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风格的形成

论文本风格的形成

系别专业班级:文史系中(二)班 学号:[1**********] 姓名:刘爱竹

一 前言

文本风格是作家独创的标志,这就是说文学风格不是由字句堆砌而成的,它来自作者的人格,而作者的个性又往往是通过语言,文体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也就是说,文本风格与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特色密切相关。下面,我就以诗歌作为切入点来谈谈我对文本风格的理解,从而探析它的形成。

二 从诗歌中探析文本风格的形成

(一)从诗人的不同个性中见不同风格

文学创作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作者创作的作品必然带上他个人的主观色彩,而他的各种不同的个性因素在文学作品中的流露,就表现出为一种文本风格。

中国历来有“文如其人”的说法,这就是说,创作个性决定了创作风格。接下来,就通过分析、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来领略这句话的韵味。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宋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细读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是诗人仕途失意后的情感表达。李白的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的同时表现出的豪迈雄放的气概。而杜甫的诗则是深刻地表达出他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可谓是一字一泪,少了一份李白那样的释然。

从中,便可见出创造者的个性对文本风格形成的影响。因此,罗丹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人格修养,就不可形成自己的创造风格,写出的文章也就不可能有特色。足以见出作者创作个性对文本风格的巨大影响。

(二)不同地域、民族中诗歌的不同色彩

诗歌,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对人们的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古代的文论精神更是在其中得以体现,这种文论精神则为中国诗歌的文本风格的精髓所在,它缘于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民族认同心里与忧患情节。如屈原在《离骚》中写道:

陡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为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

所剧。

这是屈原在投江前写下的一段话,从中可见出诗人的情感:对国家的无比热爱与忠诚,以及他宁可赴死,也绝不随波逐流的决心。

若读罢《离骚》整篇诗歌,你会发现它是瑰丽雄伟、绚丽璀璨,流动回旋的,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离骚》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认同,其实是缘于它具有一种浓厚的爱国情感,这就恰恰符合中华人们的民族感。这其实也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精神——它的文本风格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政治色彩。

与之相比,在国外,由于民族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它的诗歌更倾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侧重表达对自由与平等的向往,以及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其中有几句最让人有感触的诗句:

.............

只有最爱人类和鸟兽的人,

他的祈祷才能灵验。

谁爱得最深谁祈祷得最好,

兼爱万物不管伟大或渺小;

因为上帝他爱我们大家,

也正是他把我们创造!

此诗是以浩瀚无垠的大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离奇且充满宗教色彩的航海故事。此诗初看似乎是以一个宗教神话般的说教故事,告诫人们因果相报的轮回。而实际上,它阐述的是人与其他物种的平等与和谐。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如波德莱尔的《应和》,美国弗罗斯特的《春天里的祈祷》,俄罗斯谢维里亚林的《春日——给亲爱的卡米福法洛夫》,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等都是通过带宗教色彩似的描写或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强调自由与平等的重要性,这与中国文学是不同的。若我们去查阅外国的历史,便可知道,它们的发展与中国相比,是杂乱的,它们往往融合了各国文化,不太受传统思想的约束,特别是西方思想的开放性更是对其有较大影响,且由于西方创作者往往受到宗教思想的熏陶,故还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这就形成了外国文学的一大风格。

(三)诗歌中的时代烙印

我们知道文学是描写人的生活的,这就决定文学的描写往往需要切合人们的感知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的风格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处,就以现代诗歌为例,谈谈文本风格的变化。

在中西文化冲突的二十世纪初,诗歌明显地带上了一层浓浓的时代色彩。当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名诗人闻一多就曾以《死水》来写中国颓败、腐朽的形象。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追求新思想的迫切感,这与当时中国的革命之道是相吻合的,这就说明文学的文本风格往往趋向于时代的主体特征。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 ,网络文学、大众文学盛行。打开网页,随处可见一首首杂诗、打油诗,它们通俗易懂,有很强的趣味性,满足了当今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求。其中,也不乏文笔犀利的批判性诗歌,特别是以讽刺当今社会那些不公正现象的诗歌为主,如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大、人情冷漠等,这与当今民主制度的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而文本风格也深深地打上了每个时代的烙印。

三 概括总结

从对不同诗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见出文本风格的形成与创作者的个性以及民族、时代、地域等外部因素相关联。而其中各种因素又并非是独立的,如创作者的创造个性要受到民族、时代、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又将其个性赋予到作品中。因此,不管是“文如其人”,还是“人如其文”,都不可使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脱离,只有将它们有机结合,才可构成文本真正的文化底蕴,才可形成它独特的文本风格。

论文本风格的形成

系别专业班级:文史系中(二)班 学号:[1**********] 姓名:刘爱竹

一 前言

文本风格是作家独创的标志,这就是说文学风格不是由字句堆砌而成的,它来自作者的人格,而作者的个性又往往是通过语言,文体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也就是说,文本风格与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特色密切相关。下面,我就以诗歌作为切入点来谈谈我对文本风格的理解,从而探析它的形成。

二 从诗歌中探析文本风格的形成

(一)从诗人的不同个性中见不同风格

文学创作是一种个人化的行为,作者创作的作品必然带上他个人的主观色彩,而他的各种不同的个性因素在文学作品中的流露,就表现出为一种文本风格。

中国历来有“文如其人”的说法,这就是说,创作个性决定了创作风格。接下来,就通过分析、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来领略这句话的韵味。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宋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

细读这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它们都是诗人仕途失意后的情感表达。李白的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的同时表现出的豪迈雄放的气概。而杜甫的诗则是深刻地表达出他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可谓是一字一泪,少了一份李白那样的释然。

