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小组用图12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性,其实验过程如下: ⑴将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中的A 、B 、C 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
表二 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 拆接电路时,电键必须________;
② 他们设计的表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
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__来进行的,实验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⑴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13(a ) 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 3.2牛;再把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3(b ) 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物体的重力_______ 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⑵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
(a ) (b )
图13
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3.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的电压为4.5伏。小灯泡L 标有“2.5V ”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1Α”字样。
①小王同学在实验时,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并联在灯泡L 的两端,电路其他部分连接正确。若闭合电键,会造成________。(选填“电压表损坏”、“电流表损坏”、“灯泡损坏”或“灯泡不亮”)
②小华同学正确连接电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明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操作 规范。闭合电键后,记录的电压表和电流 表的示数如右表所示。
由表可知,灯泡L 的额定功率为(14) ④若灯泡L 两端最大可加2.8伏电压,为保证实验时电路中各元件的安全,参照小明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________欧。
4.某小组同学连接图15所示的电路开展电学实验,其中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标有“50Ω 2Α”字样,电路连接正确。闭合电键后,他们首先将变阻器R 2的滑片P 移动到某一位置,读出各个电表的示数;然后再将滑片P 向变阻器R 2的某一端移动,
如下表所示。 图15
①该小组同学在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将滑片P________移动。(选填“向a 端”、“向b 端”或“没有”)
②请在表格的栏目中,填上电压表V 1、V 2的符号。
③若已知三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4安、0.3安和0.2安,请将以上示数正确地填入表格。
④若要利用上述表格中的数据验证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则可以选用表格中的哪几列数据,并说明选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当 .
(2)小张将实物连接成如图16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
画“×” 并改正.
图17
电流表示数如图17所示,则R 的阻值为 Ω.
(
P ,使定值电阻R 两端电压为2V ,
(4)换上10Ω的电阻后,闭合电键,电压表示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此时移动滑片P ,使电阻两端电压为 V .
6、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
图
18(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18(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ρ酒精=800千克/米3)
图18
表一(注入水0.1千克) 表二(注入酒精0.08千克) 表三(注入水0.1千克)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
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
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 。 (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
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 )
; (b ) .
7. 甲、乙、丙三小组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电阻规律”的实验中,按图11所示方式连接电路,将不同的两个电阻分别接在了MN 两端,闭合电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然后将计算的数据也记录了下来。
(1)分析实验序号1、2(或4、5或7、8)数据中电流的变化和电阻的变化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实验序号1、3和2、3(或4、6和5、6或7、9和8、9)的数据中电阻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分析表一和表二(或表二和表三)数据中各电阻及总电阻的大小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经运算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 (5)为了进一步研究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甲小组同学将R 1和R 4两个电阻同时接在了MN 两端,读出并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然后从标有“3Ω 2A”、“30Ω 2A”及“30Ω 1A”字样的三个滑动变阻器中选择一个,替代R 1和R 4接在了MN 两端,移动滑片P 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回答问题:
①甲小组同学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标有“ ”字样;②移动滑片P 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欧。
8.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5所示,他们在常温下将横截面积、长度不同的铁丝接入电路的MN 两点间,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后计算出阻值,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铁丝 表二 铁丝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分析比较_________(选填“表一”或“表二”)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1与6、2与4或3与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分析比较1与6、2与4和3与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他们继续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无法得到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 系。为了进一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需添加的器材为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器材: 导体甲 横截面积为0. 2毫米2、长度为2米的铁丝
导体乙 横截面积为0. 1毫米2、长度为2米的镍铬合金丝 导体丙 横截面积为0. 3毫米2、长度为4. 5米的锰铜丝
9.小王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电源电压为3伏且保持不变,所有器材均完好。他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最大阻值处,闭合电键,观察到电压表示数如图16所示,且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与电压表相同。然后他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至中点,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变小为0. 6伏。接着他继续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 28安。
