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自学

(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 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

4.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5.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6.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7.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8.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9.如何孝亲敬长。尊敬、倾听、感恩。

(二)合作探究

一 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二 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

思考: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答案:(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

小结

当堂演练

1.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 A )

A.教育功能 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

2.“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 B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 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 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回家给父母洗洗脚”。这里某校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 D )

A.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习压力

B.从小学会自立自强,争做家庭小主人

C.让学生明白洗脚是孝敬父母的最佳方式

D.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4.“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好家规”的是( C )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百善孝为先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不学礼无以立

5.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1)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

(3)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1)人们渴望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2)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 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明确家的丰富内涵。

【重点难点】

重点:家的内涵。

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

学生回答。

师:是呀,家里有我们温暖的牵挂,有真情的关怀和守候,今天我们就“家意味着什么”这一话题展开学习——家的意味。

自学

(一)自主预习

1.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

3. 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育功能、抚养和赡养功能、情感交流功能。

4.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5.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6.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

7.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8.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9.如何孝亲敬长。尊敬、倾听、感恩。

(二)合作探究

一 生命的居所

探究一:教材P71运用你的经验

请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家”是什么。

答案提示:此问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心灵的港湾„„ 探究二:教材P72相关链接及探究与分享

(1)学生分享家庭关系确立的多种情形。

(2)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承担着多种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你对下面这些家庭功能的认识。 探究三:教材P73阅读感悟

(1)学生分享课本P73两个故事。

(2)思考感悟,从这两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1)略。(2)体会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二 中国人的“家”

探究四:教材P73探究与分享

思考: 你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们对与亲人团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

探究五:教材P74探究与分享

(1)收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家规”“家训”。

(2)分析这些“家规”“家训”的内容,说说哪些内容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答案:(1)可让学生上网收集,并进行整理,如: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2)古代“家规”“家训”中的内容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如提倡节俭,注重礼仪,勤劳善良等,这些内容都应继承和发扬光大。

探究六:教材P74相关链接,及P75方法技能

(1)分享我国法律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

(2)学生分享P75“如何孝亲敬长”,了解一些具体做法。

(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来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3)爱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为父母分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上,努力学习,积极上进;等等。

小结

当堂演练

1.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 A )

A.教育功能 B.抚育和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

2.“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 B )

①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②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 ③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 ④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回家给父母洗洗脚”。这里某校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 D )

A.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习压力

B.从小学会自立自强,争做家庭小主人

C.让学生明白洗脚是孝敬父母的最佳方式

D.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

4.“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好家规”的是( C )

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百善孝为先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不学礼无以立

5.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

(1)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

(3)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亲敬长?

答案提示:(1)人们渴望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2)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3) ①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

②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

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相关内容

  • 会展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 会展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会展111 2011010821 尚旭栋 进入信息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类新兴传播载体不断涌现,人们的交流与沟通意识普遍得到加强.各类会展活动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单一的以展品为载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希望设计师能充分挖掘会展设计对象在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潜力,采用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

  •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
  • 一.创新课程文化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师与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这样教学就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 ...

  • 培养优秀品质群文阅读选文说课
  • 真正的好孩子 喜鹊.黄莺.乌鸦 同住在一棵大树上, 已经有很多年了.她 们的孩子都长大了, 她们自己也老得飞不 . 一天,她们同坐在一根树枝上晒太阳. 喜鹊说:"在树林里,要数我的女儿最漂亮,雪白的衬衫,黑黑的 外套,尾巴一摆一翘,又大方又好看--" 黄莺打断喜鹊的话:" ...

  • 微小需求意味着大机会
  • C=CBNweekly B=Mark Burr-Lonnon 从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的角度观察中国的创新可能是最直接的.它是一家起步于美国的电子元件的分销商.与大型批发商相比,它的销售额并不占优势,但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客户类型―设计工程师.它专注于采购少量 ...

  • 片段教学[家的意味]教案
  • 2016年高级教师课堂测评教案 上课科目:道德与法治 指教年级:七年级 教师姓名:徐 凌 所在学校:浏阳市三口中学 家的意味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3.知识目标:了解家的 ...

  • 芯片制造工艺的 22 纳米级意味着什么?这里的纳米单位是指什么?
  • 晶体管栅极是什么作用?它的长度意味着什么?越短越好吗? [刘竹溪的回答(25票)]: 半导体工业界的"xx nm"(以前是"xx μm")就是用最小尺寸来表征工艺先进程度.这个最小尺寸的意义其他知友已经解释过,我就不再赘述. 就目前而言,限制这个先进等级的一般 ...

  • 校本培训学习工作总结
  • 参加本次校本培训,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学生的无比热爱,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探索教育的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经验总结如下:   校本培训这项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中心校得力的领导下,这朵教育园中的一朵奇葩现在绽放了。校本培训 ...

  • 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
  • 余映潮<散步>教学实录 师:我们开始上课 生齐:起立,敬礼,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学习莫怀戚的美文<散步>.现在一起来进入课文.这节课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赏析,教你怎么分析课文.第二,在这里面进行我们阅读能力的训练.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 ...

  • 国培计划[克和千克]的教学目标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了解天平和用秤称物体质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