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二、2005年乌鲁木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共15分,每题3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

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

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其真不知马也 .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蒙乃始就学 .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D.得为众人而已耶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0.C

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

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

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

得多。

22.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

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22.时间 三 受于人者不至

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

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三、2005山东济南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

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

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

画一处)(2分)

余闻 之 也 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

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6、余/闻之也久

7、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四、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

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

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

就是每天后退。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

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

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

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

[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④帮助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五、2005年四川资阳市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

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24.(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

25.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5.(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26.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26.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二、2005年乌鲁木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共15分,每题3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

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

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其真不知马也 .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蒙乃始就学 .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D.得为众人而已耶 .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0.C

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

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

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

得多。

22.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

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22.时间 三 受于人者不至

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

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三、2005山东济南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

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

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

画一处)(2分)

余闻 之 也 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

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6、余/闻之也久

7、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四、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

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

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每天进步,

就是每天后退。一个人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

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不能帮助社会。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

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

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究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像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努力(好好学习)吗?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

[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6.①终于 ②达到

③地方④帮助

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五、2005年四川资阳市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

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

24.(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

25.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5.(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26.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26.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相关内容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
  • 中考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汇编(1)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3) 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

  • 初三辅导材料
  • 英语: <中学英语语法练习3000题> <英语语法大全初中高中满分练习> <高中语法与词汇1000题> <2015百题大过关语言知识运百题> <中考英语缺词填空与任务型阅读> <初中英语阅读与完形填空(中考)> <初中英语 ...

  • 历届初中生物重点资料汇总
  • 历届 学期 下学期 月考/期中/期末 开学/2月月考 期末 第四次月考 推荐专题 2016年中考生物小题精做系列 2016年中考生物大题狂做系列(更新中) 2016年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更新中) 2015-2016学年八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 2015-2016学年七年级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更新中) ...

  • [归园田居]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 <归园田居>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思想内容]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q ...

  • 2014中考英语作文热点话题范文汇编(20篇)
  • 2014中考英语作文热点话题范文汇编 2014中考英语作文热点话题:饮食安全 2014中考英语作文热点话题:我的理想职业 2014中考英语作文热点话题:我最好的朋友 2014中考英语作文热点话题:旅游介绍 2014中考英语作文热点话题:交通问题 2014中考英语作文热点话题:传统节日介绍 2014中 ...

  • 深圳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及规律探索
  • 深圳中考数学压轴题汇编及规律探索                                                                                                                                       ...

  •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 2015年化学中考试题分类汇编 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一.选择题 1.(2015•天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2015•齐齐哈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3.(2015•孝感)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4.(2015•菏泽)类比归纳是 ...

  • 2004-2011年[孙权劝学]中考试题汇编
  • 2004-2011年<孙权劝学>中考试题汇编 宁德市2004年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3题.(18分)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quo ...

  • 2014最新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含答案)
  • 最新公共基础知识试题汇编(含答 案) 试题1: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B )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A: 人民的利益 B: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C: 党的利益 D: 国家的利益 试题2:不属于家长制管理方式特征的是:( D ) A: 终身制 B: 组织内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