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谈创业需要知道的9件事

创业团队如何组建?企业文化如何养成?理想和现实“打架”怎么办?所有这些问题,每一个创业者都会遇到。柳传志谈科学家创业,却适用于任何创业企业。

吴文忠的脸一直红着。在1000多名听众面前,与柳传志面对面交谈创业之道,他有些正襟危坐,谦虚得像还在中科院读研的学生。事实上,在2003年创办大连医诺生物之前,他就已经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博导。

9年的创业经历,他殊为不易。创业不久,他与人商谈销售业务,末了,来人提议请他去泡澡。他拒绝道:“洗澡回家洗就得了。”事后,他才明白,这是商业社交礼仪,是他在中科院学习不到亦无需学习的东西。

同样出自中科院系统,吴文忠的困惑柳传志也曾遇到过。在常州举行的“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上,柳传志以亲身经历解答了科学家创业的诸多难题。实际上,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不“泡澡”的科学家不是好创业家。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的回答,适用于所有创业企业。

科学家到创业家的五忌

柳传志自己选择创业,是因为不愿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搁置一旁,迟迟不能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与他怀有同样想法的科学家不在少数,但他并不认为任何人都适合创业。

1.不要既在科研机构工作,又要出来创办公司。创始人给自己留有太多退路,创业决心会受影响。更重要的是,科研思路与公司运营极为不同。曾有科学家告诉柳传志,他的科研成果可以制成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公司前景大好。柳传志却给他泼冷水,创业公司有资金存量、人员招聘的现实困难,集中力量发展关键业务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多线出击反而会一事无成。

2.不要光有决心,还要学会放权。有些科学家自称不懂企业,于是外聘人员管理公司,自己做cto。而实际是,科学家对公司事务依旧巨细皆顾,多头管理让企业陷入混乱。

3.不要“蒙着打”,而要“瞄着打”。初创公司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让自己“活下去”,吴文忠有50万创业启动资金,第一个月工资发下去后,账户上几乎不再有余额。钱从哪里来?他有点懵。2003年底,医诺生物开始给国外医药企业代做研发,以解决生存问题。但这种收入终归不稳定,企业发展瓶颈明显。次年,他才理清思路,决心要做出自己的产品。从摸索到定向发展,这是很多企业都会经历的两个阶段。

公司发展顺畅时,风险潜藏得很深,却依旧危险。2003~2004年,医诺生物集中所有精力研发单个产品,市场开拓得很快,公司资金日渐丰裕。到2005年时,吴文忠的中科院气质再度爆发,他决定同时研发多个产品,资金分散了,花钱的地方也在变多,他却发现真正赚钱的还是最初的产品,公司发展反而不如往昔。此后,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调整业务架构,将产品线缩小到公司能够承受的范围,将产品一个一个做透,公司发展才重回正轨。

4.科学家创业,不要“项目思维”,而要“产品思维”,必须将市场因素考虑在内。联想投资的前3个企业全部失败,其中两家的创始人皆在美国大的软件研究所工作过,但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市场,而且总在抱怨:我的产品这么好,为什么大家都没看见!他们没明白的是,很多时候创业公司要去填补市场空白,而非创造市场空白。

5.要有理想,但非理想化,无论产品研发还是公司运营皆如此。人情世故,则是对科学家创业的另一个挑战。在科研机构,科学家们可以书生意气,遇到不爽的事情大发脾气,但做公司办企业,却要学会适度“低头”。做科学家时,吴文忠从不求人,但创业者吴文忠为解决生产供电问题去找过电力局局长。1987年,物价局认为联想汉卡定价过高,要罚联想100万,比联想1986年的全年利润还高。有人提议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媒体来报道此事,柳传志回了一句话:“把这事捅给媒体,我们过瘾了,但企业就死了,咱们是接着活,还是捅出去过干瘾?”

