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浅议中国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主要是美国)高额投资制作的所谓商业大片,且引进者基本上都赚得了高额利润开始,国内的电影理论界就开始了关于电影商品性的思考,并引发了关于如何认识电影的商品性、电影的艺术性与商品性孰轻孰重、二者是怎样一种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深层次的讨论。一大批专家和学者纷纷著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尹鸿先生

的《商品拜物教与电影观念辨析》、邵牧场先生的《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徐庄先生的《守望的精神家园——电影“商业”性问题的质疑》、白鹤先生的《敢问路在何方——试论中国电影市场的营销策略》等文均对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日益形成和完善的中国电影市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那么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一、商业性是电影的本质属性

作为商品,电影具有无可置疑的商业性。首先,商业性是电影与生俱来的属性,电影产生于19世纪末,欧美国家已经进入发达的资本主义时代,于是电影发明之初便与商业活动紧密相连;其次,电影生产具有突出的商业性,电影生产以巨额资金投入为运作的基本前提,以集体化的劳动创造价值,以资金回笼和增值为继续生产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电影必须即时进入流通渠道,即时被消费,即时回收成本。

电影的商业性是电影自身的特性,是电影与生俱来的东西。电影在作为一种艺术的同时还是一种商品,它通过进入流通渠道,以一定的票房价值来换取观众的参与,来实现自己作为艺术的本性。与此同时,商品交换的结果使电影得以回收资金,并被用以发展再生产。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商业性是自

纯真的生活,完全摆脱了那尘世间的烦恼,他自由而舒坦,恬淡而自然。“自然的美丽还在于自然的崇高。自然的崇高来自于自然事物的生机、活力和威力,而人的崇高,则在于高尚的道德力量和不屈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海明威笔下的大海,生机勃勃,生存于其中的各种生命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搏斗,它们无不显示出自然的法力和自然的美。那飞鱼腾空时的颤抖声;那军舰鸟在空中盘旋飞翔,突然向海面俯冲又疾速掠过海面的情景;那海龟吞吃水母的动作,都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这里大自然的壮观景色,巨大的威力和雄伟气派与老人直率、友善、乐观、坚强、不屈不挠的理想追求相辉映。就在这一时刻,老人联想到了自己也有一颗和海龟一样的心脏,手和脚也跟他们一样;这种描写达到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和人、海、天合一的境界。大海贯穿于整个作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象征着现实生活,它永恒无限,神秘莫测,永远走在自己的路上。老人与自然从物我相亲达到了物我相忘,从物我同化之境,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层次。这些描写不仅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而且极好地衬托了老人的性格与精神。这样的结果是老人的力量从与自然的对立中得到展示,而他的精神则在这种对立中升华,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人类在开发大自然的同时,应当如何尊重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呢?人类应当与大自然建立怎样的一种亲密的伙伴关系呢?

运。人类的精神不会屈服,即使在注定的失败面前,面对强敌挑战,也不能退缩,无所畏惧,不失尊严。正如福克纳所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最棒的,时间将证明《老人与海》是我们最棒的单篇作品;我指的包括他自己和我的同代人中的作品。”《老人与海》的主题精神将永远鼓舞人们战胜生命中的一切困难。

[参考文献]

[1] 董衡巽.美国现代小说家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区林,何昌邑.海明威与福克纳小说比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 Bakes,Canlos.Ernest Hemingway: A Life Story [M].New York: Chanles Scribner’s Sons,1969.

[4] E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98.

[5] 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6] 陈茂林.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J].江汉论坛,2003,(7).

[7] William Faulkner. Essays ,Speeches,and PublicLettens[Z].Jane’s B.Meriwethen.(Ed).New York: Random House,1965.

[作者简介]黎明(1964— ),男,重庆永川人,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和英语教学。在核心期刊和省级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

电影《老人与海》赞美了人的力量和坚强的意志,关注了人类的命运和生存境况。“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可以被消灭,却不能被打败”将永远激励人们去战胜困难,去抗争命

