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编者将其安排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单元。学习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作品叙述的具体事件,倾听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声,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同时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剪裁精当,结构精巧,以小见大。

二、教学设想

由于八年级学生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所以难以理解所谓的“游子心境”,教师宜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枣核”这一线索来带动全篇,明确主人公在枣核上所寄托的思乡之情。品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重点语句,把握海外华人思乡恋国的感情。质疑课文,探究为何写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分析是否有种枣树的必要,对其精神实质加以理解,进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切体会海外游子的心境:身处异国他乡,心恋故国故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

2.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

3.通过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海外华人思乡爱国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师生合作,分组探究,讨论交流,诵读品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把握构思上的特点即设置悬念,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海外赤子身在异国他乡,心恋故土的游子心境。

(二)难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重点语句,评点关键词语,感受海外华人思乡之切。

五、教学方法

阅读、品味、感悟。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听完后,交流听歌感受:“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作者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引入课题。

简介作者:萧乾(1910--1999),蒙古族,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本文选自《美国点滴》,《美国点滴》是作者1979年8月应邀参加大陆、台湾及中美作家之间的首次文学交流活动后创作的。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字词注音

掀启xi ān 往衣兜里揣chu āi

2.通过组词辨析多音字

举例:

chuāi 揣手

揣 chuài 挣揣

chuǎi 揣测

殷 yān 殷红

yīn 殷切

3.理解词语

举例:蹊跷、风烛残年、感慨良深、故弄玄虚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是《枣核》,请找出文中与枣核有关的句子。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议枣核的文章结构,枣核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学生讨论,这条线索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以“枣核”贯穿全文,设置悬念,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悬念在不断加深,直至文章结尾才给读者解开这个悬念。

(此部分可结合幻灯片中的动画设置,让学生来完成“设置悬念——加深悬念——解开悬念”的回答,从而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并以此作为今后写作的借鉴,可谓受益匪浅。)

2.课文哪句话最能概括本文中心?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提出:故事的悬念在不断加深,文章的主题在结尾得到揭示。故友离开祖国多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表达了她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这种通过小事件反映大情感的写作方法叫做以小见大,教师可引导学生来回答。)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体现友人思乡之切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试作评点。 教师示范:再三托付“我”带几颗生枣核。(表明友人是郑重其事的要求,希望十分殷切。)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例如: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缺点什么、四个“想”、挑选、买、拉、堆、我们家的“北海”„

教师总结:

1.“殷切、托、劈头”四个“想”,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能体现出友人的思乡之情。

2.“缺点什么”,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3.“北海”、北海泛舟,文章是用中国化的景物、独特的人物语言,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我们分析课文时恰好相反,是透过具体的描写,来得出概念。

(五)质疑课文,升华主题

互动探讨:

1.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

教师总结:这是陪衬的写法,并不离题。

2.种枣人已是风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见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本环节采用师生互动探讨的方式进行,学生言之有理,都应肯定。)

教师最后总结指出:友人并不在意吃不吃到枣,种枣树是为了寄乡思。

3.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播

放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感受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情意。)

(六)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听配乐朗诵,感受诗的意象,体会诗中浓浓思乡之情。)

(此部分可让学生寻找诗歌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七)拓展延伸

风烛残年的美籍华人要了几颗枣核,想把它们种在自己的花园里,以解思乡之情,我们相信它们一定会不断地成长。试想一下,在这些枣树下将发生怎样的故事?请以《枣树下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00字的文章。

九、作业

请同学们摘抄一篇表现思乡爱国主题的作品。

一、教材分析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编者将其安排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爱国情怀单元。学习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作品叙述的具体事件,倾听海外游子的爱国心声,进而引发学生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同时学习写人记事的方法:剪裁精当,结构精巧,以小见大。

二、教学设想

由于八年级学生缺乏特定的情感体验,所以难以理解所谓的“游子心境”,教师宜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枣核”这一线索来带动全篇,明确主人公在枣核上所寄托的思乡之情。品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重点语句,把握海外华人思乡恋国的感情。质疑课文,探究为何写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分析是否有种枣树的必要,对其精神实质加以理解,进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切体会海外游子的心境:身处异国他乡,心恋故国故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本文明晰的线索。

2.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

3.通过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海外华人思乡爱国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师生合作,分组探究,讨论交流,诵读品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把握构思上的特点即设置悬念,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海外赤子身在异国他乡,心恋故土的游子心境。

(二)难点:引导学生品味文章重点语句,评点关键词语,感受海外华人思乡之切。

五、教学方法

阅读、品味、感悟。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学生听完后,交流听歌感受:“小小的枣核,寄托了作者一份怎样的情感呢?”引入课题。

简介作者:萧乾(1910--1999),蒙古族,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本文选自《美国点滴》,《美国点滴》是作者1979年8月应邀参加大陆、台湾及中美作家之间的首次文学交流活动后创作的。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字词注音