请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________
图16
10.小明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他按图13正确连接电路,所用电源电压为4. 5伏且不变,小灯上标有“2. 5V ”字样。
①该实验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为了 。
②闭合电键前,应先将图13中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P 移至最 端(选填“左”或“右)。
③闭合电键后,他发现两电表的示数均不发生变化。 Ⅰ 若灯L 或变阻器R 发生故障,则故障原因是 。 Ⅱ 若灯L 和变阻器R 同时发生故障,则故障原因是 。
④小明换用相同规格的完好器材按正确步骤重新实验,发现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
图13
示数为0. 2安,则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瓦,此时变阻器R 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欧。
11.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猜想
小成同学根据公式P =I 2R ,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增大。
小顾同学根据公式P =U 2/R ,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减小。
(2)实验验证
他们分别利用阻值为5欧和10欧的定值电阻、一个标有“20 2A ”的滑动变阻器、电压为6伏的电源、电键及若干导线,按图14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通过两个电表的示数,计算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及其电功率,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表二
定
滑 图14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选填“小成”、 “小顾”或“小成和小顾”)。
(3)交流与评估
Ⅰ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与7或5与8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串联电路中,当电源电压和 相同时, 。
Ⅱ 为了使该小组同学的探究目的更全面,你认为他们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
A .取阻值为15欧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B .继续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C .改变电源电压,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Ⅲ 表二实验序号7与10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是相等的。若要在表一中增加一次
实验,使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实验序号5相等,你认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 ( ) 欧。
12.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图18正确连接电路,将不同的导体甲、乙、丙分别接入电路的M 、N 两端后,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可知 。 (b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可知 。 该小组同学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发现:当 相同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越大的导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就越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映了 。
13.一个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其正常工作时电阻约10欧。小明想测定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键各一个,两个规格分别为 A :“5Ω 1A ”,B :“20Ω 0.5A ”,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电压为6伏) 。 (1)小明设计了如图19(a )所示电路图,通过分析你认为小明应选用规格为填A 或B )的滑动变阻器。
(2)图(b)已连接了部分电路。请你根据图19(a)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用2B 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 。
03
图18
表一:导体甲
表二:导体乙
表三:导体丙
C
P D B
3 A
+
(3)小明正确选择了滑动变阻器,按图19(a)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电建,发现灯泡发光较暗,电流表有示数.任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示数不为零) 且小于2.5伏。发生上述原因的是 。
c )所(4)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示)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瓦。
(5)小明根据测量灯泡实际功率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了U —I 图象,如图20所示。结果发现图线不是直线,这表明灯泡 的电流与电压 (填“成”或“不成”)正比, 这是因为 。
14.某小组同学用DIS 实验装置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他选取了三种材料:钨丝、锰
铜丝和镍铬丝。保持温度不变,所测得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前四列,为了进一步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长度、材料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实验数据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三个表格中的后四列中。 (a) 图19 (b) (c)
图20
表二(锰铜)
表三(镍铬)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4与5、7与8)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 (2)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序号 ,以及相应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是: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b ) 分析比较 。
15.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按图14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 ”字样。
① 在闭合电键S 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图中 端。(选填“A ”或“B ”)
图14
② 他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序号1中。接着,他移动滑片到中点位置(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将电压表的示数2. 5伏记录在序号2中。当他将滑片移动到A 端时,将电流表的示数0.36安记录在序号3中。
请在上表中将该同学尚未记录的数据填写完整,并计算出电阻值。 (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16. 为了研究物体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的情况,某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体积相等的不同圆柱体甲、乙和水等进行实验。如图15所示,他们先将高为0.10米的圆柱体甲挂在测力计下,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 ,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 ,并将h 和F 记录在表一中。他们再用高为0.08米的圆柱体乙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F 和h 的关系,他们计算每一次实验时F 的变化量∆F
