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美丽的大自然(3498)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美丽的大自然》,本课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准备从五方面来阐述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说教材和学情分析
《美丽的大自然》是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本课由“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一起玩”两部分组成。以儿童身处大自然中由五官引起的直接感受引入,从他们看、听、闻、触摸等各种途径的真切体验出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小调查“七彩的大自然”旨在通过观察了解“校园内的植物有多少种颜色’’这一可操作的活动,帮助儿童关注身边的、同时又是最易于疏忽的自然环境,体会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和四季的变化已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可以动用感官,充分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基本上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并喜爱大自然。但这种观察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比较零散、模糊、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各不相同,而且很多活动在户外进行。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这样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动用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以植物为典型代表,知道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3、融入自然,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喜爱大自然.4、了解不同的季节适合从事的户外活动,知道户外活动的规则,并运用规则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初步养成户外活动的良好习惯。5、学会简单的调查和统计方法。
教学重点:以植物为典型代表,知道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融入自然,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的季节适合从事的户外活动,知道户外活动的规则,并运用规则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初步养成户外活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 课前发动学生通过郊游、逛公园、在小区、校园观察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并搜集一些植物实物(如叶子、根、果实等)。
2.准备一些游戏的用具,如树叶、鹅卵石、花朵、果实等。
3学生搜集四季典型的户外活动照片或录像带:如踏青、放风筝、游泳、爬山、打雪仗等。
4.课件,图片、明信片等其它资料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构建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2)、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所有教学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广大教师最擅长的一种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辅助教学。
(3)、创设情境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是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儿童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创设一个个情境,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学法 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而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了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组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小故事,创设情境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领悟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具体地说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流程
(一) 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大自然
1.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1)猜一猜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一段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流水声、下雨声、鸟叫声等)
(2)摸一摸教师请学生上台,用手在准备好的盒子里摸,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树叶、石头、花、果实等)
2.谈游戏感受。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大自然的一些景物让自己感受到美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可能一片叶子、一些水声,让学生的记忆闸门打开,带领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记忆的提取。
(二)交流会:感受大自然
师导语:是啊,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动用多种感官去寻找、发现、感受大自然。
1.欣赏图片,通过视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1)播放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请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说说还看见过自然界哪些美丽的景色,展示自己手中的图片、实物。
2.动用其他感官,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看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象。除了眼睛,我们还能用哪些感官感受到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引导生发现感受板书:视觉、嗅觉、触觉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觉、嗅觉、触觉等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梳理,得出真实深刻的印象。
(三)调查大自然
.1小调查“七彩的校园”,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师:大自然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可它又充满了神秘,我们对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不信,老师考考大家:大自然在校园里撒下了多少种颜色?生自由回答。师引导学生开展小调查。
2.指导制定调查计划
(1) 讨论调查目标及分类:明确调查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如何分类。
(2) 组成调查小组教师组织引导2-4个小朋友形成一个小组,确立一个具体的调查目标,如:树叶的颜色有多少种?同时组内选好组长,安排好观察、记录人员。
(3)讨论调查方法教师指导,以颜色为例,可以分为几种基本颜色,然后把看到的植物登记在相应的颜色下面。引导学生思考,还能用哪些统计方法?
