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课(3)

《赤壁赋》说课稿

一.说教材。《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不仅描绘自然风物,而且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重点)。2、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难点)。3、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说教法和学法。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2、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3、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4、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背景。

东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从政治生涯看,黄州是他的谪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从文学创作看,黄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巅峰。最负盛名的 “赤壁三咏”就创作于此。今天让我们走近失意飘泊中的苏东坡,走进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赋》。

(二)疏通文句,通读全文。1、针对预习自读的情况,学生质疑。学生将完成学案时遇到的困难,包括字音、句读、难解的词义及句意等,提出来集体讨论,仍不能解决的,由教师引导点播。2、初读课文,学生互相读给对方听,纠正错误。3、积累: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文言句式等。

(三)、熟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第一段 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段 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段 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段 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段 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

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刻把握,水到渠成。

(四)、重点阅读“客曰”“苏子曰”两段,体会“客”之情与“苏子”之理,并对此作出评价

1、学生自读体会,并分小组自由讨论,发表见解。 2、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发言。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优势,言之成理即可。

(五)问题探究:

1、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

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2、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明确:这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能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六)、鉴赏艺术特色感受思想内涵,(小组交流总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播提示并对学生提到的别具特色部分反复诵读品味。)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萧声的幽咽哀婉:“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3.“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仗不同,它的书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全是散句,参差疏落平白如话;以下直至文末,虽都押韵,但换的较快,而且换的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易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七)、总结。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八)、拓展探究(作业)

将《赤壁赋》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作比较,寻找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然后交流。

(参考:大致有“四同”:都是吟咏赤壁夜景,都联想三国英雄的豪迈,都与他们自身比照,都有人生短暂之叹。大致有“三异”:词写壮美之景,文写静美之景;词写成功的英雄,文写失败的英雄;词仅限于“江月永恒,人生如梦”的浩叹,而文有“物与我皆无尽”的超越,文更达观、更乐观。当然,同与异,只是相对而言或大致说来,其实往往同中有异,或者似异实同。如:写周郎,志满意得,写曹操,落荒而逃,看起来不同,但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一样的——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大江永恒,江月永恒,自然永恒。)

(九)板 书设计。

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赤壁赋》说课稿

一.说教材。《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不仅描绘自然风物,而且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重点)。2、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难点)。3、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说教法和学法。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2、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3、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4、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背景。

东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从政治生涯看,黄州是他的谪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从文学创作看,黄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巅峰。最负盛名的 “赤壁三咏”就创作于此。今天让我们走近失意飘泊中的苏东坡,走进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赋》。

(二)疏通文句,通读全文。1、针对预习自读的情况,学生质疑。学生将完成学案时遇到的困难,包括字音、句读、难解的词义及句意等,提出来集体讨论,仍不能解决的,由教师引导点播。2、初读课文,学生互相读给对方听,纠正错误。3、积累:实词的含义,虚词的用法及意义,文言句式等。

(三)、熟读全文,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第一段 苏子的乐,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段 苏子愀然,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段 客诉悲情,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段 以水月做比,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段 杯盘狼藉,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

文章由景生情,缘情入理,由景而生乐情,乐极而生悲,由悲而生理,至豁达胸襟的展示,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刻把握,水到渠成。

(四)、重点阅读“客曰”“苏子曰”两段,体会“客”之情与“苏子”之理,并对此作出评价

1、学生自读体会,并分小组自由讨论,发表见解。 2、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发言。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优势,言之成理即可。

(五)问题探究:

1、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

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2、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明确:这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能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六)、鉴赏艺术特色感受思想内涵,(小组交流总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播提示并对学生提到的别具特色部分反复诵读品味。)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萧声的幽咽哀婉:“其声鸣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3.“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与赋的讲究整齐对仗不同,它的书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全是散句,参差疏落平白如话;以下直至文末,虽都押韵,但换的较快,而且换的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易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七)、总结。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八)、拓展探究(作业)

将《赤壁赋》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作比较,寻找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然后交流。

