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知识与余震安全避险教育
一、汶川地震原因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
龙门山断裂带,从青川县起,经北川、茂县、绵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宝兴等县市,到泸定县附近为止,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与龙门山脉大体一致.
这条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之 间,其规模大而位置特殊。该断裂带长约500公里,宽70公里。分为后山断裂带(下图F1)、龙门山主断裂带(F2)和山前断裂带(F3). 汶川和北川都位于主断裂带上.龙门山断裂带活跃,是青藏高原板块与四川盆地板块的挤压形成的地壳运动。
二、绵阳与成都都是安全岛,余震不会造成较大破坏
汶川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向北推挤,碰到扬子地块阻挡后造成青藏高原隆升,由于能量和地应力的长期积累,最后在龙门山断裂带这一边缘的脆薄地带进行能量释放,从而引起地壳变形断裂和地震所致。近期成都会议上专家指出:四川盆地所在的扬子地台与周边的造山带是完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边缘的龙门山断裂带就像一堵墙,把地震和四川盆地隔开。因此,即使那边发生再大的地震,对于成都主城区和德阳、绵阳,以及广元来说都是地震的波及区(安全区)。
从上万次的余震发生情况看,全部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见下图),绵阳不在地震带(龙门山断裂带)上,距龙门山断裂带(余震发生带)有一段距离;我校房屋经过了八级强烈地震的考验,受损的部分也进行了更大强度的加固,校舍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这一点请大家要有信心。另外,按照专家意见,该次地震属于主震余震型,由于主震后已经过万次以上的余震,板块长期活动积聚的能量在不断的衰减,即使再发生较大的余震,其震级一般不会超过主震的级别,也不会发生较大破坏。
实践证明,绵阳城区是安全的,学校是安全的。发生的伤亡均是缺乏防震知识、恐慌和采取不当措施造成的。
汶川地震四级以上余震分布情况
三、防震避震预案(须知):
(1)一般知识:
室内物品一定不要堆放过高,并排除不稳定的堆放物!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2)在宿舍里怎样避震?
要对宿舍值班辅导员和楼栋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遇到余震发生必须保持镇定,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并按照规定到达安全值班点位。首先要按照以下知识迅速组织紧急避险,震后按照情况处理,如果是小的余震,继续休息或者学习工作;如果是大的余震,则视情况而定,组织有序撤离。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a、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b、内墙墙根、墙角;
c、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d、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e、不要到阳台上去!
(3)在校内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要对教师或者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遇到余震发生必须保持镇定,不得擅自离开岗位。首先要按照以下知识迅速组织紧急避险,震后按照情况处理,如果是小的余震,继续学习工作;如果是大的余震,则视情况而定,应当组织有序撤离,先学生,后教师。
正在教室上课或者图书馆学习的学生,要在教师或者工作人员指挥下,迅速抱头或用书包等保护头部、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其它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或者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汶川地震知识与余震安全避险教育
一、汶川地震原因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
龙门山断裂带,从青川县起,经北川、茂县、绵竹、汶川、都江堰、大邑、宝兴等县市,到泸定县附近为止,呈东北——西南方向展布,与龙门山脉大体一致.
这条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缘之 间,其规模大而位置特殊。该断裂带长约500公里,宽70公里。分为后山断裂带(下图F1)、龙门山主断裂带(F2)和山前断裂带(F3). 汶川和北川都位于主断裂带上.龙门山断裂带活跃,是青藏高原板块与四川盆地板块的挤压形成的地壳运动。
二、绵阳与成都都是安全岛,余震不会造成较大破坏
汶川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向北推挤,碰到扬子地块阻挡后造成青藏高原隆升,由于能量和地应力的长期积累,最后在龙门山断裂带这一边缘的脆薄地带进行能量释放,从而引起地壳变形断裂和地震所致。近期成都会议上专家指出:四川盆地所在的扬子地台与周边的造山带是完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边缘的龙门山断裂带就像一堵墙,把地震和四川盆地隔开。因此,即使那边发生再大的地震,对于成都主城区和德阳、绵阳,以及广元来说都是地震的波及区(安全区)。
从上万次的余震发生情况看,全部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见下图),绵阳不在地震带(龙门山断裂带)上,距龙门山断裂带(余震发生带)有一段距离;我校房屋经过了八级强烈地震的考验,受损的部分也进行了更大强度的加固,校舍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这一点请大家要有信心。另外,按照专家意见,该次地震属于主震余震型,由于主震后已经过万次以上的余震,板块长期活动积聚的能量在不断的衰减,即使再发生较大的余震,其震级一般不会超过主震的级别,也不会发生较大破坏。
实践证明,绵阳城区是安全的,学校是安全的。发生的伤亡均是缺乏防震知识、恐慌和采取不当措施造成的。
汶川地震四级以上余震分布情况
三、防震避震预案(须知):
(1)一般知识:
室内物品一定不要堆放过高,并排除不稳定的堆放物!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2)在宿舍里怎样避震?
要对宿舍值班辅导员和楼栋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遇到余震发生必须保持镇定,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并按照规定到达安全值班点位。首先要按照以下知识迅速组织紧急避险,震后按照情况处理,如果是小的余震,继续休息或者学习工作;如果是大的余震,则视情况而定,组织有序撤离。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a、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b、内墙墙根、墙角;
c、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d、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e、不要到阳台上去!
(3)在校内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要对教师或者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遇到余震发生必须保持镇定,不得擅自离开岗位。首先要按照以下知识迅速组织紧急避险,震后按照情况处理,如果是小的余震,继续学习工作;如果是大的余震,则视情况而定,应当组织有序撤离,先学生,后教师。
正在教室上课或者图书馆学习的学生,要在教师或者工作人员指挥下,迅速抱头或用书包等保护头部、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4)在其它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或者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