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F 随在水中的深度h 的增大而减
小。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与7或12、13与14等数据中F 和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 小红同学分析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F 与h 的关系时,发现同样要区分圆柱体是否浸没两种情况来描述结论。她思考后,认为若用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V 浸来替换h ,所得出的结论可避免上述问题,则分析∆F 与V 是: 。
当小红分析比较表一、二中∆F 相等时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不同的圆柱体浸在水中,当 时,测力计示数变化量∆F 的大小相等。
③ 小明同学在分析小红的结论时,提出:“用浸入水中的体积V 浸来替代h ” 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V =Sh 。那么不规则物体浸入水中,∆F 与V 浸是否存在同样的关系?随后小明进行实验解决该问题。他设计了表三用以记录相关数据,请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栏目。
17
⑴根据小李所测量的数据,算出电阻阻值R x = 欧。
⑵你认为这份报告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应该填上的项目是:① ;② 。 ⑶从实验步骤看,该实验存在的主要缺陷是:① ;② 。
表三 浸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
18.小陶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于是他和小明用圆柱体、弹簧测力计、水和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探究,如图21所示,并记录了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
⑴当h =0.02m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 _ 牛。
⑵小陶分析实验序号1至7,得出初步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成正比”。小明认为小陶得出的结论不够完整,理由是 。小明还认为实验过程不够完善,理由是 。
⑶小陶选用的圆柱体高度范围是( )
A “13厘米>h >12厘米” B “14厘米>h >13厘米”。
19.小沈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先将待测电阻R x 、标有“20 2A ”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源、电键用导线串联起来,然后将电压表并接在R x 两端。
① 在闭合电键S 后,他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但指针偏转较小,且移动变阻器滑片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始终不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② 她找到问题后,按正确步骤重新实验,闭合电键后再度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2~6伏,则电源电压为 伏;当变阻器滑片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28安,此时电压表示数为 伏,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欧。(精确到0.1欧)
20.小李和小芳同学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做了如下实验。
(1)将四端开口的玻璃管三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中,实验现象如图13所示,由此可得的结论是:液体内部 都有压强。
(2)为进一步研究,两位同学都用U 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等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分别将带有橡皮膜的塑料盒插入到水和酒精中的不同深度处,并将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其中H 1<H 2<H 3)
图13 图14
水33酒精
33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 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完成上述实验研究后,两位同学经分析讨论,认为可以用
U
形管压强计和刻度尺来鉴别水和浓盐水(ρ水<ρ
盐水
),请你帮他们一同设计并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21.小华做“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1.5伏的整数倍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 X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及导线若干,所有元件均完好。 ①他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电键后,将变阻器滑片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12安~0.26安,电压表示数相应的变化范围为2.4伏~0伏。
②他通过思考分析,重新实验。当变阻器滑片移动到中点附近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24(a )、(b )所示。
请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13)
22.杨浦区某学校的初三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实心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与什么因素关系,他们选用不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中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体积相同不同密度的实心物体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物体的密度越大,则物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多。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或4、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1、2、3或5、6、7的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初步归纳得出: 。 ⑤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与总体积、物块密度、液体密度满足一定的关系式,请你写出表达式 。
23.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① :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② 实验原理: 。
③ 在图14所示的电路中,为了测出额定电压为2.5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闭合电键S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眼睛应注意观察 的示数;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伏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瓦。
图14
24.某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待测电阻R 1、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 2、电键及导线若干,所有元件均完好,该同学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图15 图16
① 按图15连接电路时,应将电键 。
② 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 (选填“a ”或“b ”)处; ③ 他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20安~0.58安,电压表示数相应的变化范围为2.0伏~6.0伏,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16所示,则待测电阻R 1阻值的平均值为 欧(保留一位小数)。
④ 完成上述实验后,该同学还想测量另一段电炉丝的电阻R x 的阻值,可是在连接电路时,发现电源、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都已损坏。经过思考,他利用刚才已测得的定值电阻R 1及原来剩下的器材,再向老师要了一个电源(电源电压未知且保持不变)和一个电键S 1,重新设计电路进行实验。
把设计的电路图画在答题纸相应框内(测量过程中,电路元件接线不能更改)。 ..