保持创业公司凝聚力的四个要点

“创始人是穿起珍珠的那根线”,这是柳传志经常提起的一句话,他把企业中的人才比作珍珠。科学家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打磨成大“珍珠”,熠熠闪亮;创业家思考的则是如何收集更多“珍

珠”,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创业团队,他自身则蜕变成穿起“珍珠”的“红线”。 “珍珠”该如何穿起才不易断裂散落?柳传志谈了四点:

1.股权激励未必是最佳方案。创始人认为,将股权分给员工能培养他们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团队积极性。但有些时候,这种方法未必最佳。柳传志坦言,初创公司在资金有限的早期,并不适合以股权激励来吸引人才。如果员工对企业的未来信心不足,股权发挥不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过来,还可能对创始人形成严重掣肘。天津一家企业的创始人曾经对柳传志诉苦,早期他分配过多的股权给员工,后来员工们联合起来对抗他,不同意他为企业下一步发展进行投资,而要求按股权比例进行分红。

吴文忠也遇到了类似烦恼。刚创业时,他将超过40%的股权分给了核心团队的几位成员。最初几年这项举措有一定效果,但至今,他们有些陆续将股权卖给其他股东,有些则退出公司重回中科院上班。这事对吴文忠的影响很大,他发现,股权的过早稀释使他在后期引入风险投资和招募新的管理团队时,手上可分配的资源已经不多了。

柳传志认为,只有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大家都认可的公司价值后,股权激励才是可行的。在此之前,现金的激励作用更大。给不了高工资,可以许诺高提成,当公司利润达到某一标准时,给员工分发许诺中的高奖金,这对他们是更具现实意义的激励。他认为股权应该卖给更加懂行的投资人,融来的资金反过来又能用来激励员工。

2.招募职业经理人需要满足特殊条件,否则他的学习成本太高。医诺生物至今已是一家员工超过300人,营收过亿的企业。吴文忠渐感精力不够,他不再能研发、销售、公关等所有工作一把抓,于是他找来一位曾经的银行行长当总经理,主管公司日常运营。问题是,作为一家科技创业企业,它留给不懂技术的职业经理人的进入门槛太高,吴文忠至今还在管着研发及市场销售业务。

这种做法跟联想找职业经理人很不同。作为一家大体量公司,联想的职业经理人可以不懂制造业,思考更多的是从公司战略布局、企业文化形成等着眼。而中小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会深入到研发、采购及销售的具体运作层面,这要求他们对行业原先就有一定认识,否则重新学习成本过高。柳传志对吴文忠的建议是,先想清楚招聘来的人必须满足什么特殊条件。

3.保持公司文化的一致性。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持续扩充,保持公司文化的一致性愈加困难,同时也愈加重要。比如随意招聘外部销售团队,其实是一件挺危险的事情。外部招聘工资要求比较高,他们带来的新工作模式和文化会对既有文化造成冲击,而且不同行业的销售技巧有着天壤之别。对此柳传志建议,可以先从公司内部培养销售团队,熟悉销售技巧,形成一定规范后,再以公司文化底线的要求去招聘外部人员,提升公司销售能力。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之后进入的任何员工,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去优化这一文化,却不能颠覆它,新员工必须如老员工一般,从心底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柳传志不建议同时引入太多高管,因为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经验,合流起来会冲淡企业原先的核心文化。

4.将公司文化传承到分/子公司。对于“如何建立办事处/分公司的团队?”柳传志认为,办事处/分公司的负责人有些像“封疆大吏”,不适合当地选拔,只能“中央”指派。一方面,现有员工已经历过公司文化的洗礼,另一方面也熟悉母公司的各个部门,对接配合的工作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各个办事处/分公司定期进行分享,不仅能交流招聘、办公室租用等事务经验,还能互相从各个市场的不同特点中得到借鉴和启发。当然,对办事处/分公司不可一开始就全部放权,对财务、人事招聘等关键权力,母公司需先严格把控,待办事处/分公司发展良好,再逐一放权。