其诞生之初就有的本质属性,虽然在中国,对于电影商业性的探讨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但这并不能说明电影的商业性只是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而是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从投资、制作到发行,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了,才导致了中国电影作为本质属性的商业性的暂时迷失。于是从电影本体的角度重新提出商业性的问题,成为中国电影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的“旧话重提”。电影的商业性被一再地提出,却至今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原因就在于它缺乏对于中国电影现实困境的针对性,而从本性的暂时迷失到重新恢复,仍需要把对象的诸多复杂性重新结合进去,而不是让每一部影片不加分别地接受它的规范。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的商业性属性也开始逐渐地显现出来,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成功,第五、六代导演对票房的关注,更促进了我们对中国电影的商业性属性和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最肯定的回答是:电影是艺术。不错,电影是艺术,但电影不仅仅是艺术,当我们把电影仅仅作为艺术时,对它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电影拥有多重属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电影理论界、评论界长期以来从一元论出发,将电影与艺术简单等同,无限夸大电影的艺术属性,忽视并阻碍了对其他电影属性的认识,本文认为,应从多元论出发,重新确立电影的本体,电影既是艺术又是商品。

“电影是一种工业,同时也是一种被文化和公众注意所决定的艺术”,乔治·萨杜尔这句断语显然不是给电影所下的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但其中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却涵盖了电影的本质,其实今天当人们仍然陷入对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这些暧昧概念阐释和范围界定的喋喋不休的争论时,电影的艺术创新与市场生存这两个并行不悖的命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梅里爱、格里菲斯等电影先驱者的艺术探索,完成了电影由最初混迹于杂耍的丑小鸭向艺术形式的转变,可以说,如果没有艺术导演的存在,电影作为艺术存在的可能性就值得怀疑,周星教授在论及当今的电影生存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电影这样一种以艺术为支撑的大众艺术样式,忽略‘大众’自然难被看好,忽略‘艺术’则根本没有被青睐……放弃了艺术尺度,商业笼盖的就不是艺术品,商业的收益再高,作品的价值也无从谈起,把握艺术的创新根本,才能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媒介娱乐多样化的途径中把握住电影生存发展的命脉”,而缺乏产业运作经验和产业经营意识的中国电影进入全球化语境,在遭遇了形成了完整的市场化投资模式,工业化生产模式,商业化发行模式和消费化放映模式的动作体系的好莱坞电影时,其市场概念的缺乏是其显而易见的劣势。

商业语境下,电影艺术一般只有以市场形式进行流通和走向市场,才能使自身的使用价值从潜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电影工作者也只有走向市场,通过了解市场及时调整艺术生产的规模、生产方式和生产品种,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总之,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电影的创作和制作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和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超越市场,只有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使二者达到和谐统一,进行产业化发展,中国电影才会有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周星.市场主宰背景下的中国电影艺术文化观念辨析[J].影视现状研究,2004,(2).

[2] 尹鸿.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 周星.略论中国电影生存所面对的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2001,(1).

[4] 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盛暑寒,男(1966—),山东宁海人,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社副编审,主要从事电影文学研究。

二、艺术性是电影的根本属性

电影,被称为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电影具备满足人们精神交流和审美需要的艺术功能,自从梅里爱创造了故事片的样式,电影便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情节表现力,随着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发展,随着格里菲斯对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尤其是爱森斯坦等人的经典影片的问世,电影作为艺术的美学意义逐渐被人们承认,正是在电影作为故事片的含义上,电影与传统艺术具有共通的艺术性,即以“虚构的真实表现幻想的生活”。

在当今社会,好莱坞被看做是电影工业的成功典范,美国大片充斥着中国电影市场,我国一些电影界人士甚至片面地认为,好莱坞大片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把电影的商业性作为电影的本质属性来对待。的确,好莱坞电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好莱坞电影从总体上讲,是受商品生产规律制约和支配的,但是好莱坞经验中也包括:它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吸收电影的艺术经验和艺术探索,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具有艺术个性的电影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同时,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也得益于它支持一些电影艺术家不放弃认为电影是一种艺术的观念,它首先让艺术家借助于电影工业实现或者部分地实现其艺术理想,同时也让商人借助于电影艺术实现或部分地实现其经济效益。

电影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而艺术性作为电影的根本属性是第一性的;在具体操作即社会运行中,电影的商业性要服务于电影的艺术性,换句话说,艺术是目的,商业是手段。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电影的商品属性是其交换价值的表现,而艺术属性是其使用价值(供观赏)。一般来说,在商品的这种两重属性中,使用价值是原生的第一性的,而交换价值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是依托于使用价值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完全不是商业的大敌,商业也不是艺术的克星,恰恰相反,艺术是商业的实现条件之一,商业也可能是艺术的存在基础。

