM,IgG,IgA,IgE,IgD.

IgG 抗体的结构:由四条肽链组成,其中两条相同的重(H )链,两条相同的轻(L )链;H 链与L 链间,H 链与H 链间靠二硫键相连。

7、简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答:体液免疫: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并将抗原呈递给TH 细胞,TH 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活化,活化的TH 细胞刺激B 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抗原直接刺激B 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释放抗体到体液中以发挥其免疫作用。

细胞免疫: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并将抗原呈递给TH 细胞,TH 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活化,活化的TH 细胞刺激T 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或抗原直接刺激T 淋巴细胞进行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 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 细胞进而直接攻击靶细胞或间接地释放一些淋巴因子以发挥其免疫作用。

2、DNA 碱基比例测定法鉴定微生物的原理。

答:DNA 是除少数病毒以外的一切微生物的遗传信息载体。每一种微生物均有其自己特有的、稳定的DNA 即基因组的成分和结

构,不同微生物间基因组序列的差异程度代表着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疏密。亲缘关系相近的种,其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相近,故两者的GC 比接近;但GC 比相近的两个种,它们的亲缘则不一定都很接近,原因是核苷酸序列可差别很大。种内各菌株间 GC 差别在2.5-4.0%间;相差5%以上时,就可认为属不同的种;相差超过10%,可认为属不同的属。

3、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主要步骤。

答:1、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

2、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

3、查找权威的菌种鉴定手册。


相关内容

  • 四川农大[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本科)]在线作业
  • <动物微生物及免疫学(本科) >在线作业 1. 菌毛的作用是( ). A. 细菌的运动器官 B. 延长细菌的寿命 C. 保护细菌 D. 吸附作用 正确答案:D 满分:5 分 得分:5 2. 常用于检测炭疽病的实验方法是 A. 琼脂扩散试验 B. 环状沉淀反应 C. 对流免疫电泳 D. 血 ...

  • 初中生物专业课作业
  • 初中生物专业课作业 1.在"互教互学,外化共享"学习课堂中,如何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针呢? 答:在我们的"互教互学,外化共享"学习课堂中,要体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教学方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

  • 西南大学[生物化学]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 1:[填空题] 20.TCA 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和 参考答案: 20. 异柠檬酸脱氢酶,α- 酮戊二酸脱氢酶 2:[填空题]19. 线粒体内两条主要的呼吸链分别为和. 参考答案: 19. NADH链,FADH 2 3:[填空题] 18. 根据维生素的性质,可将维生素分为两类,即和 参考答 ...

  • 新课程生物8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 新课程生物8年级寒假作业答案 第五部分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2页到44页: 考点一 动物的行为 (一)选择题:1--14:CCBADCBCBDBCDC (一)简答题:1.肌腹 肌腱 骨骼肌 2.刺激 收缩 神经 关节 运动 3.胸骨 肱骨 4. (1)图二(2)关节囊 坚韧(3)不动(4)碗 指 膝 ...

  • 2016尔雅社会心理学课后答案
  • 作业标题: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 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 范.这属于()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正确答案: C 2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正确答案: × 3 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 ...

  • 七年级上册生物寒假作业答案
  • <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知识清单: 1 营养 呼吸 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反应 生长和繁殖 病毒 细胞 2 肉眼观察 放大镜 显微镜(或照相机或摄像机) 目的 3 出汗 呼出气体 排尿 落叶 夯实基础: 1 (1)X,改"不能"为"能"(2)√ ...

  • 生物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 生物暑期作业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 1-10 BBCCD/AADDB 11-20 CCDCB/CDBBA 21.(1)减数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6 12 (2)极体和卵细胞 3 (3)A 2:1 22.(1)DNA复制 间期 (2)乙.丙细胞 甲细胞 (3)4 8 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期 次级卵母 ...

  • 农村环境保护作业2答案
  • 1.什么叫环境.农业环境?农业环境的主要组成是什么? 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 农业环境是以农作物(或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周围环境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也可以由两部分组成即农业自然环境和农业的社会环境. ...

  • 大工15秋[高级财务会计]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
  • 大工15秋<高级财务会计>在线作业3满分答案大工15秋<高级财务会计>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 再保险分出人调整分出保费时,应计入(). A. 保费收入 B. 分出保费 C. 当期损益 D. 应付分保账款 正确答案:C 2. 以下各项中 ...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作业题及答案
  • <保护生物学>作业 学号: 姓名 第一题:两节课的总结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宝贵的生产.生活资源,它一方面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保持人类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综合的,绝非单一的.例如:森林除提供给人类工业原料.生产生活必需品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