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殿与韩国景福宫勤政殿的比较研究与感想
自古以来,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往来就十分密切,尤其是封建制度与经济高度繁荣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这样频繁的交流在先进技术与文化对外流传的同时,也客观上造成了古代中国与日、韩之间的文化共同性。这样的共同性体现在各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自然也会体现在建筑风格上。下面要讲的是古代建筑中最为奢华、宏大、庄严的殿堂建筑,而要进行比较的,是坐落于韩国景福宫内的勤政殿,与传统的中国古代三大殿。
景福宫内的殿堂是都为大家所熟悉的,于是下面首先要做的,是对中国三大殿的一点简要介绍。
“中国古代三大殿”指的是“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泰安岱庙天贶殿”三座殿堂的合称,三座殿堂分罗各地,而北京故宫内部也有三大殿,所指自然是不同的了。
北京故宫太和殿:也就是俗称的“金銮殿”,是故宫中最巍峨、最壮丽的建筑,面阔ll 间,进深5间,重檐戾殿式,黄色琉璃瓦,耸立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高35.05米)之上。大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世界现有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图1)
曲阜孔庙大成殿 :座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中国最大的
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字,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图2)
泰安岱庙天贶殿: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共九间,长48.7米,宽19.8米,高22.3米。(图3)
大成与天贶二殿均为祭孔所用,用以对比勤政殿的话,莫若太和殿最为恰宜。景福宫素有“小故宫”之称,那么勤政殿若作“小太和”,也并无不妥。两者地位非常相似,都是国家君主举行各类重大典礼的场所,设计尽其恢弘华丽,有震慑四方的威严。勤政殿的规模自然比太和殿小上许多,内部装饰与雕塑等也不及太和殿精致炫目,但是其设计典雅肃穆,韵味盎然之处,也是十分令人称道的。(图4)
说到这里,便要提到中国与韩国古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君主权力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君主与贵族生活为了达到奢华完美,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所以体现在建筑设计上便为宏大、开阔、金碧辉煌,皇城定立于平原,有平地起高楼之势。中式园林中多用假山奇石做修饰,而韩国似乎更注重于与自然的融合,依山傍水的素雅与和谐,皇城之中放眼望去,也可见青山远景。这与国力繁盛程度与经济实力固然有关,但和民族素有的理念与审美观也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有着两千余年的儒教文化,儒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的地位是其他宗教、学派所无法披靡的。在许多地方都建立有孔庙,尊孔、祭孔、学习孔孟之道,是所有从文之人的必修课,甚至连帝王也不可避免。于是孔庙的建立、孔庙内的装璜也是大费周章,比如大成殿门前的龙柱,相传因为雕工太为精致华美,甚至赛过皇宫,于是在皇帝来祭孔的时候注资都要用黄绫包起,以免皇帝见到了龙颜不悦。(图5)
而以壁画而闻名的天贶殿,也是名声远扬,其壁画在后世也多有模本流传,现在在市面上也可买到相关的画册。(图6)
在此提到的几座大殿,外部设计十分相似,都是外双内单的重檐结构,中式的重檐偏平,而勤政殿的屋檐上翘幅度会高一些。而看到内部设计时,勤政殿则与大成、天贶比较相近,因为不可以使用皇家的明黄色,所以色调以红、蓝、绿为主。(图7,太和内景。图8,大成内景。图9,勤政内景)
总而言之,中韩两国的殿堂艺术也像其它领域的文化事物一样,是相似而不相同、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分的。并不能断然判定何为最好或是最有价值,从研究者的眼光看来,这些殿堂都是古人留下的珍贵瑰宝,个中真味,细细品来,必然是余韵袅袅、回味悠长的。
中国三大殿与韩国景福宫勤政殿的比较研究与感想
自古以来,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往来就十分密切,尤其是封建制度与经济高度繁荣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这样频繁的交流在先进技术与文化对外流传的同时,也客观上造成了古代中国与日、韩之间的文化共同性。这样的共同性体现在各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自然也会体现在建筑风格上。下面要讲的是古代建筑中最为奢华、宏大、庄严的殿堂建筑,而要进行比较的,是坐落于韩国景福宫内的勤政殿,与传统的中国古代三大殿。
景福宫内的殿堂是都为大家所熟悉的,于是下面首先要做的,是对中国三大殿的一点简要介绍。
“中国古代三大殿”指的是“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泰安岱庙天贶殿”三座殿堂的合称,三座殿堂分罗各地,而北京故宫内部也有三大殿,所指自然是不同的了。
北京故宫太和殿:也就是俗称的“金銮殿”,是故宫中最巍峨、最壮丽的建筑,面阔ll 间,进深5间,重檐戾殿式,黄色琉璃瓦,耸立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高35.05米)之上。大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世界现有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图1)
曲阜孔庙大成殿 :座落在曲阜城内,其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丽、金碧辉煌,为中国最大的
祭孔要地。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字,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图2)
泰安岱庙天贶殿: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大殿共九间,长48.7米,宽19.8米,高22.3米。(图3)
大成与天贶二殿均为祭孔所用,用以对比勤政殿的话,莫若太和殿最为恰宜。景福宫素有“小故宫”之称,那么勤政殿若作“小太和”,也并无不妥。两者地位非常相似,都是国家君主举行各类重大典礼的场所,设计尽其恢弘华丽,有震慑四方的威严。勤政殿的规模自然比太和殿小上许多,内部装饰与雕塑等也不及太和殿精致炫目,但是其设计典雅肃穆,韵味盎然之处,也是十分令人称道的。(图4)
说到这里,便要提到中国与韩国古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君主权力高度集中的封建社会,君主与贵族生活为了达到奢华完美,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所以体现在建筑设计上便为宏大、开阔、金碧辉煌,皇城定立于平原,有平地起高楼之势。中式园林中多用假山奇石做修饰,而韩国似乎更注重于与自然的融合,依山傍水的素雅与和谐,皇城之中放眼望去,也可见青山远景。这与国力繁盛程度与经济实力固然有关,但和民族素有的理念与审美观也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有着两千余年的儒教文化,儒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的地位是其他宗教、学派所无法披靡的。在许多地方都建立有孔庙,尊孔、祭孔、学习孔孟之道,是所有从文之人的必修课,甚至连帝王也不可避免。于是孔庙的建立、孔庙内的装璜也是大费周章,比如大成殿门前的龙柱,相传因为雕工太为精致华美,甚至赛过皇宫,于是在皇帝来祭孔的时候注资都要用黄绫包起,以免皇帝见到了龙颜不悦。(图5)
而以壁画而闻名的天贶殿,也是名声远扬,其壁画在后世也多有模本流传,现在在市面上也可买到相关的画册。(图6)
在此提到的几座大殿,外部设计十分相似,都是外双内单的重檐结构,中式的重檐偏平,而勤政殿的屋檐上翘幅度会高一些。而看到内部设计时,勤政殿则与大成、天贶比较相近,因为不可以使用皇家的明黄色,所以色调以红、蓝、绿为主。(图7,太和内景。图8,大成内景。图9,勤政内景)
总而言之,中韩两国的殿堂艺术也像其它领域的文化事物一样,是相似而不相同、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分的。并不能断然判定何为最好或是最有价值,从研究者的眼光看来,这些殿堂都是古人留下的珍贵瑰宝,个中真味,细细品来,必然是余韵袅袅、回味悠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