简要叙述操作要
点: 。
1.某小组用图12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性,其实验过程如下: ⑴将电流表分别接入电路中的A 、B 、C 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值填入表二中。
表二 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
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电阻(规格不同)。 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 拆接电路时,电键必须________;
② 他们设计的表二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
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__来进行的,实验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⑴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13(a ) 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 = 3.2牛;再把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13(b ) 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物体的重力_______ 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__)。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⑵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
(a ) (b )
图13
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3.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的电压为4.5伏。小灯泡L 标有“2.5V ”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1Α”字样。
①小王同学在实验时,把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并联在灯泡L 的两端,电路其他部分连接正确。若闭合电键,会造成________。(选填“电压表损坏”、“电流表损坏”、“灯泡损坏”或“灯泡不亮”)
②小华同学正确连接电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明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操作 规范。闭合电键后,记录的电压表和电流 表的示数如右表所示。
由表可知,灯泡L 的额定功率为(14) ④若灯泡L 两端最大可加2.8伏电压,为保证实验时电路中各元件的安全,参照小明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________欧。
4.某小组同学连接图15所示的电路开展电学实验,其中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10欧,滑动变阻器R 2标有“50Ω 2Α”字样,电路连接正确。闭合电键后,他们首先将变阻器R 2的滑片P 移动到某一位置,读出各个电表的示数;然后再将滑片P 向变阻器R 2的某一端移动,
如下表所示。 图15
①该小组同学在完成第一次实验后,将滑片P________移动。(选填“向a 端”、“向b 端”或“没有”)
②请在表格的栏目中,填上电压表V 1、V 2的符号。
③若已知三次实验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0.4安、0.3安和0.2安,请将以上示数正确地填入表格。
④若要利用上述表格中的数据验证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则可以选用表格中的哪几列数据,并说明选用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当 .
(2)小张将实物连接成如图16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
画“×” 并改正.
图17
电流表示数如图17所示,则R 的阻值为 Ω.
(
P ,使定值电阻R 两端电压为2V ,
(4)换上10Ω的电阻后,闭合电键,电压表示数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此时移动滑片P ,使电阻两端电压为 V .
6、某小组同学做实验探究盛有液体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强、压力大小遵循的规律.如
图
18(a)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水,利用仪器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并将相关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又用酒精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之后,他们又在如图18(b)所示三个不同底面积的口大底小容器中注入等质量的水,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ρ酒精=800千克/米3)
图18
表一(注入水0.1千克) 表二(注入酒精0.08千克) 表三(注入水0.1千克)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有关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液
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或2、8或3、9)的有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
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容器底部的面积和容器形状 。 (4)该小组同学对每表中第三、四列数据进行处理后结合相关条件(即液体的质量),进一
步综合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 )
; (b ) .
7. 甲、乙、丙三小组同学在“研究并联电路电阻规律”的实验中,按图11所示方式连接电路,将不同的两个电阻分别接在了MN 两端,闭合电键,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然后将计算的数据也记录了下来。
(1)分析实验序号1、2(或4、5或7、8)数据中电流的变化和电阻的变化的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实验序号1、3和2、3(或4、6和5、6或7、9和8、9)的数据中电阻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分析表一和表二(或表二和表三)数据中各电阻及总电阻的大小变化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经运算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 (5)为了进一步研究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甲小组同学将R 1和R 4两个电阻同时接在了MN 两端,读出并记录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然后从标有“3Ω 2A”、“30Ω 2A”及“30Ω 1A”字样的三个滑动变阻器中选择一个,替代R 1和R 4接在了MN 两端,移动滑片P 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回答问题:
①甲小组同学选择的滑动变阻器标有“ ”字样;②移动滑片P 直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与原先记录的相同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欧。
8.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15所示,他们在常温下将横截面积、长度不同的铁丝接入电路的MN 两点间,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后计算出阻值,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铁丝 表二 铁丝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分析比较_________(选填“表一”或“表二”)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 )分析比较1与6、2与4或3与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分析比较1与6、2与4和3与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他们继续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无法得到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 系。为了进一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需添加的器材为_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器材: 导体甲 横截面积为0. 2毫米2、长度为2米的铁丝
导体乙 横截面积为0. 1毫米2、长度为2米的镍铬合金丝 导体丙 横截面积为0. 3毫米2、长度为4. 5米的锰铜丝