(参考:大致有“四同”:都是吟咏赤壁夜景,都联想三国英雄的豪迈,都与他们自身比照,都有人生短暂之叹。大致有“三异”:词写壮美之景,文写静美之景;词写成功的英雄,文写失败的英雄;词仅限于“江月永恒,人生如梦”的浩叹,而文有“物与我皆无尽”的超越,文更达观、更乐观。当然,同与异,只是相对而言或大致说来,其实往往同中有异,或者似异实同。如:写周郎,志满意得,写曹操,落荒而逃,看起来不同,但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一样的——是非成败转头空,只有大江永恒,江月永恒,自然永恒。)

(九)板 书设计。

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相关内容

  • [赤壁]下海报揭幕仪式主持人串词
  • <赤壁>下部海报揭幕仪式主持人串词 1.14:00-14:05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情系赤壁 梦回千年"<赤壁>下部电影海报揭幕仪式的活动现场,今天是赤壁大战发生18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历史盛事,中共赤壁市委.赤 ...

  •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的故事,赤壁之战的经过
  • 赤壁之战简介及时间 赤壁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发生地 简述赤壁之战的过程 赤壁之战曹军大败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的原因是? 赤壁之战历史人物简介 赤壁之战的主人公是谁? 赤壁之战简介及时间 赤壁之战是哪一年发生的? 赤壁之战第一功臣黄盖负伤后为何置于厕所 赤壁之战是不是吹出来的?赤壁之战 ...

  • 随笔札记46.农夫杂忆(十五)游览赤壁古战场2. 赤壁景区概况
  • 在赤壁驿馆大厅,我阅读了宣传资料<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简介)>,了解到赤壁景区的基本情况. 三国赤壁古战场,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之滨的南岸(长江中游南岸的赤壁市西南32公里,北依武汉,南临岳阳),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现 ...

  • 三国古战场-赤壁导游词
  •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三国古战场赤壁. 赤壁名胜风景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赤壁市西北."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照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唐朝伟大诗人李白诗中咏叹的"赤壁"就是大家今天要游览的三国古战场. 毛泽东在<论诗久战> ...

  • 农夫随笔(六)游览三国赤壁古战场(上)
  • 2017年3月上旬,我在优酷网下载了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1-84集,随后将其复制到TF卡之中以备日后用视频机播放而慢慢地欣赏.几天后,我的发小熊春生从市内来电,特意邀请我们队里的几个人去赤壁三国古战场旅游,我感到高兴并向他表示谢意.我想,去赤壁三国古战场旅游之后,既能够见见世面扩大眼 ...

  • 三国赤壁古战场导游词
  • 三国赤壁古战场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国吴楚地,赤壁古战场".我是大家此次三国赤壁之旅的导游员小刘,很高兴有缘能和大家一同游览,希望我的真心能换来您的开心!精彩内容,尽在百度攻略:https://gl.baidu.com 说起赤壁大战,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 ...

  • [赤壁赋]阅读练习
  • 1.第3段为何写历史人物? 第3段吊古抒怀,借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曹孟德已逝不在,抒发了人生苦短的悲怀. 2.第4段,以水.月为喻,有何作用? 以水.月为喻,借物喻理:水与月虽然有往逝.盈虚的变化,但实际上两者并没有消失.增减,所以从不变的角度来看待这些自然现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与自己都是没有穷尽的,因 ...

  •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1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江苏省震泽中学 刘丽华 教学目标: 1.  通过评点.研讨版本中字词的不同而把握词的内容. 2.  与<赤壁赋>进行比较阅读,把握苏轼的情感.对苏轼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强求统一. 一.导入 1.  展示苏轼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作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浅析
  •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81-01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来说明该词是写景.咏史.抒怀三者有机结合的佳作. 关键词:写景 咏史抒怀 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是从形象着手,用形象思维来表达思想感情. ...

  • 前后赤壁赋的异同
  • <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异同 相同 1.都写赤壁之景.空间上是一致的. 除了都写赤壁之景,虽然时间上相差几个月,但是两篇文章中都欣赏了月亮. 2.进行的活动相同. 都是让船随波逐流,欣赏月景.水景. 3.同与客游赤壁 不同 1.篇幅<前赤壁赋>长于<后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