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案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金峨小学 周春香

一、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5×3+5”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2.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课前背1到5的乘法口诀

(一)、复习铺垫

师:听大家刚才口诀背得很熟练,那我们用这些口诀去摘些苹果吧!老师说算式,大家报口诀。

2×2 = 2×4 = 4×4 = 1×3 =

3×2 = 1×4 = 3×3 = 3×4 =

3 + 3 + 3 = 2 + 2 + 2 + 2 =

师:记熟了口诀真好,这么快我们就把一树的苹果摘完了,那你能用口诀解决这几个问题吗?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师:这几幅图都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加数相同)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老师真开心,希望大家在生活遇到问题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要不,我们先去公园逛逛,(出示公园图)这个公园大家熟悉吗?里面还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去找找。(出示木马图)

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组小木马,其中3组每组3人,第4组只有2人。

师:有什么药提别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第4组只有2人,不是3人。

师:都看清楚、听明白了吗?你能用小棒代替小朋友摆一摆吗?我请动作最快的小朋友上黑板摆!

师:都摆好了,我们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有3个3,是指3个木马上都坐了3个小朋友,2是指第4个木马上了2个小朋友, 师:都摆对了吗。摆错的找到原因及时修改。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能直接用一个算式解决吗?(不能)

师:那要怎么做的,请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巡视,说有的小朋友写出了几道几道。)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都写好了,我转下来发现大家写的都有不一样,那小组合作讨论一下,看清要求 说清楚: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不一样的话,哪里不一样?

小组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方法4:还可以3+3+3+3-1=11(个)

引导观察算式。

师:像3+3+3+3-1=11(个)3+3+3+2=11(个)这样的算式是加减混合或连加,那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我们也给他们取个名字吧!

师: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真是太合适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了乘加、乘减。

师:这些算式里,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乘加乘减,简便。

师:那我们仔细来思考一下

在3×3+2中,先算什么,求出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先算什么,求出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同桌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小朋友木马玩累了,想吃些桃子,这也有数学问题, 看图列算式。

做好了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师:桃子够吃了吗?(够吃了)

四、巩固练习

1、师:他们吃水果,公园里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看动画片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师:新知识大家运用的很成功啊!要么我们用新知识来一场计算比赛:

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仔细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计算乘加、乘减时,按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在忘记口诀时,通过联相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金峨小学 周春香

一、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5×3+5”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2.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课前背1到5的乘法口诀

(一)、复习铺垫

师:听大家刚才口诀背得很熟练,那我们用这些口诀去摘些苹果吧!老师说算式,大家报口诀。

2×2 = 2×4 = 4×4 = 1×3 =

3×2 = 1×4 = 3×3 = 3×4 =

3 + 3 + 3 = 2 + 2 + 2 + 2 =

师:记熟了口诀真好,这么快我们就把一树的苹果摘完了,那你能用口诀解决这几个问题吗?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师:这几幅图都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加数相同)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老师真开心,希望大家在生活遇到问题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要不,我们先去公园逛逛,(出示公园图)这个公园大家熟悉吗?里面还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去找找。(出示木马图)

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组小木马,其中3组每组3人,第4组只有2人。

师:有什么药提别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第4组只有2人,不是3人。

师:都看清楚、听明白了吗?你能用小棒代替小朋友摆一摆吗?我请动作最快的小朋友上黑板摆!

师:都摆好了,我们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有3个3,是指3个木马上都坐了3个小朋友,2是指第4个木马上了2个小朋友, 师:都摆对了吗。摆错的找到原因及时修改。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能直接用一个算式解决吗?(不能)

师:那要怎么做的,请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巡视,说有的小朋友写出了几道几道。)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都写好了,我转下来发现大家写的都有不一样,那小组合作讨论一下,看清要求 说清楚: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不一样的话,哪里不一样?

小组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方法4:还可以3+3+3+3-1=11(个)

引导观察算式。

师:像3+3+3+3-1=11(个)3+3+3+2=11(个)这样的算式是加减混合或连加,那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我们也给他们取个名字吧!

师: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真是太合适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了乘加、乘减。

师:这些算式里,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乘加乘减,简便。

师:那我们仔细来思考一下

在3×3+2中,先算什么,求出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先算什么,求出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同桌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小朋友木马玩累了,想吃些桃子,这也有数学问题, 看图列算式。

做好了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师:桃子够吃了吗?(够吃了)

四、巩固练习

1、师:他们吃水果,公园里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看动画片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师:新知识大家运用的很成功啊!要么我们用新知识来一场计算比赛:

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仔细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计算乘加、乘减时,按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在忘记口诀时,通过联相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

六、【板书设计】


相关内容

  •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算盘]精品教案
  •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算盘>精品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算盘,了解算盘的结构,学会读写算盘上的数,会利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千以内的数. 2. 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学会读写算盘上 ...

  •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丰收节日]教案
  • 洮北区小学联盟体共享教案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学校: 课题 金祥小学 <丰收的节日> 主备人: 王小东 课型 唱歌课 审核人: 蒋 麟 课时 1 教材 分析 <丰收的节日>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运用了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 民族韵律,描绘了少数民族庆丰收时载歌载舞的热闹 ...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精品教案
  •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精品教案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重点写了大榕树的茂盛.充满生机的美丽:第二次作者重点描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让我们感受鸟的 ...

  •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教案新人教版)
  •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及特征,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 2.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合作学习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及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圆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

  •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除法教案
  • 1.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 通过交流探索, 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 . 2. 通过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题, 学习基本的口算.估算方法. 3.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

  • 四年级语文上册13.白鹅教案新人教版
  • <白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白鹅"特点,理解作者对白鹅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用比较的手法突出事物特征的写法. 3.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理,使学生掌握本课重点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 ...

  • 六年级数学上册4.2圆的周长教案新人教版
  •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 正确计算圆周长.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 ...

  • 一年级数学上册 比多少教案 新人教版
  • 比大小 教学内容: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 >"" <"" =" 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 ...

  • 七年级地理上册 1.3 地图的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
  •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概括.归纳.使学生 ...

  •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精品教案
  • 第10课时 确定起跑线 主备人: 时间:.9 课型:实践活动课 教学内容:教材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