9.小王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电源电压为3伏且保持不变,所有器材均完好。他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最大阻值处,闭合电键,观察到电压表示数如图16所示,且电流表指针偏离零刻度线的角度与电压表相同。然后他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至中点,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变小为0. 6伏。接着他继续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 28安。
请将下表填写完整。(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________
图16
10.小明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他按图13正确连接电路,所用电源电压为4. 5伏且不变,小灯上标有“2. 5V ”字样。
①该实验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为了 。
②闭合电键前,应先将图13中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P 移至最 端(选填“左”或“右)。
③闭合电键后,他发现两电表的示数均不发生变化。 Ⅰ 若灯L 或变阻器R 发生故障,则故障原因是 。 Ⅱ 若灯L 和变阻器R 同时发生故障,则故障原因是 。
④小明换用相同规格的完好器材按正确步骤重新实验,发现当小灯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
图13
示数为0. 2安,则小灯的额定功率为 瓦,此时变阻器R 连入电路的电阻为 欧。
11.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猜想
小成同学根据公式P =I 2R ,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增大。
小顾同学根据公式P =U 2/R ,认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随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而减小。
(2)实验验证
他们分别利用阻值为5欧和10欧的定值电阻、一个标有“20 2A ”的滑动变阻器、电压为6伏的电源、电键及若干导线,按图14连接电路,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通过两个电表的示数,计算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及其电功率,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表二
定
滑 图14
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知: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选填“小成”、 “小顾”或“小成和小顾”)。
(3)交流与评估
Ⅰ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与7或5与8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串联电路中,当电源电压和 相同时, 。
Ⅱ 为了使该小组同学的探究目的更全面,你认为他们还应进行的实验是 。
A .取阻值为15欧的定值电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B .继续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C .改变电源电压,重复上述实验过程。
Ⅲ 表二实验序号7与10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是相等的。若要在表一中增加一次
实验,使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实验序号5相等,你认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 ( ) 欧。
12.某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按图18正确连接电路,将不同的导体甲、乙、丙分别接入电路的M 、N 两端后,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进行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在表一、表二、表三中。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变化情况,由此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a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可知 。 (b )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可知 。 该小组同学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发现:当 相同时,电压与电流的比值越大的导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就越小,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映了 。
13.一个额定电压是2.5伏的小灯泡,其正常工作时电阻约10欧。小明想测定这个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室中有如下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键各一个,两个规格分别为 A :“5Ω 1A ”,B :“20Ω 0.5A ”,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源(电压为6伏) 。 (1)小明设计了如图19(a )所示电路图,通过分析你认为小明应选用规格为填A 或B )的滑动变阻器。
(2)图(b)已连接了部分电路。请你根据图19(a)所示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用2B 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 。
03
图18
表一:导体甲
表二:导体乙
表三:导体丙
C
P D B
3 A
+
(3)小明正确选择了滑动变阻器,按图19(a)的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电建,发现灯泡发光较暗,电流表有示数.任意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不变(示数不为零) 且小于2.5伏。发生上述原因的是 。
c )所(4)小明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示)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瓦。
(5)小明根据测量灯泡实际功率的多组实验数据,作出了U —I 图象,如图20所示。结果发现图线不是直线,这表明灯泡 的电流与电压 (填“成”或“不成”)正比, 这是因为 。
14.某小组同学用DIS 实验装置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他选取了三种材料:钨丝、锰
铜丝和镍铬丝。保持温度不变,所测得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前四列,为了进一步探究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横截面、长度、材料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实验数据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三个表格中的后四列中。 (a) 图19 (b) (c)
图20
表二(锰铜)
表三(镍铬)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4与5、7与8)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是: 。 (2)分析比较表中的实验序号 ,以及相应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是:在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时,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不同。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二、三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b ) 分析比较 。
15.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按图14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 ”字样。
① 在闭合电键S 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图中 端。(选填“A ”或“B ”)
图14
② 他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序号1中。接着,他移动滑片到中点位置(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将电压表的示数2. 5伏记录在序号2中。当他将滑片移动到A 端时,将电流表的示数0.36安记录在序号3中。