联想控股在it、房地产、消费与现代服务、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均有涉及,柳传志说,只有把公司文化传承到子公司,做到“令旗一举三军能动”,联想控股在各个领域才能有大发展。

创业团队如何组建?企业文化如何养成?理想和现实“打架”怎么办?所有这些问题,每一个创业者都会遇到。柳传志谈科学家创业,却适用于任何创业企业。

吴文忠的脸一直红着。在1000多名听众面前,与柳传志面对面交谈创业之道,他有些正襟危坐,谦虚得像还在中科院读研的学生。事实上,在2003年创办大连医诺生物之前,他就已经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博导。

9年的创业经历,他殊为不易。创业不久,他与人商谈销售业务,末了,来人提议请他去泡澡。他拒绝道:“洗澡回家洗就得了。”事后,他才明白,这是商业社交礼仪,是他在中科院学习不到亦无需学习的东西。

同样出自中科院系统,吴文忠的困惑柳传志也曾遇到过。在常州举行的“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上,柳传志以亲身经历解答了科学家创业的诸多难题。实际上,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几乎所有人都会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不“泡澡”的科学家不是好创业家。柳传志在创业大讲堂的回答,适用于所有创业企业。

科学家到创业家的五忌

柳传志自己选择创业,是因为不愿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搁置一旁,迟迟不能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与他怀有同样想法的科学家不在少数,但他并不认为任何人都适合创业。

1.不要既在科研机构工作,又要出来创办公司。创始人给自己留有太多退路,创业决心会受影响。更重要的是,科研思路与公司运营极为不同。曾有科学家告诉柳传志,他的科研成果可以制成不同行业的不同产品,公司前景大好。柳传志却给他泼冷水,创业公司有资金存量、人员招聘的现实困难,集中力量发展关键业务才有可能实现突破,多线出击反而会一事无成。

2.不要光有决心,还要学会放权。有些科学家自称不懂企业,于是外聘人员管理公司,自己做cto。而实际是,科学家对公司事务依旧巨细皆顾,多头管理让企业陷入混乱。

3.不要“蒙着打”,而要“瞄着打”。初创公司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让自己“活下去”,吴文忠有50万创业启动资金,第一个月工资发下去后,账户上几乎不再有余额。钱从哪里来?他有点懵。2003年底,医诺生物开始给国外医药企业代做研发,以解决生存问题。但这种收入终归不稳定,企业发展瓶颈明显。次年,他才理清思路,决心要做出自己的产品。从摸索到定向发展,这是很多企业都会经历的两个阶段。

公司发展顺畅时,风险潜藏得很深,却依旧危险。2003~2004年,医诺生物集中所有精力研发单个产品,市场开拓得很快,公司资金日渐丰裕。到2005年时,吴文忠的中科院气质再度爆发,他决定同时研发多个产品,资金分散了,花钱的地方也在变多,他却发现真正赚钱的还是最初的产品,公司发展反而不如往昔。此后,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来调整业务架构,将产品线缩小到公司能够承受的范围,将产品一个一个做透,公司发展才重回正轨。

4.科学家创业,不要“项目思维”,而要“产品思维”,必须将市场因素考虑在内。联想投资的前3个企业全部失败,其中两家的创始人皆在美国大的软件研究所工作过,但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市场,而且总在抱怨:我的产品这么好,为什么大家都没看见!他们没明白的是,很多时候创业公司要去填补市场空白,而非创造市场空白。

5.要有理想,但非理想化,无论产品研发还是公司运营皆如此。人情世故,则是对科学家创业的另一个挑战。在科研机构,科学家们可以书生意气,遇到不爽的事情大发脾气,但做公司办企业,却要学会适度“低头”。做科学家时,吴文忠从不求人,但创业者吴文忠为解决生产供电问题去找过电力局局长。1987年,物价局认为联想汉卡定价过高,要罚联想100万,比联想1986年的全年利润还高。有人提议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媒体来报道此事,柳传志回了一句话:“把这事捅给媒体,我们过瘾了,但企业就死了,咱们是接着活,还是捅出去过干瘾?”

