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究竟是什么

无论是刑事、民事还是行政诉讼,都首先需要明确案件的诉讼标的,只有明确了诉讼标的举证责任的分配、焦点问题的确定、庭审的进行等才能在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不会出现偏差。那么,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到底是什么呢?现在的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大多数法官认为根据之前的行政诉讼法第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据此作出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结论。

观点二:少部分法官认为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应当是原告即行政相对人的诉讼请求,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法院审查的重点,但并不是全部只是其中的部分。

笔者还是比较赞成第二种观点即原告的诉讼请求是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举一个信息公开的例子来说,行政相对人甲请求行政机关乙公开某文件的相关信息,行政机关乙作出了拒绝的书面答复。甲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官在审理的过程中发现,乙有公开某文件的职责其未公开的答复已经违法,遂作出撤销乙行政行为的判决。甲拿到判决书后找到承办法官,将法官骂了一顿说:“你怎么判的案件,我到法院来打官司就是想让行政机关乙将某文件公开给我看,你现在判决撤销行政机关乙将之前的拒绝答复予以撤销,对我有什么用。你没有看到我的诉讼请求是请求法院判决行政机关乙将某文件的内容对我公开吗?”就这个案例来说法官是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为诉讼标的并据此作出了相关的判决,但是这份判决书对行政相对人而言又有什么用呢?他需要的信息还是没有公开。如果我们将原告的诉讼请求作为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那么这个案例的判决结果会让原告甲接受。首先,法官打开案卷需要看到的是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请求权基础是否成立,同样的在审理的过程中法官需要调查行政机关乙的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但在判决的时候不会超出原告的诉讼请求作出撤销行政机关乙的判决,而是判决行政机关乙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将某文件予以公开,这样的判决内容才能真正的将甲的问题解决。

将诉讼请求作为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不仅有利于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而且更加凸显出司法的公平与公正、节省司法资源。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民与官相比,民是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需要法律的天平倾斜予以过度的保护,但过犹不及极易损害法律的公平与公正。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为行政行为的诉讼标的,法官在开庭的时候就是询问被告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是否具有法律依据、具体条文是什么、是否合法等等问题,而原告一般处于一种比较清闲的状态,基本就没有什么事。这样实际上是过度的加重了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而以诉讼请求作为诉讼标的则可以尽量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原告即行政相对人必须向法院说明诉讼请求、请求权基础以及事实部分,有的行政案件法官发现原告根本就没有请求权基础,那么在还未开庭前就可以做出裁定驳回起诉,节省了司法资源。在庭审过程中,原告对自己主张的事实也应当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而不是将举证责任全部推给行政机关从而体现了司法的公平与公正。综上所述,本人更赞同第二种观点即将诉讼请求作为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

无论是刑事、民事还是行政诉讼,都首先需要明确案件的诉讼标的,只有明确了诉讼标的举证责任的分配、焦点问题的确定、庭审的进行等才能在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不会出现偏差。那么,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到底是什么呢?现在的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一:大多数法官认为根据之前的行政诉讼法第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据此作出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结论。

观点二:少部分法官认为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应当是原告即行政相对人的诉讼请求,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法院审查的重点,但并不是全部只是其中的部分。

笔者还是比较赞成第二种观点即原告的诉讼请求是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举一个信息公开的例子来说,行政相对人甲请求行政机关乙公开某文件的相关信息,行政机关乙作出了拒绝的书面答复。甲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官在审理的过程中发现,乙有公开某文件的职责其未公开的答复已经违法,遂作出撤销乙行政行为的判决。甲拿到判决书后找到承办法官,将法官骂了一顿说:“你怎么判的案件,我到法院来打官司就是想让行政机关乙将某文件公开给我看,你现在判决撤销行政机关乙将之前的拒绝答复予以撤销,对我有什么用。你没有看到我的诉讼请求是请求法院判决行政机关乙将某文件的内容对我公开吗?”就这个案例来说法官是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为诉讼标的并据此作出了相关的判决,但是这份判决书对行政相对人而言又有什么用呢?他需要的信息还是没有公开。如果我们将原告的诉讼请求作为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那么这个案例的判决结果会让原告甲接受。首先,法官打开案卷需要看到的是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请求权基础是否成立,同样的在审理的过程中法官需要调查行政机关乙的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但在判决的时候不会超出原告的诉讼请求作出撤销行政机关乙的判决,而是判决行政机关乙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5日内将某文件予以公开,这样的判决内容才能真正的将甲的问题解决。