三、中国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艺术性是电影的根本属性,商业性是电影的本质属性,电影既是艺术又是商品,整体意义上电影是艺术与商品的综合体,二者构成完整的电影本体,电影分别作为艺术、商品所具有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共存于电影之中。

电影是什么?在中国电影史上对这一美学式的提问最直接

浅议中国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

□ 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主要是美国)高额投资制作的所谓商业大片,且引进者基本上都赚得了高额利润开始,国内的电影理论界就开始了关于电影商品性的思考,并引发了关于如何认识电影的商品性、电影的艺术性与商品性孰轻孰重、二者是怎样一种关系等相关问题的深层次的讨论。一大批专家和学者纷纷著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尹鸿先生

的《商品拜物教与电影观念辨析》、邵牧场先生的《电影首先是一门工业,其次才是一门艺术》、徐庄先生的《守望的精神家园——电影“商业”性问题的质疑》、白鹤先生的《敢问路在何方——试论中国电影市场的营销策略》等文均对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日益形成和完善的中国电影市场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那么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一、商业性是电影的本质属性

作为商品,电影具有无可置疑的商业性。首先,商业性是电影与生俱来的属性,电影产生于19世纪末,欧美国家已经进入发达的资本主义时代,于是电影发明之初便与商业活动紧密相连;其次,电影生产具有突出的商业性,电影生产以巨额资金投入为运作的基本前提,以集体化的劳动创造价值,以资金回笼和增值为继续生产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电影必须即时进入流通渠道,即时被消费,即时回收成本。

电影的商业性是电影自身的特性,是电影与生俱来的东西。电影在作为一种艺术的同时还是一种商品,它通过进入流通渠道,以一定的票房价值来换取观众的参与,来实现自己作为艺术的本性。与此同时,商品交换的结果使电影得以回收资金,并被用以发展再生产。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商业性是自

纯真的生活,完全摆脱了那尘世间的烦恼,他自由而舒坦,恬淡而自然。“自然的美丽还在于自然的崇高。自然的崇高来自于自然事物的生机、活力和威力,而人的崇高,则在于高尚的道德力量和不屈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品质。”海明威笔下的大海,生机勃勃,生存于其中的各种生命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搏斗,它们无不显示出自然的法力和自然的美。那飞鱼腾空时的颤抖声;那军舰鸟在空中盘旋飞翔,突然向海面俯冲又疾速掠过海面的情景;那海龟吞吃水母的动作,都显示了大自然的神奇!这里大自然的壮观景色,巨大的威力和雄伟气派与老人直率、友善、乐观、坚强、不屈不挠的理想追求相辉映。就在这一时刻,老人联想到了自己也有一颗和海龟一样的心脏,手和脚也跟他们一样;这种描写达到了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和人、海、天合一的境界。大海贯穿于整个作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象征着现实生活,它永恒无限,神秘莫测,永远走在自己的路上。老人与自然从物我相亲达到了物我相忘,从物我同化之境,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层次。这些描写不仅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审美价值,而且极好地衬托了老人的性格与精神。这样的结果是老人的力量从与自然的对立中得到展示,而他的精神则在这种对立中升华,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人类在开发大自然的同时,应当如何尊重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呢?人类应当与大自然建立怎样的一种亲密的伙伴关系呢?

运。人类的精神不会屈服,即使在注定的失败面前,面对强敌挑战,也不能退缩,无所畏惧,不失尊严。正如福克纳所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最棒的,时间将证明《老人与海》是我们最棒的单篇作品;我指的包括他自己和我的同代人中的作品。”《老人与海》的主题精神将永远鼓舞人们战胜生命中的一切困难。

[参考文献]

[1] 董衡巽.美国现代小说家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区林,何昌邑.海明威与福克纳小说比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1).

[3] Bakes,Canlos.Ernest Hemingway: A Life Story [M].New York: Chanles Scribner’s Sons,1969.

[4] E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98.

[5] 海明威.老人与海[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6] 陈茂林.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J].江汉论坛,2003,(7).

[7] William Faulkner. Essays ,Speeches,and PublicLettens[Z].Jane’s B.Meriwethen.(Ed).New York: Random House,1965.