从中,便可见出创造者的个性对文本风格形成的影响。因此,罗丹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人格修养,就不可形成自己的创造风格,写出的文章也就不可能有特色。足以见出作者创作个性对文本风格的巨大影响。

(二)不同地域、民族中诗歌的不同色彩

诗歌,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对人们的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古代的文论精神更是在其中得以体现,这种文论精神则为中国诗歌的文本风格的精髓所在,它缘于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民族认同心里与忧患情节。如屈原在《离骚》中写道:

陡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为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

所剧。

这是屈原在投江前写下的一段话,从中可见出诗人的情感:对国家的无比热爱与忠诚,以及他宁可赴死,也绝不随波逐流的决心。

若读罢《离骚》整篇诗歌,你会发现它是瑰丽雄伟、绚丽璀璨,流动回旋的,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离骚》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认同,其实是缘于它具有一种浓厚的爱国情感,这就恰恰符合中华人们的民族感。这其实也代表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精神——它的文本风格往往带有一种强烈的政治色彩。

与之相比,在国外,由于民族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它的诗歌更倾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侧重表达对自由与平等的向往,以及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如英国诗人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其中有几句最让人有感触的诗句:

.............

只有最爱人类和鸟兽的人,

他的祈祷才能灵验。

谁爱得最深谁祈祷得最好,

兼爱万物不管伟大或渺小;

因为上帝他爱我们大家,

也正是他把我们创造!

此诗是以浩瀚无垠的大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离奇且充满宗教色彩的航海故事。此诗初看似乎是以一个宗教神话般的说教故事,告诫人们因果相报的轮回。而实际上,它阐述的是人与其他物种的平等与和谐。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如波德莱尔的《应和》,美国弗罗斯特的《春天里的祈祷》,俄罗斯谢维里亚林的《春日——给亲爱的卡米福法洛夫》,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等都是通过带宗教色彩似的描写或是对大自然的描绘,强调自由与平等的重要性,这与中国文学是不同的。若我们去查阅外国的历史,便可知道,它们的发展与中国相比,是杂乱的,它们往往融合了各国文化,不太受传统思想的约束,特别是西方思想的开放性更是对其有较大影响,且由于西方创作者往往受到宗教思想的熏陶,故还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这就形成了外国文学的一大风格。

(三)诗歌中的时代烙印

我们知道文学是描写人的生活的,这就决定文学的描写往往需要切合人们的感知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的风格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处,就以现代诗歌为例,谈谈文本风格的变化。

在中西文化冲突的二十世纪初,诗歌明显地带上了一层浓浓的时代色彩。当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著名诗人闻一多就曾以《死水》来写中国颓败、腐朽的形象。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追求新思想的迫切感,这与当时中国的革命之道是相吻合的,这就说明文学的文本风格往往趋向于时代的主体特征。

在经济发展的今天 ,网络文学、大众文学盛行。打开网页,随处可见一首首杂诗、打油诗,它们通俗易懂,有很强的趣味性,满足了当今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满足了他们的娱乐需求。其中,也不乏文笔犀利的批判性诗歌,特别是以讽刺当今社会那些不公正现象的诗歌为主,如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大、人情冷漠等,这与当今民主制度的完善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风格,而文本风格也深深地打上了每个时代的烙印。

三 概括总结

从对不同诗歌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见出文本风格的形成与创作者的个性以及民族、时代、地域等外部因素相关联。而其中各种因素又并非是独立的,如创作者的创造个性要受到民族、时代、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又将其个性赋予到作品中。因此,不管是“文如其人”,还是“人如其文”,都不可使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脱离,只有将它们有机结合,才可构成文本真正的文化底蕴,才可形成它独特的文本风格。


相关内容

  • 文学理论研究导引
  • 第七章 戏剧与戏剧性 1.戏剧的起源与特征. 2.戏剧性包含哪些方面?戏剧性包含哪些方面?如何看待现代西方戏剧淡化戏剧性的现象? 1.戏剧的起源与特征. 一般认为,西方戏剧起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祭祀时,人们组成合唱队,合唱队长在酒神祭坛前讲述有关酒神的故事,合唱队报之以赞美酒神的歌唱:后来增加了一 ...

  • 文学概论课后答案(下)(1)
  • 第九章 基本概念 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 3.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4. ...

  • 威尔第与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演唱特色之比较
  • 文艺评论大 众 文 艺 威尔第与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演唱特色之比较 王 慧 (武汉音乐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威尔第与普契尼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创作的杰出代表,由于两位作曲家的社会背景.创作手法等存在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对演唱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本文从嗓音条件.演唱处理与情感表达 ...

  • 文学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 文学理论练习题1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____________"说.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2.____________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3.文学形象主要有文学意象._____ ...

  • 实用文本翻译(3):企(事)业对外广告翻译
  • 第八章 实用文本翻译(3):企(事)业对外广告翻译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广告一类的体裁属"诱导型"(operative text)功能文本,其功能核心重在"诱导"(appeal-focus ),内容和形式应以获取文本预期的超语言效果为准则(Reiss ,2004 ...

  • 林语堂创作[京华烟云]的互文解读
  • [摘 要]林语堂用英文撰写的小说<京华烟云>通过描述京城三大家族的起落沉浮,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的深刻变化.该书无论是在背景.内容.人物刻画上,还是在文化习俗的选取上,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无不体现出这部小说的互文性特征.林语堂利用其深厚的写作功底将大量来源于中国社会的互文性文本进 ...

  •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 "不散"与"散":散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 以<幽径悲剧>为例 江苏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袁爱国 关于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近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以文本体式为依据确定教学内容, "关键是引导学生往`散文里' 走, 往` ...

  • 文学理论教程考研重点总结笔记
  •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发展过程.相关知识.基本规律的学科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 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理论以哲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 ...

  •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隐含读者 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2.期待视野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