请在上表中将该同学尚未记录的数据填写完整,并计算出电阻值。 (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16. 为了研究物体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的情况,某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体积相等的不同圆柱体甲、乙和水等进行实验。如图15所示,他们先将高为0.10米的圆柱体甲挂在测力计下,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 ,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 ,并将h 和F 记录在表一中。他们再用高为0.08米的圆柱体乙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F 和h 的关系,他们计算每一次实验时F 的变化量∆F
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F 随在水中的深度h 的增大而减
小。
(b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与7或12、13与14等数据中F 和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 小红同学分析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F 与h 的关系时,发现同样要区分圆柱体是否浸没两种情况来描述结论。她思考后,认为若用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V 浸来替换h ,所得出的结论可避免上述问题,则分析∆F 与V 是: 。
当小红分析比较表一、二中∆F 相等时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不同的圆柱体浸在水中,当 时,测力计示数变化量∆F 的大小相等。
③ 小明同学在分析小红的结论时,提出:“用浸入水中的体积V 浸来替代h ” 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V =Sh 。那么不规则物体浸入水中,∆F 与V 浸是否存在同样的关系?随后小明进行实验解决该问题。他设计了表三用以记录相关数据,请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栏目。
17
⑴根据小李所测量的数据,算出电阻阻值R x = 欧。
⑵你认为这份报告是否完整?如不完整,应该填上的项目是:① ;② 。 ⑶从实验步骤看,该实验存在的主要缺陷是:① ;② 。
表三 浸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
18.小陶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于是他和小明用圆柱体、弹簧测力计、水和刻度尺等器材进行探究,如图21所示,并记录了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h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
⑴当h =0.02m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 _ 牛。
⑵小陶分析实验序号1至7,得出初步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成正比”。小明认为小陶得出的结论不够完整,理由是 。小明还认为实验过程不够完善,理由是 。
⑶小陶选用的圆柱体高度范围是( )
A “13厘米>h >12厘米” B “14厘米>h >13厘米”。
19.小沈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先将待测电阻R x 、标有“20 2A ”字样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源、电键用导线串联起来,然后将电压表并接在R x 两端。
① 在闭合电键S 后,他发现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但指针偏转较小,且移动变阻器滑片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始终不变,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② 她找到问题后,按正确步骤重新实验,闭合电键后再度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2~6伏,则电源电压为 伏;当变阻器滑片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28安,此时电压表示数为 伏,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欧。(精确到0.1欧)
20.小李和小芳同学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做了如下实验。
(1)将四端开口的玻璃管三端扎上橡皮薄膜,竖直插入水中,实验现象如图13所示,由此可得的结论是:液体内部 都有压强。
(2)为进一步研究,两位同学都用U 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等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分别将带有橡皮膜的塑料盒插入到水和酒精中的不同深度处,并将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其中H 1<H 2<H 3)
图13 图14
水33酒精
33
①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 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3)完成上述实验研究后,两位同学经分析讨论,认为可以用
U
形管压强计和刻度尺来鉴别水和浓盐水(ρ水<ρ
盐水
),请你帮他们一同设计并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21.小华做“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1.5伏的整数倍且保持不变)、待测电阻R X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及导线若干,所有元件均完好。 ①他连接电路进行实验,闭合电键后,将变阻器滑片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12安~0.26安,电压表示数相应的变化范围为2.4伏~0伏。
②他通过思考分析,重新实验。当变阻器滑片移动到中点附近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24(a )、(b )所示。
请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 (13)
22.杨浦区某学校的初三课外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研究漂浮在液体表面上的实心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与什么因素关系,他们选用不同的实心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中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体积相同不同密度的实心物体漂浮在同种液体中,物体的密度越大,则物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多。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8或4、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1、2、3或5、6、7的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关系可初步归纳得出: 。 ⑤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与总体积、物块密度、液体密度满足一定的关系式,请你写出表达式 。
23.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① :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② 实验原理: 。
③ 在图14所示的电路中,为了测出额定电压为2.5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闭合电键S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眼睛应注意观察 的示数;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伏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瓦。
图14
24.某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源、待测电阻R 1、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R 2、电键及导线若干,所有元件均完好,该同学实验操作步骤正确。
图15 图16
① 按图15连接电路时,应将电键 。
② 闭合电键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至 (选填“a ”或“b ”)处; ③ 他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为0.20安~0.58安,电压表示数相应的变化范围为2.0伏~6.0伏,当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16所示,则待测电阻R 1阻值的平均值为 欧(保留一位小数)。
④ 完成上述实验后,该同学还想测量另一段电炉丝的电阻R x 的阻值,可是在连接电路时,发现电源、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都已损坏。经过思考,他利用刚才已测得的定值电阻R 1及原来剩下的器材,再向老师要了一个电源(电源电压未知且保持不变)和一个电键S 1,重新设计电路进行实验。
把设计的电路图画在答题纸相应框内(测量过程中,电路元件接线不能更改)。 ..
简要叙述操作要
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