[作者简介]黎明(1964— ),男,重庆永川人,重庆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外国文学和英语教学。在核心期刊和省级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3部。

电影《老人与海》赞美了人的力量和坚强的意志,关注了人类的命运和生存境况。“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可以被消灭,却不能被打败”将永远激励人们去战胜困难,去抗争命

其诞生之初就有的本质属性,虽然在中国,对于电影商业性的探讨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出现,但这并不能说明电影的商业性只是目前我们所遇到的问题,而是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从投资、制作到发行,一切都由国家包下来了,才导致了中国电影作为本质属性的商业性的暂时迷失。于是从电影本体的角度重新提出商业性的问题,成为中国电影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的“旧话重提”。电影的商业性被一再地提出,却至今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原因就在于它缺乏对于中国电影现实困境的针对性,而从本性的暂时迷失到重新恢复,仍需要把对象的诸多复杂性重新结合进去,而不是让每一部影片不加分别地接受它的规范。

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到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的商业性属性也开始逐渐地显现出来,冯小刚贺岁片的商业成功,第五、六代导演对票房的关注,更促进了我们对中国电影的商业性属性和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最肯定的回答是:电影是艺术。不错,电影是艺术,但电影不仅仅是艺术,当我们把电影仅仅作为艺术时,对它的认识还远远没有完成,电影拥有多重属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电影理论界、评论界长期以来从一元论出发,将电影与艺术简单等同,无限夸大电影的艺术属性,忽视并阻碍了对其他电影属性的认识,本文认为,应从多元论出发,重新确立电影的本体,电影既是艺术又是商品。

“电影是一种工业,同时也是一种被文化和公众注意所决定的艺术”,乔治·萨杜尔这句断语显然不是给电影所下的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但其中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却涵盖了电影的本质,其实今天当人们仍然陷入对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这些暧昧概念阐释和范围界定的喋喋不休的争论时,电影的艺术创新与市场生存这两个并行不悖的命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梅里爱、格里菲斯等电影先驱者的艺术探索,完成了电影由最初混迹于杂耍的丑小鸭向艺术形式的转变,可以说,如果没有艺术导演的存在,电影作为艺术存在的可能性就值得怀疑,周星教授在论及当今的电影生存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电影这样一种以艺术为支撑的大众艺术样式,忽略‘大众’自然难被看好,忽略‘艺术’则根本没有被青睐……放弃了艺术尺度,商业笼盖的就不是艺术品,商业的收益再高,作品的价值也无从谈起,把握艺术的创新根本,才能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媒介娱乐多样化的途径中把握住电影生存发展的命脉”,而缺乏产业运作经验和产业经营意识的中国电影进入全球化语境,在遭遇了形成了完整的市场化投资模式,工业化生产模式,商业化发行模式和消费化放映模式的动作体系的好莱坞电影时,其市场概念的缺乏是其显而易见的劣势。

商业语境下,电影艺术一般只有以市场形式进行流通和走向市场,才能使自身的使用价值从潜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电影工作者也只有走向市场,通过了解市场及时调整艺术生产的规模、生产方式和生产品种,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总之,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电影的创作和制作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和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超越市场,只有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使二者达到和谐统一,进行产业化发展,中国电影才会有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周星.市场主宰背景下的中国电影艺术文化观念辨析[J].影视现状研究,2004,(2).

[2] 尹鸿.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 周星.略论中国电影生存所面对的问题[J].宁夏大学学报,2001,(1).

[4] 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盛暑寒,男(1966—),山东宁海人,吉林省教育学院报刊社副编审,主要从事电影文学研究。

二、艺术性是电影的根本属性

电影,被称为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之后的“第七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电影具备满足人们精神交流和审美需要的艺术功能,自从梅里爱创造了故事片的样式,电影便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情节表现力,随着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发展,随着格里菲斯对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尤其是爱森斯坦等人的经典影片的问世,电影作为艺术的美学意义逐渐被人们承认,正是在电影作为故事片的含义上,电影与传统艺术具有共通的艺术性,即以“虚构的真实表现幻想的生活”。

在当今社会,好莱坞被看做是电影工业的成功典范,美国大片充斥着中国电影市场,我国一些电影界人士甚至片面地认为,好莱坞大片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们把电影的商业性作为电影的本质属性来对待。的确,好莱坞电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电影工业体系,好莱坞电影从总体上讲,是受商品生产规律制约和支配的,但是好莱坞经验中也包括:它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吸收电影的艺术经验和艺术探索,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具有艺术个性的电影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同时,好莱坞电影的成功也得益于它支持一些电影艺术家不放弃认为电影是一种艺术的观念,它首先让艺术家借助于电影工业实现或者部分地实现其艺术理想,同时也让商人借助于电影艺术实现或部分地实现其经济效益。