(4)现场实践调查以校园花坛等处为点,组织学生根据已形成的的小组进行分工调查,时间控制在10分种之内,同时注意安全教育。
(5)交流调查统计方法: 请学生说自己的统计结果,并展示自己按什么方法统计。(如圆圈、五角星、数字等)肯定学生个性化的统计方法,并随机引导教会学生常用又简便的统计方法:用“正”字记数。
5.小结调查统计结果师:校园内有哪些颜色?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播放图片。)
6.学唱歌曲,跟着旋律跳一跳
设计意图:学生在调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知道调查什么、如何调查,因此,进行具体操作指导,可以让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收获。因此,课中的计划的制定必须是全员参与,让有相同愿望的同学组成一组,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弱的,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随时进行相应的指导。
(四)和大自然交朋友
1.看图说感受师引导学生说说书本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放风筝、游泳、秋游、堆雪人等),随机询问学生是否有这些亲身经历,有什么感受。
2.小组交流,填写表格。师:除了书本上这些活动,你还有哪些最喜欢的可以在大自然中玩的游戏?还参加了哪些有意思的户外活动?组织4人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P37表格。
3.全班交流,指导点评:全班学生交流自己参加的户外活动的内容和感受,结合展示
学生户外活动的照片、录像、纪念品或其他资料。教师随机进行不同季节户外活动的相关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四季中典型的户外活动进行交流。依托学生的真实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介绍、照片、实物等加深对自然美的体验,以及在大自然游玩中的体验,进一步增进学生喜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感受。
(五)评判自测——户外活动规则
师: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也是大自然的朋友。那么我们在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哪些规则呢?
(1)看P37图片,自主选择“笑脸”或“哭脸”,
(2)小组评评哪些户外活动好,哪些不好,为什么?
(3)全班交流,对不好的活动指出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意见。
(4)讨论:进行健康有益的户外活动有哪些标准,并补充填写P37“评判标准”。①从事正当的户外活动②注意安全③不妨碍他人„„
(5)自测自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评判与引导。户外活动除进行观察、欣赏的指导外,还要进行合作学习的教育,并进行与此相关的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指出哪些活动是不安全、破坏大自然的,是不正当的。应该开展一些能亲近自然的健康有意义的户外活动。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辨析,让学生了解到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五、说板书
美丽的大自然
视觉、嗅觉、触觉
8、美丽的大自然(3498)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美丽的大自然》,本课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准备从五方面来阐述对这节课的认识和处理。
一.说教材和学情分析
《美丽的大自然》是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主题。本课由“走进大自然”、“和大自然一起玩”两部分组成。以儿童身处大自然中由五官引起的直接感受引入,从他们看、听、闻、触摸等各种途径的真切体验出发,展现大自然的美好;小调查“七彩的大自然”旨在通过观察了解“校园内的植物有多少种颜色’’这一可操作的活动,帮助儿童关注身边的、同时又是最易于疏忽的自然环境,体会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和四季的变化已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可以动用感官,充分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基本上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并喜爱大自然。但这种观察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比较零散、模糊、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由于学生的生活面各不相同,而且很多活动在户外进行。因此,教师在学习中,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必要的安全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这样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动用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以植物为典型代表,知道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3、融入自然,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喜爱大自然.4、了解不同的季节适合从事的户外活动,知道户外活动的规则,并运用规则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初步养成户外活动的良好习惯。5、学会简单的调查和统计方法。
教学重点:以植物为典型代表,知道大自然中的植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形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融入自然,体验在大自然中游戏和活动的乐趣,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的季节适合从事的户外活动,知道户外活动的规则,并运用规则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初步养成户外活动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1、 课前发动学生通过郊游、逛公园、在小区、校园观察等途径去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并搜集一些植物实物(如叶子、根、果实等)。
2.准备一些游戏的用具,如树叶、鹅卵石、花朵、果实等。
3学生搜集四季典型的户外活动照片或录像带:如踏青、放风筝、游泳、爬山、打雪仗等。
4.课件,图片、明信片等其它资料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互动教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构建过程。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2)、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所有教学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广大教师最擅长的一种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借助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情景展示给学生,辅助教学。