掀启xi ān 往衣兜里揣chu āi

2.通过组词辨析多音字

举例:

chuāi 揣手

揣 chuài 挣揣

chuǎi 揣测

殷 yān 殷红

yīn 殷切

3.理解词语

举例:蹊跷、风烛残年、感慨良深、故弄玄虚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题目是《枣核》,请找出文中与枣核有关的句子。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得出:索枣核——见枣核——说枣核——议枣核的文章结构,枣核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学生讨论,这条线索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总结:以“枣核”贯穿全文,设置悬念,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悬念在不断加深,直至文章结尾才给读者解开这个悬念。

(此部分可结合幻灯片中的动画设置,让学生来完成“设置悬念——加深悬念——解开悬念”的回答,从而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并以此作为今后写作的借鉴,可谓受益匪浅。)

2.课文哪句话最能概括本文中心?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提出:故事的悬念在不断加深,文章的主题在结尾得到揭示。故友离开祖国多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表达了她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这种通过小事件反映大情感的写作方法叫做以小见大,教师可引导学生来回答。)

(四)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体现友人思乡之切的语句,结合关键词语,试作评点。 教师示范:再三托付“我”带几颗生枣核。(表明友人是郑重其事的要求,希望十分殷切。)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例如: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缺点什么、四个“想”、挑选、买、拉、堆、我们家的“北海”„

教师总结:

1.“殷切、托、劈头”四个“想”,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能体现出友人的思乡之情。

2.“缺点什么”,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3.“北海”、北海泛舟,文章是用中国化的景物、独特的人物语言,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我们分析课文时恰好相反,是透过具体的描写,来得出概念。

(五)质疑课文,升华主题

互动探讨:

1.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

教师总结:这是陪衬的写法,并不离题。

2.种枣人已是风烛残年,到哪一年才能见到枣树长大?有种枣树的必要吗? (本环节采用师生互动探讨的方式进行,学生言之有理,都应肯定。)

教师最后总结指出:友人并不在意吃不吃到枣,种枣树是为了寄乡思。

3.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播

放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感受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情意。)

(六)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听配乐朗诵,感受诗的意象,体会诗中浓浓思乡之情。)

(此部分可让学生寻找诗歌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七)拓展延伸

风烛残年的美籍华人要了几颗枣核,想把它们种在自己的花园里,以解思乡之情,我们相信它们一定会不断地成长。试想一下,在这些枣树下将发生怎样的故事?请以《枣树下的故事》为题,写一篇300字的文章。

九、作业

请同学们摘抄一篇表现思乡爱国主题的作品。


相关内容

  • 枣核教学设计
  • <枣核>教学设计 林甸四中 柴洪波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 理解用枣核设置悬念的方法: 3. 体味饱含深情的语言. 二.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内容:文章讲述了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 ...

  • 枣核公开课教案(胡恒娜)
  • <枣 核 >的教案设计 新野县第一初级中学 胡恒娜 [教学目标]. 1.从质朴而富于抒情色彩的语言中体会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 2.学习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方法: 3.体会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法: 4.结合语境,品味词语的深刻含义. 重点:目标1.2.3 难点:目标2.3.4 ...

  • 2枣核教案
  • <枣核>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大概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自学认读字及新词. 1.全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 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用 圈出带有认读字的词语,并在下面写下来. 3.给 ...

  • 枣核教学实录
  • <枣核>教学实录 江苏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初中部 夏熔亮 225700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巧妙构思. 2.深刻体会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3.品味欣赏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找寻并能够赏析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优美文句.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 [教 ...

  • [沪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枣核]教案
  • <枣核>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 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 3 理清课文的线索.结构层次. 4 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教材内容:文章讲述了旧时同窗离开故土50余 ...

  • 枣核教案设计
  •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淮师 学科:语文 年级:12 级 课题: <枣核> 班级:4 班 人数:60 课时:1 日期:2015.5.31 执教:常鹏飞 教学目标: 1.理解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增强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 2.学习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地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 3.体会 ...

  • 枣核说课稿
  • <枣核>说课稿 义门中学 师永杰 一.教材分析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写友人"想厂甸,想隆福寺","想旧历年&quo ...

  • 元素周期表中的"枣核规律"
  • 元素周期表中的"枣核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教学新探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临潼中学 冯志清 题记:大自然的一切妙不可言,只要用心发现,就会有无限的趣味. 关键词:元素周期表 "枣核规律" 规律教学 想象联想 前段儿时间,在网上浏览的时候,看到了许多 ...

  • 6枣核教案
  • 6 枣核 萧乾 教学重点难点 1 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 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 饱含深情的语言. 线索:枣核. 解题:以"枣核"为题,能勾起读者的思绪,寓情于物,以小见大. 体裁:记事散文. 第一段(1)托带枣核,用途蹊跷.(设下悬念,迫切心情.) 第二段(2~4)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