保持创业公司凝聚力的四个要点

“创始人是穿起珍珠的那根线”,这是柳传志经常提起的一句话,他把企业中的人才比作珍珠。科学家考虑的是如何把自己打磨成大“珍珠”,熠熠闪亮;创业家思考的则是如何收集更多“珍

珠”,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创业团队,他自身则蜕变成穿起“珍珠”的“红线”。 “珍珠”该如何穿起才不易断裂散落?柳传志谈了四点:

1.股权激励未必是最佳方案。创始人认为,将股权分给员工能培养他们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团队积极性。但有些时候,这种方法未必最佳。柳传志坦言,初创公司在资金有限的早期,并不适合以股权激励来吸引人才。如果员工对企业的未来信心不足,股权发挥不了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过来,还可能对创始人形成严重掣肘。天津一家企业的创始人曾经对柳传志诉苦,早期他分配过多的股权给员工,后来员工们联合起来对抗他,不同意他为企业下一步发展进行投资,而要求按股权比例进行分红。

吴文忠也遇到了类似烦恼。刚创业时,他将超过40%的股权分给了核心团队的几位成员。最初几年这项举措有一定效果,但至今,他们有些陆续将股权卖给其他股东,有些则退出公司重回中科院上班。这事对吴文忠的影响很大,他发现,股权的过早稀释使他在后期引入风险投资和招募新的管理团队时,手上可分配的资源已经不多了。

柳传志认为,只有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大家都认可的公司价值后,股权激励才是可行的。在此之前,现金的激励作用更大。给不了高工资,可以许诺高提成,当公司利润达到某一标准时,给员工分发许诺中的高奖金,这对他们是更具现实意义的激励。他认为股权应该卖给更加懂行的投资人,融来的资金反过来又能用来激励员工。

2.招募职业经理人需要满足特殊条件,否则他的学习成本太高。医诺生物至今已是一家员工超过300人,营收过亿的企业。吴文忠渐感精力不够,他不再能研发、销售、公关等所有工作一把抓,于是他找来一位曾经的银行行长当总经理,主管公司日常运营。问题是,作为一家科技创业企业,它留给不懂技术的职业经理人的进入门槛太高,吴文忠至今还在管着研发及市场销售业务。

这种做法跟联想找职业经理人很不同。作为一家大体量公司,联想的职业经理人可以不懂制造业,思考更多的是从公司战略布局、企业文化形成等着眼。而中小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会深入到研发、采购及销售的具体运作层面,这要求他们对行业原先就有一定认识,否则重新学习成本过高。柳传志对吴文忠的建议是,先想清楚招聘来的人必须满足什么特殊条件。

3.保持公司文化的一致性。随着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人员持续扩充,保持公司文化的一致性愈加困难,同时也愈加重要。比如随意招聘外部销售团队,其实是一件挺危险的事情。外部招聘工资要求比较高,他们带来的新工作模式和文化会对既有文化造成冲击,而且不同行业的销售技巧有着天壤之别。对此柳传志建议,可以先从公司内部培养销售团队,熟悉销售技巧,形成一定规范后,再以公司文化底线的要求去招聘外部人员,提升公司销售能力。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之后进入的任何员工,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去优化这一文化,却不能颠覆它,新员工必须如老员工一般,从心底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柳传志不建议同时引入太多高管,因为他们每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经验,合流起来会冲淡企业原先的核心文化。