将诉讼请求作为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不仅有利于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而且更加凸显出司法的公平与公正、节省司法资源。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民与官相比,民是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需要法律的天平倾斜予以过度的保护,但过犹不及极易损害法律的公平与公正。将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作为行政行为的诉讼标的,法官在开庭的时候就是询问被告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是否具有法律依据、具体条文是什么、是否合法等等问题,而原告一般处于一种比较清闲的状态,基本就没有什么事。这样实际上是过度的加重了行政机关的举证责任。而以诉讼请求作为诉讼标的则可以尽量避免此种情况的出现。原告即行政相对人必须向法院说明诉讼请求、请求权基础以及事实部分,有的行政案件法官发现原告根本就没有请求权基础,那么在还未开庭前就可以做出裁定驳回起诉,节省了司法资源。在庭审过程中,原告对自己主张的事实也应当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而不是将举证责任全部推给行政机关从而体现了司法的公平与公正。综上所述,本人更赞同第二种观点即将诉讼请求作为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


相关内容

  • 无锡民告官零胜诉率说明了什么?
  • 民告官零胜诉率说明了什么?-读<被政府"欺负",找法院有用吗?>后感 5月15日新浪网博文<被政府"欺负",找法院有用吗?>说,"河南省2013年行政诉讼政府败诉率达41.2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62%)", ...

  • 当前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综述
  • 证人作证制度,以解决立法滞后问题,并呼吁强化对证据规则的基础性研究.六.关于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诉讼法学界,历来主张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作为刑事证据制度的理论基础.时至今日,此学说仍占主流地位.但是,以何家弘.陈瑞华为代表的一些青年诉讼法学家,近来对这一主流学派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诉讼活动不同 ...

  • 物业管理九大典型纠纷
  • 2015-03-25 关注一:公共设施的主人究竟是谁? 近日,上海市某楼盘的地下停车库被开发商卖给了个人,使得小区的停车费用涨价,造成 车库有空位而业主却无法停车的现象,间接侵害了业主的利益.而部分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比如商铺.会所等被出让给个人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并且出让之后因为这些公共配套设施的经营 ...

  • 对一起行政诉讼的法律思考
  • 引子 2003年12月15日我以"惜农"(意为可怜一下农民)的名义在<江苏法制报>发表了这篇文章,时隔这么多年,文中的那位原告即已经离开了人世,他在临死的时候都没有忘记对我的感激,其实,我所能为他做的真没有什么,只是以他的这个案件发表了一下我个人的意见,据说,他拿着我 ...

  • 有关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一些思考
  • 有关强制隔离戒毒制度的一些思考 作者:邓小波 向宇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强制隔离戒毒逐渐代替强制戒毒.劳教戒毒,成为一种更为规范的戒毒方式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瘾君子"们却是谈"戒"色变,他们总是想通过各种 ...

  • 浅析行政诉讼法的修改
  •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行政诉讼法>中的许多规定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修改<行政诉讼法>势在必行.本文从立法目的.审查原则.受案范围.管辖制度等方面对<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行政诉讼法>的全面修改进行有 ...

  • 宪法究竟约束谁?
  •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一直拒绝在诉讼中直接适用宪法,因此当公民的宪法权利遭到侵犯时,如果普通法律没有相应的保护条款,那么公民将因不能诉诸宪法而无法获得救济.而今年8月,最高法院通过对一桩看似普通的民事案件的批复,似乎对这一立场进行了重大调整,首次以司法手段保护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在该案中,原告齐玉 ...

  • 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关系之辨析
  •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权利能力与当事人能力关系之辨析 --以团体人格为线索 蒋学跃 湖南大学法学院 副教授 关键词: 权利能力/当事人能力/团体人格 内容提要: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存在着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诉讼资格分离的观点,而民事诉讼资格又存在着实体当事人与形式当事 ...

  • 一事不再理原则中的"一事"简析
  • [摘 要]一事不再理原则是一个极具渊源的原则.该原则客观反映了诉讼规律,准确体现了民事诉讼价值.要正确适用一事不再理原则,首先要正确界定什么是"一事","一事"中的诉讼标的的界定.文章以一个案例为视角,对"一事不再理"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