(3)、创设情境教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是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儿童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行为习惯。创设一个个情境,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学法 古人说:“授人之鱼,只供一餐所需,而给人之渔,终身受用不尽。”而新课程的品德与社会课突出了体验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组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小故事,创设情境等活动,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领悟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具体地说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流程
(一) 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大自然
1.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1)猜一猜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一段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流水声、下雨声、鸟叫声等)
(2)摸一摸教师请学生上台,用手在准备好的盒子里摸,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树叶、石头、花、果实等)
2.谈游戏感受。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大自然的一些景物让自己感受到美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可能一片叶子、一些水声,让学生的记忆闸门打开,带领学生比较顺利地进入记忆的提取。
(二)交流会:感受大自然
师导语:是啊,大自然是美丽神奇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动用多种感官去寻找、发现、感受大自然。
1.欣赏图片,通过视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1)播放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请学生说说看见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说说还看见过自然界哪些美丽的景色,展示自己手中的图片、实物。
2.动用其他感官,交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看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象。除了眼睛,我们还能用哪些感官感受到神奇美丽的大自然?引导生发现感受板书:视觉、嗅觉、触觉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觉、嗅觉、触觉等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梳理,得出真实深刻的印象。
(三)调查大自然
.1小调查“七彩的校园”,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师:大自然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可它又充满了神秘,我们对他的了解还远远不够,不信,老师考考大家:大自然在校园里撒下了多少种颜色?生自由回答。师引导学生开展小调查。
2.指导制定调查计划
(1) 讨论调查目标及分类:明确调查的主题是什么。讨论如何分类。
(2) 组成调查小组教师组织引导2-4个小朋友形成一个小组,确立一个具体的调查目标,如:树叶的颜色有多少种?同时组内选好组长,安排好观察、记录人员。
(3)讨论调查方法教师指导,以颜色为例,可以分为几种基本颜色,然后把看到的植物登记在相应的颜色下面。引导学生思考,还能用哪些统计方法?
(4)现场实践调查以校园花坛等处为点,组织学生根据已形成的的小组进行分工调查,时间控制在10分种之内,同时注意安全教育。
(5)交流调查统计方法: 请学生说自己的统计结果,并展示自己按什么方法统计。(如圆圈、五角星、数字等)肯定学生个性化的统计方法,并随机引导教会学生常用又简便的统计方法:用“正”字记数。
5.小结调查统计结果师:校园内有哪些颜色?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播放图片。)
6.学唱歌曲,跟着旋律跳一跳
设计意图:学生在调查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知道调查什么、如何调查,因此,进行具体操作指导,可以让学生在最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收获。因此,课中的计划的制定必须是全员参与,让有相同愿望的同学组成一组,对于一些能力比较弱的,教师可以参与到其中,随时进行相应的指导。
(四)和大自然交朋友
1.看图说感受师引导学生说说书本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放风筝、游泳、秋游、堆雪人等),随机询问学生是否有这些亲身经历,有什么感受。
2.小组交流,填写表格。师:除了书本上这些活动,你还有哪些最喜欢的可以在大自然中玩的游戏?还参加了哪些有意思的户外活动?组织4人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P37表格。
3.全班交流,指导点评:全班学生交流自己参加的户外活动的内容和感受,结合展示
学生户外活动的照片、录像、纪念品或其他资料。教师随机进行不同季节户外活动的相关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四季中典型的户外活动进行交流。依托学生的真实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介绍、照片、实物等加深对自然美的体验,以及在大自然游玩中的体验,进一步增进学生喜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感受。
(五)评判自测——户外活动规则
师: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也是大自然的朋友。那么我们在进行各种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哪些规则呢?
(1)看P37图片,自主选择“笑脸”或“哭脸”,
(2)小组评评哪些户外活动好,哪些不好,为什么?
(3)全班交流,对不好的活动指出问题,并说说自己的意见。
(4)讨论:进行健康有益的户外活动有哪些标准,并补充填写P37“评判标准”。①从事正当的户外活动②注意安全③不妨碍他人„„
(5)自测自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评判与引导。户外活动除进行观察、欣赏的指导外,还要进行合作学习的教育,并进行与此相关的安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指出哪些活动是不安全、破坏大自然的,是不正当的。应该开展一些能亲近自然的健康有意义的户外活动。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辨析,让学生了解到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五、说板书
美丽的大自然
视觉、嗅觉、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