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金峨小学 周春香
一、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5×3+5”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2.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课前背1到5的乘法口诀
(一)、复习铺垫
师:听大家刚才口诀背得很熟练,那我们用这些口诀去摘些苹果吧!老师说算式,大家报口诀。
2×2 = 2×4 = 4×4 = 1×3 =
3×2 = 1×4 = 3×3 = 3×4 =
3 + 3 + 3 = 2 + 2 + 2 + 2 =
师:记熟了口诀真好,这么快我们就把一树的苹果摘完了,那你能用口诀解决这几个问题吗?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师:这几幅图都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加数相同)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老师真开心,希望大家在生活遇到问题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要不,我们先去公园逛逛,(出示公园图)这个公园大家熟悉吗?里面还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去找找。(出示木马图)
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组小木马,其中3组每组3人,第4组只有2人。
师:有什么药提别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第4组只有2人,不是3人。
师:都看清楚、听明白了吗?你能用小棒代替小朋友摆一摆吗?我请动作最快的小朋友上黑板摆!
师:都摆好了,我们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有3个3,是指3个木马上都坐了3个小朋友,2是指第4个木马上了2个小朋友, 师:都摆对了吗。摆错的找到原因及时修改。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能直接用一个算式解决吗?(不能)
师:那要怎么做的,请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巡视,说有的小朋友写出了几道几道。)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都写好了,我转下来发现大家写的都有不一样,那小组合作讨论一下,看清要求 说清楚: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不一样的话,哪里不一样?
小组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方法4:还可以3+3+3+3-1=11(个)
引导观察算式。
师:像3+3+3+3-1=11(个)3+3+3+2=11(个)这样的算式是加减混合或连加,那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我们也给他们取个名字吧!
师: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真是太合适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了乘加、乘减。
师:这些算式里,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乘加乘减,简便。
师:那我们仔细来思考一下
在3×3+2中,先算什么,求出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先算什么,求出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同桌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小朋友木马玩累了,想吃些桃子,这也有数学问题, 看图列算式。
做好了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师:桃子够吃了吗?(够吃了)
四、巩固练习
1、师:他们吃水果,公园里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看动画片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师:新知识大家运用的很成功啊!要么我们用新知识来一场计算比赛:
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仔细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计算乘加、乘减时,按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在忘记口诀时,通过联相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
六、【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金峨小学 周春香
一、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内容。本节课是表内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的乘法的意义和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教学的。例5通过旋转木马的实例,呈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计算顺序,并利用计算形如“5×3+5”的题目,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用连加、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同时通过利用图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得计算顺序。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混合运算和解决稍复杂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减法的计算是首次接触,在计算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不正确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乘减的运算。
2.学会用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知道两句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含有乘加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课前背1到5的乘法口诀
(一)、复习铺垫
师:听大家刚才口诀背得很熟练,那我们用这些口诀去摘些苹果吧!老师说算式,大家报口诀。
2×2 = 2×4 = 4×4 = 1×3 =
3×2 = 1×4 = 3×3 = 3×4 =
3 + 3 + 3 = 2 + 2 + 2 + 2 =
师:记熟了口诀真好,这么快我们就把一树的苹果摘完了,那你能用口诀解决这几个问题吗?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师:这几幅图都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加数相同)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老师真开心,希望大家在生活遇到问题也能灵活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要不,我们先去公园逛逛,(出示公园图)这个公园大家熟悉吗?里面还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去找找。(出示木马图)
师:仔细观察,你从这幅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组小木马,其中3组每组3人,第4组只有2人。
师:有什么药提别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第4组只有2人,不是3人。
师:都看清楚、听明白了吗?你能用小棒代替小朋友摆一摆吗?我请动作最快的小朋友上黑板摆!
师:都摆好了,我们来看一看,黑板上的,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有3个3,是指3个木马上都坐了3个小朋友,2是指第4个木马上了2个小朋友, 师:都摆对了吗。摆错的找到原因及时修改。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人?
师:能直接用一个算式解决吗?(不能)
师:那要怎么做的,请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师巡视,说有的小朋友写出了几道几道。)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都写好了,我转下来发现大家写的都有不一样,那小组合作讨论一下,看清要求 说清楚:1.你想出了几种方法?
2.算式怎么列?
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听仔细:1.同学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
2.不一样的话,哪里不一样?
小组汇报交流:
方法1:根据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用连加计算,列式:3+3+3+2=11(个)。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数一样,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个人。列式:3×3+2=11(个) 方法3:假设每匹小木马上的人数是3人,那就是4个3,我们在假设时多加了一个人。此,算完后要把这个人拿走。列式:3×4-1=11(个)
方法4:还可以3+3+3+3-1=11(个)
引导观察算式。
师:像3+3+3+3-1=11(个)3+3+3+2=11(个)这样的算式是加减混合或连加,那像3×3+2,3×4-1这样的算式,我们也给他们取个名字吧!
师:有乘又有加减的,我们把它们称为乘加、乘减,真是太合适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了乘加、乘减。
师:这些算式里,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生:乘加乘减,简便。
师:那我们仔细来思考一下
在3×3+2中,先算什么,求出什么,为什么还要加2?
在3×4-1中,先算什么,求出什么,为什么还要减1?
同桌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乘加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后再算加减法。
出示教材第58页做一做第1题
师:小朋友木马玩累了,想吃些桃子,这也有数学问题, 看图列算式。
做好了让学生说说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师:桃子够吃了吗?(够吃了)
四、巩固练习
1、师:他们吃水果,公园里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看动画片吗?
此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而且鼓励算法多样化。
2、师:新知识大家运用的很成功啊!要么我们用新知识来一场计算比赛:
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算式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仔细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计算乘加、乘减时,按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顺序。在忘记口诀时,通过联相相邻口诀来计算得数,如4×4可以通过4×3+4得到。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