电影具有艺术性和商业性。而艺术性作为电影的根本属性是第一性的;在具体操作即社会运行中,电影的商业性要服务于电影的艺术性,换句话说,艺术是目的,商业是手段。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电影的商品属性是其交换价值的表现,而艺术属性是其使用价值(供观赏)。一般来说,在商品的这种两重属性中,使用价值是原生的第一性的,而交换价值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是依托于使用价值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完全不是商业的大敌,商业也不是艺术的克星,恰恰相反,艺术是商业的实现条件之一,商业也可能是艺术的存在基础。

三、中国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艺术性是电影的根本属性,商业性是电影的本质属性,电影既是艺术又是商品,整体意义上电影是艺术与商品的综合体,二者构成完整的电影本体,电影分别作为艺术、商品所具有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共存于电影之中。

电影是什么?在中国电影史上对这一美学式的提问最直接


相关内容

  • 电视剧收视率与艺术审美价值的关系
  • 随着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电视剧的向前发展以及对电视剧内涵把握的逐步深入,以电视剧为代表的艺术的商品属性被揭示出来,并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这样,电视收视率便成为一把重要的尺度被电视学术界普遍使用.受国内电视剧生产制度改革的影响,电视剧制片商面临的资金投入.产出的商业压力加大,在制片方与购买方和广 ...

  • 一件艺术品的商业历程
  • 画廊和拍卖行的商人们对他们的金融界客户名单讳莫如深.尽管银行作为机构买入艺术品,以及成立艺术专项基金早已不是新鲜事,但点名依然是这个圈子的禁忌.未经证实的消息称,民生银行曾买入一幅张大千的作品─2012年,张大千以2.87亿美元的成交额成为全球拍卖排名第二的艺术家,仅次于安迪·沃霍尔,略高于毕加索. ...

  • 艺术经济学内容整理第四章
  • 第四章 视觉艺术经济 1.视觉艺术产品的概念 指以客观的色彩.线条和形体为载体传达审美意象,是和我们的视觉感受有关的艺术类型,主要包括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 2.视觉艺术产品与艺术产品的联系与区别 艺术品是在内涵和外延上广于视觉艺术产品的概念,二者是包含关系: 根本差异:视觉艺术产品中专注的是通 ...

  • 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
  • 冯小刚在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中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导演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从以<甲方乙方>等为代表的喜剧贺岁片系列,到好莱坞式类型片<天下无贼>和新近推出的国际化大片<夜宴>,他执导的影片虽然争议和质疑声不断,却一直保有稳定的票房和优势性的市场占有记 ...

  • 浅谈商业海报设计
  •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本科__2010_级)设计(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起迄日期____________ ...

  • 中国电影业现状
  • 中国电影业现状 中国电影曾经历过第五代的辉煌时期,可如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电影沦落到一年出不了几部好作品的凄凉境地呢?凤凰FM邀您倾听,凤凰周刊有声故事,用耳朵延伸思想的版图,为您深度讲述--中国电影业现状 不久前,在录制浙江卫视真人秀节目<我看你有戏>时,冯小刚趁点评选手表现的机会 ...

  • 中国艺术品不再有百倍支撑:听王中军讲他的收藏故事
  • "2015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于8月28日-30日在重庆召开.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出席并致辞. 他表示,自己贴得最准的还是公司拍的电影.电视.音乐.艺人等,游戏板块也很大.收藏完全是个人爱好,但也在思考收藏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完全有这个 ...

  • 一个职业批评家缺失的时代:由艺术媒体多元化谈起
  • 2012-5-23 14:20:27 作者:杭春晓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网专稿  人气指数:59字号:[大中小] 注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要:这个话题,实际上就是现在媒体与批评的关系的问题,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媒体的多元化,对批评而言,是利是弊,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从某种角度上看, ...

  • 象征的艺术
  • 美术课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 ⒈组织教学(1分钟) 按常规进行. ⒉前提测评和导入新课(5分钟) 师:先给大家看几幅图(出示PPT) 师:大家看了这几幅图片后给你们带了些什么感觉? 生:各输己见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都听到了标志二字,然后引出我的题目 ⒊认定目标 出示课题:象征的艺术--标志与视觉识 ...