4.将公司文化传承到分/子公司。对于“如何建立办事处/分公司的团队?”柳传志认为,办事处/分公司的负责人有些像“封疆大吏”,不适合当地选拔,只能“中央”指派。一方面,现有员工已经历过公司文化的洗礼,另一方面也熟悉母公司的各个部门,对接配合的工作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各个办事处/分公司定期进行分享,不仅能交流招聘、办公室租用等事务经验,还能互相从各个市场的不同特点中得到借鉴和启发。当然,对办事处/分公司不可一开始就全部放权,对财务、人事招聘等关键权力,母公司需先严格把控,待办事处/分公司发展良好,再逐一放权。

联想控股在it、房地产、消费与现代服务、化工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均有涉及,柳传志说,只有把公司文化传承到子公司,做到“令旗一举三军能动”,联想控股在各个领域才能有大发展。


相关内容

  • 联想经验 - 张平-追求者管理咨询 - 世界经理人网站
  • 行业导航 管理频道 企业战略 领导力 人力资源 事业规划 销售与营销 IT科技 运作管理 金融财务 经理人论坛 管理博客 互动专区 管理实践 经理人•圈 新书试读 杂志文章 中小企业 生活频道 旅游 汽车 时尚 奢侈品 理财 腕表 美食 话题PK 性情 数码 健康 尚品•圈 活动 论坛 博客 免费订 ...

  •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
  •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 ...

  • 王石对话柳传志:我们与褚时健"同病相怜"
  • (导读)1984年,"下海经商"成为热门词,在这样的背景下,万科.联想.海尔等众多驰骋中国商界的企业相继诞生,也造就了王石.柳传志.张瑞敏等杰出的中国企业家.30年过去了,面对过去.当下和未来,这些曾经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的人有着怎样的感悟?他们又是如何解读企业家精神. ...

  • 创业的本质是创新
  • 如果审视那些"成功的创业者",比如柳传志.任正非.李彦宏.马云.江南春等,哪一个不是"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者"呢? 文/ 雷家骕 创业是当今社会广泛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机会,追求并进而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我以为,创业是将细分市场的 ...

  • 史玉柱的退休征途
  • 4月9日,史玉柱宣布辞去巨人网络CEO职位并退休.蔡文胜转发史玉柱退休微博时说:"相信有天你会说:I will be back!" 蔡文胜此说有根据,企业界大佬退休后回归的例子真不少.近的有李宁(2012年回归),中国动向陈义红(2011年回归),更早一些还有联想柳传志(2009 ...

  • 中国创业榜样语录1
  • 致青春--俞敏洪中央电视台<创业榜样>演讲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给我的题目是<致青春>,青春是年轻的同义词,你们就是青春的化身.青春时期我们想什么?我想大家可能和我年轻的时候一样,男生想美女,女生想俊男,当然也有俊男想俊男,美女想美女的,但那是例外.反正我年轻时候想的就是欧阳 ...

  • 从放牛娃到CEO的励志故事
  • 李斌自小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家在安徽大别山区,牛是当地重要的生产资料.外公是四里八乡贩牛的好手,最拿手的是一摸牛的牙齿就知道牛的精准年龄."外公要知道货源,在牛不太好的状态下用低价买过来,之后回家养好了再卖出去,还得包装一下,中间还有库存."少年李斌是外公的劳动力,负责&q ...

  • 创业名言27条
  • 1.自重自省自警自律方能走端行正: 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勤为干事创业. 2.没有悟性的创业者,反应就不够灵敏,很难把自己的公司办得火起来. --- 比尔盖茨名言 3.创业过程艰苦,困难不计其数,有一阵子我天天失眠,头痛,但我从来没有动摇过. --- 柳传志语录 4.鸡孵蛋的最佳温度是39度,我们创业那时 ...

  • 罗振宇跨年演讲全文
  • 罗振宇跨年演讲全文:只需生长 2016-01-01 11:19 网易科技报道 网易科技讯1月1日消息,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昨日晚在北京水立方举行了名为"时间的朋友"为主题的跨年演讲.以下为罗振宇2015跨年演讲的全文: 欢迎各位,时间的朋友,看看四十年前的我,变化也不大.过去过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